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三哩島核電廠事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三哩島核電廠事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三哩島核電廠事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三哩島核電廠事件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核廢監督專家:核安不能靠運氣,如何抵抗核能工業的環境不正義?(06/29/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而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臺灣發生。 從鈾礦開採到高階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8)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衛環委員會針對「爐心熔毀式核子事故發生時緊急救護規劃」質詢相關部會。林佳龍表示,當核子事故發生反應爐爐心熔毀「發布緊急命令應該要寫在應變計畫第一條」。原能會回答,會回去修改應變計畫,做如此處理。 林佳龍指出,今天是三哩島輻射事件34周年,全世界有582座商業運轉的反應...

  • 三哩島核電廠事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8 11:00:27
    有 27 人按讚

    核廢監督專家:核安不能靠運氣,如何抵抗核能工業的環境不正義?(06/29/202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 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而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臺灣發生。

    從鈾礦開採到高階核廢的處理,核工業集眾多環境不公義於一身。但核工業數十年來卻一再對外宣傳,最終處置高階核廢只是技術問題。近年來核工業更聲稱,先進反應爐的技術指日可待,唯有核能才能穩定供電,並因應迫切的氣候危機。

    為了幫助民眾理解核電與氣候議題,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特別於2021年5月15日邀請美國反核運動的代表人物、超越核能(Beyond Nuclear)核廢監督專家凱文.坎普斯(Kevin Kamps)發表線上演講,探討北美核工業所造成的社會與環境壓迫以及環境運動者的持續抵抗,並以北美經驗說明核能為何無法減緩氣候危機。

    坎普斯曾多次代表美國非營利組織與美國聯邦高層官員會面,包括能源部 、核能管理委員會和環境保護局。此外,他也就相關核能議題,教育國會辦公室官員和在聽證會作證。他曾於2010年1月於佛蒙特州眾議院與參議院的聯合聽證會上,就反應爐放射性洩漏的風險作證。幾週後,佛蒙特州參院遂以26票比4票的決定,關閉佛蒙特洋基核電廠(Vermont Yankee Nuclear Power Station)。此事也為反核運動寫下重要一頁。

    坎普斯於演講中分析核能因應氣候變遷的能力、核燃料鍊不同階段所造成的社會、環環壓迫,乃至於軍工複合體在核工業所扮演的角色。

    核電自顧不暇、又如何抗暖化?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指出,今年8月台灣即將舉行「重啟核四」的公投,再加上513與517兩次停電事故,引發民眾關切能源議題。有人主張必須續建核四以避免日後發生類似事故。然而,核電需要三天才能達到滿載,是能力最差的救援投手,一旦發生故障,耗用的恢復時間不僅最長、更會造成整個供電系統極大的負擔。此外,核電在極端氣候漸成常態,一遇到酷寒或酷熱就自身難保,又如何能承擔減碳、抗暖化的任務?

    關於核電能否因應氣候災害的研究汗牛充棟,坎普斯首先建議台灣聽眾可以先從美國史丹佛大學學者雅各森(Mark Jacobson)、洛文斯(Amory Lovins)、美國能源和環境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主席馬凱賈尼(Arjun Makhijani)、該所首席科學家史密斯 (Brice Smith)與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學者索瓦庫爾( Benjamin K. Sovacool )等5名學者所發表的研究入手。這些研究明確顯示,核能無法解決氣候問題,再生能源方能減緩氣候危機。

    坎普斯用以下幾個例子說明核電何以無法因應氣候危機。

    2011年6月密蘇里河淹入內布拉斯加州的卡爾洪堡核電廠(The Fort Calhoun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業者竟僅僅以砂包阻擋洪水。當時廠內因火災使得冷卻系統失法電力。業者因該嚴重事故停機3年後,再於2016年永久關閉卡爾洪堡核電廠。

    同樣的場景也在內布拉斯加州古柏核電廠(Cooper Nuclear Station)上演。密蘇里河於2011年氾濫時,業者為了省錢,僅以堆置沙包因應洪患。古柏核電廠所使用的馬克一型沸水反應爐與福島核災爐心熔燬的反應爐為同型設計。(奇異公司刻意設計用過燃料棒冷卻池緊臨反應爐壓力槽 。如此一來,業者在取出用過燃料棒置於冷卻池時,不僅移動距離最短,也最省錢。) 若核電廠不幸失去電力,發生核災,情況就會與福島核災如出一轍。

    內布拉斯加州尚有其它與極端氣候相關的天災人禍。例如密蘇里河流域有諸多大小不一的水壩,一旦密蘇里河氾濫造成水壩潰堤,就會造成內陸海嘯,吞噬該州的核子設施。

    核子設施不只難以因應海嘯、洪患、高溫、也無法抵禦嚴寒。2021年2月中旬暴風雪侵襲德州。當時德州的核電廠冷卻水系統結凍,業者為避免反應爐溫度持續升高導致爐心熔燬,因此被迫停機。

    核工業的社會和環境壓迫

    與台灣多數民眾的印象正好相反,北美核工業絕非進步的象徵,而是立基於社會和環境壓迫。

    核電背後的政治絕對不該化約為技術問題,而核工業的壓迫要從核燃料鍊源頭看起:採礦。坎普斯認為,發展核工業的過程中,政府、業者迫害北美原住民的事件並非個案,而是層出不窮的常態。

    早在1930年代,曼哈頓計畫尚未開始前,加拿大第一民族(First Nation)(即原住民族)就飽受礦業的輻射危害所苦。加拿大於1930年在西北地區大熊湖(Great Bear Lake)發現鈾礦,鐳港(Port Radium)是大熊湖東岸的一個重要礦區,業者僱用第一民族甸尼人(Dene)開採鐳礦,結果甸尼族曠工因受到輻射曝露病故,身後只留下了寡婦村。

    在二戰後美國大量製造核武,鈾原料需求持續增加,也使得開採鈾礦的公衛後果如影隨形。

    艾利特湖(Elliot Lake)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也是一個以湖泊命名的城市。該市於1950年代大規模開採鈾礦後,具有氡氣的鈾尾礦堆積如山。因採礦時酸性徑流污染土壤森林,亦使氡氣釋放到空氣中,造成礦工肺癌和環境浩劫。由於工人多為經濟弱勢的原住民, 所以坎普斯引述當地部落領袖觀點,指稱:「用金錢收買飢餓之人,何來道德可言?」

    加拿大開採鈾曠壓迫社經弱勢群體的情況也持續至今。加拿大常年以來是世界上最大的鈾礦出口國,自發現鈾礦後,境內的薩斯喀徹溫省(Saskatchewan)、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西北地區都有鈾礦場,境內更有24座反應爐。

    不只加拿大,核能、核武為同一燃料鍊和產業鍊,持續造成巨大壓迫也在美國上演。坎普斯分析, 美國官方認定原住民善良可欺之事早在1942年時見於官方記戴。美籍義大利物理學家費米(Enrico Fermi)是世界第一座核子反應爐芝加哥1號機(Chicago Pile-1)的製造者。該反應爐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首度於1942年12月2日產出鈾裂變連鎖反應。 當時曼哈頓計畫主事者以「發現新大陸 」比喻製造出全球首座反應爐的冷酷對話,已經預示了北美印地安人未來的命運。

    「義大利航海家已經登陸新世界。」
    「當地原住民如何?」
    「非常友善。」

    美國核工業迫害原住民族之事,從新墨西哥州教堂岩(the Church Rock)鈾礦廠災害可見一斑。該廠區於1979年7月16日發生放射性尾礦處理池決堤的洩漏,池內具有酸性、重金屬、硫酸鹽等質物的輻射污水不僅污染了地下水,更使得居住於普埃科河(Puerco River)下游的亞利桑那州納瓦霍族(Navajo Nation)牧民首當其衝,當地人平日灌溉、畜牧、飲用和賴以維生的河水成了輻射污水,卻從未獲得賠償。

    1970年教堂岩鈾礦廠污染事件,與二戰期間輻射污染事件有著相近的模式。

    坎普斯指陳,美國於1945年7月16日首次於新墨西哥州試爆原子彈,該次試爆是曼哈頓計畫的一部分,行動代號為三位一體(Trinity)。美軍在7月16日所試爆的原子彈與日本長崎原爆的原子彈同型。兩個不同年代的事件卻殊途同歸。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核武試爆,輻射落塵下風處的印地安人與1979年7月16日受輻射廢水毒害的下游牧民,至今並未得到美國政府和核工業的賠償。

    然而處於核武試爆、核武工廠、鈾礦場、鈾燃料廠等污染場址的核子落塵下風處或下游處的居民,並不僅止於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美國境內尚有內華達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 、猶他州、南卡羅來納州和愛達荷州等地的居民,分別曝露於核武和和核能燃料鍊不同階段的輻射污染。受害民眾除了美洲原住民,尚有經濟弱勢的美國民眾。

    位於南卡羅來納州的西屋核燃料廠污染場址就是一例,廠區的鈾洩漏持續污染當地的土壤、地下水長達數十年,但核管會和西屋卻一再坐視污染發生。更有甚者,南卡羅來納州境內除了西屋鈾洩漏的災難尚有其他核子設施污染。聯邦政府早在1950年代就在該州建立薩凡納河基地(The Savannah River Site)生產核武所需要的核子材料。基地附近居民多為非裔美國人。

    基地鄰近尚有液態核廢料棄置場、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製造核武的氚設施、乃至於位於巴納韋爾(Barnwell)的低階核廢貯存場收受來自康乃狄克州和紐澤西州的核廢。而南卡羅來納州與與喬治亞州交界處,還有一座全美最大的沃格特爾核電廠(Vogtle Electric Generating Plant),廠內有4座機組。

    核能、核武燃料鍊同出一源

    坎普斯力陳,艾森豪於1953年所宣傳的「原子能和平用途 」根本是以核電掩飾核武的手法。首先,當年的反應爐是由美國海軍興建和營運,再者,美國在1970年代前只有少數反應爐真正用於發電,所以不論是開採鈾礦與發展軍事民生兩用的反應爐都是為了發展核武。

    關於核能、核武同出一源之事,美國官方說得再清楚不過。莫尼茲(Ernest Moniz)曾於歐巴馬主政時期擔任能源部長。他近年明言,美國政府必須持續補貼核能產業,方能維持核武優勢。這種共生關係也說明了核工業為何會一再申請老舊機組延役,堅持要運作至80年、甚至於100年。

    即使核電廠設備老舊、無法與再生能源競爭,核工業都因政府大方補貼,而有恃無恐。坎普斯直言,美國核工業向來能用錢買到最好的民主(The best democracy money can buy)。核工業者以6000萬美金賄賂俄亥俄州議會議長、議員,使得州議會為境內兩座危老反應爐通過10億美金的「紓困」計畫,而核工業買通州議會的作法也是該州有史以來最大的醜聞。

    坎普斯相信,核工業產官一體的現象不是美國獨有,各國皆是如此,例如日本國會所公布的調查報告直指,福島核災是日本政府、東京電力公司與管制機關間的勾結、腐敗和犯罪(collusion, corruption, and criminality)所導致的人禍。所以反核運動就是抵抗體制的力量。

    核電無法與社會、環境和平共存

    美國原住民和非裔人口在核能與核武工業發展過程中首當其衝,但其他人口密集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也同樣面臨輻射危害的威脅。例如鄰近紐約市的印地安角核電廠(Indian Point Energy Center)雖然已經在2021年4月30日關閉,但高階核廢乃持續污染地下水。

    坎普斯表示,身為密西根人,他非常熟悉核子設施遍佈五大湖區、形成核子熱點的情況。目前核電廠、核燃料加工設施、核廢料處理乃至於鈾尾礦場址圍繞於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 。

    五大湖所組成湖泊為全球面積最大的淡水水域。坎普斯憂慮,湖區四週遍佈核子設施,一旦遭遇天災、人禍,輻射危害影響所及會是地球表面21%的淡水和全美84%的淡水。

    因坎普斯長年關注美加邊境五大湖區的核電和核廢議題,所以他曾代表美加環境團體,於加拿大核能安全委員會所辦的聽證會作證,說明核電和核廢的跨境影響。

    川普雖然已經下台,但坎普斯對拜登政府所說的氣候承諾卻不表樂觀。目前拜登政府已任命新墨西哥州的勒瓜那普韋布洛(Laguna Pueblo)印地安女性哈蘭德(Debra Anne Haaland)擔任內政部長。哈蘭德深知,該州的傑克派爾(Jackpile)鈾礦區緊鄰當地部落所致的健康和環境危害。

    坎普斯判斷,任命哈蘭德之事應與拜登政府的其他高層人事安排相互對照。例如拜登的氣候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於2013年至2017年間擔任歐巴馬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卻坐視密西根州弗林特市(Flint)飲用水受到鉛污染的災難,傷害當地經濟弱勢的非裔美國民眾。

    拜登政府高層也多與核工業、化石燃料業交好,如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這也呼應坎普斯先前所提的事實,抵抗美國核工業的過程會是個與體制對抗的漫長過程。

    當日聽眾線上參與和提問相當踴躍。坎普斯在短講前多次表達想與聽眾交換意見,以下為他演講活動當日的答問記要。

    問:美國意圖發展小型反應爐、比爾.蓋茲等人聲稱新一代反應爐更加安全、可當成暖化解方,講者的看法為何?

    坎普斯答道:所謂的「新型反應爐」其實都是老舊設計。「新型反應爐」過去研發屢屢失敗,未來也是所費不貲、重蹈覆轍 。蓋茲的反應爐計畫並不是自己拿錢去投資,而是藉著核能和核武為同一個產業鍊,想方設法爭取美國能源部的補貼。

    1979年三哩島核電廠發生核災時,反爐爐正是當年的新型設計(三哩島2號機於1978年12月30日運轉,1979年3月28日2號機發生部分爐心熔毁)。車諾比核災發生時,反應爐也是當時的新型設計。在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爐心熔毁後,核管會不僅拒絕採取管制作為,更聲稱發生爐心熔毁的機率微乎其微。

    此外,美國核管會允許小型反應爐省去安全設計以節省成本,想走捷徑只會使「新型反應爐」比更過往更危險。

    問:台灣的核四廠已經是40年前的設計,在尚未完工階段封存至今,如果要啟用會有哪些風險?

    坎普斯答道:台灣核四廠為40年前的舊設計,無法針對35年前車諾比核災、10年前福島核災所面臨的挑戰做出改善。美國田納西州瓦特斯巴核電廠(The Watts Bar Nuclear Plant)是個類似案例。兩座反應爐始建於1973年,2016年2號機才完工商轉,但之後卻多次停機。

    此外,反應爐無論新、舊一樣無法解決核廢問題。新型反應爐更依賴以核燃料再處理技術分離鈾、鈽等核種,這類高危險的技術,不僅昂貴、高污染,更增加核武擴散的風險。

    問:對台灣的核一、核二廠區核安有何建議?例如加強鋼板和水泥?對於核四位於斷層帶的看法?

    核電廠坐落於斷層帶附近或斷層帶上本身就令人憂心,因為不論用任何技術強化廠區安全都無法阻止地震發生。

    美國過去已有管制機關勾結業者的醜聞,如核管會的前身、原子能委員會(The United State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確知維吉尼亞州的北安娜核電廠(The North Anna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 )就位於斷層帶,卻隱匿斷層帶事證,業者更企圖使核電廠延役運作至80年。
    司法部原先想起訴原能會官員,但真要追究,只會使政府顏面掃地,所以事情就不了了之。

    維吉尼亞州於2011年8月23日發生芮氏規模5.8地震,當時震央距離北安娜核電廠只有15英哩(約24公里)。地震卻已經造成核電廠冷卻系統損壞和冷卻池洩漏。這也顯示,美國核電廠常與核災擦身而過。福島核災的教訓就是:要確保核安絕不能只憑運氣。

    問:上週看到美國漢福德核廢料貯存桶破裂外洩的新聞,請問講者可否說明為何會有外洩事故、影響為何?

    坎普斯答道:位於華盛頓州漢福德基地(The Hanford site)的地下高階核廢料儲存槽已多次發生洩漏,目前該處有177個儲存槽 ,並放置了高達5000萬加倫的液狀高階核廢。

    漢福德基地因曼哈頓計畫的需要於1943年啟用,並生產核子武器所需要的鈽,長崎原爆中美軍所使用的鈽就是在漢福德生產。漢福德不僅為全美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更破壞了哥倫比亞河的生態環境。政府多次想要固化液態高階核廢,卻屢屢失敗,目前當地核廢大多是液態,雖然一部分核廢已固化,卻因美國高階處置設施付之闕如,使得核廢仍然留在當地,無法移出。

    類似的情況,也在我先前提到的南卡羅來納州薩凡納河基地發生。能源部選擇在經濟弱勢的非裔美國社區,興建地下高階核廢料儲存槽,棄置核廢污泥,這使得當地居民賴以維生的薩凡納河不堪飲用。

    反核運動每次的抵抗都與環境運動者和當地居民攜手合作,但是對手是軍事上、經濟上極為強勢的核武暨核能工業。而美國的能源部與核管會永遠只為核工業的利益服務,而非為民眾利益服務。

    問:美國為何至今都沒有成功設立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如果暫時找不到適合的場址,應如何處理與保存高階核廢料?

    坎普斯答道:美國核工業所擁有的129座反應爐目前已累積高達10萬立方公噸的高階核廢,其中93座反應爐持續運作並製造高階核廢。能源部過去30年一直鎖定內華達州猶卡山(Yucca Mountain)為最終處置設施場址,但因選址欠缺科學依據,引發當地的印地安原住民西休休尼族(The Western Shoshone)挺身抵抗30年。過去全美超過1000個環境和團結組織加入西休休尼族的抗爭。為阻擋各地高階核廢運送至內華達州,沿途各州的人民也加入抗爭。

    美國目前面臨核廢難題時,既不能永遠留存核廢於核電廠內,但又欠缺最終處置設施。我認為採3個步驟可以處理這個問題:

    首先,以再生能源取代核電,停止繼續製造核廢。

    其二,在沒建立最終地質處置設施前,先建立強化現場儲存(hardened on-site storage),這也是全美的環璄團體所提出的要求 。實際做法是使冷卻池回歸冷卻功能,非而核廢儲存池。經一定年限後,池內用過的燃料棒必須改以乾式儲存。

    福島核災時4號機於4月11日發生火警事故,若當時冷卻池起火,日本政府就必須疏散5000萬人,而非疏散16.4萬人。日本首相菅直人承認,若真要疏散5000萬人,就相當於終結日本這個國家了。不過,美國的冷卻池用以儲存用過的燃料棒的密度還遠高於日本,一旦發生核災時,危害也會更為嚴重。

    第三,美國必須建立一個符合科學與技術要求、環境正義的最終地質處置設施。該地質設施必須達成核廢應與生物圈安全隔離數百萬年要求,還要能因應極端氣候、恐攻的挑戰 。目前計算核能碳排時,從不計入數百萬年最終處置所涉及的高量碳足跡。這也使核電看似低碳,實則不然。

    內華達州猶卡山設施若真用於最終處置,輻射洩漏問題遲早會發生。要想一勞永逸地解決高階核廢,就是不要使用核電。我的環境導師——五大湖非核聯盟(Coalition for a Nuclear Free Great Lakes)領導人奇根(Michael Keegan)指出,核廢就是詛咒後代長達萬年,所以應該停止製造核廢。

    問:目前擁核人士希望以核能當成基載,解決氣候問題,請問是否可行?

    坎普斯答道:洛文斯(Amory Lovins)指出,為了減緩氣候危機,我們必須以最少成本、最短時間內減去最多的碳,因此我們必須權衡碳、成本和時間等三個因素,方能評估氣候有效性,就也是每花費一美元時能多快減少多少碳排,而非只看碳排一項。

    在同時衡量三項因素後,再比較核能和再生能源何者才是氣候解方,我們很快發現,投資核電不僅昂貴、耗時,更使有限資源無法投入用於符合氣候效益的再生能源選項,所以核能絕對不是解方。

    問:各國民眾和政府針對日本政府決定排放「稀釋的」福島核電廠廢水入海,可以如何採取行動?

    坎普斯答道: 排放核廢水入海就是以海洋為垃圾場,構成危害海洋罪(crimes against the ocean)。

    核廢水入海侵害了洋流行經之處的所有人,核廢水含氚,氚是氫的同位素之一,因過濾不掉,排放「稀釋的」輻射廢水後會生物集中於食物鏈高層,既破壞海洋生態,也影響生物和人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造成癌症和先天缺陷。福島廢水中尚有如銫和鍶等放射性同位素,日本政府因無法處理,索性隱匿事實,直到消息曝光,難以再抵賴。

    日本政府應有的做法就是儲存輻射廢水125年,直至氚對人體真正無害為止。

    日本政府自欺欺人的作法與美國政府、核工業如出一轍。美國政府與核工業因無法處理漢福德輻射污泥,所以一概宣稱該場址的「污泥對人體無害」。日本漁業合作社聯合會多來強烈反對排放核廢水入海,中、韓政府、台、韓民間團體也強烈反對。我們必須繼續強化反對力道。

    主辦方–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演講最後總結表示,從坎普斯的分析,使我們警覺到美國看似先進,核工業卻習於侵害印地安人權利,壓迫底層、而政府則是管制失靈。

    從美國的結構性問題反觀國內,類以的場景也在台灣發生,講者不僅提出了與美國官方論述大相逕庭的進步觀點,也使台灣民眾了解美國核工業加速氣候崩壞的情況十分盤根錯結。不論身處任何一任政府治下、20或21世紀,反核之路註定漫長艱辛,而北美最缺乏社會資源的原住民和底層挺身抵抗核工業的跨國壓迫、官資一體,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當可為台灣各界帶來許多啟發。

    (本文為2021年5月15日綠盟主辦【如何抵抗核工業的環境不正義?從美國環境運動談起】之講座紀錄)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2140

  • 三哩島核電廠事件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6 21:00:02
    有 478 人按讚

    今天來玩一個角色扮演遊戲。
     
    你是核電廠的菜鳥操作員,今晚值班的任務,是在主管的監督下,進行「蒸氣渦輪後備供電測試計畫」,按照原訂計畫,你將反應爐的功率調低至 700MW...
     
     
    - 計 畫 永 遠 趕 不 上 變 化 -
     
    值班主任發現反應爐功率跌落到 30MW,初步判斷應該是發生反應爐毒化,建議你停機。
     
    此時,真正擁有管理權的代理總工程師卻有不同意見——考慮到停機會影響核電廠日常運行及測試進度,他要求你必須繼續提升反應爐功率至規定的 700MW,不然明天就不用來上班了。
     
     
    - 身為菜鳥操作員,你會怎麼做 -
     
    1⃣️ 相信自己,選擇違逆上級,果斷停機
     
    2⃣️ 相信專業,選擇繼續進行測試,反正是主管比我更專業,出事了主管會負責
    .
    .
    .
    .

    很遺憾,35 年前的今天,在蘇聯車諾比核電廠內值班的新手操作員,並沒有相信自己;他反而選擇了相信核電的專業......然後,這被形容成了人為失誤。
     
    他解除了一系列保護反應爐的安全措施,試圖繼續進行測試,最終反應爐功率超出核電廠設計所能承受最大負荷量的 10 倍,引發蒸汽爆炸,炸破反應爐的頂部,反應爐的爐心直接暴露出來,大量看不見、摸不著也嗅不出的放射性微粒,悄無聲息地在眾人睡夢中,迅速散播。
     
    一系列以專業為包裝的錯誤決定下,一場世紀災難就這樣發生了——近33萬6千人撤離、近 10 萬人死亡,估計損失約二十兆美元,且有近 60 萬人因此暴露於高輻射物質下。
     
     
    -人無完人,不該碰的不要碰-
     
    核能發電看似完美,沒有空氣污染,發電過程中也沒有碳排放,然而,核子反應必須靠外力來監控,稍有不慎,或者是決定失誤,或者是設計失誤,都會導致連鎖反應,進而失控。
     
    你,相信核電可以完美嗎?
     
    車諾比在核災前,被國際專家譽為首屈一指(State of Art)的核電廠,誰知道首屈一指,也不是完美——過去半世紀,世界上就發生了三次重大的核事故(車諾比事件、三哩島事件、福島核災),細究三次事故的原因,都是因為人,人以為核電可以完美。
     
    現實告訴我們,我們難以將意外的可能性降至0,而且我們的科技也沒有進步到能夠應付核災,當核災發生,除了逃,就是死。
     
    那我們為什麼要繼續往死胡同裡鑽?
     
    臺灣的核能發電比例,僅佔全臺總用電量約 10%,只要傾盡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我們絕對有條件可以廢核。
     
    今年八月,重啟核四第 17 號公投案
    請堅定投下不同意票
    別為下一代,種下核災的隱患
     
    #17SAYNO
    #車諾比事件35週年

  • 三哩島核電廠事件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1 21:00:03
    有 2,374 人按讚

    天下文化邀我來談談這本他們最近出版的新書<以少創多>。天下找我的時候希望我回答兩個問題,一個是為什麼此時要看這本書?一個是誰適合看這本書?

    我的回答是:現在在很多歐美國家,尤其是年輕朋友對資本主義很反感,再加上中國的崛起,也讓很多人認為是提供了一個歐美資本主義之外,另一個可能性。我認為現在正是好好的看看資本主義到底靈不靈的時候,所以這本挺資本主義的書就派上了用場。至於誰該看,我覺得你如果對資本主義有很多意見,或者你認為資本主義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制度,我覺得你都該來看看這本書。

    以下是逐字稿:

    最近已經有好幾個朋友抱怨,琪斐啊,你怎麼老是報些什麼戰爭啊,極權啊,污染啦,你可不可以報點正能量?我就想,對吔,好像是吔,好久都沒有報那種,看了會讓人覺得人生充滿了希望,我只要努力我就可以變成超級大美女的那種消息了。剛好天下文化就邀我來談這一本“以少創多”,我看了以後就覺得,正能量來了,趕快來跟大家分享。

    先介紹作者。作者是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他是MIT數位經濟研究中心(MIT Initiative on the Digital Economy)共同主任,以及MIT的MBA史隆管理學院的首席研究科學家,當然MIT已經是全世界學界的大名牌,但這兩個研究中心,又是MIT這個名牌裡的名牌。你不要以為MIT就沒有不紅的,你知道MIT有在教音樂嗎?你光看麥克費在MIT坐的這兩個位子,你就知道他很厲害,他的專長就是看電腦科技對經濟、商界及企業的影響,以及電腦化是怎麼樣影響社會、經濟及勞動市場。

    為什麼這本書,我一看就很興奮。因為這本書,是挺資本主義的。為什麼資本主義需要挺呢?他不是流行全世界的顯學嗎?尤其在蘇聯共產制度瓦解之後,我們不是已經證明,共產主義不靈,資本主義才靈嗎?

    情勢在這幾年有很大的轉變。 像是資本主義大國的美國,在2016年有分問卷,說在19到28歲的年輕人裡有過半數,對資本主義很反感,認為現在世界的問題都是資本主義造成的,像是讓人自私,不道德,對弱勢族群壓迫,造成貧富不均,地球暖化,人類可能因此滅亡。很多人就跑去支持社會主義,最好的證明是自稱是社會主義者的桑德斯這位老先生,能在兩次美國總統大選都有很多年輕鐵粉支持。我知道台灣也有很多朋友有同感的,認為資本主義就是萬惡根源。

    而這本書”以少創多“,就是在說資本主義不但不會造成社會不公,人類滅絕,它甚至是人類未來的希望所在。首先麥克費提出一個很多反資本主義的人相信的,人類科技的進步,沒有讓地球有限的資源能用更久,反而因為進步,我們就消費更多,用更多能源;也就是科技越進步,地球越倒楣。像十九世紀的英國的碳藏量豐富,給英國的工業化奠下良好的基礎。後來蒸汽引擎被發明了出來,蒸汽引擎帶動的火車讓碳這個能源,能生產的動能加了幾十倍,幾百倍,省了很多力,照理說英國的碳就可以用更久啊,正好相反,因為蒸汽引擎這個科技太好用,工廠輪船全都搶著用,結果碳越用的越多。基本上,就是我們人類是很會賺沒錯,但更會花。

    但最近有科學家提出”去物質化“的理論。就是經濟雖然發展,但使用的能源總量卻反而變少。像美國不僅人均資源總消耗量減少,一些重要的經濟基石,像是鋼鐵銅木材等的消耗量也在下降當中。這種使用能源總量下降,但經濟成長卻往上走的現象,就叫做”去物質化”。不只美國,英國歐盟都出現類似的情況,把消費繁榮經濟成長跟資源使用量脫勾了。

    也有研究發現,國家富有到一定程度之後,污染就會降低。因為大家只有有錢了,都不希望自己的環境髒。像是占全球經濟比重25%的美國,海洋垃圾只占1%,但經濟比重占15%的中國,則占全部海洋垃圾的28%。根據麥克費的說法,全世界的人權狀況,平均來說,也是比以前好的。有研究顯示,使用死刑和起訴同性戀的情形在世界各國快速減少,

    這很棒不是嗎?我們可以過得很好很方便很舒服,但又不會掠奪地球。我以後開冷氣都不會有罪惡感了。

    但要做到這一點,麥克費提出有四個要件。他把它叫做四騎士。為什麼叫四騎士,不重要,反正就是四個都要有就對了。

    那四個呢?

    第一就是資本主義。能叫資本主義有要以下幾個生產特性:就是A追求獲利的公司,B能自由進入市場與自由競爭,C牢固的產權與契約履行,D沒有中央規劃控管訂定價格,E絕大多數東西是私人擁有的,F自願性交易行為。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就是自由市場最有效率。

    第二就是技術的進步。麥克費創造了”第二次機器時代”這個名詞,意思就是第一次工業時代我們克服了肌力限制促成了大轉變,但現在因電腦科技的進步,讓我們克服了智力限制。也就是有電腦演算法,AI的幫助,讓人類創意可發揮的空間不可限量。這種方式發展的科技,跟以前的科技相比,耗費的能源少很多。像是iphone 好了,以前沒有iphone你是不是又要買相機,買計算機,買收音機,買鬧鐘,現在就全部收在一個小小的機器裡面。而且因為科技的進步,搞不好它以後能取代的機器更多。再比如3D列印技術的出現,很多東西在設計的時候就可以做得很精準,就不用浪費原料去做一百個模型。

    資本主義跟技術的進步兩個騎士手牽手,會提供很多創新的動能,但麥克費也強調,資本主義的原則是市場可以自行運作,政府不該干預沒錯,但市場不處理的的負外部性問題,政府就要干預。

    負外部問題就像是生產牛奶的牧場,要把很多牛一起養,成本才能降低,但牛多大便就多,就很臭,一定會影響鄰居,所以這些鄰居也在付出的成本,這就是負外部性問題。像這種問題就要政府出面才能解決。

    那誰來決定那些是負外部問題呢?就是你啦!

    麥克費提出的第三騎士就是公眾意識。公眾意識如果覺得牛大便很臭,造成空污要解決,就會要求政府來解決。這當然就要配上一個有效能的政府才做得到。所以麥克費的第四個騎士就是能回應民意的政府。這個政府必需是高效能,而且還要有高水準的監理及執法能力。

    資本主義跟現代科技讓大家大步邁進,但公眾意識及回應民意的政府來矯正,進步的過程中,造成的問題。

    聽起來不錯吧?但最後再講一下我在看的時候的一些想法。我是把這四個騎士套到幾個國家來看看。像美國,我就會覺得資本主義跟進步的科技聯手沒有問題,政府效能其實也不算差,但公眾意識因為社會嚴重分裂,就變得很難判斷。比如黑人種族問題,有人認為很大問題,有人認為沒問題,那政府怎麼辦?比如說槍的問題,我看的民調都說支持要禁槍,但我保守派的朋友都說,我看的民調明明都說擁槍是憲法保障權力,怎麼辦?

    第二個問題,是中國。中國自己說它是中國色彩的社會主義,但西方學者很多都認為它是國家資本主義。我覺得麥克費也認為中國是資本主義,但中國政府介入這麼多行業,難道不會影響資本主義要求的自由市場機制嗎?另一個問題是公眾意識,他舉了個例子,就是中國空污問題很嚴重,連極權的中國政府也得要回應中國人民的要求,積極改善空污問題。但這是在中國當時言論相對開放的時候,當時中國還有調查報導呢,現在的中國還有公眾意識的管道嗎?要注意噢,麥克費四個騎士裡並沒有民主,他明白指出很多民主國家做得並不怎麼樣,像印度。所以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到底有沒有四騎士的可能呢?

    最後是台灣,他唯一提到台灣的地方就是核能; 說台灣公民投票反對,在2025年之前逐步淘汰核能發電廠的計劃。他這是在稱讚台灣公民投得好。麥克費是擁核的,他將核能列為乾淨能源,他還舉2007年的醫學期刊the Lancet 說,因為核電廠污染導致的死亡率是煤,碳,天然氣,石油污染死亡率的幾百分之一,核電廠事故率也比較低,美國三哩島及日本福島沒有人因輻射污染而死亡,車諾比事故後30年間,因此事件死亡不到50人。

    你可以不同意,那就去找反證來反駁他,不要來戰我。我只是告訴你他講了什麼而已。對我來講,這四個騎士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公眾意識,只要有科學的,基於事實的,理性的公眾意識,一定能把國家往前推,政府只要不太爛就行了。所以你認為台灣有沒有這四騎士呢?我把這個問題交給你。你想過之後告訴我,謝謝大家。

  • 三哩島核電廠事件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3-28 16:27:04

    今(28)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衛環委員會針對「爐心熔毀式核子事故發生時緊急救護規劃」質詢相關部會。林佳龍表示,當核子事故發生反應爐爐心熔毀「發布緊急命令應該要寫在應變計畫第一條」。原能會回答,會回去修改應變計畫,做如此處理。

    林佳龍指出,今天是三哩島輻射事件34周年,全世界有582座商業運轉的反應爐,已經停爐的137個,因為爐心熔毀而停爐的有12座,前車之鑑,連先進國家面對核災非常慌亂,無法用應常的政府組織去應變,而各部會的報告卻是以正常型態的組織去應變。林佳龍質問原能會,如果爐心熔毀時,「會不會建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原能會表示,當救災、動員會擴大,會建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林佳龍表示,「發布緊急命令應該要寫在應變計畫第一條」。原能會回答,會做如此處理。

    目前的核災聯合演習8公里為範圍,人口約8萬人,林佳龍指出除了簡訊、媒體、軍方、警報系統等傳統通訊系統,更提議參考Google Street View等進步科技做通訊聯絡。由於核四廠8公里內並沒有醫院,林佳龍提問衛生署及相關單位該如何處理病患?衛生署表示,將由地方政府的消防單位協助將病患外送,由衛生署指示其他醫院進入在外圍2~3公里處做整個第一線救災處置,再後送其他醫院。

    林佳龍指出福島核災2小時19分鐘後爐心熔毀,原能會預計當核電廠爐心熔毀1小時之內將要由經理層級決定斷然措施, 林佳龍表示,由一個經理層級的人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之下,一小時就要決定做斷然處置,這種決策是跟全世界同步嗎?台電表示,有信心斷然處置無誤。林佳龍表示,這種決策絕對不是標準SOP,應參考國際作法進行嚴謹檢討。

  • 三哩島核電廠事件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2-04-19 14:53:38

    今(1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針對「核子損害賠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條文審查,就核能安全議題質詢原能會副主委周源卿。

    林佳龍委員表示目前實施的核子損害賠償法是民國60年頒布施行,該法案是參考美國1957年制定的Price Anderson Act所擬定,當時整個世界的氣氛是鼓勵核電廠的興建,但經過三哩島,尤其是去年的日本福島311核災事變過後,全球對核電廠已經開始檢討反省,尤其是歐盟追求零核,非核家園變成共識。以台灣三月由趨勢民調公司所做的民調50.9%的民眾贊成停建核四,只有27.6%的民眾贊成繼續建核四; 有高達六成五以上的受訪者對台灣的核能安全沒有信心;並且有72.8%民眾表示贊成用公投決定,林佳龍委員要求原能會要正視台灣民意。

    林佳龍委員表示,核災賠償牽涉到三個層面,誰來賠? 賠多少?如何賠?林佳龍委員詢問周副主委,目前台電:與全世界核電廠互相的聯保採的是有限責任,台電保多少錢?上限是多少?發生類似福島事故,台電可賠多少錢?周副主委回答依據核子損害賠償法投保最高上限為新台幣四十二億元。林佳龍委員接著說,如果像福島事件,整個賠償上限就是42億元,雖然此次行政院版修法第24條最高限額修為150億元,此項金額光賠一棟帝寶都不夠。林佳龍委員詢問周副主委,民進黨版及葉宜津版皆要求刪除上限額度的規定,這有甚麼問題嗎?日本福島核災目前還沒估計出來到底損失多少,目前立即損失的5000億日幣相當1000億台幣,尚還沒完全計算出所有的延遲損失,美國超過民營電廠賠償25億損失上限之後也是由聯邦及地方政府賠償,核子損害賠償應該無上限規定。

    林佳龍委員話鋒一轉指出他提出核四專案調閱小組,絕對會調閱核安相關文件,阻擋借蓋核四之名繼續追加預算,置人民、國土安全於不顧。

    林佳龍委員也提出,原能會對緊急應變計畫區及疏散範圍太過輕忽,目前的八公里是否合理以及演習應該要以半徑多少為安全範圍?日本311後採20公里的疏散範圍,美國甚至訂出80公里的汙染控制區,台灣以核一和核二為中心,5公里的翡翠水庫若受損整個大台北都遭殃,20公里包括基隆和部份的新北市,50公里的人口有735萬之多,包括台北、新北市和宜蘭,這些都是一級災害區。林佳龍委員要求原能會盡速提供5公里、8公里、10公里、15公里、20公里,各在財政與行政的預算與人力評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