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中二病意味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中二病意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中二病意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中二病意味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97的網紅耳朵書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翻譯文​ ​ 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翻譯成繁體中文分享。​ ​ 原文作者為Y-combinator的創辦人保羅·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 標題:生命短暫 (Life is short)​ ​ 原文連結:http://www.paulgraham.com/vb.html​ ​ ---...

 同時也有6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ちゃがまら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見にきて下さっ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ちゃがまらん」です! ぜひぜひチャンネル登録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MfqOsxHu3CdqWfiy4Aw?sub_confirmation=1 月...

中二病意味 在 Shise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5:14:36

. 🌿👶🏼👏🏽 w/ @__macoto . . . 中二病要素アリ。そしていつも通り長い。 . . . 「最後かもしれないだろ。だから、全部話しておきたいんだ」 「覚悟を決めろ 他の誰でもない、これはお前の物語だ」 「いやだ、よくばる。青くてもいい。オトナぶってカッコつけてさ、言いたいことも...

中二病意味 在 Shise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13:05:50

. This could be my last chance . Filmed by @noren.muse . . . フィルムで撮ったやつがいくつか現像に出さずに置いたままにしてしまってるんだが なんだろう 写真がうんぬんっていうより 撮ったっていう事実があるだけで、満たされていて べつにま...

中二病意味 在 Der仔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07:25:51

💭 偶爾會有人覺得,自己憧憬著的人真好,有才能又優秀,會覺得「那種優秀是與生俱來毫無理由的」。可是啊,每天由1堅持到10的事,有人覺得到7已經很好,有人覺得到5已經足夠,有人甚至會堅持到20,又或者是內容更扎實的10。而有時候,有人卻會試著想,每天由A堅持到Z的話,不會更有趣嗎? // 不管經歷多少...

  • 中二病意味 在 耳朵書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9 12:58:38
    有 96 人按讚

    #翻譯文​

    很喜歡這篇文章,所以翻譯成繁體中文分享。​

    原文作者為Y-combinator的創辦人保羅·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標題:生命短暫 (Life is short)​

    原文連結:http://www.paulgraham.com/vb.html​

    ----------------------------------------------------------​

    我們都很常聽到這句話:「生命短暫 (Life is short)」​

    但我小時候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想,講這句話的人是真的在抱怨生命的有限性嗎? 所以把壽命延長十倍,我們就不會再有「人生短暫」囉?​

    很顯然這樣的假設性問題沒有人能回答,於是我當時就停止探索這個問題,直到我長大,直到我有了小孩。​

    我發現小孩給了我答案,答案是生命真的很短。​

    / ​

    有了小孩以後,她向我展示了看待時間的全新角度。看待時間不該是一個無限延伸的時間軸,而是切割成零散的片段。​

    假設你有個兩歲的小孩,同時你又是一個擁有正常工作的上班族,扣掉那些你回家很累滑手機,以及他玩了一整天八點就睡這種無實際互動的天數。​

    你真正能與小孩相處的時間,一年只有52個週末。​

    又,假設聖誕節老公公只有在小孩3-10歲才存在,意味著你最多只能再陪她經歷8個有聖誕老公公的聖誕節。​

    這個8不多,不論從任何角度來看。​

    不管壽命是一百歲還是延伸個幾百年,這個8都是固定、有限的。​

    我發現,生命的短暫並不是來自於壽命的長短,而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軌道單方向的快速行駛,會重疊的部分,只有短短的幾年。​

    對小孩來說,從她誕生的那一刻,我們相處的時間就開始倒數。​

    對爸媽來說,從我們誕生的那刻,就開始倒數,反過來也是。​

    所以,生命真的很短暫,但然後呢?​

    / ​

    【避免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對我來說,除了就字面意義上的把握時間以外,另一層涵義是,我們應該試著消除掉那些浪費時間的廢話 。​

    哪些事情是在浪費我們的生命?​

    冗廢的會議、毫無意義的爭執、官僚主義、處理他人犯的錯誤、擁塞的交通、會帶給人罪惡感且心理成癮的無益消遣。​

    這些浪費時間的事情,會以兩種方式進入你的生活,要嘛強制進入,要嘛欺騙你。​

    我們先講強制的這種,通常是工作。大部分的人無法避免工作,大家都需要錢,錢才能維持生活的火車頭繼續前進。​

    但,工作的價值一直在變,方式在變,你可以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做小幅度的調整,讓自己不要在這上面浪費生命。​

    例如,大型組織或傳產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在無意義的會議,以及花很多時間在蓋章、確認,蓋章,然後更多的確認的時間黑洞裡。​

    只要你有意識的,把「不浪費生命」的優先次序放在金錢與名聲上面,總是可以找到機會不用做這些冗事。寫幾支小程式,或者是趁疫情提議線上會議,這些都不是大變動,但你可以有意識地拿回時間的主導權。​

    如果你是自由業者或者小型公司,你可以從那些有毒的客戶下手,減少與他們的交流,甚至軟性拒絕合作,你少花在他們身上的時間,價值遠大於你從他們身上賺來的收入。​

    強制型的浪費人生還算好處理,比較麻煩的是騙你上鉤的這種。更糟糕的是,你不是迫於生活,而是你主動選擇了浪費時間。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網路上與酸民吵架。​

    當人被攻擊的時候,會本能性的保護自己。但是,就跟想吃薯片、想要從眾的本能一樣,這種心理反射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了。事實上,在網路上被攻擊的時候,最好不要花太多時間捍衛自己,因為這些人本質上就是「奪走」你的生命,也就是你最寶貴的時間。​

    想通了這點,你的回應也會跟著不一樣。​

    在網路上和別人筆戰算是偶然事件,有一種更容易讓人無意識下浪費時間的:各種科技的副產品。​

    所有商品存在的目的都是在爭取我們的注意力,包括現在手上拿著的這個手掌大的小玩意兒,這意味的我們要花加倍的心力,才能夠避免科技、物質成癮。​

    這時候我們應該要問自己:我真的想要花時間在這個東西上面嗎? 我是不是應該要做更重要的事情?​

    但,什麼是重要的事情?​

    / ​

    【重要的事情】​

    有極少數的人很幸運,他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自己喜歡的領域,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喜歡數學或照顧小動物,並且花很多時間在上面。​

    但多數人的生活都混雜了各種有用與無用的事情,最後才慢慢地學會區別他們。​

    「區別什麼是重要的」對年輕人來說尤其困難,因為在國中二年級三年級的時候,獲得同儕認同就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當你問一個大人,如果能回到過去,跟國二的自己說說話,多數人會說他們希望當時的自己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所以,如果想知道什麼事情是重要的,就問自己:「有哪些事情,十年二十年後的你回過頭來,仍然會覺得重要?」​

    重要的事情,不會因為時空背景而改變。​

    重要的事情不見得是「重要」的事情,它很可能就只是和朋友喝杯咖啡,聊聊生活,或者抱抱身邊的人。即使只是這樣,你也不會覺得浪費時間。​

    生小孩的一大好處是,他們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你,什麼是重要的事情。當你盯著手機時,他們會抓著你的袖子說:「來陪我玩嘛」。 十年二十年後,你仍然會覺得放下手機,與身邊這個小可愛說說話是件值得的事情。​

    / ​

    【生命的短暫是什麼模樣?】​

    生命的短暫是,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在某一刻突然消失了。​

    你總是認為有天你會寫本書,你會去爬某座山,你會開始學寫程式,然後下一秒窗戶突然關起來,再也沒有機會。​

    身邊有人離世,就是這個樣子。​

    我的母親去世的時候,我希望我能多陪她一點,有時候我覺得他仍然在我身邊,而母親也以她過去慣有的安靜陪伴方式,鼓勵了我的這種幻想。​

    但這終究只是一種幻想,我相信我不是唯一一個犯下這個錯誤的人。​

    避免被這扇關上的窗戶嚇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意識到它。​

    我指的不是病態地提醒自己死神站在肩膀上,而是把事情反過來看,想做什麼就立刻去做。不再等待哪天有機會再寫書,不再等待哪天再去爬山、探望母親。​

    你不需要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該等待,you just don't wait,不要等,現在就去做就對了。​

    對於我的母親,我感到難過的不只是我想念她,更多的是,我常在想我們原本可以一起做更多事情,然而我卻沒有。​

    我的大兒子現在七歲了,有時候我會想起他三歲的模樣,回憶把我帶到過去的時候,我沒有任何遺憾,至少我們度過了一個父親與三歲孩子最佳的時光。​

    把那些浪費生命的事情最小化,不要等到有機會才去做想做的事情,享受你的時間,做重要的事情。​

    ----------------------------------------------------------​

    原文連結:http://www.paulgraham.com/vb.html​
    圖片來自義大利插畫家 Davide Bonazzi

  • 中二病意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4 01:24:18
    有 23 人按讚

    【永夜之鴿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特區政府官員講到明「愛國不愛黨」講不過去,象徵他們收回了香港人最後自欺欺人的精神空間。國家是否等於政黨,這個問題我們幾年前開始思考,當年也頗為熱鬧,爭論有沒有結出果子?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沒有騙人,當初我們直接指出,中國不是這樣想,我們全香港都認為是這樣,只是局部的同溫屠效應。我們為何對中國政治有如此的「假性認知」,自然也有內外的雙重因素。鄧小平當局當初部署接收香港,為爭取香港人心,也受中國國內自由化影響,設計較寬鬆,鄧說不強迫香港人愛黨,只要求他們愛國,甚至說共產黨不怕人罵,因為共產黨罵不倒。

    這種技術性取態是順從香港的既有政治文化。香港人自清末起就被隔離在中國以外,不算正式參與共和國甚至民國的誕生,等於長期是「海外華人」的心態,有樸素戀中感情。英方在 20 世紀初,也搞傳統國學教育,希望用文化國防頂著赤化的威脅,培養出香港人普遍反共,但支持「理念中國」的二元認同。

    鄧小平他們當然知道要求香港人一下子去到愛黨、去到支持社會主義,並不現實,也不利收回香港,就容忍統戰了。說穿了上一代民主派元老甚至各界人士,其實都做過中方的入幕之賓。京港來回之間,他們也將自己一時受禮待的特殊歷史經歷當成了通則。雖然後來有了六四引致的反面,但香港人接到了一國兩制,也就認為這是鎮山之寶,認為「愛國不愛黨」的道德高地有政治法力,可以反過來束博中共。這種取態,在短時間內似乎令人產生一種印象:此論述能夠獲得「民主保本」一代港人在選舉投票給民主派,也可以頂住中共指控他們不愛國。

    從更長時間和事後看來,中國容許香港局勢不改變,是因為國力未夠強大,而不是因為香港人始終愛著理念上的中國。你是否愛理念上的中國,中國不在乎,但法律上政治上效忠中國的要求,則始終未被剔除。

    最明顯的例子是黎胖子和李柱銘等人,他們中國人身份認同很強,但始終反共和要求民主。我們香港人幼承庭訓,假定「愛國民主」是極為安全的爭取路線,「中國也不可能反對呀」,但香港是否有民主,在中國的天朝藍圖關係到整個社會主義體系的完整性,對中國而言社會主義的完整性其實就是主權的完整性。如果香港有真民主,則中國又可能等於再次失去香港控制權,180 年前香港分裂出去的情況又會出現。任你自報家門如何愛國,是真愛國還是假愛國,中國的想法都不會自己改變。

    在香港搞愛國民主其實屬於掩耳盜鈴,自己覺得安全,但在中國看來可能是笑話。當然香港其實無險可守,上一代人打算死馬當活馬醫,亦可能是忍辱負重的偉大。好像曹操行軍進入險處,大家又饑又渴,作為領袖只好不斷欺騙士兵前面就有水源有補給,以精神力動員大家撐下去;但香港的現實遠比成語故事來得殘酷,望梅止渴的故事去到最後,曹軍真是撐著走到了綠洲,錯有錯著,但香港則是仍然依照宿命走入永夜的曠野。

    愛國民主沒有獲得中國優待。盡量爭取議席,然後準備在民主政改之後「量變質變」由港人獲得香港管治權的暗渡陳倉,亦一如所料被中國截斷。在 2014 年白皮書之後,我們其實就已碰到了現實的牆,所以之後才有退聯、圍繞支聯會六四和前途問題的各種討論。一旦香港會達到真普選的未來被否決,選舉的意義就不一樣了。所以後來參與選舉的新力量,其實都不是求結果,而是求過程,將選舉視為一種政治運動,用選舉來攬動形勢。

    在中國看來,香港的選舉被激進化,漸漸走向否定制度,這有某程度上亦是事實,不過這種趨勢在 2014 年之前並不存在,基本上是 2014 年的白皮書宣示幾代香港人期待和參與的「民主回歸」化為一場春夢的結果。這情況也不只是年輕人搞出來,後來我們發現不知為何當初非常反對搞事的泛民,後來自己都開始在議會裡搞抗爭。畢竟 2014 年之後,老民主運動員都不禁公開抱怨,中方已經跟他們斷絕溝通,跟中國有商有量的舊情不再,也許才是泛民最後也被迫激進化的根源。

    然而醜婦終須見家翁,中國早晚也會告訴香港,不打算搞民主,但這個夢在香港已經做了幾十年,有幾代人的期待,已經尾大不掉。這件事對中國來說,是上一代人把問題留給後代解決的結果,對香港人來說,則是無險可守,只能對當初承諾極為認真,始終追數的悲劇。

    然而一個人成長,接受了的社教化很難清除。

    我們就經歷過「公民教育」只教你在街上要守秩序、不要亂拋垃圾的年代,後來就開始有23 條、國民教育等等,最後普選夢碎。這種對中國天經地義的事情,實際上是要把幾百萬人累積了上百年的思想習慣扭轉過去,將他們對世界的普遍認知改變過來。這種強烈的世界觀衝突,一經政治力的強固,就變成一種蔓延的認知失調。當兩種衝突的意識形態並存於一個人身上,最後他都會撐不住,會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使衝突於內在調和。結果便是藍絲和黃絲相繼出現,因為作為認知失調者的整體香港人,為了沖淡內在衝突,一些人選擇做「政治上的中國人」,一些則選擇做另一種人。兩種方法都可以緩解自身的心理衝突,但其實也是將內在衝突移情出去,雙方都會為了避免認知失調而慢慢 reinforce 自己的信念,以免精神崩潰,香港就此進入動亂。

    2014 年之前的香港為何比較平穩,是因為我們將所有事情建設於一個「香港很快就會民主」的春夢,夢境是和平的,但畢竟是虛幻。真實的香港一出世,就是戰地嬰兒。政治充滿謊言,現在只是用謊言建造的和平終於被時間揭穿。

    在這個年代存活,不知是可哀還是可幸。例如早就去了地獄的司徒華就看不到香港「水落石出」的一天,沒能親耳聽到「愛國不愛黨」被黨否定了。人們說長大就是不斷被現實打倒,最後不明不白就接受了現實,也就是一個嬰兒慢慢發現世界上有其他人,自己一點也不特別。據說佛洛伊德認為人類遵守外在道德的起源,就是他明白了自己無法勝過成年人的父親,在爭奪媽媽的戰爭必然輸掉的現實的一瞬間。

    然而後來我們到了青年時期又會有中二病,中二病就是人開始又想重建自己的獨特性,想創造自己認為獨特的人生的一瞬間。歷史上極具開創性的東西,往往都有中二病的影子 (但不代表甩皮甩骨的中二病必定等於有開創性)。啟蒙主義的歐陸思想家、宗教改革中的馬丁路德、美國建國先賢、中國人的反帝共和派、共產主義要創造新世界,其實全部都是由人的妄自尊大緣起。

    Ridley Scott 拍的《Hannibal》(2001) 就有一段非常意味深長的話。那個時空漢尼拔醫生已經越獄逃到美國之外,史達琳還在找他,但同時因為受腐敗的司法部打壓而被投閒置散。後來她訪問漢尼拔在監獄裡要好的獄卒 / 護理人員,引述下,當年漢尼拔是這樣評價這個不一樣的女孩子:

    「他談到遺傳和內心深處的行為,他用鴿子的遺傳來做比喻,它們喜歡高高的飛到天上,然後炫耀的翻著筋斗俯衝下來……鴿子分為膚淺和深沉兩種,當兩隻深沉的鴿子結合之後,他們的後代往往會俯衝撞地而死……史達琳探員是隻深沉的鴿子,只希望她父母中有一個是隻膚淺的鴿子。」

    後來這對敵人和師徒終於在電話對上了話,當時史達琳已經被停職,接受內部調查,漢尼拔想將她爭取過來,他說:

    「妳把自己的生命獻給調查局、獻給體制,然而在付出一切之後,卻發現他們並不喜歡妳。這一點讓妳憤憤不平,比放棄丈夫和孩子都還要憤怒。為甚麼?為甚麼妳會如此憤怒?……妳服侍『秩序』這個概念,他們不;妳遵守誓言,他們不;妳覺得保護弱小是自己的責任,他們不;因為妳跟他們不同,所以他們討厭妳。他們恨妳也妒忌妳……」

    那麼這些年的激蕩歲月之後,我也有這個疑問。我們是膚淺還是深沉的鴿子?你選擇 to be 還是 not to be ?漢尼拔說那番話是因為他明白自己道德標準異於常人,只能將自己隱藏起來,避免成為撞地而死的鴿子。然而人總會不禁期待一個深沉鴿子也能展示本色的世界。鴿子能夠活著固然很好,作為深沉的鴿子能夠活著並且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就更困難,但也更好。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 中二病意味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4 01:23:54
    有 53 人按讚

    【永夜之鴿 | 盧斯達 on Patreon】

    現在特區政府官員講到明「愛國不愛黨」講不過去,象徵他們收回了香港人最後自欺欺人的精神空間。國家是否等於政黨,這個問題我們幾年前開始思考,當年也頗為熱鬧,爭論有沒有結出果子?我們不知道,但我們沒有騙人,當初我們直接指出,中國不是這樣想,我們全香港都認為是這樣,只是局部的同溫屠效應。我們為何對中國政治有如此的「假性認知」,自然也有內外的雙重因素。鄧小平當局當初部署接收香港,為爭取香港人心,也受中國國內自由化影響,設計較寬鬆,鄧說不強迫香港人愛黨,只要求他們愛國,甚至說共產黨不怕人罵,因為共產黨罵不倒。

    這種技術性取態是順從香港的既有政治文化。香港人自清末起就被隔離在中國以外,不算正式參與共和國甚至民國的誕生,等於長期是「海外華人」的心態,有樸素戀中感情。英方在 20 世紀初,也搞傳統國學教育,希望用文化國防頂著赤化的威脅,培養出香港人普遍反共,但支持「理念中國」的二元認同。

    鄧小平他們當然知道要求香港人一下子去到愛黨、去到支持社會主義,並不現實,也不利收回香港,就容忍統戰了。說穿了上一代民主派元老甚至各界人士,其實都做過中方的入幕之賓。京港來回之間,他們也將自己一時受禮待的特殊歷史經歷當成了通則。雖然後來有了六四引致的反面,但香港人接到了一國兩制,也就認為這是鎮山之寶,認為「愛國不愛黨」的道德高地有政治法力,可以反過來束博中共。這種取態,在短時間內似乎令人產生一種印象:此論述能夠獲得「民主保本」一代港人在選舉投票給民主派,也可以頂住中共指控他們不愛國。

    從更長時間和事後看來,中國容許香港局勢不改變,是因為國力未夠強大,而不是因為香港人始終愛著理念上的中國。你是否愛理念上的中國,中國不在乎,但法律上政治上效忠中國的要求,則始終未被剔除。

    最明顯的例子是黎胖子和李柱銘等人,他們中國人身份認同很強,但始終反共和要求民主。我們香港人幼承庭訓,假定「愛國民主」是極為安全的爭取路線,「中國也不可能反對呀」,但香港是否有民主,在中國的天朝藍圖關係到整個社會主義體系的完整性,對中國而言社會主義的完整性其實就是主權的完整性。如果香港有真民主,則中國又可能等於再次失去香港控制權,180 年前香港分裂出去的情況又會出現。任你自報家門如何愛國,是真愛國還是假愛國,中國的想法都不會自己改變。

    在香港搞愛國民主其實屬於掩耳盜鈴,自己覺得安全,但在中國看來可能是笑話。當然香港其實無險可守,上一代人打算死馬當活馬醫,亦可能是忍辱負重的偉大。好像曹操行軍進入險處,大家又饑又渴,作為領袖只好不斷欺騙士兵前面就有水源有補給,以精神力動員大家撐下去;但香港的現實遠比成語故事來得殘酷,望梅止渴的故事去到最後,曹軍真是撐著走到了綠洲,錯有錯著,但香港則是仍然依照宿命走入永夜的曠野。

    愛國民主沒有獲得中國優待。盡量爭取議席,然後準備在民主政改之後「量變質變」由港人獲得香港管治權的暗渡陳倉,亦一如所料被中國截斷。在 2014 年白皮書之後,我們其實就已碰到了現實的牆,所以之後才有退聯、圍繞支聯會六四和前途問題的各種討論。一旦香港會達到真普選的未來被否決,選舉的意義就不一樣了。所以後來參與選舉的新力量,其實都不是求結果,而是求過程,將選舉視為一種政治運動,用選舉來攬動形勢。

    在中國看來,香港的選舉被激進化,漸漸走向否定制度,這有某程度上亦是事實,不過這種趨勢在 2014 年之前並不存在,基本上是 2014 年的白皮書宣示幾代香港人期待和參與的「民主回歸」化為一場春夢的結果。這情況也不只是年輕人搞出來,後來我們發現不知為何當初非常反對搞事的泛民,後來自己都開始在議會裡搞抗爭。畢竟 2014 年之後,老民主運動員都不禁公開抱怨,中方已經跟他們斷絕溝通,跟中國有商有量的舊情不再,也許才是泛民最後也被迫激進化的根源。

    然而醜婦終須見家翁,中國早晚也會告訴香港,不打算搞民主,但這個夢在香港已經做了幾十年,有幾代人的期待,已經尾大不掉。這件事對中國來說,是上一代人把問題留給後代解決的結果,對香港人來說,則是無險可守,只能對當初承諾極為認真,始終追數的悲劇。

    然而一個人成長,接受了的社教化很難清除。

    我們就經歷過「公民教育」只教你在街上要守秩序、不要亂拋垃圾的年代,後來就開始有23 條、國民教育等等,最後普選夢碎。這種對中國天經地義的事情,實際上是要把幾百萬人累積了上百年的思想習慣扭轉過去,將他們對世界的普遍認知改變過來。這種強烈的世界觀衝突,一經政治力的強固,就變成一種蔓延的認知失調。當兩種衝突的意識形態並存於一個人身上,最後他都會撐不住,會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使衝突於內在調和。結果便是藍絲和黃絲相繼出現,因為作為認知失調者的整體香港人,為了沖淡內在衝突,一些人選擇做「政治上的中國人」,一些則選擇做另一種人。兩種方法都可以緩解自身的心理衝突,但其實也是將內在衝突移情出去,雙方都會為了避免認知失調而慢慢 reinforce 自己的信念,以免精神崩潰,香港就此進入動亂。

    2014 年之前的香港為何比較平穩,是因為我們將所有事情建設於一個「香港很快就會民主」的春夢,夢境是和平的,但畢竟是虛幻。真實的香港一出世,就是戰地嬰兒。政治充滿謊言,現在只是用謊言建造的和平終於被時間揭穿。

    在這個年代存活,不知是可哀還是可幸。例如早就去了地獄的司徒華就看不到香港「水落石出」的一天,沒能親耳聽到「愛國不愛黨」被黨否定了。人們說長大就是不斷被現實打倒,最後不明不白就接受了現實,也就是一個嬰兒慢慢發現世界上有其他人,自己一點也不特別。據說佛洛伊德認為人類遵守外在道德的起源,就是他明白了自己無法勝過成年人的父親,在爭奪媽媽的戰爭必然輸掉的現實的一瞬間。

    然而後來我們到了青年時期又會有中二病,中二病就是人開始又想重建自己的獨特性,想創造自己認為獨特的人生的一瞬間。歷史上極具開創性的東西,往往都有中二病的影子 (但不代表甩皮甩骨的中二病必定等於有開創性)。啟蒙主義的歐陸思想家、宗教改革中的馬丁路德、美國建國先賢、中國人的反帝共和派、共產主義要創造新世界,其實全部都是由人的妄自尊大緣起。

    Ridley Scott 拍的《Hannibal》(2001) 就有一段非常意味深長的話。那個時空漢尼拔醫生已經越獄逃到美國之外,史達琳還在找他,但同時因為受腐敗的司法部打壓而被投閒置散。後來她訪問漢尼拔在監獄裡要好的獄卒 / 護理人員,引述下,當年漢尼拔是這樣評價這個不一樣的女孩子:

    「他談到遺傳和內心深處的行為,他用鴿子的遺傳來做比喻,它們喜歡高高的飛到天上,然後炫耀的翻著筋斗俯衝下來……鴿子分為膚淺和深沉兩種,當兩隻深沉的鴿子結合之後,他們的後代往往會俯衝撞地而死……史達琳探員是隻深沉的鴿子,只希望她父母中有一個是隻膚淺的鴿子。」

    後來這對敵人和師徒終於在電話對上了話,當時史達琳已經被停職,接受內部調查,漢尼拔想將她爭取過來,他說:

    「妳把自己的生命獻給調查局、獻給體制,然而在付出一切之後,卻發現他們並不喜歡妳。這一點讓妳憤憤不平,比放棄丈夫和孩子都還要憤怒。為甚麼?為甚麼妳會如此憤怒?……妳服侍『秩序』這個概念,他們不;妳遵守誓言,他們不;妳覺得保護弱小是自己的責任,他們不;因為妳跟他們不同,所以他們討厭妳。他們恨妳也妒忌妳……」

    那麼這些年的激蕩歲月之後,我也有這個疑問。我們是膚淺還是深沉的鴿子?你選擇 to be 還是 not to be ?漢尼拔說那番話是因為他明白自己道德標準異於常人,只能將自己隱藏起來,避免成為撞地而死的鴿子。然而人總會不禁期待一個深沉鴿子也能展示本色的世界。鴿子能夠活著固然很好,作為深沉的鴿子能夠活著並且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就更困難,但也更好。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