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國大陸民主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國大陸民主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國大陸民主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國大陸民主化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李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活動花絮與紀錄】吳仁華講座:從「心戰文宣」到兩岸交流,馬祖對中國大陸的民主喊話📢📢📢 感謝 #吳仁華 老師和「#華人民主書院」曾建元老師、王興中老師等好夥伴,昨天首次在馬祖舉行座談。吳老師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見證人和重要的研究者,因長期推廣六四真相和自由民主理念,已經多年無法入境中國大陸,目...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民主運動前後數十年,始終未能開花結果,反而迎來《港區國安法》、實質終結「一國兩制」,對積極參與運動的前輩而言,會如何回顧一生的奮鬥?鄭宇碩教授退休前是香港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曾擔任「民主動力」召集人、「真普選聯盟」召集人、公民黨秘書長、華人民主書院校長等職務,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移居澳洲,可謂...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35:19

天安門事件32週年:香港-那些追尋自由民主的人|一六時事 編輯|鄭巧筠 - 今年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2週年,受冠狀病毒(COVID-19)影響,港人今年未能齊集港島維多利亞公園紀念「六四」亡魂,但他們改以遍地開花方式繼續悼念,控訴中共政權當年對民運的暴行。 支聯會秘書蔡耀昌也呼籲市民小心應對,...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07:51:46

【#Patreon突發時空🇭🇰:公開篇】關於個人感受和相熟朋友的狀況,晚點再談。此刻先抽空情緒,代入政權思維,分享幾點: 搜捕範圍遠超有關方面的一直放風,也放棄任何哪怕是最牽強的邏輯。 本來建制喉舌的說法是,初選候選人要是confirm以下立場:無論如何都unconditionally否決財政預...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不給酒就飲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09:45:30

重返天安門 - 這是本追憶過往、絕對禁忌之書,亦然也不該被忘卻的歷史,作者以採訪的角度記錄著經歷過六四的人們,以及完全不提六四,再也不回看的現代中國年輕人們。 - 作者先提到書中的登場人物都好想以假名保護,因為實在太危險了,可是由於這些人太過異端,早已過度知名,所以直接寫出每個人的名字,無須遮掩...

  •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1 17:01:58
    有 468 人按讚

    🎈【活動花絮與紀錄】吳仁華講座:從「心戰文宣」到兩岸交流,馬祖對中國大陸的民主喊話📢📢📢

    感謝 #吳仁華 老師和「#華人民主書院」曾建元老師、王興中老師等好夥伴,昨天首次在馬祖舉行座談。吳老師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見證人和重要的研究者,因長期推廣六四真相和自由民主理念,已經多年無法入境中國大陸,目前在台北擔任訪問學人。

    吳老師從1976至1978年,在溫州平陽縣的公安邊防部隊服役,負責向當地民眾收繳馬祖等地透過「空飄氣球」寄過去的傳單、民生物資、電器等等的「心戰文宣」。

    #感謝華人民主書院首次蒞馬

    🔺兒時記憶:趴在窗口看國共「溫州空戰」

    🔺編入溫州公安邊防部隊,負責防制台灣

    🔺兩岸當年心戰文宣的比較:中國大陸較多意識型態 台灣偏重具體案例

    🔺心戰物資:白糖、牛肉乾、餅乾、電器

    🔺觸及範圍廣、效果絕佳的心戰電台:

    🔺中國海外民運人士逐漸理解台灣民主價值

    🔺鼓勵台灣人關注中國大陸民主化

    https://www.facebook.com/DPP.matsu/posts/187789816304515

  •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04 18:56:08
    有 80 人按讚

    林家興:國民黨的「六四」記憶與表態政治

    「六四天安門事件」事件邁入三十週年,個人對於「歷史的傷口至今未平」的感慨,已經逐漸蓋過這些年對國民黨對六四事件有零星表態但無具體政策價值路線支撐的批判。受到邀稿談從國民黨角度談六四事件三十週年,不禁莞爾。第一時間反應竟是:國民黨對這事從來沒有什麼態度可言,又何談角度?在黨內總統初選即將白熱化的當下,又有誰會願意真正花功夫關心無政治利益可言的六四?但這樣說不盡公平。國民黨對六四是曾經有過態度的。

    #國民黨對六四曾經有態度

    三十年前的中正紀念堂,彼時國民黨雖處於一黨專政,卻相對進取、顯得關注民主自由。全國同胞在廣場前以大合唱與血書明志的方式聲援對岸學生的場景震撼人心,雖有黨國當局出於標榜中國正統以彰顯對岸政權不義的政治需要,卻也多少存有繼承自由中國遺風的追求。當時臺灣社會同仇敵愾,誓為彼岸民主運動做最堅強的後盾。而今時空變換,三十年後的廣場已經自由,我們也迎來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鞏固了臺灣的民主,那股推己及人的進取精神卻一去不復返,在島內政治惡鬥下視曾經的同胞如陌路甚至寇仇。除了馬英九前總統外,我們有多少年沒看到國民黨人一以貫之地持續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或是聲援大陸人權與為香港爭取普選而發聲了?

    前國民黨青年團長劉昱佑近日也在臉書上撫今追昔(http://bit.ly/2wBjvpy),談及六四事件發生當年恰逢國民黨召開了十三屆二中全會。在這次大會上,國民黨要人,包括馬英九、趙少康、林火旺等當時在座的全國黨代表多對六四學運發表肯定言論。當時的主席李登輝就在會上發表談話,認為「中國的民主化是全民所熱烈期盼的。革命的目的就在使中國人民能夠自由、正直且有尊嚴的立於天地。」劉昱佑評論道,無論李登輝與國民黨關係或外界評價如何,「這場三十年前的談話都展現了國民黨領導人應有的立場與高度。」劉也認為,國民黨應藉此反思民主的重要,重新檢視政建黨時的政治哲學與使命,「經過反思的紀念才有意義。」筆者相當同意。

    在六四二十七週年時,筆者曾投書報紙,以台港陸三地青年世代為引,寫下「當年出生的孩子們,如今都已成為社會體制內『有用』的一分子。然而可怕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來提醒國民黨遺忘自由主義精神、缺席紀念六四的後果。當年那些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高歌、在黨代表大會上慷慨激昂聲援對岸天安門學運的熱血青年,三十年後也多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權力核心了。然而,如今的「六四」作為一個政治符號,對國民黨的大部分政治人物來說是相當尷尬的。

    即便他們看似未曾遺忘,近年來一到六四前夕必然貼文表態,大談民主自由、反思歷史、期待中共平反及歷史傷口需要癒合等等。先不深究這樣的「溫情喊話」對平反六四、推進中國大陸民主化有何果效。三十年來,在一年當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天裡,國民黨整體的政策路線與價值立場何曾根本性地往「反共抗暴」、支持六四移動過?儘管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是極為艱鉅的工程,更鑑於中共綜合國力崛起,台灣在現實上也有務實開展兩岸互動、執行「和陸興臺」路線以求潛移默化對岸之需要,但在微妙政策實踐的隱忍難為與艱澀的「九二共識」文字表述下,國民黨以往具備統治正當性的精神號召「反共復國」,其面貌早已漸漸模糊,淹沒在「親中賣台」的政治標籤與攻訐中,拱手將「堅守民主陣地」的議題與自由主義代言人的光環相讓於民進黨。

    儘管在「六四」二十六週年(2015)時,國民黨曾一度應邀派遣代表出席學生團體主辦的「六四」紀念晚會,但也是剛好在具備時任黨主席較為開明、政黨輪替氛圍濃厚等特殊條件彙集下的產物,難以視為國民黨全體一致理念與立場的展現。在「六四」記憶淡去、僅留下各方政治角力與表態消費殘餘價值的今天,國民黨人大多選擇棄守、忽視,少有人堅持苦撐待變。此刻海內外紀念「六四」三十週年的聲浪與能量雖大,對如今在歷史格局上偏安島嶼一方、政治議程聚焦總統初選的國民黨來說,「六四」可能僅是指示幕僚研究、社群小編發文的諸多表態行程當中之一而已罷。

    然而,「六四」絕不能僅淪為一年一度的政治表態,對於「六四」事件的看法,也正是外界檢視國民黨初選候選人的最好時機。無論出身背景、重視經濟或接地氣與否,細究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各路參選人們面對「六四」事件的反應,將能從中追索他們的兩岸政策方向、國際觀、個人識見乃至政治格局。

    這些高喊「要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政治要為經濟服務」的總統候選人,可曾深思過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發生,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不平衡或次世代頂尖技術的霸權競爭,而是源自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菁英對於中共專制威權本質與對中外交「We got China wrong」的歷史性反省及政策轉向?在這樣幾近於「新冷戰」的國際局勢脈絡底下,「六四」事件對於華人世界、兩岸關係與中美格局的意義及份量,都將大不相同。最具備正當性及立場高舉自由民主大旗、以實際政策作為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國民黨籍中華民國總統,該如何自處於這個歷史時刻?

    #如價值已死如何奢談民國存亡

    直面「六四」、以行動而非僅止於貼文回應過去的歷史傷口與當下的歷史時刻,這是國民黨人乃至於中華民國總統都無可迴避的問題,口口聲聲將總統選舉無限上綱到「中華民國保衛戰」,卻在中共面前「屈於威武」而無力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國價值、無力彰顯中華民國在臺灣及其憲政民主制度與自由生活方式存續至今的歷史及現世意義,那麼民國價值已死,又有何顏面奢談民國存亡?

    當這些候選人一面表態紀念六四,卻在造勢場合中稱讚鄧小平、忽略或無感於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國際場合中以「平亂」來為中共在「六四」事件中向學生及市民開槍的惡行辯護,請問他們要如何取信於世人、盟友及選民,他們在當選總統後,真能「誓以至誠,恪遵憲法,效忠國家」以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政制度與民主自由?

    針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未來,當年的「六四」學運領袖封從德在流亡海外30年蒐集、鑽研六四史料後得出自己的答案:回歸南京憲法的「民國化」。而對於「六四」學運為何失敗以及六四至今的主流論述,封從德也給出「荊軻太少,祥林嫂太多」的結論。

    面對專制暴政的進逼與世局劇變,各位中華民國總統的參選人們自然毋須魯莽行刺、躁動挑釁,但在精神態度上要效法勇刺秦王、流芳百世的荊軻,還是哭訴困境,卻無力也從未想過如何結束專制政權的祥林嫂?看各位對六四說些什麼、在六四這天以外又做了些什麼,我們就能清楚知道。

    ▎原文刊載於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4614

    #六四三十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6-04 08:00:00
    有 80 人按讚


    林家興:國民黨的「六四」記憶與表態政治

    「六四天安門事件」事件邁入三十週年,個人對於「歷史的傷口至今未平」的感慨,已經逐漸蓋過這些年對國民黨對六四事件有零星表態但無具體政策價值路線支撐的批判。受到邀稿談從國民黨角度談六四事件三十週年,不禁莞爾。第一時間反應竟是:國民黨對這事從來沒有什麼態度可言,又何談角度?在黨內總統初選即將白熱化的當下,又有誰會願意真正花功夫關心無政治利益可言的六四?但這樣說不盡公平。國民黨對六四是曾經有過態度的。

    #國民黨對六四曾經有態度

    三十年前的中正紀念堂,彼時國民黨雖處於一黨專政,卻相對進取、顯得關注民主自由。全國同胞在廣場前以大合唱與血書明志的方式聲援對岸學生的場景震撼人心,雖有黨國當局出於標榜中國正統以彰顯對岸政權不義的政治需要,卻也多少存有繼承自由中國遺風的追求。當時臺灣社會同仇敵愾,誓為彼岸民主運動做最堅強的後盾。而今時空變換,三十年後的廣場已經自由,我們也迎來了第三次的政黨輪替,鞏固了臺灣的民主,那股推己及人的進取精神卻一去不復返,在島內政治惡鬥下視曾經的同胞如陌路甚至寇仇。除了馬英九前總統外,我們有多少年沒看到國民黨人一以貫之地持續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或是聲援大陸人權與為香港爭取普選而發聲了?

    前國民黨青年團長劉昱佑近日也在臉書上撫今追昔(http://bit.ly/2wBjvpy),談及六四事件發生當年恰逢國民黨召開了十三屆二中全會。在這次大會上,國民黨要人,包括馬英九、趙少康、林火旺等當時在座的全國黨代表多對六四學運發表肯定言論。當時的主席李登輝就在會上發表談話,認為「中國的民主化是全民所熱烈期盼的。革命的目的就在使中國人民能夠自由、正直且有尊嚴的立於天地。」劉昱佑評論道,無論李登輝與國民黨關係或外界評價如何,「這場三十年前的談話都展現了國民黨領導人應有的立場與高度。」劉也認為,國民黨應藉此反思民主的重要,重新檢視政建黨時的政治哲學與使命,「經過反思的紀念才有意義。」筆者相當同意。

    在六四二十七週年時,筆者曾投書報紙,以台港陸三地青年世代為引,寫下「當年出生的孩子們,如今都已成為社會體制內『有用』的一分子。然而可怕的不是長大,而是遺忘。」來提醒國民黨遺忘自由主義精神、缺席紀念六四的後果。當年那些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高歌、在黨代表大會上慷慨激昂聲援對岸天安門學運的熱血青年,三十年後也多是國民黨的領導階層、權力核心了。然而,如今的「六四」作為一個政治符號,對國民黨的大部分政治人物來說是相當尷尬的。

    即便他們看似未曾遺忘,近年來一到六四前夕必然貼文表態,大談民主自由、反思歷史、期待中共平反及歷史傷口需要癒合等等。先不深究這樣的「溫情喊話」對平反六四、推進中國大陸民主化有何果效。三十年來,在一年當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天裡,國民黨整體的政策路線與價值立場何曾根本性地往「反共抗暴」、支持六四移動過?儘管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是極為艱鉅的工程,更鑑於中共綜合國力崛起,台灣在現實上也有務實開展兩岸互動、執行「和陸興臺」路線以求潛移默化對岸之需要,但在微妙政策實踐的隱忍難為與艱澀的「九二共識」文字表述下,國民黨以往具備統治正當性的精神號召「反共復國」,其面貌早已漸漸模糊,淹沒在「親中賣台」的政治標籤與攻訐中,拱手將「堅守民主陣地」的議題與自由主義代言人的光環相讓於民進黨。

    儘管在「六四」二十六週年(2015)時,國民黨曾一度應邀派遣代表出席學生團體主辦的「六四」紀念晚會,但也是剛好在具備時任黨主席較為開明、政黨輪替氛圍濃厚等特殊條件彙集下的產物,難以視為國民黨全體一致理念與立場的展現。在「六四」記憶淡去、僅留下各方政治角力與表態消費殘餘價值的今天,國民黨人大多選擇棄守、忽視,少有人堅持苦撐待變。此刻海內外紀念「六四」三十週年的聲浪與能量雖大,對如今在歷史格局上偏安島嶼一方、政治議程聚焦總統初選的國民黨來說,「六四」可能僅是指示幕僚研究、社群小編發文的諸多表態行程當中之一而已罷。

    然而,「六四」絕不能僅淪為一年一度的政治表態,對於「六四」事件的看法,也正是外界檢視國民黨初選候選人的最好時機。無論出身背景、重視經濟或接地氣與否,細究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各路參選人們面對「六四」事件的反應,將能從中追索他們的兩岸政策方向、國際觀、個人識見乃至政治格局。

    這些高喊「要為中華民國粉身碎骨」、「政治要為經濟服務」的總統候選人,可曾深思過如今中美貿易戰的發生,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不平衡或次世代頂尖技術的霸權競爭,而是源自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世界菁英對於中共專制威權本質與對中外交「We got China wrong」的歷史性反省及政策轉向?在這樣幾近於「新冷戰」的國際局勢脈絡底下,「六四」事件對於華人世界、兩岸關係與中美格局的意義及份量,都將大不相同。最具備正當性及立場高舉自由民主大旗、以實際政策作為推動中國大陸民主化的國民黨籍中華民國總統,該如何自處於這個歷史時刻?

    #如價值已死如何奢談民國存亡

    直面「六四」、以行動而非僅止於貼文回應過去的歷史傷口與當下的歷史時刻,這是國民黨人乃至於中華民國總統都無可迴避的問題,口口聲聲將總統選舉無限上綱到「中華民國保衛戰」,卻在中共面前「屈於威武」而無力捍衛中華民國的立國價值、無力彰顯中華民國在臺灣及其憲政民主制度與自由生活方式存續至今的歷史及現世意義,那麼民國價值已死,又有何顏面奢談民國存亡?

    當這些候選人一面表態紀念六四,卻在造勢場合中稱讚鄧小平、忽略或無感於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在國際場合中以「平亂」來為中共在「六四」事件中向學生及市民開槍的惡行辯護,請問他們要如何取信於世人、盟友及選民,他們在當選總統後,真能「誓以至誠,恪遵憲法,效忠國家」以捍衛中華民國的憲政制度與民主自由?

    針對中國大陸民主化的未來,當年的「六四」學運領袖封從德在流亡海外30年蒐集、鑽研六四史料後得出自己的答案:回歸南京憲法的「民國化」。而對於「六四」學運為何失敗以及六四至今的主流論述,封從德也給出「荊軻太少,祥林嫂太多」的結論。

    面對專制暴政的進逼與世局劇變,各位中華民國總統的參選人們自然毋須魯莽行刺、躁動挑釁,但在精神態度上要效法勇刺秦王、流芳百世的荊軻,還是哭訴困境,卻無力也從未想過如何結束專制政權的祥林嫂?看各位對六四說些什麼、在六四這天以外又做了些什麼,我們就能清楚知道。

    ▎原文刊載於上報: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4614

    #六四三十
    #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9 22:31:40

    香港民主運動前後數十年,始終未能開花結果,反而迎來《港區國安法》、實質終結「一國兩制」,對積極參與運動的前輩而言,會如何回顧一生的奮鬥?鄭宇碩教授退休前是香港城市大學政治系教授,曾擔任「民主動力」召集人、「真普選聯盟」召集人、公民黨秘書長、華人民主書院校長等職務,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移居澳洲,可謂香港學者參政的代表人物。他坦然一直也不認為可以輕易爭取到民主,只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政見偏向保守的香港人,會埋怨他「搞民主」連累香港連僅有的自由也失去;取態相對激進的青年,則會埋怨他們一代人爭取得不夠,才令香港陷入今天難以抗衡大陸的局面。究竟哪條路才是最有效果,他目前也在反思當中。

    #鄭宇碩 #民主動力 #香港民主化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Patreon: www.patreon.com/simonshen​​​​​​​​
    ?Facebook: www.facebook.com/shensimon​​​
    ℹ️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Twitter: 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5-13 22:00:17

    1996 年, 是台灣民主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座里程碑。這年 3 月 23 日,中華民國總統正式開始由台澎金馬的 2100 萬同胞一人一票選出。而在選舉期間,對岸中國大陸在台灣海峽進行飛彈試射,彈落高雄與基隆外海,企圖表態威嚇。為此,美國也出動獨立號、尼米茲號兩艘航空母艦來到花東之外的太平洋上,戰火一觸即發,股市狂潟,資金大量出逃。

    台灣的國際處境非常特殊,歷史地理的因素造成不少風風雨雨,不過即使如此,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決心卻更加堅定。從 1990 年野百合學運主張國會全面改選,要求落實主權在民,到 1992 年國會全面改選,到 1996 年總統直選,76.04% 的投票率,再再顯示出台灣人民對民主社會的期盼,也隨著這些年民主化的進展而逐漸成熟。

    然而,民主只是如此嗎?不是的,在這集節目中,我們一直發現,民主絕對不只是投票而已,而是在這張選票的背後,我們仍然期待一個理性溝通,包容接納,甚至是利他的,為彼此共同著想的理想社會。野百合學運世代出身的鄭麗君這麼說:「我愈參與公共事務,愈參與政治社會運動,愈感覺說人似乎是在為他人追求自由,就是你在追求參與一個社會的改造,在這社會裡面,其實讓每一個人可以更自由。」

    這集節目,我們邀請前文化部長、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由她熟悉的政治社會與當代哲學,跟大家一起反思台灣民主發展的奮鬥過程,以及未來展望。

    主持人:涂豐恩
    與談者: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 鄭麗君

    #鄭麗君 #民主 #選舉 #總統 #李登輝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中國大陸民主化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2-10 20:30:46

    民進黨政府鴨霸關掉中天新聞台,引起社會很大的關注,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再次成為焦點人物。他在一次聲援中天的群眾活動中自稱是「誤入叢林的小鬥犬」。他出生於1957年,不年輕了,論經營企業也有45年,絕非「小鬥犬」,但他絕對是一隻鬥犬。這隻鬥犬誤入政治叢林12年,繳了不少學費,但他意志堅定,學習很快,「中天新聞台」也許會消失,但「中天新聞」會挺下去,讓無色理念發光發亮。

    蔡衍明是成功的商人,霸氣、率真、講義氣、思考不受框架限制。他出身後火車站富商家庭,父親吃過白色恐怖苦頭,年輕時支持黨外,在台灣賺了第一桶金,90年代到大陸投資設廠,成為第一批西進台商,跟著大陸黃金30年賺了大錢,成為台灣首富之一。台灣人重感情,賺了錢就想投資故鄉,造福鄉親,初期投資飯店餐飲,也賺了錢,經營企業連戰皆捷。

    後來因緣際會買電視台,誤打誤撞連帶買了《中國時報》,卻渾然不知「媒體即政治」,闖進政治叢林吃了不少苦頭。入主中時集團,正如他自己所說,只帶了長子進入,其他完全尊重既有班底,初期尚能相安無事。

    但《中國時報》有自己的報性與獨特的組織文化,蔡衍明經營企業一路順遂,也有自己的理念和風格,更不懂如何與新聞人溝通相處,大約1年後開始發生文化衝突。

    《中國時報》長期與《聯合報》並列兩大報,內容相對較開放,對台灣民主化有貢獻。余紀忠先生文人辦報,輕視組織管理,自己找能人幹才,給最優厚薪水與獎金,重要新聞自己指揮編採,主筆室擺張辦公桌坐鎮指揮。直接領導的風格養成編輯部人人頭角崢嶸的特殊文化,報社充滿自由主義、反權威色彩。

    蔡衍明第一次和報社中層以上主管會面,就有人挑戰他的政治立場,詢問未來《中國時報》是什麼顏色?形同要他交代政治立場,已預告遲早難免發生的文化衝突。

    他受正統國民黨教育長大,自認為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到大陸拚事業30年,又見證大陸經濟社會神速的進步,更以身為中國人為榮,希望中國富強。但台灣政治環境變了,不再是他成長時那個鼓勵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社會,「親中」成為政治不正確。

    大陸應尊重台灣人感情

    他認為兩岸和平、合作最有利,台灣不需要敵視大陸,大陸應尊重台灣人的感情,誠懇幫助台灣發展經濟,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兩岸就可以漸漸融一。素樸的「無色」理念,看在反中人士眼中,卻成為「賣台」。他們連結他的政治觀點和在大陸賺錢兩件事,輕率認定「拿共產黨的錢、幫大陸辦事」,卻拿不出任何證據。

    他接掌《中國時報》的所有風暴,都源自這二點。第一,頭角崢嶸的《中時》文化和賺錢企業家之間的文化擦撞,一些舊人不服紛紛拂袖而去。而《中國時報》是個大報,動見觀瞻,內部衝突外溢效應,讓討厭在大陸賺錢台商的人抓到機會,加碼攻訐蔡衍明「親中」、「賣台」,加上幾個政治立場鮮明的幹部,離開《中國時報》後,以親歷其境的身分加油添醋提供素材,更讓人百口莫辯。

    經過這次中天新聞台關台事件的衝擊,一些真相漸漸浮現。所謂旺旺中國每年領取「補助款」,其實是大陸對企業的獎勵補助,所有中外企業都依法領取,並非獨厚旺旺中國,而旺旺中國和旺中媒體集團是兩家公司,前者是香港上市、大陸營運的公司,後者是台灣媒體集團,同一位董事長,但股東結構不同、法遵不同。

    關台風暴過程中,曾有民進黨立委企圖打「國安牌」置中天於死地,在立法院質詢國安局,要求說明旺中集團和大陸是否有不法關係?國安局明確回答,中天換照無關國安問題,NCC主委亦有類似陳述。民進黨完全執政將近5年,蔡衍明有任何不法,老早查清楚了,「紅媒說」可以休矣。

    社會大概都認定蔡衍明是統派,其實未必準確,這牽涉到定義問題,什麼是統派?2014年蔡衍明在上海主持《旺報》舉辦的「創富論壇」,在開幕演說中主張,應該用「融一」取代「統一」,先促進兩岸融合為一體再談統一。請注意,這是在大陸的演說,是對北京當局的建言。

    兩岸融一可以過好日子

    回到台灣,他多次在報社主筆會議進一步說明,「融一」是漫長的過程,大陸要心靈契合、和平統一,就是代表要讓台灣人心甘情願接受統一,何況「統一未必代表統治」。但台灣不能逢中必反,不能追求法理台獨,要讓大陸對統一不感到絕望,善用兩岸融合的進展,讓台灣人日子過得更好,這才是台灣的最佳策略。他倡議「無色覺醒」,簡單說,就是不藍、不綠、不紅,從人民角度思考未來。請問,這是統派嗎?

    論媒體老闆介入編輯台,先不談法理爭議,德國歷經多年憲政層次的辯論,最後肯定媒體老闆身為媒體一分子,也有權力分享媒體所擁有的新聞自由。就個人所學所知與實務經驗,全世界、全台灣,從過去到現在,恐怕沒有一個媒體老闆不介入編輯台。

    再看看眼前各電視新聞台老闆,誰不介入編輯台、介入政治,遑論民進黨政府毫無遮掩介入媒體,甚至操控NCC委員提名,把獨立機關變成手中玩具,不但介入媒體,還進一步剝奪反對方媒體經營者應有的新聞自由,合理嗎?誰更對不起受播大眾?

    這隻鬥犬霸氣,但願意溝通,也能夠溝通,他的見解常常很跳躍,有時超前思考太多,讓人直覺不可思議,深思卻感到有道理,有助突破思想框架。

    蔡衍明常說「碎碎念是最好的管理方法」,他表達很直接,不習慣的人容易受不了。但他主持會議從來沒有會議紀錄,也不追辦,幹部各自心領神會,微信群組更多是屬於「盍各言爾志」的性質。

    這才是真實的蔡衍明。

    (作者戎撫天為中國時報總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