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灣鄉土民情(一百零八) 一蕊玫瑰一叢花,它的根深深釘在土中,不怕風雨不怕雪,堅強站條例沒怨嗟(台),它是島嶼的玫瑰花,在自己的土地,不怕日頭焰,不懼北風吹,堅定決意要開花,它是堅強的玫瑰花,永遠的玫瑰花。 流行歌謠最直接可以表達著人民的心聲,反映社會現狀,和不同的時代背景,唐山公過...

  • 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12 06:52:44
    有 78 人按讚


    台灣鄉土民情(一百零八)

    一蕊玫瑰一叢花,它的根深深釘在土中,不怕風雨不怕雪,堅強站條例沒怨嗟(台),它是島嶼的玫瑰花,在自己的土地,不怕日頭焰,不懼北風吹,堅定決意要開花,它是堅強的玫瑰花,永遠的玫瑰花。   

    流行歌謠最直接可以表達著人民的心聲,反映社會現狀,和不同的時代背景,唐山公過來台灣的初期,生活過的雖辛苦,精神上卻是消遙無比,因為早期的歌謠,比較樂觀,那時的歌謠大部份以生活做題材,比如天黑黑、草暝弄雞公、桃花過渡、丟丟銅,到日本統治台灣的時代,因為受了異族統治,台灣人受壓迫,奴隸,自導破碎,再加上抗日運動的失敗喪失了真多台灣的菁英份子,經過這段悲情歲月,台灣人驚荒、怨嘆、前途茫茫,那時流行歌謠的創作,充滿悲情、苦悶、無奈、哀傷、怨嘆,比如雨夜花、月夜愁、河邊春夢、心酸酸。   

    戰後的歌又閣無相同,日本人走之後,經濟蕭條,三餐不濟,生活苦悶,而當時流行歌謠偏重治民生問題,比如燒肉粽、酒矸通賣沒、補鼎補甕、三輪車夫,一些年輕人為了工作,離開故鄉和愛人,天南地北,兩地相思,所以創作了很多描寫相思的歌曲,比如望你早歸、孤戀花、思念故鄉,然後因為時代的流行,自由戀愛,情歌亦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不斷浮現出來,關仔嶺之戀、台灣小調、南都夜曲,這段時期是台灣歌謠發展作品最多的時期,想不到國民政府派兵鎮壓台灣,造成228慘烈浩劫,再度改變了台灣人的命運,那時政府推行國語,抵制本土文化,台灣歌被壓迫的奄奄一息,國語歌趁勢流行,日本歌次之,台灣本土文化僅存一絲氣息。   

    國民政府政策之下,台灣歌差點因此滅絕,加上那個時候,唱片公司為了賺錢,為了減少成本,全部改編日本歌曲,那時的台灣歌變成日本人的曲,台灣人的歌詞,本土的作家沒出路;曲沒人買,生活陷入困境,只好改送轉行,人材漸漸流失。

    一直到70年代,本土文化才又受重視,前後延續有10年的時機,到80年代,情況還算樂觀,但是進入90年代,因為東南亞偶像歌星進攻台灣市場,來勢洶洶,台灣歌因為較沒特色,沒新的創作,愈來愈喪失本土尊嚴,不是抄襲就是模仿別人,真正屬於自己創作又能聽的歌,沒幾首,一部台灣歌謠的歷史,歷盡滄桑,令人感慨。河流是城市的動脈,可比人類的血管,世界的大都市皆因為有河流經過,增加不少的光彩,亦因此繁榮發展,比如倫敦的泰唔士河,巴黎的塞納河,德國的萊茵河,多腦河,講到台灣台北有淡水河,台南有運河,高雄有愛河,可見大都市河流是不可缺少的美景。   

    台北因為有一條淡水河,培育出艋舺、大龍峒、大稻埕、台北變成了台灣的首都,淡水河的上游是大漢溪和新店溪,大漢溪過去叫做大嵙崁溪。   

    台北是一個盆地,像一個洗臉的臉盆,原本是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住的地方,在西班牙和荷蘭佔領台灣的時候,台北是一個未開發的荒涼地帶,那時只有少數的漢人住在淡水河邊,種田補魚,鄭成功的時代,較為重視南部的發展。當時是重南輕北,現今是重北輕南,正好相反。   

    清朝時代,唐山公仔大陸移民台灣,發現台北新大陸,台北那時沒多少人,一切是未開發的景象,不比南部的發展,所以這批新的移民開始對台北開墾,台北的移民以泉州人為主,泉州人成群結隊,形成一股地方的新力量。   

    起初,泉州人是在淡水河舊的第一號水門,蓋了幾間草屋做為基地,後來移民的人愈來愈多,這個大溪口的地方變成一條市街,漸漸熱鬧發展,淡水河上亦常常能看到原住民的船,是平埔族做的獨木船,載著土產來與漢人交換日用品,原住民划的船叫做蟒甲(Mah Kah)   古早時代台北艋舺是一個熱鬧的渡船頭,因為平埔族在這靠岸做生意,所以艋舺因此得名,原本這是叫做淡水河邊,後來因為叫了習慣,變成了艋舺。   

    艋舺是平埔族的獨木船,艋舺亦是原住民語翻譯過來的,當時有一條街,叫蕃薯市,老一輩可能知道,這條街是現在的貴陽街二段,也就是寶斗里一帶,這條街是原住民和漢人交易的地方,原住民當時用蕃薯來和漢人交換日常用品,所以這條街叫蕃薯。   

    有一段歷史較不為人知,台北的新莊和艋舺隔一條淡水河,新莊比起艋舺還早發展,艋舺在開發之時,新莊已經很繁盛,後來因為大部份唐山來的移民,都集中台北艋舺,所以艋舺才後來居上,成為北部最繁榮的大都會,大家知道,過去的台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順序排名,顧名思義,艋舺是當時台灣第二大都市,光緒元年,台北府設在艋舺,艋舺很多人知道,但是也有很多人還不會寫,尤其這一代的年輕人,多數只知道萬華,萬華便是艋舺,艋舺也是萬華,問他們艋舺如何寫,許多人還真是不會寫呢!   

    艋舺和萬華差那麼多,有人一定很奇怪,艋舺那會叫做萬華,是什麼原因?其實,艋舺是艋舺,萬華是萬華,一個是古代的名,一個是日本人取的名。   

    縱貫鐵路,艋舺車站要通車時,日本人將艋舺改做萬華車站,“萬華”二字,日本人是根據佛經一句話“曼陀羅華”曼是寶島曼波的曼,佛陀的陀,四維的羅,華是華人的華,日本人取第一字曼,改做一萬二萬的萬,與取第四字華湊起來叫“萬華”,這便是萬華的由來。

  • 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26 22:00:01
    有 282 人按讚


    【想認識台北,則不可不提1853年艋舺頂下郊拼事件】

    歷史課本上常提到「一府二鹿三艋舺」,可說明艋舺曾經是當年全台灣排名第三的街區。但為什麼有過如此繁榮記錄的艋舺,在後來被大稻埕超越了呢?雖然原因不是只有一個,但其中最不能被忽略的,則屬1853年那場改變了艋舺未來命運的頂下郊拼事件。

    頂下郊拼,指的是同樣來自泉州的「頂郊」三邑人和「下郊」的同安人,因為淡水河岸經營權的問題大打出手。三邑人以龍山寺作為指揮中心,先行攻打同安人,兩方人馬展開大規模的械鬥。過程中三邑人為了攻進八甲庄,向安溪人借道祖師廟,並承諾事後會幫忙修復重建。但卻沒想到三邑人戰後不認帳,安溪人只能靠自己募款重建。而戰敗的同安人,只能放棄艋舺,帶著霞海城隍神像一路輾轉來到了大稻埕。

    但當時誰也沒想到,這一戰雖然由三邑人得勝,也讓他們佔去了艋舺大部份的利益,但往後幾年艋舺河沙淤積,船隻不易停泊,因此紛紛轉往了大稻埕停靠,讓大稻埕的商業地位逐漸超越了艋舺,成為北台灣重要的貿易中心。當時戰敗離開艋舺的同安人,反而成為了商業上的贏家。

    這一個歷史課本著墨不多,但卻影響現在台北發展非常深遠的頂下郊拼事件,其實那些場景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11/11(六)上午,歡迎跟我們一起來實地探索 《那動盪的年代:1853年頂下郊拼》柯得隆 老師帶領的故事。

    【艋舺 走過,不路過】系列導覽
    詳細情報 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sp
    直接報名 https://goo.gl/JN5adp
    ==============場次表==============
    11/11(六)10:00-12:00《那動盪的年代:1853年頂下郊拼》柯得隆
    11/11(六)17:00-19:00《萬華百年來的情色文化空間》高傳棋
    11/18(六)10:00-12:00《【講座】「意義是三小?我只知道義氣!」你不知道的角頭故事》鍾秀雋
    11/19(日)14:00-16:00《去萬華,不去艋舺─東園街的故事》路向南
    11/19(日)19:00-21:00《神鬼西門町之神妖故事集》黃永銓
    11/25(六)03:30-05:30《清晨,批發市場的叫賣聲》蘇柏安
    11/25(六)14:00-16:00《這就是傳承!艋舺不變的老字號在地情》老王子
    11/26(日)14:00-17:00《民俗的博物館─艋舺三大廟》林敬智
    12/01(五)19:00-21:00《【講座】為什麼你不該錯過艋舺青山王遶境?》張靖委
    12/03(日)14:00-17:00《台北第一區:艋舺回憶錄》高傳棋
    12/07(四)14:00-16:00《八將》呂江銘
    12/07(四)18:00-20:0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呂江銘
    12/07(四)19:00-21:0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張靖委
    12/07(四)19:30-21:3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謝宗榮
    12/08(五)18:00-20:0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呂江銘
    12/08(五)20:00-22:0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張家珩
    12/08(五)20:00-22:0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張靖委
    12/08(五)20:00-22:00《艋舺青山宮暗訪遶境導覽--日語場》史筱薇
    12/09(六)11:00-13:00《艋舺青山宮正日遶境導覽》謝宗榮
    12/09(六)11:30-13:30《艋舺青山宮正日遶境導覽》呂江銘
    12/16(六)14:00-16:00《撐起街頭的網:艋舺社工的一天》李佳庭
    12/23(六)03:30-05:30《清晨,批發市場的叫賣聲》蘇柏安
    ==================================
    詳細情報 https://www.taipei-walkingtour.tw/sp
    直接報名 https://goo.gl/JN5adp

  • 一府二鹿三艋舺發展原因 在 李昆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7-10 06:50:51
    有 72 人按讚


    學到一課

    《 下町老城區 》
    我是一個到新城市一定會跑老城區(old town)的人,原因無他,老城區才真正能感受到一個城市的原始精神,不然到處都是一樣的購物中心精品品牌,沒有local精神逛起來多無聊,失去了解城市特色的機會,旅行起來總覺得少了一味,建議大家瞎拼行程裡多安排一個old town觀光,多了老城區行程,絕對可以堆砌起更有趣的觀光經驗。
    .
    上回說到台北是依著淡水河東岸發展起來的城市,old town其實就是以前的downtown,我的台北老城區說書行程,基本上就跟著19世紀初發展起來的「三市街」來走,所謂的三市街指的就是(1)艋舺 + (2)大稻埕 + (3)老台北城,順序很重要,因為台北市發展就是從當時全台灣最發達的第三大城鎮艋舺開始,後來艋舺裡鄉民爭地盤,一批鄉民另起爐灶北上移居到大稻埕,清朝建城時看了風水也考量了兩大鄉民的衝突民情,就在中間卡了個台北城設置官府,後來日本人統治者來一看,嗯..官員回清國總部,城內空空,就進駐台北城內,也開始見縫插針的發展原台灣聚落以外的閒置空間,例如西門町,南門町,東門町,大正町等(其實有點像夜市擺攤作業)。
    .
    有趣的是,這三個老城區各自有不同的原始個性,艋舺因為發展最早最富,old money多,外人很難再介入,相對來說比較narrow-minded,所以各據一方的角頭文化很明顯。大稻埕反倒比較open-minded的歡迎新移民進駐,所以很多new money洋行新品等就落腳在那兒,貿易往來頻繁的成了台北小上海。而日本人聚落則悠哉悠哉的考量著未來發展,在台北城內學習歐美先進國家的城鎮藍圖,有計劃的發展他的新經濟和棋盤式現代市街。
    .
    關於這台北三市街的個別故事,說書人秉持不談歷史只講故事的原則,在這裡不贅聊,之後另闢小欄目講古分享我的發現...

    #一府二鹿三艋舺
    #頂下郊拼
    #台北城
    #三市街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