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家書📖]很久沒有捲入香港社會,直到這場捲入全民的運動而改變,例如早前關於政府「對話平台」的評論,受到不少朋友關注,想不到傳來訊息的朋友,包括新加坡反對黨領袖吳明盛。當時他勸我應該走入制度,改變政策,因為特區政府需要真正冷靜客觀的指導;我笑說香港政府這方面的能力、和真正自主的空間,遠比不上新加...
[#隨緣家書📖]很久沒有捲入香港社會,直到這場捲入全民的運動而改變,例如早前關於政府「對話平台」的評論,受到不少朋友關注,想不到傳來訊息的朋友,包括新加坡反對黨領袖吳明盛。當時他勸我應該走入制度,改變政策,因為特區政府需要真正冷靜客觀的指導;我笑說香港政府這方面的能力、和真正自主的空間,遠比不上新加坡政府,只能各自爬山地促進改變,但不知他是否明白。談起新加坡,不少人就想到人民行動黨的精英,其實新加坡立國以來,一直有反對黨參與選舉,只要贏出大選,就可以變天;雖然執政黨有種種優勢令天變不了,但新加坡人普遍求穩,也是人民行動黨能掌控大局的一大原因。吳明盛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但並沒有加入人民行動黨,而是進入了一系列反對黨:先是代表老牌工人黨參選,然後成為國民團結黨總書記,再自己創立人民力量黨,雖然從未成功當選,但一直是監察政府的一家之言。由於有不少家人在香港,吳明盛對香港政治十分熟悉,評論這場運動的視角,也很值得我們參考。
香港群眾運動,成了新加坡執政黨的維穩文宣 「香港這場運動,對新加坡人絕對是眼界大開」,吳明盛開宗明義這樣說。然而新加坡人喜歡穩定,會怎樣評價運動?「對我們反對派而言,確實給予了很大挑戰。新加坡人不會明白出現暴力場面的成因,也不會深究,看見場面就會害怕,假如我們不小心,無限支持香港運動,會大敗;但假如我們批評運動,會被支持者批評為動搖,失去基本盤,同樣會大敗。我能想到的最理想回應,就是我們支持民主,而民主的目的就是避免暴力,促進和平演變,所以我們不相信暴力,在新加坡,只能這樣向民眾論述。」但就算是這樣,他也擔心下次大選的選情,認為「香港牌」給予了執政黨一個很大優勢:「人民行動黨一直提倡『賢人政治』,認為太多民主對社會並無好處。而這次他們會利用香港的暴力畫面,去加強這方面的說服力,新加坡人不明就裡,很容易被嚇倒。我對來屆選情是悲觀的,我覺得所有反對黨加在一起,在選舉可能一席不留的大敗。」 然而作為不時到香港的新加坡反對黨領袖,吳明盛自然不會像通過微信了解香港的新加坡新移民那樣,對香港運動的研判,有自己的視角。「其實我看運動的目標還是很精準的,衝擊的都是政府建築物、警署等,針對港鐵也是源自後者配合警察的爭議,這些都是與政權有關;而香港示威者沒有針對任何民居、商舖,沒有打擊不相關的建築物,沒有出現搶掠,從這些層面而言,香港的運動依然是很有紀律的,背後有一個『共識建構機制』,知道甚麼能做,甚麼不能做。當然,隨著事情發展,一切越來越難控制,很容易越走越過。」 為什麼香港人和新加坡人對民主的追求不一樣,除了因為新加坡政府是一人一票選舉產生,令新加坡人畢竟有了「stakes」,在吳明盛看來,這涉及兩地不同的「社會契約」(social contract):「新加坡一直沒有很強的抗爭文化,英國殖民管治並不高壓,脫離馬來西亞的經歷也是被驅逐,不像香港要面對一個強大而制度完全不同的政體,習慣了通過施壓來改變。而且新加坡在獨立以前,民間教育水平並不高,市民習慣了一切由精英管治,直到今天也是,精英主義可是中央集權的前設,這就是人民行動黨強調所謂『賢人政治』的背景。但香港全然不同,早在回歸前二十年,教育就相當普及,民間對民主化的訴求早就生根,封閉型政府根本不能回應社會,人民不再滿足於獨裁換穩定、換生意一類論述,但需要的新社會契約又沒有出現,才出現今天局面。」 只要保住法治,香港依然比新加坡吸引
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新加坡是這場運動的贏家之一,因為香港局勢不穩,不少資金都轉移到新加坡避難,包括好些老牌家族基金。而單論經濟發展數字,香港早已不再跟新加坡這個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並駕齊驅,人均收入只有對方的一半,令不少新加坡人提起香港,都由學習對象變成揶揄對象。但吳明盛並不認為如此:「香港依然是亞洲最能吸引優質公司上市的地方,新加坡的股票市場相對吸引力低,只能吸引到來自中國的次級企業,他們在新加坡的發展也不很好。香港最強的優勢就是殖民時代遺留的法治,而不是中國的人治或『依法治國』,這是香港繁榮的最大基石,沒有其他中國城市能取代:那些地方沒有完善法治、外資都擔心融資和資本流問題,上海、深圳怎能成為外匯自由流通的國際股票市場呢?還是要靠香港。」 在他眼中,新加坡的法治比香港遜色,這也是香港的最後憑藉:「是的,我們有差不多的歷史背景,都行普通法,但我們把政治文化變成日常運作方面有根本不同。香港起碼有一些民主成份制衡政府,也有三權分立的精神,媒體也相對獨立,不像新加坡執政黨高度集中一切權力,控制了法院、公務員。因此最優質的跨國公司,以往情願到香港,認為那裏更有保障。」既然是這樣,各種國際評級開始下調香港,一方面各種制度性的優勢逐漸「一國化」而備受衝擊,為何新加坡不是贏家?「短期內也許是的,但只要香港能重拾穩定、和市場對制度的信心,證明香港和中國依然不一樣,金錢就會流回來。新加坡的優點與缺點都是高度穩定、但也不會太有活力,只會在香港面對不穩定性時,才能受惠。不過話說回來,林鄭月娥已沒有多少時間剩下來,假如短期內不能解決街頭問題,新加坡的短期受惠,就可能變成長期了。」 #全文見blog #singapore #hk #gohmengsing
三權分立缺點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立法院新會期將於9/17開議,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邱顯智委員、 王婉諭委員、立法委員 陳椒華於昨(14)日召開 「即刻修憲!邀朝野共同連署」記者會,公布時力黨團憲改主張,並呼籲修憲委員會於新會期儘速運作,讓修憲案進入實質討論,以趕上 2022 年公民複決綁大選時程。
時代力量的憲改主張包含:
📙#降低修憲門檻 #落實還權於民
我國修憲門檻高不可攀,距離上次修憲已16年。特別是現行公民複決門檻同意票必須達到 965 萬才能通過修憲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因此,時代力量主張將現行「立委3/4出席、3/4同意」及公民複決的超高門檻,下修為「立委2/3出席、2/3同意」再加上「投票人過總投票人數半數且同意票過半數」的門檻,使修憲成為可能,並讓憲法能更貼近時代脈動與人民意旨。
📙#國會選制改革 #促進多元參與
現行的立法委員選舉是採「單一選區兩票制」,也就是一票選人、一票選黨的「並立制」,但缺點是未忠實反映政黨政治精神。
時代力量主張台灣應參考德國的「#聯立制」,將立法委員席次重新調整為156席,包含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各73席,以及10席原住名立委,並進行調和避免「超額席次」的產生。而政黨的總席次會在尊重區域及原住民立委選舉結果的前提下,透過不分區席次的調整,盡量接近政黨的得票率。
此外,目前不分區席次的當選門檻5%,難以呈現臺灣的多元民主,因此,時代力量主張不分區當選門檻應適度下修至3%。
📙#廢除考監兩院 #增進制衡效能
我國現行的五權憲法,將考試權從行政權中獨立,並將彈劾權從立法權中抽離。行政權與立法權過度分割,不僅造成權力分立界線爭議,也讓行政與監督的效能不彰。例如「考用分離」造成機關用人需求爭議、監察院已無民意基礎,卻仍擁有調查、彈劾及審計等權限,等種種不合理的現狀。
時代力量主張,在國家正常化的方向與前提下,廢除考監兩院,回歸三權分立的民主憲政架構,既讓政府的考選和用人更順暢,也讓國會的實質監督更有力。
在職權調整部分,監察院的「彈劾權」應歸入立法院之職權,而審計部所職掌的審計權依其性質,另成立「國家審計委員會」。至於考試院的考試權,則回歸行政權,避免考用落差的問題。
📙#勞動 #兒童 #環境基本權入憲
從我國憲法頒布的1947年至今,國際憲政潮流對人權的保障已有長足進步。然而,憲法第二章「人民之權利義務」卻沒有隨人權發展而修正。過去,雖然有以「增修條文」或「個案釋憲」的方式進行補充,然而保障程度仍然有限。因此,時代力量主張透過修憲,系統性地補足包含勞動權、兒童權、環境權等人民基本權利範圍。
在勞動權部分,現行的憲法第十五條未完整呈現在實現勞工的生存權及工作權上諸多勞動權的不同面向。例如:沒有組成工會的團結權、協商權和包括爭議權在內的團體行動權,導致勞工難以和雇主進行集體、對等協商。為了正面肯定勞工的勞動基本權,時代力量主張應將上述權利入憲。
在兒童權部分,由於兒童和成人間存在資源和權力落差,讓兒童的意見和需求常不被重視,甚至可能危害生存和發展的權利。聯合國 1989 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建立「兒童生存及發展權」等四大保障原則,臺灣也在 2014 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因此,時代力量主張將「兒童權利公約」基本原則入憲,以保障兒童免遭一切形式的身心暴力侵害。
至於環境權部分,環境權是規定國家、社會、個人與環境之間關係的重要權利,不只是請求權,更有集體共同參與的意涵,讓國家以人民參與為本位,保障人民參與程序、共同決定的權利。
時代力量在修憲委員會雖然僅有一席,但絕對會在國會裡頭扮演好程序把關和督促進度的角色。為了讓本次修憲能順利在2022年地方選舉進行公民複決,我們呼籲修憲委員會於開議後儘速開會,讓修憲案進入實質討論!
三權分立缺點 在 林獻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早, 蘇煥智 召集人出席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的座談會。
蘇召集人提出以下四點修憲主張是可能達到共識的:
一、比照法國憲法,總統應該成為國務會議的召集人 ,可以每週召開國務會議,如此不但滿足繼續直選總統的需求,而且也可以徹底解決我們憲政體制權責不符的根本問題。
二、國會議員可以兼任閣員:
為了避免內閣不接地氣跟民意脫節,此為多數候選人有共識的修憲意見。雖然此點與過去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理念不符,但目前大家認識政黨政治的時代,政黨間的制衡才是真實的制衡。所以讓國會議員可以兼任閣員,不但可以避免閣員與社會脫節,而且可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國會參選,也可以避免目前小選區造成國會議員地方化的缺點。
三、國會議員選舉採取德國式的 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
這點是蔡英文在2015年修憲的訴求可以落實票票等值,讓社會多元的聲音可以呈現,政黨政治比較健全。避免目前小選區國會議員地方化危機,而且缺乏競爭;目前國會席次太少,委員會往往造成委員會三五個就可以壟斷國政意見。目前(區域:73,不分區:34、原住民:6,整體113人)如果改為德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聯立制,則成為:(區域:73,不分區:79,原住民:6,全部:158人)
四、將公民投票標下降到18歲:隨著資訊發達,教育的發展,全世界公民權普遍調降到18歲,這也是過去朝野各黨修憲的共識。
三權分立缺點 在 吳文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早, 蘇煥智 召集人出席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公督盟) 的座談會。
蘇召集人提出以下四點修憲主張是可能達到共識的:
一、比照法國憲法,總統應該成為國務會議的召集人 ,可以每週召開國務會議,如此不但滿足繼續直選總統的需求,而且也可以徹底解決我們憲政體制權責不符的根本問題。
二、國會議員可以兼任閣員:
為了避免內閣不接地氣跟民意脫節,此為多數候選人有共識的修憲意見。雖然此點與過去三權分立相互制衡理念不符,但目前大家認識政黨政治的時代,政黨間的制衡才是真實的制衡。所以讓國會議員可以兼任閣員,不但可以避免閣員與社會脫節,而且可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國會參選,也可以避免目前小選區造成國會議員地方化的缺點。
三、國會議員選舉採取德國式的 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
這點是蔡英文在2015年修憲的訴求可以落實票票等值,讓社會多元的聲音可以呈現,政黨政治比較健全。避免目前小選區國會議員地方化危機,而且缺乏競爭;目前國會席次太少,委員會往往造成委員會三五個就可以壟斷國政意見。目前(區域:73,不分區:34、原住民:6,整體113人)如果改為德國式單一選區兩票制聯立制,則成為:(區域:73,不分區:79,原住民:6,全部:158人)
四、將公民投票標下降到18歲:隨著資訊發達,教育的發展,全世界公民權普遍調降到18歲,這也是過去朝野各黨修憲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