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toyota原廠煞車皮好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toyota原廠煞車皮好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toyota原廠煞車皮好嗎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5萬的網紅高嘉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油電車煞車瑕疵案 交通部承諾將要求和泰比照日本原廠服務更換零件】 今天在交通委員會,嘉瑜針對先前召開的TOYOTA油電車煞車瑕疵案後續進度,向王國材次長提出質詢,希望交通部與車安中心能更積極維護車主權益。 ⭐️交通部承諾 將要求和泰為所有油電車主更換煞車零件 交通部王國材次長也認同煞車...
toyota原廠煞車皮好嗎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油電車煞車瑕疵案 交通部承諾將要求和泰比照日本原廠服務更換零件】
今天在交通委員會,嘉瑜針對先前召開的TOYOTA油電車煞車瑕疵案後續進度,向王國材次長提出質詢,希望交通部與車安中心能更積極維護車主權益。
⭐️交通部承諾
將要求和泰為所有油電車主更換煞車零件
交通部王國材次長也認同煞車系統對於車輛安全影響重大,縱然部分油電車主可能未固定在原廠進行保養,但也不會影響煞車系統是在出廠時就存在瑕疵的事實,並承諾會責成路政司跟車安中心,向和泰汽車要求,油電車煞車零件瑕疵案的顧客服務活動,不應該限定車主資格,嘉瑜也希望路政司能要求和泰汽車,在一周內就將此服務活動訊息對外公告,讓受影響的油電車主,能盡速回廠維修、更換煞車零件,以保障車主行車安全。
✅部會互踢皮球
和泰擺爛兩年未處理瑕疵零件
在當日的記者會會後,和泰汽車發布聲明,稱陳情車主所遇到的情形是「車輛長期使用後耗損情形」,若車主的里程數已經過保固,就必須自費維修,而日本TOYOTA所提供的「顧客服務活動」僅限於日本國內,所以台灣TOYOTA無需比照辦理,但日本早在2018年就對車主提供服務活動,還因為影響範圍過廣,將召回車輛分為四批進行,和泰汽車卻擺爛兩年,直到嘉瑜召開記者會要求,材表會向日本原廠爭取。
這些受影響的油電車,在台灣售價比日本售價貴上20萬至50萬元,國人買車要負擔高額的貨物稅、關稅、營業稅,結果零件出現瑕疵情形時,不僅沒有獲得更好的保障,就連找政府部門陳情,各部會也是互踢皮球,沒有單位要積極介入調查,讓車商持續擺爛,車主權益受損求助無門。
✅稱提供善意保固卻無車主知情
追問後才說未對外公告
而和泰汽車先前曾對車安中心聲稱已提供相關車型車主「善意保固、優惠維修」專案,在記者會後也因為車主陸續向辦公室反映未曾聽聞,甚至向服務廠詢問、要求使用該專案服務,也被告知和泰汽車未通知相關訊息,嘉瑜請車安中心向和泰汽車確認此訊息真偽,和泰汽車才表示這項專案並未對外公開,也就是說,和泰要提供誰善意、提供誰零件更換、提供誰延長保固,可能是看車主身分、背後的靠山是誰來決定,這樣是對待消費者應有的態度嗎?不是應該秉持公平待客原則,針對所有瑕疵零件都提供維修更換服務嗎?
✅車安中心無檢測量能 調查報告引和泰說詞為其背書
而在9月21日的記者會中,交通部有派路政司官員出席,嘉瑜要求交通部及車安中心積極介入調查此案,路政司官員也承諾會在一個月內召開專家學者會議,結果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終於在本月11日交出車安中心所做成的汽車安全性通報案件會議紀錄,「經原廠確認係因煞車增壓器……(中略),屬於車輛長期使用之零件正常耗損」,將無預警失去煞車動力解釋為零件正常耗損,是和泰汽車自事件爆發以來的一貫手法,沒想到車安中心花了七周時間做出的調查報告,竟然跟和泰汽車當初的聲明稿如出一轍!車安中心是和泰汽車的背書保證中心嗎?
嘉瑜辦公室同仁在質詢前分別致電交通部路政司及車安中心,詢問在這一個多月以來,是否有自行拆解零件、調查是否存在瑕疵,沒想到兩個單位都直接回覆說他們沒有這樣的檢測量能,所謂的調查就是請廠商來說明!所以車安中心做成的調查報告,才會看不到專家學者站在車主的立場,來調查零件、找出零件的問題在哪裡,反而是站在和泰汽車的角度,為業者背書保證說煞車沒有問題!那車安中心又何必多等這一個多月,直接在記者會當天下午,直接將和泰汽車的聲明稿,拿來蓋章認證做成調查報告就好了啊。
✅和泰稱將提供服務活動
卻限定車主必須是「忠誠顧客」
而有關嘉瑜極力要求,和泰汽車應比照日本原廠之服務方案,提供國內車主免費檢修、更換煞車零件一事,雖然和泰汽車在本月回覆車安中心,將以專案形式提供【忠誠顧客】比照日本國內之服務活動,但和泰汽車先前曾對車安中心聲稱已提供相關車型車主「善意保固、優惠維修」專案,但這項訊息並未對外公開、亦沒有任何車主知情並享用此專案,這一次會不會又以同樣的手法,先對交通部聲稱會提供服務活動,事後對車主又隻字未提!?
此外,日本TOYOTA當時提供的服務活動,也未限定車主資格,和泰理應比照辦理,對所有受影響的車主提供維修更換零件的服務,既然日本TOYOTA現在都已經願意處理,為何和泰汽車可以再以「忠誠顧客」的條件,來篩選誰可以得到維修更換零件的服務?難道和泰汽車是看誰背景硬來決定要不要服務嗎?
https://youtu.be/JeS9EsgQLdk
toyota原廠煞車皮好嗎 在 TCar 試車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試車報告】2018 Toyota Vios 豪華版 歡樂蛻變
【4K UHD | https://youtu.be/Dsy1vCOWA3g】
對於愛車成癡的人們而言,選車,並不是件難事! 畢竟不論買得起、買不起,心底中意的車款早就再清楚不過!
然而對於購車時較無特別需求,僅注重經濟、實用、好上手的買家,Toyota Vios大概會是許多朋友的選擇,那麼,這輛暢銷車款經過新年式蛻變之後,有什麼地方變得更迷人了,你可不能不知!
【大膽進化】
有別於舊款讓人感覺較溫順的外型設計,新年式Vios導入了泰規車款的造型後,強調動感的車頭既有碩大的頭燈組,還有結合LED日行燈的倒梯形氣壩,給了人相當濃郁的侵略感;至於我們為何不斷強調[新年式]三字,那則因為本次改款雖然看來有著極為大幅的變革,但骨子裡,它依舊不算是輛全新車款,眼尖的大家,也應該能從車頂線條,和前檔看出這個與改款前最相似的地方!
而在車尾,新Vios的設計則採用了較摩登、時尚的造型,並搭配同樣龐大的燈組,若您可以接受本車設計大膽的車頭,我想車尾就不難符合大家的胃口了!在其他細節部分,看到新Vios的車頂,大家還能看到它有著些微突出的空力巧思,在優化車輛空力之餘,從後頭看去,還可讓人回想起舊式跑車的雙泡式車頂,也算是頗富趣味之處。
【質感倍增】
雖然新Vios的外觀不一定所有買家都會喜歡,但說到這次新車大家肯定會喜歡的,我想會是它的內裝設計!
在改款前,Vios和Yaris給人的車內印象,便是佈滿毫無修飾的塑膠料件,雖然眾人皆知這是成本之下的考量,但也讓人不免盼望,是否能再替車款增加些質感…
反觀,改款後的Vios,光是剛坐上車,便能看到中控台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了!透過霧銀處理、鋼琴亮面飾板、鍍鉻邊條,以及Drive+觸控介面的導入,沒錯,它還是有不少塑料,但至少質感大幅地提升了,讓人賞心悅目了不少! 此外,本車不只還多了藍色自發光儀錶,也因為新車換上了新座椅,不僅加上了更具質感的白色縫線,就連乘坐感也不若以往平價,雖然它不是包覆、支撐性高超的跑車椅,但至少不論腰靠、腿靠,乃至臀部都讓人感覺座椅泡棉Q到好處,駕車的舒適,也在這其中找到。
然而,這輛車也不是十全十美,雖然後廂空間提升至473L,且相當平整,後座腿部空間也稱得上充裕,但頭部空間則就稍顯不足了,此外,我們除了希望原廠得以再替車內增加些電源孔,並增設中控USB手機連結功能,要是補齊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操作鈕,這輛車也應該會更加完美才對!
【破除偏見】
在網路論壇中,相信大家對於批評Vios/Yaris車款安全性的網友都不陌生,不過,在改款後的Vios上,Toyota可說是祭出了相當令人讚賞的回應!
現在,Vios不論車型等級,皆標配了包含煞車優先系統、煞車力道輔助系統、可自動調配左右輪制動比例的煞車力道分配系統,和能夠防止車輛於起步後溜的上坡起步輔助系統,同時,就連循跡防滑、動態穩定系統,現在也都是車款標配了!此外,在正式發表之前,就連我們也很難相信Toyota竟會為頂級Vios車型配備了多達七具安全氣囊,由此便可見到Toyota力挽車壇輿論的積極!
至於我們的評價呢? 我們都懂氣囊多不代表車就可以隨便撞的道理,但可多些氣囊和輔助系統的防護,這著實對於消費者而言是件美事! 當然對Vios的競爭力也是同樣道理! 然而,在日漸重視安全的車壇、社會中,Vios固然越來越棒,但要是再能將盲點警示、倒車顯影技術配於頂規的豪華車型上,我想這輛車肯定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與肯定!
【自在選擇】
對會選購Vios的消費者來說,車輛所重要的,並非排氣聲浪、也非狂傲的動力,而是平順、實用、經濟,和好駕馭!
因此,在成本考量之下,Toyota在本次中幅度改款之際,仍舊替Vios搭載了原先那具1.5L直列四缸引擎,最大動力也依舊為107匹馬力,以及14.3kgm的最大扭力。
在這樣的設定下,雖然代表國人想等到入門的小排量渦輪車仍需段時間,但換個角度,這具引擎也替本車帶來16.8km/l的節能油耗,替小資族們省下荷包裡多一分錢,再搭配換檔滑順的Super CVT-i無段變速系統,這不就達成了上述說的經濟、輕鬆駕馭兩門必備課題嗎?
另外,經歷本次改款後,Toyota也替這輛車新增了Eco節能,以及Sport運動這兩種行車模式;在我們高速公路時速100km/h的實測中,這兩種模式約可讓引擎拉出800rpm的轉速差異,雖然這並不代表開啟模式後會有著極為巨幅的差異,然而,真想節約些油耗時,確實不妨將Eco開啟,而遇上爬坡、欲超車,或是想讓車輛動力反應更佳時,Sport模式下的Vios也能有別許多配備CVT變速箱的車款,不僅能讓動力反應更即時些,全油門驅策下甚至拉至6000rpm也不顯害臊,不只讓人可感受出模式下的車輛反應差異,也替用車多了幾分靈活性。
【恣意輕快】
至於在車輛操控部分,畢竟Vios仍是輛定位入門的車款,它的表現固然較難與其它帶有性能基因的車款相較,況且,也有些人總對這類入門車款的操控感到無信心,但在近年Toyota的努力下,這輛車又有何改變呢?
雖然為了讓人能夠輕鬆駕馭,Vios的轉向手感便設定地較為輕盈,但並不會讓人感覺方向盤過輕,讓人感覺飄飄的不安感,設定可說相當適中;而在更重要的底盤部分,雖然改款後Vios同樣維持前麥花臣、後扭力樑的懸吊結構,但舒適的懸吊設定,也讓Vios在通過市區斑駁的路面時能夠維持較高的舒適性,不至於讓過多跳動、起伏傳至車內。
而當略將車速提升後,我刻意選了一處道路起伏較大的路段,駕著Vios以普遍駕駛鮮少採用的車速衝上,在懸吊突然大幅伸張又收縮,且帶彎的路段,確實令車輪不免地哀鳴了聲,然而下一秒卻又回復平穩,並未出現腦中預期的搖晃與大幅側傾、飄忽感,讓人對這輛車的信心又更多了些!
沒錯! Vios大概不會是輛讓人可以充分享受駕馭激情的車款,但駕駛它的體驗可不差,它能提供的是自在、輕鬆感,而這,不也正是許多大眾所追求的嗎?
【TCar短評】
經過了這次幅度不小的改款,Toyota Vios的外觀更為大膽且充滿活力,內裝質感的進化更讓人對於本車多了許多肯定,至於動力與底盤,相信對於喜愛輕鬆駕馭,同時兼具舒適、節能的買家而言已相當適合;至於安全,Vios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只是若以消費者來說,要是它能夠再多幾分體貼,配上如盲點警示系統、倒車顯影這類標配,肯定更能讓人對它愛不釋手!
【2018 Toyota Vios 豪華版】
引擎形式: 1496c.c. L4 DOHC 16V
最大馬力: 107ps/6000rpm
最大扭力: 14.3kgm/4200rpm
變速系統: CVT無段變速系統
長x寬x高: 4425x1730x1475mm
軸距: 2550mm
車重: 1100kg
懸吊規格: 前麥花臣 後扭力樑
輪胎規格: 前後185/60 R15
台灣售價: 63.9萬元
【主要配備】
LED日行燈、光條式尾燈
投射式鹵素頭燈
倒梯形大型進氣壩
艇型空力車頂設計
15吋鋁合金輪圈
Smart Entry車門啟閉系統
Push Start引擎啟閉系統
湛藍三環式自發光儀錶板(附亮度可調功能)
豪華透氣皮質座椅
Drive+隨行駕駛系統(含藍牙無線通訊/音樂系統)
副駕駛座緩降式手套箱
智慧型恆溫空調
前座12V電源輸出孔
中控台鋼琴烤漆飾板
中控台鈦銀飾條
鍍鉻空調出風口調整鈕
鋼琴烤漆附鍍鉻飾板排檔座
SPORT MODE運動駕駛模式、ECO節能駕駛輔助系統
警示音+圖像化顯示倒車雷達
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
BAS煞車輔助系統
BOS煞車優先系統
HAC上坡起步輔助系統
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
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
ISO-FIX兒童座椅固定裝置
WIL頸椎傷害緩和前座椅
雙前座氣囊、側氣囊、車側簾式氣囊、駕駛座膝部氣囊
TOYOTA Taiwan
#toyota #vios #豪華版 #tcar #新車試駕
toyota原廠煞車皮好嗎 在 山路·痴·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回想2009年 Luxgen剛上市
我家裡曾經入手過MPV車款的M7
超級無敵硬沒有任何Q度的懸吊
配上那2.2升渦輪增壓卻只有170匹馬力的引擎
拉高轉速的引擎聲浪會讓你懷疑
God !這聲浪也太破太悲劇了吧
談不上任何精緻輸出可言..
擁有M7的那幾年 真的沒有什麼美好的記憶點..
最近看到U6 GT220改款上市的新聞
原廠沸沸揚揚的請各媒體去日本賽道試駕
我其實也沒特別關心
心想只是一個宣傳的噱頭罷了
Luxgen跑賽道?他能把行路品質提升就謝天謝地了
這宣傳的玩笑會不會開太大了?
直到今天因緣際會真的開了一趟山路
福德坑復育公園往南港研究院的山路並不寬
對一般的房車來說都算是蜿蜒曲折了
何況這台塊頭不算小的U6 GT220
1540kg的車重以4640mm的車長來說不算輕但也不到過重
方向盤轉向的感覺手感恰到好處
轉向左右圈數雖然有點多
入彎的瞬間 竟然沒有我想像中國產休旅車會有的搖晃感
懸吊支撐性很足夠
而且
很重要的是它不是用很硬犧牲舒適性的方式達成的
車尾還會用很滑溜的方式帶進彎道
車身剛性也很有歐洲車的感覺
一路上不管是路面起伏或是壓過坑洞時的動態都讓人很有信心
這種協調的感覺讓我越開越覺得反差
這真的是我本來以為的納智捷嗎?
1.8T的引擎 輸出220匹馬力也許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數字
重點是它的運轉變的精緻了
還有我意想不到悅耳的渦輪洩壓聲
那一瞬間我還有在開硬皮鯊的錯覺咧
當然有水平對臥引擎跟四輪驅動是U6 GT220身上不可能出現的規格
那個瞬間的錯覺讓我開的越來越起勁
這真的也是一開始始料未及的
六速手自排變速箱的進退檔反應也很不俗
退檔轉速限制也沒那某些牌子那麼誇張
雖然這顆引擎斷油轉速不高
5500轉左右就會跳到下一檔了
但過程並不會讓你有氣虛的感覺
整體的動力延伸性也讓我出乎意料
當然U6整體的設計仍有許多值得改進的部分
內裝設計像是各品牌的特色大雜燴
方向盤只能上下但卻無法前後調整
座椅設定美觀有餘但人體工學以及包覆性都有待加強
原廠煞車設定重踩到一個程度雙閃燈就會閃爍
這個本來為了警示怕後車追撞的安全設計
雙閃燈啟動的條件應該還有改善的空間
過於靈敏的情況下變成它整路山路都在閃爍
我煞車真的沒有踩那麼重啊!
不知情開我後面的車可能以為我整路都在急剎車踩到ABS都作動了或是雙閃燈根本忘了關..
今天短暫的試駕時間很快就過了
下車看看U6 GT220的銘牌
旁邊貼著bilstein懸吊的貼紙
原廠就標配Rays 鍛造的鋁圈
U6 GT220真的不是以往國產品牌出的只有外觀運動的搞笑運動版:對 我就是在講什麼Toyota Altis XYZ版
雖然台灣汽車自主品牌路很艱難
環伺四周的對手也都不是弱者
但這次U6 GT220真的讓我改觀了
因為U7被人稱作Taiwan Cayenne
我說U6 GT220是Taiwan Macan GTS起初是帶有一點點的戲謔
試駕過後卻也帶有幾分的恭維
有機會你也去試試看進化後的U6 GT220吧
#U6
#GT220
#Macang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