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玻璃心
From「台女の煩惱」散文本
早上起床,睡眼惺忪的我瀏覽著Instagram的最新動態。朋友分享女兒生日,浩浩蕩蕩一行十幾人包下郊外的清幽民宿;我的單身女性友人則上傳了一張剛做完重訓的照片,隱隱約約展露出結實的腹肌。待我無意識地滑完IG,二十分鐘已經過去,嗯,光陰黑洞無誤。
你有...
社群媒體玻璃心
From「台女の煩惱」散文本
早上起床,睡眼惺忪的我瀏覽著Instagram的最新動態。朋友分享女兒生日,浩浩蕩蕩一行十幾人包下郊外的清幽民宿;我的單身女性友人則上傳了一張剛做完重訓的照片,隱隱約約展露出結實的腹肌。待我無意識地滑完IG,二十分鐘已經過去,嗯,光陰黑洞無誤。
你有社群焦慮嗎?在這個世代,大部分的人是有的。根據調查統計,我們花在社群媒體上的時間越來越多,每天有將近 145 分鐘都在使用社群媒體。社群媒體讓兩種極端無限延伸,自信高的人,可以膨脹其自我優越,而低自尊的人,會在潛意識與他人比較之下感到更自卑,甚至產生憂鬱或焦慮症狀。
其中又以IG造成的現象最為顯著。IG是社群媒體發展以來,第一個強調圖像和視覺的平台,「文字沒這麼重要,美圖一定要有」的思維,推波助瀾推動了網紅的發展。現在,網紅已經成為人人稱羨的職業選項。在中國有個可愛的用法,叫做流量小花,英文則是Influencer,我覺得英文的解釋是相對中性的,強調網紅在某群體中有其影響力。
☺ 網紅力量大
2020年的美劇《艾蜜莉在巴黎》講述一個來自芝加哥、無敵樂觀的女主角到巴黎闖天下的故事。劇情設定從事行銷工作,性格過度樂觀的艾蜜莉,時不時與這城市的隨興自拍照,居然讓她在短時間內成為IG網紅。如果說戲劇反映了我們身處的時代,那麼《艾蜜莉在巴黎》肯定是集大成之影集,因為片中還提及艾蜜莉因網紅身份,在工作上變得順風順水。
網紅的力量有多大?用Netflix的紀錄片《Fyre:國王的豪華音樂節》來詮釋再恰當也不過。主辦人比利雄心壯志想在巴拉馬小島舉辦一場史上最奢華的音樂祭,深諳網路行銷的他,邀請歐美400位網紅幫忙宣傳,並找來十位超模穿著比基尼拍攝影片,在與世隔絕的小島搭著遊艇在海灘上度假。他們宣傳的標語是:「史上最奢華的音樂祭」。
一張門票就可以過上網紅的生活,這樣的行銷瞬間在IG發酵,48小時內,從一千美金的門票到兩萬美金的V.V.I.P.票全數售罄。但因為比利的好高騖遠,讓這場音樂祭成為了史上最大的笑話,參與的人們從度假變成逃難。比利的員工是這樣說的:「真正的音樂祭,在超模拍完宣傳影片時就已經結束了。」
姑且先不談比利牽涉的行銷詐騙,Fyre音樂祭之所以瞬間受到注目,無疑跟網紅宣傳息息相關。他們將網紅令人嚮往的生活態度放大,這個活動似乎也冥冥之中諷刺了當下社群媒體背後隱含的真實性,到底,讚後的真實是什麼?我們需要如此在意嗎?
☺ 真實或虛假
我曾經在出差時遇過一位IG網紅,聊天之後得知其帳號,有著數十萬人追蹤的她從時尚、旅遊到美妝,分享的推文包羅萬象,生活豐富迷人,但我抬起頭來看了她一眼,又回到手機螢幕,心裡納悶,這真的是我對面的那位女性嗎?IG上修圖過頭的照片已經快有詐欺嫌疑了吧。
最近還有一則很有意思的新聞,日本一位中年大叔重機騎士,為了讓大家更關注重機,把他與重機的合影用Face App的變女濾鏡,造成網路熱議。不只修圖,還直接改性別,真的很狂。更不用說TikTok上的短影片全都配置極為誇張的修圖濾鏡效果,這儼然已成為新世代最迷戀的社群媒體。「自從有了濾鏡之後,我都不需要化妝了。」我認識的一位網紅曾這樣跟我說。
☺ 社群媒體的焦慮和創傷
工作關係時而遇到網紅,外人看來人生勝利組的這群人,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創傷也不少。基本上他們沒有假日,因為要隨時觀測按讚數,也要與粉絲互動。
這個年代,再也沒有像王菲那樣遙不可及的巨星,要盡可能親和,最好是所有粉絲的網路閨蜜。網紅就算安排私人度假行程也很難悠哉放空,因為不能讓網友忘記你,每每從幾百張圖片裡選出一張最好的,再套個濾鏡和修圖,這樣一做,好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社群焦慮症有好幾種,一種是上述網紅才有的「困擾」,有越來越多的網紅坦言這份「工作」並不適合自己。澳洲社群名人Essena O’Neill便老實說,即便她的一則IG貼文就可進帳台幣五萬元,「但當我發現自己沉迷在虛假的網路世界,靠虛假的完美博取注意力,反而越來越感覺空虛和不快樂。」她決定刪除帳號。
另一種通常發生在一般人身上,為了奪取更多注意力,在社群上過度分享自我,並且過度關注他人。這個字也可以跟FOMO一起探討。FOMO中文翻為「錯失恐懼症」,直白點說就是害怕錯過。害怕錯過朋友的聚會、害怕錯過Clubhouse上與名人在同個房間閒聊的可能,害怕錯過朋友發的任何動態……。
該怎麼面對這些焦慮?最關鍵的,就是理解臉友或IG友並不是生命裡最重要的人,如果他們是,那就更無需焦慮,真正的友誼不需要靠社群媒體聯繫,你不會因為少看一條朋友的動態而友誼告急。人生不是很長,還是要浪費在真正值得的人身上。
社群媒體只是加分題,就算沒加到這個分,你要相信真實生活裡的自己已經足夠高分。
#偷用cleo的遺珠美照 #台女 @cleoj___j
Photo by @manbo_key @cwl_photo @locuspublishing #社群焦慮 #fomo
tiktok可以看瀏覽紀錄嗎 在 Code For Market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行銷人時事__1090120-26📣】
#從Line更新Telegram的受益
Line2.0計畫正式公開後,為了因應政策上的改變、成本提高,許多品牌商紛紛出走Line@轉至Telegram。Telegram與Line相較之下,無收取相關廣告費用,在平台中,也不會看到廣告相關內容,擁有較高的隱蔽性,此外在群組內對於管理員來說擁有著管理員權限,不必擔心因不明人士的進入,群組被翻得風險,相信在近期Telegram在台灣,會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平台管道,或許將會成為經營品牌上所必備的通路之一。
參考連結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8653-line-new-fee-brand-from-line-to-telegram
https://fbgroup.com.tw/archives/251?fbclid=IwAR1kE6AwryUVDNvo74-nKxxj7Vg7YcfUzdjicrcqq1ufjkdgUDY3Ft9eZe0
--------------------------------------------------------------
#Google搜尋選集功能
Google近期將推出新功能__Google搜尋選集功能 (Google Search Collections),過去當我們想尋找之前的瀏覽內容記錄時,大多僅能透過歷史紀錄這選項,但在不久後,對於使用者而言,不再需要這麼麻煩在去翻大量的紀錄了,Google搜尋選集功能 (Google Search Collections)會依據過去搜尋瀏覽習慣,分類找尋相似的內容,甚至還能將個人搜尋選集分享給其他使用者。
相信日後有了這項Google搜尋選集功能,能夠讓使用者更快速的搜尋到所想要的內容又或是會額外衍生一種新的廣告投放方式嗎?
參考連結
https://mashdigi.com/google-search-collections-help-you-find-contents-easier/
https://blog.google/products/search/fresh-way-revisit-your-online-finds-google-search/
--------------------------------------------------------------
#Android版的AirDrop新功能NearbySharing
Google即將推出一個Android版的AirDrop,「Nearby Sharing」,可讓使用者快速分享檔案,原先名在Android11計畫中稱Fast Share,如今更名為Nearby Sharing,在XDA Developers影片中,可以發現,Nearby Sharing提供選擇連線方式ex:wifi、行動網路,另外也可觀看附近可分享的對象或限制是否可被對方搜尋,如欲與對方分享,將會傳送要求同意通知,避免接收到不必要的檔案內容,與過去藍芽傳輸相較之下,速度快了許多,預計會在今年Google I/O上會釋出更多資訊、功能。
參考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11017/4307027?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cGDDRMoWg
--------------------------------------------------------------
#全新短影音平台ByteTikTok競爭對手?
Vine共同創辦人Dom Hofmann宣布推出一個全新的短影音平台Byte。
此舉也意味著將對TikTok下戰帖,但其實創辦人Dom Hofman早在2012年時,早已投入短影音市場中,創立Vine主推6秒短影片,也在同年的10月被Twitter給收購了,看似順遂的版圖,卻在被收購後短4年的時間落幕了。
如今創辦人Dom Hofmann推出了Byte,將發行再Android與iOS平台,同樣以6秒短影片為核心,期待使用者在6秒的短影片能夠盡情展現創意、自我,避免在平台上有太多不適當的內容影片,除此之外,Byte預計將提供分潤機制,來回饋給使用者,希望能夠藉此吸引更多用戶加入,但在目前Byte上還缺少了些一般使用者所認為必備功能(ex:濾鏡、特效等),是否能與TikTok相抗衡?尚待觀察,
參考連結
https://mashdigi.com/vine-co-founder-create-6-secs-short-video-service-byte/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B.fanpage.club/permalink/237147446962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