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顧草廬原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三顧草廬原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三顧草廬原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kucy (承先啟後)看板SAN-YanYi標題Re: [問題] 關於三顧茅廬時間Mon A...


※ 引述《chiyosuke (千代助)》之銘言:
: 聽朋友說,實際上沒有三顧茅廬這事?
: 真的假的?
: 他是說,實際上是孔明自己去找劉備,
: 結果會面時劉備在一邊玩豬尾巴懶的理
: 他。
: 今天把這跟另一朋友說,他又講出師表
: 裡面就有提到三顧茅廬,怎麼可能是假
: 的?
: 所以說,是我那位朋友虎爛我?
: --
: 推 age317:兩方說法都有史料根據,看你相信哪一種說法 08/15 14:18
: 推 chiyosuke:原來如此!既然不是被唬爛就好 08/15 15:02
: → chiyosuke:感謝答覆^^ 08/15 15:02
: 推 zxqjj:可以去翻一下易中天的品三國 書中亦有針對這件事做探討 ~ 08/15 15:20
: → ataki:三顧主要是諸葛亮自己講的,諸葛亮自往則出在一些當代文件。 08/15 19:12
: 推 Allensph:依照劉備的性格蠻有可能,出身市井看不起讀書人 e.g.劉邦 08/16 19:28

 關於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的相關說法,可以參看《三國志》的〈諸葛亮傳〉,
 板上之前有貼過了,有興趣的板友可以在板上找一下,
 或是到本板精華區的《三國志》原文目錄裡去瀏覽。

 這裡把〈諸葛亮傳〉裡的記載、裴松之補充的說法以及裴松之自己的看法貼上來。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
   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
   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
   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姦臣竊
   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
   ,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
   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
   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
   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
   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
   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
   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
   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
   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
   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
   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
   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
   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
   ,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裴松之注引習鑿齒《襄陽記》云︰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
   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
   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裴注引魚豢《魏略》云︰

  「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
   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
   ,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
   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與備者,備因手自
   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
   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
   』亮遂言曰:『將軍度劉鎮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
   』亮又曰:『將軍自度何如也?』備曰:『亦不如。』曰:『
   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計乎!
   』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
   ,而著籍者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
   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
   。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裴松之指出西晉初年司馬彪所撰的《九州春秋》所記載的內容,
 與此處魚豢《魏略》所說的相同。

 裴松之的看法是︰

  「臣松之以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
   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
   辭,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為可怪。」


 裴松之以諸葛亮〈出師表〉裡的自述作為證據,
 認為並非諸葛亮自己前去造訪劉備的。

 所謂「三顧茅廬」,這個成語其實也是源自〈出師表〉,
 〈諸葛亮傳〉中只有說「由是先主(劉備)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並沒有提到什麼草廬或茅廬。


 從裴松之的評論,可知此處魚豢《魏略》及司馬彪《九州春秋》的說法,
 在裴松之的眼中不啻是「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裴松之在他對〈魏延傳〉注引魚豢《魏略》的評論當中,便曾如此判斷,
  這裡借用裴松之的話)

 諸葛亮上〈出師表〉的時候,當初隨劉備在新野、樊城的宿臣舊將尚有人在世,
 如常山趙子龍即是,若諸葛亮在〈出師表〉裡無中生有,捏造劉備三顧草廬之事,
 此事一傳開,對於其威信以及軍心會有多大的影響,可想而知。
 (壞事傳千里,古今皆然,諸葛亮若公然說謊,
  這八卦肯定不脛而走,但實際上卻沒有)
 諸葛亮沒有理由找自己麻煩。小弟我是認同裴松之的判斷的。


 至於魚豢與司馬彪對於這事情的說法相同,我想兩位北人對此事的記載,
 彼此之間或許有承襲關係,不知是誰參考誰的。


 「毦」音ㄦˋ,指用羽毛或獸毛做成的纓飾。
 《魏略》中劉備結髦牛尾做毦的故事,演義作者也有把它寫進去小說裡,
 不過演義作者把這故事放在劉備「如魚得水」之後,
 而非如《魏略》說的是在諸葛亮向劉備毛遂自薦之時;
 原本的結毦也改成『結帽』,大概這樣看起來比較通俗些吧。

 演義第 39 回 荊州城公子三求計 博望坡軍師初用兵

 「卻說玄德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關、張二人不悅曰:『孔明年
  幼,有甚才學!兄長待之太過!又未見他真實效驗!』玄德曰:
  『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兩弟勿復多言。』關、張見說,不
  言而退。一日,有人送犛牛尾至。玄德取尾親自結帽。孔明入見
  ,正色曰:『明公無復有遠志,但事此而已耶?』玄德投帽於地
  而謝曰:『吾聊假此以忘憂耳。』孔明曰:『明公自度比曹操若
  何?』玄德曰:『不如也。』孔明曰:『明公之眾,不過數千人
  ,萬一曹兵至,何以迎之?』玄德曰:『吾正愁此事,未得良策
  。』孔明曰:『可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敵。』玄德遂
  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孔明朝夕教演陣法。忽報曹操差夏侯惇
  引兵十萬,殺奔新野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9.10.178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