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世界公民英文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世界公民英文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世界公民英文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世界公民英文評價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

  • 世界公民英文評價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5 19:53:39
    有 4,950 人按讚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 世界公民英文評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1 10:30:01
    有 1,327 人按讚

    0101新加坡聯合早報

    *【過渡期結束 英國今天正式脫歐】
    英國漫長的脫歐進程昨天正式完結,隨之而來的“後脫歐”時期將帶來更多不確定與巨大變化,對英國未來世代產生深遠影響。英國定布魯塞爾時間今天零時結束脫歐過渡期,正式退出歐洲單一市場。儘管英國與歐盟已就未來新關係達成協議,雙方商品貿易將繼續享受零關稅與零配額待遇,但預料英歐貿易仍將受到影響,進出口成本也會因通關手續複雜化而提高。英國國家農場主聯盟主席巴特爾斯說,該聯盟成員“預計邊界貿易將受到干擾”。英國食品和飲料聯合會負責人賴特也表示,英國食品供應將受到顯著影響,一些食品的價格可能上漲。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3

    *【強森父親計畫申請法國公民權】
    就在英國首相強森成功帶領英國脫離歐盟之際,他的父親Stanley Johnson卻證實,他計畫申請法國公民權。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Stanley Johnson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接受法國RTL電臺訪問時說,他的母親在法國出生,所以他一直都把自己視為法國人。這位80歲的歐洲議會前保守黨議員在2016年的脫歐公投中投票繼續留在歐盟,他的兒子強森則帶頭發起脫歐運動,之後還成為英國首相並帶領英國與歐盟正式分道揚鑣。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1-1112962

    *【強森誓言將英國轉變為”科學超級強國”】
    英國首相強森誓言,要將後脫歐時代的英國轉變為“一個科學超級強國”。彭博社報導,英國脫歐過渡期於當地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上11時宣告結束,英國正式脫離了歐盟單一市場。強森在元旦前夕發表的新年獻詞中說,他將抓緊脫歐給予的新機遇,帶領英國拓展生物科學、人工智慧以及電池和風力發電技術方面的前沿領域,並創造數以百萬計的高技能工作崗位。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1-1112955

    *【馬克洪建議與梅克爾一同訪華】
    中歐在2020年的最後第二天完成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法國總統馬克洪隨後肯定中歐對話,並建議與德國總理梅克爾一同訪華。馬克洪前日在推特上寫道:“過去幾年,中歐之間的對話得到了加強與更平衡,而且還在繼續。”據路透社報導,中歐領導人視訊會議的筆錄顯示,馬克洪建議,在未來幾個月與梅克爾一起訪問中國,討論醫療保健和環境等領域的合作。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10101-1112934

    *【注射疫苗後仍有可能確診? 專家:人體須約兩周產生抗體】
    有美國護士注射冠病疫苗八天后感染病毒,專家解釋疫苗並非靈丹妙藥,在注射疫苗後人體仍需約12天的時間才會對病毒產生抗體,因此人們仍需採取安全措施。這名加州的急症室男護士Matthew Wietzke,45歲,在12月18日注射輝瑞疫苗,之後出現副作用,並在26日接受檢測後確診染上冠病。當地專家不排除護士接種前就感染病毒,但這起事件還是引發公眾對於冠病疫苗的擔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1

    *【阿根廷繼英國後批准阿斯特捷利康疫苗 歐盟美國本月內料不會亮綠燈】
    阿根廷繼英國之後批准使用英國製藥商阿斯特捷利康和牛津大學聯合研發的冠病疫苗。歐洲聯盟和美國則表明,不可能在1月內為這款疫苗開綠燈。阿根廷國家藥品管理局週三說,阿斯利康/牛津疫苗已獲得緊急授權。阿根廷早前已經跟阿斯特捷利康簽署了疫苗生產協議,將同墨西哥一起為拉美地區生產這款疫苗。阿根廷是世界上第二個、也是拉丁美洲第一個批准這款疫苗的國家。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2

    *【佛奇:有信心克服問題加快步伐 接種疫苗後美國秋季可達群體免疫】
    美國發現了境內第二起B.1.1.7變種冠病病毒病例。儘管病毒傳播力變強了,但美國政府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估計,到了今年秋季,美國有望通過接種冠病疫苗得到足夠的群體免疫力,屆時民眾的生活將可局部恢復正常。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4

    *【美國疫苗接種進度滯後】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資料顯示,截至12月30日,美國已發放逾1240萬劑冠病疫苗,有258萬9125人已經接種。這顯示每天平均只有20萬人接種,速度並未達到所設目標。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5

    *【科學家對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資料可靠性存疑】
    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與牛津大學聯合研發的冠病疫苗獲准在英國使用,為抗疫“武器庫”增添一款更易處理的疫苗選項。比起更早上市的輝瑞疫苗,阿斯特捷利康的疫苗在儲藏需求和價格方面都更佔優勢,但其晚期試驗結果一度引發混淆,令歐洲科學家和監管機構對有關資料的可靠性存疑。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6

    *【英格蘭防疫調升至最高第四級】
    變異病毒令病例激增,英國從昨天起把英格蘭多地的防疫級別調升至最高的第四級,約4400萬人口的出行因此受限,學校也延後開學。愛爾蘭則為減緩醫院的負荷,昨天第三次進入封鎖狀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101-1112888

    *【韓新確診病例再破千 逾九成為社區病例】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1月1日通報,截至當天零時,韓國較前一天零時新增冠病確診病例1029起,累計確診病例6萬1769起。韓聯社報導,週五新增病例較前一天多了62起,僅隔一天又再次超過1000起。當天新增病例中,社區感染病例1004起,境外輸入病例25起。同日新增死亡病例17起,累計死亡人數917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1-1112974

    *【世衛授予輝瑞BioNTech疫苗緊急使用授權】
    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給予輝瑞-BioNTech冠病疫苗緊急使用授權,此舉旨在加快發展中國家獲取冠病疫苗的速度。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說,它將與地區夥伴合作,向各國衛生當局提供有關這款疫苗的接種資訊以及其預期的好處。世衛組織建立了一個緊急使用清單(EUL)程式,協助沒有監管資源的較貧窮國家迅速批准包括冠病等各種新疾病的藥物,以避免出現延誤。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101-1112957

    *【馬國明年2月開始接種冠病疫苗 慕尤丁願率先接種】
    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說,衛生部將從明年2月開始,分三個階段實施冠病免疫計畫,而他本身及前線人員會是首批接種疫苗的人,以向人民證明,政府購買的冠病疫苗是安全及有效的。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231-1112837

    *【研究:早期社交隔離措施不足以控制變種冠病病毒】
    英國一項研究顯示,針對早期冠病毒株的社交隔離措施不足以控制英國近期出現的冠病新變種病毒,且這具有“巨大的傳播優勢”的病毒對20歲以下人群感染的比例更高。彭博社報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和其他科研機構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新的變異病毒具有“巨大的傳播優勢”,並與“幾乎所有地區的疫情加重”有關。研究人員發現,它可以將病毒的再生數,也就是一個病人可以傳染多少人,提高多達0.7。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231-1112839

    *【美國為韓軍支援兵接種冠病疫苗】
    美國星期四起開始為韓軍支援團地區隊士兵中的醫療人力接種冠病疫苗,成為在韓國境內首批接種冠病疫苗的韓國人。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231-1112836

    *【中國出現首起變種冠病病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網站發佈英文報告,公佈患者是一名23歲從英國返回中國的女子。女子12月14日在中國接受冠病檢測,當天得知檢測結果呈陽性後被送往醫院。研究人員隨後進行病毒基因排序,斷定患者帶有早前在英國發現的VUI202012/01(B.1.1.7)變種病毒。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101-1112971

    *【官媒民調: 七成中國民眾贊同“戰狼外交”姿態】
    《環球時報》民調顯示,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在中美問題上應保持強硬態度。分析認為,調查反映了中國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正在上升。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發佈的民調顯示,七成受訪者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也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在中美問題上,應保持強硬態度。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1-1112872

    *【去年13次航經台海創新高 專家:美軍要展現強硬抗中姿態】
    兩艘美國軍艦昨天穿越臺灣海峽,這是美軍2020年第13次航經台海,創下新高,被北京批為“挑釁攪局”,受訪軍事專家指出,美軍歲末高調推高航經台海次數,是要宣示強硬抗中,台海軍事局勢其實已有降溫跡象,但還有待三周後上任美國總統的拜登來定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1-1112873

    *【國藥集團疫苗獲中國批准上市 官員:將為全民免費提供】
    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北京公司的冠病滅活疫苗獲批准附條件上市。中國官員稱,將為全民免費提供冠病疫苗。這是中國官方批准上市的首個國產冠病疫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陳時飛在一場發佈會上說,中國國藥(Sinopharm)的這款疫苗“已知和潛在的獲益,大於已知和潛在的風險,完全達到了預設的附條件上市標準要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1-1112871

    *【習近平籲續寫“春天故事” 以更大氣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昨晚7時播出習近平年度賀詞錄影。長約10分鐘的賀詞中,習近平形容過去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他首先對中國各界抗擊冠病疫情的努力做出高度評價說:“平凡鑄就偉大,英雄來自人民。每個人都了不起!向不幸感染的病患者表示慰問,並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1-1112876

    *【多處大樓疑發生水管排洩管傳病毒 港專家籲加強監管排汙系統】
    香港多個社區暴發冠病疫情,疑與大廈喉管傳播病毒有關,專家認為目前可見病毒傳染與排汙系統關係密切,多與管缐老化破裂、錯誤改裝排洩及水管有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1-1112877

    *【黎智英再度被關押】
    香港法院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再度裁定關押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結束了黎智英不到九天的有限度自由。綜合香港電臺、香港01和《明報》等報導,香港終審法院昨天批准香港律政司的部分上訴許可申請以及臨時扣留命令,黎智英必須再度暫時被還押,直到2月1日正式審理律政司的上訴案。昨天的案件由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以及兩名常任法官張舉能和李義審理。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101-1112875

  • 世界公民英文評價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6 12:37:52
    有 1,598 人按讚

    【近期幾份調查顯示:戰狼外交與疫情下 民主國家的抗中態勢逐漸明顯】
    .
    最近幾份調查顯示,許多民主國家對於中國的態度在近年出現大幅度的惡化,其中不乏一些在過去與中國維持著友好關係的國家。例如,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於10月6日釋出的報告指出,瑞典目前對中國有負面評價是全球第二高的(85%,第一高是日本,第三高是澳洲),在今年四月即有多個城市解除與中國城市十多年來的姐妹市關係,並關閉了所有的孔子學院。其2012年以來對中國負面觀感為14個調查國家中變化最大的,整整增加了45%。
    .
    這樣的變化並不難理解。中國的「戰狼外交」雖然能在國內塑造愛國主義,但終究會與其他接受的民主國家價值產生衝突。就以挪威為例,2010年當挪威宣布把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劉曉波後,中國便停止與其的貿易談判、祭出鮭魚的出口禁令,中間直到親中的保守派政府上台、首相2014年未與達賴喇嘛會面後兩國關係才開始好轉。但顯然地,好轉的原因不在於中國改變,而是挪威的自我限制(英文語境會說這叫做叩頭,kowtow)。又如2019年瑞典筆會決定將圖霍夫斯基獎(Tucholsky Prize,由瑞典國際筆會所創設的獎項,用以表彰受到迫害和流亡的作家)頒給遭中國關押的瑞典公民桂民海時,便同樣遭到來自中國的警告,只是這次引來瑞典國會各黨齊聲譴責(桂民海是香港銅鑼灣書店的經營人之一,他已入籍瑞典超過20年,但中國硬是在泰國把他從寓所綁架回中國,並且強迫他回復中國籍。當然,官方說法是他自願回國接受司法制裁)。
    .
    中國強制外交(coercive diplomacy)的受害者,挪威、瑞典只是冰山一角。在該皮尤報告對中國負面觀感增加最快的幾個國家中,如澳洲、南韓、加拿大都曾受到中國官方的威脅或經濟、旅遊制裁。加上近年西方國家對中國「銳實力」的警覺,和各國受到疫情的重創,就算「病毒來自武漢實驗室」的陰謀論尚未被證實,中國處理疫情的態度也讓這些國家搖頭(61%的人不認同中國的疫情處理),這些可能都是讓這些重視人權、健康、透明的民主國家對於中國態度大轉變的原因。
    .
    近日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釋出一份針對美國思想領袖、美國民眾以及美國盟友國家的專家領袖對中國態度調查。從報告中我們可以得知,美國及其盟友支持的合作方式更可以佐證國際民主社會的態度已經轉向。
    .
    ➤ 報告網址:https://chinasurvey.csis.org/
    ➤ 中文摘要:https://pse.is/x6e6f
    .
    在安全議題方面,無論是美國思想領袖、民眾、或者盟友之間,支持與盟友以多邊合作方式來處理中國安全的問題的比例是所有選項當中最高,相對來看,選擇說要避免與中國衝突、甚至加強與中國合作的比例都很少。值得一提的是,絕大多數的人都 #反對以美國單方面的力量來面對中國。
    .
    在科技方面,則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各國思想領袖支持對中國實施華為或其他科技公司的禁令。目前已拒絕與華為合作的國家有法國、印度、澳洲、西班牙、英國的電信公司,這些國家對中國持有負面觀感的比例皆超過60%(印度未知)且在近年急劇惡化。在人權維護方面,這三類的受訪者皆支持大力改善中國的人權問題,顯示改善人權問題成為民主國家的共識。
    .
    這份報告與台灣最有關的在於美國人對於防衛其夥伴的態度。民意調查以1至10分(1為不願承擔風險,10為願意承擔重大風險)作為指標,發現美國民眾願意防衛臺灣的意願為6.69分,僅低於與美國簽有軍事協定的南韓和日本。相較於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2019年調查指出,有35%美國民眾支持在中國武力犯台時,美軍應該介入,CSIS這份調查的比例很顯然是更為提升。(不過要注意的是,在芝加哥這份報告當中,該比例也已經是近來新高。但台灣有些統媒很愛拿數字來說你看美國人不在意台灣。事實上就算大眾不了解台海議題,政策界菁英們可是很清楚,而且過去的軍售案以及各項台美關係的進行,也不曾因為大眾不了解而少過)
    .
    至於美國的意見領袖則有更高的意願防衛臺灣(7.93分),這趨勢在最近美國學界對「戰略模糊」和「戰略清晰」的辯論可見一斑。
    .
    例如,我們曾經撰文指出外交關係協會智庫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明顯改變其過去對中溫和的交往政策。哈斯曾在外交事務雜誌(Foreign Affairs)寫道,過去的「戰略模糊」已無法嚇阻中國對台日益增長的威脅,為了削弱中國膨脹的自信並向其他盟友展現美國的承諾,美國應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對此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表示,這樣的策略轉向可能會激怒中國,逼對方使出最終手段,並讓中國趁美國的防衛能力不及其承諾之時,趁機攻打臺灣。雖然兩者的論述結果相異,但其終極目標皆在避免兩岸發生戰爭,差別只在於方法不同而已。這些論辯對於台灣而言當然是好事,因為台灣議題的重要性不斷上升。
    .
    ➤ 美國「戰略模糊」辯論ing。台灣該做什麼?
    https://pse.is/uzxb9
    .
    另外,這幾天外交事務雜誌亦針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是否要聚焦在強權競爭」一題詢問眾多政治學者的意見(https://pse.is/uhgc9)。
    .
    結果是,大部分的現實主義者支持與中國競爭,新自由制度主義或建構主義者則認為應在跨國問題上(如氣候、犯罪等但幾乎沒有安全問題)與中國接觸、合作。大致上,學者皆將「強權競爭」定位成「美國與中國之爭」,俄羅斯的角色已被淡化,透露了學界對強權競爭的想像,並間接暗示美國外交政策的主軸將會繼續聚焦在這方面。
    .
    最後,無論美國大選的結果為何,歸納上述調查報告,我們應可推斷美國與其他民主國家的抗中態度已成趨勢,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台灣將會扮演更具關鍵性的角色。這些調查數據的重要性除了可能預示這些美國的盟友國家未來對中政策的轉變,同時也在向世界傳遞一個訊息:儘管有不同的國家利益,民主社群在面對威脅時仍能因為共享價值合作。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