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下背痛理學檢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下背痛理學檢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下背痛理學檢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下背痛理學檢查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902的網紅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要不要開刀、手術?】 最近在閱讀有關腰部疾病、下背痛的教科書,裡面提及了「是否要進行手術,你可以先考慮的要素」,當中的概念我很認同,也詢問了一些醫師、治療師朋友們的意見,因此整理了以下要點,給在猶豫是否要進行骨科手術的人參考,這邊是以腰椎受傷為例,但共同原則可以應用到其他部位的骨科手術: . ...

下背痛理學檢查 在 James Au, PT,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31 09:59:28

💥腰很痠 ‘“想怎麼治療” - 標記一個腰痠說想去按摩的朋友 - 腰痠背痛,要尋求什麼樣的治療比較好。很多人為求快速解決疼痛,會選擇吃止痛藥,打止痛針,或按摩,那我告訴你,這有可能本末倒置,在臨床看過有可能還會讓腰痠背痛更嚴重 - 以傳統生物醫學的角度觀看,常會忽略了其他導致疼痛的因素。像是壓力,可...

下背痛理學檢查 在 黃瀞凱 物理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53:42

椎間盤突出的迷思 椎間盤突出的人,在臨床上不勝枚舉,最怕不是空氣突然安靜,而是怕受傷之後不能再回去重訓。但腰痛真的跟椎間盤突出有關係嗎? 簡單介紹一下椎間盤突出 椎間盤突出常見機轉: 1. 反覆性彎腰或負重 2. 外力導致(撞擊、快速彎腰) 3. 退化 椎間盤突出常見的特徵: 1. 彎腰或挺...

下背痛理學檢查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30 14:51:01

【要不要開刀、手術?】 最近在閱讀有關腰部疾病、下背痛的教科書,裡面提及了「是否要進行手術,你可以先考慮的要素」,當中的概念我很認同,也詢問了一些醫師、治療師朋友們的意見,因此整理了以下要點,給在猶豫是否要進行骨科手術的人參考,這邊是以腰椎受傷為例,但共同原則可以應用到其他部位的骨科手術: 1...

  • 下背痛理學檢查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8 20:00:01
    有 47 人按讚

    【要不要開刀、手術?】

    最近在閱讀有關腰部疾病、下背痛的教科書,裡面提及了「是否要進行手術,你可以先考慮的要素」,當中的概念我很認同,也詢問了一些醫師、治療師朋友們的意見,因此整理了以下要點,給在猶豫是否要進行骨科手術的人參考,這邊是以腰椎受傷為例,但共同原則可以應用到其他部位的骨科手術:
    .
    1. 除了骨科醫師,諮詢其他擅長非手術或保守治療的專業人員,例如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等

    每個專科例如心臟外科、骨科都需要數年來養成,優點是能專攻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缺點是容易只用自己的角度、領域去處理問題。因此,同樣的一個問題,骨科醫師可能用手術、物理治療師可能用運動或徒手治療、復健科醫師可能用注射,重點是找到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少的治療方式。
    .
    2. 除非緊急或嚴重狀況,先進行高品質保守治療3-6個月,若未好再考慮手術

    要決定進行一個醫療處置或治療,首要考量「好處是否大於壞處」,就像進行CPR,可能有壓斷肋骨的風險,但是有機會救活病患,否則就是死亡。因此,若能透過保守治療例如運動治療、徒手治療,甚至較簡易的注射等,即能達到跟手術同樣的療效,建議先進行保守治療,因為手術相對來說,仍是一個較大的傷害
    .
    3. 如果是「創傷、外傷」(trauma)或有顯著神經症狀(substantial neurological issues),可以考慮手術

    外力或創傷例如車禍等,可能造成腰椎構造的嚴重不穩定,即可能需透過手術才能維持腰椎結構。顯著神經症狀指的是喪失排便尿功能、尿失禁(loss of bowel and bladder control)等,而常見的神經症狀包括轉移痛(radiating pain)、周邊麻木(peripheral numbness)、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等,初期可先嘗試保守治療或神經鬆動術等方式
    .
    4. 如果有嚴重疼痛持續超過三週以上,並且完全沒有改變

    這裡指的是即做過許多治療後,疼痛程度完全沒有改變(unrelenting),並且是非常嚴重的疼痛(severe pain)
    .
    5. 跟手術的醫師有詳盡的討論包括:疼痛的來源、成功率、後續的復健等
    許多情況下,影像所見到的問題不見得跟疼痛有關聯,意思是說核磁共振上顯示椎間盤突出,但疼痛有可能不是椎間盤造成的,因此詳盡地跟醫師討論並確認疼痛的來源很重要,例如透過動作檢測、理學檢查等釐清,並非單一只用影像學作為依據。

    成功率除了指有沒有將骨頭固定好、穩定,還要詢問術後是否能回到「日常生活功能、原先的生活」,因為許多人預期手術後就一勞永逸,恢復到原先的百分之百,但實際上,儘管手術成功但在未做運動復健的情況下,可能無法恢復到原先能力的100%,因此務必與主刀醫師有完整的討論。
    .
    最後,手術屬於骨科醫師、外科醫師的專業,因此仍應由主刀醫師的建議及想法為主,因為沒有其他專業比他們更了解手術。但專業之間的合作、從更多不同觀點去處理統一個問題,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在現今有限的醫療資源雖然較難達成多個醫療專業人員共同合作,但希望能逐漸往這一步邁進。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手術 #復健 #醫師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骨科 #復健科 #麻醉科 #家醫科 #保守治療 #疼痛 #訓練 #surgery #rehabilitation #doctor #physiotherapist #physiotherapy #orthopaedic #physicalmedicine #conservativetreatment #pain #training

  • 下背痛理學檢查 在 湯士萱物理治療師 Suzanne Tang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3 12:30:53
    有 56 人按讚

    【久站、久坐都好難受】物理治療師:學會「控制身體」,才不會出現下背痛
    網頁好讀版: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2/04/low-back-pain/
    純文字版請往下滑👇,
    很榮幸受到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 的邀請,與學會合作進行一系列的訪談。
    學會非常地用心,特別找了專業的文字工作者、攝影師,協助將我們的專業,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傳遞給大家。
    系列採訪報導,
    【跳舞腿變粗?關鍵在肌肉控制力 】https://reurl.cc/V3aAdb
    【五十肩】 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1/14/physical-therapy-3/
    【骨盆底肌】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1/28/physical-therapy-5/
    【下背痛】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21/02/04/low-back-pain/
    ------------------------------------------------------------------------------
    (本文經合作夥伴 社團法人臺灣物理治療學會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聰明學會控制動作,告別下背痛〉)
    標題:聰明學會控制動作,告別下背痛
    文/張靜慧

    50多歲的吳女士因推重物而導致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壓迫到神經,長年下背痛,嚴重到住院接受牽引治療,出院後一直穿著護腰,然而好景不常,3年後又復發。
    物理治療師湯士萱第一次見到吳女士時,她連「坐」這麼基本的動作都無法好好完成,一坐下,痠、麻、痛從下背一路延伸到腿、腳底,站著煮飯也會痛,苦不堪言,每天下午都需要平躺在床上休息半小時。
    湯士萱先透過問診、理學檢查等,確定疼痛的來源。「影像上看到的問題不見得是真正造成症狀的原因,要確認是否有其他的疼痛來源,」她解釋。
    她發現,吳女士的症狀一部分來自椎間盤突出造成神經壓迫,一部分來自過度活躍及短縮的肌肉。
    吳女士的腰椎經常會不受控制地向前彎曲,例如往前彎時,腰沒辦法保持一直線往前彎,或者髖關節、胸椎彎曲時,腰椎就跟著彎曲,造成腰椎與椎間盤負荷過大。
    慢性疼痛也會造成某些肌肉過度活躍及短縮,某些肌肉被抑制,這樣的不平衡狀況也會使動作出現更多問題,疼痛不見好轉。
    湯士萱替吳女士設計治療性的動作控制訓練,教她控制腰椎,不要不自覺前彎及旋轉。
    同時訓練腰椎多列肌、髖關節前側髂肌的收縮能力,協助腰椎在彎曲與旋轉方向的穩定,椎間盤與腰椎關節才不會一直受到推擠,進而壓迫到神經。訓練也包含抑制過於興奮與短縮的肌肉,重新訓練肌肉的協調性;在訓練動作的同時,也要確認神經的狀況、活動度是否良好。
    最後訓練最深層的小肌肉,讓它能在對的時間點收縮,以維持關節穩定,預防下背痛復發。
     吳女士接受訓練一周後,感覺較有力氣, 兩個月後可以坐1~2小時,做志工站4~5小時,半年後可以到醫院當志工5天4夜,也可以跪地禮佛,甚至在風災後去當志工,協助災民清理家園,完全沒有症狀,終於擺脫下背痛的困擾。療程結束後,吳女士持續保持運動習慣,維持體力與靈活的身體,6年來沒有再復發。

    撿東西不能彎腰?動作多元最好
     很多人受下背痛之苦,久坐、久站、久走、彎腰、轉身都會痛,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有很多,跟動作控制密切相關。「動作控制出了問題,椎間盤、關節、肌肉、神經、韌帶等組織受到不正常的拉力、過度負荷,久而久之就會開始痛,」湯士萱舉例,比如從站到坐,背部能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保持一直線?如果能,表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如果不能,關節、韌帶等組織受到拉扯,這個動作又持續做,就會造成疼痛。「隨心所欲控制身體,叫它動就動,叫它不動就不動,才不會出現下背痛。」
     物理治療師的角色,就是幫助個案找出動作上的問題、評估動作,比如不自覺腰部往前或往後彎、骨盆扭轉或腰部扭轉等,並教個案如何控制動作,避免受傷、疼痛。「動作沒有絕對的對或錯,重點在是否能自主控制它,」她強調。
     舉例來說,撿東西其實不是一定要把腰打直、不能彎。她有個個案以前椎間盤突出,為了保護腰部,撿東西時不彎腰,甚至練習穿鞋時也不彎腰,動作過於單一,結果造成骨盆腔的薦髂關節出了問題。「動作多元、每種動作都做得到,才是最好的。每次動作,壓力分散在不同的關節、肌肉,才能預防傷害,用得長久。」

    被動治療效果有限,適度運動有助復原
     湯士萱並不建議跟著網路常見「X招減輕下背痛」的文章或影片自行做動作,「因為下背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來源不同,症狀也不完全相同,應該先就醫由醫師或物理治療師檢查、評估,找出真正的問題。網路文章或影片有可能過於簡化問題,照著做不一定對減輕疼痛有幫助。」
     也有民眾誤以為,既然痛,就多休息、別動,免得惡化,事實上,適當地動、正確地動有助復原。
     曾有個案沮喪地問湯士萱:「我各種治療都試過了,可是還是痛,真的會好嗎?」她細問下發現,個案做的多是被動治療,比如電療、熱敷、按摩、拉腰等,「這些治療方式都不能讓肌肉變得有力、協調。就算疼痛暫時減輕,將來也可能復發。」
     尋求專業協助,找到下背痛真正的原因,並藉由適度、正確的運動學會控制動作,克服下背痛並不是不可能的。

  • 下背痛理學檢查 在 Dr.李薇復健與生活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9 22:07:37
    有 41 人按讚

    37歲泰國女性,背痛及右腳前側麻痛半年,無跛行,
    x光正常
    在診所做復健三個月(拉腰、熱敷、電療),後一個月拉腰越拉越痛,腳麻完全無改善,
    無半夜痛,無大小便失禁,
    至我們醫院門診就診,理學檢查:疑坐骨神經痛,神經傳導檢查:無異常。
    但復健吃藥運動治療毫無改善,
    最後排核磁共振顯示:薦椎(腰椎的下面)第2-3神經節位置:骶管囊腫(Tarlov cyst)。
    告知病人時,病人在朋友翻譯下在診間大哭,直說好害怕! 也一樣請朋友翻譯下接受我的安慰,轉介神經外科醫師
    願神祝福妳~

    後記:
    下背痛在臨床上很常見,
    但少數的腫瘤跟感染,
    需靠核磁共振或進一步鎵造影、骨掃描或特殊檢查,才能診斷
    在健保嚴格核刪體制下,何時該開核磁共振檢查需要經驗和藝術
    難的『不是治療』,而是『診斷』!!
    #我們需心中閃過百百診斷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補充:
    Tarlov cyst骶管囊腫是什麼?
    ~位於神經管內,本質上是硬脊膜憩室或脊神經根袖的病理性膨脹。隨著骶管囊腫體積的逐漸增大,骶管內的馬尾神經根被壓迫,導致神經根刺激性或損害性症狀,同時骶管骨性結構也被侵襲破壞,在下背痛發生率為4.6%
    ~原因:骶管囊腫的病因尚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的病因包括腦脊液壓力增高、先天性囊腫回流不暢、以及創傷應激反應等。
    ~症狀:骶管囊腫患者主要表現為骶尾部、臀部、會陰部、肛周、下肢疼痛,一般臥位減輕,久立久行則加重。咳嗽、屏氣、用力都可能加重疼痛
    ~治療:症狀不嚴重或囊腫小於1.5公分,可採取藥物保守治療。一般認為,囊腫抽吸無法改善神經壓迫,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應選擇顯微手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