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友善、永續發展,是近幾年時尚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越來越多人開始留心商品的產地、製成、面料,也開始斤斤計較每一樣帶進家裡的東西,是否符合自己的理念、是否能用上好一段時間。然而就商業層面來說,彷彿只要打上環境永續的口號,商品常常就能大賣,不免讓人懷疑,永續發展到了最近,是否已經淪為品牌最方便的行...
環境友善、永續發展,是近幾年時尚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越來越多人開始留心商品的產地、製成、面料,也開始斤斤計較每一樣帶進家裡的東西,是否符合自己的理念、是否能用上好一段時間。然而就商業層面來說,彷彿只要打上環境永續的口號,商品常常就能大賣,不免讓人懷疑,永續發展到了最近,是否已經淪為品牌最方便的行銷噱頭?
有了這樣的疑惑,現在對於所有打著永續口號的品牌,都帶著點懷疑,甚至有點反骨地想要找出它的破綻。
去年才成立的紐約新銳飾品品牌 @analuisany,在網路上還沒有什麼報導,他們宣稱所有的飾品都採用回收的金屬所做。創辦人說:「我們不需要開採新的資源,現有的金屬就很夠了,它們值得一個漂亮的第二春。」ana luisa 所有 14K金、925純銀的飾品都由回收金屬製成,除了材料回收外,生產過程也致力於最低浪費,並以直接銷售給消費者的模式,省掉中間人的剝削。
直到收到包裹,才讓我開始相信永續的確是 ana luisa 的品牌核心價值。ana luisa 的包裹沒有任何塑膠包裝,包裹是紙盒、承裝飾品的收納袋是可重複使用的麂皮,一個打著環境友善的品牌,本該從根本做起。
回到飾品本身,ana luisa 的設計簡單、質感不錯,是很適合日常搭配的輕珠寶。
官網現在黑五折扣進行中,而 ana luisa 所有品項,不限金額都享有 1 年保固。
寫了這麼多好像在鼓勵消費,但永續的核心就是只取用自己需要的、珍惜地好好使用,不多餘、不浪費。許多品牌的黑五折扣紛紛開跑,在這誘人的折扣季裡,還是要以自己的需求為優先考量,不要被折扣迷惑而購入不適合也沒那麼喜歡的東西。
減物的過程是個更了解自己適合什麼、需要什麼的練習。
sustainability is no doubt gradually turned into an expedient strategy for brands these years. indeed, it is a vital value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regard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nowadays, but it also becomes an overused term for many brands caring more about sales than the well-being of the planet.
when i first came across @analuisany , frankly i was a bit suspicious of the sustainable value they hold. is it another start-up using sustainability as a slogan to boost sales? do they really care about the environment?
with that suspicion, I did a little digging - @analuisany only uses recycled materials in their production, feeling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the earth while making beautiful things. other than 100% recycled materials, zero waste is also what they strive for during production. of course, it’s easier say than do.
after i received my package, i am more certain that sustainability is indeed in the heart of ana luisa - no plastic packaging, which is a big deal for brands considering the higher costs, especially for start-ups. the quality of the jewelry is nice, no trace to tell they are actually made from recycled materials. the design is minimalistic yet elegant, which could perfectly fit into my everyday wardrobe.
@analuisany is having a flash black friday sale right now. but before jumping into the hole, it would be great to reflect what we really need than want.
·
·
·
#sponsored #analuisany #jewelry #wiwt #newyork #EliseinNewYork
ups回收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業技術與資訊〉分散式能源崛起 -
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09/26/2021 鉅亨網新聞)
逐年攀升的尖峰負載,讓臺灣的能源使用規劃,成為各方焦點。跳脫興建更多電廠的思維,透過「虛擬電廠」,整合再生能源、儲能設備、備援電力等分散式能源,已成為能源管理新顯學。隨著再生能源占比逐步升高,為了解決供電間歇性的問題,能長時間儲存電力的「液流電池」也備受關注。
數 10 年來,臺灣傳統電力供應以大型電廠為主,想要解決尖峰用電問題,除了蓋電廠外,是否還有更省成本、更有效率的解方?
攤開臺灣的用電分布,若以 1 年 8,760 小時來看,臺灣每年用電最多的 200 個小時,對於電力系統產生的額外需求大約為 2GW,相當於年度用電尖峰的 5%,且大多集中在夏季。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組長梁佩芳認為,若要持續蓋電廠,得先思考 2 個問題:一是電廠投資大、建廠時間久,還會面臨環保抗爭行動;二是只為了每年 200 小時的尖峰需求興建新電廠,似乎也不太符合投資效益。
其實除了大型電廠之外,民間也暗藏不少中小型的電力資源,像是散落在企業、工廠、住家裡的太陽能、風力、儲能設備、備援發電機、UPS 系統和電動車等。隨著供電挑戰愈來愈大,未來必須要更加靈活善用這些電力資源。「虛擬電廠」概念應運而生,「就是將分散式的中小型資源聚合起來,變成可靠的電力供應來源,就像一個可受控制的電廠。」
用戶代理人扮演關鍵角色
當傳統以大型機組為主的集中式電力系統,走向分散式電力系統後,原先單純做為電力的消費者,同時也轉為電力供給的產銷者。正因為聚集了各種不同類型的用戶參與,虛擬電廠有著更大的調度彈性,能在短時間內提供尖峰負載電力,也能為電力公司提供輔助服務。
相比過去台電控制大電廠,只要一個指令;當眾多小資源集結時,該如何有效管理就成了關鍵。這造就一個角色興起,也就是所謂的「聚合者」或「用戶代理人」(Aggregator),「他必須聚合用戶資源,就像一個統一窗口,去台電或電力市場報價,未來代理人會是新的商機。」
「虛擬電廠有很多不同機制,有些可以做出一桌菜,有些就是很專業的一道菜,不同公司的營運策略都不一樣。」梁佩芳表示,目前虛擬電廠在國際已有不少成功案例,以全球知名的德國公司 Next Kraftwerke 來說,旗下聚合超過 1 萬個用戶,裝置容量達 8GW 以上,並依據用戶特性,設計不同方案,有些投入電力交易市場,有些則投入輔助服務市場;特斯拉(Tesla)也在加州聚集旗下家用儲能設備 Powerwall 的用戶,向電力公司提供電網服務,當加州電力不夠時,便控制電池放電。
滿足五大條件 虛擬電廠商機可期
梁佩芳認為,虛擬電廠必須具備 5 項條件才能發揮其優勢。第一是 ICT 的基礎建設,為了讓代理人清楚掌握每個參與者的狀況,需要導入智慧電表等 ICT 應用,才能即時掌握數據。
第二是預測。代理人需了解電力系統狀況,進行負載預測,事先讓參與者知道未來幾天的用電趨勢,讓用戶有心理準備,提高用戶的參與意願,不至於突然收到斷線通知,措手不及。
第三是打造客製化方案。因應不同參與者的特性,客製化電力的供應狀態,而非所有人一體適用的規則,甚至是調整用戶的生產行為。比如台電大多在下午 1 點到 3 點的尖峰時間,要求降低用電,或許就能和工廠討論改變生產排程。
第四是對市場的了解。代理人需對市場敏銳,針對用戶屬性,細分成不同群體,參與市場上的不同計畫。台電現已要求,未來代理人參與電力市場,必須取得「合格排程者」(Qualified Scheduling Entity;QSE)的資格,代表代理人對市場有基本了解。
第五是決策技術。如何安排出最妥適的方法,讓參與者的成本降低,在電力市場獲得比較高的回報;同時也要有預先準備,當執行期間發生意外的話,如何啟動緊急機制,這些都需要依賴精密的排程決策。
雖然目前臺灣的虛擬電廠概念在仍在起步階段,代理人角色也仍舊偏少,但可以預期,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正式上線後,「臺灣的市場就會打開,未來參與電力市場服務會比以前更加自由、開放,只要聚合資源就能去交易,許多業者都在準備,商機可期。」
四大優勢 液流電池成儲能新星
在分散式能源系統中,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不僅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兩者也有高度相關。隨著再生能源的占比逐漸增加,面對「看天吃飯」的間歇特性,更需要長時間的儲能設備,才能 24 小時供應綠電,而安全性更高、儲能時間又長的「液流電池」開始受到關注。
工研院綠能所組長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顧名思義「就是電池裡有液體流動」。液流電池包含 2 個大型的電解液桶槽,內含可儲存電力的活性物質,將電解液以管線輸送到中央元件,稱其為「電堆」。當需要充放電時,便透過泵浦將液體輸送至電堆,產生電子轉移,以此進行放電或儲電。根據電池種類不同,液流電池可使用多種不同金屬元素組成,目前最成熟的便是採用釩離子的液流電池系統。
比起傳統鋰電池,液流電池具備更多優勢。第一是安全,挑選電池首重安全考量,用水溶液安全性高,無爆炸跟自燃風險。第二是設計更有彈性,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第三是使用壽命長,深度充放電循環可超過 2 萬次,至少用 20 年沒問題,平均儲能成本攤提下來,在長時間儲存上比鋰電池更划算。第四活性物質在液體裡容易回收,即使電池長期使用後,裡頭的有價金屬也不耗損。
「液流電池屬於長跑型的選手,潛力上就是適合做連續長時間的放電和儲存,」張文昇說。這也是為什麼液流電池特別適合作為長時間儲能用途,面對間歇性的再生能源,可將綠電安全、穩定的儲存起來,扮演重要的調節角色。
由於能量是儲存在液體裡,桶槽愈大,能提供的能量就愈多,根據不同應用情境,只要增加桶槽與電解液,儲存的能量與時間就能更多、更久。
打造電堆 2 倍功率 創國際領先水準
早在 2008 年,工研院便意識到儲能會是未來電力系統的要角,率先進行小型的前瞻計畫,評估各種不同的儲能方法。直到 2017 年正式投入,在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打造液流電池系統。
張文昇指出,液流電池有幾個研發關鍵。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位於中央位置的電堆,「電池所有的功率跟充放電效率,都在那裡決定。」第二是電解液性質,由於活性物質儲存在液體裡,就像泡咖啡,水加太少,底部就會有很多顆粒沉澱,若能在相同體積中,溶解更多活性物質,就能儲存更多能量。第三是系統整合介面,如何讓液體流動的最好、耗電最低,牽涉到系統設計問題。
工研院在電堆上花最多心思,除了在結構設計面讓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也經過最適化調整,比起市面上相同體積的電堆,工研院可輸出 2 倍以上的功率,居於國際領先水準。
應用範圍廣 積極導入產業
目前工研院已在沙崙打造一套 200 度電的儲能系統,近似於 2 萬顆手機電池的容量。未來沙崙場域希望可以達到電力自給自足達 50% 的程度,儲能系統能調節尖峰負載,也能支援夜間用電,甚至在停電時做為緊急備援電力。
工研院也將此套系統投入產業使用。工研院綠能所總監楊昌中指出,2019 年,工研院和中油攜手打造首座多元電力供應及儲能系統的智慧加油站「臺南前鋒路示範站」。因應未來的電車趨勢,中油率先啟動轉型,著手布建百分百使用再生能源的全綠能站體,提供加油站本身與電動機車充換電需求,其中的儲能系統便是採用安全性更高的釩液流電池。
今年 1 月,政府也通過「一定契約容量以上之電力用戶應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管理辦法」,俗稱「用電大戶」條款,規範契約容量 5,000kW 以上的用戶,必須在 5 年內設置契約容量 10% 的再生能源,而液流電池也很適合推展至工業區和住商大樓。
除了國內的產業化進度外,目前也有國際電池材料公司,委託工研院進行測試工作,顯示技術已被國際認可。工研院也積極將技術技轉給臺灣電池和儲能業者,「透過扶植臺灣有潛力的廠商,讓此技術做到電堆百分之百 MIT,」楊昌中說。在分散式能源和再生能源的發展下,工研院持續以扎實技術力,協助臺灣迎接能源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9870
♡
ups回收 在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業大冒險】9/24(五)直播預告🎉:新創採購-永續城市智慧環保應用線上論壇! 🎉
🌏 在全球極端氣候下,淨零碳排已為國際趨勢,而環保、節能、循環經濟、節能等相關應用更為永續城市不可或缺的要件!🏘🌱💦
本場次論壇包含因應淨零碳排及未來產業競爭力的政策、新創與政府協力合作解決方案,以及環保領域相關新創業者之創新科技方案,讓你瞭解永續城市所需科技,也激發新創拓展更多應用情境!
⏰ 時間:9/24(五)13:30-16:00
🎥地點:本處粉絲專頁LIVE直播
#精彩講題
🎯 淨零碳排國際趨勢與我國產業面臨挑戰
新創採購機制暨智慧環保品項介紹
💧機關X新創合作經驗分享監測水中油汙-把關民生用水安全
綠能應用-無人機太陽能巡檢服務
🚁空汙檢測-無人機即時3D空污巡檢雲端平臺
資源回收運用-ECOCO循環經濟
#新創採購-永續城市智慧環保應用線上論壇,讓我們相約9/24線上見🙋♀️🙋
🧐👍參加此次論壇可申請公務人員登入時數喔!🙌💪
【Startup Adventure】Live Stream Event
《Innov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ustainable City 》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environmental policies and smar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pplication scenarios for government?
What is Public Procurement for start-ups ?
We have professional lecturers to introduce and share!
Date: 9/24(FRI) 13:30-16:00
ups回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煮膩了嗎?跟我一起餐桌換季吧!》 #ZaraHome 開箱
.
今天來點輕鬆的吧!每次發文食譜分享文時,很多人都會一直問我桌上的各種餐具哪裡買?說真的,我其實很少買整套的餐具,畢竟在家吃飯就是要自在,而且又有兩個小小孩要買那種打破也不會心疼,而且要一定能放洗碗機的材質。
.
我的餐具不多,有些是charity shop二手挑入,大部分從ikea, Denby, M&S英國超市自家品牌選購,或是有些服飾品牌的home collection也很美,比如說我最常買 Joules、oliver bonas、Anthropologie、H&M跟Zara。今天就來跟大家開箱,我熱騰騰剛在Zara home網購送來的餐具吧!(開箱前,這個包裹已經放在玄關靜置48小時,請放心)
.
*註明:這篇絕非業配請安心閱讀,不過如果剛好有 Zara Home 公關部看到,我會毫不考慮興奮地接下合作的。哈哈!
.
首先為什麼我要特別推薦Zara Home呢?因為他是上述幾家唯一完全使用 #環保包材!這真的是太深得我心了!不然疫情下大家都大量網路購物,使用的塑膠泡泡紙真的好可怕。加上Zara網站會清楚的標示每一個材質的原產地。 #退換貨也非常容易,在英國都是用ups的宅配系統。
.
身為宅在家防疫15個月的我,已經忘記上次踏入百貨商場是什麼時候了?但是一點也不會妨礙我固定會幫家裡餐具們斷捨離的換季日。把一些破損的餐具丟回收,或是將過時用不到的餐具拿去charity shop捐掉,換補一些吃飯時能賞心悅目的用品。
.
這次我買了三個不同棉麻素色的餐巾布,兩個手感十足的輕食碗,還有給孩子們用的點心湯匙跟水果叉。也幫自己買了一組新的咖啡杯盤組,跟一組專門喝冰咖啡用的杯子,還有一個看了就很涼爽的小沙拉碗也可以拿來裝布丁或冰淇淋。
.
最喜歡的莫過於專門放湯匙的墊子,叫做Spoon Rest!湯匙休息的地方,聽起就覺得好浪漫。
.
#宅在家 不買衣服不買化妝品,大概就是趁機好好素顏保養肌膚跟投資廚房用品的好時機吧!也貼心提醒大家,即使點外賣到家裡,請務必消毒完外包裝後,換到自己家裡的碗盤喔!除了衛生考量之外,#孩子們的餐桌美學就是從小地方培養起,別讓他們以為食物都是要放在盒子裡。
.
也歡迎大家跟我分享你喜歡在哪裡買餐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