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用語測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用語測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用語測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用語測試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譚蕙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irector.Funk放克主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放克主任 ・訂閱主頻道➤ https://goo.gl/NSvB7u ・訂閱作品頻道➤ https://goo.gl/4ymnEs 【放克主任 SNS】 ・YouTube頻道: https://goo.gl/NSvB7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

中國用語測試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3 04:54:27

他俾馬雲、馬化騰成名更早!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是中國內地第一個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互聯網企業家。在《新財富500富人榜》,李彥宏以851.6億元人民幣(約1050億港元)排名13。而李長得高大有型,又是從美國回流的成功富豪,可說是內...

  • 中國用語測試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5 20:05:31
    有 13,590 人按讚

    [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 中國用語測試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09:00:01
    有 5,537 人按讚

    當國民黨傳統勢力崛起,改革派終將化為灰燼。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韓國瑜的表態支持下,申請恢復黨籍進而參選黨主席一事引起廣泛討論,許多年輕人對於趙少康相當陌生,其中有三項事情成為眾人關注的關鍵,包含選黨主席的程序與資格、韓國瑜表態的背後意義、趙少康的實質影響力為何,接下來就用短短五分鐘的時間來讓大家快速明白背後的意義。

    根據國民黨的規範 - 「選舉人資格」,包括必須入黨滿1年,且曾任中評委或中央委員。其中中評委是可以直接由現任黨主席任命,根據我國中同學李問所寫的資料顯示。國民黨中評委人數975人,加上82位中評會主席團主席,總人數破千。

    這些中評委可由黨主席直接任命,不用黨內選舉。

    順帶拿民進黨作為對照組 - 民進黨中評委總共11人,每兩年由黨代表直選,往往競爭激烈,中評委互選主委1人。

    這邊我不討論制度的利弊,只討論問題的核心。誰有資格讓趙少康可以參選「國民黨主席」?

    這個關鍵人物就是現任主席江啟臣,從江啟臣一上任就可明顯感受,他是背負著改革派的希望而上台,中生代 (抱歉國民黨沒有年輕世代)期盼百年老黨國民黨能夠有所變動與作為,如今以韓國瑜為首的傳統派施壓,甚至可以視為一種「逼宮」,在國民黨中傳統保守派一直是大宗,看到江啟臣在許多議題上都被民進黨壓著打,眾人的憤怒無處宣洩,如今韓國瑜願意登高一呼,旗子一搖馬上就有大批支持者過來支持。

    可以說,韓國瑜表態要支持趙少康的那一刻,國民黨就注定要回到更極端的保守路線。

    那其中的關鍵人物 - 韓國瑜在打怎樣的算盤?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當年我是全台灣第一個告訴大家韓國瑜要參選桃園市長的人,那時我受到了多少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我是為了刷聲量而這麼說,但回過頭來去驗證我所提過的內容,包含韓國瑜不會消失在政壇會繼續插手國民黨的運作、動員王浩宇罷免事件來藉此測試水溫、會影響國民黨的黨主席等,每一件事情都在驗證我所說的一切。

    就連同黨曾任馬辦發言人的徐巧芯都曾表示韓國瑜參選桃園市長是選項之一。

    韓國瑜就是天生的政治家,政治就是他最好施展手腳的舞台,擁有極佳的演講天賦,配上接地氣的草根氣息,用最庶民的方式來表達各式議題,都讓他在不同縣市擁有極高的支持群眾,即使蔡英文當時以破紀錄的高票817萬連任成功,但大家也別忘了韓國瑜可是拿到了552萬票,這可是比上一屆朱立倫381萬票高出許多。

    有人說韓國瑜被罷免後就會消失在政壇,是我不懂政治。
    我說韓國瑜會不甘寂寞在政壇持續進行,是你不懂韓國瑜。

    韓國瑜一旦確定要重回政治舞台,首要目標就是擊潰以江啟臣為首的改革派大臣們,讓國民黨重新回到保守勢力的手上,如果拿中國歷史來對比的話,大概就是清朝時期的戊戌變法 (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韓國瑜就是當年的慈禧太后,江啟臣就是維新派首領康有為。

    (不明白這段歷史的朋友請回去找你的歷史老師)

    許多年輕人疑惑且不明白的是,為何韓國瑜會挑選趙少康呢?他到底是何許人也,又有怎樣的影響力呢?

    當年趙少康首次參選議員,便以僅次於陳水扁的第二高票當選,四年後以該選區最高票當選,轉戰立委時問政風格犀利,也立即成為國民黨少壯派的政治明星,要說趙少康帶來的旋風是如今韓國瑜絲毫不為過,唯一的差別是過往的少壯派,如今成了傳統保守派。

    那時國民黨中有三個派系。

    分別是由趙少康領軍包含郁慕明、王建煊等人的「新國民黨連線」,馬英九為首的改革派,李煥、郝柏村等代表的國民黨保守派,三方勢力彼此角力,最終趙少康帶領一眾出走成立「新黨」

    現在提到新黨,大概只會認識王炳忠,覺得整個政黨毫無作為。

    但當年新黨成立時的影響力,甚至可以比擬國民黨,新黨最終沒有成氣候,關鍵還是在於國民黨擁有龐大黨產,選舉本身就是一場戰役,在缺乏糧草子彈後援的情況下,即使你有龐大民意支持仍不夠力,最終新黨成為大家現在所熟知的樣子。

    歷史小補充 : 1992年趙少康以無黨籍參選立委,在台北縣(現在新北市)獲得超過二十三萬票,得票比第二名高出一倍,相當於「一人得票可拿八席立委」,當時的影響力可以想見,在實行單一選區兩票制前,該得票紀錄無人能敵。

    如果一切的劇本繼續走下去,趙少康接任黨主席,韓國瑜出任桃園市長,國民黨會有怎樣的發展?

    可以想見國民黨會走向更加的極端保守,包含親中消滅台灣本土派、對同性議題、性別平等、文化、教育、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會回到傳統的官僚制度,甚至講求血統與派系,「有關係很多事情就沒關係」,等到哪一天真的發生,後代我們的子孫就不會對你說「我是台灣人」,取而代之的就是「我是中國人」。

    別小看中國文化入侵的程度。

    你去詢問現在的小學國中生,有多少人有在看中國的綜藝與選秀節目,擁有抖音帳號,成日花時間在小紅書上,甚至中國歌曲朗朗上口,在校慶等活動上播放的音樂甚至都是一系列的所謂抖音神曲,從小就習慣中國文化與用語。

    你認為一旦兩國統一,適應還會困難嗎?還會有機會吹起反抗的號角嗎?

    我已經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它們的一切給揭露出來,就是為了別讓悲劇一再上演。越多人看懂他們的劇本,就越多人能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就像上次我有跟大家提過「台商春節泡泡」串聯這件事,後來在他們得知我擁有他們的串連與對話證據後,立即宣布解散群組,並且停止行動。

    如果台商春節泡泡真的成功,可以想見台灣疫情會有多大的破口,醫療體系有承受多大的負擔,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最後一點點小小的事情想要講,我很難得的昨天失了眠,今天一早七點就接受廣播的採訪,文章發布後我將會閉關一整個早上,我將要寫一篇我粉專成立兩年來我認為最難寫的一篇文章,發布在下午,還請大家持續關注這項議題。

    我所擁有的後盾,只剩大家了。

    「國道ETC收歸國有,由民眾自主選擇付款方式」
    連署:https://pse.is/3936l2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 中國用語測試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4 05:54:47
    有 159 人按讚

    202101【宇宙&太空的有趣百科】(文末有抽獎)

    📕宇宙飛行士在外太空是怎麼大便的?太空中最有趣的50個為什麼
    譯者: 劉姍珊
    編者: Kids Trivia俱樂部
    繪者: 加藤紀子
    ISBN:9789863712671
    無注音∣平裝∣全彩
    適讀年齡:8歲以上
    學習知識點:#太空 #宇宙 #太空人 #火箭 #太陽系 #行星 #外星人 #探測器

    對於未知太空,孩子一定是充滿好奇心的,總有問不完的各種問題。

    本來想讓小子自己分享這本,結果小子看這本一直嘻嘻哈哈,還一直問問題,然後就變成這一篇了。

    #文章連結一樣在留言和書皮照面的書說明裡,我知道又變很長一篇了…..
    來不及消化沒關係,反正文章我放部落格那邊,搜尋一下就找的到了。

    「宇宙飛行士」就是日文的「太空人」。
    這周要段考的小子,睡前整理書包,把這本放進書包裡了(不是要段考了嗎?!)

    這本2021年的新書,因為太好笑又有趣了,再加上老天爺很給力,三天都沒下雨,收假的夜晚才開始下雨,讓小子連假要複習段考的陰霾一掃而空。

    編輯真的很懂孩子,明明書裡內容很豐富,分為四章節共有50個為什麼+4篇前往JAXA一探究竟專欄+宇宙用語解說+宇宙大事表,但書封就是孩子一看到標題就會拿起來的「嗯嗯」。

    當天晚上小子要陪我去回診,我才剛領到書,馬上就被小子拆了一起帶著路上看。馬上就愛不釋手。而且書裡的問題,我有仔細看過,都是平常不易看到的知識,不會艱深又有趣。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2020年2月時的新聞,在2/13時,台灣曾經在台東嘗試發射「飛鼠一號」的火箭,雖然失敗了,但也讓很多人發現,原來台灣也有研發火箭的技術。

    2020年七月時,國際上,中國、阿聯酋、美國,都有發射火箭要前往登陸火星。美國「毅力號」凖備用兩年時間探測火星生命跡象,並測試火星低空飛行的條件和可能性。

    之前,給小子看過YT影片看過太空船、火箭、衛星,僅能大概看火箭的大概樣貌,或是動畫模擬的。這次透過書上 JAXA 提供的各款火箭實體照片,還有國際太空站和「希望號」的照片,都是小子之前一直很好奇的部分,這次能透過照片,可以好好了解。

    #2021新書
    #昶景國際文化 #和平國際

    ====== 抽獎辦法 =======
    名額:一位
    獎品:
    《宇宙飛行士在外太空是怎麼大便的?太空中最有趣的50個為什麼》 一本
    時間:~2021/1/10 23:59
    得獎結果公布時間:2021/1/11
    抽獎辦法:
    1.鄰家野原粉絲頁按讚

    2.此篇文章下方留言
    「tag2位你想要推薦此粉絲團的朋友」+來一場超鬧的宇宙漫遊

    3.打開小地球公開分享此文

    #置頂文還有另一場活動喔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