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webtoon稿費怎麼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webtoon稿費怎麼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webtoon稿費怎麼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webtoon稿費怎麼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693的網紅帽子-Hatto,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又打了一大串學不乖,我知道你們不會看,但我就是想為這個里程碑寫上一點什麼哈哈。 總算是畫好貼圖了,其實兩天前就完成了,只是一些程序還在跑,所以到現在都還沒開始審核。 當初沒有先搞定程序,是因為一直告訴自己,有圖再說,沒畫完之前都是空談。好吧,現在畫完很開心,但是遲遲無法完成申請,難免鬱悶一波。...

  • webtoon稿費怎麼算 在 帽子-Hatt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2-07 23:26:09
    有 18 人按讚


    又打了一大串學不乖,我知道你們不會看,但我就是想為這個里程碑寫上一點什麼哈哈。
    總算是畫好貼圖了,其實兩天前就完成了,只是一些程序還在跑,所以到現在都還沒開始審核。
    當初沒有先搞定程序,是因為一直告訴自己,有圖再說,沒畫完之前都是空談。好吧,現在畫完很開心,但是遲遲無法完成申請,難免鬱悶一波。
    以前的工作是軍職,講求團隊合作;現在只有自己一個人,待在一個五坪大的密室,常常挑燈夜戰。以前住在桃園,走累了還能找朋友出來談心,或躲在家裡避風港安安靜靜睡一波;現在只有自己一個人,跌倒了,沒有人可以讓自己撒嬌、任性,只能自己站起來,然後繼續走下去。
    其實很多朋友告訴我(真的很多...)帽子不可愛,可以再創一個可愛的角色比較讓市場接受。但他們不懂帽子對我的重要性,常常夜深人靜,只有帽子還會陪我說話(我絕對沒有人格分裂,放心),我們的革命情感,我們注定要一起打下一片江山。
    帽子不可愛不是帽子的錯,是我的畫技不成熟。不成熟怎麼辦?當然繼續練繼續畫,因為夢想離我還很遙遠,我不敢想目標的距離,所以就不停的走不停的走。
    畫貼圖的這一個月,粉絲專頁可以說是完全停擺狀態。雖然按讚人數一直很少,不過有些一直默默支持我的朋友,當然都一一在心中牢記,真的很謝謝你們的支持。
    之後會往WEBTOON發展,屆時也有請各位朋友們一同前往我的新天地。當然這邊還是會繼續運作,不要怕他消失。
    最後,借一句我蠻欣賞的韓國漫畫家趙石說過的一段話當結尾:
    這部漫畫是屬於你們的。








    版權是屬於我的。
    稿費也是。
    #謝謝大家

  • webtoon稿費怎麼算 在 活人拳法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1-04 12:19:27
    有 141 人按讚


    『我認識大部份的圖文部落客,就算粉絲很多,也沒有常態性的商業合作。一旦創作沒有固定金援的情況下,每個月都要面對「放棄還是再撐一個月?」這已經不是好不好笑、努不努力的問題,而是沒辦法安然創作,當然不可能有長期具份量的作品,也扼殺另類、多元創作的可能性。』

    【每個人,都是漫畫變來的------專訪漫畫家搖滾貓】(下)

    接續【專訪漫畫家搖滾貓】(上):goo.gl/05xgBX

    -----以下為採訪後半段精華--------

    ▲▲▲ 採訪者:『日本漫畫《爆漫王》說成功的漫畫家分兩種:什麼都不想或算計而來的,這是指作品是否針對讀者喜好所推移。倘若如此武斷,那你是屬於哪一種?你有預設《無名歌》受讀者歡迎的程度嗎?』

    搖滾貓:首先,我認為臺灣漫畫家很難真正去做到算計,因為臺灣漫畫出版缺乏日本那種以時代計量「長期、大量、多元」的讀者喜好統計,沒有足以研究分析的大數據,怎麼可能精闢地去確認讀者喜好?這種情況下所謂「合市場口味」,可能也只是跟著其它主流媒體例如電影、戲劇走,而這些電影戲劇又跟著其它國家走⋯⋯都不是真正針對臺灣漫畫迷喜好所算計而來的。

    我當然也沒辦法做到算計,只能確認『我沒有去畫一個冷門另類的題材』。《無名歌》應該要成功的,年輕人、都會、有時代感,這種題材長期都有市場,在日劇更是主流⋯⋯我能做到大方向,但要再深入針對臺灣漫畫市場狀況,那對我不僅是太難的題目,與其針對,我更重視一個漫畫的本質:務求「不管誰都看得懂」。

    即使我設定《無名歌》是25歲以上的故事,但我常常把它拿給小朋友看,有沒有趣、有沒有同樣生活經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可以被簡單地理解,因為漫畫就是一個最普遍與庶民的創作形式,你不能打高空或自我安慰:『天才是不被當世理解的』、『還是有人會懂的』⋯⋯這些不叫另類,而是偏離了漫畫的原則。

    ▲▲▲ 採訪者:『談到題材,你認為臺灣漫畫還有哪些題材可以發展的?』

    搖滾貓:其實什麼都可以畫,但不要因為不好掌握,就認定這是「爭議」或「禁忌」的題材。

    我這樣說,是想到大家常說『臺灣什麼都泛政治化⋯』咦?那怎麼政治漫畫相對罕見?除了韋宗成老師的《馬皇降臨》,很少有人把臺灣這舉世複雜的政治背景,作為漫畫主要題材,然而韋老師的作品熱賣,也證明政治漫畫其實是有市場,可以被熱烈探討的。

    另外有一句話說:『每一件謀殺案,都是故事犯下的。』對照臺灣其實發生無數次重大社會案件,或許都可以成為故事的來源,然而臺灣有著「死者為大」的傳統觀念,只要牽涉到死亡,還是少說幾句好⋯⋯。其實犯罪故事有太多角度可以切入,兇手的第一視角、動機,破案過程甚至談判等,重點就在於是什麼造成一個人犯下如此惡事,那不是『兇手沒有人性』,而是我們不理解屬於「他」的人性。當然,探討跟消費的差別,就在於勾勒這個故事的出發點,不是懷抱惡意和鼓勵犯罪。

    當然,這類題材的缺乏,可能還是臺灣市場太小,如果市場規模夠大,自然就會有多元的題材出來------先養市場還是先養題材?我認為臺灣創作環境很難義無反顧地去畫名義上少見,現實卻是市場普遍不需要的題材。

    ▲▲▲ 採訪者:『為什麼堅持用手繪與頁漫?』

    搖滾貓:很簡單,就是我不熟電腦繪圖⋯。另外,其實我一直都很想把作品放在數位平台讓更多人看到,只是出版社沒做這樣打算。

    不太會用電腦,所以手繪,這對我是理所當然的事,然後某一天,突然大家問:『你為什麼要“堅持”手繪?』、『你為什麼要“堅持”基本素描?』彷彿這種理所當然、反映「自身真實」的事,變得很難得⋯⋯這是很奇怪的。何況漫畫是商業作品,而非真的藝術作品,讀者要看的就是作品本身,不是要看“你堅持”手繪或電繪的作畫過程。

    ▲▲▲ 採訪者:『這幾年臺灣圖文部落客很多,漫畫家很少,你怎麼看這現象?』

    搖滾貓:我先強調,漫畫和圖文部落客是不一樣,如果借用互稱,可能會得罪彼此⋯⋯。然而,就時代演進而言,圖文的形式興盛是必然的。當初1862年日本諷刺漫畫的誕生,就是它相對其它小說、戲劇、甚至後來出現的電影,是更快速、相對即時的娛樂形式。

    以前我會忿忿不平,為什麼那些圖文部落客不去畫些正式的作品⋯⋯但其實想到市場就可以理解,市場最大宗的需求就是『誰能做到讓人在FB不斷更新?』所以圖文部落客用立即作畫、業餘的技巧,就能處理好一篇篇的笑料與梗,這就是市場需要的,也是最有利的方向。如同漫畫一百多年前是快速的,現今則是圖文部落客,這是時代性的產物,沒有孰優孰劣?誰取代誰?

    我反而認為圖文部落客和漫畫家都要面對一個共同課題------足以撐下去的獲利模式。相對Line Webtoon、Comico等漫畫平台至少還提供基本的稿費,我認識大部份的圖文部落客,就算粉絲很多,也沒有常態性的商業合作。一旦創作沒有固定金援的情況下,每個月都要面對「放棄還是再撐一個月?」這已經不是好不好笑、努不努力的問題,而是沒辦法安然創作,當然不可能有長期具份量的作品,也扼殺另類、多元創作的可能性。

    ▲▲▲ 採訪者:『那你認為臺灣漫畫長期缺乏的是?』

    搖滾貓:我不針對產業、環境、商機這些對我來說都太難的課題,還是回歸作品本身。我認為,臺灣漫畫長期缺少了「引領整個時代」的作品。那種劇情、作畫、銷售模式都可以讓人覺得:
    『哇,這是臺灣漫畫的一場勝仗和里程碑!』

    即使一時有好的作品,也會隨著時間磨損,而無法改變或定義臺灣整個世代的特徵。當然我沒資格去斷定就是這樣,只是我很主觀的感覺,同樣地,我目前也沒做到,但我希望能,也在等有人做得到。

    回頭看,做圖文,畫單頁漫畫都很好。但是完整的繪本、長篇漫畫這些門檻比較高的事也要有人做。 有人做簡單,有人做難的事,也許創作環境會相對健康一些。

    ▲▲▲ 採訪者:『談談你獲得“國際漫畫賞”的感想?』

    搖滾貓:這點我只想分享一件事,就是前往領獎的過程中,從接待到評審都一致地用『讓我很懷念』來評價《無名歌》。我原本以為,是不是作畫技巧太老派到讓他們懷念?後來跟主評審聊天,透過翻譯才知道《無名歌》讓他們想到八、九〇年代,當時日本年輕人面對社會的感覺。

    《無名歌》所呈現臺灣現今的氛圍,剛好對應著80年代日本的社會氛圍。我思考的是,如果《無名歌》讓他們懷念,那表示日本現今的漫畫作品,已經不這樣處理所謂「年輕人」的課題,而是把焦點放在其它面向。

    進一步思考,或許日本早已經不用「年齡」,而是用「現象」來劃分群體,例如以前的御宅族到近來的寬鬆世代,以前用年齡界定,時間拉長則轉為流動於老中青的群體現象。

    所以創作就變得更難預測『我的讀者會是誰?』少年漫畫或許最有共鳴的是阿姨大叔⋯⋯與其鎖定年齡上的刻板印象,不如從現象著手,可能會產生最大的共鳴。

    ▲▲▲ 採訪者:『最後,請給在臺灣的創作者,一些個人建議?』

    搖滾貓:啊?我有這資格嗎⋯⋯。好啦,我還是從漫畫來講。有兩點是我隨著年紀體悟到的。

    第一,無論你畫什麼,就要真誠面對自己。如果你現實生活就是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沒有什麼要承擔,那幹嘛非要畫出有使命感、有生活哲理的漫畫?就畫這樣出發點的自己,不就是臺灣一種「真實存在」的故事?

    第二點,我借用“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所說:

    『⋯⋯我十七歲的時候,完全沒想像到自己能擁有這樣一家店。現在我已經遠遠超越當時的想像,我認為夢想如果不打好基礎,就算是實現了也很快會崩壞⋯⋯世間的人,總是認為能瞬間實現的事情才叫夢想,但那其實什麼都不是------只有每日每日的累積,才是促使夢想實現的泉源。』

    當初畫漫畫,我想到能連載就很棒了;連載時,我想到能出書就很棒了⋯⋯畫漫畫有太多綺麗的想法,但現實中就只能一步步做好眼前的事,那種緩慢的紮實感,反而會在經歷低潮、瓶頸時,突然出現點醒自己『其實,我有在前進』的創作動力。

    採訪全文完,敬邀您延伸閱讀------

    《無名歌》線上購書:goo.gl/bd2W7i

    “搖滾貓ROCKAT” FB粉絲團:goo.gl/7fGbR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