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word字距調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word字距調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word字距調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word字距調整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A編工事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WORD系列番外篇】 #可不可以 這幾天WORD哏圖跟交稿教學,有很多正面跟反面的意見,認同者有,但也有人覺得這樣是「專業的傲慢」,無論如何,我都非常謝謝大家的閱讀跟指教。 不過,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接受哏圖的風格或確實帶有情緒的評論,或者對於WORD排版的技術問題其實還是一知半解,現在都...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康茵茵 LIA KANG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文字你無法體會它的強大 我直接拍實測Galaxy Note10+影片給你看! 實測包括: ❤123度超廣角 ❤景深特效攝影,夾有柔焦、雜訊、抽色、散景4種特效 ❤S pen遠端遙控 1.順時鐘放大焦距 2.逆時針縮小焦距 3.上下調...

word字距調整 在 中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3:50

- 因近期Apple有Back to school方案(買指定ipad或macbook會送airpod,詳細內容可再看 @med_llstudy 整理超清楚) 應有許多同學或新生觀望是否要買平板,因此分享自己使用狀況供參考。 使用配件: iPad pro2020+ apple pencil2+ m...

word字距調整 在 蔡藥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9 11:15:48

▲【2021藥師夥伴募集】▲ @pharstore 健生活藥局 是一家專注在健康生活的公司,致力於將「健生活」打造成未來新型態生活的代名詞,期許為重視健康的消費者,打造一系列完整的健康服務。 選擇加盟Phargoods+智慧藥局連鎖體系,導入智慧藥櫃、智慧調劑台、智慧中控電子標籤、中控ERP系統...

word字距調整 在 張西 Ayri Ch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30 01:14:01

(深呼吸一口氣) ⠀ OK,來! ⠀ 終於要正式地公佈這個消息:我的第二本長篇小說作品《葉有慧》要出版了。雖然大家都知道了,但還是想要把這本書背後的一些過程好好地分享(ง'̀-'́)ง ⠀⠀ 去年一月出版完《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之後,除了繼續忙於英國研究所的申請以外,也因為疫情開始了每週直播的小嘗...

  • word字距調整 在 A編工事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4 21:05:09
    有 306 人按讚

    【WORD系列番外篇】
     
    #可不可以
     
    這幾天WORD哏圖跟交稿教學,有很多正面跟反面的意見,認同者有,但也有人覺得這樣是「專業的傲慢」,無論如何,我都非常謝謝大家的閱讀跟指教。
     
    不過,不管大家願不願意接受哏圖的風格或確實帶有情緒的評論,或者對於WORD排版的技術問題其實還是一知半解,現在都沒關係。因為WORD排版背後真正重要的問題,其實是「溝通」。
     
    無論你是作者、是編輯,還是美編、設計,出版一本書,過程當中每個意見的來往和確認,都是非常重要的。而編輯,就是把這一切串起來的角色,是專案總機,通常也是出包要負最大責任的人,被罵最多次的人。
     
    所以真心希望各位作者跟編輯萍水相逢,是互相尊重、信任、合作的關係,長長久久,而不是單純因為自己對作品親力親為的幫忙,以及可能不明白自己對很多專業問題的不理解而產生的堅持或想像,而讓整個過程變得窒礙難行。
     
    我也相信當編輯的人,一定都是把作者的意見放得很前面,懷抱一起做出好書的心情堅持著。真的會遇到那種講都講不聽的,你不用他的檔案印、不照版面做會出事的,大概也是相對少數的「沒社會常識又不尊重專業」的奇行種。當然編輯百百款,有好有壞,作者也可以從過程中觀察編輯的工作,雙方是否協調。
     
    有鑑於很多專業的問題真的太難解釋了,如果真的覺得太複雜,那我們就用「可不可以」來解決這些問題吧。以下例句:
     
    情境一:
     
    作者:「我已經用WORD把全部的內容排版完成了。這樣『可不可以』直接印呢?」
     
    (?!?!?!?!) 
     
    編輯:「老師……那個,用WORD排版會有很多問題喔,因為(#專業傲慢兩萬字略)……老師可以給我一些期待的版面範例,我們討論看看,之後會請美編幫老師重新都排過喔~(燦笑)」
      
    ///////////////////////
     
    情境二:
     
    作者:「我在WORD裡面直接插入圖檔示意給你看,這樣『可不可以』呢?」
     
    (!)
     
    編輯:「謝謝老師貼心幫忙,插入圖檔可以核對,但老師還是要麻煩給我圖片原始檔,我會幫老師確認可否用於印刷。另外圖檔的位置要等美編排版出來之後才能確認喔~」
     
    ///////////////////////
     
    情境三:
     
    編輯:「老師,美編已經回傳試排的版面了,老師看看這樣『可不可以』?字太小、行距太緊,有任何問題都可以調整喔。」
     
    作者:「好的感謝你。我詳細看看再跟你討論。」
     
    ///////////////////////
     
    作者當然不用太懂出版專業,但如果不懂,請不要太有把握的硬幹,聽編輯多說一點,有好沒壞。
     
    結論,多說請、謝謝、對不起,再加一個「可不可以」,作者好心情,編輯不爆氣,美編設計都愛你。

  • word字距調整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0 21:21:31
    有 8,092 人按讚

    [He can’t reply]

    高等法院第一庭的證人席旁,有個矮身木架,擺放了審訊相關的Bundle。 文件夾每個逾吋厚,約五六個排列在書架上,審訊談到那一份文件或證物,便需要從架上的文件夾中取閱出來。法庭很多時間就是消耗在翻查相關文件的程序上。文件夾背脊貼上了白紙告示,註明了這宗案件的編號及控辯雙方名字。

    這宗案件為「HKSAR v. TONG Ying-kit」(香港政府v.唐英傑)。香港法庭文書處理,細緻非常。姓氏TONG全為大階英文字母,名字Ying-kit 中大小字母分野,讓人明瞭這組英文字需要連起來理解,但中間的「-」號又剛好分開了兩個中文字的粵語拼音。

    唐英傑是誰?去年夏天之前,他不過是一個廿多歲,讀書成續欠佳,曾於台式茶飲店工作,後來到日本餐廳做侍應的香港年輕人。一夜間,他從藉藉無名的青年,變成了一個全港甚至全世界都知道的人。

    只因他於港區國安法實施首日,即2020年7月1日,駕駛了一部電單車,被指衝向警方防線,車上插着「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旗幟,成為了港區國安法第一案的被告人。從此命運被改寫。

    國安法首案開審後,連日來,歷史學者、政治學家、傳播專家,到庭上解說「光時」口號,是否有分裂國家的意思。然而學歷不高的唐英傑自己想甚麼?他想甚麼和案情有沒有關係?

    24歲的唐英傑,身型壯碩,已還押逾一年。在三位穿墨綠色制服的懲教署職員押解下,進入犯人欄。連日審訊,他都穿同一套衣服。深藍色的西裝外套,黑色恤衫,配襯黑色領呔。同色系的領呔和恤衫融為一體,無聊時,他會用手指把玩領呔。

    這天是審訊最後階段,控辯雙方律師「結案陳詞」的日子。唐英傑進入犯人欄後,三位法官未出來之前,律師團隊走到犯人欄旁,跟唐英傑商討甚麼。

    律師們透過金屬欄柵送了文件給唐,而唐又俯身聆聽意見,多達九人的律師團隊有老有嫰有男有女,圍着犯人欄談笑。有些時候,律師們和唐談得輕鬆,抑壓着的「嘻嘻」聲在寧靜的法庭後方傳出來。

    此案關於唐英傑的資料,有時是控方披露,有時是辯方提供,但唐自己沒有選擇出庭作供,只有他一名前僱主出庭作證。這位旺角台式飲品店老闆娘,指唐在社會運動期間擔任急救員,在案發當天約了唐到銅鑼灣吃午飯。

    警方則從唐手機裡截取了社交媒體紀錄,對話裡,唐與友人於案發當天,收發過海隧道有設置了路障的資訊,而唐亦提時間「沒有遲,銅鑼灣未聚夠人」的說話。但辯方律師解釋,唐是社運的急救員,當天預備替傷者急救,而也約了友人在銅鑼灣區吃飯。

    辯方今天翻出了唐英傑的中學成績表。辯方大狀Clive Grossman(郭兆銘)已達八旬,他手震震,口震震地拿着唐的成績表說:「中三那年,他的中史分數,一百分滿分,他只拿了五十分;全班130人,他考第124。」顯然,郭資深大狀想說明,唐英傑沒可能理解深奧的學術知識。

    唐的爛成績,在辯方口中是說明他不知道口號的歷史意義;但對於控方來說,唐英傑在香港接受教育,有讀過中史課,而當日是七一香港回歸日,國安法生效第一天,加上關於國安法的報導已沸沸揚揚,控方周天行專員指,唐不可能不知道這支旗的意思。

    周天行請法官翻看一個港島彩色地圖,周天行指出,唐英傑當天開着電單車,從東區海底隧道到港島,卻沒有直接去銅鑼灣,而是先到中環、金鐘、再繞回灣仔,先後經過(周指是衝過)四個警方防線。而從社交媒體截圖可見,唐知道自己在幹甚麼。

    周續形容,唐四次被警方防線要求截停,但繼續駕駛,其中一次被射胡椒球也沒停下。控方指,唐非但沒停車,甚至加速,最後令三個警員身體「受嚴重傷害」。而現場圍觀人士拍掌歡呼,可見唐的行為嚴重危害警方及道路使用者安全。

    相反,代表唐的辯護大狀郭兆銘則指,唐經過首三條警察防線,沒有直接衝向警察,而是繞開了,而第四次發生意外時,煞車燈一度閃亮。

    郭資深大狀認為,「這不是恐怖分子的行為。恐怖分子不會按煞車掣,他也不會在社交媒體約人去吃飯,或帶急救用品出去。恐怖分子自毁之前不會說,我要約人去吃飯。」然而法官們卻指出,證據指當時煞車燈有亮起,但有交通意外專家卻指,其後車速是減慢還是加速沒法知道。

    郭資深大狀又指,控方形容三個警員嚴重受傷是誇大了。「電單車不是致命武器,它不是機關槍。他在車上掛着那支旗,可以說是在showoff (炫耀)。但控罪說『嚴重危害社會安全』實在說不上。現場的圍觀人士,在拍掌喝采,那不是感到危險的人會做的事。怎能說公眾安全受威脅呢?」

    郭更說,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也不見得受影響。法官杜麗冰此時指出,有證據指當時附近有一對年紀老邁的男女長者,正想過馬路。但郭堅持,沒有人感到危險。

    郭資深大狀續指:「那是示威的時候,很多人在街上,街上很多人不滿政府,不滿警察。但說他這個行為嚴重危害社會,達至恐怖活動?說不上。控方引述的警方調查只證明,有人舉『光時』旗,有其他人喊港獨口號,但不能說所有人都同意其港獨訴求。」

    控方周天行專員,今天帶出了要理解口號除了參考專家,也要考慮口號的 “ordinary meaning”, “ordinary understanding” 。周專員並引述案例指,常人理解口號意思如何,已可達至煽動入罪理據。

    至於爭拗多天的專家意見,控方的周專員認為,包括辯方專家也同意劉智鵬教授對光時的理解(帶有分裂國家意思)是其中一個可行的理解。

    周專員指控,辯方雙李專家指「光時」意義抽象又多樣的報告,不可靠又不可信。周專員指,辯方雙李專家(Eliza及 Francis)並非歷史學者,辯方報告裡的研究,也不是特意為此案進行,又指焦點小組的調查員在調查時發問了「引導性問題」。

    但辯方的郭大狀則多次強調,法庭要小心不要隨便否定兩位辯方專家意見。「Eliza及 Francis是其領域上具權威的學者,兩人做的研究、著書、教學,均通過嚴謹的學術標準。控方劉智鵬或許是稱職的歷史學家,但劉智鵬教授不是政治學者,也不是政治傳播學者。Eliza及 Francis是真正的專家 (They are experts in real sense) 。」

    今天代表辯方發言的郭兆銘資深大律師,年屆八十,眉毛稀疏,胖得有雙下巴,鼻子尖尖,耳朵卻特大。他在英國出生,曾於南非讀書,他嗓子陰柔,以英語提醒法庭:「正正是因為Eliza及 Francis的研究,不是特別為此案而做,而是他們老早以學者身份進行,更顯得他們是獨立而且不偏不倚 (independence and impartiality)。學界一直是這樣做研究,他們的方法受國際學術圈子認可。」

    郭資深大狀,不時調整頭頂的假髮,或扯一扯身上的大狀袍,或在說英語的時候伸伸舌頭,舐舐自己乾涸的唇:「希望法庭不會說,這些專家的意見,我不用去理會,指控這些專家們是錯的,甚至說專家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兩位學者告訴我們,社會運動的口號是抽象的,供人各自解釋,因為口號不只要帶出實質政治訴求,還要表達情感,團結群眾。」法官杜麗冰深思着,嘴唇緊合,神情嚴肅。

    郭大狀也提及,控方證人劉智鵬教授,自己曾陪伴嶺大校長現身2019年7月「光復元朗」活動:「劉教授自己出現在『光復』活動,卻說自己不知道活動主題,也堅持自己不是參與者,只是去關心學生,這種說法很令人懷疑(suspicious)。」

    控方還指辯方專家一個「關鍵性缺失」在「時間脈絡」不足,即「雙李」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2019年,非案發的2020年。郭資深大狀在自己的總結中幽了對方一默:「吓,時間脈絡的欠缺,好像控方專家犯這個錯誤更嚴重,劉教授指口號意思幾千年不變,他好意思去挑戰辯方專家幾年或幾個月的差距?」

    郭資深大狀,肚腩大大,說話帶有老派英式紳士的幽默感。對於控方的指控,例如舉起「光時」旗有煽動成分,是恐怖活動,郭資深大狀攤開他的老人手掌,不住反問: “What? How? Why?”

    控方指梁天琦本人支持港獨,故「光時」八字有港獨意思;控方指此八字在中聯辦外被叫喊,故「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郭資深大狀連續用英語輕輕而高音地反問,說話時縮起他那佝僂的肩膀,攤開滿佈手筋的手掌: 「“So What?” 梁天琦怎樣想,被告人怎知道?“So What?”中聯辦外的活動,被告人連去都沒有去,他怎知道?」

    郭大狀重申了Eliza及 Francis的意思:「口號意思是多元的,抽象的。」他舉起了右手拳頭,舉向天:「正如我喊:『Let’s go out and fight for our rights!』(我們出去爭取權利。英語fight有『打鬥』和『爭取』雙義),你可以理解為我要去寫信給報紙投稿,或參選議會,或者出去打人。一字歧義,是常見之事。」

    「Eliza及 Francis提過,發訊者若想表達清晰的意思,會挑選一個意思更清楚的詞,不會選一個抽象的字去表達。『光時』這口號意思不明白,並不像『我們要去打林鄭月娥 (let’s go and beat up Carrie Lam)』那麼明確。」郭大狀語氣在說笑,但法庭裡卻沒有甚麼笑聲。

    國安法首審,條文意思如何詮釋,萬眾觸目。這天,法官也曾和控辯雙方討論條文的法律觀點。

    代表政府的周天行專員,提到「恐怖活動」罪行時,指出「光時」旗幟是一支帶有「政治議題(political agenda)」的旗幟,會向附近的人宣揚其包含的分裂國家意思,嚴重危害社會。

    此時,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提出,根據國安法「恐怖活動罪」相關條文(24條),「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恐怖活動…..即屬犯罪。」陳官指,這條文是談活動(activity)而不是政治議題(political agenda)。陳官強調「的」這個字。而24條的細項指出,活動包括暴力、爆炸、縱火、破壞交通、干擾水電通訊等。

    陳官解釋時,杜麗冰點頭。

    周專員呢喃回應:「對,字面是這樣。」

    彭寶琴插話:「不只是字面,是條例這樣寫,恐怖_的_活動,不是關於政治議題。(Activities intended to cause grave harm to society, not about political agenda)」杜官再點頭。

    周堅持自己在提供事件的背景。彭官再重申。「我恐怕這一條法例不是談口號或談追求政治議題,而是關於破壞社會的活動。周先生,你是否接納這樣的解釋?」

    周再說,因為唐的行為是針對警察。

    彭官及杜官再重申條文是談「活動」。

    周最後同意,恐怖活動罪的焦點是在「活動」一字上。

    至於關於「光時」口號的控罪,則是國安法20條「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罪」。

    彭寶琴問辯方,光時口號多義,為何郭大狀說「應當無罪」,兩者關係如何?彭官指出,「煽動」於口號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口號在這個考慮了歷史及處境,合理地造成一個事實,是口號有可能去煽動 (capable to incite)。第二部分,是指被告人當時的理解,有沒有犯罪意圖 (Mens Rea刑事意圖)。

    而根據控方劉教授的報告,劉也承認,被告人車上插旗時腦海想甚麼他也不知道。於是大家在爭拗第一部分,即「光時」八個字,可不可能在不考慮唐英傑想甚麼的情況下,造成煽動。

    郭資深大狀澄清,辯方認為,尤其考慮要對被告人公允,若有其他可能性,根本不應入罪。郭的話是指,這口號太抽象,根本不可能煽動 (the slogan is too vague to incite)。

    最後,代表辯方的郭大狀,呈上了唐英傑之前的刑事紀錄,唐曾收過超速和受限制時間駕駛的告票罰款罪行。彭官指,現時唐被告三項罪,兩項和國安法有關,這些駕駛案底不相關,可以理解唐沒有「犯罪傾向」;然而第三項交替控罪,是和駕駛安全相關,則這些案底則要考慮了。

    控辯雙方結案陳詞延續了一整天。下午四時許,大家也不知道,結案陳詞是否可以這天完成。

    郭資深大律師未完成發言,他望了望時鐘,顯得有點擔心。結案陳詞的流程是,控方先說,到辯方再說,由於控方先說,辯方可以回應控方的話。

    郭大狀不好意思的說,「我擔心之後要讓控方回應我,不夠時間。」此時杜麗冰法官微笑回答:「他 (控方周天行專員) 不可以回應,被告人擁有最後的回應權利。(He can’t reply. The accused has the last word.)」

    戴了長方型眼鏡,年紀比郭大狀年輕,黑色短髮以Gel鞏固得竪起來的周天行,望了一眼他身旁的郭大狀,沒說甚麼,低頭做筆記。

    這天所有程序完畢,三名法官宣佈,一星期後的7月27日下午三時,將會宣佈判決。

    周專員向法官表示,當天他有事缺席,由另一位同事頂上。

    而國安法案件,亦會排着隊開庭。

    專家證人會不會再次在法庭就示威口號的意思交鋒,還看一周後,第一審結果如何。

    (圖為今天替辯方結案陳詞的資深大律師郭兆銘 Clive Grossman)

  • word字距調整 在 張西 Ayri Ch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4 21:15:52
    有 917 人按讚

    (深呼吸一口氣)
    ⠀⠀
    OK,來!
    ⠀⠀
    終於要正式地公佈這個消息:我的第二本長篇小說作品《葉有慧》要出版了。
    ⠀⠀
    雖然大家都知道了(明明是我自己一直釋放),但還是想要把這本書背後的一些過程好好地分享(ง'̀-'́)ง
    ⠀⠀
    去年一月出版完《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之後,除了繼續忙於英國研究所的申請以外,也因為疫情開始了每週直播的小嘗試。一邊在等待申請的結果,一邊也思考著下一本書的規劃,後來申請上了,原本想說,那就要在出國前努力寫出一本書,不然再下一次出版,可能就是兩年多以後,這樣不行餒,每一年都能有一本作品是我給自己的期許。
    ⠀⠀
    於是在確定申請上(約莫去年的現在,四月左右)之後,我就開始進行小說的撰寫準備,還想著,出國前(八月)應該可以寫完吧(我到底在想什麼)。結果我從去年四月,寫到今年二月,中間大改過無數次,溺水無數次,甚至也試圖透過閉關協助我進入更順利的狀態。其中有一次我給出了六萬多字的稿子,結果只被留下一萬多字,那天回家我直接躺三天三夜。
    ⠀⠀
    我一直都知道,我的幸運是有餘裕去被調整,有餘裕去探索(和躺著)。每天起床時面對一片空白的word檔,腦中明明有一大堆想寫的東西,寫出來卻跟想像中長得不一樣時,真的是無限循環的挫折。最初的好幾次開會,出版團隊都會委婉地問我:「這裡妳是想要講什麼啊?」喔我的天,原來我還是沒有辦法用故事的方式表達我要講的東西。散文與小說的距離,真XX遠(抱歉太激動)。
    ⠀⠀
    可是這不就是我最初想要努力的事情嗎,我想要駕馭更長篇幅的文字,我想要用故事表達感受到的、想記下來的東西。所以每一次,躺完以後,我還是坐起來寫稿。有時候寫到哭,都不確定是因為情節還是因為真的太艱難(我沒在開玩笑),但是,我還是咬著牙把它寫完了(而且沒有被退)(這是重點!)。
    ⠀⠀
    《葉有慧》的完成,帶給我最大的反響是,我明確看見自己想要從一個任性而零散的寫者,變成一個專業的寫者,尤其在小說這一塊。我指的專業不全是產出的速度與文字的熟練度,更多的是無論如何都願意再坐起來寫稿的心。挫折真的會消磨熱情,我不能騙人,所以這一次,仍然是專業的團隊帶著我完成它的,現在寫到這裡,想起這份感謝還是會雞皮疙瘩(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很想哭ಥ_ಥ)。
    ⠀⠀
    除了謝謝我的出版團隊以外,也非常感謝親朋好友的陪伴(一直被我打擾),同時謝謝這次的封面設計莊謹銘設計師,以及,要特別感謝這次的推薦人們,包括王小棣老師、鄭有傑導演、王聰威總編、作家吳淡如淡如姐、蘇絢慧老師、陳雪老師、作詞人葛大為、小光李屏瑤、予晞、愛寗、小温、宜農。
    ⠀⠀
    然後特別特別感謝葛大、愛寗和小温在看完之後寫了推薦語。這個陣容真的是目前最澎湃的一次(;´༎ຶД༎ຶ`),每一個推薦人答應的時候我的內心都激動萬分,非常謝謝他們的青睞與肯定。
    ⠀⠀
    今天整個下午我都在跟團隊做最後排版的定稿(差一點覺得自己太難搞),直到此刻,我仍然不能確定這會不會是一個很棒的故事,但是我由衷、由衷地知道,這是目前的我能夠寫出的最好的故事了,每一個階段,都用盡全力交出一部份最好的自己,我會繼續在創作這條路上這樣地寫著。
    ⠀⠀
    而今年4月21日,我想要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妳你妳你。
    ⠀⠀
    葉有慧的故事從她第一次好奇「我是誰」展開。相信每個人對於「我是誰」都有一個自己的開端。葉有慧對「我是誰」的探問,來自從小無意間得知了一個關於自己的有一點模糊的秘密,這個秘密在她心裡震盪,她以觀察「別人」去觀察「我是誰」,觀察自己所在的家庭、所接受到的各種訊息、包括「被愛」的訊息。
    ⠀⠀
    有慧是直接使用字面上的意思:有智慧。在成長的過程中,每次遇到困惑或挫折,我的內心最常出現的聲音就是,好想要有智慧喔,就算只有像一片葉子那麼小也好,所以在一開始寫這個故事時,就很確定這個故事主角的名字。在撰寫過程中也更加明確這是一個從提問中成長的故事,有慧地提問、有慧地為自己尋找每一刻願意去確定的事情,就算只有小小的。
    ⠀⠀
    差一點忘記說到贈品!這次的贈品我自己非常喜歡,是我親手寫的三封信,三封信的內容各自不一樣,我自己是三封都想收藏(裡面藏著寫散文の西!)。跟親簽搭配在一起,也是限量的,售完為止。
    ⠀⠀
    誠摯地邀請您們來讀(突然正經了起來)。
    ⠀⠀
    ▪️書名:葉有慧(作者:張西)
    ▪️預購:4月21日(三)凌晨00:00
    ▪️上市:4月29日(四)
    ⠀⠀
    ▪️限量親簽版(含張西親寫親繪故事信籤組)
    ▫️各大網書通路皆可訂購,售完為止。
    ▫️每書附贈乙封,共三款、隨機贈送。
    ▫️實體通路部分上市後可於誠品實體書店購買。
    ⠀⠀
    ▪️博客來三采社方展滿額贈 #歡迎團購
    ▫️三采全書系(包括張西其他作品)享兩本75折,滿額699元,即贈送「存放‧不交換」雙層收納夾,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
    ▪️電子書:4月30日(五)於各大電子書通路上架。
    ▪️海外通路:請參考最末頁表格
    ⠀⠀
    ▪️新書分享會
    ▫️台中:5月29日(下午)
    ▫️台北:5月30日(下午)
    ▫️台南:6月5日(下午)
    詳細資訊與參與辦法會陸續公布。
    ⠀⠀
    ⠀⠀
    🔺然後,這個是西の簡易版資訊(怕字數限制),詳細的資訊可以參考:
    https://bit.ly/3aaXbHj

    以及也一併分享這次出版社用心製作的官方網站:
    https://www.suncolor.com.tw/Event/202104ayrichang/
    (裡面有一些未爆雷的故事之外周邊小彩蛋)
    ⠀⠀
    🔺分享一個出版籌備小記事:
    原本這次一開始跟上次一樣沒有規劃親簽版,仍然想要親自見到大家,簽下自己的名字。不過因為也是怕跟上次一樣會因為突發狀況(疫情等等)而無法與大家碰面,所以才加上了親簽的計畫,雖然先簽好了,但仍然非常歡迎來簽書會玩耍,讓我親自寫上你們妳們的名字!
    ⠀⠀
    ⠀⠀
    #好了現在請盡情表達所有的興奮!!!
    #雖然如果有看到哭我不負責ヽ(;▽;)ノ
    #拿後這次親簽版量超大
    #請買爆( ´ ▽ ` )ノ
    #葡萄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