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睇片👉🏼:https://bit.ly/3i0SdPu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詩句行間透露了「民以食為天」的民間文化,寥寥數字已概括了數千年來中國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不論貧賤富貴,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七件與炊廚有關的物事。明朝著名文學家,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曾以「七件事」題詩,「柴米...
足本睇片👉🏼:https://bit.ly/3i0SdPu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詩句行間透露了「民以食為天」的民間文化,寥寥數字已概括了數千年來中國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不論貧賤富貴,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七件與炊廚有關的物事。明朝著名文學家,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曾以「七件事」題詩,「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訴說了歲暮時窮困不堪的生活境況,家徒四壁,賦閒無事,然而他仍能保持樂天知命的積極思想,在竹堂寺裏觀賞梅花,苦中作樂一番。如若七事皆不全,對於家中掌廚來說真的難以享受下廚樂。
原來,最早的醬油起源於中國古代皇家使用的調味料,從《詩經》記載「醓醢以薦」可追源溯本,「醢」即是肉醬油的意思;「醓」即解造醬時加入新鮮動物血液於其中,因風味絕佳漸漸流傳到民間,但尋常百姓家又豈能負擔得起此等奢華味覺享受?後來,發現大豆製成風味相似且便宜,才更廣為流傳食用,甚而流芳百世,至今在每戶家中的飯桌上仍嗅得着醬油香氣。堅持香港製造的冠珍醬園經營近百載,始創於一九二八年,自設工場製作豉油等廣東傳統醬料,多年以來秉持採用古法製作醬油,於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畢業的第四代傳人Daniel,決心繼承爺爺的心志,繼續讓冠珍醬園在香城散發馥郁芬芳,他憶述:「八十至九十年代,好多工廠搬去內地,我爺爺好堅持將工廠留喺香港,爺爺解釋唔係話一定唔得,但係我啲員工點算,無理由唔理佢哋。直到今時今日,我做咗醬園第四代老闆,工廠依然喺元朗,無喺其他地方。」
他生於斯
生於斯,未必一定長於斯,人生境況多變,命途難預料。扎根於此近百年的冠珍醬油,則一直在同一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既是冥冥之中的緣,亦是一種堅持。Daniel銳意為品牌注入人情味,「將冠珍嘅歷史全部搵出嚟,之前無人去理,講述品牌背後嘅故事,畀人一個親切嘅感覺。」冠珍醬園於九龍城東頭村起家,由Daniel的太爺白手興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其居於附近的鄰居、朋友、親戚合資創立。那時候,共有多達數十個珍字輩的醬園,永珍、冠珍、品珍、同珍、八珍,以及美珍(即九龍醬園)。至二戰時期醬園被日軍收去,用作擴建啟德機場。幾經波折下,冠珍轉往九龍城附近的打鐵街繼續營業。戰後政府發展九龍城,一九六七年將工廠遷至元朗。當時主要是以出口為主,因為在香港醬油供過於求,出口以美洲、歐洲、澳洲為主,直至今日,主要由兩家人來經營整個醬園,依舊採用傳統方法來製作豉油。Daniel解釋:「韓戰時期,海外對華實行貿易禁運,當時倫敦、紐約等等城市已經有唐人街,香港就成為中國產品嘅出口渠道,當時冠珍主力將產品外銷。由於出口量增加,工廠配套亦進行大革新,將製作豉油的瓦缸,轉做玻璃曬池。即使後來中國改革開放,唔少港商將工廠搬去內地,冠珍仍然堅持喺香港生產。」在冠珍工作長達四十一年的祥哥,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對此有十分深刻的感受,他憶述:「當時啱啱嚟到,前門有一個好大嘅花園,亦都無三號幹線。嗰時,工廠無咩機械性,兩個人用手掏一大桶豆渣,大約二百至三百斤。」
自冠珍創辦以來,黃豆類醬料產品一直堅持天然生曬,而且全部醬料選用無基因改造的黃豆,採用傳統發酵,用天然方式釀製,沒有添加增味劑或防腐劑等的化學方法促產。老臣子祥哥的職務主要負責在生產區管理員工,對於整個傳統生產過程非常熟悉,時代進步,機械化在所難免。再者,機械取替部份人手是工業化的進程,節省了人力成本,同時提升生產效率。製作豉油一切從黃豆開始,工人首先在黃豆篩內篩去一些不完整的黃豆,然後運至三隻大鑊上面烹煮,將黃豆倒滿三隻大鑊,黃豆必須要完全煮熟。因為全熟的黃豆熾熱不適合進行下一個工序,必先要降溫,降到一定的溫度適合撈麵粉便行了。再來,便是將煮熟的黃豆、麵粉以及酵母粉一起發酵。祥哥指出:「醬園有三間酵房,抽氣扇、發熱扇用嚟輔助。入去酵房,初時的房溫同體溫差唔多,大約下午送到,溫度升到四十一至四十二度,豆同豆之間有小小分離。」過了三至四日後,便將黃豆拿出酵房,第一期發酵完成。工人把黃豆移至戶外曬池,然後加鹽水,便開始曬製。祥哥稱之為「二期發酵」,需時兩個月左右,用泵提取,被首次抽出來的豉油,味道最濃,稱作「頭抽」。
傳承下去
古法製作豉油的工序如斯繁複,難怪Daniel指:「至少六個月以上先可以製作到一支豉油。」內地因為人口增長幅度太高,如要令全國人口飽足,便需要一個更高效率的生產模式,「佢哋發現咗一個低鹽固態嘅發酵方法,一個月就已經可以生產到。不過,當然會加入一啲化學成份,例如增味劑、防腐劑。要夠平夠快,先至可以供應佢哋需求。」然而,冠珍醬園希望顧客吃得健康,堅拒添加任何化學成份。Daniel 認為了解顧客所需,從顧客角度出發,上幾代傳承下來以人為本的處事方針,整個工廠的營運更是充滿濃厚人情味。祥哥憶述:「Daniel 爺爺好關心員工,唔會擺架子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冠珍醬園
地址:元朗凹頭107約1910段(青山公路潭尾段)
門市地址:上環孖沙街19-25號祝安行303號室
電話:2543 78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9am-5pm;星期六9am-1pm
#飲食男女 #香港 #香港美食 #醬園 #祖業 #元朗 #天然生曬豉油 #豉油 #冠珍醬園
中九龍幹線啟德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增22人確診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23811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由昨日凌晨至今日凌晨,香港新增22人確診新型病毒肺炎,其中17宗為本地感染,4宗源頭不明。K11 MUSEA名潮食館群組再增10人,包括2名食客、7名食客的密切接觸者以及1名員工的密切接觸者。
源頭不明的個案中,20歲男患者在本月24日發病,他於旺角一間體育用品店兼職,最後一天上班為21日。患者居於觀塘安泰邨智泰樓,大廈居民要接受強制檢測。與20歲男患者母親初步確診,58歲母親為將軍澳醫院4S病房服務助理,本月27日發病。
患者的29歲哥哥為拳擊教練,去年12月起已沒上班,他在本月22日發病,今日初步確診。他平時與家人居於秀茂坪邨秀逸樓,潛伏期去過弟弟家中食飯。20歲男患者一名同樣居於安泰邨智泰樓的朋友本月22日出現病徵,但未確診。他在K11 Musea的Twinkie Cookies工作,本月21日是最後一天上班,16日至20日期間沒上班。
在K11 Musea卡地亞工作的33歲女子由初步確診轉為確診,10名同事要接受檢測。她居住的秀茂坪曉麗苑曉暉閣,以及曾到訪的月華街泰康樓B座會被列入強制檢測名單。
31歲男患者潛伏期內曾在灣仔旭逸雅捷酒店、銅鑼灣柏寧酒店,及油麻地九龍諾富特酒店工作,傳染期亦到過銅鑼灣「牛大人」用膳。
此外,53歲觀塘建造業議會女職員確診,本月26日最後一天上班,居於馬灣珀麗灣6座,工作場所及住所大廈都會被列入強制檢測名單。患者在本月22至23日期間,曾經在南區漁光道、葵青葵合街、九龍灣大業街及北區鳳南路出席過4個講座,參與過活動的人士要接受檢測。她在本月19至21日曾到過K11 Musea的Lilium下午茶,但當時並非傳染期。
初步確診個案中,一名九龍醫院R座IT部員工曾和名潮食館群組患者在同層工作,同層50多人要接受檢疫。30歲演藝學院兼職男教師、23歲中環LBC Express菲籍收銀員、41歲中九龍幹線啟德西地盤保安、54歲在葵涌葵昌路貿易中心任職的女財務秘書、62歲秀茂坪邨秀泰樓家庭主婦、以及36歲佳能香港相機維修員初步確診。
#852郵報 #武漢肺炎 #名潮食館 #衛生防護中心
中九龍幹線啟德 在 Photonews 攝影日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屋企櫃桶底有無收埋啟德舊相呢?快啲搵返啲珍藏出嚟,參加呢個「你相」中九龍幹線 - 啟德舊相徵集活動啦!
得獎作品除咗可以贏取現金獎之外,仲有機會係相展公開展出!活動分咗「數碼組」同「菲林組」,快啲上 http://pictureyourckr.com 睇下詳情,同埋上載舊相啦。活動到2020年10月31日就截止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