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本睇片👉🏼:https://bit.ly/3i0SdPu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詩句行間透露了「民以食為天」的民間文化,寥寥數字已概括了數千年來中國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不論貧賤富貴,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七件與炊廚有關的物事。明朝著名文學家,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曾以「七件事」題詩,「柴米...
足本睇片👉🏼:https://bit.ly/3i0SdPu
「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詩句行間透露了「民以食為天」的民間文化,寥寥數字已概括了數千年來中國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不論貧賤富貴,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這七件與炊廚有關的物事。明朝著名文學家,風流才子唐伯虎也曾以「七件事」題詩,「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訴說了歲暮時窮困不堪的生活境況,家徒四壁,賦閒無事,然而他仍能保持樂天知命的積極思想,在竹堂寺裏觀賞梅花,苦中作樂一番。如若七事皆不全,對於家中掌廚來說真的難以享受下廚樂。
原來,最早的醬油起源於中國古代皇家使用的調味料,從《詩經》記載「醓醢以薦」可追源溯本,「醢」即是肉醬油的意思;「醓」即解造醬時加入新鮮動物血液於其中,因風味絕佳漸漸流傳到民間,但尋常百姓家又豈能負擔得起此等奢華味覺享受?後來,發現大豆製成風味相似且便宜,才更廣為流傳食用,甚而流芳百世,至今在每戶家中的飯桌上仍嗅得着醬油香氣。堅持香港製造的冠珍醬園經營近百載,始創於一九二八年,自設工場製作豉油等廣東傳統醬料,多年以來秉持採用古法製作醬油,於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畢業的第四代傳人Daniel,決心繼承爺爺的心志,繼續讓冠珍醬園在香城散發馥郁芬芳,他憶述:「八十至九十年代,好多工廠搬去內地,我爺爺好堅持將工廠留喺香港,爺爺解釋唔係話一定唔得,但係我啲員工點算,無理由唔理佢哋。直到今時今日,我做咗醬園第四代老闆,工廠依然喺元朗,無喺其他地方。」
他生於斯
生於斯,未必一定長於斯,人生境況多變,命途難預料。扎根於此近百年的冠珍醬油,則一直在同一片土地上默默耕耘,既是冥冥之中的緣,亦是一種堅持。Daniel銳意為品牌注入人情味,「將冠珍嘅歷史全部搵出嚟,之前無人去理,講述品牌背後嘅故事,畀人一個親切嘅感覺。」冠珍醬園於九龍城東頭村起家,由Daniel的太爺白手興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其居於附近的鄰居、朋友、親戚合資創立。那時候,共有多達數十個珍字輩的醬園,永珍、冠珍、品珍、同珍、八珍,以及美珍(即九龍醬園)。至二戰時期醬園被日軍收去,用作擴建啟德機場。幾經波折下,冠珍轉往九龍城附近的打鐵街繼續營業。戰後政府發展九龍城,一九六七年將工廠遷至元朗。當時主要是以出口為主,因為在香港醬油供過於求,出口以美洲、歐洲、澳洲為主,直至今日,主要由兩家人來經營整個醬園,依舊採用傳統方法來製作豉油。Daniel解釋:「韓戰時期,海外對華實行貿易禁運,當時倫敦、紐約等等城市已經有唐人街,香港就成為中國產品嘅出口渠道,當時冠珍主力將產品外銷。由於出口量增加,工廠配套亦進行大革新,將製作豉油的瓦缸,轉做玻璃曬池。即使後來中國改革開放,唔少港商將工廠搬去內地,冠珍仍然堅持喺香港生產。」在冠珍工作長達四十一年的祥哥,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對此有十分深刻的感受,他憶述:「當時啱啱嚟到,前門有一個好大嘅花園,亦都無三號幹線。嗰時,工廠無咩機械性,兩個人用手掏一大桶豆渣,大約二百至三百斤。」
自冠珍創辦以來,黃豆類醬料產品一直堅持天然生曬,而且全部醬料選用無基因改造的黃豆,採用傳統發酵,用天然方式釀製,沒有添加增味劑或防腐劑等的化學方法促產。老臣子祥哥的職務主要負責在生產區管理員工,對於整個傳統生產過程非常熟悉,時代進步,機械化在所難免。再者,機械取替部份人手是工業化的進程,節省了人力成本,同時提升生產效率。製作豉油一切從黃豆開始,工人首先在黃豆篩內篩去一些不完整的黃豆,然後運至三隻大鑊上面烹煮,將黃豆倒滿三隻大鑊,黃豆必須要完全煮熟。因為全熟的黃豆熾熱不適合進行下一個工序,必先要降溫,降到一定的溫度適合撈麵粉便行了。再來,便是將煮熟的黃豆、麵粉以及酵母粉一起發酵。祥哥指出:「醬園有三間酵房,抽氣扇、發熱扇用嚟輔助。入去酵房,初時的房溫同體溫差唔多,大約下午送到,溫度升到四十一至四十二度,豆同豆之間有小小分離。」過了三至四日後,便將黃豆拿出酵房,第一期發酵完成。工人把黃豆移至戶外曬池,然後加鹽水,便開始曬製。祥哥稱之為「二期發酵」,需時兩個月左右,用泵提取,被首次抽出來的豉油,味道最濃,稱作「頭抽」。
傳承下去
古法製作豉油的工序如斯繁複,難怪Daniel指:「至少六個月以上先可以製作到一支豉油。」內地因為人口增長幅度太高,如要令全國人口飽足,便需要一個更高效率的生產模式,「佢哋發現咗一個低鹽固態嘅發酵方法,一個月就已經可以生產到。不過,當然會加入一啲化學成份,例如增味劑、防腐劑。要夠平夠快,先至可以供應佢哋需求。」然而,冠珍醬園希望顧客吃得健康,堅拒添加任何化學成份。Daniel 認為了解顧客所需,從顧客角度出發,上幾代傳承下來以人為本的處事方針,整個工廠的營運更是充滿濃厚人情味。祥哥憶述:「Daniel 爺爺好關心員工,唔會擺架子
撰文:黃寶琳
攝影:胡浩賢
冠珍醬園
地址:元朗凹頭107約1910段(青山公路潭尾段)
門市地址:上環孖沙街19-25號祝安行303號室
電話:2543 7868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9am-5pm;星期六9am-1pm
#飲食男女 #香港 #香港美食 #醬園 #祖業 #元朗 #天然生曬豉油 #豉油 #冠珍醬園
中九龍幹線出口 在 芊嶠與細佬·雞蛋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吳家水晶巴士初體驗》
假日好去處,難得嶠爸星期日放假,就決定一家四口坐水晶巴士遊歷下香港!雖然我成日都帶芊嶠和劻霖搭巴士,但芊嶠都十分期待去搭水晶巴士!水晶巴士有午餐團、晚餐團和夜遊團,我地今次就選左午餐團,時間係1500至1730。
一上到去就登記先,預訂後會收到SMS,入面有個code係用來登記。之後就可以選一支飲品,有可樂、茶、水、橙汁,每人一支,再去返編好左嘅枱到坐低,我地就坐上層,芊嶠好快就自己行左上樓梯,唔洗我扶,大個女。
上到去坐低影下相,比嶠爸發現到電視有生日快樂嘅banner,其實係我預先安排架!如果大家想同親戚朋友慶生,可以預先拎個蛋糕比工作人員,再選生日banner,可以寫名 & 祝福語,蛋糕就會係車程中途由工作人員安排,仲會播生日歌,好有氣氛。
三點左右就開車啦,路線開始係由尖沙咀~佐敦~油麻地~旺角~太子,去到太子就會運點心上車,因為午餐團係會送點心餐,集齊哂工作人員就會慢慢開始每枱送餐,芊嶠十分緊張,係咁問點解仲未有野食?一邊坐車一邊食野,都冇咩幾可,所以都幾享受,工作人員都好細心,知道一邊開車食野,餐具會好易跌,所以都會提客人小心會跌左餐具。
一邊食一邊欣賞風景,好快又去到青嶼幹線觀景台,之後就會停車,乘客可以落車去洗手間,同埋行上去觀景台影下相,欣賞下青馬大橋風景。平常就有20-25分鐘時間停留,但都要因應行車時間,因為有機會會塞車,所以時間多少都會有調整,我地都爭分奪秒跑上觀景台影返幾張相留念。
大家都好準時,講左果個時間就返上車,返到上去自己個位就已經有甜品等緊大家,就係「一點心」嘅皇牌甜品~香芒奶皇卷,真係好好味,啲芒果好甜。食住甜品就係回程嘅時間啦,快樂嘅時間過得特別快,兩點半小時嘅車程都唔算辛苦。一邊搭巴士,又有廣播介紹經過嘅地點,又可以係車欣賞繁華嘅香港。之後又去到唔會成日去嘅地方,係巴士上度過左一個開心又愉快嘅下午,一家四口都好enjoy!
*來緊12月,水晶巴士會有2號車啦,嶠媽都好期待,大家要留意住水晶巴士專頁嘅消息啦!
***********************************
Crystal Bus 水晶巴士
網址:https://www.crystalbus.com.hk/zh-hant/
電話:2988 8202
Whatsapp:6966 6348
午餐團
時間:3:00pm - 5:30pm
(2-2.5小時,視乎交通情況)
行程:由九龍區至新界區 (共24個景點)
出發及回程地點:九龍尖沙咀漢口道
(近半島酒店辦公室,尖沙咀地鐵站L3/L4出口)
門票:
上層:最多28位,每位票價$380
下層:最多4位,每位票價$250
大小同價,幼兒兩歲以下不佔坐位無需購票
#Crystalbus #水晶巴士 #嶠爸生日月 #吳家初體驗 #芊嶠與劻霖成長日記 #2號車快將推出
中九龍幹線出口 在 小麗民主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九龍幹線 通風大樓對正 #啟德體育園?】
今日財委會加開會議審批啟德體育園,但昨天工務小組討論中九龍幹線,小麗卻發現隧道通風口或會導致體育園空氣污染嚴重超標。莫非將來運動員要 #戴住口罩去踢波?
中九龍幹線是一條貫通東西九龍的隧道,因此分別在油麻地及啟德出口,以及中段的何文田設通風大樓抽走隧道廢氣。雖然通風大樓會有空氣淨化裝置,但根據 2014 年起的空氣標準依然超標;計劃剛好過骨,只因在 2013 年進行環評時,仍然在用過時的舊標準。
無論啟德體育園、啟德發展區發展中的住宅,還是已存在的何文田邨及愛民邨,通風大樓都極之接近民居,當局卻沒有思考如何降低空氣污染,保障居民健康,以舊標準作擋箭牌。翻查環評,更發現評估範圍並不包括啟德體育園!
今日財委會審議啟德體育園時,政府及顧問態度惡劣,多番以語言偽術蒙混過關。現在又再揭發多一個空氣污染問題,將來運動員和市民是否要一路做運動,一路聞廢氣呢?
【守護公義基金】 恒生銀行 788-006039-001
【教室 Telegram 頻道】 telegram.me/siulaidemocracy
【成為小麗同行者】 bit.ly/siulaicompanions
中九龍幹線出口 在 福佳與林忌創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09年11月我寫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推動「高速無料化」--即高速公路橋免收費,呼籲香港廢除所有路橋收費,拉近各區差距,終於見到有第二個相同的倡議,不過諗唔到今次係香港01。
鳩山由紀夫最終失敗了,不是因為政策失敗,而是因為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國家發窮惡冇錢;而香港?最大的阻礙係,隧道公司其實全部都係「國企」或者「暗國企」,即親共勢力所把持的權貴。
當然呢個政府仲昆緊市民話「電子道路收費」可以解決塞車,你就知道呢個「倡議」係冇人會理的...... http://plastichk.blogspot.hk/2009/11/blog-post.html
香港01周報 2016-08-19
倡議 回購西隧 三隧全免費 香港做得到
三條過海隧道車流量長期不均,維港兩岸的市民每日飽受塞車之苦,儘管東隧已於本月7日交回政府接管,但政府卻未有急市民所急,提早回購於2023 年專營權才結束的西隧,僅繼續開「空頭支票」指會再做研究處理三隧分流,甚至擴展至研究六隧分流。多年來本港道路交通規劃失當種下塞車禍根,要解決交通擠塞老大難題,政府不妨用大膽思維,多管齊下,盡早回購西隧之餘,亦可因時制宜,待掌控三隧後全面劃一免收隧道費。市民、駕駛者是否仍要繼續在塞車旅程上虛度光陰,主導權從來都在政府手上。
撰文:《香港01》記者
攝影:余俊亮、鍾偉德、李澤彤踏入8 月7 日凌晨,幾個工人爬上東隧出口,用黑布蓋上舊隧道標誌,意味東隧30 年專營權屆滿。政府從此正式手握第二條海底隧道,只剩下西隧由私營企業擁有。不過,對市民大眾而言,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塞車依舊。三隧收費不變,紅隧、東隧繼續擠塞,西隧則暢通無阻。弔詭的是,駕駛者選擇隧道時往往並非出於地理或交通考慮。西隧收費高昂,恍如「富貴車」的專屬通道,令政府在規劃上掣肘處處。
每日早上,紅隧九龍入口車龍排至何文田、油麻地是等閒事,反觀西隧入口往往十分疏落。據運輸署資料顯示,紅隧早上繁忙時段車速為每小時31 公里,東隧每小時33 公里,而西隧則快近一倍達每小時56 公里。
同樣距離,有經濟能力的駕駛者選擇行西隧,隨時可節省一倍時間。
回顧西隧通車以來19 年,其餘兩條隧道車流一直未能有效分流,紅隧目前使用率已達其設計容量147%,東隧用量亦逾九成,反而西隧車流經歷初期上升,但以後一直未有突破,使用率只有其設計容量約一半。
回購價料30 至60 億元
低於港鐵支線造價
到底要根治三隧分流問題,成本約需多少?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表示,可從西隧年報中「年度利潤」及「無形經營權」兩個數字看出端倪。
西隧2 0 1 5 年的利潤為8 . 4 3 億元,和過去數年水平相若,顯示西隧可帶來的盈利平穩。政府如有意買入西隧,將利潤乘以專營權餘下年期(即7 年),可得出約59 億元收購價。另外,西隧年報亦有一項名為「無形經營權」的資產,價值隨餘下經營年期遞減,目前值32.3 億元。李兆波解釋,「無形經營權」可理解為透過專營權合約帶來的現金流,故合約剩下的年期愈少,價值愈低。李認為,按此粗略估算,西隧回購價相信會介乎在32 億至59 億元之間。
政府目前坐擁8,600 億元儲備,如有決心處理三隧分流,解決長期困擾香港的交通問題,相信亦是市民樂見。綜觀近年本港大型基建。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等橫跨中港工程,造價動輒上千億;就連港鐵今年10 月通車、只有兩個延伸站的觀塘線延線作價亦要72 億元。回購西隧所需公帑不少,自然要運用得宜,但能藉此理順本港交通命脈,不失為一項值得的投資。西隧回應查詢時亦表明,「對任何商業上可行的方案都持開放態度」,並未關上回購大門。
學者:當年規劃出錯 有必要改正
政府現時再展開三隧分流研究,更計劃將三條連接九龍及新界的隧道即大老山隧道、尖山及沙田嶺隧道,以及獅子山隧道納入研究,湊合成「六隧分流」,冀一併疏導同樣嚴重擠塞的獅子山隧道。隨着大老山隧道專營權兩年後屆滿,屆時政府將擁有三條新界隧道,提早回購西隧的迫切性更加刻不容緩。
當政府掌控三條海底隧道後,不妨用大膽思維,免收三條隧道費。
乍聽下雖似天方夜譚,但配合相宜的政策及配套,免費過海實非不可能。
外界或許質疑當三條隧道免費後,會產生加劇隧道周邊道路擠塞的「副作用」,不過若政府能多動腦筋、善用現有道路政策,「後遺症」也能治理。加上隨着沙中線、中環灣仔繞道、中九龍幹線等大型有助疏道路面擠塞的工程於未來幾年陸續上馬,打通港九兩岸的交通命脈,有助減少車輛駛入市區人車密集的地域。政府也要做好監管角色,避免工程一再延誤,爭取早日通車。然而,三隧免費後亦有助紓緩港鐵車廂擠迫,利多於弊。長遠而言,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的必要性,也值得當局思量。
李兆波指出,雖然劃一免收過海隧道費或會鼓勵更多市民駕車,加劇擠塞情況。不過,他認同問題可隨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及落實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解決,同時他建議政府調高車輛牌費,遏止私家車增長,即可平衡隧道免費帶來的影響。他續指,解決塞車問題能帶來不少間接無形效益,「例如節省市民時間、甚至可促進消費」,「從西隧流量長期偏低可見政府當年規劃出了問題,以公帑改正有其必要」,更指為解市民每日塞車的燃眉之急,作價稍高亦可接受。
身兼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則認為,由免收隧道費引致的擠塞問題難輕言解決,建議政府可先從調整三隧收費着手,收窄價格差異,從而達致分流。
他又指,相信西隧會在洽商回購時「開天索價」,認為政府可透過補貼西隧,平衡三隧收費,相信動用公帑較少,亦可達致類似回購的效果。
各派議員撐回購
政治爭議不大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指,不論是政府、學界還是民間均已討論多年,政府2014 年擱置「紅加東減」後,予人「望天打卦」之感,「諮詢後又諮詢,根本無心處理」。
除學者外,各派議員亦對政府回購西隧持正面意見。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形容回購西隧「絕對有迫切性同需要性」,盡早回購可讓政府掌握營運實際數據,有助實踐三隧分流。他又認為不用待中環灣仔繞道完成後才處理,因和隧道公司談判、修改法例等程序需時,政府應盡早準備。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亦稱,目前西隧因收費過高而失去分流作用,「不能忽略香港打工仔及駕車人士因為塞車而喪失的經濟成本」。
他又批評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在處理三隧分流上失職,「將任內應要處理的問題,不斷延後, 推諉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責任」。
運房局則重申,擁有西隧並非處理三隧分流的先決條件,西隧將於2023 年歸屬政府,目前並無計劃回購西隧。局方又指,收回東隧之後,政府會隨即就隧道分流展開研究。
相關安排主要透過修改各隧道收費機制,影響駕駛者的決定,達致分流。
至於會否免收隧道費,局方則無正面回應。
-----------------------------------------
選舉廣告 自行製作 2016-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