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好米30公斤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好米30公斤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好米30公斤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好米30公斤價格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Lin bay 好 油,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很遺憾上一篇文章被大量的人轉貼成支持自產自銷,在第三張圖中,點出了不給大盤收,一點一點賣不完的問題。 鼓勵農民自產自銷,對農民只是傷害,我認為這篇文章的影響力,沒有上一篇大,所以我必須把上一篇刪除,因為已經被引向錯誤的方向了。 自產自銷只能成立在價高量少的農產品,例如小番茄就是一個例子,但...

  • 三好米30公斤價格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04-21 11:01:12
    有 496 人按讚


    我很遺憾上一篇文章被大量的人轉貼成支持自產自銷,在第三張圖中,點出了不給大盤收,一點一點賣不完的問題。
    鼓勵農民自產自銷,對農民只是傷害,我認為這篇文章的影響力,沒有上一篇大,所以我必須把上一篇刪除,因為已經被引向錯誤的方向了。

    自產自銷只能成立在價高量少的農產品,例如小番茄就是一個例子,但這些畢竟是農業中的少數,大多的還是一般種植價低量多的農民,大多的消費者還是需要價低量多的蔬菜維持日常需求,那從事價低量多的農民要如何做自產自銷?

    以高麗菜為例,那消費者要怎麼買呢?消費者要買一箱30公斤,高麗菜700元加運費後770元嗎?收菜七天的時間,種植1甲的面積,哪裡找來上千個消費者,消費掉1500箱以上的產量呢?哪來的人手填寫1500箱以上的快遞單呢?
    種一甲的面積還只是勉強過過生活,如果種2甲以上的地,那要怎麼靠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方式把菜出完呢?
    如果只種1~2分當然沒問題,但那種不具經濟規模,只有沒有生活壓力,退休領退休金的老爺爺才可以從事這種生產方式,要靠種植過活的人,那種量是活不下來的。

    消費者要買小量,例如2顆高麗菜,那可能兩顆高麗菜60元,加上運費180元,比消費者去市場買還貴,品質也差不多,那消費者還會買第二次嗎?
    嘗試過自產自銷的農民,最後還是會走回盤商交易,因為這不切實際。

    103年農業就業人口為54.8萬人,在這產運銷三層的體制之中,是屬於農民多,盤商少,銷售點次之的結構。
    人越多的,議價能力就越低,如果有20個農民在賣高麗菜,1個盤商自然能各各擊破,拿到最便宜的高麗菜給下遊,因為時間壓力是在生產者端,菜如果賣不出去,就什麼都拿不回來呢,就算20個農民都講好最低底價,還是會有人把價格放低,以求銷售,在生存的壓力前,承諾不重要,這就是自然的人性。
    台灣就是太多農民自行進入銷售體系,自然沒有議價權。
    競爭力高就是要成立聯合體系,共同產銷,有穩定的量跟品質,才能拿回議價權。
    看看文心蘭的體系,一個竹田文心蘭產銷班,就佔了對日出口的3成產量。
    在這個專班內的農民,絕對比單打獨鬥面對貿易商的農民好。
    台灣有許多的聯合產銷專班,專班內的農民收入多數都比一般農民穩定。

    如果今天台灣的高麗菜9成的供應量由同一個產銷專班控制,變成供給點少,運銷商多,自然就會有更高的議價權,但很可惜的,高麗菜業不可能變成這樣,因為門檻太低了。

    但某一種農產品在台灣已經達成整合,甚至開始大量外銷,一年有將近2億的外銷金額,有利潤自然能吸引農民加入(因為人家說要低調,所以不能講農產品的名稱),現在都是農民拜託讓他們加入這個產銷班。

    用米為例,東部的米,幾乎都是農會控制,農會來控制與管理稻農,如果今天大多生產一般品質的稻農要出來自產自銷,那保證結果是銷不完,走回盤商系統被各各擊破,受害的一定是稻農。
    以結果論,東部五甲地的稻農,經過2期稻作後,不計算成本有將近130~150萬的收入,當稻農也可以有不錯的收入,我聽東部地區農民講過,在我們這邊種稻收入比種菜還好,誰要種菜?

    用三好米跟池上農會的池上米,就可以體會哪一種對農民有利了。

    要不要進入運銷體系,要由你的農作物產品定位而定,鼓勵大多數生產價低量多的農產品的農民自產自銷走入運銷體系,只是把他們推向不歸路。

    前陣子才聽幾個農民在開玩笑說,如果要騙農民,要讓他死,就是叫他做一件事。

    作品牌,自產自銷。

  • 三好米30公斤價格 在 教你做點心、蛋糕與美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12-31 16:16:55
    有 44 人按讚


    多吃台灣米飯 守護台灣農業 !

    【內文】
    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
    多吃一點台灣優良好米,
    多花一點時間了解米的文化,
    了解晶瑩剔透帶有芋香味賞味期短的桃園新香米,
    了解飯放冷了也不會變硬,特性黏彈性特佳高雄145號珍珠米,
    了解米粒短圓飽滿,晶瑩剔透,黏彈性頗佳,具有芋頭之香味的益全香米,了解台灣本產米的價值,增加對他的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曾經是一位短暫的農民,照片中的山谷,是我們家耕作了17年的地方,17年的耕作時間,是一個貧苦勉強維持溫飽的生活,這也是許多農民面對的困境,只能維持溫飽.17年的時間,見識到許多叔叔伯伯抱持著希望進來耕作,然後賠光所有錢離開甚至是負債跑路.

    當年耕作時,附近田地唯一跟我同樣年紀的年輕人,他跟我同時回到家裡幫忙耕種,過了一年他並沒有像我一樣選擇了離開,他選擇待在山上,在前年底的一個夜裡,他吞了農藥,選擇永遠待在那裡.

    他不是第一個我認識的人之中第一個吞農藥自殺的人,農業就是一個這樣真實與殘酷的環境,跟上班是不一樣的,毎一個耕作的農民,毎一年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創業家,從土地租賃,肥培管理,種苗,耕地,田間管理,收成等,都必須不斷的把資金投入,開始收成的時候,整個產銷又是一個殘酷的狀況,跟你毎天上班毎個月一定會有收入進來不一樣,有可能最後沒有任何收入,還賠上本金.

    曾經一天寄了20箱特優級的青椒去台北一市拍賣市場,那天送去之前還曾經查過前天特優一公斤大約是13元,一箱20公斤,一個箱子的錢22元,農會運到台北一市的運費要40元,農會收3%的管理費,拍賣市場收2.3%的管理費,我一箱的成本是62元加上拍賣價5.3%的管理費,結果這20箱特優級的青椒全部被打成良級,一公斤只有2元,一箱扣掉管理費只能拿回38元,扣掉農會先墊的運費,還要再貼農會40元,花了半天的時間剪了20箱,再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運到農會,最後換來的是拿不回一毛錢,再貼40元給農會.還好這種事只發生一次,就當是被搞鬼了,隔天一樣的品質價錢就很正常了,這就是農業,殘酷而無情.

    最近因為缺水,休耕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許多人跑出來抨擊休耕政策,台灣的實際狀況究竟是怎樣呢?

    2011年農委會的耕地統計約為808,293公頃,
    但根據最新102底的資料統計是799829 已經少了8000公頃,
    也可以看到一年就少了8000公頃的土地.

    這全部的土地分為四個區塊,旱作,一期稻作,二期稻作,兩期作田,
    明年第一階段停水,影響的是兩期作田跟一期稻作共275093公頃,休耕4.1萬公頃約15%的比例

    種一甲稻米西部約可產出濕穀6噸到7.2噸的產量,
    農民稻米的產量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產量大,則肥料費提高,風險提高,風險就是收成前如果下雨,產量越多越容易倒伏,所以農民會利用肥培管理控制稻米產出量,(所以那種多產量稻米都只是騙不懂農業的外行人,要產量高還不簡單,能做到產量高還不倒伏,才是真正的技術)
    倒伏真的很慘,對產量的影響很大,又難收成.
    下面的照片就是倒伏的照片.

    每公噸濕穀價錢約為17000左右,
    (今年二期稻作,雲林毎百斤價格為1020,轉換為公斤,價格依各地情況會稍微變動)
    每甲產值約為102000~122400
    水稻種植成本不算人力,秧苗一甲7000,耕地,4500x2=9000,
    肥料農藥8000,total=24000
    不算人力的收益為78000~98400,平均為88200,

    所以補助85000,就是等於跟你說,你不要種了我直接給你錢.
    你收了錢還可以去打零工,可以補貼一些收入,如果你找的到的話.

    至於那種跟人家租地,拿不到補助的,
    那你也可以不用給人家土地租金阿,
    有那種地主拿租金又拿補助的道理嗎?
    任何政策都一定會有受到影響的人,不可能任何政策是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台灣稻米真正的問題是人均食用量太低,
    2013年只有46公斤(這包含加工品),
    日本有61.4公斤,
    韓國有67.9公斤.
    台灣是3穫區,實質2穫區,日本是1穫區,韓國是1穫區,
    結果產量最少的國家吃米吃最多,產量最多的吃最少.
    用46公斤乘上2300萬人,
    照台灣的需求一年只有105.8萬噸稻米的需求,
    反推65~70%的精米率(從濕稻到白米),
    約需要151.14~162.76萬噸的濕稻,
    假設以最低產量毎甲6噸來看,
    一年一二期只需要25.19~27.12萬甲的水稻,
    2013年共種植了39.65萬甲的水稻,
    就算今年一期少了4.1萬甲,用去年的一期稻作耕作量來推估
    ,至少還有30萬甲的種植,生產還是遠大過於需求,
    這些需求消耗還有加上進口的14萬噸的進口米,
    過多的稻米供應,對稻米產業真的好嗎?

    現階段公糧倉庫內的存量已經高達87萬公噸了,而因為WTO的關係,毎年需要開放14萬噸的進口稻米,這些稻米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是不會給民眾吃到,因為會進公糧倉儲放三年,再打為飼料或加工用,民眾是不可能直接吃到,這些進口稻米,至於為什麼會有混米事件,那就嘿嘿嘿,很可怕了.

    稻米生產過剩,公糧爆倉.
    農業產值占 5%,製造業產值占 36%,服務業產值占 59%.
    農業用水占 71%,生活用水占 20%,工業用水占 9%.
    那你覺得農業用水真的不能動嗎?
    真的不能減少15%稻米的生產嗎?
    不處理過量生產的問題,對稻米產業才是更大的傷害.

    要抗議就認真吃米啦~把你的食用量提升到跟韓國一樣,
    一年就需要37.28~40.13萬甲 的土地生產稻米,
    這樣休耕才影響到糧食自給,

    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
    多吃一點台灣優良好米,
    多花一點時間了解米的文化,
    了解晶瑩剔透帶有芋香味賞味期短的桃園新香米,
    了解飯放冷了也不會變硬,特性黏彈性特佳高雄145號珍珠米,
    了解米粒短圓飽滿,晶瑩剔透,黏彈性頗佳,具有芋頭之香味的益全香米,了解台灣本產米的價值,增加對他的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文青一邊上網抗議休耕,一邊喝著starbucks的coffee,
    一邊吃著外國來的杜蘭小麥做成的pasta,
    超潮Der,
    好文青不當嗎?

  • 三好米30公斤價格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12-31 14:11:02
    有 60 人按讚


    有些農業的議題是假的 像最近的限水 雲沒有做任何評論

    原因是報紙所言並不是真相 「無知最大聲」

    此外 最近本盟所發表的內容 真的要好好審視一番

    不是光罵「賣台」就好了 這並不是負責任的言論

    請言之有據 轉貼一份報紙然後引述並天馬行空談論 最後總結「賣台」?

    即便是雲也讀不下去 不改善 就把創立公民聯盟的我踢出去

    否則就換我自己來砲轟公民聯盟

    我曾經是一位短暫的農民,照片中的山谷,是我們家耕作了17年的地方,17年的耕作時間,是一個貧苦勉強維持溫飽的生活,這也是許多農民面對的困境,只能維持溫飽.17年的時間,見識到許多叔叔伯伯抱持著希望進來耕作,然後賠光所有錢離開甚至是負債跑路.

    當年耕作時,附近田地唯一跟我同樣年紀的年輕人,他跟我同時回到家裡幫忙耕種,過了一年他並沒有像我一樣選擇了離開,他選擇待在山上,在前年底的一個夜裡,他吞了農藥,選擇永遠待在那裡.

    他不是第一個我認識的人之中第一個吞農藥自殺的人,農業就是一個這樣真實與殘酷的環境,跟上班是不一樣的,毎一個耕作的農民,毎一年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創業家,從土地租賃,肥培管理,種苗,耕地,田間管理,收成等,都必須不斷的把資金投入,開始收成的時候,整個產銷又是一個殘酷的狀況,跟你毎天上班毎個月一定會有收入進來不一樣,有可能最後沒有任何收入,還賠上本金.

    曾經一天寄了20箱特優級的青椒去台北一市拍賣市場,那天送去之前還曾經查過前天特優一公斤大約是13元,一箱20公斤,一個箱子的錢22元,農會運到台北一市的運費要40元,農會收3%的管理費,拍賣市場收2.3%的管理費,我一箱的成本是62元加上拍賣價5.3%的管理費,結果這20箱特優級的青椒全部被打成良級,一公斤只有2元,一箱扣掉管理費只能拿回38元,扣掉農會先墊的運費,還要再貼農會40元,花了半天的時間剪了20箱,再花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運到農會,最後換來的是拿不回一毛錢,再貼40元給農會.還好這種事只發生一次,就當是被搞鬼了,隔天一樣的品質價錢就很正常了,這就是農業,殘酷而無情.

    最近因為缺水,休耕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許多人跑出來抨擊休耕政策,台灣的實際狀況究竟是怎樣呢?

    2011年農委會的耕地統計約為808,293公頃,
    但根據最新102底的資料統計是799829 已經少了8000公頃,
    也可以看到一年就少了8000公頃的土地.

    這全部的土地分為四個區塊,旱作,一期稻作,二期稻作,兩期作田,
    明年第一階段停水,影響的是兩期作田跟一期稻作共275093公頃,休耕4.1萬公頃約15%的比例

    種一甲稻米西部約可產出濕穀6噸到7.2噸的產量,
    農民稻米的產量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產量大,則肥料費提高,風險提高,風險就是收成前如果下雨,產量越多越容易倒伏,所以農民會利用肥培管理控制稻米產出量,(所以那種多產量稻米都只是騙不懂農業的外行人,要產量高還不簡單,能做到產量高還不倒伏,才是真正的技術)
    倒伏真的很慘,對產量的影響很大,又難收成.
    下面的照片就是倒伏的照片.

    每公噸濕穀價錢約為17000左右,
    (今年二期稻作,雲林毎百斤價格為1020,轉換為公斤,價格依各地情況會稍微變動)
    每甲產值約為102000~122400
    水稻種植成本不算人力,秧苗一甲7000,耕地,4500x2=9000,
    肥料農藥8000,total=24000
    不算人力的收益為78000~98400,平均為88200,

    所以補助85000,就是等於跟你說,你不要種了我直接給你錢.
    你收了錢還可以去打零工,可以補貼一些收入,如果你找的到的話.

    至於那種跟人家租地,拿不到補助的,
    那你也可以不用給人家土地租金阿,
    有那種地主拿租金又拿補助的道理嗎?
    任何政策都一定會有受到影響的人,不可能任何政策是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台灣稻米真正的問題是人均食用量太低,
    2013年只有46公斤(這包含加工品),
    日本有61.4公斤,
    韓國有67.9公斤.
    台灣是3穫區,實質2穫區,日本是1穫區,韓國是1穫區,
    結果產量最少的國家吃米吃最多,產量最多的吃最少.
    用46公斤乘上2300萬人,
    照台灣的需求一年只有105.8萬噸稻米的需求,
    反推65~70%的精米率(從濕稻到白米),
    約需要151.14~162.76萬噸的濕稻,
    假設以最低產量毎甲6噸來看,
    一年一二期只需要25.19~27.12萬甲的水稻,
    2013年共種植了39.65萬甲的水稻,
    就算今年一期少了4.1萬甲,用去年的一期稻作耕作量來推估
    ,至少還有30萬甲的種植,生產還是遠大過於需求,
    這些需求消耗還有加上進口的14萬噸的進口米,
    過多的稻米供應,對稻米產業真的好嗎?

    現階段公糧倉庫內的存量已經高達87萬公噸了,而因為WTO的關係,毎年需要開放14萬噸的進口稻米,這些稻米在正常的情況之下,是不會給民眾吃到,因為會進公糧倉儲放三年,再打為飼料或加工用,民眾是不可能直接吃到,這些進口稻米,至於為什麼會有混米事件,那就嘿嘿嘿,很可怕了.

    稻米生產過剩,公糧爆倉.
    農業產值占 5%,製造業產值占 36%,服務業產值占 59%.
    農業用水占 71%,生活用水占 20%,工業用水占 9%.
    那你覺得農業用水真的不能動嗎?
    真的不能減少15%稻米的生產嗎?
    不處理過量生產的問題,對稻米產業才是更大的傷害.

    要抗議就認真吃米啦~把你的食用量提升到跟韓國一樣,
    一年就需要37.28~40.13萬甲 的土地生產稻米,
    這樣休耕才影響到糧食自給,

    如果你願意花一點時間,
    多吃一點台灣優良好米,
    多花一點時間了解米的文化,
    了解晶瑩剔透帶有芋香味賞味期短的桃園新香米,
    了解飯放冷了也不會變硬,特性黏彈性特佳高雄145號珍珠米,
    了解米粒短圓飽滿,晶瑩剔透,黏彈性頗佳,具有芋頭之香味的益全香米,了解台灣本產米的價值,增加對他的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文青一邊上網抗議休耕,一邊喝著starbucks的coffee,
    一邊吃著外國來的杜蘭小麥做成的pasta,
    超潮Der,
    好文青不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