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拼音系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中國拼音系統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中國拼音系統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 http://www.geocities.com/MadisonAvenue/Newsstand/...

中國拼音系統 在 雖然媽媽說那裡太危險itissaidtobedang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03 18:52:13

#typography [那個做 Apple 系統字體的設計公司] #因為是我偶像設計公司所以幫推廣六月字體工作坊(⁎⁍̴̛ᴗ⁍̴̛⁎) 如果你到泰國玩、或是偶爾看到泰國平面媒體,那你絕對不可能沒看過 Cadson Demak (Best Selection)的字體。 從 Apple 系統字體、...


http://www.geocities.com/MadisonAvenue/Newsstand/3288/pinyin.htm

漢語羅馬字拼音系統

〔聯合國華語注音〕
〔國語注音第二式〕
〔外交部通用拼音〕
〔威妥瑪拼音系統〕
〔台北市通用拼音〕

◎ 一國多制的拼音系統 ◎

隨著經貿旅遊的蓬勃發展,台灣社會國際化的腳步也越走越快,不僅在全球經濟中佔有

舉足輕重之地,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也愈來愈密切,來台經商拜訪的外國人可說

與日俱增。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於我國中文拼音系統百家雜陳,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

、街道住址、公司團體名稱等等之英文音譯各行其是,常造成矛盾混淆,甚至引發

法律問題,不論中外,咸感困擾。

尤其,中國在 1958 年也自行制定了稱為「漢語拼音」的中文羅馬拼音系統。

在取代台灣的代表權進入聯合國後,這套「漢語拼音」經過註冊成為國際通用之中文拼音

系統,所以又稱為「聯合國華語拼音」。因此,台灣逐漸成為中文拼音的化外之地─矛盾

、複雜而且獨特。

其實,官方主其事的教育部在 1986 年就公佈了「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希望一統

各路譯法。可惜因為牽涉層面太廣,又欠缺相關法律及共識來達成強制性,遵行的仍少

,情況仍然是人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直到有外國人抱怨,為什麼從高速公路下交流道到台北市區,同一條路卻有兩個不同的

英文譯名。一切只因為門牌街道標示的主管當局一個是國道高速公路局,一個是

台北市政府。這個問題突顯出,為了加速國際化,政府應該集思廣益,非結束中文譯音

的紛亂局面不可。

今年﹝1999 ﹞,台灣教育部邀集了專家及相關單位召開了「研商中文譯音及國內幼童

學習國語相關事宜會議」。官方打算迎合世界潮流,以聯合國華語拼音﹝即中國之

漢語拼音﹞為藍本,加以局部修訂後作為台灣之中文譯音標準。然而,由於此舉事涉

兩岸政治問題,引發諸多爭論。此外,中研院研究員余伯泉先生提出了可注閩客等方言

之「通用拼音」,然而也遭到許多批評反對,彼此在媒體上大打筆仗。另有一些學者主張

採用沿用已久之威妥瑪拼音法,因為許多既有名稱的英文譯音是以此法譯出的,

若改用別的系統,勢必要重拼或視為特例予以保留,前者牽涉廣大,後者則失去「一統」

的意義。加上反對廢除ㄅㄆㄇ教學的聲浪大,最後該會議並未對中文譯音標準化做成決議

,而是成立專案小組再議。

但願能早日獲致共識,以免國人無所適從。本站僅將目前各系統對ㄅㄆㄇㄈ的對應做成

速查表,作為翻譯人名、住址等等之參考。唯須注意者,目前申請護照時所使用的是

外交部的通用拼音,基本上與威妥瑪拼音幾乎是一樣的,只是不使用 û ü ' 等符號

罷了。申請信用卡時最好填上護照上的英文姓名拼音,以免出國旅行刷卡時徒生困擾。

另外,住址的翻譯最好依照「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這是目前郵局所使用的拼法,

這樣可以減少郵局將外國來函譯迴中文住址的時間。

〈參考網站〉恢復威妥瑪中文拼音建議書

◎ 漢語羅馬拼音大事記 ◎

1582 年 ﹝明神宗萬曆十年﹞,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來華,作「泰西字母」,
以羅馬字母為漢字注音。
1859 年,英國駐清國外交官威妥瑪﹝Wade﹞為著作之便制訂了中文的羅馬字譯音,
稱為威妥瑪﹝Wade﹞拼音法。
1892 年,Giles 氏採用威妥瑪﹝Wade﹞拼音法編成「華英辭典」,被郵政電信機構
用來翻譯中國人名語地名等。故此拼音法又稱為 Wade-Giles 拼音法。
此譯音法經過政府外交、海關等單位以及教會採用而大為流傳。
現今台灣很多地名即是以威妥瑪拼音法譯出來的。
1911 年,孫文領導革命推翻清廷,建立中華民國。
1918 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首次公佈 39 個國音字母﹝ㄅㄆㄇㄈ . . .﹞,
作為漢字注音用的字母。
1919 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公佈「注音字母音類次序」。
1928 年,為了肆應東西方日益頻繁之往來,國民政府大學院公佈了由林語堂、趙元任等
專家學者組成之國語統一會所制定的「國語羅馬字」,作為中文譯音標準;
亦即,用羅馬字母 a b c d . . . 作為漢字注音字母。
1930 年,將 39 個國音字母增刪為 37 個,改稱為「國語注音符號」,即今所稱之
「國語注音符號第一式」。
1940 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將「國語羅馬字」名稱改為「譯音符號」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在內戰中奪得政權,國民黨政府撤退到台灣,成兩岸分立之局。
1957 年,中國國務院制定了漢語拼音方案。
1958 年,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漢語拼音方案。
1971 年,聯合國決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代表權,台灣宣佈退出聯合國。
1979 年,聯合國決議以中國的漢語拼音取代原來的威妥瑪式拼音法作為中文譯音之標準

1982 年,中國漢語拼音通過 ISO 國際標準組織認定,成為漢語拼音的世界標準。
1984 年,我國教育部邀集語言學者、專家共同討論修訂「國語羅馬字」拼音系統。
1986 年,教育部正式公告新拼音系統「國語注音符號第二式」,作為各界中文譯音的標準

1999 年,台灣教育部召開「研商中文譯音及國內幼童學習國語相關事宜會議」,
試圖使中文拼音標準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