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13F 持倉報告】500 間機構也開始產業輪動了!
🔗 到MM官網看完整獨家報告
我們從籌碼面出發,研究員整理出各機構的持股變化,分析華爾街大佬的操作邏輯!除此之外,在比對了 5000 多份報告、幾百萬筆資料後,我們整理出三大重點:
1. 長期趨勢從『科技獨強』轉為『產業健康輪動』!
2. ...
【最新 13F 持倉報告】500 間機構也開始產業輪動了!
🔗 到MM官網看完整獨家報告
我們從籌碼面出發,研究員整理出各機構的持股變化,分析華爾街大佬的操作邏輯!除此之外,在比對了 5000 多份報告、幾百萬筆資料後,我們整理出三大重點:
1. 長期趨勢從『科技獨強』轉為『產業健康輪動』!
2. 女股神的 ARK 不如過往,本季做了什麼操作?
3. 中概股受到兩大因素影響,基金大佬紛紛減碼!
如果你來不及看文章,我們也為你整理了每家機構的持倉懶人包:包含 Top 10 持股佔比、以及 Top 5 加減碼的變化,一目了然知道大戶們都買了什麼。
--------------
最後,我們的 13F 專區從原本橋水、波克夏、ARK 三家機構到現在已經增加至 13 家機構了!各機構的最新 13F 報告 在這週終於全部公布了,我們也把最新的數據放在官網,讓大家可以詳細觀察各機構的持倉變化。
【橋水基金:加碼消費類股、看好經濟重啟 ; 減碼黃金、中國科技股】
- 加碼集中消費類股,例如寶僑(PG)、可口可樂(KO)、沃瑪特(WMT)、百事可樂(PEP)、麥當勞(MCD)、好市多(COST)、星巴克(SBUX)、雅詩蘭黛(EL),或許透露橋水看好「經濟重啟行情」(reopening trade)
- 持續減碼黃金:最新一季橋水再度拋售 GLD、IAU 近四成的持倉量
- 大幅減碼 Q1 回檔的中國大型科技股(阿里巴巴BABA、拼多多PDD、京東JD、百度BIDU)
【波克夏:加買保險、消費、通訊 ; 減碼通用汽車、雪佛龍、醫療股】
- 巴菲特曾說過「當沒有合適的事情可做時,就什麼也不做!」。觀察波克夏前十大持股中,竟有七檔的持倉量毫無變化!
- 本季加碼去年買入的威訊通訊(VZ)、保險經紀公司Marsh & McLennan(MMC)、全美最大連鎖超市 - 克羅格(KR)、零售傢俱公司 RH
- 減碼 Q1 上漲雙位數的通用汽車(GM)、石油巨頭雪佛龍(CVX),以及近年波克夏調降佔比的富國銀行(WFC)
【方舟投資:科技、醫療股面臨殺估值,女股神「跌落神壇」?】
- 去年被封為「女股神」的木頭姐(Cathie Wood)今年面臨逆風,旗艦基金 ARKK 較 2 月高點滑落逾 30%,4、5月份面臨大規模資金外流,Q1 主要持股如特斯拉(TSLA)、遠距醫療平台Teledoc(TDOC)、ROKU、百度(BIDU)等公司股價皆呈現高檔回落
- 減碼幅度最高為醫療類股,尤其是受到基因技術公司(CRSP、NVTA、EDIT)上一季的雙位數跌幅拖累
【索羅斯基金:抄底Archegos爆倉股、亞馬遜、谷歌 ; 出清中小型科技股、EEM】
-「金融巨鱷」果然不是浪得虛名!3月底 Archegos Capital 因超高槓桿爆倉而遭清算 200 億美元部位,股價因而暴跌的ViacomCBS(VIAC)、百度(BIDU)、唯品會(VIPS)、騰訊音樂(TME)被索羅斯掃貨買入
- 亞馬遜(AMZN)、谷歌(GOOGL)加碼幅度分別高達 1136 % / 253%。新建 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QQQ)看漲期權
- 出清多檔中小型科技股,包括去年Q4第二大持股的數據公司 Palantir (PLTR)
【橡樹資本:西方航海王?加碼工業 / 能源 / 原材料等週期性類股 ; 脫手台積電、海外金融股】
- 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的價值選股能力一向令人佩服,本季則是堪稱「西方航海王」!旗下持股的明星散貨船公司(SBLK)與鷹散航運公司(EGLE)Q1 分別大漲 +65.8% / 84.2%
- 持續調高工業、能源、原材料、房地產等週期性類股的權重,新建倉標的包括剛退出破產保護的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K、CHKEL)與開採石油與天然氣公司(XOG)
- 去年 Q4 就已經開始降低科技股佔比,本季也出清台積電(TSM)、中國獨立雲服務龍頭金山雲(KC)。
【阿帕盧薩:抄底ViacomCBS、集中加碼能源 ; 減碼大型權值股】
- 由正宗「華爾街抄底王」大衛.泰普(David Tepper)操盤,Q1加碼 / 建倉標的集中火力在能源板塊,包括切薩皮克能源(CHK)、西方石油(OXY)、SPDR能源板塊ETF(XLE)
- 減碼大型科技權值股 - 亞馬遜(AMZN)、臉書(FB)、阿里巴巴(BABA)、谷歌(GOOG)、微軟(MSFT)
【Baupost:Intel成為第一大持股,並加碼谷歌與臉書】
- 價值投資大師、《安全邊際》作者的賽斯·卡拉曼 (Seth Klarman)在 Q1 將 Intel(INTC)比重拉高至最大持股
- 出清 Archegos 爆倉核心的ViacomCBS(VIAC)、減碼去年前三大持股的eBay(EBAY)與福斯公司(FOXA)
- Baupost 整體 SPAC 持股比例有所降低(6.82% -> 6.05%),不過卡拉曼尚未完全看空 SPAC ,而是將 SPAC 投資單元(Unit)轉為公司普通股份與認股權證。
👉到MM官網看完整分享
#13f #籌碼 #投資 #總經 #經濟 #獨家報告
viacomcbs股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密談合作多時的 Comcast 確定將和 ViacomCBS 聯手在歐洲市場推出新串流品牌│
• 眉來眼去一兩個月的兩個好萊塢媒體集團 NBCUniversal 的母公司 Comcast 以及 Paramount 的母公司 ViacomCBS,今天終於宣佈他們確定將合作的項目:不是先前謠傳的合併兩家公司,也不算是將各自的串流旗艦品牌 Peacock 和 Paramount+ 合併成一家,而是雙方將在歐洲市場聯手推出一個新的串流品牌,以便與目前稱霸歐洲市場的 Netflix 和 Disney+ 在同一個量級上爭霸。有趣的是這個新品牌名稱沒有 Peacock 也沒有 Paramount 這些字眼,而是選擇用 Comcast 旗下既有的歐洲衛星電視品牌 Sky 和 ViacomCBS 旗下的美國電視網 Showtime,組合成新的名稱—— SkyShowtime。
• 這樁合作密約最早爆開是大約一個月前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 Comcast 執行長 Brian Roberts 和 ViacomCBS 董事長 Shari Redstone 六月底在紐約的秘密約會。外界猜測兩人除了針對各自家裡的串流服務遠遠落後對手的慘狀(Peacock只有4200 萬用戶而 Paramount+只有3600萬用戶的)互相取暖之外,很可能談及了雙方在串流業務甚至整個媒體集團上的合作。
• 其實就在密會發生的差不多時間前後,華爾街日報就引用消息人士的話指出擁有 NBCUniversal 的電信業者 Comcast 有意透過併購機上盒業者 Roku 或是與競爭對手 ViacomCBS 合作甚至合併,來擴大自己在串流大戰中的量體規模。當時報導稱更早之前 Comcast 和 ViaccomCBS 曾密切就交往可能性談過一陣子,但後來 ViacomCBS 推出自家的 Paramount+ 服務之後就失聯了。
• 媒體原本猜測 Comcast 和 ViccomCBS 眼前能在串流大戰中做出的最激烈手段不外乎合併兩家的串流服務,或是像 WarnerMedia 和 Discovery 那樣索性合併兩家公司。後面這個選項鑒於今年以來美國新政府對於反壟斷政策的標準緊縮而變得不切實際。兩週前 Hollywood Reporter 則掌握到了接近局部正解的內部消息,指出 Paramount+ 將藉助 Comcast 簽下歐洲的電視服務 Sky 的幫忙開始進入歐洲市場。今天揭露的方案中的合作深度遠比兩週前的報導還要深入許多,因為最終這個新平台 SkyShowtime 上將囊括兩個集團內包含 Showtime、Nickelodeon、Paramount Pictures, Paramount+ Originals、Sky Studios、Universal Pictures 以及 Peacock 等多個內容部門的影視節目。等於是兩個集團跳過了美國市場和美國政府的監理,手牽手跑去歐洲變身成一輛巨大的串流坦克,開始砲攻歐洲市場。
• 過去的好萊塢電影藉由授權或是在地分公司發行的方式征服全球市場。但經營一個跨國界的串流服務要面對的市場和法規更加破碎,甚至還有各種外國人一時半刻難以全盤掌握的道德地雷區不停引爆爭議。比其他平台早了好幾年布局全球市場的 Netflix 因此站在一個其他競爭對手短時間內難以超越的制高點,得以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侵吞蠶食各國市場好幾年。其他好萊塢的串流服務除了 Disney+ 正在努力追趕之外,其他家都以舉步維艱的速度掙扎著前進。反應在數據上,如今 Netflix 的用戶成長力道就完全來自國際市場,也使他們將節目的製作中心迅速從美國中心化轉向各國在地製作遍地開花。在美國串流市場吃鱉的 Comcast 和 ViaomCBS 宣佈聯手經營歐洲串流 SkyShowtime,也等於抄了 Netflix 的決戰海外策略。反正國內一時半刻追不上,不如先去別的沙坑打有勝算的仗。
◇ 新聞來源:
Comcast, ViacomCBS to Launch SkyShowtime Streaming Service in Europe(https://flip.it/KxGJkD)
ViacomCBS Teams With Comcast’s Sky to Launch Paramount+ in Europe(https://flip.it/Tjv-Ex)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迷因股民在電影院產業各種壞消息之中繼續推高 AMC 電影院的股價│
◇ 新聞來源:AMC Continues to Soar as Meme-Stock Phenomenon, Despite Bleak Future of Cinema(https://flip.it/_LCCpu)
│Spotify 透過他們併購的 podcast 製作公司 The Ringer 取得美國職業摔角 WWE 的獨家 podcast 合作協議│
◇ 新聞來源:Spotify and WWE Ink Exclusive Podcast Deal, The Ringer to Develop New Slate of Wrestling Shows(https://flip.it/RwrfO2)
viacomcbs股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1加2條
│What IF...?:如果 Marvel Studios 的 Kevin Feige 掛冠求去呢?│
• 媒體仍然在瞎猜 Marvel Studios 的總裁 Kevin Feige 現在的心情。兩週前 Hollywood Reporter 的編輯 Matthew Bellon 在他自己的電子報中爆料說 Kevin Feige 對於《Black Widow 黑寡婦》同步上架串流導致女主角 Scarlett Johansson 提告一事,感到既羞愧又憤怒。 Screerant 分析認為 Feige 向來反對 Marvel 電影直接上架串流,因為 Marvel 電影的魅力來自於電影院的集體體驗,這一點也已經有過無數電影院內觀眾反應的網路影片作證。在此同時,Feige 也以努力提供 Disney+ 觀眾包含《WandaVision 汪達與幻視》、《The Falcon and the Winter Soldier 獵鷹與酷寒戰士》、《Loki 洛基》以及剛剛上架的動畫節目《What if...?》等 Marvel 電視劇來滿足 Disney+ 訂戶的需求。所以 Marvel 電影理應繼續維持電影院獨家發行的模式。
• 不過站在 Disney 的立場,《黑寡婦》真的拖得太久而無法再繼續拖下去,而在此同時不穩定的疫情卻仍在不斷左右觀眾前往電影院的意願。Disney 或許真的用盡選項了。好消息是這種矛盾衝突可能暫時不會再出現在 Marvel 電影身上。因為《Shang-Chi and the Legend of the Ten Rings 尚氣與十環傳奇》確定將採用45天空窗期的原則在電影院發行,而目前也沒有其他 Marvel 電影還有串流同步發行的計畫。如果關於 Kevin Feige 對於 Disney 堅持同步上架策略很不高興的小道消息為真,至少短期內 Disney 不會再惹這位Marvel 隊長生氣。
• 網路媒體 Observer 則提出了一個腦洞大開的假設性問題:如果 Kevin Feige 還是很生氣呢?如果他氣到明天送出辭呈,離開他一手打造的 Marvel 電影宇宙呢?
• Kevin Feige 威脅要離職其實是有先例可循。2015年他曾因為夾在他和 Disney 之間的另一位長官—— Marvel Entertainment 執行長 Ike Perlmutter ——再三介入他的決策,憤而向當時 Disney 執行長 Bob Iger 提出離職的請求。Perlmutter 就是 Disney 以40億美元買下 Marvel 的賣方,同時也是過去諸多爭議決策的拍板者,比如拒絕生產黑寡婦玩具和拍攝獨立電影(理由是沒有消費者會買單女性超級英雄產品),以及惡名昭彰的「反正黑人都長一樣沒有人會發現」的換角事件。Bob Iger 最後祭出的危機處理方式是內部改組,讓 Kevin Feige 自此開始直接向他報告,不必再經過任何中間主管。
• 好萊塢票房分析師 Jeff Bock 首先回答了 Observer 的假設性問題:Kevin Feige 離開 Marvel 宇宙的效果,將有如 Thanos 彈指一般的恐怖後果。Disney 的財富將瞬間灰飛煙滅。
• Northlake Capital Management 的創辦人 Steve Birenberg 則說:目前正處在 Marvel 電影宇宙第四階段剛起步的時候,華爾街的反應將會更加激烈,理由是很難想像有其他人可以扛起 Kevin Feige 這個牽涉大量電影電視節目的龐雜工作。Disney 的股價肯定會大受影響。
• Comscore 的媒體分析師 Paul Dergarabedian 説:當下的好萊塢正是人才重新找到自己價值的最好時機,尤其像 Kevin Feige 這樣管理如此龐大產品線的人。變成自由球員的 Feige 自己就足以是一個宇宙。
• 票房分析師 Jeff Bock 也持類似想法:在 Warner 的 DC 宇宙隨時虎視眈眈的情況下(畢竟他們才撿過 Disney 一度不要的 James Gunn 而且仍打算繼續綁住 Gunn ),Kevin Feige 如果變成自由球員也將是有史以來最巨大不可忽視的自由球員。
• ViacomCBS 才剛剛以9億美元合約綁住《South Park 南方四賤客》的兩位原創者 Trey Parker 和 Matt Stone。早先 WarnerMedia 簽下導演 J.J. Abrams 的價格則是5億美元。Netflix 的購物車更是裝滿了 Shonda Rhimes(《Grey's Anatomy 實習醫生》製作人)、Ryan Murphy (《American Horror Story 美國恐怖故事》製作人)、David Benioff 和 DB Weiss(《Game of Thrones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原創者)等高價買來的團隊。我們可以預測:Marvel 電影宇宙的 Kevin Feige 按下辭呈送出鍵的第一時間,好萊塢大老們肯定會以最快速度拿出抽屜裡的支票簿,簽下一組又一組天文數字。
◇ 新聞來源:
What If… Kevin Feige Left Marvel Over the Reported Drama at Disney?(https://flip.it/ZD3kSs)
Why Kevin Feige Would Be Angry Over Black Widow's Disney+ Release(https://flip.it/df_DxM)
James Gunn and the Future of DC After ‘The Suicide Squad’(https://flip.it/AHutQI)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世界第一大電影院品牌 AMC 電影院補血的方式:開更多據點、漲電影票價、減少放映場次│
◇ 新聞來源:AMC’s Formula for Success: More Theaters, Increased Prices, Fewer Shows(https://flip.it/Z6SCZm)
│世界第二大電影院品牌 Cineworld 的票價也在英國解封後飆漲了40%│
◇ 新聞來源:Cineworld hikes ticket prices by 40% since reopening(https://flip.it/V5ujad)
viacomcbs股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寫呢啲] 事忙,快寫算。反正隻Nike一晚升15%見新高,我是十分爽的。不方便嘅真相係:升埋呢15% Nike今年都仲要跑輸大市!但冇所謂,雖然我唔係低位買,但有其他嘢跑出。個組合好似花園咁,有唔同嘅東西,有啲先開,有啲後開,有啲好燦爛,有啲死埋。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雜碎料多,但李嘉誠增持長實1113應該好多人留意到。實情你夠耐性嘅,跟佢買1同1113好少會令你輸錢—但就唔包唔跑輸,所以結果我都冇買。仲有,都要睇啱佢大仔二仔係邊個。以前係長實和黃 1拍13,而家係1拍1113。仲有一大堆就全部李澤叻,未必信得過。你見8號仔,理論上生意好咗,又話廣告多咗,估值又殘,派息又好,但之前日日都新低。「睇下幾時30%溢價收返」。另外甚麼長江生命科技嗰啲,都難玩(實不相瞞係我第一隻買嘅股票)。至於長江基建1038之類嘛,介乎大仔二仔同李澤叻中間,我諗係霍建寧陸法蘭馬世民之類啩。
另外我都列咗了。個Monitor List(translation:齋講冇買)幾隻嘢,DropBox Adobe 都新高。但我更加想講有排都未新高嘅ViaComCBS.三隻有乜重點?以前寫過啦,併購概念嘛。Adobe照計士釘阿窿都仲有得玩,DropBox ViacomCBS之類等賣。仲有其他嘅,文入面有寫。
有人叫我公開個core list 同 monitor list喎,好呀,我定埋日子下海了。真係下馬,全面解禁。就等我生日(居然冇人唔知我幾時生日)搞。下個月記得訂Patreon,當然你而家訂我都會下個回水畀你的。
快手1024嘛,都係早兩日講的,因為見到啲科技股呢排開始上力。希望今次持久啲。仲有咩好買?就要睇Patreon了
我幾鍾意個每日一圖,首先麥當勞真係最成功嘅快餐店(入埋道指你話成唔成功?)。亦都證明畀你睇唔係咩「產品質素高」就大晒,根本咩叫「質素高」任你講。咁你以麥當勞嘅速度同全球統一,一樣可以話質素高,總之成功咪質素高,有幾難明?
但想講嘅係個圖,一般呢,係一個L型(其實係雙曲線),反比例。最多分店係邊間?Subway.但一間舖唔會有好多生意(先唔好講盈利)。相反,一間舖好多生意嘅,係Shake Shack,賣得貴,但就唔會好多舖。麥當勞?正係可以兩者兼得。
另一個,有關量化寬鬆,commonly known as QE,quantitative easing,印銀紙買債。咁係咪有個大莊家山姆大叔不停買,就壓低債息?你發現唔係的!相當違反你常識,唔信你睇下歷史咪知。點解會咁?文入面解
兩篇Good Read夠晒深。第一講講Only Fans.乜東東?咪鹹濕版Patreon.咁你話香港啲他媽哥池都係賣鹹相?咁就涉及咩係鹹相。但以我所知(冇拍過,你拍過話我知),Patreon一般係不能露點嘅。但Only Fans就可以乜都有。咁講返,Patreon個CEO都成日出嚟講嘢,但Only Fans呢?幕後大老闆乜水?好低調的。但原來以前係玩搞網站畀密碼去未成年內容的。嗯
第二篇,仲深。有個講法(當然係美國嘅講法),話美國赤字唔係因為美國人唔儲錢大洗,而係因為其他地方(以前日本德國,而家中國,簡稱屌靶)啲友儲埋啲錢去買美債買美股(話你呀!),搞到炒高股價,壓低債息,令到美國人好有誘因借錢買樓喎(肯定係搵支槍指住佢),所以金融海嘯禍首係德國中國。唔好講笑,聯儲局主席咁講的(唔係現任)。
但今次唔係討論呢個,而係講類似嘅「儲錢者/借錢者」平衡。講話其實美國 top 1%嘅人係儲錢者,但佢地呢啲行為就令下面全部人都借錢。順帶一提,在美國呢,做1%,要有1100萬美金身家。收入1%大約54萬一年。繼續努力。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