[爆卦]中央大學交換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央大學交換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央大學交換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p056 - 看護教育用患者機器人之開發應用 : 林靜思⠀ #機器人 #東京大學 #雙胞胎 #台灣podcast⠀ .⠀ 這週邀請到看護教育用患者機器人之開發應用 : 林靜思⠀ 靜思是在東京大學進修精密工學的博士生,畢業於中山大學機電系⠀ 從小時候參加奧林匹克機器人世界大賽對機器人產生興趣後就一直...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Jen English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50:41

#選系派預告文#明天還有完整版 「台大神人多」是選校派的一大原因,但選系派的康傑學長雖然不是台大人,卻是很多台大人心中的神人。  大學期間他不只修到台大管院最難申請的兩門課,還成為助教;Jen跟Jason一起當台大夯課CTPS「解決問題理論與實務」助教時(第二頁)就非常敬佩他的思維、精神、各...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Kiki Wa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02:05:11

Dean/Instagram 今天在弘大聽到的街頭表演,太好聽了完全戀愛💙 - 分享一下到目前為止ㄉ心得 其實之前已經去過韓國三次 以為自己在課程和生活的認知上應該跟不會有什麼落差 但事實上開學第一天我就接受到非常大的文化衝擊 中央大學的傳播相關學系在韓國非常有名 戲劇、電影、攝影系基本上都是全國前...

  •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19:58:20
    有 581 人按讚

    第一次聽到李國鼎的時候是 2018.02 和威宇去台中聽 Hank 演講

    之後進公司不斷不斷聽 Hank 講李國鼎。過程中看了關於他的影片、公司也買了一堆李國鼎寫的書,但兩年過去,我沒有靜下來系統性地讀任何一本

    這次的 trigger 點是讀台灣半導體早期的資料,想要把這個歷史拼圖拼起來,就先選了一本比較薄的、1987 年出版的 <工作與信仰> 讀起

    這本是整理李國鼎在不同場合的演講、投稿而成,涵蓋很多主題,光是我摘要的內容就超過 7000 字,所以打算分三篇來整理心得

    今天先講讀完李國鼎 1983 年在中央大學演講,主題 <求知的過程和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章,從李國鼎小時候講到他 70 歲

    曾經老闆問我:阿堯,如果今天要你幫台灣科技化,你會怎麼做?當年蔣中正可是丟了臺灣工業化的題目給李國鼎

    那時我完全沒有 idea,怎麼可能,太難了吧。但讀完這章,我覺得李國鼎有這樣的能力,完全不是因為他聰明。幾個 takeaway

    1.跟最厲害的人學
    2.保持初衷,一路保持初衷
    3.每一步都算數,每一件看似困難的事,對往後都會有極大幫助
    4.對現狀不抱怨,認真做事、隨遇而安
    5.讀萬券書,更要行萬里路。與頂尖人才交流,不要活在自我想象中

    -------底下內容摘自 <工作與信仰>-------

    - 1934 到劍橋去做研究,因為那裡是核子物理的聖城,1930 年代前後,許多新發現皆從那裡研究出來。做了兩年的核能物理研究,和一年的極低溫下面超傳導現象的研究,這個題目是當時中國學物理的人沒有去學的。大學教科書 Radiation from Radioactive Substance 的作者 Rutherford 就是這裡的主管,另一位實驗室教授兩度得到諾貝爾獎。很多優秀學生都在當高級研究員指導研究生研究,還有發明電子的 Sir J.J Thomson 和發明 Cloud chamber 的 Wilson 雖然退休,但仍到實驗室來,可以常常請益
    - 每天下午茶時間,做理論的人就會跟做實驗的人進行交流與辯論。不斷交互、修正,結果就帶來很多新發明。使得那時劍橋物理研究所成為世界物理學的聖地,全世界理論或實驗派的有名物理學家都常來演講訪問,這是他的黃金年代
    - 這些研究學問的方法和思路無形中給我很大的訓練和啟示,那就是對任何問題,要先有整個的了解,然後選定優先次序再著手推動進行。

    - 回國在還沒找到軍事工作以前,先到武漢大學教物理。第二年在長沙加入防空學校(月薪從 360 下降到 150)做照測總隊修理所的所長,招收了許多大學理工畢業生為技術員和一批機械生,所有後方主要城市的防空部隊都要我們派員工去大修,還要訓練軍隊技術人員的維護工作。因為當時沒電,就將磨米的磨子改成水力發電機。油不夠,就收購玉米和燒酒來練強力酒精,一面又做木炭汽車。這一段時間使我對技術問題和工廠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興趣

    - 過了三年被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參加 1940 西北日全蝕觀測。做沒多久,覺得這份工作和當初回國的初心不一樣。第二年同學介紹去資源委員會的資渝煉鋼廠做工務組主任,當時後方缺鋼鐵,而四川有鐵、有煤,在技術人力方面,有一批資源委員會送到德國去實習、然後計畫去湘潭參加設計中央鋼鐵廠的年輕工程師。我就和這一群專家中三四位共同來籌畫資渝煉鋼廠。我參加該廠工作期間,得到非常有意義的經驗,管理和技術的

    - 在資渝做了三年,資源委員會調我到會本部工業處管理會數五六個鋼鐵事業,同時去戰時生產局也主管協調聯繫鋼鐵事業。因此對後方鋼鐵業的認識增加了解。勝利後,主動收集日本在東北所建設的鋼鐵工業資料。資源委員會擬在上海見一個有規模的造船廠,計畫用日本的賠償及美國的援助來辦,我就參加了籌備工作,技術人員延攬順利、碼頭已建好,但國共內戰,被調到基隆台灣造船公司。在此期間,曾以五十天的時間到日本實地考察其機械、造船等重工業。在台船約五年時間的磨練,最重要的使我對機械、造船工業也能略窺堂奧。

    - 1953 被尹仲容徵招到經濟安定委員會下新成立的工業委員會做專任委員,做他主要的助手。一方面設計經建四年計畫的工業部門,尋找可發展的工業與產品。另一方面把這些計畫做出來後,便申請美援支持款項來加以推動,使國家走上工業化的途徑。在這方面我管的範圍很廣泛,除化學、食品工業外,諸如電力、紡織、機械等都歸我主管。這一工作時期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接觸到很廣的層面,每天都接觸到新的事物及新的知識,同時以能代替進口、節省外匯的產品為優先。這段期間也開始參加國際會議,從 1954 開始每年一度的聯合國亞洲暨遠東經濟委員會年會,和其會前的工業分組會議,討論各國工業化的問題。以前只有外交部派人參加,注意力放在代表權問題,對其他專門議程都沒有意見。但我很認真看完議程中工業化涵蓋範圍的每個項目,在每項議程中我也盡量設法將彎的情形介紹給與會各國代表,交換經驗。連續參加三年,得到很多知識,對於推動一個國家工業發展,有了廣泛和整體性的看法。對於其他國家工業發展的途徑和方法或若干措施有助於我們推動工業的,回來即像工業委員會和經濟安定委員會報告並建議。

    - 同時開始注意研究工業發展環境的問題。誰願意辦工廠?什麼情況下願意辦?什麼情況下能賺錢?政府哪些措施會影響工業生產?我最早有認識的是租稅問題對工業的影響。那時推動紡織外銷,發現進口的棉花有關稅,棉紗有貨物稅,賣出去有營業稅。我在經濟安定委員會先後建議關稅和貨物稅退稅制度,建議經採納就陸續實施了

    - 由科學轉到工程,再由工程轉到社會科學,接觸財稅、經濟許多方面,凡是有關聯的問題或頭痛的問題,只要給我學習機會,都不會放過。一面做、一面學、一面想辦法解決問題,一面探尋新的問題和新方法,在工業委員會做了五年學到很多

    - 1958 被派任美援會秘書長,因擔任幕僚長的關係,開始了我和財經首長接觸頻繁的時期。這時期我的三個身份,第一是美援會秘書長,第二是經濟部工礦計畫聯繫組召集人,第三是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IDIC)召集人。工業發展過程中研究投資環境的知識,當時尚無專門書籍可以參考,幸而隨顏靜波於 1957 參加舊金山世界第一次國際工業會議,會議中所收集的資料全有用處,徵選了十幾位同事,大家用科學的方法分析所謂投資環境有哪些

    - 發現第一買土地很難,有很多法綁住。第二影響資本累積和行程得稅法很多,譬如印花稅。因這兩個因素,我邀請稅務專家、土地專家和法律專家來參加我的工作

    - 我主持美援會最大信念是怎樣不依賴美援而可以生存,這是很少國家肯這樣做的。1960 提出財經發展 19 點措施

    - 同時我想如何把這些觀念、法律功能、時代需要以及經濟學家的許多知識、社會應有的認識等,讓一般人都能了解,唯一的辦法是辦展覽會。這個展覽會將許多經濟觀念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了解和自行解答這些問題(人口過剩、水庫不足)設計一套圖表,分析一塊地三公頃要生產農作物的話,可以得到多少錢養多少人?若要辦工廠的話,可以生產多少?養多少人?若要外銷,可以得到多少外匯?這個觀念介紹給大家,大家對土地利用觀念很快就由農業社會轉變到工業社會
    - 一個國家經濟的進步,同事也需要人民觀念的進步,來互相配合。我很快發現,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又懂法律、又懂經濟的人,我在美援會成立一個小組培養此種人才,並在台大及東吳大學設置獎學金鼓勵學經濟的去學法律,學法律的去學經濟,這樣對國家將有更大的用處。如果只懂法律而不懂經濟就會發生很多問題

    - 在這期間,我每年有五、六次出國開會的機會,參加國際會議或帶領友好訪問團加強雙邊關係。行萬里路中,結識很多朋友,至今還保持聯絡,尤其在亞洲地去的財經首長,多變成好友。同時藉著外國投資人可知道世界的經濟情況、產品的發展情況,各公司的經營哲學及策略,這些都是學校學不到的,這些只有從談話中、公司年報中得來。知識增加了,而且增加的多半是動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書本中固定的、靜態的資料

    - 1969 由經濟部轉任財政部長,在我個人是極不願意的事,但當局既然一定要我做,也只能盡我的力量,仍抱著虛心學習的態度全力以赴。每一個銅幣拿到手中總有兩面,一面是人頭、一面是數字,我唯一可自傲的,看過數字,也看過人頭。我做過經濟部長,也做過財政部長,因此知道,同樣的一塊錢財經兩邊的看法,完全不同
    - 從經濟部長轉到財政部,我仍不斷了解農工業的發展,從而綜合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我常常告訴財政部裡的同仁,不要做經濟發展的障礙,假如有就趕快告訴我,如果法律有瓶頸就修改法律,辦法有瓶頸就修改辦法,若是人的話,則人的觀念就要改變。如果不能改變,應該調開原來工作崗位,這是我做事的哲學

    - 1975.12 心臟病發,1976.06 請辭獲准,調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8 18:46:48
    有 85 人按讚

    國民黨國際事務部今天最大的新聞,是在推特上採用被認為出自中共網軍的圖暗喻蔡英文總統有如獨裁的毛澤東來談NCC議題,因此而遭受到許多抨擊。

    相對來說很少有人知道,國際部今天中午也舉辦了繼首場邀請到馮淬帆後的第二場 #國際民主沙龍,邀請政大廖元豪副教授講述他當年上街頭反抗威權政府、近來關心新住民權益與同性婚姻平權,以及到現在試著站在藍營這邊引入社會議題的努力。現場也與日前因表態參與今年同志大遊行而遭到黨內抨擊的新任青年團長陳柏翰交換將社會議題帶入國民黨的艱辛歷程與心得。

    (”廖元豪發現:許多國民黨或立場偏藍人士,只要一提到「社運」立刻不以為然,直覺認定很多社運團體都是「綠營的側翼」,但他要問的是:為什麼國民黨會一直成為社運的敵人?“
    https://www.bcc.com.tw/newsView.4721199)

    除了因為國族認同及其他原因,根本上不願意將國民黨當成一個正常選項的群體外,很多人這幾年不斷追問或好奇的是:

    #國民黨到底還有沒有救?
    #國民黨到底該怎麼改革?

    有些人是仍抱期盼的藍營支持者,有些人出於職業需要與社會公益,仍試著把國民黨的改革當成台灣社會必須思考的公共議程/題。

    身為曾以各種方式與角色參與國民黨將近十年的不再年輕的人,我曾經試著用一些較為完整的篇幅闡述自己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包括
    2017年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還有未來嗎?〉(https://bit.ly/3oBRSWO) 以及
    2018年底的〈國民黨竟然真的還有未來:1124的大勝其實帶來更多待解的疑惑〉(https://bit.ly/2JdSXUN)
    其他類似文章我記得且高度贊同的,還有這篇2016年的〈給國民黨的在野備忘錄〉(https://bit.ly/3juP4XW)。

    很可惜,其中的許多問題,至今依然未解、無解,甚至不被當成一個問題。照理來講,今年應該延續前文寫寫相關的思考,但早已知道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去年投筆從戎打了一場被視為叛逆的仗,試圖為國運尋找突圍的契機,可惜並未馬到功成。

    解嚴後的年輕世代,曾經用各種方式在這裡努力過,我個人當初看到這些努力的汗水、「#相信改革者」而感動加入,但過去這些年的爭戰、分裂與改革失敗無望的苦果,也同樣導致一整代走在我前頭的、不願意再將青春虛耗在這個醬缸裡的優秀人才,當中的大多數都已離開去過各自的人生。

    也有人開始思考與建言,國民黨不是要改革的問題,是要自我革命打掉重練的問題。畢竟朽柱危牆之下,怎容活人生機。

    一些留下來又有行動力者,在各地用自己的方式推動改革,除了日漸顯露成效,也默默改變了以往黨中央與各地黨公職的權力關係。

    如今由青壯派(40-50歲)接班的國民黨,過往在前朝多有政務官或立委的經驗,但真正要接掌黨機器時,相對缺乏經驗、輩份與更重要的資源枯竭,導致他們往往難以真正將自己的改革意志貫徹到底、讓政令如臂指使。

    醬缸的水太深,壓頭的手太多,活著沒溺死就不錯了。

    少數幾個優秀的年輕幕僚與前立委就可以撐起黨中央的運作,這在過往難以想像,也令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勇氣與能力,更讓瞭解情況的人多數時候盡量保持緘默。一個在野黨來到這步田地,實在不缺用嘴指點江山、給予紙上建議的各路黨師國師,最需要的是能捲起袖子、掏出口袋給予實戰協助與糧草的幫手。

    曾經在回答上述很多人追問的那個問題時,我說,「國民黨並不是沒有進步,只是進步得不夠快,跟不上台灣社會主流與年輕世代」。

    相較於兵精將廣糧草豐沛、社群技術成熟的執政黨與其戰團網路,國民黨如今許多部門的日常運作,依靠的是Parttime支薪的大學生、研究生在支撐。他們大多來自這幾年黨與外圍舉辦的營隊活動,雖然許多擁有外省或軍公教商家庭的背景,但也日漸不乏對國民黨的政策路線或理念價值感到真心認同而願意共戰者。

    政治工作講究與需要的是信任關係,與工作本身技術所需的sense,而這兩者都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時間來培養,無法速成。近年在野、如今缺乏資源與時間培訓這些年輕人的國民黨,除了內部偶爾會發生各種因溝通、協調不良而產生的政治新聞外(令人無言直感這些大人到底在衝三小),這一大批來到藍營的熱血新人要真正成熟,需要時間。

    說這些,並不是要大家體諒國民黨,而是期待對國民黨依然有興趣、有期待的人可以得到一些思考問題的角度與資訊。

    日前與在外界非黨派團體所舉辦的政治幕僚營隊認識的年輕人聚餐,有的中間偏藍,有的其實自述是深綠,但都對國民黨的改革感到好奇,甚至可以被藍營的論述與來賓說服。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兩相對照之下,其中一個場次的執政黨青年主管在現場給學員的感覺顯得傲慢、有距離。而深綠的那位學弟,雖然抱怨著沒能有機會報上綠營外圍的營隊活動,卻反而有機會讓他聽聽藍營或各種政黨光譜不同的看法,也讓他對於自己未來是否要投入政治的職涯思考多了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社會演進與科技發展太快,也急速改變不同世代的生活經驗與集體記憶。我今年30歲了,已經能夠充分感覺到自己與25歲的研究生/社會新鮮人以及20歲的在校生是三種不同的生物、三個不同的世代。

    這一群沒經歷過九二一大地震、沒看過九把刀、沒打過天堂Lineage、不知道宋楚瑜與張雨生是誰的新世代,雖然人口結構上相對是少數,卻是影響與改變台灣社會樣貌與社群地景最生猛的力量。

    改革需要時間與毅力,但台灣社會與年輕世代主流不在乎國民黨、也不在乎國民黨在乎的事,歸因於和社會發展缺乏連結、困守老舊同溫層,這是這個黨早已無須贅述的嚴重危機。

    當年的經國先生早就看到這些問題,也說過「再不改革就被人革命」這樣的警語,這些年來,豈不是句句成真、歷歷在目?

    國民黨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需要更大規模與更快的新陳代謝,讓台灣社會有感且願意給予機會,而不是為了滿足同溫層內的特定族群與特定需求。看到還有外圍學者在寫什麼「主流民意是模糊的被創造出來的,不需理會」這種神奇的思想,我倒想問問您又曾做過什麼讓這個黨可以靠近主流民意、甚至勇敢領導民意?

    世代對立當然需要智慧、耐心與對話去化解,但當黨內青年代表努力連結與將社會議題帶入國民黨的時候,還有黨代表要嗆聲年輕人「嫌國民票太多」,那就不要怪社會把票都灌到另一邊去。

    其實黨內對這件事有很多支持的聲音,應該更公開站出來挺這群年輕人才是,而不是被質疑就縮回去或保持沈默。你與年輕人的價值站在一起,年輕人才會支持你。

    (當然一個合理的選擇與思考是你權衡過後選擇現在不要年輕人的選票而是保守派的票,respect,這就是一個策略或價值選擇,沒有善惡、可受公評。)

    我其實擔心的不是沒有年輕人加入國民黨,而是加入以後要經歷如同過去我們那樣的「洗禮」。一代新人換舊人,我只希望這些新加入的熱血青年,不要因為小事失誤而氣餒、放棄,也祝福他們的努力,能讓自己遇見比前輩們更好的機運。

    --

    (圖片攝於1091024【長風講座】從蔣經國日記看他的家事與國事,講者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郭岱君老師。)

  •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iTho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5-07 11:43:43
    有 56 人按讚

    資安業者產品都有其特色與專精領域,但並非每一個採購的企業都可以清楚知道不同資安產品到底擅長哪一些攻防手法,因此,往往都是看著華麗的DM和技術顧問以及資安公司的業務人員,看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否能夠符合企業的需求。只不過,多數企業往往不具有足夠的企業能力,也很難從既有的資訊確認採購的商品是否符合自家企業的防護需求,要嘛,就是透過POC的方式確認產品功能;不然呢,就是以其他同業的採購經驗作為參考基準。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這兩年,負責維運CVE漏洞資料庫組織MITRE,在2015年5月發起「MITRE ATT&CK框架」的研究計畫,這個框架的優勢在於,提供一套統一且結構化的方式,藉此去描繪攻擊者的手法與行為,並可以透過一致的過程來確定威脅階段。而透過建立這樣的框架,包括資安業者跟企業用戶之間的溝通模式,從攻防演練或者是資安管理需求,彼此之間都有一套共通的概念,甚至是包括網路威脅情資的資料交換等,也相對容易溝通。

    在去年11月,第二屆MITRE ATT&CK評估大會開始,今年4月公布偵測成績。由於MITRE ATT&CK的評測方法是公開的,也會完整公開參加的21家業者所有的評測數據和截圖供大眾檢視,但其中並不提供排名。

    第二屆的比賽中,除了資安老將趨勢科技外,臺灣資安新創業者奧義智慧也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衝勁,報名參加這一屆的評測。我們很開心邀請到奧義智慧共同創辦人邱銘彰(網路暱稱Birdman),於2020年5月7日(四)中午12點,於「大話資安」直播現場,跟我們分享作為這一次參賽的心得和經驗。他表示,奧義智慧是臺灣少數遠赴美國MITRE總部受測,有真正作戰經驗,也有責任把國外一些新的想法帶進台灣資安圈,推廣並教育 MITRE ATT&CK,也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提升臺灣資安圈整體水準,也會跟大家分享,應該如何解讀這一份MITRE ATT&CK的評測成績。

    @主題:MITRE ATT&CK 評測講解:參賽選手觀點

    @時間:2020年5月7日(四)中午12點

    @來賓:奧義智慧共同創辦人邱銘彰(網路暱稱Birdman)

    @簡介:邱銘彰畢業於中央大學與大同資工所,目前身分為新創公司創辦人,也是台灣駭客協會顧問,超過 15 年的資安技術研究專家。常在國內外重要駭客大會發表研究,從台灣駭客年會 HITCON、ITHOME 到美國駭客大會 Black Hat,擅長透過詼諧生動的演講,傳授資安知識。他同時也是台灣資安界著名的創業者,曾於 2011 年與吳明蔚(Benson)共同創立台灣第一家專門研發 APT 防禦產品的新創公司,在 2014 年由美國 NASDAQ 的以色列資安公司所併購與肯定。目前新創辦了- 奧義智慧科技,專注在人工智慧研究與資安科技的結合領域上。以開發自動化分析系統,駭客活動分析,惡意程式分析、機械學習演算法為主要研究範疇。並曾在國際知名研討會發表過多項專業的資安技術研究:Backhat,DEFCON,SyScan,HITCON,FIRST,AVTokyo,HTICA 與 OWASP Asia

    @直播網址:iThome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thomeonline/posts/2741762872616773)

  •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22 19:45:00

    Ep056 - 看護教育用患者機器人之開發應用 : 林靜思⠀
    #機器人 #東京大學 #雙胞胎 #台灣podcast⠀
    .⠀
    這週邀請到看護教育用患者機器人之開發應用 : 林靜思⠀
    靜思是在東京大學進修精密工學的博士生,畢業於中山大學機電系⠀
    從小時候參加奧林匹克機器人世界大賽對機器人產生興趣後就一直在這條路上闖蕩⠀
    參加過許多不同的國際學生組織及機器人國際會議⠀
    .⠀
    今天透過這個機會,想請跟靜思聊聊「機器人」⠀
    想知道靜思因為什麼契機對機器人如此著迷,⠀
    同時也想請靜思分享參加各種機器人相關會議的理由和心得⠀
    最後則是想要了解,現在的機器人發展到什麼程度、靜思對未來機器人的想像又是什麼呢?⠀
    ☆如果有機器領域相關的問題 ,歡迎隨時「linkedin」靜思⠀
    https://www.linkedin.com/in/chingszu-lin-2baa70171/
    ☆ 如果對日本留學或機械建築雙胞胎兄弟的故事感到興趣 , 歡迎追蹤「雙子日宅 X 靜囤司」⠀
    https://www.facebook.com/twinssotaku/

    .⠀
    學術經歷:⠀
    - 2019 日本第23回看護管理學會 演講者⠀
    - 2018 上海交通大學 兩岸青年會議⠀
    - 2018 ICSSI & ICSer 台中國際會議 發表優秀⠀
    - 2017 HCII 拉斯維加斯 機器人 國際會議⠀
    - 2016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 修士論文優秀獎⠀
    - 2016 IAS 上海 機器人國際會議⠀
    .⠀
    教育經歷:⠀
    - 2017 日本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 博士班⠀
    - 2014 日本 東京大學 精密工學 研究所⠀
    - 2011 韓國 首爾 中央大學 交換學生⠀
    - 2007 台灣 高雄 中山大學機電系⠀
    .⠀
    工作經驗 :⠀
    - 2012 台灣 宏翔光電 手機鏡頭機構工程師 ⠀
    .⠀
    課外活動 :⠀
    -2009 AIESEC 國際學生組織 亞太區領導人才培訓會議 籌備委員 (台灣高雄)⠀
    -2007 AIESEC 國際學生組織 全國領導人才訓練營 (越南胡志明 )⠀
    -2000 世界奧林匹克機器人世界大賽 (台灣第一/世界銀牌)⠀
    -------------
    🎧離島人們的經驗交流播客平台
    A podcast platform, shares experiences of those who are offshore.

    🏠 離島人Homepage | https://www.humansoffshore.com
    🎬 Youtube | https://bit.ly/ho_youtube
    🌹 Paypal小額贊助 | http://bit.ly/humansoffshore_paypal

  • 中央大學交換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31 09:27:39

    單元主題:巾幗女傑 - 熱血國軍,熱情童軍
     
      張書睿,79年次的一位女孩,國小三年級和家人去爬八卦山,因為剛好有童軍們在活動,而被邀請加入一同玩樂,因此而加入童軍運動。高三模擬考次次都有70級分,目標學校是台、清、交、成的資訊工程學系,畢業後去新竹科學園區上班,但考試總有意外,一時失誤,學測卻只考差了65級分。只好打起精神再拼指考。在這拼指考這段時間,媽媽拿了軍校聯招的簡章,不停的鼓勵她考慮念軍校,因為媽媽說:即使考上理想的大學,以後起薪也不怎麼樣,而且公司會倒,國家卻不會倒。再加上用循序漸進誘導的方式,先讓她去體檢看看,反正體檢也不一定會過。等體檢過了,再讓她填軍校志願看看。反正填軍校志願和一般大學填志願是不衝突的。最後她兩邊都考上了,一邊是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因為她想如果有可能的話,能上太空去看一看。另一邊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資訊工程系,最後她選擇了唸軍校。從此開啟了她多采多姿的軍校、童軍生活。
     
      軍校生要出國有一定的程序要報備、核淮,大學四年遇見開明的院長,認為學生有機會多出國交流、學習是好的。所以讓張書睿大學四年有四次出國機會。大一代表女童軍總會參加世界女青年論壇、大二參加2012CJK國際服務隊、大三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至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大四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與當地童軍進行文化交流,童軍心得交換。
      
    這四次的出國,在此次節目中張書睿都有分享的她的心得與感想,還有當時遇到的困難是如何的克服?
      
      張書睿長期在家庭教育和童軍教育的洗禮下「日行一善」、「助人為快樂之本」已經深深烙印在她的思想中,所以她長期就有做志工服務,包括最後的CJK國際服務,也是志工服務的一種。如此優秀在同學眼中,一開始難免敬而遠之,但軍校生的特性就是大家都要住宿,所以她和同袍朝夕相處,一起參加暑訓、山訓、一起從飛機上跳下來,一起走過先鋒路,建立了革命情感、同袍情誼卻是無比堅硬。
      
      最後她談到童軍教育和軍校教育,是相輔相成,而且都是重團隊合作、重榮譽。也鼓勵童軍夥伴,念軍校是不錯的選擇。最後建議童軍夥伴多靜下心來想想「生命,除了讓自己好以外、還能做什麼?讓這個社會、這個國家更好」。
      
      
    以下補充張書睿的自傳,全國童軍夥伴,大家一起互相勉勵…
      張書睿,自懵懂的及笄之年,加入許多志工團體的行列。包括:台中市至長者家長協會、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為獨居老人送年菜及打掃環境、台中市社區大樓---牛津博士---環保志工、內政部兒童之家課業輔導志工。雖然只是一位十來歲的女孩,但我深信,將「愛」從身邊、周遭散播,可以化解大家的同仇敵愾,敞開心房,給予更多的人溫暖。
      
      台灣需要人情的溫度,才能少掉內鬥、分化團結。當我們為這個社會付出,使社會安詳和平,人民各司其職。如陶淵明所寫的「桃花源記」場景,安居樂業、和平相處,安內以攘外,使國運昌隆。如今,已過雙十年華兩載。這幾年,投身於國際和平、國民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讓台灣,看見世界。首先,是民國97年,代表臺灣赴英國擔任國際交換學生,課餘之際,至當地的Lincolnshire children’s services,擔任協助身心障礙者的志工。
      
      大一時,代表中華民國參加2011世界女青年論壇(Young Women World Forum 2011)為本國的女性在國際會議中發聲,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增加台灣在國際場合中的曝光率。
      
      大二時,參加2012CJK中日韓羅浮國際服務隊,擔任台灣羅浮代表,至菲律賓Marikina城市做志工服務。服務期間,做日本、韓國、菲律賓三國的溝通橋樑、促進國民外交。並在志工任務完成後,建立起固若磐石的友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在東亞地區建立良好口碑。
      
      大三時,代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赴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參訪交流,與該校學生交換軍校期間的體能訓練方式、暑期訓練課程、戰鬥戰技的應用、榮譽制度的規範、生活管理規定等。去蕪存菁,帶回國內做借鏡;並也將我國優良的,供他們參考學習。
      
      大四時,利用寒假赴法國文化協會盧昂分會參與語言培訓的課程,並於課餘、週末期間,和法國盧昂童軍齊參加團集會。藉由活動的交流,讓法國的青少年們認識台灣。時逢農曆新年,我在當地舉辦過年圍爐,讓法國人體驗台灣傳統文化,也讓台灣,走進法國。
      
      這些年來,秉持著:參與公共事務、服務社會、幫助需要的人群,是促進區域和平、消弭族群對立、階級衝突的最佳的方法。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未來我也會一直努力下去!
      
    智慧的腦+勤勞的手+踏實的腳+結合眾人的力量= 祥和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