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我該選數A還是數B?
📍|前情提要|
▫️新課綱的數學在高二時被分成了數A跟數B,不僅學習內容有所不同,在學測上也會被分成兩科分開測驗。那麼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而自己又應該選擇哪一個呢?今天就讓小編我來讓大家認識新課綱的數學吧!
📍|新課綱的數...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我該選數A還是數B?
📍|前情提要|
▫️新課綱的數學在高二時被分成了數A跟數B,不僅學習內容有所不同,在學測上也會被分成兩科分開測驗。那麼兩者的區別是什麼呢?而自己又應該選擇哪一個呢?今天就讓小編我來讓大家認識新課綱的數學吧!
📍|新課綱的數學在幹嘛|
▫️新課綱跟舊課綱的差別在哪裡?
比起舊課綱,新課綱刪掉了三角函數和對數值的查表,以及排列組合中的重複組合這些太老(?跟太難的內容,取而代之的則是計算機的使用以及貼近生活應用的教學方法,換言之就是透過這次調整將不適合的內容刪除並新增生活化的主題(像是認識球面經緯線以及連續複利),讓數學不再是死板板的而是能夠結合生活經驗的一門學科。
▫️「螺旋式的課程架構」是什麼?
值得注意的是新課綱的數學採取了「螺旋式的課程架構」,也就是將一個大主題由簡單到難進行分類,並且從高一到高三分次學習完畢。這樣的好處是不用在短時間內將一個大架構全部吸收,而是在高中的三年間循序漸進的學習。但是這樣的學習方法也產生出一些問題,像是等到高二的時候有可能高一學習過的東西都忘了,或是在高一的時候就沒有學清楚,到了高二要再趕上就很困難了。因此對於新課綱的數學,認真學習並且時常複習是非常重要的。
📍|數A跟數B的差別|
▫️課程內容的差異:
在選擇之前,我們當然要先了解兩者的不同才能開始做選擇。其實不管是數A還是數B,每一個大主題的基本架構都還是會稍微涉略,真正有差別的地方則是數A會去更深度的學習每一個大主題的進階內容,而數B會針對不同的主題適當的與生活應用做連結。舉個例子好了,在三角函數這個大主題裡面,數A跟數B都會學習到sin函數的圖形、週期性,但是數A則是會更深入的學到定義域、值域及正餘弦的和角、半角公式、疊合等。在空間概念這個大主題裡面,數B則是會應用到球面上的經緯線,這是數A所沒有提及的內容。如果用圖示來表達的話,我們可以將數A跟數B畫成兩個圈圈,兩者都有重疊的部分,但是數A獨立出來的部分會比數B來的多。
▫️學測考試的差異:
在學測考試的部分,數A的難度可以說是相對的比之前的學測還要難(可能接近110學測的難度,有夠難QQ),這樣難度的提升才可以因應理工學系招生的需求,避免學測太過簡單而大學校系無法區分鑑別度的問題。數B的學測則是注重閱讀理解與邏輯推演、資料剖析等生活應用,在題目上比較容易出現情境應用題,難度也會比起數A有所下降。
📍|我該選數A還是數B|
至於自己該選數A還是數B,小編我建議可以用以下幾點來了解自己對於數學的狀況:
▫️1.自己的數學程度在哪裡?對數學有沒有興趣?
這是自己最容易得到的資訊,如果自己的數學程度很好當然可以往數A的方向學習,如果自己是比較排斥數學那數B或許會更適合你,當然如果想挑戰自己選擇數A也是OK的~
▫️2.夢想的大學科系要採計哪一個?
除了了解自己的程度外,查詢未來喜歡的大學校系也是可以拿來參考的一部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要先了解大學的科系想要什麼,才能在高中有充分的準備。
▫️3.如果真的沒有特別偏向哪一邊的話,那就選數A吧!
如果自己真的對數A跟數B沒有特別的傾向,那就先選擇數A吧,畢竟數A學習的範圍是比較全面的,如果以後真的發現數B比較適合自己,那再轉去數B也不遲,只要補齊學分就可以了,當然確切的情況還是要依學校的規定為主,避免想轉學校卻不同意的事情發生。
這時候可能會有兩個小問題:
▫️4.如果自己的數學不太好但是想要的大學科系要看數A怎麼辦?
這時候小編建議
(1)努力向上達到數A的目標,對於讀好數學的學習方法也可以看我們之前的貼文了解自己的狀況。
(2)如果數A的目標還是覺得太難的話就換個目標吧,說不定也有許多夢幻的科系等著你去發現呢!
▫️5.如果自己的數學還不錯但是想要的大學科系要看數B怎麼辦?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就非常彈性,因為既然自己的數學底子不錯,所以不管是走數A還是數B都是可以接受的。如果選擇數B那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就是選大學科系就被侷限在數B裡面,如果選數A的話就會有一些數B的課程內容沒有學到,這時候小編建議可以多跟學校的老師諮詢,看會不會選數A的同時也有多開補數B的課程之類的。多跟學校做討論或許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喔!
📍|大學科系會看哪一個?|
▫️那我該怎麼知道想要的大學科系要看數A還是數B呢,只要進入「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的網站,裡面就有大學各個校系對繁星、學測、指考確切說明採計數A還是數B(還有數甲或是數乙)。如果以總體來說,理工學群通常都會採計數A,而對數學需求並沒有那麼高的文史藝術等學群則通常會採計數B,此外,一些學群例如財經、醫藥、資工等學群,其科系有些會採計數A有些則是數B,因此在探索大學科系的同時一定要清楚了解該科系是採計哪一個。
📍|編者|
▫️#H小編
三角函數圖形計算 在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青春期孩子的吶喊:「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
數學是科學之母。但只要會加減乘除就可以運用數字來算術,如果以後不想從事科學的研究,我們為什麼還要學數學?
讀國二的長子在算數學時遇上瓶頸,哀嘆的喊:「這些數學以後又用不上,我們到底為甚麼要學?」我把題目拿過來看,用紙做出圖形,跟他說:「這個三角形由角A往下折碰到原本三角形的底線,是不是形成了一個全等的三角形?」他說:「對!」我說:「那這兩個三角形全等,這兩個對應角就一定相等,對不對?」他說:「對!」我說:「那題目給你這個角是九十度,這三個角又在一直線上,那這兩個角是幾度?」他說:「四十五度。」我說:「很棒!題目又跟你說這兩個三角形的底邊兩條線平行,那你可以求出題目問的角A了嗎?」他說:「媽媽,我會了!」面對複雜的問題,孩子會覺得煩躁很正常,但把問題拆解成不同的步驟來看,就會變得容易了解。
那題解完後長子自己又算了幾題,突然又在哀嘆:「媽媽,我不要畫圖,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我把題目拿來看,畫好圖跟他解釋一下,他馬上會做了。
為什麼我們要學幾何圖形?要學三角函數?要學排列組合來虐待自己?這些好像在生活中用不到的數學,為什麼要在狂暴的青春時期來添亂,可以不要學嗎?
學數學不僅是要學會數學,而是要學習在解數學題時的思考過程和態度。透過對數學的思考與解題,我們可以學到這些能力:
一、冷靜的分析問題
很多數學學不好的人,是不夠冷靜。看到一堆數字與符號就覺得頭昏腦脹,不想面對。冷靜面對人生去分析問題,卻是我們必須要有的能力,人生的難題難道會比解數學容易嗎?
二、驗證國文理解與閱讀能力
不會解數學題目,很多原因出現在看不懂題目,這不是數學不好,而是國文閱讀與理解能力不夠,還需要透過大量的閱讀與思考來做訓練。鼓勵孩子廣泛閱讀,深入思考,以後才不會只能過著自己不一定喜歡的從眾生活。
三、強化推理與邏輯能力
數學常常要透過推理與運算,答案都在題目裡。只要冷靜下來思考題目,有了正確的推理與小心的計算,都可以解出。
四、增加耐心與耐性
解數學絕對需要耐心與耐性,坐不住、靜不下來,是不能學好數學的。面對漫長的人生路,在孩子的性格行李中,能不讓他帶上耐性與耐心嗎?
五、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數學解不出來的時候,畫個圖,很快就可以把抽象的題目變成具象,就比較好解題。這不但可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讓孩子知道,一個問題往往有很多種解法,學會去分析與拆解問題,孩子才會有活用知識的實力。
六、建立勇於接受挑戰的信心
看到一堆數字與符號,往往讓人卻步,但面對問題時,逃避,並不是解決的方法。多解數學題目,就可以建立更多勇於接受挑戰的信心。所有的成功經驗,都是在挫敗後依然不放棄,修正方向與方法再出發,總是會突破問題,找出解法。
七、達到理性思考的訓練
孩子在感性的愛中成長,透過對數學的學習與運算,慢慢可以建構用理性的角度去思考與判斷,學會拆解問題,運用相關的公式和定律,這些步驟會讓孩子的理性思維慢慢建構。
八、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解數學題要有一定的語文閱讀理解力,還要搭配把抽象文字化成具象圖形的繪圖能力,加上要有耐心與耐性,正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集大成之科目。
青春期的孩子,是個跳躍在故意與失控中的精靈,他們很想證明自己在長大,卻往往又賴著不想長大,雖然長大可以爭取更多的自由,但卻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所以他們很容易生氣與失控。讓青春期的孩子學數學,就是要讓他們耐著性子去分析與了解題目,然後運用題目的有限提示下,去找出各種可能的解法。經由這樣循序漸進的訓練,孩子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逐步成熟與完整,更重要的是,培養出日後面對人生難題解題的耐性與耐心。
學數學,不僅是為了會算數學這麼簡單,其背後的收穫與能力養成,才是真正的目的與效果。多鼓勵孩子解數學題,不但磨練耐心與耐性,更可以讓他們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是現在強調的素養教育。
沒有一個孩子不磨人,要收服青春期的孩子只有靠父母的愛與耐心,包容與體諒。在他們需要幫忙時,伸出援手;在他們懶散怠惰時,拉他們一把;在他們有良好表現時,多鼓勵與讚賞;在他們傷心氣餒或挫敗時,抱抱他們。青春期的孩子,依然是那個充滿希望、充滿陽光的孩子,慢慢的會發出屬於他自己的光彩。
#今天騎單車遇上美麗的阿勃勒和大花紫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