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片車門多少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片車門多少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片車門多少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片車門多少錢產品中有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羊格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2:12:18

: 2019年的第一個一號風球,發生在7月2日(周二)下午的4時15分,當日總雨量為19.1毫米;但真正的大雨卻發生在7月3日,那天下了79.1毫米的雨。 而事實是我連曾經下雨都不記得。資料是我在天文台的網頁上面找來,而我對你的記憶,也全靠Facebook提醒才記得起。 7月的我,才剛剛拋開手...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一線三的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4:00

#一線三的心情抒發 #這篇只放IG  我做了一個夢,夢裡我正在巡邏, 在一個三線道的十字路口看到一台營小客, 明明要左轉,卻沒有在左轉道乖乖排隊, 硬是插了直走車道然後搶先左轉造成堵塞, 二話不說鳴笛上前把他攔停到路邊。  「幹嘛?我要載客人啊!」  車窗拉下來,運將不客氣的質問...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BiB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1 13:06:55

🇺🇸 今天要用這張看似有女人味的照片 說ㄧ件沒女人柔情的事實 就是,我把車子把手扯斷了 扯 斷 了 - 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健身完開車回到家 我開車門就無心的扯斷了 於是自首的當下 👩🏻:你回來囉?欸我車子怪怪的 👦🏻:怎樣怪 👩🏻:你坐上駕駛座幫我看一下唄 👦🏻:(疑惑的出去)喔 👩🏻:(小心翼翼跟在...

  •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8 14:39:22
    有 1 人按讚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3 16:11:52
    有 1,33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神父發現PTT柯糞還真的滿噁的,太魯閣號出軌意外發生的現在,居然有人是在趁機幫馬英九和柯文哲的大巨蛋洗白.
    .
    若說吃人血饅頭,恐怕就是這一群人吧,趁著災難,帶著風向狂啃不已,此次災難有50人喪生,甚至有只有6歲的小女孩,然而,他們卻只在乎自己政治偶像的際遇,為其忿忿不平.
    .
    馬政府之所以遭人詬病,除了本身無能,光就政治態度而言,八八風災之時,數百人遭活埋,不但延誤救災,行政院長劉兆玄還跑去剪頭髮,馬英九事後勘災,災民向其哭訴,馬英九說「我這不是來了嗎?」,相比其冷血,林佳龍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探視傷者,進行搜救與搶修的工作,他請台鐵設置關懷服務小組,建立單一窗口,每一戶罹難者或傷者,都有相對應的窗口,兩相對照,可謂是天壤之別.
    .
    至於柯文哲,我不知道藉由事故,合理化大巨蛋的工安問題,邏輯在哪,錢櫃大火之時,市長竟然跑到高雄去,為他的「國家治理學院」培訓黨內人才,置台北市民的人命於不顧,明明選舉已過,卻還在拚他的選舉行程,柯糞當時怎麼護航的?市長是為了幫助屏東行銷石斑魚,你們怎麼可以罵他?還在臉書洗版稱讚,至少,林佳龍不會說「每片乳酪都有洞,可以穿過去」或者是,「國家法律訂在那裡,老百姓有遵守義務,不是變成說政府沒去抓到,他犯法好像沒責任」把責任推給人民,相反,他第一時間表示,搶救優先,會付政治責任.
    .
    到底是誰不能被批評,誰在創造不可質疑的對象,不言可喻.
    .
    若說PTT八卦版,和從前有何差別,那就是平平都是在罵政府,過往,是就事論事,現在,則偏好胡亂罵一通,並習得了柯文哲的習癖,好似患了被害妄想症,一邊罵,一邊還想免於質疑,明明寄生在八卦版上,什麼蟑螂母豬綠共都罵得出來,還在那假掰的哀號,現在都不能罵了,一邊又要扮演被迫害的姿勢,罵完,還得說什麼,1450要來囉,不能罵會被檢討,一出事就只會維穩,只要罵黨就會有群賤畜蟑螂上來維穩,甚至開始說起謊來,說政府只會學中共那套,搞愛國主義炒作民粹,轉移焦點,像對岸一樣維穩洗輿論.
    .
    一面揍人,還要裝作挨揍的樣子,你們都只會檢討我,檢討阿北,都不檢討蔡英文,哭哭.只能說,有夠忙的.事實上,蔡英文或者林佳龍,幹的事,不過是在哀悼和救助傷者而已.
    .
    至於八卦版被搞得跟糞坑一樣,臭不可聞,人們被燻得離去,也沒人在意柯糞們在說些什麼,自己罵得狗血淋頭,卻幻想有人來維穩,這般自導自演,過去,還真的沒看過,總不能說,你罵得不過癮,沒人聽,就指桑罵槐,對著空氣吶喊,有人在維穩我.所有人都得乖乖到糞坑裡面,欣賞我排糞的樣子,這樣子,才算「罵政府」.
    .
    政府不是不能罵,事故發生,也應當究責,釐清災害是如何發生的,但不是見獵心喜,等著一個教訓政敵的機會,用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事故如何發生的,出了什麼問題,都不用管,只要等著多死幾個人,好釋放自己內心幻想的不公正,什麼你們都罵馬英九,柯文哲沒有包庇遠雄你們都誣賴他.
    .
    這,就不叫監督了,這叫真正的維穩,不過維的是心目中兩岸一家親與九二共識的政府,所以,在傷者的傷口上撒鹽,在死者的屍體上潑墨,只要你的政府垮了,我的政府就變對了;若我的偶像是錯的,你的執政當局就得爛的可以,這,不是在幫受難者說話,也不是在幫家屬申冤,更不是在檢討政府,而是利用他們,為自己和自己共情的偶像,馬英九和柯文哲的公平對待,出一口氣.
    .
    這,就是在吃人血饅頭.
    .
    只能說是為賦新辭強說愁,衝冠一怒為紅顏而已.
    .
    此次翻車事故,和過往普悠瑪號脫軌的情況不同,並非是列車自動防護系統ATP或是列車駕駛的問題,而是天外降下的一台工程車,駕駛根本猝不及防,這也和台鐵內部的列車管理無關.
    .
    而闖禍的工程車疑似手剎車沒拉,也有可能是手剎車故障,導致工程車滑落列車行經的軌道,列車撞上後脫軌,並直接撞擊隧道牆面.
    .
    第一節至第三節車廂傷亡最為嚴重,第一節車廂出軌後再衝入隧道之中,導致車廂扭曲變形,而此事件最啟人疑竇的地方,就是駕駛疑似手剎車沒拉好,將工程車停在邊坡上,而且把較重的車頭朝下坡停放,也沒有任何大型車輪擋的措施,車停了便跑去休息,種種行為皆像是外行人的行為.
    .
    而台鐵明明因應清明連假,暫停施工,該司機又是工地負責人,其他工人都不在場,他一個人跑去現場巡視,明明步行巡視就可,卻要開吊卡車,不知其動機為何.
    .
    事發停車的路段是便道,並不會有人車行駛,因此有工會要政府改善外車侵入的問題,恐怕不是重點,此工程為台鐵「鐵路行車安全改善6年計畫」,工程的目的及是為了改善鐵路安全,降低邊坡災害風險,原本是針對不穩定的邊坡加以改善,換句話說,原本是為了安全而進行工程,而施工的對象,卻成為了災害的風險.
    .
    就如同原本是為了修補傷口的血小板,卻成為了擁塞血管的來源,屬於由內而外釀成的災害,並不是純粹的外力入侵.
    .
    而事發路段的便道,也沒有加圍籬,明明停工還有人跑到現場,台鐵應該負責的,應該是督導和廠商選擇的問題.
    .
    如果廠商沒照合約走,台鐵是否會知道?就算知道,能不能給予懲處,或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從防護問題來看,這就屬於合約中「對安全防護如何界定」的問題.
    .
    台鐵是否有監督機制?例如工地施工,派人監護軌道?定時派人巡邏?按照目前的資訊來看,監造單位為「聯合大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廠為「東新營造有限公司」,出事的工程車司機為「義祥工業社」,負責該工程,似乎經過層層轉包,而義祥工業社的地址竟然是一處民宅,該負責人又被爆出指示員工用小畫家剪貼貼未實際施工相片請款,可以看出,這明明是高風險的作業場所,卻由不願負擔風險的廠商轉包給不能負擔風險的小廠商.
    .
    工地安全應由監造負責,但工地安全是可以全都外包出去給廠商,而台鐵本身不用負責嗎?很難想像,攸關國家安全的建設,連「安全」都能發包出去,而本來監督安全與否的機制,看來似乎漏洞百出.
    .
    而維繫人們生命的運輸線,如果都是些便宜行事營造廠來接,甚至欠缺專業,實在令人捏一把冷汗.
    .
    台灣對於工地安全意識的缺乏,導致連為了安全而建造的工程,都能成為不安全的來源,這絕對是結構上巨觀的問題.
    .
    交通部應該通盤檢討工程發包的問題,特別是攸關於台鐵的安全措施施工,應該比照指標性工程辦理,而政府部門對於公共工程的評鑑措施為何?是否流於文書的形式,和現場脫節?
    .
    所謂「風險」並不是危險,風險指的是潛藏的危機,具備著不確定性,而危險指的是已確定的不安全.
    .
    也就是說,曝露在風險下面,他可能會發生危險,也可能不會,甚至他可能會獲利.
    .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還會去做有風險的事,在工地安全方面,因為這可以節省成本,這樣做比較有效率,應該沒有什麼比關上車門去休息,或者是,把應負擔的責任都轉嫁給別人,這樣子沒有風險的事.
    .
    但是風險並不會消失,而只是把代價交給無辜的人,你不認識的人,以及建設工程的目的,你應該帶給他們幸福的對象,普羅大眾,所承擔而已.
    .
    所謂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並不是追求「零風險」,而是降低風險,避免表面上解決問題,實則製造更大的問題.
    .
    沒有什麼比沒有風險,更有風險的事.
    .
    就算圍籬擋不住卡車,但如果有,是不是就能降低風險?如果台鐵能落實停工,再做一次覆核,該名司機是不是就不會上山去?如果監造單位能落實車輛管理,平地的工程車,不應該在停工時開上去,那個闖禍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隨便移動車子了呢?
    .
    這些風險管理一點一滴的累積在一起,就能避免危害的產生.
    .
    我不贊成林佳龍此時去職,或只是在協助救災,工地安全這一塊的結構問題,我想他再清楚也不過,他應該在監督營造廠是否落實法規以及評鑑機制,下點功夫,再走,也不遲.
    .
    此時離去,確實是沒有風險的事,但,並不能降低災難再發生的風險.
    .
    「罵政府」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執著自身偶像的福祉,或者不能像往常一樣隨地謾罵,那也是在追求零風險的自由而已,如果不能以增加公共安全的角度,而只在乎自身的爽度,無的放屎,誰誰誰要罵得比我想像的還多,這樣才公平,而無視情境,執政者的態度,成就一種比爛的哲學,那還不如找棵樹臭罵德不配位,綠共,你們都在妨害我的言論自由,還有用的多,畢竟,樹是綠的嘛.
    .
    對於蔡政府,必須注意的是,工地缺工的情形,缺乏專業人才,工地待遇難以吸引年輕人,人才凋零,逐漸被外勞取代,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台灣因為武漢肺炎,訂單增加,投資增加,科技場大規模擴廠,需求大於供給,前瞻計畫推動的大量工程,乃至於炒房而生的房地產建案,這些,都會使得人們求取速效,忽略風險,便宜行事.
    .
    工地安全,便給省下來了.
    .
    如何落實勞檢,制定工地安全的相關法規,這才是當務之急.
    .
    一邊追逐經濟發展的果實,一邊也不要忘了採果的,始終是人,寧可先求取穩定與安全,再來想要得到多少.
    .
    看的見的地方,是人人都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地方,果實摘多了會不會砸到人,器具是不是老舊,木梯晃動,爬上去會不會跌下來,這才是執政者必須設想的事.
    .
    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是很重要的,種種從前,都成今我.
    .
    莫更思量更莫哀,從今後,要的不是救災的英雄,哀悼的政治家,而是怎麼預防災害,降低損害的公僕,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艾利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破除零風險的夢】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流氓中醫師的極道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8 03:54:59
    有 2,206 人按讚

    每次開車直播時都會有粉濕問醫濕開什麼車,也有粉濕好奇醫濕是不是都開很好的車子,今天就開一篇來好好介紹一下我的三個兄弟、好朋友們。(如果對車子沒有興趣的可以跳過)

    什麼?男人不是都把車當老婆嗎?沒有喔~
    醫濕我的觀念老婆是老婆,車子是兄弟🤣

    醫濕目前名下有三台車(全都手排)~


    【第一台.小白】

    1988年的Mazda RX7 FC3S Turbo II,這台車是醫濕人生中的第一台車,也是靠著自己在奶茶店打工賺錢買的,那時候才大一還大二的樣子。醫濕我是當年被頭文字D毒害的一群,因爲高橋涼介的一句「我對我的轉子引擎有絕對的信心」而產生興趣。後來經過自己上網研究和請教業界人士後,對轉子引擎瘋狂的著迷,所以當時存了第一筆買車錢首選就是RX7 FC3S。它是一台基本上沒有什麼電子輔助系統的機械車,當年我就是靠著這台車把自己的駕駛技術練上來的。

    這台車有我難以割捨的情感和諸多心血,它跟我走過很多風風雨雨,也因爲是第一台車,所以就算壞了,我也是老二捏著砸錢在修。十年磨一劍,因爲生活遭遇和經濟狀況,我差不多用了十年在修它改它,而現在的它是台輪上450匹,車重僅1頓初的小怪獸。

    當初買它時是瞞著我老母買的,因爲我老母認爲開車很危險,整天怕我車禍所以非常反對,而我老爸只說了一句「只要你能自己負責和負擔得起,老爸沒意見。」但瞞了老母兩年多,最後還是被她知道了,她見既然都買了有段時間了,只問我「爲什麼要買跑車?買台普普通通四門家用車不好嗎?」

    這時我不得不提到我爸的一個朋友,他是道上的大佬,當年聽到我想買車,當我父母都不太願意時,他當著我父母的面對我說「買!年輕人就該買台車,最好還是台兩門的小跑車好好享受年輕的自己。」我非常認同,別想著等到自己年紀有了才想玩車,往往那個時候你已經沒時間沒心力了。


    【第二台.大白】

    2005年Mitsubishi Lancer EVOLUTION 8 GSR。醫濕的所在地冬天下的雪很可怕,由於小白是後驅車,在雪地裡的性能和安全性實在不高。曾經在大雪紛飛的夜裏,下班的我開著小白在還未鏟雪的高速公路上回家,一路上只敢開40,因爲稍微踩多一點車屁股就亂滑,然後看到一台Audi 用著它的壁虎系統從我旁邊以90-100的速度刷過,被洗臉的我決定我要入手一台四輪傳動的車子來因應冬天的雪地。

    後來因緣際會之下,後來在2015年年初,小白進廠大修,剛好市場上有人放出幾台EVO 8代在賣,我跟師父討論後,在他的建議下收入了這台EVO 8代,而且很剛好的是它是醫濕我喜歡的白色。(當年其實已有EVO 10代,但價錢昂貴所以沒有考慮選10代。而且醫濕我這個人喜歡玩別人沒有的,由於EVO是直到10代才在加拿大上市,所以老款EVO都是進口,在加拿大的數量比日本製的壓縮機還要稀少。)

    EVO 8是台任勞任怨的好兄弟,它沒讓我顧車過,唯一比較有花到錢的也就是修修老車漏機油、換了掛掉的原廠避震系統和渦輪翻新小升級而已,我沒有改很多東西,畢竟是代步用,所以雖然它的硬體足以調到輪上500匹,但我請師父壓在350匹讓車好開就好。

    至於它的性能,三菱的全時四驅系統成績在車界和拉力賽事上有目共睹的,代號4G63T的鑄鐵引擎,相信懂車的人都知道它有多可怕,這邊就不再贅述了。

    喔,對了,你們所熟知的短髮妹、外拍妹跟綠茶妹它都載過,是我三台車裡唯一載過三任感情的,這樣你們就知道這三段感情有多短🤣


    【第三台.胖白】

    2018年Honda Civic Type R FK8。有鑒於大白也有年紀了,我不想讓它冬天還受鹽、雪的危害,加上早年我都有在外診,大白的油耗有點吃不消,所以萌生了再買一台代步車來取代大白受苦。

    那時候經濟上有寬裕一點,因此想買台全新車,至少不用三不五時就得東修西修的。我當時想著我已經有小白大白兩台性能車了,所以第三台就來個家用車吧,加上我老母希望我買「正常」一點的車,於是我就從各家日本車廠上去挑,最後選定要嘛Honda Fit(小車)或是Mazda CX5(小SUV)然後我跟家人說這兩台車時,我媽跟我說⋯⋯

    「你孤身一人開什麼SUV !?」

    於是被老母爆擊噴血後的單身狗我默默的把CX5從名單上移除,乖乖的進了Honda dealer 坐下簽了這台Civic Type R......

    疑?
    是不是哪裡怪怪的?
    啊不是說好要買台普通家用車?
    說好的Honda Fit呢?

    很多人看到我簽單上寫著Civic Type R都問我是不是被魔神仔牽去買Civic Type R了?

    藍鵝...他們並不知道,我就是我自己的魔神仔。我也不知道爲什麼坐在業務面前,明明都談好Honda Fit的價錢準備簽字時,我會多問一句「疑?那Type R勒?」我那時候看著Civic Type R的單不斷的告訴自己,多個3萬多塊而已,我就能入珠....啊不是,我是說入主紐柏林最速前驅車,要馬力要操控要空間要ㄏㄧㄠˊ咖稱一次滿足,然候我鬼畜的手就簽字了。

    當時拿著單子的我走出dealer我還一副「我是誰?我在哪裡?我在幹嘛?疑?我簽了台FK8?」

    至於這台Civic Type R FK8我這邊就不著墨太多,300匹的馬力說真的也不算什麼,但看過它跑紐柏林的就知道操控性有多可怕,很多大馬力的名車在賽道上都被FK8電到歪腰,直線上FK8的尾速快過近400匹的車,所以不得不佩服Honda的黑科技。

    我在胖白身上沒有花什麼錢改,僅僅換了短彈簧和買了套Rays的名圈而已。因爲原廠其實就已經改好了才賣你這台車,算是非常佛了。

    入手胖白後,醫濕我才圓了自己自駕長途旅遊的夢。(因爲小白大白有年紀,我不想太操勞它們,加上油耗傷不起,所以跑長途的重責大任就落在胖白身上😂)胖白雖然也是性能跑車,但它能文能武,舒適程度上,醫濕曾經連開好幾小時出遊,腰背也沒有不適感。(可能我對舒適度的要求也不高吧!)

    我老母看到胖白後問我「啊你怎麼買喜美?」我說「性價比比較高。」然後老母看了一下尾翼說「你又買跑車?」

    我:「妳不要看到什麼有尾翼的都是跑車啦!它只是一台很普通、最低配置的喜美!」

    我老母要是知道這台我口中很普通的喜美在台灣要賣到200多萬台幣,應該會打斷我的狗腿。

    好啦~三台車子就介紹到這裡,你們一定發現我的車全是日本車。是的,醫濕我對歐美車比較無愛,就像看謎片也是都選日本的(喂

    不是說歐美車不好,單純自己無感而已,我承認現在很多歐美車動輒原廠就給你300-400匹甚至500匹,用最高端的電子技術,給你最享受的舒適和駕馭,你說BMW 的M3、M4或是M2CS不香嗎?賓士的AMG系列不香嗎?奧迪的RS系列不香嗎?

    香~當然香。

    車子快嗎?當然快。

    這些都是擺在眼前的事實不能不承認,我心裡也都知道也很清楚。但是醫濕我就是對日本車有個情懷在,尤其是90年代到2000年初期的日本性能車。現在很多車廠生產的車是爲了滿足市場消費者的虛榮,當然也是爲了賺錢反正你要大馬力要多豪華,我做給你,你就掏錢就是。

    然而當時90年代日本很多性能車的出現是爲了因應賽事,車廠爲了參加賽事才搞出這麼一台車,是有些比賽規則規定要有多少該車的市售量才能參賽,所以這些車才被作了幾台賣給民間。簡單說那個年代你有錢想買這些車,車廠還不屑賣你的那種感覺。這是爲什麼,我就算有了胖白,還是把小白大白留在身邊的原因之一。

    如果真的要說有沒有喜歡的歐美車的話?有吧,唯一會想收藏的只有老的保時捷911 Turbo或是 911 GT2 RS,藍鵝...我買不起。🤣

    好了,介紹個車扯這麼遠。最後來解個惑,時常有人問爲什麼當醫生了不買台能搭自己身份的高級車,如果不喜歡歐美車,那日本車也有像Lexus之類的高級品牌不是嗎?

    我這個人是這樣,我並不認爲什麼身份就一定得開什麼車來襯托自己的地位。而且以我現在這個年紀開台Lexus或是雙B,大多人還是會覺得「你家有錢」或是「你家人買給你的」,這並不是我想要的。我反而覺得車的選擇和年齡、心境比較有關。

    比如說,我寧可自己是個有了年紀的大叔駕駛著保時捷,開車門下車後被一旁的地方媽媽跟迷妹們說我是個很有品味的帥大叔,然後要約我去吃晚餐。而不是開了車門下車後被說「他爸媽買的」的洨孩。(我只是打個比方,不要高潮不要對號入座,我沒有仇富,我也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賺錢能力很強。)

    所以說,醫濕覺得現在自己這個年紀開個Honda, Mazda和Mitsubishi不爲過,而且誰說當醫生就不能改車玩車作個熱血醫師呢?當然啦,青菜蘿蔔各有所好,這篇文章僅闡述我自己的狀況,大家看看就好。

    PS. 感謝台灣的車友幫我畫了這張圖,滿足我三台車同框的心願。(因爲家裡車庫不夠停,有兩台車停朋友家車庫。)

    #我玩車改車不是爲了飆車
    #我只是想跟別人不一樣
    #有個性不是罪
    #我想作自己
    #好自在(疑

  •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0-15 14:53:54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最近,有朋友到【汽車私房話】的FB社團、影片下方留言處捎來訊息,表示:
    自己買了2019年式搭配「不是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及LDA車道偏移警示系統」的Toyota RAV4之後,最近總代理和泰汽車又推出了「全速域ACC主動式定速巡航,及LTA車道維持系統」規格的2020年式RAV4,讓一些車主們無法認同。並表示:
    「目前正在集結車友的力量,必要時到台北總部車聚進行抗議活動,讓大家看見和泰是如何的罔顧顧客的權益,也讓他們知道不是把事情壓下來就當作沒有事情了。」

    同時,他也希望:
    「廖兄能夠替弱勢的消費者發聲,請公司講清楚,不能改的原因是甚麼??而不是隨便回應幾個字就想矇混過去,麻煩主持公道。」

    首先,很謝謝車友們的支持,將我視為一個有份量的角色;而其實也有很多朋友們,都曾經私訊給我(或是其他媒體的其他同業朋友),希望我(們)能出面解決某些事情。然而,這些希望常常都是落空的。

    這裡,關於對這事情始末的看法,因為在留言串裡已有很大量的聲音是跟我想法類似的,所以我就跳過省略。我主要是針對「車輛客訴找廖剛到底行不行」這個點來做個說明,而這段說明也是先前就講過的了。

    說真的,找別人會有什麼效果我不曉得,就我這邊來說,就是沒有能力幫忙所謂的「主持公道」。

    有些媒體跟廠家的合作關係密切,就算手下的人想幫車友出頭,可能老闆也不願意。有些媒體就算幫車友發聲,但車廠冷處理之後也就不了了之。
    至於我,一沒公權力、二不是當事人、三也不是律師身份接受誰的委託了...所以廠家完全會無視於我的存在,直接把我晾著而已。

    下面,我編一段善意敷衍的劇情給大家瞧瞧:
    「廖大哥,事情是這樣的,關於這個車門關不緊的問題,其實我們服務廠已經有幫車主處理過了,目前車子也交由車主開回去再使用看看。請問他現在還有什麼問題嗎?」
    「他就說修了五次都沒修好,這次也是沒修好。」
    「那可以請他回廠再次徹底檢查嗎?因為據我們技術部表示,這個問題其實我們每部車都是這樣,這是正常的。可能是他沒理解好,我們可以再次跟車主溝通看看。」
    「說真的,你們自己知道,已經有好多車門問題的案例了,這是個問題吧?」
    「廖大哥跟您報告一下,關於這個車門關不緊的問題,母廠給我們的答覆是說:台灣的濕氣太嚴重,而母廠本國是沒有這樣的問題,所以現在只要回廠的車輛,我們都會另外在車門鉸鏈的地方做特殊處理來解決這個現象,後來車友們的反應都很好了呢。實際來說,其實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不曉得廖大哥這邊還有什麼問題嗎?」
    ......(以下省略幾萬字)

    這種類似的對答,發生過太多次了,終究是無疾而終~真正會讓車廠正視問題的方式,仍是消費者自己拿出主張才行!

    這裡告訴大家一個爭取權益的作法,就是當事人自己必須「提出具體的索求/索賠方案給車廠」評估,如果可行,就有談下去的空間。很多時候,就是要有耐性慢慢磨~

    就我多次跟車廠交涉類似事情的經驗來說,車廠經常告訴我的一個情形,就是-「其實車主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就是一直表示不爽......」又或者是,車主只給車廠一個單選題,例如「我要廠家原價買回!」但車廠辦不到就僵在那邊了。

    就車廠來說,他們遇到問題時,首先會評估「這個問題可能會帶來多少損失?」,然後有哪些解決方案?最後,「取其輕來執行」;也就是選一個可以將損失減到最小的方案來做為解決之道。

    而萬一某天真的要跟車廠談判時,最好備妥幾個具體方案作為拉鋸的籌碼,例如:
    1.修到好之外,另外再賠點大錢。(大錢沒有再換小錢)
    2.修到好之外,另外再多幾年保固。
    3.修到好之外,另外再多幾年免費保養。
    4.修不好之後,原車高價購回,談中古價。
    5.修不好之後,原車高價購回,貼錢換購別款,談新車價。
    6.這次維修費車廠負擔大部分。
    7......(諸如此類)
    都不滿意,就走司法途徑吧。

    不要第一直覺就是走「輿論壓力」這招,因為這招最沒用,你永遠不曉得輿論是幫手還是幫兇?到頭來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最厚的東西,叫做「臉皮」。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2-05 14:44:24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fGGxRvTJwgZz6Wak2zalw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wimmerprivatetalk
    ---------- ◉ 以下連結可欣賞圖文並茂的原文:https://goo.gl/X5iMJm

    進口與國產的黃金交叉
    汽車銷售的不可逆趨勢

    這幾年很多人可能都發現了一件事,就是許多車廠逐漸以進口模式來取代原本國產的版本!而為了避免前後兩者的價差過大,造成準車主入手前的困擾,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進口車的價錢,似乎越來越親民了。👍

    有人知道嗎?其實今年的汽車銷量已經大致底定了一個趨勢,就是「進口車銷售數量,終將會超過國產車。」至於這個趨勢的結果幾時會到來?除非我們的政府有什麼特別的政策來逆轉這個情形,不然,預估就在明年、也就是2019年,我們會看到這個答案出現。👀

    根據U-Car汽車網站的銷售報導:https://goo.gl/B71vQW
    今年累計至11月底的汽車掛牌總數來說,進口車的數量已經佔今年銷售總數的45.2%之多。或許有朋友會覺得這數字尚未過半、鹿死誰手還不曉得,但我認為這數字一旦超過40%,就如同群蟻潰堤一般,越到後面、進口車數量越是會加速完成其一統市場的大業。

    *詳細數字也可參考「政府資料開放平臺提供的新車領牌數資料」:https://goo.gl/NYKKPh

    如果最近想要買車,真的可以開始好好考慮「進口車」了!🤔

    當然,此時入手國產車,也不是說不行,但如果您考慮這部車要開個十年、八年...可能入手後的隔年,就會突然發現身邊的好友們都開上了進口車,而眼下這部國產車,想換......財務大臣並不允許您這麼敗家的。💢

    過了鹹水就是好?
    日系歐系如何選?

    喜歡看汽車評論的朋友,應該都會發現一個形容,就是「......這部車開起來的感覺,非常像歐洲車」;這是一句褒獎含義的形容,背後代表的含義,就是這部車比較紮實,開起來比較穩重。這句話不只是我說過,我的同業朋友們說過,甚至車廠廣告都會這麼強調。😎

    所以,歐洲車就一定比日系車來得好?這倒是未必。我覺得應該這麼說,如果以同級距的入門小車來說,歐洲車的紮實度會比日系車來得優異,而日系車必須達到一定的價格水準後,才會有比較好一點的行路質感。當然,無論是歐洲車或是日系車,都是「越大、越貴」,開起來會「越爽、越高級」,這是很合邏輯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就是依照配備來看,即便都是進口車的版本,歐系車廠在配備選項方面,通常都是比日系品牌大方,比較不容易看到配備陽春的設定出現,尤其是在主被動安全方面的差異更是明顯。所以,很多時候歐系進口車的車型版本常常只有單一規格,廠家不會將車輛的配備過度細分,而讓準車主在選擇時,衍生出很麻煩的購車困擾。😵

    進口歐系最低門檻
    Fabia最獲車主親睞

    就以購車預算來說,最多買家的級距,就是百萬等級以下的車主們;這也是台灣汽車銷售的主力戰場!百萬等級以下的車款很多,就算是進口車,可以選擇的也不少,包括日系、韓系、法系、歐系等等;而其中以歐系來說,Skoda就是近年比較紅火的品牌。

    為什麼Skoda會比較得到車主們的青睞?主要還是這個品牌CP值較高的原因;翻成白話,就是-「比較划算」。💰

    就以硬體來說,它同屬德國VAG集團,所以車上的許多零件不是跟VW共用、就是跟Audi相同;但就產品的定位來說,它並不是被設定在如同上述品牌那麼難以入手的範圍。換言之,我們可以用更少的錢,得到更好的品質。Skoda這個背景已經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了,所以原廠官方一直以來都打著一句口號,就是「聰明的,就懂」!

    另外,以價格來說,Skoda百萬等級以下的車款,其實有好幾輛可選,其中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找到不同尺碼的車型」;因為有時候我們要找一輛特定品牌的進口車,看來看去最後無法下手的原因就是:便宜的太小台、夠大的又超出預算!Skoda從最小台的微型車Citigo、再大一點的掀背Fabia、一直到小型的Rapid、或是中型的Octavia,你都可以用不到100萬的價格,找到想要的車型。其中,這裡面很多款都同步提供了「旅行版本」,在原廠的命名方式來說,也就是「Combi」的車型。

    所以在近年來,大家逐漸選擇傳統Sedan四門房車以外的車型之際,百萬以下、不要太小、夠用省油、CP值高的Fabia,變成Skoda旗下相當熱賣的一款車型。這部車也變成許多「國產車升級進口車」的準車主們,人生的第一部歐洲進口車。

    ACC主動跟車+AEB主動煞停
    Euro-NCAP撞測五顆星評定

    車輛尺碼的大小,一向影響人們對其安全與否的意象。首先在主被動安全的部分,Fabia這輛接近4米的小型掀背車,搭配了許多讓我們感到出乎意料的配備。以往我們認為一部車該有的基本六具輔助氣囊、動態穩定系統之類,Fabia絕對是列為標配,而更多的是:

    1.MSR引擎循跡控制系統:可降低車輪在光滑路面加速時的打滑情形。
    2.ASR加速防滑控制系統:確保平順的加速,或避免在溼滑路面加速時打滑。
    3.胎壓偵測器:胎壓不足時,儀表會跳出警示提醒。
    4.XDS+主動電子限滑差速器:可改善過彎時的循跡性及動態表現。
    5.陡坡起步輔助系統:上坡起步時,維持車輛避免下滑。

    這些配備可以增加駕駛時的穩定度,另外在實用面來說,胎壓偵測器跟陡坡起步輔助系統,更是開車時最最好用的配備之一。此外,這裡還有更驚豔的好料,就是:

    1.ACC主動定速跟車系統:全速域系統,可以定速或是跟車直到停止/再起步(最高時速160km/h),也可以一鍵設定「即時跟車」功能。
    2.前方輔助系統:亦包含了AEB自動煞車功能。
    3.駕駛盲點偵測警示:左右後視鏡上顯示燈號。
    4.後方車流警示:有圖像及車距顯示。

    看完這幾項高級安全配備,相信很多人會跟我一樣,準備開始找價錢、這部車到底賣多少錢啊?原來定價是78.8萬元,不過,如果是今年底之前訂車,就能用「WRC2奪冠優惠價69.9萬元」入手!

    其實,就算是以原定價來說,這個價格搭配這些配備,也很有競爭力跟CP值啊。還有,搭配智慧型裝置互聯系統Smart Link+,除可上網、語音聲控外,也讓多媒體主機功能更上一層樓。

    另外一點就是它的撞測成績(Euro-NCAP),依據2014年歐盟的測試來說:https://goo.gl/qxGXzx
    ,這部小車拿下了五顆星的最高評定標準。其中「成人乘員」及「兒童乘員」的部分,都得到81%高分,我們可以在當時測試的影片中發現,無論前撞或側撞時,Fabia的車艙都可維持很堅強完整性,這也讓許多在意車輛尺碼的車主,後來成為其決定入手的原因。

    雙廖冠軍試駕
    國際引擎大獎

    說到試駕的部分,我還真的沒有少試駕過Fabia這部車,從最早的【行車紀錄趣】,再到之前【全民瘋車Bar】的「雙料冠軍」,我從一般版本的Fabia試到旅行版的Fabia Combi車型,當然近期大家最有印象的一定是我跟廖怡塵模仿Fabia廣告的「跳車門」畫面。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們之前試駕的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dktUAj_N-Y
    https://www.youtube.com/embed/FXq5liic4Zc

    其實,這個部分當然比較是屬於趣味的橋段,畢竟上面就提過,Fabia可以在撞測中有效維持車艙的完整性,所以跳一跳車門也不是什麼很了不得的稀奇事。但是,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機會去試駕時,可以把重點放在「過彎時,前後軸的協調性/循跡性」、「油門的反應」,以及「車室的靜肅性」。

    就以目前的Fabia來說,以前還有1.6自然進氣版、1.2渦輪汽油版,目前只有1.0三缸渦輪增壓的汽油版可選,動力輸出是:110hp/20.4kgm,並且搭配7速的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平均油耗的部分是每公升18.7公里,還搭配有怠速熄火裝置及車輛動能回收系統。

    就動力的數字來看,馬力似乎就只有1.5升自然進氣引擎的表現,不過,開起來的感受是天壤之別,主要原因是渦輪增壓的搭配之下,它讓這部空重1159公斤的小車擁有很好的扭力輸出,相較之下,差不多就是2.0升自然進氣引擎的表現。車子開起來輕不輕快,主要還是看扭力的表現,這在山路行駛之際,更是容易體會其中的優劣。Fabia如其車身尺碼,在駕駛時顯得特別地靈巧。

    值得一提的是,這具小巧的三缸引擎,還得到【2018年國際引擎大賞】「1.0升以下級距的第一名」!除了Fabia用到這具引擎之外,其實包括同集團的VW Golf/Up/Polo/T-Roc、以及Audi A1/A3/Q2等等,都使用到這具小巧先進的引擎單元。

    一般版還是旅行版
    推薦入手的著眼點

    很多人最難抉擇的就是價差五萬元,到底要買便宜一點的標準版,或是貴一點的Combi旅行版?

    就硬體來說,這兩部車的尺碼只相差在後廂空間的大小,而包括車寬、車高、軸距、輪距的部分都是相同的;只有後懸的長度不同,標準版是675mm,Combi則是940mm。
    就後廂來說,標準版的容積是330公升,後座打平可以變成1150公升;而Combi車型的容積是530公升,後座打平可以變成1395公升,其底板有一夾層,可以活動使用。

    我建議如果是有男女朋友或已婚的朋友,不管有沒有小孩,Combi一定是必要首選!因為有伴的朋友,雙人出遊、甚至多人出遊的機會都比較高;所以後廂空間大一點,無論如何都會有更多機會派上用場。另一方面,如果未來有新的家庭小成員增加時,也很有需要在後廂攜帶必要的隨行物品;例如:手推車、毛毯、抱枕、清潔物品、濕紙巾、小玩具、兒童餐具、甚至臨時拆下兒童安全座椅時,也總要有個地方可以先擺放一下。此外,Combi的車長也不過4262mm,在駕駛時,也不會顯得相當龐大,就算是喜歡小車的女主人,也能很容易輕鬆駕馭,不會造成駕駛時的心理壓力。

    另外,Fabia的恆溫空調還有粉塵過濾器,這部分很值得家有幼童的朋友們參考。

    69.9萬限時入手!
    四年不限里程保固

    最後,我們再回到今年底之前訂車,就能用「WRC2奪冠優惠價69.9萬元」入手這件事。這除了年底的促銷價格之外,保固方面也跟原來一樣,是「4年不限里程新車保固」,以及「3年漆面保固及12年車身鏽蝕保固」,還有「2年原廠零、配件品質保固」。

    最近考慮買小型車的朋友們,雖然有很多車款可以選擇,但別忘了Fabia一定得列入口袋名單!這些豐富的安全配備,會讓你在開車時,感覺相當地輕鬆與放心。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促銷優惠 #Fabia試駕 #歐洲車

  • 一片車門多少錢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9-24 17:16:15

    160923夢想街57號 好市多進駐等於房市利多?預售、新成、中古、公寓挑哪個好?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VcJm9aNSJDI

    【好市多促進中壢房市分析】

    答:基本上像這種「大賣場」進駐,一定是趁生活機能還不是那麼樣成熟、完善時就會進駐,因為附近相對點燈率比較低,房價、租金、土地取得成本也都相對會比較便宜。如果是在人潮密集之處,再進駐,那就來不及了,東西也無法薄利多銷。例如:內湖五期的好市多也是如此。反觀中壢也是如此,那附近的空屋率也是相較整個中壢來講是偏高的。

    【現在的時間點,買什麼划算?】

    答:......↓
    第一-價格取向
    其他條件都一樣的情況下,挑新成屋,特別是預售屋,因為建商在這樣現在這樣的景氣下推案,都會有比較大的「賣不掉、銷售期拉長」的心理壓力,以前賣一間就少一間,現在是擔心價格在可口也未必能賣掉,所以現在建商推的案子多半會以「最短時間之內完銷」為第一目標,其次才是「價格」。
    因此,在這樣的前提下,新成屋、預售屋價格極有可能出現比周邊中古屋還來的便宜的情況發生!在比價效應下,未來周邊的中古屋也就不得不跟著降價了。所以如果從置產、投資角度切入,房子越新越好。

    第二-一定要是接近滿分的好房子
    如果擔心資產縮水的話,在各方面條件都差不多,只有屋齡新舊的不同,當然是選新的。可是如果是在蛋黃區、大安、信義、大直,一些土地取得成本已經很貴的地方,就算是新房子,可能也會因為地點、房型格局、基地過小等等,導致有明顯的抗性,反而中古屋社區評價優,住戶們共識極高,選中古屋就是不錯的選擇。

    舉例1:內湖區有一個新建案,豪宅規格、大樓外觀也很氣派,而且建商也很願意讓價,可是基地位置在山坡地可能有土石流的疑慮,然後景觀看出去雖然樹景一片、鳥語花香,但也看得到福地景觀,像這樣子情況,如果附近有中古屋,格局、採光等等其他條件也都不錯,而且還沒有福地景觀,那當然就選中古屋了。

    舉例2:在房市盤整期,房子再便宜,也都還是會被市場質疑,像是基河國宅,房市最高檔與現在的實價登錄相比,差距將近快三成。所以記得,無論新舊,一定要買「缺點最少的好房子」,其次才是價格。

    【砍價絕招】

    A.實價登錄再砍價法
    答:基本上現在多數人都是這樣來砍價的,實價登錄往下出價已經是相當普遍的談價法,多半只要有誠意出售的屋主,心態大約都會是「最高紀錄的八折、最新紀錄的95折」為成交區間。
    B.銀行估價砍價法
    答1:實務上的觀察是,現在銀行都會估得比較高喔!?因為銀行都是參考已經成交的時價登錄,而現在買家出價,都是低於實價登錄,成交價也是低於實價登錄,所以只要是自住型的買家,現在進場其實都是相對比較可以安心的。

    答2:銀行估價砍價法,比較適合用「豪宅」。

    2-1.因為總價越高,下修壓力/幅度比較明顯,銀行會評估得更保守、謹慎。

    2-2.現在「豪宅限貸令」仍然是沒有解除的,對「財力證明雄厚」的「首購族」而言,6999萬的房子最高可以貸到八五成,也就是5949萬,但只要多1萬變成7000萬,最多只能貸六成,也就是4200萬,一來一回就要想辦法多準備1749元的自備款。

    2-3.所以如果你是豪宅買家,「自備款多」,可能其實沒那麼在意銀行可以貸多少,可是你想買的房子總價超過7000萬,那你就很適合用「銀行估價砍價法」,假裝自己籌錢很辛苦,跟賣方多議一點價。
    C.東扣西扣砍價法(扣車位、扣管理費...)+房屋謄本算屋主買價算出屋主利潤

    答:
    【車位砍價法】

    不管任何一個地方,車位都有一個「固定的“行情”」,請注意,重點在“行情”這兩個字,很多仲介都會跟你說:「車位是『死豬仔價』,通常沒有人會砍車位價錢,車位價格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只能針對房屋價格去砍價。」但是,
    1.一樣是坡道平面,因為坡度的不同,有的社區無法停低底盤的跑車,消費者知道嗎?
    2.還有一樣是車位,B1、B2、B3的價格,應該是一樣的嗎?
    3.同樣樓層的車位,你是靠邊邊牆壁、夾在中間車門很難開,跟你單獨在空曠角落、動線好停、車門好開,價格應該一樣嗎?
    4.有的機械車位是上中下三層輪動式的,有些機械車位位置在中間/平面層,簡直跟平面車位沒啥兩樣,有的車位在下層有限高不能停休旅車,一樣是機械車位,價格應該一樣嗎?
    所以,請記得,車位價格不是死豬仔價,不是固定價,而是固定行情,可以參考行情,依照車位好不好停,再做一些加加減減。說不定又殺了50萬。

    【扣管理費】

    豪宅社區的管理費一坪動輒200元以上,中午屋目前平均落在100元上下,有些一層一戶、獨棟、有游泳池的,管理費特別貴,長久下來養房的成本就差很大!像這次的故事主角,就是利用「他們認為合理、他們可以負擔的」管理費是多少,與想要購買的標的物去做10年、20年的累積計算,然後將這些多出來的養房成本,放進斡旋談判議價裡面。

    【房屋謄本算屋主買價、算出屋主利潤】

    答1:其實這一招比較無效,因為屋主當初買得便宜,難道就要便宜賣給你嗎?那屋主當初買貴了,你是否願意用比較貴的價錢承接呢?不過基本上還是秉持一個原則,民國101年之後取得的,因為成本較高,而且是屋主賺多少的問題,應該賠多少的問題,所以會比較難殺價。

    答2:從謄本算出屋主成本,前提是
    2-1屋主是在101年6月以前購買的房子,實價登錄查不到,再用此招。
    2-2必須要有貸款。
    2-3屋主設定抵押的類別是「最高限額抵押」。如果只是「一般的抵押權」,就代表當初屋主自備款比較多,並沒有把房子的價值完全給貸出來。
    2-4通常銀行都是「成交價的八成」去做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換言之,如果你在謄本看見設定1200萬,加個兩成上去,就代表屋主當初大約是用1440萬去購買這間房子。而設定1200萬打八折等於960萬,大約是屋主「實貸」的金額。

    【斡旋絕招不藏步】

    1.交易安全:有太多案例層出不窮了,有些房仲一心只想成交,有些買家對於自己的財力證明過於自負,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貸款貸不到買家要的成數,籌不出自備款,只能解約,而被賣家沒收訂金。」的慘劇,所以在斡旋的一開始,我們會建議消費者,在出價談之前,請算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自備款,然後記得在斡旋書上註明「如果貸款未達?成,買家可主張無條件解約」等字樣來自保。

    2.不要斤斤計較服務費,買賣房子是三方面的事情,絕對不是只是買賣雙方的事情而已,試想三國時代:劉、孫、曹,其中的兩方只要真心團結合作,第三方必死無疑!

    所以,買家可以用力跟屋主砍價,賣家如果不甘心當然也可以堅持不讓價,請記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服務費,多給,也只是多給1~2%,少給,也只是少給1~2%」,我們會建議消費者訂出一個目標、級距,如果價格滿意,服務費給滿%,把「服務費」放進談判技巧裡面。只要利用服務費,讓房仲替你賣命!或許你多給了1~2%服務費,我絕對相信,房仲幫你砍的價錢絕對不止1~2%。

    (以上部分內容,出自陳泰原的新書《一眼看穿房仲賣屋手法》。)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171393914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