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廟宇建築特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廟宇建築特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廟宇建築特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產品中有7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開發摧毀天際線?城市景觀誰決定?】 左營國中舊校地開發案,自2015年起,歷經5次招商均流標而閒置至今,因此近期都發局將地目由「特定觀光發展區」檢討變更為「商業區+公園用地」結合TOD發展住商+觀光遊憩利用,引發多個公民團體質疑,變更後建商會蓋超高豪宅,嚴重破壞龍虎塔天際線與「百年人文景觀」,恐...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外出旅行時,有關注過當地的建築嗎?很多建築都帶有當地的文化特色。比如亞洲的很多建築,就會融入一些具象化的符號。國外攝影師Ell Costi到亞洲旅行時,用空拍機拍攝了一系列照片。這些美麗、壯觀的建築讓人忍不住驚嘆。 Music:Turn On Ell Costi Instagram: htt...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07:31:40

#鄭和除了下西洋還負責監督建了哪項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但他在建築上也很有造詣,這就鮮為人知了。江蘇省建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孫宗文說,鄭和是內官監太監,主要負責宮廷、塔寺、陵墓等工程方面的事務,天長日久的過問,加上他的天賦和專研,在建築方面不斷有所建樹,堪稱是一位建築工程專家。...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台中景點 台北景點 高雄 台南景點 美食 旅遊?豪爽大力愛現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16 15:47:48

看美食請進-> @howsayhow 點擊我們主頁下方連結,加入我們美食旅遊Line社群! - ❤Google評分:4.6顆星 - 「🏮Cybercity 🏮」 從以前就很想建造一座屬於自己的城市 趁著新年蓋了一座中國風Cybercity 。 我出生在台灣,這裡的建築與其說是不美觀 我更覺得...

  •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1 22:22:44
    有 908 人按讚

    【開發摧毀天際線?城市景觀誰決定?】

    左營國中舊校地開發案,自2015年起,歷經5次招商均流標而閒置至今,因此近期都發局將地目由「特定觀光發展區」檢討變更為「商業區+公園用地」結合TOD發展住商+觀光遊憩利用,引發多個公民團體質疑,變更後建商會蓋超高豪宅,嚴重破壞龍虎塔天際線與「百年人文景觀」,恐摧毀「千億觀光產值」,呼籲市府明定「樓高在六層樓以下,不得轉售私人,維持公有低密度使用」。


    這令人想到,剛好最近都發局也通過了「鳳山國泰重劃區台糖商二土地提高建蔽率案」,在這案基地旁邊,就是慈濟鳳山靜思堂,該堂量體也相當龐大,採用全台一致的慈濟風格,同樣也和周邊的衛武營藝文中心格格不入,也曾在網路上引發討論。不過作為私人產業,倒是沒有公民團體反對。


    公民團體提到蓮池潭「#百年人文景觀」,剛好我們可以找百年前的照片、老地圖進行對比,但就會發現,蓮池潭原本的「人文自然景觀」,是完全沒有西岸這些建築物的。


    春秋閣、龍虎塔、玄天大帝像這些建築,全都是戰後由潭邊廟宇興建,屬於其附屬建築,例如春秋閣在1953年由啟明堂興建完工,龍虎塔由城邑慈濟宮在1976年興建完工、玄天上帝神像為元帝廟豐穀宮在1995年興建完工。而孔廟則是1977年由市府「填潭」,以中國北方宮殿建築風格興建。以今日觀點來看,這種未經環境評估、未經都審、隨意填潭的行為,都會被環團抗議「#嚴重破壞生態與景觀」,蓮池潭畔真正的「百年人文景觀」應該是舊城等建築群,怎麼時間一過,這些湖畔的「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反而變成「珍貴的高雄特色」了呢?


    如果以「龍虎塔已成為高雄地標」來論述,那麼,高雄近25年來,不乏超大量體的知名地標,例如85大樓(378m)、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08m)、夢時代摩天輪(102m)等等,那是否反向操作,只要能成為「新景點」,變成「外界認識高雄的重要地標」,那就應該興建呢?


    也有議員指出,例如日本京都等地,都實施嚴格的高度與景觀管制,認為市府應該明確限制樓高。然而,京都市是在1976年依據《文化財保護法》143條第1項制定了《#京都市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条例》,並歷經修訂,在符合文部省「重要建築物群保存地區選定基礎」的地區,實施從高度、建物外觀、招牌樣式、顏色等完整的規範。先不論舊左營部落能否符合類似標準,如果照這種思路,應該先檢討的是龍虎塔正對面一整排的增建鐵皮屋「嚴重破壞高雄人文景觀」吧?


    另外,蓮池潭東岸早已經有「湖岸第一排」的15層住宅大樓完工多年,而蓮池潭西岸的現代廟宇也早有超過20m高度者,那要根據哪種邏輯,才能一致性去特別限制新基地的高度開發呢?


    如果我們來看其他日本水岸案例,如東京的蓮潭「不忍池」,其人文史蹟可追溯到江戶初期(近400年),但並沒有實施限建。而同樣有著350年歷史的濱離宮恩賜庭院,背後更是最高達210m的汐留超高建築群。當初開發時,東京都於核定更新計畫時,並沒有要求不得破壞濱離宮的背景天際線,而是在汐留的街區上,進行天際線分區配置,管理設計風格,讓景觀能維持協調。


    如果我們進一步思考,要「各個年代」的建築文化並陳,並互相尊重,又或者是不破壞「經典觀景角度」,那麼在程序上,最能直接發揮作用的,還是落實「#都審機制」,促使開發者調整量體退縮與造型,並提供 #多視角天際線模擬等可視化資料 供審查,並調整關鍵都審會議之時間和舉行方式,便於更多公民參與。


    如果要進一步立法,則需制定高雄版的「重要建築物群景觀保存地區」相關自治法令,不論是哈瑪星等舊社區,或高雄車站、衛武營等大型地標公共建築,都能列入規範,要求後續開發維持協調性與避免遮蔽特殊角度,方能維持程序上的公平。

  •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1 20:00:53
    有 189 人按讚

    #鄭和除了下西洋還負責監督建了哪項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

      鄭和是偉大的航海家,但他在建築上也很有造詣,這就鮮為人知了。江蘇省建築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孫宗文說,鄭和是內官監太監,主要負責宮廷、塔寺、陵墓等工程方面的事務,天長日久的過問,加上他的天賦和專研,在建築方面不斷有所建樹,堪稱是一位建築工程專家。
      孫宗文曾就任於北京建築科學院、中國古建築研究室、東南大學建築研究室,從事宗教建築研究長達70餘年,尤其擅長佛像、佛塔、佛寺的建築考古,是該領域中的權威。他告訴記者,鄭和出訪西洋各國時,抽空在當地建築中式的城池廟宇寺塔,把中華建築藝術介紹到海外去。在麻六甲山峰就有一座三寶城,充滿中華文化韻味。麻六甲建造王宮時第一次使用的磚瓦,是鄭和船隊從福建載運過去的,磚瓦泥工也同隨而去,於是,麻六甲人也學回了製磚做瓦,建造房屋的技術。在泰國等地鄭和建有三寶寺塔等建築遺跡,他使中式建築藝術登上了泰國的殿堂。
      鄭和下西洋每次出海,他都十分留心觀察西洋諸國各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並善於借鑒其精華,引進國內來。孫宗文舉例說,如福建閩侯縣著名的雪峰寺,是中國佛教歷史上頗具影響的禪寺。在明朝永樂中期,鄭和從南洋攜來兩座瓦塔,安放在這座寺廟前。該塔早已毀壞,遺址尚在。鄭和六下西洋之後,明成祖朱棣已死,航海停了下來,鄭和只能發揮他在建築上的才華。大報恩寺為明代南京名刹,位於中華門外一華里的古長千里。鄭和在下西洋停置期間駐守南京,曾奉敕負責主持修繕南京皇宮和續建大報恩寺琉璃塔工程。該琉璃塔光彩璀璨,蜚聲中外,成為中國佛教文化的一朵奇葩,可惜如今只留下一塊殘碑。
      孫宗文評價說,大報恩寺琉璃塔建築極其完美,集明代以前中國建築藝術精華於一身,其中以大雄寶殿和四天王殿最為壯觀,下牆、石壇及欄杆,都用漢白玉砌成,雕鏤得非常別致。整個建築群殿閣重重,宏偉壯觀,精巧絕倫,世間無比。琉璃塔全部用白石和五色琉璃瓷磚砌成的。白瓷磚嵌於塔的外壁,每塊瓷塊中央都有一尊金剛佛像,塔上下有鍍金佛像千萬尊;每一佛像用十塊琉璃磚拼成;每層塔樓均用五色琉璃構件,其中黃綠相間的拱門上,飛天、雷神、獅子、白象、花卉等圖案,色彩絢麗;每層塔心,晝夜點燃「長明燈」,入夜燈光十裡可見;八個角都垂掛風鈴,風吹鈴響,遠近皆聞。此塔是當時南京最高的建築,登上塔頂,鐘山大江盡收眼底。為明代南京的標誌,被譽為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皇帝曾偕同皇太后數下江南,看了南京大報恩寺的琉璃塔和杭州的六和塔,讚不絕口。弘曆年間,在皇太后的旨意下,在承德避暑山莊也仿照了一座永佑寺塔。大報恩寺琉璃塔還令海外各國讚歎不已,認為是舉世無雙的,它的完美建築還影響到歐洲。《造園史綱》中提及:法國路易十四仿南京琉璃塔,於1670年在凡爾賽建造富有中式情調的「藍白瓷宮」。
      孫宗文還介紹說,最酷似琉璃塔的莫過於晚於它十年左右建造的南京牛首山的弘覺寺塔,簡直是琉璃塔的一個縮影,不同的是它是用普通青磚造的七級浮圖。鄭和還奉命修繕南京宮殿等建築營建的項目,更體現他非凡的建築才華。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知史 #中國歷史 #鄭和 #琉璃塔 #鄭和下西洋 #大報恩寺

  •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0 14:09:46
    有 2,934 人按讚

    願靈安尊王庇佑萬華,疫情能早日消除。

    2021年5月20日中午,臺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艋舺青山宮。(張哲生 攝)

    肇建於1856年(清咸豐6年)的艋舺青山宮,坐落於台北市萬華區貴陽街二段218號,主祀青山靈安尊王,於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現為直轄市定古蹟。該廟自清領時期以來就是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王爺信仰中心,每逢靈安尊王聖誕日(農曆十月廿三日)的前夕(農曆十月二十日至廿二日),皆會舉行隆重的祭典活動(暗訪與遶境),令整個艋舺地區熱鬧非凡,因此被稱為「艋舺大拜拜」。

    艋舺青山宮坐南朝北,為三開間三進兩廊的格局,廟身與鄰屋毗連,前方緊臨鬧街,為一縱深狹長的街屋。建築本身以石雕雕工細緻著稱,華麗壯觀,廟規模雖然不大,在建築藝術價值上,並不亞於鄰近的艋舺龍山寺;正所謂「廟不必大,有仙則靈」,艋舺青山宮與艋舺龍山寺、艋舺清水巖祖師廟,並稱為艋舺三大廟。

    傳說靈安尊王原是三國時代孫權裨將張梱,為福建惠安的地方官,十分勤政愛民,死後葬於青山山麓,因為經常顯靈照護百姓,有一次甚至為朝廷擊退敵軍,因而被敕封為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而青山宮的創建則是源於清朝咸豐4年(1854年)發生的一場瘟疫,當時艋舺聚居著許多來自福建泉州惠安縣的中國大陸移民,面對災病來襲手足無措,其中一名惠安漁民帶著大家的期望匆匆返回福建,請來家鄉長年信奉的青山王神像,希望藉助祂的神威弭平瘟疫。而就在經過現今青山宮廟址時,神轎突然「定格」再也無法前進,罹病者聞訊紛紛前來祈禱求助,據說頗為靈驗,民眾當下決定集資在此設廟,兩年後完工,信徒倍增。

    人們從此深信靈安尊王具有消除瘟疫的威靈,且與城隍爺同樣是掌理陰間法律的「司法神」,因此配祀的神也相似,除了范謝將軍,還有將人間縣衙巡捕官「神格化」的監察司、長壽司、獎善司、陰陽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速報司以及枷將軍、鎖將軍、八家將等,在艋舺地區是深具影響力的地方廟宇,特別是在每年青山王壽誕的前三天,都會舉行夜巡等「迎青山王」祭典,是一年一度的「艋舺大拜拜」,更是當地最有特色的節慶活動,連外國觀光客都慕名而來。

    迎青山王祭典之肇始,深受靈安尊王消弭1850年代的瘟疫、蟾蜍精與1904年的鼠疫等說法之影響。當時遷居艋舺的泉州惠安移民,為感念所信奉神祇顯靈除疫鎮煞,庇佑信眾度過種種天災和族群衝突,於是在艋舺青山宮舉辦廟會活動以酬謝神明;另一方面,亦藉著年復一年的年度例行祭典,加強其神格印象,後來更演變成三邑移民凝聚地方社會力量的王爺信仰中心。

    迎青山王祭典從農曆十月二十日開始,為期三天,在祭典前夕(農曆十月十九日)會先迎請艋舺青山宮附近的艋舺清水巖清水祖師、艋舺龍山寺觀音佛祖、台北天后宮天上聖母等閤艋神尊,蒞臨艋舺青山宮作客和看戲。然後在農曆十月二十日、廿一日兩天,分別於南、北萬華區進行「暗訪」,以達到探查陰陽界、緝捕兇神惡鬼,和驅逐邪穢之目的。

    所謂「暗訪」,是指神明在夜間出巡,一般相信「深夜問題多」,黑夜裡的人慾特別浮動,因此神明在夜間出巡,才能真正察惡揚善,除暴安良。暗訪隊伍約從夜間六點多出發,每晚遶行半個萬華區,鑼鼓喧天的陣勢用以張揚神威、掃除邪惡瘴癘,隨行護駕的部將牛頭馬面、家將判官、七爺八爺個個姿態威厲;傳說中,不管是驅魔平妖還是鋤奸去惡,只要青山王親自出馬,沒有擺不平的。暗訪之夜,為了恭迎青山王出巡,艋舺青山宮附近街頭四處搭起了臨時舞台,高掛燈綵,除了各種民間遊藝陣頭與樂隊,連信眾也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隨香遶境,一邊迎接暗訪的同時,老老少少亦濟濟一堂吃喝笑鬧著,彷彿像是過年一般洋溢著喜氣。

    農曆十月廿二日的「迎青山王」正日遶境是祭典的重頭戲,參與贊境活動的單位也比暗訪大幅增加,但無須先至艋舺青山宮參禮,而是直接前往集合點,於上午十點出發。踩街遶行萬華區全境的隊伍大致包括:報馬仔和土地公轎在內的頭陣、艋舺青山會、艋舺龍山寺、西門町的台北天后宮、其他境內暨各地交陪宮廟神轎和軒社陣頭、艋舺義軒社、艋舺鳳音社、艋舺義安社、艋舺義英社、儀仗隊、八將團,以及壓軸的靈安尊王神轎等,有時候藝陣數目可達兩百多個。

    在以前,遶境沿途的家家戶戶會擺設香案和供品祭拜,辦桌和流水席宴等,規模非常盛大轟動,俗稱「十月二二」或「艋舺大拜拜」,為台北三大廟會之一。(註:台北三大廟會包括大稻埕霞海城隍祭、大龍峒保生大帝出巡,以及艋舺青山王遶境)

    經過了連續三天的迎青山王祭典後,在農曆十月廿三日的靈安尊王聖誕日,廟方會在廟埕為當天生日的靈安尊王舉行祝壽法會,然後一連串的祭祀活動才算告一段落。

    艋舺青山宮這項已逾百年歷史的暗訪暨遶境活動,已於2010年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公告為民俗及有關文物文化資產予以保存。

  •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10-30 11:30:01

    大家外出旅行時,有關注過當地的建築嗎?很多建築都帶有當地的文化特色。比如亞洲的很多建築,就會融入一些具象化的符號。國外攝影師Ell Costi到亞洲旅行時,用空拍機拍攝了一系列照片。這些美麗、壯觀的建築讓人忍不住驚嘆。

    Music:Turn On

    Ell Costi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rav_ell_er/

  •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3 22:24:31

    #龍柱#石雕#台灣龍柱
    現存台灣清朝龍柱共有63 對左右,從乾隆到光緒時期每一對龍柱的造型皆不盡相同,故也豐富了台灣龍柱文化的面貌和造就值得駐足觀賞的價值。

    推薦的10大龍柱分別立於如下廟宇中:

    01.台北北投關渡宮

    02.新北新莊廣福宮

    03.新北淡水鄞山寺

    04.新北新莊慈祐宮

    05.新竹北埔慈天宮

    06.彰化開漳聖王廟

    07.雲林北港朝天宮

    08.嘉義新港水仙宮

    09.台南開基天后宮

    10.台南興濟宮

    礙於影片長度,故僅挑選其中10對較為精采或具有重要文化價值之龍柱推薦,無法一一列舉,尚請見諒。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圖像拍攝過程經驗分享

    2006年開始研究台灣龍柱,歷經四年的時間,過程中曾蒙國家文藝基金會美術類研究與調查補助,走訪台灣三百多間廟宇,拍攝超過兩萬多張的照片,最後撰寫了14萬餘字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且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審訂,華香園出版社發行。

    因為是龍柱圖像造型研究,所以現場拍攝是無法避免的工作,有時一天要跑四、五間廟宇,拍到手酸到不行,不過這樣的過程也是讓自己重新認識台灣文化的契機。

    有時下午三點過後,就會發現陽光會透過天井,照耀正殿,此時的廟裡充滿了神光普照的視覺氛圍,也是最適合拍攝正殿龍柱的時間。

    升龍柱例的龍首是最難拍攝的,除非用梯子,不然沒有辦法拍攝到完全正面的照片,也就無法精確的做圖像分析的研究工作,但是梯子並不容易攜帶,所以我是先把相機固定在腳架上,再用雙手提高到龍首差不多的高度,最後用無線遙控快門線來幫助按下快門,當然因為不穩,所以都是設定三連拍的模式處理。

    拍了這麼多張照片,儲存是一個最大的問題,買了一個桌上硬碟好備份,但是到了後期,因過度使用,結果把硬碟搞壞,萬分懊惱,只好花錢請人把硬碟資料的圖片救回。

    修圖也是一份苦差事,背景過於凌亂,就只能用修圖軟體慢慢的塗黑,不過也發現透過如此這般的改造,視覺感受竟然完全不同,那種純雕塑的美感自然散發。當然用鐵欄保護的龍柱就愛莫能助,也就盡量挑選看不出有欄杆的照片,加減使用。

    有時候運氣不好,只能多跑幾趟,像北港朝天宮第一次去的時候正逢大修,整個觀音殿是全部拆解編號,龍柱也用氣泡布完全密封。到鹿港龍山寺也是適逢大修,整個廟宇都圍起來,只好拜託廟方人員破例讓我進去拍攝,可惜五門殿那對乾坤交泰的龍柱,四周都佈滿施工用的鷹架,很難拍攝到理想的照片。

    清朝龍柱都是單龍盤柱的佈局,一柱一龍,背後偶有八仙四獸,整體造型簡練,氣勢非凡,其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位在金山老街的慈護宮正殿龍柱下竟然出現螃蟹等水族造像,象徵台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物價值。

    偶爾來一趟台灣古廟之旅,看看那百年龍柱所散發的迷人魅力,也是不錯的文化旅遊新選擇呦!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台灣清朝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64361276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 中國廟宇建築特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4-26 08:00:00

    荃灣新市鎮是香港九個新市鎮之一,亦是唯一一個位於都會區(香港市區)內及港九市區重建局管轄的新界新市鎮。新市鎮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區及葵青區,包括荃灣、葵涌、青衣島、馬灣及陰澳。總發展面積約32.85公頃,是香港面積第二大的新市鎮,僅次於沙田新市鎮。1961年,港府正式刊憲,發展香港首個新市鎮——荃灣新市鎮,標誌著港府正式開始大舉發展新界,揭開香港城市發展的新里程。2011年,荃灣新市鎮慶祝成立50週年金禧紀念,於9月16日在藍巴勒海峽舉行由圓玄學院贊助的「圓玄金禧煙火耀荃城」。由於開發較早,荃灣沒有固定的「市中心」地帶,這是由於荃灣和葵涌受山勢阻隔、青衣島與新界又被藍巴勒海峽分隔,加上後來分為兩個區,故荃灣新市鎮發展規劃分爲三個核心:荃灣、葵涌和青衣,三者當中尤以荃灣的面積最大及最多人口,所以,荃灣被視為荃灣新市鎮的核心地區。現時荃灣市最多人的地區,在象鼻山路以南,青荃路以北,海興路以東,德士古道以西,官方名稱爲「荃灣中區」,東西行主幹道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沙咀道、楊屋道,南北行主幹道包括德士古道、關門口街、眾安街、大河道、大涌道,其他主要街道包括川龍街、荃灣街市街、海壩街、兆和街。區內有街市:荃灣街市和楊屋道街市等。區內有多個地鋪食肆群落,例如路德圍、沙咀道、三坡坊、四坡坊和大壩街等。區內亦有多個商業圈,包括港鐵荃灣站一帶的商業圈,位於港鐵荃灣站附近及沿大河道和青山公路荃灣段一帶,附近有多個購物商場,例如南豐中心、荃豐中心商場、荃錦中心商場、綠楊坊、富華中心、新領域廣場和愉景新城商場;港鐵荃灣西站一帶的商業圈,位於港鐵荃灣西站附近及沿楊屋道一帶,附近亦有多個購物商場。荃灣的公共設施大多於市中心內,例如荃灣政府合署、荃灣公共圖書館、荃灣裁判法院、荃灣大會堂和仁濟醫院等。區內有兩大港鐵站,包括荃灣綫的總站荃灣站,以及西鐵綫的荃灣西站。而區內更設有兩個大型行人天橋系統,分別設於港鐵荃灣站附近一帶以及港鐵荃灣西站附近一帶,大河道和青山公路(荃灣段)的行人天橋系統已於2013年第三季落成開放,將荃灣現有的兩大行人天橋系統接駁來,形成一個大型的行人天橋網絡,成爲全港最長的行人天橋系統。
    工業發展加上人口急增,用水問題急需解決,港府遂於1952-1955 年興建大欖涌水塘,並連接城門水塘至港島供水網,大欖村和關屋第村合共33 戶,又受遷村之苦。但今非昔比,荃灣己成現代化都市,村民可遷入荃灣市區,「棄農上樓」。這是香港政府首次破天荒以住宅單位換取農地,請來著名建築師,設計有圍村特色的「大屋圍」,圍內有住宅、商鋪、學校和廟宇,自給自足。建築物呈U 字型,曾為臨海地段,樓高三層,下鋪上居,為典型國際風格,簡約實用,但樓頂建有一中國風格的飛簷塔,保留地方特色,與當時中國留行的社會主義中國建築風格相似。石碧新村又稱石壁遷置村,是一條位於荃灣楊屋道與聯仁街交界的雜姓客家原居民鄉村,亦是香港少數分布於大廈中的「城中村」。石碧新村有近600年歷史,搬遷至荃灣新市鎮前原位於大嶼山石壁山谷,谷中有數條村落,統稱「石碧鄉」,當中以石碧大村規模最大。村內共有9姓,又以祖籍江西的徐姓人家為主。1960年,香港政府以興建石壁水塘為由,將石壁山谷內約200名村民遷移至荃灣新市鎮中政府為村民興建的6幢唐樓中,石碧鄉則隨即拆卸,原址永久淹沒於水塘中。
    福來邨位於香港新界荃灣青山公路-荃灣段旁,部分土地為填海所得;為當時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十個廉租屋邨之一。福來邨最後一座於1967年峻工,共有9座,興建時分了2期,分別是第一期的永寧樓、永興樓、永嘉樓、永康樓和第二期的永昌樓、永定樓、永泰樓、永樂樓、永隆樓。高16層的4座升降機只會到達15樓,16樓的居民要先乘升降機到15樓再步行到16樓。其中永隆樓以預製混凝土方式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