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trauma字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trauma字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trauma字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trauma字根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面對創傷,沒有公式可以套】 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講座裡,其中一位專家提到一個研究,一個人所經歷過的創傷,會透過基因顯化或者是經驗傳遞的方式繼續「污染」我們的孩子,但是,一旦我們「make sense of」我們的創傷,我們就可以終止這個傳遞。 講座裡並沒有詳細描述研究的細節,對...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與 @Cindy 心理治療 合作 訂閱心理師頻道:https://ppt.cc/fh4GJx 這支影片討論我們的內在小孩 心理治療師通常如何幫助個案去療癒他們受創傷的內在小孩 還有討論三個治療方法 Cind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

trauma字根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7:01:59

再也感受不到情緒的麻木 - 與世界失聯疏遠的「解離」 ▶︎ 是為什麼而哭的,怎麼不記得了? 曾經想過,如果再也沒有眼淚,是不是未來被別人怎樣說嘴,都不會再感到難過了?哭著哭著好幾個禮拜,某天看著鏡子問自己是誰,卻怎麼的,有點答不出來 ......。 儘管還是會想起難過的事情,但比起「覺得」難過,...

  • trauma字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1 08:12:46
    有 123 人按讚

    【面對創傷,沒有公式可以套】

    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講座裡,其中一位專家提到一個研究,一個人所經歷過的創傷,會透過基因顯化或者是經驗傳遞的方式繼續「污染」我們的孩子,但是,一旦我們「make sense of」我們的創傷,我們就可以終止這個傳遞。

    講座裡並沒有詳細描述研究的細節,對我個人而言我也並不在乎,因為我已經得到我想要的東西了—如果我不想要活成我的父母親的樣子,我該做的事情,是「make sense of」我的創傷。

    聽起來很直觀,不過,這個「make sense of」的概念,其實並沒有這麼好理解。我個人會把它翻譯成「弄清楚」。如果想要從創傷當中恢復,我們必須把事情從頭到尾都弄清楚。

    弄清楚什麼?

    難就難在這裡,沒有別人可以給我們答案。所有我們經歷過的一切,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所以能夠把多少情緒、經驗和記憶連接起來,完全仰賴我們願意花多少時間進入自己的內心,推開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在那一團亂七八糟毫無頭緒的混亂面前坐下來,一點一點,一片一片,一絲一絲,找出到底有什麼該弄清楚的,或是還有什麼不清楚的。

    ***
    這次回到台灣,有一件我非常不願意去做,但是又覺得必須面對的事,那就是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去見一次大魔王,跟他好好說說話。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就只是隱約有種感覺,看過他之後會有機會「弄清楚」一些事。

    大魔王目前超過九十歲,目前住在一位親戚叔叔的家裡。會把他稱作大魔王,不只是因為對我個人而言他極難相處。從我六歲開始,只要跟他單獨對話超過五分鐘,他就有辦法把我惹毛。當我越長越大,對事情的了解越來全面的時候,我個人認為這個家族之所以分崩離析、情感破碎,大魔王必須要負上很大的責任。

    當初蕃茄還不太會走路的時候,我們全家曾去見過他一次。受日本教育的大魔王,客廳的茶几上總會有一個雅緻的點心盒待客。當他把鐵盒掀開,喜歡甜食的蕃茄立刻眼睛一亮,搖搖晃晃地走過來,雙手捧起一大把,掉了一堆在桌面上,但還是很積極地在客廳走來走去,幫在場的每個人都分配一點。

    大魔王見狀,笑咪咪地說:「這個孩子好,會分享,以後媽媽下一胎會生兒子。」

    我的腦中立刻響起一句「狗改不了吃屎」,默不做聲把掉在桌上的所有點心都放回盒中,蓋上蓋子。那天我喝了一杯茶就離開,再也沒有踏進那間房子。

    親戚叔叔雖然跟我的母親同輩,但是因為幾乎是家族裡最小的,跟我只差十五歲上下。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就仰望著他一路從青少年、成人、結婚和生子。也因此,我是一路聽著家族對他的批評長大。

    小時了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浪費天份。只顧談情說愛。個性頑劣。脾氣暴躁。好吃懶做。不務正業。虛榮。愛玩。

    這樣的叔叔,最後居然是由他來觀照大魔王的生活起居,老實說我是從來沒有想過的。

    總之,到了要見大魔王的當天。

    我心裡還是覺得隨時想要逃走,畢竟跟他在一起的痛苦回憶太多了,加上我深信我跟母親之間的痛苦回憶也幾乎都源自於他,我實在是沒有把握再見到他的時候我會做出什麼事。但是有種不知名的力量一直在身後推著我往前走,我終於來到叔叔家門口,門從裡面被打開。

    大魔王坐在客廳看電視,看見我走進來,笑一笑說:「你好。」

    叔叔阿姨和表妹在家裡四處走來走去張羅拖鞋水果,邊回頭大喊:「阿嬤,你看這是啥人?」

    大魔王僵在那裡,維持著不失禮貌的微笑盯著我。我深吸一口氣,把口罩脫下來。一看到我的臉,大魔王就哭了。

    「阮阿孫,是阮阿孫啊嗚嗚嗚嗚嗚⋯⋯」

    於是祖孫兩人相擁而泣,盡棄前嫌,在老人一生的最後終於迎來了大和解,讓他能安心離開,不再有所牽掛。

    最好是。

    有這麼容易的話就不叫創傷了。

    我面無表情地抱著他,拍拍他有點駝的背,只覺得無盡煩躁。到現在沒人要理你了才在那裡哭,我從小站在你面前站到大你根本沒正眼瞧過我一次,連我幾歲幾年級髮型跟上次一不一樣都記不清楚。

    我扶著老魔王走到餐桌前坐下來,叔叔阿姨跟表妹也都入座,一邊吃著水果,時不時也加入我跟老魔王的談話。而我這才發現,老魔王已經有些失智了。

    先是問我爸爸好不好,再問我是不是全家都回來,之後告訴我上回弟弟全家有找他吃飯他走進餐廳差點跌倒好丟臉要弟弟不要告訴別人,再問我有沒有弟弟的電話他想要打去給他。這樣一輪以後,又開始問爸爸好不好。一次,兩次,三次,無限迴圈。

    我放鬆下來了。

    這種狀態的魔王,雖然套不出什麼有趣的過往,對於我原本期待可能可以「弄清楚」什麼的計畫沒什麼幫助,但是至少安全。我不用擔心他會突然冒出一句話直接啟動我的攻擊模式。(好啦其實還是有兩次,但是真的算很少了可以當作沒有)

    然而,事情有了意外的開展。

    跳針跳久了也是會累,叔叔阿姨開始加入話當年的行列。原本女友換不停的叔叔,認識阿姨不到一年就閃電結婚,婚後起的衝突也跟天打雷劈一樣精彩。也因為我當時十九歲,是當時二十六歲的阿姨在家族裡唯一能聊的對象,現在把各方觀點同時湊在一起攤牌真的是非常精彩。

    聊著聊著,我心裡突然有種感覺開始醞釀。

    衣架必須全部照著同樣的方向擺。櫃子上的書有一定的順序。屬於他的椅子絕對不能碰。一抓狂起來髒話狂飆物品齊飛。熱愛藝術。對細節催毛求疵。

    我一邊咀嚼當年這些叔叔的經典地雷和個性,一邊聽叔叔繼續講。

    「我其實已經改很多,妥協很多了。」叔叔回頭指指遠方:「你看像我那邊那張椅子,上面都是狗的毛,也沒人要清,可是我也就算了。」

    我看到他旁邊的阿姨開始翻白眼,忍不住笑出來:「叔叔,那是你的椅子吧?沒人要清的話,你也可以清啊?」傳統大男人真的是很誇張,是以為其他人都沒事等著在那邊服侍他嗎?

    叔叔沒有立刻回答,沈吟了幾秒後,說:「我當然也可以自己清,可是,這樣就不對了啊。當初要養狗的時候,我就說我唯一的條件是我的椅子上不可以有狗毛,大家都說好好好,結果變成這樣,也沒有人表示⋯⋯」

    像是有一道電流直接穿過全身一樣,我突然瞪大眼睛:「等一下,我聽懂了!!」

    我轉向在旁邊的阿姨:「阿姨,我聽懂了!這件事真的不對,不能是叔叔擦桌子!這不是家事分工的問題,這是承諾的問題。大家都答應我了,不會讓狗弄髒我的桌子,如果還是被弄髒,還被覺得大驚小怪要我自己擦,我會覺得沒有人在乎我。」

    阿姨呆住了。叔叔也呆住了,表情像是生平第一次有人理解他在說什麼。

    我的腦袋還在持續運轉,重組我得到的新資訊。一直以來大家都說叔叔脾氣大、愛計較、愛生氣大男人龜毛記仇難伺候,阿姨好可憐好厲害可以忍受他這種人,但是不對,我懂了,叔叔不是故意這樣的,他太不舒服了,他的雷一直被踩到,可是都沒人懂,也沒有人在意,就只是一直說他脾氣很差要他改⋯⋯

    「叔叔,你是高敏感人,你知道嗎?」我脫口而出。

    我把高敏感特質簡單地描述了一下,叔叔不停地點頭。我告訴他我可以理解,我以前也經常覺得家人無法理解我在意的點。

    「 國中的時候,我媽說他要去一趟文具店,我說太好了那順便幫我補充兩支原子筆。我把我習慣用的SKB藍色0.5拿給他,跟他說就買這個一模一樣的兩支,結果他回來的時候自作主張買了兩支完全不一樣的。」

    「幹什麼啊!!就買一樣的就好了啊!」叔叔很激動。
    「是不是!我氣得要命,他還說我不知好歹那兩支很貴。」
    「就不是貴的問題啊!就不是我要用的筆啊!」
    「是不是!」

    阿姨在一旁非常驚訝地看著我們,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發現,先生的要求不是在「挑毛病」,是真的非常需要顧及這些細節。我跟叔叔一人一句,講起那些無法讓別人理解我們時的挫折感。

    「我小時候,我媽答應我要買一個玩具給我,但是他忘記了。我超生氣啊,明明說好的,是他忘記了,他就一直說是我無理取鬧,根本不是這樣,我又說不出來,只能拼命用自己的頭去撞牆壁。」
    「我也記得這種心情。我不管怎麼解釋,我媽就是沒有要理我,我到最後只能尖叫啊,狂尖叫。」
    「還好你沒做出更激烈的舉動。」
    「差一點了,就差這麼一點點。」
    「真的還好沒有。」
    「是啊,如果沒有克制住,拳頭揮出去或者是拿東西自殘,又會變成我們有病,搞不好就被抓去吃藥了。」

    「難怪我女兒會說:『我又不是故意要這麼生氣的,我就是會這麼生氣啊。』」在一旁的阿姨很認真的參與,顯然想起個性跟爸爸很像的小女兒。而我也忍不住想起蕃茄,每當他摀著耳朵尖叫,或是大罵「我要殺死你」的時候,他也是沒有辦法讓自己不生氣的吧。他就是會這麼生氣,這麼需要表達,而在這個當下打他罵他甚至是批評他都完全沒有幫助。

    大家都沈默了,各自咀嚼著剛剛的對話。

    我抬頭看叔叔的側臉,發現他已經蒼老了好多。我突然明白,叔叔從國中就開始交女朋友,翹課,離家出走,跟壞朋友出去玩,淨做那些大人眼中「浪費自己天份」的事,其實是因為他真的渴望被人理解,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幫助他,讓他知道如何跟自己相處的人。只可惜他的雙親,對他只有辱罵和毆打。

    「叔叔,你辛苦了。我從小就認識你,經過這麼多年到現在,我真的有看到你的改變。」

    叔叔並沒有回應我,只是盯著自己放在桌上的雙手,喃喃的說:「一定可以的⋯⋯這種複製,一定可以被打破的⋯⋯」

    我的內心一震,眼睛開始發熱。這一刻,我知道他想著他自己的孩子,就如同我想著我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都希望,這樣的傷害,可以在我們手上就停止。

    當天晚上,我做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惡夢。

    我在學校,做了一件一般大家不會去做的事。我的出發點良善,但是大家的解讀跟我的預期完全相反。我看到大家看著我的眼神越來越不對勁,也一個一個從我身邊躲開。我拼命思考有誰可以幫我保證我的人格,卻想不出任何一個名字。我越來越焦急,想不出有什麼東西可以拿來讓我發「毒誓」,讓大家可以相信我。夢境結束在我走出窗外一躍而下。

    我睜開眼睛,覺得極度想吐,然後爆哭。

    之前在課堂上曾經提到,當一個人跟自己的傷痕真正接軌的時候,往往會在夢境裡反映出來。這是我第一次經歷。雖然極度不舒服,但是我知道這表示身體在處理我積壓已久的情緒和傷痛,有點開心。

    ***

    第一篇創傷文,沒想到是用這個事件來開頭。也許是因為,經常有人留言問我「該怎麼處理自己的問題」,而我想用這篇文章來表達「沒有正確答案」。

    就像我一開始認為可以從阿嬤的記憶裡找到有幫助的東西,但是最後卻是從完全沒想到的叔叔身上發現我們共同的特質,彼此都得到被理解的感受。面對創傷,也許我們終究就只能摸索出一個可能的方向,鼓起勇氣踏出追尋的步伐,然後對接下來的發展保持開放的心胸。

    Dr. Gabor Mate在《理解創傷》這個講座裡提到,面對創傷,一個很有幫助的態度就是「感到好奇」。「這件事代表什麼意思?這件事可以教會我什麼?而這時就會產生深刻的同理。」

    對我來說,所謂的「make sense of my trauma」就是這件事吧。當我們對自己的傷口感到好奇,我們就會有動機想要「弄清楚」,想要知道更多的細節,而不會一直覺得「夠了沒?這樣可以了吧?」想要趕快抽身。

    要從創傷中恢復,找回自己,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如果沒有辦法享受途中的風景,只是想著如何快點到達終點,很快就會失去耐性而放棄吧。療癒是如此,教養也是如此。

    叔叔,我自己,小表妹,蕃茄。這一趟回台,很意外地湊成了家族內的「高敏感一條龍」。看見彼此之間驚人的相似之處,還有經歷那些「我懂」的瞬間,我覺得受到鼓舞。

    我想,我願意再繼續往下走一段。

    ___
    歡迎匿名留言:
    [蕃茄家塗鴉牆--面對創傷](https://padlet.com/tomatogreenlife/f3xvuqro7m4psz93)

  • trauma字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9 08:04:24
    有 137 人按讚

    各位讀者早安。

    今天,我懷著有點激動的心情,想跟大家推薦一個 #五天限定 的紀錄片《The Wisdom of Trauma》(有繁體中文字幕)

    紀錄片的內容,是有關加拿大醫師Gabor Maté 對於「創傷的成因」,還有「創傷對成年後的成癮行為或其他生理或心理疾病的直接影響」的深入理解。

    通常我們提到「#創傷」,很直覺的就會想到災難倖存者、受虐、性侵等等比較極端的遭遇;提到「#成癮行為」,很直覺的就會認為是毒癮、酒癮、性成癮等需要進戒勒所的失控行為。

    但是Maté醫師告訴我們,「創傷」比我們想像得更常見,更容易發生,而且經常源自於童年的經驗。有些「成癮行為」會被認為在可接受範圍,於是被大家忽略它的透露出的身心失衡訊號,像是「購物狂」、「3C成癮」或是「工作狂」。

    我想推薦這個紀錄片的理由,並不只是因為大家可以從這些訪談或是和個案互動的片段當中,對「創傷」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在育兒的過程當中,親身體會到「創傷」離我有多近。不只是看見身為家長的自己,有多麽容易因為自己模糊不清的觀念造成孩子的極大創傷。也看見自己身上留下多少童年創傷的痕跡。

    在蕃茄剛出生不久,不到兩個月大的時候,我們跟很多新手父母一樣,對「哄睡孩子」這件事有很多的困擾。當時只要在網路上搜尋,時常可以看到「百歲派」或是「親密派」在對戰。很簡單地說,「百歲派」比較類似訓練嬰兒自己獨立入睡,「親密派」則是每天每夜抱好抱滿。這兩派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龐大的粉絲群出來背書,我們實在是舉棋不定,不知道該用哪一派的處理方式才好。

    某一天晚上,蕃茄怎麼哄就是冷靜不下來,我整個人又累又煩躁,把他丟回嬰兒床以後衝出房間對著傑克尖叫:「我不知道啦!!!我不想抱了我們試試看讓他自己哭啦!!!」

    傑克跟我表示他覺得可以一試,於是決定讓蕃茄哭個十分鐘看看狀況。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明明我剛剛才厭煩到把嬰兒丟下,可是做了「我就放你自己哭」的決定之後,我反而開始坐立不安。蕃茄的哭聲像是千根細針一樣直接從我的耳朵鑽進去狂刺我的腦袋深處。

    半分鐘以後,我跑到緊閉的房門口,聽著蕃茄的尖叫聲狂掉眼淚。一直到最後,我邊哭邊大喊:「這他媽的十分鐘到底到了沒有啊!!!」然後直接撞開門衝進房間把哭到崩潰的蕃茄抱起來,告訴他媽媽做錯了不會再這樣對他了。

    我們之後採取什麼樣的做法,我想大家已經可以猜到了。而Maté醫師在片中談論親子關係的依附的片段,更讓我堅信當初的選擇是對的。詳細的說明在影片中,會比我描述得更好。尤其當中所提到的,「創傷」讓人無法連結「當下」作出合適的反應,讓我更理解自己理智斷線的時刻,其實是一個創傷反應,而不是孩子真的做了什麼。

    「創傷」存在於所有的日常,存在於社會的壓迫,存在於對主流框架的不適應,但是他並不是一種「詛咒」,而是生命給予我們的智慧和線索。Maté醫生認為,我們所有的疾病和不良行為,無論是生理或是心理上的,都是我們為了勉強自己適應我們存活的環境而做出的反應。如果只關注在疾病本身,而忽略這個人生活上、社會上、文化上的問題,我們其實無法更完整地把一個人帶往更好的方向。

    影片中的一段話讓我深有同感:「我們必須停止聚焦於一個人身上的問題,而應該去關心他發生了什麼事。」

    在我兩年的諮商師基礎訓練當中,我很幸運地,在個人、家庭以及社會與文化之間的相互衝突這方面得到很大的啟發。我充分感受到,今天的我之所以有這些傷痛和反應,跟我自身的遭遇、我的家族的歷史、還有台灣社會的政治變遷與紛擾息息相關。要理解我為什麼會陷在目前的困境裡,就得往這些方向探索,去尋找答案。

    也許就是因為如此,我成立這個粉專,在這裡告訴大家我發生了什麼事,還有我的「創傷」帶給我什麼樣的啟示。

    期望這裡的文章能夠成為一個起始點,讓有緣來這裡的人也開始好奇自己遭遇了什麼,開始從自己的「創傷」當中找回力量。當我們都開始對自己好奇,我們就能夠從「#糾正孩子」的教養思維當中解脫,進而關心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當我們真正能夠關心孩子,想要了解孩子,我相信我們就可以從一代一代重複的詛咒當中得到真正的自由。

    這部紀錄片,可以說是幫我連結了兩年來所有的學習和反思。如果你想體會一下我所經歷的啟發和震撼,歡迎你來看看這部很有意義的影片。

    [Wisdom of Trauma - Movie Premiere | Wisdom of Trauma](https://wisdomoftrauma.com/movie/?vgo_ee=kkiH7E7k%2FuB5YycmM0N%2F94vy7T5YEJ8ohjC9vauJg30%3D)

    影片長度:1hr35min
    連結有效時間:到台灣時間八月二日星期一清晨三點為止
    字幕:可選擇繁體中文

  • trauma字根 在 奶奶心理學 ‖ Psycholo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7 13:16:39
    有 10 人按讚

    再也感受不到情緒的麻木
    -
    與世界失聯疏遠的「解離」

    ▶︎ 是為什麼而哭的,怎麼不記得了?
    曾經想過,如果再也沒有眼淚,是不是未來被別人怎樣說嘴,都不會再感到難過了?哭著哭著好幾個禮拜,某天看著鏡子問自己是誰,卻怎麼的,有點答不出來 ......。

    儘管還是會想起難過的事情,但比起「覺得」難過,更像是「知道」自己在難過。真正的自己與現實隔了片玻璃,感受不到溫度,只剩一片朦朧。

    ▶︎ 和世界失聯一樣的「解離」
    「知道」自己在難過、在開心,卻無法立即性的做出反應,對過往的創傷也隨之模糊,與自己、與世界周遭疏離,在心理學中,我們稱之為「解離」(Dissociation)。

    經歷過「解離」的人們,在多數時候是源自於童年的慢性創傷(chronic trauma)導致。因為創傷大到身體無法負荷,於是,身體透過封閉自己的五感自欺欺人,從與世界的疏遠來讓自己不再受傷,而這也導致了整個世界變得不再那麼真實。

    ▶︎ 「解離」的十大症狀
    精神科醫師們一直以來嘗試概括所有「解離」症狀,但每個人的症狀都不大相同,根據 BetterHealth 可知,概括有以下十種:

    ・和自己的連結疏遠,比起「感覺」更像「知道」
    ・無法承受更多的情緒
    ・情緒起伏劇烈,常沒有來由的又哭又笑
    ・憂鬱或焦慮,有時兩者都有
    ・整個世界都變得扭曲疏離
    ・對於身心狀態的失衡沒有任何記憶
    ・無法好好專注一件事
    ・忘記最基本的自己 (e.g. 名字、喜歡的東西)
    ・不知道怎樣的行為才是原來的自己
    ・覺得任何行為都像在「扮演」

    ▶︎ 為什麼會發生「解離」?
    「解離」是一種心理防衛機轉,也就是內在為了保護自己而做出的應對措施,多數心理學家認為「解離」源自於童年造成的慢性創傷,儘管如此,成為大人後,仍有可能經歷解離。

    發生解離的瞬間,往往是因為生活中的某個觸發物導致。像是過往曾經遭受家庭暴力,於是遇到身邊的人再次想對自己施暴 (觸發物),就進入了解離。然而,單純的一個景象、氣味、聲音,都有可能觸發過往創傷,導致解離產生。

    ▶︎ 「解離」常見的五個治療方式
    「解離」的學術研究數量不多,治療方式大多源自臨床研究,簡單來說,在治療上會針對以下五個方向:

    ・創造安全的環境
    ・精神藥物
    ・催眠療法
    ・心理諮商
    ・壓力調節
    ・結合其他症狀治療(解離通常伴有其他症狀)

    關於日常的舒緩方式,因為「解離」普遍難以被察覺,加上學術研究較少,因此建議還是尋求醫療協助為佳。

    ▶︎ 無法感受難過,只是身體放棄感受難過
    在《全裸監督》導演內田英治撰寫的《午夜天鵝》中,女主角一果也有類似解離的徵狀。一果從小被媽媽呵護,後來因為經濟壓力,一果媽媽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把一果當成沙包般拳打腳踢。

    原本的一果就和平常人一樣,會哭、會笑、會感到幸福,但到了某個瞬間,他變得安靜,不再感覺到難過,腦袋像被清空一樣,對任何情緒都不再有反應。一果的媽媽再怎麼用力打他,他也只「知道」身體會痛,卻不「覺得」難過。每當不安,一果就習慣性的啃咬自己的手,透過疼痛來發洩內在的害怕。

    ▶︎ 關於脆弱、關於自我、關於愛的日本文學
    內田英治的《午夜天鵝》,是一本關於脆弱、關於自我、關於愛的日本文學。

    在四個與《午夜天鵝》相伴的夜晚裡,我的內心糾葛不斷,想是內田英治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實地考察,讓每個角色都活了起來。比起劇情畫面感的精彩描繪,更多的是因為作者對人性的深刻描寫,觸動到沈澱內在深處的情感,而一次性迸發出的感嘆吧?

    📍書籍資訊
    書名:《午夜天鵝》
    出版社:采實文化 @acmebook01
    作者:內田英治 《AV帝王:全裸監督》導演

    小註記:首刷還送衛生紙,但我是哭到直接去廁所洗臉啦... :)

    👉 追蹤 @psycho._.tw,每周日準時遞上暖暖心理文

    ✨簡單用心理學,找到潛意識埋藏的真相!✨
    ———————————————————————
    參考來源:BetterHealth 《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Mind 《Dissociation and dissociative disorders》

    #心理學 #心理 #解離 #憂鬱 #情緒 #想太多 #dissociation #depression #psychology #mood #emotion #合作推廣
    ———————————————————————

  • trauma字根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7-13 18:06:08

    本集與 @Cindy 心理治療 合作
    訂閱心理師頻道:https://ppt.cc/fh4GJx

    這支影片討論我們的內在小孩
    心理治療師通常如何幫助個案去療癒他們受創傷的內在小孩
    還有討論三個治療方法

    Cind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yihsin_cindy

    Video Timeline:
    00:00-00:44 Intro (簡介)
    00:44-03:00 What is Inner child (什麼是內在小孩)
    03:00-07:04 Trauma (創傷)
    07:04-07:42 Seek help from professionals(尋求專業協助)
    7:42-10:55 Three methods (療癒方法)
    10:55-12:03 wrapping up (結語)

    Music credit:
    🔻
    -Bread (Prod. by Lukrembo)
    -Dawn by Sappheiros
    🔺

    #內在小孩 #兒童創傷 #心理治療 #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 #心理創傷

    蒼藍鴿精選作品及健康好物推薦▶ https://campsite.bio/bluepigeonn
    加入Youtube會員支持科普頻道▶ https://reurl.cc/j7lLdn
    訂閱LBRY頻道以備不時之需▶ https://ppt.cc/fNJ2px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大胃王吃了這麼多為何不會胖?網路真相揭密!
    https://youtu.be/StGteShJaLM

    為何早餐店奶茶是「地表最強瀉劑」?網路真相破解!
    https://youtu.be/B37Dek2u1lY

    實測挑戰!你看得懂醫生寫的病歷嗎?
    https://youtu.be/mgxRuDbSV88

    失眠淺眠怎麼辦?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追蹤蒼藍鴿】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台大醫學系/健康/保健/工作細胞

  • trauma字根 在 暗網仔 2.0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1-12 17:52:39

    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joi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w_kid12/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deepwebkid/?modal=admin_todo_tour
    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8vabPSRIBpwSJEMAPCnzVQ?sub_confirmation=1

    鬼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4rmkFI1ik0&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

    我最高觀看次數的影片 (我為何不再拍暗網? 只說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bihKaqEEQw&t=127s

    曼德拉效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MutzRIE_uE&list=PLglqLngY6gv5BCwaoP-q6DOwUmw1lIusF&index=17&t=5s

    我的100K成長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htp6A6YJE

    破解Kate yup事件是假的! 不是綁架! 不要被騙! (Facebook上的證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NJVt56ORWo&t=2s

    日本最殘酷的直播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E81OKVX7wc

    網上最可怕的一個字 (Ft. HenHen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edkSHc7Os&t=145s

    The verge article: 
    https://www.theverge.com/2019/2/25/18229714/cognizant-facebook-content-moderator-interviews-trauma-working-conditions-arizona

    深入Facebook員工崩潰的恐怖真相

    我看過一條 2013年 ‘蘋果’ 動新聞説 每日運送到堆填區的廢膠以噸計, 政府卻不扶助產業發展導致 “廢膠迫爆堆填區” 的標題. 其實2020年全球最大的堆填區是社交媒體.

    像Facebook每日上載超過3.5億張照片, Youtube每日上載超過四十三萬小時的影片內容.

    可想像到這個人類 ‘推填區’ 有幾多個 ‘膠’ 啦.

    大家好又是我暗網仔, 今日我們第一集的 ‘你不知道的事’ 系列會分享一些普遍你不會知道, 但應該要知道的事.

    上年sundance電影節出了一部名 ‘The cleaners’ 的德國記錄片講述content moderator (內容管制員) 的工作. 全天候8至10小時, Content moderator就是坐在電腦前幫一些像Facebook的平台, 是否適宜在該網站出現?

    片中拍攝地點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office. 一個個隔間著moderator在按 ‘ignore’ it means the post remains on the website和’delete’ which means the post is taken down.

    合同工的moderator也希望有一日能成為該平台的正式員工. 甚至到美國工作, 但大部分也是outsource公司聘請回來的.

    2017年67%的美國人口日常使用Facebook, 到2019年下降到61%的美國人口會使用Facebook. 但實質Facebook總用戶數目是有所增加的.
    Facebook近年市場發展由第一世界國家擴散到剛有網絡的第三世界國家. (Show burma civil war) 一個任何人也能分享自己的地方, 其實可以看到什麼呢?
    恐怖分子的血腥影片, 自殘片段, 兒童色情, 虐待動物, “ignore” “delete” 是content moderator貧貧接觸的.
    2019年6月美國媒體網絡The Verge在Youtube上載了一條 ‘inside the traumatic life of a Facebook moderator’ 得到主流媒體的關注.

    “The video depicts a man being Murdered. Someone is stabbing him dozens of times, while he screams and begs for his life. Chloe feels an overpowering urge to sob. She leaves the room and begins to cry so hard she has trouble breathing. No one comforts her. This is the job she was hired to do.”
    目前Facebook有意將gim視影片的工作交給AI去做. 但準確性會否能和真人一樣呢? 社交媒體需要乾淨的平台讓用戶能花最長不間斷時間在該網站上. 要低成本達到這個目的需要不同國家找lim ga勞工然後迫使他們24小時不停 “ignore” “delete” 的開工.


    網上資訊揭發了一些Facebook 一些恐怖的真相. I want to start by saying a disclaimer: the points from this point forward are allegations from various individuals and not empirical fact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re quotes taken from mainstream new sources.

    根據Phoenix arizona州科技公司一些ex員工表示: moderator每天正常有15分鐘休息時間, 30 分鐘午飯時間, 9分鐘 “wellness time”

    工作環境非常惡劣. 一間800人的公司只有一個洗手間. 可能因為工作上要看的東西的性質, 常常會有員工在後樓梯用大麻和喝酒. 性慾按耐不住在停車場性交. 上司性騷擾下sook. 而我本人的角度: 這麼一個地方跟地獄沒分別.



    Over the last few weeks, we’ve seen people hurting themselves and others on Facebook— if we’re going to build a safe community, we need to respond quickly.

    The cleaner記錄片的尾段講Facebook近期社會上得到的各個爭議. 但content moderator現在真正成為熱點的原因可能是緬甸現在的政治事件. New York Times指出現在該地方的內戰是軍方利用facebook去加強的. And so many people were fooled into the war.

    為facebook講的是: 樹大招風. A total of 2.8 billion people use facebook. I remember when I was kid my favorite movie was the social network that talked about Mark zuckerberg creating Facebook. The initial reason he did that was because the prestigious Phoenix club at Harvard didn’t accept him. He hated them. So he made his own club, facebook. That was exclusive to him and the people he deemed fit. And I guess in some way today, facebook has now become the Phoenix club he once hated. Only now he is on top, and facebook is the most non exclusive, exclusive club in the world.

    The end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