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讀書e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漫畫閱讀系列三之二》 如果你希望能閱讀知識型的書,但是看到一堆字總是想睡,只有漫畫能夠讓你津津有味地看下去,怎麼辦??我要分享一個好消息:之前推薦多次的人類大命運三部曲現在出了“知識漫畫”,而且中文版剛剛出爐!🍞🍞🍞 讀這本知識漫畫,像是小時候兩種漫畫的結合:一個是小百科,另一個是丁丁歷險記。...

  • 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30 00:45:39
    有 361 人按讚

    《漫畫閱讀系列三之二》

    如果你希望能閱讀知識型的書,但是看到一堆字總是想睡,只有漫畫能夠讓你津津有味地看下去,怎麼辦??我要分享一個好消息:之前推薦多次的人類大命運三部曲現在出了“知識漫畫”,而且中文版剛剛出爐!🍞🍞🍞

    讀這本知識漫畫,像是小時候兩種漫畫的結合:一個是小百科,另一個是丁丁歷險記。書中 Yuval Harari (哈拉瑞)化身為漫畫人物帶著自己的外甥女小柔,進入人類大歷史的思考脈絡(就像當年小百科帶著阿明和阿桃一樣)。同時因為故事貫穿史前時代,所以哈啦瑞帶著外甥女也很像是丁丁歷險記當中,出去到戶外冒險。

    這本讓我非常驚豔的,一方面是哈拉瑞和他團隊的用心,他們是真的希望能夠把深度思考,帶到更廣大的群眾裡。另一方面是中文版翻譯的用心。書中有許多片段,中文版都巧妙的翻譯成我們很容易理解,又能會心一笑的梗,包括講到用火的“生火智慧王”,還有搞得像是選秀節目的“全球演化生死鬥”

    如同每次推薦哈拉瑞的書,總是要再三叮嚀小心服用。有些書是拿來長知識的,有些書是拿來娛樂的,有些書是拿來暫時進入另一個世界的。哈拉瑞的書,是拿來做大腦拉筋伸展運動的,總是促使你做大角度的伸展,總是挑戰你擴大思考範圍。你不需要同意他的每個觀點也可以享受這個伸展拉筋。而他也並沒有要你同意他的每個觀點,只要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與他對話,讀完之後覺得思考彈性變大,角度更多元,或躍躍欲試想像未來,並且從那個想像回推現在可以如何面對,我猜這才是作者到目的。

    如果你問我漫畫跟原著有什麼不同呢?我只能說漫畫是更容易的一個入門方式,而且感覺非常適合國高中生閱讀。但也因為用繪畫的方式呈現,這個第一冊只涵蓋了書本大概三分之一左右,想要深入一點的還是推薦去讀文字版。不論是何種閱讀型態,能保持興趣,能在閱讀中主動思考,能持之以恆,能刺激學習胃口,就很好了!我真的認為閱讀就像漢堡王一樣, “Have it your way!" (我選我味)😂

    這是2015年還沒認真寫文章時的分享:
    https://dushuyizhi.net/sapiens-人類大歷史/

    這是今年Medium裡面深度的分享:
    https://medium.com/%E8%AE%80%E6%9B%B8e%E8%AA%8C/sapiens-%E4%BA%BA%E9%A1%9E%E5%A4%A7%E6%AD%B7%E5%8F%B2-97177cedfb1

    全文與中文版鏈結,還有裡面的圖片,都在部落格中 👇👇👇
    https://dushuyizhi.net/sapiens-a-graphic-history-人類大歷史-《知識漫畫》/

    #記得阿明阿桃的請舉手
    #不用不好意思
    #人類大命運
    #期待下一集
    #就像當年期待少年快報
    #YuvalHarari
    #Sapiens

  • 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29 21:58:25
    有 10 人按讚


    對~講座還沒結束! 我作弊 XDD

    Medium 好讀版:https://bit.ly/2KVoIQc

    今天迪哥來聽奧美群創意總監暨社群總指導的分享
    一開場 EJ就很熱情的歡迎大家加入奧美,今天奧美的 HR 總監都來到了現場
    他告訴大家「在奧美,我們都叫客人不叫客戶,因為他是人,不是一個account」

    我比較喜歡分享案例背後的故事,所以今天主要會分享我們自己 team 做的案例
    自己做的總是會特別有感覺嘛

    Content table 是龔大中命名的,他找了我,我們兩個一起把 team 組合起來
    命名原因是希望桌子就是 team 的核心,一張桌子坐下來就能討論,就有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公司也沒有隔間,就是希望開放的來討論

    我們的作品都來自於團隊,所以我每次出來分享,都一定會帶我們team 的照片,並且介紹我們的夥伴
    我們團隊希望有更多新血加入,我們想和年輕人更靠近
    我們保持開放的心態,很多廣告原理原則都是跨時代的,很多概念,傳統廣告和現代廣告都可以用

    全聯的文,不是每篇都是我們 Content Table 在發,每個月只負責其中4篇貼文
    我們出的文是不會下贊助買廣告的,這是客戶給我們的挑戰,要我們用原生方式帶起流量和粉絲的心

    BTW 經濟健美學不是我們 team 的作品
    是奧美另一個團隊做出來的,這十二年來,奧美和全聯併肩走來,才有這種成果

    👊一開始要跟大家聊的是「尺度」

    我們很確定全聯的調性是很能開玩笑的
    自嘲是我不好,是因為我把好的都給你

    小編是活生生的人,和品牌要有某程度上的一致

    Content Table 的案例
    1️⃣泡麵促銷
    我們直接用鉛筆稿上搞

    背後的故事
    吃泡麵的人大多是加班的人求快在吃的,我們不會放上肉或菜,營造泡麵很美的樣子
    而是呈現出「我真的很忙,所以才用手畫一畫直接上」

    我每天催,直到交稿那天,我們家 art 交了一個是左手用鉛筆畫出來的,展現我們的草率和很趕這件事

    一 PO 文後,整篇貼文超級轟動,所有其他品牌的小編都湧入貼文中
    現在這個世代愈來愈幽默,也能開玩笑,不怕觀眾不懂
    在社群上做的好壞,很快就有反饋

    2️⃣草莓季
    大家都在講戀愛
    我們討論的是沒有竹籬的戀愛
    用視覺去傳達出我們的概念
    即使是開放式關係、各玩各的也都是OK的

    3️⃣衛生棉一
    我做了9年衛生棉品牌,通常都是粉色系為主
    女性其實是覺得生理期不便的,為什麼一定要歌功頌德
    我們想講跟真實狀況比較靠近的
    我們塑造成 MC 姨媽力量天團,我們把六種生理期的狀況都用文案做進來
    大藏經、經血滴子、情緒公主、滅絕失態、食餓金叉、無處小可愛

    4️⃣衛生棉二
    下半身影展,用很多不同的電影,把各種生理期狀況帶出來
    加上很多小文案,變的很有趣,我們有守在一個尺度上,沒有污名的情形發生,我們描寫的是生理期來時真正疼痛的狀況
    這個時代有些玩笑你開了以後,笑或不笑都會有政治不正確的問題
    不要一昧的退縮,建議要多看多想別人的論述,看正反雙方的評論,去找到自己的定位,為品牌和社會都好

    第一滴血
    攻其不備
    瘋狂麥斯憤怒道
    ⋯⋯
    來了
    血滴子
    神祕河流
    熱血極速
    悲慘世界
    全面啟動
    四百擊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不過就是世界末日
    冰血暴 > 該吃冰就痛爆
    地心引力 > 姐妹們勇敢站起來
    七夜怪談
    紅衣小女孩
    我就要你好好的 > 全聯棉棉博覽會(藍色背板)帶入

    我們也很幸運,全聯小編因為得到客戶的信任,所以可以玩比較不一樣的創意
    在做社群時,不要走太高大尚的路線,要穿對方的鞋,想對方的事

    👊再來談載體

    1️⃣母嬰用品
    這是一個零科技的案例,母嬰用品賣的是當媽後才會用到的東西
    現在台灣大家比較晚婚,沒那麼快結婚
    創意自己舉手跟客戶說,母嬰用品折扣時,連家庭計畫避孕的用品也可以打折
    只要手機用不同角度看同一張圖,會看到不同的句子 > 母嬰用品特價、保險套特價
    人生不管你要不要小孩,全聯都有符合你要的特價
    我們在留言區把即使在PC也硬要看的人的照片放上去
    我們在實驗很多 idea,想用不同型式來呈現創意

    2️⃣全聯週年慶,打折一個月
    因為這個生日太長,我們的創意就是「超長的生日」
    蠟燭、壽麵、??>就是要你點,自己去看
    在版面上都是有意識的去安排
    +87也是我們故意安排的

    我們把一本相簿做成連續逐格動畫,背景會變,蠟燭不斷旋轉
    到最後才揭開真相

    我們要滿足每個不同的人
    刷很快的,停下來看,逐格看的都是

    3️⃣情人節
    我們從來沒有編輯過我們的個人介紹
    所以提案就是馬上在 FB 頁面上來做

    社群第一個玩的人,就會有些不一樣

    👊平台與系列
    1️⃣火鍋季
    是全聯很重要的檔期,他們早期在賣乾貨,後來做了很重要的轉型,從雜貨店變成超市
    火鍋季就是在建立新鮮這個概念

    只要能放到鍋裡煮的,都是全聯的守備範圍,我們非常困擾,不知道怎麼做,這時可以想一個場域和平台,去收攏這些複雜的元素

    所以我們用金料獎來包裝這件事,大家都在同一個平台上,這是我們的切入點
    我們把海鮮、餃、肉、澱粉類做分類,要有各類的選手,我們問客戶要賣什麼料
    我想做魚餃,但客戶想賣燕餃,那就賣,不用爭

    金句:創意就是要解決問題

    燕餃 > 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把豬肉切的很像泥,再轉起來,身輕如燕的豬,就叫燕餃
    鯛魚片 > 熟了就容易散,加熱的蛋白質容易分開
    金針菇 > 不死傳奇
    高麗菜 > 國民天菜
    梅花豚
    王子麵
    粉絲 > 全聯粉絲94狂

    問題集:怎麼收集創意的資料

    你是資訊狂、蒐集狂,看過查過的案例都會變成養分

    我們替每個平台各開了粉絲頁,最後優勝的是金針菇

    很多品牌小編來致敬
    國泰人壽用花椰菜來當大榕樹,KKBOX 也做了播放,他們用我們的梗就是真的喜歡你

    2️⃣賣飲料
    後來隔兩周,客戶又要來賣飲料,說也是火鍋季
    就把金料獎,改成金飲料獎,整套概念回收回來調整
    用紙膠帶風格改成飲料,回收改造本來的粉絲頁
    文案不能改全部,只能改局部,有了限制更難改,但更有趣

    蘋果西打 > 最熟悉的陌生人,變成最熟悉的鍋邊人
    麥仔茶 > 不老傳奇,妹仔茶
    水 > 跨時代偶像,誰不知道你是隨
    每朝 > 穩坐大魚肉家

    3️⃣後來
    還做了配料類和醬料類
    白醋 > 資深酸民 我酸故我在

    蘿蔔泥 > 夢一場 清爽到你以為你沒吃

    碰到難解的概念,想個空間,舞台,大家一起玩會怎樣,可能可以解

    👊無厘頭
    因為⋯⋯所以⋯⋯ > 垂直邏輯
    3C 手機、電腦 > 水平邏輯

    1️⃣防霉抗菌的促銷
    放了山羊的影片,一直咩
    文案:除徽 我幫你

    因為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講,所以做了這支
    我跟同仁討論,ending cut 要不要再精緻一點
    同仁就拒絕我,理由是「你弄的這麼像廣告片的話,就是端架子,會有距離感」
    結尾太華麗就更奇怪,不如就素一點收掉

    2️⃣瓜果節
    吃西瓜你吐籽嗎? 你兔子嗎?
    就放了支影片,兩隻兔子在吃西瓜
    這個 idea 點擊很好,我們在躺著的過程,在講垃圾話的過程,就生出來了

    關於兔子能不能吃西瓜,你一定要先查先做功課
    我們查過,可以吃但是要小心吃,我們沒有不人道的對待
    我高度重視這些細節

    3️⃣防霉抗菌
    請給這沈默乖巧的毛小孩一個家
    本來以為是狗,但一直 zoom in,就看到了霉菌
    有願意領養者⋯⋯請準備溫暖潮濕的角落
    無意領養者,全聯防徽抗菌產品特價中

    我們常跟大家說,發想時會一直搭橋,飛太遠時,要想辦法把跑很遠的素材拉回來

    👊作文
    1️⃣口腔保健促銷
    Netflix 影片風格
    今天下午三點我要去看牙醫
    Ex:
    原來根管治療就是抽神經那集,片長373小時,符合真實狀況,文案的細節
    下巴沒有感覺的那集,片長3天
    etc

    要你趕快去刷牙,再不刷,就會變成驚悚片

    2️⃣抹茶季
    我們想的是抹茶綠的徘句
    有一種愛情是綠色的
    戴綠帽的概念
    帶入很多有趣很有意境的句子 tinder 、前男友、對發票、兵變、夢話 etc..

    事情都沒有寫出來,但看的人腦子一直在想

    3️⃣芒果季
    看影片
    間諜芒果我們只有放一張照片和文而已
    後來拍一系列影片送給客戶

    留言也很多網友嚮應

    我們是要隨著聊天逐步釋出,還是一次全盤托出,我們都不斷的嘗試

    4️⃣泡麵促銷
    不那麼營養語錄
    泡麵和你在看的這句話,誰比較沒營養呢?

    👊感同身受
    我分享過程很在意那個客人的感受和insight
    很多案例:
    中秋節烤焦圖鑑
    衛生棉有颱風圖、女生宿舍

    火鍋促銷
    煮的過程很多東西都不見了

    情人節
    第一年 閃瞎了
    第二年 不想睜開眼睛
    第三年 不解釋
    人們都在社群平台上 交朋友掏心肺找樂子
    沒有人是來社群平台看廣告的

    👊如果我們不是全聯小編時,我們在做些什麼

    1️⃣Nike 不客氣了

    運動員不是一昧謙讓
    Nike 他們已經10年沒有做這類台灣市場態度的影片了
    剛好我們要去參加亞運,靠運動員的努力拼搏達成很多很棒的成績

    台灣人真的比較謙虛和安靜,我們看了 BBC 的報導,真的很常在台灣聽到「不好意思」
    客戶給的 brief 是,即使台灣人溫良恭儉讓,這群運動員/年輕人要來表達「我們可以說出來!走出去」
    站到運動場上,給對手最大的尊重就是全力以赴,跟他比賽
    這影片的點擊超過了2400萬次

    2️⃣礁溪老爺一
    年輕想要隨心所欲
    長大卻不敢隨心所欲
    心卻不自由

    是大人就該懂得任性一下
    世界第一座刺繡手扶梯
    用不同的方式展現任性
    成年任性宣言

    1萬次分享,83萬次互動
    用故事創新,衝高住房率

    背景
    如何幫這間高級的休閒度假酒店,拓展生意?
    和全聯的目標對象,不是同一群人

    IDEA
    責任和任性的拉扯向來是努力工作的白領人士,最容易有感的話題

    剛升職的小主管,是最掙扎
    廣告溝的重點就是最困難,沒法被滿足的那個『but』

    我們有三個重點
    1)飯店的織品是最重要的軟體
    2)用刺繡把這些內容,同時呈現在最多上班族出沒的捷運站
    3)並在線上做了成套延續的呈現

    我們寫了18句各式各樣不同的情境
    我們就讓消費者進來跟我們做 UGC
    不同句都可以互相串接,變成不同的文章

    3️⃣ 礁溪老爺二
    今年礁溪打的是
    中產階級女性

    因為職場和家庭的責任
    對休假產生罪惡感

    我們找到了媽祖
    取得她的同意
    天后休假中
    做了IG 帳號
    分享了甜點、飲料、瑜珈、賴床、唱歌、泡湯的照片

    做了很多互動和濾鏡機制

    IG
    互動
    訂房

    全台灣的女性,好好休假吧

    讓全台灣最大的天后以身作則
    帶領台灣女性/大眾勇敢去休假

    我們的印象是「媽祖從沒休過假」
    所以才把她接來休假

    有三個主軸
    實體製作、IG 內容、事件

    文房四寶是為了配合媽祖傳統氣質的形象
    我們有真的聯絡台中浩天宮的宫廟,去邀請媽祖,真的有擲笅問過才準備餐點和準備娛樂休閒
    最後把這些事件,放到 IG 內容上

    這個案子背後,人們想要被了解有歸屬感跟被認同

    不同地區文化都有差異,都要觀察

    👊結語
    這是一個變動時代
    不斷的變遷
    從event site到官網到社群,又到用手機觀看

    不變地是要注意下面兩點
    關心人
    關聯性

    用消費者的眼睛去看看這個世界

    客人問過「你們團隊的男性怎麼懂衛生棉?」
    我們男同事他真的去用過衛生棉,這不是必要,但代表他很關心和在意
    最後結語在「奧美是很關心人的一個集團,我們歡迎我們家的 HR 上台」
    Photo credit: candy 你知道的❤️


    ➡️喜歡這篇文章可以 follow 迪哥筆記 IG:
    http://www.instagram.com/dig_note
    5月正式上線

    【 #CMX給社群經理的社群 】
    Real Connection, Real Community!
    台灣第一個為社群經理 Community Manager 而創的「學習型社群」

    ➡️ 奧美超強社群媒體攻心術影片票:https://reurl.cc/R4q0kx
    ➡️ 加入CMX 社團傳送門:http://bit.ly/CMXGroup

    #CMX_Apr

  • 不同意的請舉手梗圖 在 Kai Chi Leung 梁啟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6-12-06 15:35:45
    有 54 人按讚


    之前有關日本輻射的討論,引來了這個回應。雖然我仍然不認為去日本短期旅遊有普遍性的危險,但我其實十分支持這文章的其中一個重點:數據不是一切。順道謝謝在原貼留言的各路英雄。

    【去唔去日本事小,誤解了輻射問題幫左政府就無謂啦】
    ——與梁啟智〈香港輻射高過東京〉一文商榷

    文︰Tam Daniel

    1. 梁啟智兄一文,網上傳播甚廣;或者大家壓力太大,需要更多理由到日本外遊。以下談不上是正式回覆。正式或嚴格的回覆可能要兩三年或更久才有可能寫起(等如永遠不會寫)。現下寫已頗遲,也勉力一試。因為即使我對梁兄的結論沒有太大反對,梁文過程中動用的假設,也是令人太不安。

    如果你願意看這篇三不像,懇請讀完全文。

    2. 梁啟智兄的觀點,若要簡化,就是說︰「大家看完數據後可以放心去日本旅遊!」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其實有很多選擇,包括︰
    a. 好驚日本,好驚輻射,雖然唔多清楚日本有幾多輻射,所以打死唔去(梁文要攻擊的對象)
    b. 日本除福島外其實冇咩輻射,可以照去(梁文觀點)
    c. 日本的輻射危機仲係好複雜,不過是否外遊,就可以自己因應個別處境衡量。

    c就是本人嘗試闡釋的立場。

    3. 梁啟智兄的文章拿官方的背景輻射(或譯「本底輻射」)來與香港比較,然後得出很安全的結論云云,其實意義不大。

    「背景輻射」,按照國際原子能機構2007年《Safety Glossary》的定義,也不過是non-specified 的輻射而已。輻射固然乃是大自然中大量存在的自然能量,但人工輻射,同時亦計算在「背景輻射」之內。而人工輻射,其實包括︰

    .五六十年代多國數百次核試的輻射落塵
    .全球四百多座核電廠,在日常排放的輻射
    .數量相信逾萬的各種核設施,例如核燃料加工廠,核武零件廠,核子軍艦,大學研究所內的prototype reactor,完全機密的軍事機地的核武開發,已關閉但未完成廢爐的老舊核電廠,低中階核廢料放置場,凡此種種,在日常排放的輻射
    .數百個鈾鑛因開發而排放的輻射,遍布中亞、非洲、加拿大、澳洲等地。例如,澳洲的尾鑛污染問題,也是惡名昭著啦。
    .多次知名及不知名、嚴重或宣稱不嚴重的核災與核事故,所大量持續排放的輻射。
    .戰爭中採用化學武器,所留下的輻射

    有趣的是︰無論哪一個官方機構,它都會強調人工輻射的比例極低。例如,世界核能協會(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提及的上述各種來自核工業的輻射,只佔背景輻射少於0.1%。

    你信唔信呢?

    我信的,我信佢的分類有問題,例如像「食物」「泥土」「核工業」,是三類輻射,但食物和泥土裡,幾乎必然有來自核工業的輻射,即統計假設上已混雜了結論。我也信,這種全球測量總計中必然有形式上的限制(例如地點)。何況,這種composition 的內在對比效果(相對性),有相當程度上是無意義的——宇宙射線的輻射再多,也不會令核工業輻射的威脅減少。

    所以,我們要在在明白及提防的是︰「背景輻射」本身這種概念,其訂立與推銷都是帶著強烈的、愚民的政治企圖。

    各國擁核政府就是希望大家覺得,哦,「背景輻射」是「大自然」的東西,本身都好高啦,核災與核工業沒有帶來好多額外的輻射啫。

    亦因此,「背景輻射無害」的感覺是要警惕的。無論背景輻射混和了多少人工輻射,它依然有其健康風險。可參看俄羅斯科學院雅布各夫博士2013年的〈A Re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Dose of Radiation” Concept〉。不少背景輻射很高的地方,其住民都有更高風險,出現癌症、淋巴染色體不正常、唐氏綜合症等疾病。

    4. 輻射監測無論是否有作弊,它也有很大限制,它能反映的信息其實不多。特別是官方的輻射監測信息。

    每個地點的輻射,與其環境因素有極大關係,包括風向、風速、濕度、降雨等等。按上述提到雅各布夫文章引述,切爾諾貝爾研究顯示,污染地區的電離輻射水平,一年之間可以改變一萬次。

    同時,亦因此,輻射在短至數十米的距離內,已會有相當大的差異。VICE拍攝的紀錄片《來自福島的最新報告——與核共舞》中間有過這麼一節︰在福島一所學校裡,官方的輻射監測儀器的讀數為每小時0.164微希,走出幾十米,讀數便變成每小時3.5微希,足足是官方讀數的20倍。

    這種巧妙的「作弊」操作,顯然是因為日本政府曾刻意在每個官方輻射監測據點認真除污之故。香港天文台理應沒有作弊動機。不過,這已經反映,輻射監測在技術上之複雜性及限制。

    輻射監測,作為長時期的定點監測,它的主要意義只是一種區域性指數(包括自然與人工),聊勝於無,同時,透過監測碘131,理論上可以檢視附近有否核事故導致的大量輻射排放。

    事實上,正如天文台明確表示,這種「輻射監測」只包括伽瑪射線(gamma rays)監測,即,數百種放射核種之中,貝他射線(beta rays)及阿爾發粒子(alpha particles)的監測,技術上便無法或不易做到。就像「輻射地圖」往往只標示銫137水平一樣,測量本身就是有強烈的限制。即監測指數,可能在某種情景下,遠遠不能反映風險。

    5. 那麼香港有沒有貝他射線或阿爾發粒子呢?按照天文台出版的《香港環境輻射監測摘要2013》表示,雖然在東平洲自動伽馬譜法系統錄得的數據中,2013年「全年並沒有探測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然而,在其他地方,一樣發現銫137、鍶90、鈈239等等放射核種。

    它如是說︰

    「二零一三年在部份土壤及沉澱物樣本中發現微量的人工伽馬放射性核素銫137,活度均在BRMP(Background Radiation Monitoring Programme )範圍之內。」

    「二零一三年在部份大氣、水及食物樣本中發現微量的氚,活度均在本底輻射範圍之內。」

    「二零一三年在部份大氣、食物及土壤樣本中發現微量的鍶-90,活度均在本底輻射範圍之內。」

    「二零一三年在部份海藻、潮間帶土及海床沉澱物樣本中發現微量的鈈-239,活度均在BRMP範圍之內。」

    天文台的解釋是︰這統統是數十年前的核試殘餘。氚的解釋還包括了「宇宙射線」。

    這一方面可能是對的(部分輻射半衰期極長),另一方面也是錯的。因為政治上,誰都看得見,總之香港若有人工輻射,就必然與大亞灣核電廠無關,與嶺澳核電廠無關,與中國任何核設施無關,與福島核災無關——即使每年單單大亞灣核電廠已「合法」排放以 terabecquerel 計的氚進海洋(tera就是10的12次方),而且法定上限多年來一再提升,仲未計香港人不關心的4座嶺澳反應堆。

    那麼,現在不妨再回帶看看梁啟智的三段論︰

    .香港輻射高過東京?用背景輻射讀數衡量的話,對呀。
    .背景輻射高小小,也沒有大問題?介乎對與錯之間,要視乎放射核種、曝照形式,和究竟有幾高。
    .所以,東京不像傳聞那麼危險?介乎對與錯之間,要旁及其他因素(後文會嘗試整理一部分),但肯定不是「所以」。

    而無論如何,我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要記得,「背景輻射」整個概念的操作,就是為了抵賴。核工業冇責任,一切是宇宙的錯,歷史的錯(太平洋核試)。

    6. 至於對讀數的詮釋,梁啟智用了多個方法。姑妄逐一說明。

    首先,他舉了吃香蕉做例子。香蕉的自然輻射,人體會嘗試平衡。而且,香蕉的輻射是鉀40,不同的放射核種的健康風險十分不同。美國有個科學新聞記者Maggie Koerth-Baker,幾年前寫了一篇〈香蕉具輻射—— 但這不是解釋輻射曝照的好方法〉(Bananas are radioactive—But they aren't a good way to explain radiation exposure),不算是好專業或好完整,但也值得一讀。

    第二個例子,照X光。照一次肺的X光大約20微希——也順帶一提,原來直至上世紀中,歐美仍是很流行照X光,連買鞋子也會照,名叫fluoroscopes。後來被禁止了,因為發現了X光的輻射的危險性。發現當中危機的流行病學家Alice Stewart,正正是指出低劑量輻射的危險(下文會再簡述)。而除了X光外,我們還有別的醫學上的儀器,例如CT scan 的輻射是2至16毫希,即2000微希至16000微希,超出了所謂國際安全標準(每年1毫希)2至16倍。

    梁啟智用日常生活來說明輻射「平易近人」,這樣的修辭手段固然危險。更危險的是︰他的寫法,其實正在假設輻射的劑量是可以輕易測度並量化的,而此量化為「milisievert」後的劑量與風險有清楚的正比關係。這個問題的複雜性,就不是我能夠提出嚴格異議了,因為在科學的學術領域上,這仍舊是一個爭辯中與探索中的問題(然而低劑量的風險,卻幾近是所有獨立科學家的共識)。

    7. 最後一個梁啟智用來說明輻射劑量的例子,是十分離譜的。他說︰「美國政府對核作業者的規定,是每年不多於50,000微希伏特。」

    這是甚麼呢?這是一個剝削工人健康的規定,縱容核工業的存在。立場擁核的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規定是——公眾的輻射劑量標準為每年1毫希,超出此一水平便會有健康風險。這種所謂安全標準其實是假設輻射有其「安全閥值」(threshold),在過去二三十年已面臨巨大挑戰。

    更何況,梁啟智這裡引述的美國核工業人員標準︰50,000微希,即是50毫希,即是超標50倍。

    即,為了大家可以有核電用,有核武可以發動戰爭或外交施壓,美國政府就設計了這類規定。核電工人就是超人,可以承受比正常人多50倍輻射。這就是所謂「職業健康」的神奇概念。

    當然也不止美國,ICRP也是這樣,只是沒有美國離譜。ICRP的規定是︰核工業人員每年的輻射劑量標準是20毫希。你只要是小超人,你便可以做核工人。

    一言蔽之,這種標準在科學上是毫無意義的。這種標準只是為了得出「核工人工作時輻射劑量沒有超標」的結論,以便核企業能拒絕所有索償。

    美國核能協會(ANS)的福島核災報告便提到,日本還有「緊急輻射劑量上限(emergency dose limit)」這回事︰

    「日本核工人的標準劑量上限是每年50毫希,及5年內不可超過100毫希。福島核災前,緊急劑量上限是每年100毫希,但意外發生後,這個上限提升至每年250毫希,以便工人能回應這次嚴重的意外。」

    又述及︰

    被曝照至最高劑量的其中一個工人紀錄,為670毫希(即公眾 670年 輻射劑量的安全標準),另外6個工人超過了緊急劑量上限(250毫希),408個工人也超過了每年 50毫希 的上限。

    這是官方紀錄,你信唔信只有四百幾名工人超標?單是核災頭半年,便有18,000名工人參與救災了。(切爾諾貝爾核災有60萬名工人參與救災。)何況,唔超標的咪做半年,超標咪做兩個月囉,大超標咪做三日囉。總之,用到你盡,而事實上,所謂「多勞多得」,工人也很可能不甘心做三日咁短,唔超標的工人,最終都會做到超標。這種健康的消秏,是百分百不 sustainable 的。這種職業健康的標準設定,是極端 unethical 的。

    信唔信都不重要,梁啟智用這點來解讀輻射讀數,只想借用其「你睇下丫美國佬話50,000微希都唔死得人呀(日本咁小小駛乜驚)」的效果,而不明確說明這個例子的背景,就算不是誤導,也至少是嚴重的遺缺了。

    8. 輻射沒有安全標準,低劑量也有健康風險。

    第一,所謂「國際安全輻射劑量」,即現時所採用的「每年1毫希」,其整套流行病學上的風險計算,其資料分析是建基自廣島研究。廣島研究是美國對日本廣島及長崎倖存者的研究,政治企圖昭然若揭(一方面是核武實驗下集,另一方面就是要講到冇咩事,以便全球推銷「和平原子」)。對廣島研究的批判,平易近人的版本可參見Gayle Greene的《The Woman Who Knew Too Much: Alice Stewart and the Secrets of Radiation》第9章〈Tak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Nuclear Regulatory System〉,最主要的觀點是指出廣島研究其實是一個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的偏頗紀錄。(嚴格的版本可看MSK三人組寫的漢福核武廠工人健康研究,我舉手,未看過,所以建議大家看上述的平易近人版)。

    第二,低劑量風險的研究,早就開始。由1978年Karl Morgan 的〈Cancer and low level ionizing radiation〉,到Gofman的《Radiation-Induced Cancer from Low-Dose Exposure: An Independent Analysis》,或Alice Stewart的漢福核武廠工人資料分析(1977及1993),他們均指出,輻射沒有安全劑量這回事,餘不一一。

    9. 回到最中心的問題︰去日本外遊安全嗎?

    沒有標準答案,但我們可以知道以下原則,和僅有的資料

    .懷孕女士及小童,radiosensitivity明顯較高;理論上通常年紀越大,radiosensitivity 越低(但老人家又因為身體開始衰弱,免疫力下降,所以輻射傷害都未必不大)。

    .除污未善的實際情況,一定比官方所說的嚴重。

    .輻射污染的風險,不但包括「背景輻射」、空氣或泥土中的輻射,還包括食物。

    .按台灣環境資訊中心報導(題為〈【追蹤福島核災】那須希望之砦——日本民間輻射檢測有Know-how〉),台灣民間團體日前赴日了解,其中,也拜訪栃木縣民間檢驗單位「那須希望之砦」。

    .檢測數據相當不理想。報導指出︰8月來自福島縣金山町的四個樣本,全數驗出放射性銫,三個超標至1倍或2倍以上;4月栃木縣產20個樣本,過半驗出銫,六個超標1至4倍不等。以2015年度而言,菇類跟山菜類過半驗出銫,魚肉近半,果實類1-2成,米跟果實都在一成以下。此外,土壤類幾乎全部驗出銫,部份遠遠超出中央政府標準(每公斤8,000貝可)。

    大家請去報導的網站,看看貼出來的劉黎兒拍下的照片,那是一份結果整理報表,右面統統是紅色(超標)。

    .報導亦指出︰2016年9月,日本中央政府抽驗結果,超標率約0.01%。但這套結果,不包括鮟鱇、竹莢魚、海膽等水產物,而且官方只驗銫137,沒有驗鍶90(部分民間通路有加驗)。

    .有大量輻射的污水排出太平洋的新聞,仍舊此起彼落。福島核電廠附近的地下水的輻射污染水平持續大幅上升。例如︰

    2016.06.26 七百萬貝可beta核種污水洩漏
    2016.03.23 二十億貝可銫污水洩漏
    2015.12.15 二號反應堆地下水鍶水平上升十倍
    2015.12.12 福島核電廠底層存留水銫水平較去年上升四千倍
    2015.11.09 七十二億貝可beta核種污水洩漏

    可參考︰http://fukushima-diary.com/fukus…/contaminated-water-crisis/

    .福島兒童甲狀腺癌發病率比正常高50倍。有專家估計,白血病、乳癌及其他癌症個案會上升。東京醫師三田茂認為他所檢驗過的病人,血液變異的情況嚴峻,選擇離開東京,遷往關西。

    .即使從來沒有核災意外的數十座歐洲核電廠,要安全廢爐,也動輒要數十年,開銷以十億美元起跳。切爾諾貝爾核災現場,用幾十萬人生命換來的原有石棺,經過這30年已屆限期及嚴重退化,新的 shelter 正剛剛開始動工。他們在買時間,宣稱新的 shelter 能買100年回來,完成廢爐工作。福島面對同樣難題,可能永遠也沒有廢爐的一天。事實上,不要說廢爐後的部件,根本沒有核廢棄置場可以處理,單單是除污後出現的大量放射性表土,現時也沒有處置方法,只是堆在福島。簡而言之,這很可能是解決不了,甚至極可能會惡化下去的問題。

    .輻射是能量,是無法被「消滅」的,唯一「消滅」的方法,是等,等到放射核種再也沒有放射能,即理論上,是半衰期的10倍。銫137的半衰期為30年,即300年才完成衰變。切爾諾貝爾核災27年後,2013年的意大利果醬,仍被驗出銫137超標。2010年,俄羅斯Bryansk地區的樹林火警,導致輻射四散,莫斯科的銫137濃度上升24倍。這些樹林,當年就是正正被切爾諾貝爾核災污染。日本土地的除污會否比蘇聯徹底很多?難以推斷。

    10. 本文不是賣弄道德高地,也不是推銷苦行僧式清教徒情緒,鼓吹空洞的忿世嫉俗。如果問我去唔去日本?咁梗係去啦,香港咁鬱悶。我已38歲,且不見得往後會有小朋友。有咩問題,最多係社會少了一粒寄生蟲,大家冇眼屎乾淨盲啦。

    在福島的問題上,大家都支持日本朋友。但無論大家去唔去外遊,這種正面的支持,唯一合理的立場展現,仍然是堅決反對所謂「復興」論調,警惕一切指向「遺忘」的語言。這種語言只會 trivialize 受害者的痛苦,縱容日本政府拒絕承認責任,為日本重啟核電提供政治能量。如果日本政府說「強制撤離區」任何一處已除污妥當,已安全,福島人可以回去住喇,我們也不必「鄧佢地高興」,這裡的意思就是,冇咩政治壓力,國家不會繼續支援你喇,食自己啦。根本,一切大小問題,以核災的日程計,仍然是現在進行式。

    我對梁啟智從來沒有甚麼偏見,但他作為一個開放、親民主、敏感於民情、表達能力優秀的學者,引用看似中立的數據,即便結論沒有偏幫政府的意識,其立論的過程,對「數據」的倚重態度,所透現的說服力與感染力,實在不問可知。

    因此,上述爭論,我最想最想指出的粗淺結論是︰Alarmism 當然不理想,但「數據」本身,往往有極大限制。因為,數據必然有其建立的語境,而那個語境的信息內容,不一定會公開,更不一定會正確。我們越能夠輕易得到、流播甚廣的官方數據,它往往越大機會經過權力的細心挑選與嚴謹結構。而且幾乎必然會為政治服務,為權力服務。民間也會有它的數據,但往往難免是遺缺、非系統性、掛一漏萬的。

    今天流行的「小小輻射唔駛驚」「核電廠也是減碳選項之一,唯一問題就是核災,香港不是地震帶,邊有咁橋,中六合彩咩」,其實就是歷史產物——先有廣島研究,再有1950年代世衛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簽訂的協議,限定除非得到國際原子能機構同意,否則世衛不可出版任何關於輻射健康風險的研究。

    如果認真呼吸,好好想像輻射的無色無味、難以監測,普通人的無助,歷史岔路的縱深,擁核與產核機構的橫向的寬闊,勾結的盤根錯節,部分學術界的 systemic corruption,未來的不可知——我們便明白,這種技術的多向度發展,其實遠遠超出我們能夠控制與理解的範圍。誰有資源做這樣的研究?或,輻射的影響與健康的correlation,真的可以研究嗎?

    例如,掛在核電廠工人身上的任何警報,能夠測量到那名工人工作時 inhalation 中的輻射水平嗎?以萬計的外判底層工人,其健康情況,能夠做到長期 tracking 嗎?當發現身體有問題,才去搜證,會否太遲,到時還有沒有可能再「紀錄」身體承受過的輻射,劑量、時地人?而反核、討償、說明核工業與健康問題之絕對因果關係的論證責任,卻偏偏落在受害與沒有資源的民間一方。

    我們既不用全盤採信 alarmism,也不用每事排斥官方數據與論述。然而,在軍事與國家的權力面前,我們的責任,是分析及還原官方謊言的脈絡,進而正視「陰謀論」的正義,看見它的理性與真誠。否則,若一時貪口爽,找個騎牆的臨時支點,成為了官方假設的幫兇,也是無謂了。

    (ps 行文匆匆,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 )

    那須希望之砦——日本民間輻射檢測有Know-how
    http://e-info.org.tw/node/201461

    VICE︰來自福島的最新報告——與核共舞
    http://www.iqiyi.com/w_19rs1n7mdp.html

    Alexei Yablokov: A Review and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Dose of Radiation” Concept
    http://www.journalhealthpollution.org/…/10…/2156-9614-3.5.13

    Rosalie Bertell: Limitations of the ICRP Recommendations for Worker and Public Protection from Ionizing Radiation
    http://www.ccnr.org/radiation_standards.html

    Bananas are radioactive—But they aren't a good way to explain radiation exposure
    http://boingboing.net/2010/08/27/bananas-are-radioact.html

    The Insane Cancer Machines That Used to Live in Shoe Stores Everywhere
    http://gizmodo.com/the-insane-cancer-machines-that-used-to-…

    《香港環境輻射監測摘要2013》
    http://www.hko.gov.hk/publica/rm/rm034.pdf

    Fukushima Daiichi: ANS Committee Report
    http://fukushima.ans.org/report/health-physics

    Fukushima Diary: Contaminated Water Crisis
    http://fukushima-diary.com/fukus…/contaminated-water-crisis/

    20160813 RSKラジオ 三田医院 三田茂院長
    https://matome.naver.jp/…/2140370981635…/2147167581503793103

    Decommissioning a Nuclear Plant Can Cost $1 Billion and Take Decades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idUS178883596820110613

    〈切爾諾貝爾核災30.保護罩到期
    需阻輻射外泄.新「石棺」進度落後〉
    http://news.mingpao.com/…/art…/20160426/s00014/1461608438911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UNSCEAR Report upon Fukushima
    http://www.psr.org/asse…/pdfs/2014-unscear-full-critique.pdf

    John Gofman: Radiation-Induced Cancer From Low-Dose Exposure
    https://ratical.org/radiation/CNR/RIC/contents.html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