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重鐵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重鐵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重鐵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重鐵工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兩個媽媽 翻到兩張舊照片,照片裡的小孩都是我,第一張照片有我娘和我阿姨,我不知在啃什麼那麼香,而旁邊那位男孩是路人甲,莫名闖入鏡頭裡。 第二張照片確定在石門水庫拍的,我阿姨牽著我,我笑得可開心咧!左邊是我舅舅,後方則是我的趙叔叔和趙媽媽以及長子學維,趙叔叔是我父親的表弟,從山東一起來到台灣,很親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

三重鐵工 在 王瑞瑤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3:15:31

#兩個媽媽 翻到兩張舊照片,照片裡的小孩都是我,第一張照片有我娘和我阿姨,我不知在啃什麼那麼香,而旁邊那位男孩是路人甲,莫名闖入鏡頭裡。 第二張照片確定在石門水庫拍的,我阿姨牽著我,我笑得可開心咧!左邊是我舅舅,後方則是我的趙叔叔和趙媽媽以及長子學維,趙叔叔是我父親的表弟,從山東一起來到台灣,很親很...

三重鐵工 在 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54:52

#白先勇挑戰直播 白先勇去討債是什麼模樣? 依稀記得以前蘋果日報超級賤,會要明星讀書發表心得, 蘋果日報壞在,他再叫作家和文化人來評論明星的讀書心得。以為討論的是書呢,原來削的是別人的臉面。 那也是一種現形記。 讀《白先勇的文藝復興》,當然很補,看到文學前台,也知道文學後台。以為讀副刊,有時讀到...

三重鐵工 在 王瑞瑤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02:43:51

#冬夜裡山東老爸的疙瘩湯 #王瑞瑤 #聯合報專欄 這幾天氣溫驟降,終於有了冬天的感覺,冷颼颼的日子裡,突然想起父親的疙瘩湯。 有一段時間全家從台北三重移居桃園龜山,住在一條通往兔子坑的大同路上,從縱貫路左轉長達一公里的上坡路段最高處,正是父親購地畫圖自建的鐵工廠兼住家,沿坡興建的房子每到冬天格外濕...

  • 三重鐵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09 21:57:18
    有 1,122 人按讚

    #兩個媽媽
    翻到兩張舊照片,照片裡的小孩都是我,第一張照片有我娘和我阿姨,我不知在啃什麼那麼香,而旁邊那位男孩是路人甲,莫名闖入鏡頭裡。
    第二張照片確定在石門水庫拍的,我阿姨牽著我,我笑得可開心咧!左邊是我舅舅,後方則是我的趙叔叔和趙媽媽以及長子學維,趙叔叔是我父親的表弟,從山東一起來到台灣,很親很親。

    母親節寫下這篇文章,說不定我84歲的老媽看了又會吃醋,因為我總是和阿姨比較親,這是有原因的。

    我排行老三,上有大姊和大哥,一為長女一為獨男,備受父母寵愛,而我黏在他們屁股後面像跑腿的婢女,因為從小就胖,看起來呆(一直到現在也呆),加上先天近視,直到小學一年級矯正前,世界就是霧茫茫,咪咪眼反應慢不討人喜歡都是正常的。

    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我小時唯一做的聰明事,看著父母總是帶著大哥大姊出去應酬,我也吵著要跟,但我爸回我只要長得跟姊姊一樣大就帶我出去,我居然回他:姊姊在長大,我也在長大,我怎麼可能和她一樣大呢?

    阿姨是我媽媽的表妹,也是舅舅的親妹妹,打我有記憶以來,她就跟我們住在一起照顧五個孩子,從年輕到老,甚至在我家出現困難時,不離不棄,跟趙叔叔一樣一直在我們身邊守護著,所以我很小就知道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的差別。

    得意時圍在身邊的不見得是朋友,當你衰尾時一直蹭上來的才是真朋友。

    父親鐵工廠的生意如日中時,一堆叔叔伯伯天天在我家吃飯,而我媽天天忙著煮飯加跑三點半,像陀螺在我爸爸身邊打轉。
    家道中落後偌大的鐵工廠由我姨獨撐數年,我還記得當年有兩位老員工黃德隆和阿香也在,直到父母東山再起,這些人才散去,我的阿姨也回去照顧她媽媽我的妗婆。

    小時候阿姨偶爾會回她自己三重的家,算是休假吧!可是我很怕她不回來,盼到黃昏天黑見她進門,而姨回來了一定會帶我愛吃的米粉炒和花枝羹,或是幾大袋的大腸頭麵線,我吃好多好開心。
    全家人只有阿姨時時關注我,她在做家事時我會黏在身邊幫忙,睡覺時只要手指碰到阿姨,哪怕是拉著衣角也好,都能立刻熟睡,所以我一直認為我有兩個媽媽,在我人生的轉折點,我的媽媽總是扮演重要角色,不論求學或工作,年少或一起變老。

    媽媽和阿姨以及舅舅三人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媽媽是好人,經常幫助人,也因此結了許多善緣,大家都很敬重她,我也喜歡聽媽媽講以前的故事。
    她小時候,跟著阿姨的爸爸,也就是她的舅舅騎腳踏車沿街叫賣,舅公很寵我媽,會帶她去吃賣麵炎仔的切仔麵,那個年代很窮,給一個小孩一個人吃一碗有豬油和瘦肉的切仔麵,是多麼捨得,至今那碗麵仍是我母親心中的最美味。

    我還喜歡聽我媽說小時候躲空襲警報時,騙我舅舅的米粉的故事,她說空襲過後怕會再來,所以大家會煮一大鍋地瓜米粉分著吃,她不愛地瓜要吃米粉,所以騙舅舅,男孩子要吃地瓜才會長大,藉此用地瓜交換米粉,我媽媽從小就是機伶鬼,這點我完全不像她。

    今天是母親節,我沒有為媽媽和阿姨特別慶祝,因為不一定要母親節才要快樂,應該是天天都快樂,我媽媽和我阿姨是永遠的好姊妹,我親愛的兩個媽媽祝你們長命百歲,就算身體不太健康,也要開心認真生活喔!

  • 三重鐵工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2-02 17:26:14
    有 15 人按讚

    蔡穎杰觀點:重啟核四或是綠電轉型?一個國土永續發展的視角..... (02/02/2021 風傳媒 )

    作者:蔡穎杰 / 作者為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德拉瓦大學能源及環境政策博士

    2020年以來,農地種電的政策引發甚多爭論,甚至擁核政黨藉機怪罪到我國發展綠電的頭上,而訴求「重啟核四」。不過,從土地使用的角度來看,顯然核電廠與核廢料場址也不是蓋在空中閣樓,一樣要使用土地。歸根究柢,所有的土地原本都是自然綠地,端看社會如何分區使用。因此,主文主張,無論是農地種綠電,或是核電廠相關的土地使用,也就是要考量電力設施的興建過程是否符合憲法所認定的正當民主程序,要回歸到土地使用制度面來檢討,進而比較發展綠電與核電兩者之間,何者較能搭配民主程序的土地使用,以及當前我國土地使用的法制面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以核四廠的案例,根據負責土地徵收的台電副處長林源得回憶(參見《述說龍門,我們的故事》),1980年政府核定蓋核四廠,並預定徵收370公頃的土地。多半是農地與林地,後續又追加97公頃。而林副處長則是1991年開始辦理與居民溝通協調土地徵收事宜。當然,過去在戒嚴時期,林副處長並未質疑,為何政府可以先斬後奏核定建設跟土地徵收,過了10年再去跟居民「溝通」?

    在林副處長眼裡,當地農村衰敗,核電廠就像救星一樣可以提供就業,拯救在地經濟,但為何政府整天宣稱發展農業,照顧農民漁民,卻「發展」到鄉村生活衰敗到必須要仰賴核電廠來挽救經濟?而當地人是否如台電所說的想要依賴核電廠生活?以及台電是否有誠實揭露資訊給居民?可參見崔愫欣紀錄片《貢寮 你好嗎?》

    林副處長也描述了跟地主討價還價的經過,這恐怕給讀者一種迷思,好像被徵收戶可以任意拉抬土地價格「刁難」公務員。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依法,土地徵收的價格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民眾、自救會、地主的意見只是「參考用」,尤其一般老百姓多半沒有政治聲量與資源對抗政府,除非是外來投資客,往往只能被迫吞下去政府開出的條件,而被官方宣傳為「地主同意被徵收」。而官方常用的手法就是分化被徵收戶,給予某些人特別優惠當樣板,當內應,製造自救會內部糾紛,各個擊破。(參見:南鐵協議價購開始 自救會控南市府、鐵工局「威逼誘騙」)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2021年的今天,我國政府仍然沿用戒嚴時代陋習,由行政院先黑箱作業核定「興辦事業計畫」,當地居民都完全不知情,只能等有朝一日,忽然得知政府公告要來「溝通」徵收你家,然後媒體與各路公關對外宣傳大建設有利經濟,就跟當年宣傳核四一樣,至於想過著原本生活,不想被徵收的地主時常被網軍抹黑為愛錢、釘子戶(參見徐世榮《土地正義》)。或是媒體配合冷處理,社會大眾也不知道全台灣到處都是土地徵收自救會。

    當然,既然行政院已經先斬後奏「核定」興辦事業計畫才讓在地居民知道,後續的都市計畫、土地徵收相關審議,也只是做做表面工夫,而不會去實質審查該建設是否有真的必要性或是公益性,內政部與各縣市由於多年來浮濫的國土規劃已於2013年遭監察院糾正,另政大賴宗裕教授研究指出,2014年全台住宅量已可供應5000萬人居住(參見《不動產學之理論與實踐》)。唯一較有「抵抗力」的可能是環評,但試問當其他單位的審查都已經定調,環評委員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最近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所訴求的,也就是暫緩環評,重新檢討全區徵收剷平式高密度開發的必要性與公益性。

    因此,像核四案例,集結社會各界力量纏鬥數10年成功擋下建設計畫的,可以說是特例中的特例。而貢寮當地,也因為核四的施工,影響生態環境及漁場,要如何善後也未可知。行政院長蘇貞昌其實也曾嘗試以土地使用分區變更阻擋核四案,彰顯生態與農業價值,敝人衷心予以肯定。

    台北縣政府昨天召開澳底都市計畫第2次通盤檢討先期會議,決定將8公頃多的核四電廠用地改劃為農業區。縣長蘇貞昌表示,核四電廠面積400多公頃,澳底都市計畫的8公頃多核四用地雖只是電廠的一部分,將使核四失去著力點,達到反核的目的。事後蘇貞昌縣長表示,依法規定,都市計畫每5年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澳底已10多年未辦檢討。藉由這次檢討,縣府只是以業主身分,要求規劃單位把台北縣的好家園恢復,把貢寮最美麗的地方變更為原來的農業用地,核四廠蓋在美麗的海邊很突兀,也破壞海洋生態,是用錢堆砌的科學怪物。(1998-04-10/聯合報/06版/)

    雖然當時台北縣土地分區變更被內政部否決,但其實也突顯出一個問題。也就是,在我國,土地使用分區的法定權力,都是由縣市長聘任的專家會議背書跟內政部說了算,而就算十多年沒有依法檢討土地使用,老百姓也沒轍。直到今天,一般老百姓跟市議會完全沒有任何法定程序讓他們審查跟參與土地使用決策過程的餘地,只有提供「參考意見」跟抗爭的角色,而無法比照歐美民主國家,強制舉辦行政聽證讓各方辯論,並邀請第3方公正專家來作證。以美國紐約市為例,雖然紐約市已經算是惡名昭彰的浮濫開發城市,都市計畫委員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資格才能擔任,而非像台灣一樣由縣市長自行聘任即可,且紐約市要先通過環評與社會影響評估,才能申請開發案。基於憲法保障人民的基本財產權,紐約市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跟土地徵收也都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而非像台灣一樣,由行政機關自行核定,等於是球員兼裁判,也難怪歷年來我國政府首長不斷把農地浮濫變更為建地,幾乎沒有看到如同當年蘇貞昌縣長為了保護農業生態價值,主動勇於承擔被抹黑成阻礙經濟的案例。

    以土地使用來說,政府發展農地種綠電,應該算是一把雙面刃,為了四處建置再生能源分散式電力系統相關設施,勢必讓在地人參與,有別於核電廠這種大資本大工程,去徵收一塊特定大面積的土地而驅逐在地居民。政府當下也在推動地方創生,以及國土計畫法要求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其主要政策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地資源與增加農村人口。藉此機會,比照正常民主國家,完備土地使用與土地徵收的法制保障民主參與及私人財產,讓鄉村居民可以因地制宜規劃自己的生活場域及產業。更重要的,綠能轉型、地方創生、「鄉村地區整體規劃」3者搭配土地使用法制改革,才能開啟鄉村居民實質民主參與規劃在地發展。反之,可能導致農地資源、農業繼續不斷被壓縮,農民變成越來越需要仰賴大量興建綠能設施來補貼,變相延宕屋頂型光電發展。而未來的縣市政府首長也可能拿出一句歷史共業,又去浮濫變更種電的農地改為建地。也就是說,依現行法規,土地使用分區要不要變更,仍然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

    聽到農地變建地的光電發財夢,曾文生說,這是騙人的話術,應該揭發與制止,他要告訴不肖業者,這個承諾不是你們能給的,最後審查權還是在政府手中。(參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農地變建地是騙人話術,這承諾不是業者能給的)

    而自稱永續的擁核陣營也不宜見獵心喜,把土地使用亂象的源頭怪罪到綠電設施。與其趁機考古吹捧所謂的核電經濟效益,不如回歸永續發展的正途,改革土地使用法制。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定義來看,經濟效益本來就不是首要考量,而要並重土地正義、民主參與、保障私人財產、在地文化、糧食生產、宜居權與環境生態等等,這其實也跟我國許多土地徵收自救會的心聲一致,由於案例過多,僅引述部分如下。

    「市府官員總是喜歡帶風向,不論在哪一場會議,總是說:社子島居民最在意的是【安置問題】!大錯特錯。社子島自救會不斷的陳情、請願,我們是【反對區段徵收】,我們是要一個適合在地居民的都市計畫,可以 讓居民修繕房屋、改善環境的計畫!在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下,社子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

    #糧食供給:蔬菜除了供應自己之外,另提供大台北地區將近1/3蔬菜量。
    #開放式生活空間:非密閉式大樓空間。社子島為水平式住宅,居民大都戶外活動,互助互惠的社會網絡與緊密的鄰里感情。

    我們不需要剷平式開發,而是需要一個良好的都市計畫,畫出建築線,以人為本、以社子島居民生活的聚落替代方案。」(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

    「機場捷運A7開發案在未完工前爆發「違法預標售」及「葉世文收賄弊案」,另在被徵收戶的抽籤配地說明會上,罔視居民的利益,居民只剩邊坡地、電塔旁、及垃圾地可選擇,實際上較具發展前景和生活機能較好的土地皆留給財團和投資客。表面上被徵收的地主可申請領回40%抵價地,但由於有最小基地面積的規定,許多被徵收戶的土地面積過小,只好又把抵價地賤賣或改領補償金。」(機場捷運A7站自救會長徐玉虹)

    「補償金額大小並不是居民反對的原因,而是不想要放棄原本的生活、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這片土地不僅是從祖先手上傳下來的祖產,「家」的記憶都附著在這片土地之上,且當地生態豐富、環境優美、居住空間寬敞,生活品質優良。在國土計畫法公布後,原本坡度35%為土地的開發底線,現在卻變為可開發的農牧用地,以提高糧食自給率。「那為什麼水田又把它消失掉,把那邊山坡地變為農牧用地來騙老百姓,這是中央在騙老百姓。」(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同意徵收的2000多人都是炒作農地,政府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財團服務?台商回流,是鮭魚返鄉?還是鱷魚?他們都是來瓜分我們農民的利益及土地,官商勾結。有一次自救會農民問陳處長:「為什麼一定要我們這塊地?」陳處長表示:「因為廠商要你們這塊地!」(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和價值觀都不一樣,有些人一點點錢就覺得自己很富有,不應該把每個人都劃分為想要更多財富,更何況我們基層的民眾也沒有分沾到這些利益。一個人就會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被徵收就是破壞這個人原本的生活而必須重新開始,一個人不應該被指導怎麼過生活,而是有權利自己去決定自己所過的生活,你無權干涉。但是如果被徵收就是強迫你去別的地方重新開始。」(灣寶自救會長洪箱)

    「新買的透天厝才順利交屋1個月,就得知自己的房子也被納入航空城的徵收範圍,這棟屋子是為自己的家人所布置,未來要一起共同居住的地方,這樣的無奈只好開啟抗爭之路。反迫遷居民和民間團體最無法接受的部分,政府和財團假借計畫案開發名義,讓農地成為建地,以及第3跑道開發的必要性。國軍基地跑道早已足夠,在政府手段之下,造成國軍基地跑道無法使用,而藉口需要多開發百姓賴以為生的民宅農地,但對居民來說唯一的訴求只有「留下來,留在他們扎根的地方。」(桃園航空城自救會蔡美齡)

    「附近經過2次的區段徵收,原本農地都是免稅,但你配回來的土地有各式各樣的稅,地價稅又一直調漲,他說你配的地還漲不夠,政府說漲價歸公,但我們是自有住宅,沒有其他房子,你把房屋稅地價稅調這麼高,合理嗎?就是逼百姓把房子賣掉去鄉下的地方住的意思,這又牽涉居住正義的問題。投資客在這裡炒這塊地,如果徵收了,配回來變成建地轉賣,屁股一拍就走了。在地人的話,有些農地會配回來,但你的家當要丟掉多少,有多少東西沒地方放,政府說會補貼你租賃的租金2年,但田沒了,這些東西也就沒用了,這些工具都是錢買的,譬如農機,都是生財器具,現在都沒有用了。新竹縣政府已經徵收了那麼多土地,但學校廠商後來都不來,前科累累,縣長又有任期限制根本不能負責。他們根本在炒土地,拿我們的土地在玩,被徵收後的地方都變成是外地人的,我們這裡是客家莊,需要保留文物。」(新竹璞玉自救會長邱鴻鈞)

    綜上,農地種綠電跟重啟核電2者之間,不僅僅是電力系統轉型與碳排放的差異。核電象徵的是戒嚴時代政府高層自行決定重大建設跟國土規劃,叫在地人吞下去,而發展綠電開啟了我國土地使用法制改革以及整合當前政府地方創生政策的機會之窗,讓台灣人有機會脫離戒嚴時代奠定的土地制度,以免被政府高層自行核定強制徵收老百姓私人土地轉手財團。與其讓投資客賺完屁股拍拍離開移民,不如落實土地使用的正當民主程序,才能建立民主政治到民間地方層級(參見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第3章),讓台灣人能實質對自己的家園發展有參與權,應較能符合所謂轉型正義與永續發展台灣主體性的本意。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442325

  • 三重鐵工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2 20:30:35
    有 102 人按讚

    顧蕙倩〈月光〉
      
    吹開
    破了角的記憶
    譲歌聲隨那微風
    掀起了我的窗
    小小夜曲
    月光搖呀搖
      
    悄悄走到母親身旁
    母親的笑,流過
    小河彎彎
      
    水中央,母親的笑
    野草搖呀搖
    月光照亮了我的窗
    月光
    留在我的小窗
    點亮了燈火,母親的笑
    在水中央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顧蕙倩 創作
    #陳宛詩 手寫、襯圖,Instagram:wanshihchen
      
    ※本篇收錄於顧蕙倩詩集《#詩歌風景來對坐:#我的城蔓延 #你的掌紋》(斑馬線文庫,2020年2月),原有小題「#致胡伯伯」(見下文)。
      
    ※顧蕙倩(節自書介)
      
    文學博士,現專事創作。熱愛小巷弄。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師、國立師大附中教師。
      
    著有詩集《傾斜/人間喜劇》、《時差》、《好天氣,從不為誰停留》,散文集《漸漸消失的航道》、《幸福限時批》、《遍路臺北》、漫畫劇本《追風少年》,論文集《蘇曼殊詩析論》、《台灣現代詩的浪漫特質》、《台灣現代詩的跨域研究》,報導文學《詩領空:典藏白萩詩/生活》等書。
      
    ※顧蕙倩網誌〈在「#寶藏巖居民訪實:#河流與月光」〉(2016年11月1日),篇首即為〈月光〉一詩,並記載:
      
    面對河岸第一排,不但坐擁群山,還能親臨溪流,這麼清幽的環境,胡正懷伯伯說,「多虧葉樹生老鄉介紹的,」當初花了四萬五千元買些木板,就在寶藏巖找塊山坡地蓋了房子,胡伯伯笑着說,「沒想到一住就是四十五年。」
      
    初見到胡正懷伯伯,就被他笑成兩條線的眼睛給吸引了,年輕時的胡伯伯一定很帥吧!獨居的他,兩個女兒都已離家居住外地,三餐幾乎都是自己料理,「你看你看,這些菜都是我自己煮的,」胡伯伯打開餐桌的紗罩指給我看。其實,當時我的眼淚都快滾出來了,桌上雖有貌似梅干扣肉的模樣,但菜餚的顏色已有異樣,我不敢說,怕是眼睛視線給眼淚模糊了。胡伯伯還帶我進去他的臥室、廚房逛逛,床邊貼的盡是一些美女清涼內衣圖,我指著美女圖說胡伯伯還真是過著快樂神仙般的愜意生活呢,胡伯伯很靦腆地笑了笑,再仔細一瞧,原來都是廣告紙,但胡伯伯仍未提及他的老婆。
      
    在眾多美女圖中,有一幅裱着框的照片,玻璃已經明顯有了許多裂痕,木質框架也已支離,稍不小心就會支離破碎,裡面的兩張照片卻異常顯眼。「那是我父親母親的相片,是他們從大陸寄來的,這也是我僅有的相片。」胡伯伯仍然是帶著笑意地說。胡伯伯是江蘇陰縣人,民國14年生,21歲結婚,23歲到台灣。家裡有七個妹妹,有三個早夭,父親是油漆、雕像師傅,小時候就送他上私塾讀書,讀到12歲時,因地方上設立小學,便插班二年級,但讀不到一年,因為對日抗戰爆發便無法繼續就學。
      
    胡伯伯說,後來就這麼一路跟著軍隊,參加舟山群島戰役、徐蚌會戰,輾轉來到臺灣。當時本來要從基隆登陸,但因為是地方部隊不是正規軍隊,所以被派駐到屏東恆春四重溪。之後部隊改編為暫一軍,又陸續改編為71師,以及93師。因為跟著部隊在臺灣南北跑,高雄、臺南也都去過,47歲以兩萬元聘金娶了苗栗大坪頂的十六歲女孩為妻,並在苗栗退伍前結婚,隔一年便生老大,民國60年再生老二。
      
    胡伯伯說,他是在退伍後就搬到寶藏巖的。退伍之後,曾在三重當了一年多的鐵工,因為當時小孩還小,附近鄰居楊先生便介紹到三軍總醫院擔任清潔工,但不到三個月又轉為到病房當看護,胡伯伯說,這個工作當時稱作班長。當時看護的薪水約1萬2千元,不過有時陪病人檢查服務、跑腿買東西,病人或家屬會給些額外的紅包,所以也存了一些錢。
      
    胡伯伯說,之前寶藏巖整建時,領的是部分補償金,當時雖然搬到新店住,不過後來又搬回來。現在這邊租金僅有4千9百元,這在臺北其他地方是租不到的,目前仍有十二年的居住權。有時寶藏巖藝術家舉辦活動,胡伯伯也會興趣盎然的四處看看。每天生活非常規律,清晨六點起床,到捷運站拿爽報看,有時會花兩個小時走到新店捷運站旁的新店市立圖書館看看書報雜誌。有時也會找隔壁鄰居聊聊天,如白玉生伯伯,或是其他的老朋友。
      
    胡伯伯說,自己原本只是家鄉地方上的保安,但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政府兵源不足,於是調派了保安組織協助軍隊撤退,當年二十三歲的他就這麼跟著軍隊一路撤退,從上海松江到崇明島,再轉到舟山群島,「那時候國民黨軍備不夠,看到解放軍就只能拚了命的向後退,常常飯才剛煮好準備開動,聽到解放軍的炮聲,飯都還沒吃就急忙著拼命往後退」,胡伯伯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臉色終於有些激動,但隨即將眼神轉向屋外如畫如詩的風景。
      
    胡伯伯說,他常常靠著屋外的欄杆旁向前來寶藏巖的觀光客介紹這片美麗的景色,心情好時喜歡對著河濱公園哼哼歌,隨即他就唱著整首的「綠島小夜曲」,歌喉嘹亮,音準一百分。胡伯伯說,他平日都會在寶藏巖內散散步,「要活,就要動」,這是胡伯伯的人生態度,希望胡伯伯每天都能如身旁的綠水青山般開朗自在,成為寶藏巖最佳代言人。

  • 三重鐵工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1-14 11:39:32

    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4年,謝春德召集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與古蒙仁等作家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記錄台灣景觀與人文。1976年謝春德再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戮力推廣現代主義攝影。
    謝春德曾為《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以及MTV和CF的導演,代表作為王菲〈我願意〉MV、裕隆汽車與中興百貨廣告等,屢獲時報廣告金像獎。同時,他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與及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等劇團的劇照師,亦曾擔任《今年湖畔會很冷》藝術指導。
    謝春德早期個展有《古典的聯想》、《吾土吾民》、《窗與鏡子》、《時代的臉》、《家園》等等。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為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拍攝肖像。1988年,謝春德創作集結成《家園》一書。2002年發表《無境漂流》,集結數位後製與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2003年,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開設食方餐廳,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
    2011年推出《Raw(三重)》系列,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春德的盛宴》,被選為當屆五大傑出作品之一。2013年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謝春德回顧展《微光行/謝春德》。
    謝春德風格多樣,意象猛烈,色彩濃豔,敢於直視人身慾望。近年,謝春德集中心力於視為最重要作品【平行宇宙】三部曲的創作,其第二部《勇敢世界》,以阿茲海默症老人為主題,於2016年發表個展,獲得廣大迴響。規模更為巨觀、結合影像、音樂及裝置藝術的第一部《天火》系列,於今年(2018年)9月在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
    《天火》個展以「空間裡面的空間」、「多重宇宙穿越」、「超越死亡」為核心,將抽象概念全面實體化,謝春德藉此演繹自身的宏大生命觀,展演瀕死時的獨特領會,以及夢中與死神對決,隨後請求寬限生命的怪奇經驗。自言生命是撿來的謝春德,一方面透過《天火》展示生命有更多神奇可能的平行宇宙觀點,另一方面也寓意歷劫而回如浴火洗禮的重生感。

    相關新聞

    https://goo.gl/219A9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