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節獎金補充保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節獎金補充保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節獎金補充保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節獎金補充保費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51的網紅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0616負債加儲蓄險:雙高壓的刻苦歲月@文/陳泰源 【前言】 在我從事房仲業的第2年起,負債已達300萬元,當時還沒因為做房仲而賺到錢,可我仍堅信這條路沒有走錯,我要繼續在這個領域打拼,可是,光會賣房子還不夠,如何省錢、存錢也很重要。 某夜,我打開電視收看某財經台節目,專家談到三個觀念: ...

  • 三節獎金補充保費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16 23:05:57
    有 5 人按讚

    200616負債加儲蓄險:雙高壓的刻苦歲月@文/陳泰源

    【前言】

    在我從事房仲業的第2年起,負債已達300萬元,當時還沒因為做房仲而賺到錢,可我仍堅信這條路沒有走錯,我要繼續在這個領域打拼,可是,光會賣房子還不夠,如何省錢、存錢也很重要。

    某夜,我打開電視收看某財經台節目,專家談到三個觀念:
    A.不要輕視每1塊錢,每1塊錢都很重要!
    B.賺到錢之後,先扣掉該存的,剩餘的才可花用。
    C.檢視支出,看哪些其實可以不用花費?縱使看起來已經省到了頂點,一定還有辦法再省下那一點點,就像擰濕毛巾一樣,多用點力,就能再擠出水滴來。

    因此,我開始想,如何把「省錢」發揮到極致?......↓

    【省錢:三餐不花錢的日子】

    我這個人其實很無趣,休閒娛樂的花費不多,再省也省不了多少錢,於是,我把腦筋動到每日三餐上。

    我自問自答:再怎麼省,三餐總得要花錢吧?一般來說,預算就算壓到最低1餐只要50元就好,1日起碼也要150元,1年下來至少也要5萬4千元。(這已經可以抵掉我將近4個月的房租了!)如果我能做到「三餐不花錢」,長期累積下來就能多省下好幾萬元。

    《晚餐當媽寶》

    先從最好解決的開始講起,雖然我早已搬出去住,但只要到了晚餐時間,我願意回老家跟爸媽一起吃飯的話(其實不過就是中山區到松山區的距離而已),就等於免費。

    而且,回老家吃晚飯,對父母親而言,多一雙筷子沒差,菜的份量還比較好調配,兒子願意天天回家陪伴爸媽,也是一種孝順,對吧?

    《午餐吃泡麵》

    公司每隔半個月,也就是逢農曆初二、十六,秘書就會去市場買拜拜用的祭品,必備的東西除了水果、飲料之外,再來就是泡麵了,只要我午餐都先吃拜拜後的泡麵,大約祭拜一次的份量足以讓我撐7天,1個月當中,我就有半個月的午餐是可以不花錢的。

    只是,剩下的半個月呢?如何用最低的花費解決午餐?

    麵條(澱粉):我去全聯買1大包重量兩公斤的經濟麵,1公斤吃1週,2公斤剛好半個月吃完,每個月只需買1包,金額約100元。

    青菜(纖維):選當季的,因為當季意思就是盛產,盛產的青菜一定很便宜!如果適逢水災或旱災,導致短期青菜價格較貴,可以改買金針菇或豆芽菜,我還記得金針菇1包最便宜有到7塊錢,1大包豆芽菜最便宜時1包也才10塊錢,而這些青菜的份量,通常也可以分2~3天吃,也就是1個月的青菜錢我大約只花150元。

    雞蛋(蛋白質):一般洗選蛋平均1顆4~5元,1個月總共也才150元。

    換句話說,我的午餐成本,1個月總共約400元,平均換算1餐不到15元。雖然花費已經壓到很低了,可畢竟還是有花錢,而且,午餐這樣吃其實營養不夠,於是我又開始傷腦筋:該如何靠早餐賺錢並兼顧營養呢?

    《早餐賣水果餐盒》

    我每天早上去公司附近的水果行,買至少5樣比較便宜的即期品水果,做綜合水果早餐,例如:蘋果、芭樂、柳丁、香蕉各切四分之一,外加幾顆小番茄、幾顆葡萄,平均一餐的成本大約是100元。

    於是,我分成4盒,自己吃掉1盒,剩下3盒以1盒50元的價錢賣給同事們,因此倒賺150元,扣掉買水果的成本100元之後,尚餘50元可以用來與午餐的費用相互抵銷,有時甚至還有點盈餘。

    就這樣,我維持「三餐不花錢」的模式長達至少3年以上的時間,假設1日三餐加總起來最低花費至少150元,換算1年我就省下近5.5萬元的餐費,3年的時間,我便省下了大約20萬元!

    【存錢:儲蓄險帶給我的試煉】

    《有請媽媽代清償》

    一樣也是從電視的財經節目聽專家說:理債、理財,要同步,千萬不要把賺來的錢,全部通通都拿去還債,萬一哪天緊急要用錢時就完蛋了,可是,兩者間的比例該怎麼拿捏呢?專家說,要看還債的利率而定,如果利率高,那就優先還債,如果利率低,當然就一邊存錢,一邊慢慢還囉~

    既然如此,我是否該先做到「讓負債零利率」呢?

    於是,我又把腦筋動到媽媽身上了,我把欠朋友的錢,先請媽媽幫我一次還清,將所有「有息外債」通通變成了「零利率內債」之後,開始在比較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努力賣房子賺錢。

    《高估自己苦6年》

    在從業的第2~3年間,可能是運氣也比較好?也可能是過去的耕耘逐漸開花結果,業績開始突飛猛進!一時樂觀地看待自己的業務能力,以為接下來的幾年都能如此順利。

    於是,基於親戚間的捧場、銀行理專的鼓勵之下,我各別買了1張(總共2張)6年期1萬美元的高額儲蓄險;換言之,我必須每年都得生出台幣約莫60萬元繳保費並維持6年,這都還不包含我的房租、水電瓦斯、勞健保、交通油資、生活雜支與休閒娛樂費喔!

    也因此我在2012~2018年這段期間,只要我成交房子賺到錢,我都會把美金保費優先繳掉,扣掉生活必需支出的費用後(房租與水電瓦斯費),假設還有剩,再拿去清償欠媽媽的內債,在這6年之中,我始終處在「活存歸零」的窘境。

    回想那段歲月,活得真有些自虐,卻也抱持感恩的心情看待,若非歷練過這樣長期的高壓,哪能修練成功且習慣低度消費仍知足的生活模式,雖然現在講起來有點臭屁,可實際的體驗我可不想再經歷第二遍啦!

    【結語】

    如果你正處於負債狀態,也以為自己平日的花費已經省到不能再省了!相信我,你一定還能「再省一點點」,只要你願意就一定有辦法做到。或許你無法控制自己能賺多少錢,但你一定可以決定自己要省多少錢。

    但你知道嗎?有時候,花錢是為了抒壓,維持好幾年的時間幾乎三餐不花錢,雖然我蠻得意的,可是到後來卻常常焦慮、失眠,所以,適時地放鬆,偶爾花錢吃好料、買衣服、旅遊,還是必要的。雖然我已度過人生最難熬的階段,不過,縱使到了現在(2020年)我仍維持「晚餐不花錢」的孝子模式,堅持每一天都為自己省下一頓晚餐錢。

    至於儲蓄險,在許多理財專家眼裡是不推薦的工具,可對於「零底薪、純獎金」收入不穩定的業務性質工作者的我而言,它卻是我的「緊箍圈」,是我決心下降時的剋星,也由於儲蓄險的「強迫」特性,它也促使我將理財專家所說的「先把該存的錢扣掉,剩餘的才可花用」奉為圭臬,促使我養成勤儉的習慣。

    只是要強調,千萬別太高估自己的賺錢能力,因為籌錢繳保費很辛苦,遇到要用錢時還「不得不認賠解約」這樣的憾事發生將更讓人痛苦!

    「理債理財要同步」真的很重要,只是「緊急預備金」也別忘記存。

    補充理財專家說的,通常「緊急預備金」的水位應該要保持在每月生活費的6倍,意思就是,要讓自己可以在半年期間完全沒收入的狀態下依舊能活著。像我當初以為自己很會賺,天曉得2013~2014房市開始反轉直下,緊接著發生大直違規住宅議題發酵,導致成交量急凍,生活壓力大到我喘不過氣,過渡期還曾跑去夜市兼差當洗碗工賺現金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當我終於還清380萬元的負債後,恍然發現自己竟然也存了好幾桶金(12萬美金),當下湧現的成就感,外人難以體會,我內心可是激動到無法言喻!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6/200616.html

  • 三節獎金補充保費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5-25 13:00:44
    有 2 人按讚

    170524《佑佑努力記 3年從零存款到百萬》讀後心得part4最終章

    作者:林帝佑
    閱讀章節:3-6~end

    【信用卡的理財觀】

    我本身是個相當保守的人,過去也非常排斥信用卡,除了擔心自制力不夠外,還有交易安全性,後來是因為我機車要加油的關係,知道自助加油可以更便宜,所以才特地去辦一張信用卡。......↓

    佑佑鼓勵讀者,能刷卡就盡量刷,以我自己為例:我只看二輪電影,前陣子去台南玩難得要看首輪電影,2張原票價共要560元,當下服務員問我是否要刷卡?當下我沒想太多,只是單純覺得「出門在外,能刷卡就刷吧!」,結果意外發現這家戲院跟我的卡所屬銀行有合作,變成只要356元!當下省了204元,便宜了36%!

    很多信用卡跟商家都有合作,不僅有折扣,還可以累積紅利,真的很棒!

    另外的心得是,做業務其實比領固定月薪的人更需要信用卡,重點在於「累積信用」,尤其是將來買房子時需要貸款,成數與利率能否夠優惠?就要靠信用卡過去累積的信用提供銀行審核了。PS:我是零底薪、純獎金的業務員,過去曾經申辦過2家銀行的信用卡,因為沒有固定月薪、「沒有信用」,結果都被打槍,內心很受傷,由此可知,累積信用真的很重要!

    然後,我跟佑佑一樣都覺得現金回饋比較實在,而且現在確實也比較流行,紅利點數漸漸比較不吸引大家了,所以,我最近打算去辦第二張以現金回饋為主的信用卡了。

    書中補充一個觀念,就是若有「分期零利率」方案,就該盡量用,反正都零利率了,錢晚一點扣,自己就有更多的現金在自己的帳戶裡滾利息喔!

    【利用負債來理財】

    我是一個非常討厭欠別人錢的人,只要欠人家錢,我都會想辦法在最短時間內還完,加上自己負債過,經歷過被催討的滋味兒,所以我很怕負債!

    書中提到,債有分好壞,但如何分辨?

    很簡單,當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就是好債!套用到房地產投資的意思就是,如果貸款利息是1.8%,而收房租換算租金報酬率可達2.5%,等於租金扣掉房貸利息還有0.7%可以當零用錢,那就是好債,就要「慢慢還」囉~反之,則要快快還債。

    但佑佑也提醒讀者,雖然壞債要早點還,但也不要一有錢就全部拿去還債,萬一突然發生緊急需要用錢時,那就糗了!

    【時間讓金錢「生生不息」】

    標題是書裡分享的經典名言,我非常喜歡!

    佑佑舉了一個例子試算給讀者看,發現早10年投資,縱使投入的本金較低,最終的結果仍會比晚10年投資,但投入本金較高的獲利來得大!因此,年輕就是本錢,投資越早越好,「複利」的威力越大!

    另外,「投資一定有風險」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佑佑也特別強調,投資前必須預留2個月的生活開銷做為緊急預備金,你可以活存,也可以像作者一樣定存,我目前自己的作法也是跟佑佑一樣,只是因為我收入不穩定,所以我的緊急預備金設定是3~4個月。

    只是,既然是緊急預備金,那活存就好,為何要用定存?

    佑佑提供讀者一個更好的方法與觀念,那就是將緊急預備金拆成多筆定存,如此一來,除了賺到定存的利息,還同時具有活存的靈活度;換句話說,就是把1筆大額定存拆成多筆小額定存,萬一急用錢時得被迫解定存,可以藉此降低利息損失的概念。

    【投資前,要做好最基本的保險】

    佑佑提醒讀者,投資前要先做好最基礎的保險,以免發生意外,導致收入中斷還要住院花錢。

    我要補充的是,像我自己有去考保險證照,所以保單我都可以自己去買,省掉保險業務員中間賺取的傭金。但我強調!醫療、壽險部分,我還是找專職的保險業務員買,因為我注重後續的「服務」,不要讓自己在生病受傷住院甚至行動不便了,還要自己去申請理賠金。 (該給人家賺,還要要給人家賺)

    但如果是單純的儲蓄險,時間到了就可以領錢的那種,我就覺得不太需要業務員提供的服務了,這樣的情況,我就可以用自己的證照去買保單啦!

    【年紀不同,資產配置也要調整】

    佑佑建議,年輕時1人飽等於全家飽,以放大資產為目標,講求最大報酬,可以投資一些高風險的產品;30歲以後,有家庭、有小孩等顧慮,講求的是「合理的報酬」,年紀再大一點,講求的是穩定的現金流。

    看完佑佑的書,我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發現自己是屬於「老人」狀態。可能是自己收入不穩定的關係,加上歷經過許多慘痛「社會課」的歷練,然後天生個性懶得做功課只想「笨笨的」投資,所以,雖然我現在才三十初頭歲,可是卻只碰定存、儲蓄險,不玩股票,更別提那些什麼高風險的投資商品了。

    【儲蓄型保單的眉角】

    看書才知道,原來有此一說:30歲以前的人不建議買儲蓄型保單?原因是保單含有壽險功能,所以通常報酬率不高,嚴格來說不算投資,只有儲蓄功能。因此,把錢主要都放在定存跟保單的人,基本上也反映,這個人比較保守。(就是在講我)

    儲蓄型保單有強迫儲蓄的功能,佑佑強調「強迫」一詞,在在提醒讀者,就算你資金調度有困難,都得被迫去生錢出來繳納,不然就要面臨4個窘境:保單質借、解約、緩繳、減額繳清。

    因此,佑佑也建議讀者,盡量挑選年期較短的保單,才能降低中途需要解約而損失本金的風險。

    另外,佑佑提供讀者5個自問的題目,如果都符合,就代表你是屬於適合購買儲蓄型保單的人,而5條問題中其中的2條,我看到時心想:佑佑怎麼不早點出這本書,我怎麼不早點看佑佑的書?我就是當初忘了問自己這2個問題,才會高估自己,搞得過去這幾年存錢存得如此辛苦!

    1.我已經存到足夠的緊急預備金?
    2.我的工作收入穩定,至少未來半年的保費來源無虞?
    PS:另外3個問題是什麼?請自行購書看。

    佑佑也幫助讀者搞懂什麼叫做「預定利率、宣告利率」(詳細的解釋請自己買書看),簡言之,以上兩種利率都不是最後你領到的報酬率,但是業務員卻總是拿這樣的話術去吸引你買單,實際上個人拿到的報酬率要看「內部報酬率」,有時候甚至還會比定存還低。(什麼!那我綁6年自虐幹嘛?我定存就好了啊!)

    【把存股當存錢】

    我一直不敢買股票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懂,但佑佑說,不懂就只能繼續死存錢了!(我被佑佑打臉了)

    佑佑用數據告訴讀者,其實,要找一檔報酬率比定存好上5倍的股票並不難,存股絕對比定存好!不懂沒關係,可以先買不用選股的ETF,例如「台灣50」,這個我也聽很多財經專家講過,「台灣50」最適合不懂股票的人買了!不過,現在股票上萬點,要買的應該是「台灣50反1」,佑佑,妳說是吧?

    【結論+補充】

    佑佑連投資失利的過程也忠實地與讀者分享,告訴大家不懂的別碰,同時要有勇氣停損!尾聲也提到期貨,佑佑分享了自己親身體驗的過程,還有玩「當沖」,還說「好有趣」!?我光聽她在書中描述的過程我就「嚇屎了」,我應該一輩子也不會玩期貨,連試都不想試。

    我覺得現在市面上很多的書標題都很聳動,也很造神,我向來對於那種書都蠻不屑一顧,但「3年從零存到到百萬」標題下得很踏實,內容很實用,難能可貴的是佑佑也有把她慘痛經驗、真實的一面也坦然與讀者分享。

    小富由儉,想知道省錢的觀念與方法?
    不想死存錢?想搞懂什麼是投資?
    你,需要這本書。

    PS:書中好像沒有提到「基金理財」這一塊ㄟ,期待佑佑的第2本書問世喔!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05/170524-3part4-3-6end.html

  • 三節獎金補充保費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1-17 23:35:10
    有 45 人按讚


    目前的執政黨在換柱後「力爭上游」,想在大選中獲總統大位、享立委過半。對此,本人只有簡單一句話:非但癡人說夢,恐怕要輸到連褲子都沒了。理由很簡單,目前的執政黨,心中只有選票及政權,沒有國家及社會。
    隨便舉幾個例子。台灣農業生產自給率只有30%,少於日本,在全球暖化、氣候劇變下,何時發生嚴重糧荒實不可測。而台灣自李登輝總統開始,大幅放寬農地炒作,種出很多豪華農舍,為求糾正亂象,此次農委會提出修改法案,強化農地農用,卻遭國民黨「老農派立委」(應正名為「炒農地派立委」)強力阻攔,連一向擁馬不遺餘力的陳長文律師,都不得不為文痛批國民黨嚴重喪失黨魂。
    再者,目前健保經費多有節餘,行政院不將節餘用在補足偏遠地區醫療資源,改善五大皆空、血汗醫院,減免因薪資倒退十五、六年而繳不起保費的中、低收入邊緣戶,反而因為要「救股市」,逕自宣布降低補充保險費,起徵金額從五千元放寬為二萬元。目前健保費係以投保薪資為基準收取,可以說健保經費絕大部份由勞動者(受薪者)承擔。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中,有關股利、利息、租金等資本利得,在五千元以上者收取2%保費,只是對資本利得者幾乎不用負擔健保費及幾乎不用繳稅的稍加修正,但行政院卻又對資本家大幅放水,真讓人民夫復何言!!(若放寬獎金、兼職所得等勞動所得的起徵門檻,那還勉強說得過去)。
    在教育方面,「本朝」繼續「前朝」荒謬的教改,教育嚴重「世襲」,中低收入戶學生,台大少於1%,國立大學少於9%,而私立大學大於23%。富人子弟家庭資源充沛,還少繳學費接受全民貼補;窮人子弟家庭資源匱乏,還繳交公立學校一倍以上高額學費,這不叫劫貧濟富,什麼才叫劫貧濟富?
    選舉到了,國民黨的救經濟之道又是再度高唱降稅,而台灣稅賦占GDP之低,為所有已開發國家中最低,只有12%,遠遠不及韓、日、美等資本主義國家,更不用說北歐國家法、德的30-40%,丹麥、瑞典等的40-50%。台灣經濟成長的成果均集中於少數富人,財富M型化,多數人沒錢消費,內需不足,經濟如何成長?M型社會的另一影響就是婚、不生、不養、不活,多數人沒有前景,而目前要逐大位及立委席次的執政黨,一切均與三民主義的精神反其道而行,每次中常會還在宣讀總理遺囑,實不知今日國民黨與孫中山有何關連?還是以宣讀遺囑來消遣孫中山?
    雖然今日綠營對台灣目前的社會困境也提不出什麼具體政策,但相對於完全沒有理念,連提出個動人口號都無能為力的國民黨,綠營只要喊出「政黨輪替」,必可大勝。
    本人在參加國民黨內初選時,提出整死國民黨之說,如此浴火重生,國民黨或能有救,但無奈「繳費黨員或黃復興黨員」、真正的國民黨員,及社會大眾三者有很大的差距。我個人整不死的國民黨,看樣子即將被選民大眾整死了,不但總統無望,恐連立委席次都要輸到連褲子都沒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