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uber棄單會怎樣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uber棄單會怎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uber棄單會怎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uber棄單會怎樣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71的網紅Q姐的流浪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天社團有人發文問「如果走錯路你會怎麼辦」,今天剛好出現這則新聞。 Uber在台灣之所以評價好,除了貼心的服務以外,安心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會員制、評分制度、看得到司機資料、預估車資不用擔心亂喊價亂超收。 新手上路剛開始多少會出一些狀況,上/下錯匝道、轉錯條、開錯條、該上的高架沒上...等等。 ...

uber棄單會怎樣 在 ?莊撞 Jon Jon Jonatha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4:07:16

患有年宵著迷症的我,每年都總要去年宵兜個圈,沾些人氣,才會覺整個新年儀式是完整,才有種New Start的暢快 年宵消失了的今年,我仍然好落力想去找點新年的氣息,於是今晚一連跑了兩場 收工飛奔去銅鑼灣和你宵,眼見人龍圍了一個圈,盤算排就排,一個鐘也不怕,殊不知拍隊也沒我份,截龍了,入場無望 想著放棄...

  • uber棄單會怎樣 在 Q姐的流浪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22:46:37
    有 18 人按讚

    這兩天社團有人發文問「如果走錯路你會怎麼辦」,今天剛好出現這則新聞。

    Uber在台灣之所以評價好,除了貼心的服務以外,安心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會員制、評分制度、看得到司機資料、預估車資不用擔心亂喊價亂超收。

    新手上路剛開始多少會出一些狀況,上/下錯匝道、轉錯條、開錯條、該上的高架沒上...等等。
    我自己也曾有過兩次離譜經驗,一次乘客從中和到松山,過福和橋走基隆路,走信義路過松仁路時應該走地下道,結果我上了從來沒走過的信義快,在乘客提醒下我才知道自己走錯了,趕快在辛亥匝道下去,然後很蠢的再走一次基隆路,整整多繞了一圈;另一次乘客從榮總附近要去溫泉區,走行義路接泉源路兩百塊車程,因為跟乘客聊的太開心錯過了左轉處,硬生生繞了一整個山頭才下了北投,車資變成五百塊。

    但當你發現自己走錯路,你的反應是什麼?
    裝死趕快走回正確道路?還是老實向乘客坦白?
    當你走錯的程度不大,只是在市區裡轉錯條路,轉個彎還可以很快回去,你可以拗說因為那邊修路/塞車。
    但當你走錯的很嚴重,國道該北上你卻走了南下、該走平面卻上了環東這種下一個出口超級遠的高架...

    也許很多乘客對路不熟,但也很多乘客會察覺跟他記憶中的路不太一樣、路程好像沒這麼遠、好像不會經過國道高架。
    有的乘客會開口,讓你有機會解釋,也有的乘客連讓你辯解的機會都沒有,輕則給顆一星評價、重則從此不再用uber,甚至像這則一樣,讓你紅到新聞上。
    所有的Uber司機不但從此失去這個顧客,也讓uber這個品牌在不知情的民眾心中畫上了一個叉叉。

    我知道不少司機根本不在乎uber的形象怎樣,你覺得干你屁事,甚至你只在乎自己有沒有錢賺,不管會不會影響其他的司機。
    然而既然我們依靠著這個平台賺錢,只有他好,我們才會好。也許你心中很多埋怨,覺得uber抽成高、對司機不夠好、獎金給的少、客服愈來愈爛...
    但講一個最簡單的,若是uber的客人跑光,你連利用他賺錢的機會都沒有,還談其他什麼爛?
    他好,我們不見得非常好,但至少有單接、有錢賺。
    你嫌棄他的制度他的客服他的什麼,你可以挑選其他家更喜歡的車隊平台去,但既然選擇留在這,就不要把路走死。

    嗯,扯遠了,我想講的是「品牌形象」。

    當你真的走錯路,嚴重的那種,請你主動向乘客說明,並且道歉,若有車資上的變動請主動回報。
    「抱歉,我剛開始跑,對路不太熟所以走錯了,但您放心,如果金額有增加我會主動回報客服調整回來,真的很抱歉耽誤您的時間。」
    這是我自己的說法,給大家做參考。
    一來向乘客承認錯誤,二來讓乘客知道不是故意繞路A他錢,三來表示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如果乘客接受你的道歉,他會覺得雖然你走錯了但你態度還不錯,如果乘客無法接受你的道歉,那你就乖乖等著收一星,自己做錯了自己要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新聞裡這位司機,新手會慌可以理解,但沉默的態度會讓乘客更慌,她不認識你,不知道你到底是不小心還是故意啊。
    該向乘客說明的時候就好好說明,品牌形象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當聽到有顏色的攻擊uber司機不會認路的時候,我也聽到有乘客跟我說「我遇到司機走錯,司機對路不熟,不過他態度很好」。
    很多人選擇uber,幫朋友叫車、幫小孩叫車、幫長輩叫車,都是基於對uber的那一份信任跟安心感,希望司機們能夠同心好好維護這個形象,不光是為了不讓乘客流失,更是為了維持我們司機自己的形象,總不會有人自己身為uber司機,聽到人家說「uber司機很爛沒水準」會開心的吧...

    抱歉我又囉唆了~感謝看完的人😊

  • uber棄單會怎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0 22:54:46
    有 4,498 人按讚

    東霖才二十三歲,工作經驗就非常豐富。
    速遞員、外送、搬運工、銷售員、Uber司機、清潔工…
     
    還沒讀到大學就放棄學業,為了病床多年的母親,只能拚命工作。
     
    有個詞彙形容東霖,就是「忙窮」。
    愈窮愈忙,愈忙愈窮。
    與他同年齡的男生,滿口談夢想。
    東霖連做夢也不敢想,也不敢生病。
     
    只要能夠賺錢的工作,他都會去做,將每日的時間塞得滿滿,將精力壓榨到盡。
     
    今天,對東霖來說是個幸運日,他在網上找到一份收入頗可觀的兼職。
     
    鐘點清潔工
    薪金:HKD4500/日薪
     
    東霖仔細閱讀工作內容,以免受騙。招募者說該單位的上一戶租客已搬走,只需將地方清潔乾淨,盡量將房間恢復原貌就可以。
     
    東霖傳訊息給招募者,對方很快就回覆。他要求東霖提供照片,他很好奇,但為了得到這份工作只好照做。
     
    『需要履歷嗎?』東霖傳訊息。
    『不用。』對方回應:『記著,不要帶走屋內任何東西,別問問題,要是接受工作,不能中途不幹。』
     
    『知道了,放心。』
     
    對方很快就把地址傳送過來,叫東霖現在就可以立刻過去。
     
    『咦?房匙呢?我要怎樣跟你交收?』
     
    『房匙放在信箱內,有密碼鎖鎖上,密碼是7502。清潔完畢後,將房匙放在單位內離開就可以了。』
     
    東霖有過不少家居清潔的工作經驗,從沒遇過這種業主,好像見不得光一樣。
     
    『對了,還有一個特別要求,你有車牌嗎?』
    『有,我有開Uber。』
    『房間的所有垃圾,請去指定地方丟掉,我會加車馬費HKD1000。』
     
    招募者把座標傳送給東霖,他打開地圖輸入座標,是在遠離城市的郊區。東霖感到訝異,對方似乎看到他正在輸入訊息,比他更快一步。
     
    『記得嗎?別多問問題。這工作接還是不接?』
     
    薪水實在太吸引了,東霖想都沒想,就輸入『接!』
     
    東霖收拾好家中的清潔工具,開車到對方給予的地址,也在信箱順利地拿到房匙。東霖掃視一眼其他單位的信箱﹐只有幾個信件塞到滿滿的信箱,其他都空空如也,看來這大廈很少住客。
     
    東霖到達樓層,用房匙打開門。他曾做過好幾次類似的工作,比這裏更髒更亂,滿地尿糞的房間他都遇過。
     
    東霖呆在玄關,他沒法第一時間說出這單位給他的感覺…該怎麼說呢?就是充滿異樣感吧。
     
    還有,上一手的租戶,並不是將這裏用作住所。外賣塑膠盒和飲料瓶堆積如山,地面滿佈煙頭,卻沒找到任何生活用品,要說租戶是個髒亂的人,更像是一個多人輪流上班的工作空間。
     
    東霖打開其中一間房門,有一張簡單的床墊,這裏彌漫著排洩物的酸臭味,地面放著很多麻繩、膠帶、還有裝修用的工具。
     
    『別發問問題,接受工作就不能中途不幹』東霖想起了招募者的警告。
     
    更令東霖感到驚訝的,是他打開浴室門之後看到的光景。
     
    浴缸有沒放掉的污水,馬桶塞了,地板被煙頭燒得滿地坑洞,鏡子破裂,洗手盆有一束女性的長髮,大量染有血跡的紙巾與衛生巾…
     
    這…這…
     
    東霖把整個單位所看到的聯想起來,這明顯就是綁架的現場。
     
    加上招募者的古怪言行與額外要求,就更加合理了。
     
    被綁架的目標是一名女性,多人輪流看守著她。不知道現在這名女姓已經被釋放還是遇害,總而言之東霖就是負責清理這個單位,讓它看起來「不像是綁架現場」。
     
    他完全沒想到會遇上這種工作,這不是應該由內行人來處理嗎?為什麼會在招聘網頁上看到…
     
    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招募者擁有他的照片,如果他報警或逃跑,一定會被抓住!東霖想起房間內看到的麻繩與裝修工具,就不敢繼續想下去了。
     
    如今,東霖只好硬著頭皮,把地方清理乾淨了。
     
    我是無辜的,這件事與我無關,我只是清潔工!東霖一邊清理一邊心想,完成工作收取那份薪水之後,便與這件事斷絕任何關係。
     
    然而…
    他在那房間的衣櫃裏,發現一樣「東西」。
     
    東霖決定將它偷走…
     
    (待續)
    喜歡故事,花半秒Like & Share 
    訂閱Patreon看更多故事連載~
    https://www.patreon.com/Bluegodzi
     
    喜歡變態故事~?
    新書《殺人犯的側寫》已開賣: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

  • uber棄單會怎樣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0 10:05:13
    有 165 人按讚

    譚新強:兩種蔓延全球的大流行:COVID和社交媒體思想病毒
    文章日期:2020年11月20日

    【明報專訊】COVID大流行已在全球肆虐大半年,全球確診人數超過5000萬,死亡人數超過130萬,全球經濟進入衰退,航空業更接近全面停擺。對全球絕大多數的人來說,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經驗,唯一稍可作比較的是1918年春天開始,持續近兩年的所謂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當年大流行最初爆發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其實發源地並非西班牙,真正起點懷疑是法國、英國,甚至美國,但這些國家的政府,因為正在打仗的原因,不想影響軍心,所以封鎖疫情消息,但後來病毒傳到當時中立的西班牙,就無顧忌地報道,結果反被冠名為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真冤枉!

    1918年距今已102年,年代久遠,當時醫學並不昌明,連盤尼西林都要等到1928年才被發明,只對bacteria(細菌)有效,virus(病毒)無效。統計也並不準確,估計感染人數可能高達當時全世界人口的40%,即約7億人,估計死亡人數由5000萬至1億!一般說法是該次疫情為豬流感,但我有點疑惑,通常豬流感死亡率(IFR)只有0.01%至0.03%左右,但1918年那次,死亡率似乎高達7%或甚至超過10%。有人解釋死亡率超高跟戰爭有關,很多染病士兵滯留在衛生環境極差的戰壕,未能獲得適當醫療照料。亦有可能病毒雖屬豬流感,但出現特別基因變異,加強殺傷力。亦有人懷疑,最厲害的病毒感染了士兵,本應就在原地病死,未必能把病毒大量散播出去(即R0較低),但因為當時已有蒸汽火車和輪船,所以仍能把不少傷兵運回後方,亦順帶把病毒傳播到全歐洲和甚至美洲,可算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全球大流行。

    雖然數據不太準確,但我們仍知道1918年大流行的蔓延過程(圖1)。整個疫情經歷三波,由1918年北半球春季開始出現第一波,到初夏時稍有緩和,然後到入秋時出現更嚴重,死亡人數最多的第二波,然後到了1919年春天,再出現仍頗厲害的第三波。那次沒有發展出疫苗,為何大流行停下來也是個謎。會否是真的散播到了所謂群體免疫臨界點?還是病毒繼續變異,殺傷力逐漸減弱,很可能兩個因素都有。

    今次COVID大流行的情况又怎樣呢?百年來的醫學突飛猛進,人民的教育水平也大大提升,這一切對應付疫情有多少幫助呢?到現時為止,感染人數比例和死亡人數都仍遠低於1918年,部分原因可能是由於兩種病毒的傳染度和殺傷力都很不同;除此之外,多月來各國對社交距離和個人衛生的宣傳(洗手和戴口罩),亦應有一定作用,藥物和疫苗研發亦以破紀錄的極速進行。但可惜全球感染率和死亡率的圖形,跟1918年的仍非常相似,今年春天出現第一波,最近一個月就正出現更巨大的第二波!部分可能是季節問題,但部分亦肯定是人為因素。

    對付全球大流行的最佳方法當然是各國合作,統一抗疫政策、旅遊控制和分享診治經驗和數據,然後共同發展疫苗和醫藥。但事實當然不是這樣,大部分國家只會各自為政,美國尤其自私,只會搶購和囤積口罩、保護衣物和醫藥,即使成功發展疫苗,相信初時亦不會讓其他國家人民分享。只有中國將比較大方及有能力幫助鄰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但奈何某些國家如巴西,受到美國威脅,被迫暫答應將不使用中國疫苗。走着瞧吧,當這些國家找不到足夠疫苗,或發現負擔不起高昂的西方價格,到時或許對中國的態度將有所改變。

    中國採最嚴厲措施 3個月內控制疫情

    既然各自為政,每個國家的政策有別,疫情發展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國是首個出現COVID大爆發國家,初時武漢疫情嚴重,但中國採取了最嚴厲,但亦是最科學化,後來更證明是最有效亦是最整體人性化的封鎖、檢測、接觸追踪,以及緊急醫療措施,結果在3個月內就終能把疫情控制下來。至今幸運地仍未爆發第二波嚴重疫情,中國內地人民生活已逐漸回復正常。除政府努力外,人民的素質亦是成功抗疫的一個主要原因。據聞科興生物(Sinovac)的疫苗已通過臨牀測試,已為數十萬需要出國的醫療和政商界人士注射,有效率高近100%,比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的更高一點。

    西方醫學本應更進步,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遠比中國差(圖2)。先看英國,感染率是經典的1918年雙波浪形,現正經歷更嚴重的第二波。英國政府錯在初期誤信反科學兼殘忍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現在逐漸發現COVID多種嚴重長期後遺症,包括血塊凝結、心臟發炎,高達兩成康復者在90天後,竟患有各種精神病,包括抑鬱、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癡呆(dementia)等!本來還有不少人被瑞典的自由民主形象所迷惑,對缺乏科學根據的所謂群體免疫政策半信半疑,現在多了研究結果,大家仍對群體免疫感興趣嗎?

    後來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自己染病幾乎喪命才改變策略,但為時已晚,已不能完全控制疫情。英國的情况有點可惜,英國是個島國,加上已「成功」脫歐,目的不就是跟歐洲大陸斬斷關係嗎?為何仍不能成功抗疫?

    毫無疑問,美國醫學是全球最先進的,但今次處理疫情反而是遠遠最差的。美國感染率圖形比1918年更差,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總監福奇(Anthony Fauci)都承認美國的第一波根本從未停止過!1918年大流行,美國死亡人數約67萬,只佔全球1%左右,低於當時美國佔全球的人口比例。今年美國COVID死亡人數已約25萬,佔全球近20%,是美國佔全球人口比例的5倍,對比1918年是大退步!美國每百萬人的死亡率,是中國257倍,多恐怖!即使疫苗已在望,但廣泛應用仍需數月。即使拜登1月上台,較積極處理疫情,但他並非神仙,被拖延交接亦有代價,更難扭轉疫情,未來數月仍將有數以十萬計美國人無謂犧牲。

    特朗普競選集會無助選情 卻助長疫情

    到底美國出了什麼錯?最簡單的解釋當然是總統特朗普的無知、無能和混亂的瘋狂政策。1918年9月,費城舉行為一戰債券融資的大巡行,事前已有醫生反對,但結果無效。當日參加人數超過20萬,數天後逐漸有人發病,估計超過4萬,死亡人數約1.2萬,被喻為美國歷史上導致最嚴重傷亡的大巡行。102年後,特朗普當然完全沒有汲取歷史教訓,即使自己染病後,仍堅持舉行大型選舉集會,最終幫不了自己選情,但肯定助長了COVID!

    為何變成這樣?真正解釋是其實美國(以至全球)正遭兩種大流行同時襲擊,除COVID外,還有一種經社交傳媒如facebook和Twitter傳播的「思想病毒」!原來經常散播反科學,錯誤COVID相關消息的極右媒體Fox news和Breitbart news的facebook點擊率,遠高於報道較正確,符合科學疫情消息的媒體如CNN和MSNBC等(圖3)。極右社交媒體抓準中低下層白人的不滿,藉此散播各種虛假、盲目、邪惡和充滿仇恨的「思想病毒」,連疫情都變得政治化。但結果害人亦害己,現在全國疫情非常嚴重,尤其最支持特朗普的紅色州份。

    極右社媒散播「思想病毒」

    特朗普支持者(不止在美國)已退化至完全非理性,願意相信任何荒謬陰謀論,包括COVID是蓋茨(Bill Gates)加索羅斯(George Soros)加福奇(加中國?)所發明出來的世紀疫症。特粉滿腦子只有仇恨、恐懼、歪理和種族歧視。近半美國人變成反科學,連最基本醫學常識如戴口罩防疫(1918年已知道)都不懂,反變成政治圖騰,被總統譏笑的對象。即使疫苗成功,相信過半美國人仍將拒絕注射。

    2009年,facebook和Twitter,被利用為煽動新疆暴亂工具,被迫離開中國內地。中國因此被駡多年,初時我也有同感,覺得言論控制得過嚴,不習慣在中國內地不能使用facebook。但經歷了香港邪惡暴亂,和目睹美國各種瘋狂反理性行徑,不少「思想病毒」都是經缺乏監管,完全漠視事實的社交媒體散播,就開始有所反思。我是一個相信科學和接受事實的人,當見到社交媒體變質,危險性大增時,就逐漸明白中國頗嚴的社交媒體政策是具遠見,有道理和需要的!現在連美國也知道事態嚴重,國會不停舉行針對facebook和Twitter的聽證會,提出各種社交媒體的監管漏洞和社會責任問題。

    政府監管社媒不容易

    回頭想,為何社交媒體,以創新科技為名,就可得到優待,完全逃避傳統媒體的所有牌照和監管要求(其他行業如Uber和Airbnb也有同樣不合理優勢)?全球所有國家包括美國都有嚴厲的傳統媒體監管。過去美國要求所有媒體如電視台和報紙的大股東,都必須為美國人。最佳例子是梅鐸(Rupert Murdoch),澳洲出生,移民兩次,最後入籍美國,才可收購非常重要的Fox和《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SJ)。近年政策稍有放鬆,有個別批准同聲同氣澳洲人的一些小型收購。電視台需要繳交牌照費,更需接受嚴謹審視尺度,但串流平台如Netflix,既不需牌照,更不受任何監管,色情、暴力、粗口,什麼都容許!Netflix、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體,已滲透全球,各國政府反面對巨大壓力放棄合理監管媒體的標準!如斗膽反抗,反必被指控為抑壓言論自由,和被扣上更嚴重的跟不上潮流帽子!

    中國是最先和極少數有足夠自信和實力去抗拒社交傳媒失控的國家,現在連美國也開始跟隨,相信其他國家亦將有檢討。監管媒體永不容易,極難達到最佳平衡,監管必須以科學和整體社會利益為標準。政策絕不可縱容散播違反科學和事實的假消息,例如戴口罩有害,或某未經驗證的藥物有效醫治COVID等等。除此之外,亦必須防止社交媒體散播各種危險,可導致社會嚴重不穩定,煽動暴力,鼓吹種族、宗教、性別和性取向歧視等各種仇恨意識,反道德和人性的「思想病毒」。

    (中環資產持有Moderna、Netflix及Uber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