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回家過年? 過年的意義與由來是什麼? 台灣地區 過年的由來隨著地區而有不同,在台灣起源自「沉地」的傳說。相傳燈猴(燭台)曾向玉皇大帝稟報民眾忘恩負義,只祭祀其他眾神,卻忘記燈猴為人民照明的辛勞。結果,玉帝決定讓島在除夕夜沉入海底。島沉入前,民眾將家中祭祀神明送回天庭以免遭受連累,此為「送神日」的由來。 中國地區 新年的由來在中國起源於會吃人的「年獸」故事。從前有隻怪獸叫做「年」,它每過一段時間便會來到附近聚落吃村民,後來人們發現年這隻怪獸害怕「紅色」與「聲響」,便貼起紅色的貼紙,並用火燒竹子來驅逐「年」,此為放鞭炮與貼春聯的由來。 過年要幹嘛? 過年習俗活動有哪些? 民眾在初一普遍會一大早會前往廟宇燒香,而後給街坊鄰居拜年,這個行為稱之為「走春」。大年初二人們會回娘家。而嫁出去的女兒會帶丈夫、兒女,向父母拜年。初三是老鼠娶妻日,傳統社會會在牆角老鼠經過處灑一些米糧、糕餅,以跟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確定!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