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ㄇ型鋁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ㄇ型鋁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ㄇ型鋁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ㄇ型鋁條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每日一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事中的知識 #爆紅影片學科學 【挪威滑波房屋崩入海,意外背後意外豐富的科學】Quick Clay 奇譚 「這異象是蝦餃,難道是 2020 年在正常發揮?」 ← 近日大家看到這短片時,涼了半截的心中,或許是這樣 murmur 的。 *若你未看過,留言區有影片傳送門 但身為一個科宅,第一念...

  • ㄇ型鋁條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1 20:25:37
    有 607 人按讚

    #時事中的知識 #爆紅影片學科學
    【挪威滑波房屋崩入海,意外背後意外豐富的科學】Quick Clay 奇譚

    「這異象是蝦餃,難道是 2020 年在正常發揮?」 ← 近日大家看到這短片時,涼了半截的心中,或許是這樣 murmur 的。

    *若你未看過,留言區有影片傳送門
     
    但身為一個科宅,第一念頭是「咦?很不合理耶」,一眼目測影片中滑落的坡度實在沒多陡。必定要有一層很潤滑、很古溜的物質存在,那會是什麼呢。
     
    難道是永凍土在夏天融化了ㄇ?嗯,只是亂猜測亂引用網友的話的話就和總是在囫圇搶快的台灣記者差不多了。我想學到些原本不知道的事,在知識中添加幾塊硬磚頭,就要用正確的方式使用 google。第一訣:若非必要,先不要用中文搜尋XD。
     
    首先釐清影片基本資訊,人事時地物:事件發生在今年六月三號,攝影者是眼睜睜看自己家消失在海裡的苦主 Jan Egil Bakkeby 先生,他家位在北極圈內的挪威北部 Alta 市一帶。所幸無人傷亡,但有隻狗狗落水又游了上岸。
     
    過了不久我就意外在 @Trust My Science 這個法語的科普粉專意外看到了關鍵字:Quick clay(d’argile rapide)。
     
    喔喔喔.....這是啥。感覺和「流沙 quick sand」或「水銀 quick silver」 有關係呢。Quick clay 的中文是翻譯成【流黏土,或是超敏黏土】。但如果只查到名字就滿足的話,就會像費曼先生的爸爸曾經嗆聲的:「你可以把一種鳥在世界上各種語言的名稱背下來,卻仍然對它的習性一無所知。」所以,知曉了名字,再以名為索引去進一步了解它的一些特質是一定要的啦。
     
    正是因為查到與學到的結果很奇妙,所以現在才會在這邊滿心激動的發文 XD
     
    插入一個又是最早從 Vsauce 得到的冷知識,前述三物名稱中的 quick 意思都不是說那玩意很「快」。在古英語的用法裡 quick 的意思是活跳跳不安定的。出自欽定詹姆士王版聖經有 the quick and the dead(生者和死者)這個熟語——經文的上下文是說耶穌基督是一切生者與死者之審判 [提後 4:1]。
     
    首先我學到 quick clay 和崩塌災害的最重點是:這種超敏感的黏土是高緯度的特產,其他地方是沒有的。是由冰河輾壓陸地,使岩石風化後形成的固體微粒,流入海中沉降而成。所以這種黏土與這種災害只常見於挪威、瑞典、俄羅斯、阿拉斯加、加拿大等國。
     
    * 是的!其實很常見XD 不是啥末日異像。近年來各種異象似乎變多,自然是因為人手一機錄影增加,和對於爆紅影片渴求的媒體平台的普及,讓大家目擊率上升了。讓普通的事情變得奇特,奇特的事情變得普通。就這麼單純 XD
     
    定義中黏土是顆粒直徑小於 0.002 毫米的土壤固體組成。也就是說,尺上的最小格子中可以讓超過五百顆的黏土微粒排排站。而粒徑由大到小是礫 → 沙 → 粉沙(silt)→ 最小顆的黏土(clay)。
     
    關於流黏土/超敏黏土的第二個重點是,它們必須原本是海積黏土(marine clay)也就是在很鹹很鹹的海水中形成的黏土。而要脫胎換骨,變得很敏感、不穩定的必要條件是「要再從海裡,升回到陸地上來」!
     
    這就很奇妙了,海底怎麼會變陸地呢。況且冰河最盛時期的海平面反而是比今天低的喔(水都凍在兩極了),怎麼會冰河退卻、海平面上升,反而卻有陸地從海裡浮上來呢?
     
    最妙的就是這現象:稱為「冰期後反彈」(Post-glacial rebound),陸地會反彈上升是因為兩極冰蓋的那些水實在太重,曾經把陸地壓得都沉降了,當冰冠終於溶化後,這些陸地板塊才慢吞吞的,基於浮力的原理而慢慢升回去。許多沉海的陸地緩慢的浮起,使得前述極圈內的國家的領土,其實一直都在偷偷的變大!(然而俄國還是沒有比 #冥王星 大。)
     
    海積黏土遇上冰期後反彈,離開了海,接下來它們繼續變化,主要是由陸地上的淡水逐漸洗去原本海水中的鹽分。這裡的鹽份是廣義的,包括鐵、鋁、鎂、鈣、鉀、鈉等正離子。要專業名詞的話,這叫淋溶作用(leaching)。淋溶除了由降雨來溶以外,有時也會由地區性的豐沛的、自流性的地下水穿過黏土層把鹽分帶走的方式在進行著。
     
    話說黏土其實有很多種組成,它們的通性是都由矽和鋁的氧化物所組成,而且都是由地球特色最多的水去攻擊(水解)一大塊岩石——角閃石、長石或雲母等礦物,化學作用所形成的分子碎片,也就是「風化」的產物。#所以若是沒有水就是妨礙風化
     
    離題一下,所以當 NASA 送機器探測器到火星,探勘到黏土礦物的時候才會興奮異常!黏土乃是水:大量的水曾經存在的證據是也。
     
    黏土的另一個和生活最相關性質是「離子交換」,其實就是前兩段說由淡水去把鹽份(陽離子)淋溶出來的同一件事,一種離子換另一種。而和生活的關係是......呃,有一種黏土叫 smectite 綠土,如果大家不幸腹瀉不止去看醫生,醫生八成會開給你一包無味道的粉末止瀉藥 Smecta ← 此處無業配。也就是說,有時候「吃土」能藉由離子交換的特性,調節紊亂的腸胃滲透壓,吸附毒性物質,進而達到止瀉的效果。有些黏土的離子交換性質高,有些低一點,但都有一定的交換能力。
     
    等一下喔,原來大家都知道的黏土,除了會黏可捏之外還有那麼多學(ㄒㄧㄠˊ)問存在。對啊,若不是對於奇怪的話題亂調查,我也不會知道這些事的——或說,若無相關脈絡,那些精妙的知識對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但即使是一則冷知識的脈絡,知識就自動凝聚形成一則小劇場了。冷的好!
     
    所以到底為何失去了鹽分就可以把海積黏土轉變為 Quick clay,造成挪威、加拿大等國家動不動就有土地滑到海裡去呢?
     
    * 先前有次這樣被好好拍攝下來的 Quick clay 大型滑波事件是 1978 年挪威 Rissa 發生的,留言區我放一個惠我良多的科普紀錄片的超連結。
     
    話說身為台灣人,仙草、愛玉、豆花、洋菜凍這些夏日冰品大家肯定都非常常吃......欸不是,怎麼忽然從黏土講到各種凍咧。理由是,很奇妙的上述各種凍會從液態凝聚成固態,和黏土遇到海水裡的鹽就會沉降,原理其實有點像。也就是鈣、鎂這些陽離子扮演了「橋接」的角色,讓本是一團散沙、彼此看不順眼的分子能夠穩定且和睦的相處。
     
    當然更詳細的機制是牽涉到電性中和、擴散電雙層(diffused double layer)、凡德瓦力(van der Waals interaction)這些更精妙的部分......但我覺得大家都能理解的是鹹豆漿。也就是陽離子促成的凝絮作用(flocculation)。和生物化學實驗的鹽析效應也類似。但我現在忽然極度得想吃布丁。
     
    →→ 加鹽就會穩定,遇到淡水就會不穩定。極度簡而言之是這樣。
     
    有陽離子,而且是越高價數的陽離子例如 Fe³⁺, Ca²⁺, Mg²⁺ 越是有架橋的功能。所以愛玉子要用含有鈣離子的硬水洗,才會讓「膠」(其實是多醣類)凝聚,用含有極少離子的 RO 水是無法凝成愛玉的。
     
    其實還有一個微奇妙的要件,植物腐化後形成的腐植質(humus)因為酸性和其多酚成分,也會干擾、把黏土中的陽離子拽走,進一步不穩定化。所以經常 Quick clay 取出來會是黑黝黝的。
     
    於是最後的最後,被淋溶而失去那些鹽份:使黏土微粒彼此達到和諧穩定的關鍵被消滅之後,一層超不穩定的 Quick clay 就形成了,電子顯微鏡下這種黏土結構完全就像是一大片「紙牌屋」,橫七豎八的片狀黏土的中間空無一物,空隙中由空氣或水充填,只要遭受擾動就會由一部份崩塌迅速惡化到全體崩塌。一觸即潰。所以這種崩塌常常是海邊先塌一小塊,然後崩潰的前緣逆向往岸上傳遞。
     
    而最奇葩的特性是(還有啊?! 對還有),流黏土如其名,它崩塌之後就會完全液化成汁。黏滯性暴跌到原土壤的一百萬分之一......那什麼概念呢,蜂蜜和水的黏滯性差別是一萬倍,就是那個一倍半(對數尺度)的降低。崩潰了的流黏土的顆粒不只不再團結,甚至會彼此排斥,由於都帶有些微的負電,就摩擦力甚小 → 最完美的成災要素齊聚了。
     
    查到這,我終於弄清楚影片中那神秘的超級古溜、潤滑了一大片土地讓它滑進海裡的物質的真面目了。流黏土它基本上是液態的潤滑劑,所以即使只有一丁丁的坡度都一發不可收拾。甚至在前述挪威 1978 年發生那次,地面的坡度只有不到 3 度!
     
    至於避免的方法就是土壤普查。而因為流黏土通常不是位在地表,而是在表土的下方分布成層,所以要透過鑽探取樣鑽鑽看。而就像台灣在推行土壤液化潛勢圖,加拿大、瑞典、挪威等國也在不斷進行著流黏土地區普查的工作。
     
    這和全球暖化到底有沒有關係啊......嗯,不知道。我們知道地下水會進一步使流黏土不穩定化,而永凍層的逐漸融化會不會改變、加重這過程,就有待科學調查了。偶速科宅,偶棉下回再見~~
     
    參考資料:
    Landslides| Quick clay - NGI (挪威大地工程學會)
    https://www.ngi.no/eng/Services/Technical-expertise/Landslides/Quick-clay
     
    The Quick Clay Landslide in Rissa, Norway - ISSMGE (國際土壤力學與大地工程學會)
    https://www.issmge.org/uploads/publications/1/35/1981_03_0080.pdf
     
    Quick clay in Sweden - K.Rankka et al. (2004) 【文件大請注意】
    https://www.swedgeo.se/globalassets/publikationer/rapporter/pdf/sgi-r65.pdf

  • ㄇ型鋁條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10-10 21:04:44
    有 189 人按讚

    【試車報告】 2017 Toyota Corolla Altis X 自信魅力
    【4K UHD | https://youtu.be/usIOgDkozQw】

    對於許多年輕朋友來說,就算尚未有能力入手昂貴的跑車、百萬夢想車款,不過,獨特的個性,卻是愛車不可少的! 然而,許多愛車的年輕朋友們也了解,若一輛車僅空有兇悍的外貌,本質卻與其他車款無異地軟腳,那麼,似乎還是略顯浮誇了些!

    正因如此,這回,Toyota推出了全新Corolla Altis X作為了解答,而就我們看來,以它77.9萬的身價而言,這輛車的升級,已可說是誠意十足了! 至於這話怎麼說,大家就聽我們娓娓道來!

    【活力武裝】

    若第一眼只遠遠看到車頭下氣壩,老實說,Altis X的ㄇ字大口真還要令人誤認為它是Camry,呈現出了與普通Altis完全不同的威悍面容,而在車頭側邊,Altis X就像是電影X戰警中配戴了頭盔萬磁王一般,也擁有著自身專屬的霸氣武裝。

    當然,Altis X也並不只有在車頭部份張力十足,無論是車輛側裙、與車頭同樣呼應著[X]設計概念的車尾、透明燈殼搭配黑澤燈組、車頂的鯊魚鰭設計,到腳踩17吋雙色輪圈,皆無不展現著與[普通] Altis迥異的動感個性。

    【熱力加持】

    當然,若身為一輛與眾不凡的車款,卻總要讓人在下車後才猛然回憶起它的身分,那麼可要算上設計不周了! 因此,在維持Altis的內裝架構之下,Toyota大膽地將車內飾版採用了與車色呼應的豔紅,無論前後座都能感受到Altis X的四射熱力! 而且,別認為Toyota只有拿紅色飾板這樣簡單的裝飾來敷衍消費者,因為不只前後座椅、排檔防塵套,以及方向盤上的車縫線,無不採用專屬的紅線來提升戰鬥感,更重要的是,既然Altis X是個更重視運動表現的車款,除了全新Altis就擁有的Sport模式之外,原廠還替它加裝了便利的換檔撥片在方向盤後,可大大提升檔位切換的便利與即時性!

    不過,若要說到這輛車不讓我們非常中意之處,那大概就是它的中控音響界面了,除了英文標示不夠直覺,就連顯示亮度也不甚足夠,在艷陽環境下使用,若再受到反光影響,有時真需讓人多看兩眼才能辨別其中內容。

    【升級安全】

    而在年輕朋友享受駕馭樂趣之於,車輛的安全當然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Altis X除了BOS煞車優先系統、BAS煞車輔助系統、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皆備,另也有著WIL頸椎傷害緩和前座,和ISO-FIX兒童座椅固定機構,且安全配備也比照最高規車款,不論是VSC車輛穩定系統、TRC循跡防滑,和充足的六氣囊防護也未缺少。

    同時,因應新年式的升級,Altis X也再增設了BSM盲點偵測系統,而且,雖然相較於其他車廠車型有著更大且明顯的警示器,相形之下Toyota車款的顯示燈號確實偏小,但由於警示燈號就設於A柱之上,對於駕車生手來說,若能在轉彎、切換車道前確實查看後視鏡,並確認警示燈號,相信還是能大幅減低潛在危險的發生!

    【輕快樂趣】

    在車款動力部份,雖然Altis X與普通Altis無異,同樣搭載名為2ZR─FE的1.8L自然進氣四缸引擎,在Dual VVT─i雙連續可變汽門正時,與ACIS可變進氣系統的助益下,可提供140hp/17.6kgm的動力輸出,搭配Super CVT-i無段變速系統後,不論是Sport模式開啟與否,其實都能提供相當輕快的加速表現,以我們在超過攝氏30度的高溫中的實測,它依舊能在10.4秒完成0~100km/h加速,已無愧對未達80萬的身價!

    同時,也因為增配了換檔撥片,不論是在山路或公路上想更換檔位,換取更多的引擎煞車或動力輸出,都將更為便利,不再需單手放開方向盤,操作傳統排檔桿;且縱使因受限於CVT變速箱的保護,Altis X未能如同性能車款一般,完全依照駕駛意念,強制切入近所有檔位,來令引擎轉速瞬間拔升,但我們認為這樣的設計已絕對足敷大多數的使用者需求,可為駕駛自主性與樂趣增色不少!

    【更勝預期】

    呼應文前所述,既然Altis X並未在動力上多加著墨,那除了內外觀的[視覺系]升級,這輛車又何來的特殊呢?

    事實上,雖然X版車型車高未與普通Altis有異,然而,我們卻很喜歡Toyota這回的車款升級之處,那就是對操控有著第一手影響的底盤! 在換上強化14%張力的彈簧,配合強化多達三成的避震器阻尼,光是在市區道路中,便能明顯地感受到這輛車有著更為扎實的路感,在乘坐舒適感一點也未被犧牲的前提下,大幅增進了車輛於彎中的支撐性,讓人可更加自信地駕馭這輛車。

    再配合會自動隨車速調整輔助力道的方向盤、介入程度細膩的VSC車輛穩定系統,若說Altis X的內外觀進化表現亮眼,這輛車的操控昇華,更會讓人對它耳目一新!

    【TCar短評】

    在維持同樣的動力下,全新Corolla Altis X的進化並未讓這輛車晉升為車系性能款,不過在改頭換面後,的確已顯露出與眾不同的個性,且原廠願意針對底盤進行升級調教,直接地優化車款操控本領,更絕對是消費者的一大福音! 當然,若原廠能另推出好比短彈簧、大輪圈等部品供消費者做為選配,必可擄獲更多年輕買家芳心,但若綜合其車輛售價,我們仍認為全新Corolla Altis X已擊出一支漂亮打擊!

    【Toyota Corolla Altis X】

    引擎型式 1798c.c. L4 DOHC
    最大馬力 140hp/6400rpm
    最大扭力 17.6kgm/4000rpm
    長寬高 4640x1775x1460mm
    軸距 2700mm
    車重 1275kg
    驅動模式 FF
    煞車結構 四輪碟煞
    懸吊結構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輪胎規格 前後215/45R17
    國內售價 77.9萬元

    【主要配備】

    Bi Bean LED頭燈(具光感應啟閉功能)
    LED日行燈、尾燈、後霧燈
    鍍鉻水箱護罩
    側窗框鍍鉻飾條
    前後保桿擾流套件
    車頂鯊魚鰭
    雙色17吋鋁圈
    前後上下可調式EPS電動輔助方向盤(附換檔撥片)
    藍光大型儀錶板附亮度可調功能
    MID多功能資訊顯示幕
    1CD音響主機
    豪華透氣皮質座椅
    六四分離可倒後座椅
    ISO-FIX兒童座椅固定機構
    SPORT運動駕駛模式
    ECO節能駕駛輔助系統
    定速巡航系統
    倒車雷達
    BSM盲點偵測警示系統
    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TPMS胎壓偵測警示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BAS煞車輔助系統
    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ABS防鎖定煞車系統
    WIL頸椎傷害緩和前座椅
    雙前座SRS 氣囊
    雙前座車側SRS氣囊
    車側簾式SRS氣囊

    TOYOTA Taiwan | TCar 葉明德
    #toyota #corolla #altis #x #tcar #新車試駕 #葉明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