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運動/變遷 與 emoji的關係】🤓
▍前言
作為文字偏執狂的我,以前認為emoji只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庶民文化,開始重視並改觀,還是從在數位廣告公司工作後開始
當時開始要學習在文案中,emoji可以在哪呈現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的眼球如何被符號吸引
進而觀察一場突然的社會運動和長期推動的社...
【社會運動/變遷 與 emoji的關係】🤓
▍前言
作為文字偏執狂的我,以前認為emoji只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庶民文化,開始重視並改觀,還是從在數位廣告公司工作後開始
當時開始要學習在文案中,emoji可以在哪呈現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的眼球如何被符號吸引
進而觀察一場突然的社會運動和長期推動的社會變遷中,這些emoji在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emoji作為這十多年來,通訊方式改變後的全球人類通用語言,尤其近年不同平台、不同系統也被整合,符號的傳遞更沒有阻礙
(Tyler Schnoebelen 表示,emoji是種民主及前衛的溝通方式,跨階級、文化及地理)
觀察這些符號不停的被人類賦予意義、並快速傳播、引起行動的過程
✊🏽BLM
在emojiall.com這個網站(非官方)裡,有每個符號的辭典解釋、使用情境、使用頻率,以及不同「專題」
比如「季節」「數字」「節慶」「covid-19」
當中有一個專題,就叫做「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正是美國black lives matter擴及全球的社會運動
在這專題裡,收錄了跟黑人民權運動有關的文章當中常提及的emoji
包括黝黑皮膚的拳頭手勢、勝利手勢、愛你手勢
生理男女的黑人警察、警車
代表街頭運動的大聲公、告示牌標語
這是所有「被認證合格」的專題裡,唯一和完整的社會運動
一個符號的使用,「直接」代表了整個社會運動的參與與支持
是很特殊的一個現象
🇭🇰反送中
在2019年下半至今,在許多香港人的文章、ig主頁,和交友軟體都會出現:
用來代表「黃絲」的🎗️
這是從傘運後出現的政治傾向標誌,在反送中期間意義被固化
以及代表「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的✋☝️
這是從警暴事件以來開始有的口號和手勢
這兩者使用量是非常非常高的,且只要一搜尋就全是反送中相關文章
在抗爭白熱化,到國安法之前,使用次數明顯暴增
不只香港語境中,包括國際戰線、以及支持香港抗爭的外國議員也曾多次使用
不是只有在華人世界中具有標誌性,在全球的抗中浪潮中更是倍受關注的焦點
我個人認為這些emoji的形成機制和意義,幾乎可以拼比BLM了
但在emoji詞典中,黃絲帶提及了二戰和俄國十月革命
還沒對突然不正常暴增的使用量作出解釋
不曉得是有被刻意壓制,還是還沒有人註冊?
ps.在這個網站的討論里,曾出現以下這段話:
「要辦理中國大陸的網站備案時發現需要域名註冊實名認證,能做域名註冊實名認證的機構只有中國國內認證的域名註冊商,godaddy是被排除在外的。
須先辦理域名轉移手續,將註冊商從godaddy改為中國國內的某一家(例如阿裏雲),再進行備案工作。」
🇦🇺澳洲原住名
這個故事我會在下一篇「澳洲更改國歌歌詞」講得更詳細!
一個簡單的符號,是澳洲原住名耗費多少心力的平權追求
現在只要在store下載indigemoji,就可以看到許多和澳洲原住名相關的符號
包括他們的旗幟、回力鏢、圖騰、手勢、和圖像文字、和臉譜!
這對失傳文化的保留和傳播是多麽大的進步!
我想,這可以作為許多弱勢文化的典範了。
🏳️🌈性別平等
2020年新釋出的一批Emoji中,出現了「聖誕老婆婆」「用奶瓶餵嬰兒的男生」、「穿燕尾服的女生」、「穿婚紗的男生」,都各自打破原先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原本LGBTQ的彩虹旗,也出現了跨性別的旗幟!
👁🗨反霸凌emoji
Eye in Speech Bubble,代表我正在看你所說的東西。
因為美國社會的青少年霸凌問題十分嚴重,於是 Ad Council 呼籲青少年遇見欺凌事件時應勇敢地站出來,舉辦了「 I am a Witness 」的反霸凌運動
▍符號學小科普
「探討人們如何賦予意義、產製符號、並怎麼在解讀時將這個意義提取出來」
(我自己下的註解,我覺得比較白話一點)
►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符號本身|系統|它所依存的文化
►三種符號:
肖像|指標|象徵
肖像符號—不需要特定區域文化所支撐,看見什麼型態就長什麼樣子(ex廁所標示
指標符號—是有邏輯性的推理 (ex看到煙想到火、聽到鐘聲想到學校
象徵符號—需要特定文化支持,比如在華文語境中,「四」諧音「死」代表不吉利
符號學高度應用在設計、廣告行銷、藝術、攝影....太多。
我不懂設計,但攝影裡的符號學可以再寫另一篇文
▍做為輿情分析的功能
最後想提一下,符號的高度流通不只是個可觀察的社會現象,更是有「功能性」的
在社群行銷、輿情分析的領域裡,會列為「變數觀察」的項目
包括「流量」「詞彙標籤」「情緒」
數據分析的工作,就是從一堆亂七八糟的數字堆裡,理出有用資訊
可作為商業應用、和新聞觀察、政治輿情分析
看一件事件、新聞,是怎麼在網路上發酵、正反方聲量、輿論怎麼倒向
文章怎麼流傳的、這個過程中的情緒是不是有疊加
大眾的呼聲/民怨到了什麼程度,政府或公司應該要做出怎樣的公關方法
就是利用「標籤詞彙」和「解讀emoji」做到的
這個emoji除了文章內容本身的、還有轉發的註解、以及FB的表情功能,都會被後台判讀到
\\
這篇文有關 #社會學 #符號互動論 #行銷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可搭配跟你有關的領域用關鍵字搜尋,會發現更多社會現象跟你有關的事哦😎
不該用情歌詞諧音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會運動/變遷 與 emoji的關係】🤓
▍前言
作為文字偏執狂的我,以前認為emoji只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庶民文化,開始重視並改觀,還是從在數位廣告公司工作後開始
當時開始要學習在文案中,emoji可以在哪呈現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的眼球如何被符號吸引
進而觀察一場突然的社會運動和長期推動的社會變遷中,這些emoji在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emoji作為這十多年來,通訊方式改變後的全球人類通用語言,尤其近年不同平台、不同系統也被整合,符號的傳遞更沒有阻礙
(Tyler Schnoebelen 表示,emoji是種民主及前衛的溝通方式,跨階級、文化及地理)
觀察這些符號不停的被人類賦予意義、並快速傳播、引起行動的過程
✊🏽BLM
在emojiall.com這個網站(非官方)裡,有每個符號的辭典解釋、使用情境、使用頻率,以及不同「專題」
比如「季節」「數字」「節慶」「covid-19」
當中有一個專題,就叫做「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正是美國black lives matter擴及全球的社會運動
在這專題裡,收錄了跟黑人民權運動有關的文章當中常提及的emoji
包括黝黑皮膚的拳頭手勢、勝利手勢、愛你手勢
生理男女的黑人警察、警車
代表街頭運動的大聲公、告示牌標語
這是所有「被認證合格」的專題裡,唯一和完整的社會運動
一個符號的使用,「直接」代表了整個社會運動的參與與支持
是很特殊的一個現象
🇭🇰反送中
在2019年下半至今,在許多香港人的文章、ig主頁,和交友軟體都會出現:
用來代表「黃絲」的🎗️
這是從傘運後出現的政治傾向標誌,在反送中期間意義被固化
以及代表「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的✋☝️
這是從警暴事件以來開始有的口號和手勢
這兩者使用量是非常非常高的,且只要一搜尋就全是反送中相關文章
在抗爭白熱化,到國安法之前,使用次數明顯暴增
不只香港語境中,包括國際戰線、以及支持香港抗爭的外國議員也曾多次使用
不是只有在華人世界中具有標誌性,在全球的抗中浪潮中更是倍受關注的焦點
我個人認為這些emoji的形成機制和意義,幾乎可以拼比BLM了
但在emoji詞典中,黃絲帶提及了二戰和俄國十月革命
還沒對突然不正常暴增的使用量作出解釋
不曉得是有被刻意壓制,還是還沒有人註冊?
ps.在這個網站的討論里,曾出現以下這段話:
「要辦理中國大陸的網站備案時發現需要域名註冊實名認證,能做域名註冊實名認證的機構只有中國國內認證的域名註冊商,godaddy是被排除在外的。
須先辦理域名轉移手續,將註冊商從godaddy改為中國國內的某一家(例如阿裏雲),再進行備案工作。」
🇦🇺澳洲原住名
這個故事我會在下一篇「澳洲更改國歌歌詞」講得更詳細!
一個簡單的符號,是澳洲原住名耗費多少心力的平權追求
現在只要在store下載indigemoji,就可以看到許多和澳洲原住名相關的符號
包括他們的旗幟、回力鏢、圖騰、手勢、和圖像文字、和臉譜!
這對失傳文化的保留和傳播是多麽大的進步!
我想,這可以作為許多弱勢文化的典範了。
🏳️🌈性別平等
2020年新釋出的一批Emoji中,出現了「聖誕老婆婆」「用奶瓶餵嬰兒的男生」、「穿燕尾服的女生」、「穿婚紗的男生」,都各自打破原先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原本LGBTQ的彩虹旗,也出現了跨性別的旗幟!
👁🗨反霸凌emoji
Eye in Speech Bubble,代表我正在看你所說的東西。
因為美國社會的青少年霸凌問題十分嚴重,於是 Ad Council 呼籲青少年遇見欺凌事件時應勇敢地站出來,舉辦了「 I am a Witness 」的反霸凌運動
▍符號學小科普
「探討人們如何賦予意義、產製符號、並怎麼在解讀時將這個意義提取出來」
(我自己下的註解,我覺得比較白話一點)
►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符號本身|系統|它所依存的文化
►三種符號:
肖像|指標|象徵
肖像符號—不需要特定區域文化所支撐,看見什麼型態就長什麼樣子(ex廁所標示
指標符號—是有邏輯性的推理 (ex看到煙想到火、聽到鐘聲想到學校
象徵符號—需要特定文化支持,比如在華文語境中,「四」諧音「死」代表不吉利
符號學高度應用在設計、廣告行銷、藝術、攝影....太多。
我不懂設計,但攝影裡的符號學可以再寫另一篇文
▍鑑往知來
目前已有許多關於「表情符號如何改變網絡交流」、「性別和政治聯繫如何透過表情符號再現」、「電腦表情符號對日常語言處理的挑戰」的研究,也有在危機發生期間團結的標誌:「Je suis Paris🙏🇫🇷」
BLM作為完整的社運符號專題的篇幅仍然不多,但如何就是找不到關於香港/反送中與符號的關聯,我個人覺得很可惜的
▍意識形態標記/區別
符號作為一種「身份標示」,最常見的是國旗
而在香港的社群生態裡、或交友軟體中,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
自介處可以顯示一兩行最重要的資訊,一般會是講自己的title、喜好
而自2019下半以來,「政治傾向」成了「身份認同」和「擇偶標準」
社會極化隨著壓迫加劇而嚴重到幾乎不可復返,這個符號的層次已經拉升到「自我認同」的程度,而不只是「立場與否」
▍做為輿情分析的功能
最後想提一下,符號的高度流通不只是個可觀察的社會現象,更是有「功能性」的
在社群行銷、輿情分析的領域裡,會列為「變數觀察」的項目
包括「流量」「詞彙標籤」「情緒」
數據分析的工作,就是從一堆亂七八糟的數字堆裡,理出有用資訊
可作為商業應用、和新聞觀察、政治輿情分析
看一件事件、一個新聞,是怎麼在網路上發酵、正反方聲量、輿論怎麼倒向
文章怎麼流傳的、這個過程中的情緒是不是有疊加
大眾的呼聲/民怨到了什麼程度,政府或公司應該要做出怎樣的公關方法
就是利用「標籤詞彙」和「解讀emoji」做到的
這個emoji除了文章內容本身的、還有轉發的註解、以及FB的表情功能,都會被後台判讀到
\\
這篇文有關 #社會學 #符號互動論 #行銷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可以搭配著跟你有關的領域用關鍵字搜尋,
會發現更多「一個社會現象」與你的關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