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theodor fon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theodor fon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theodor產品中有7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Openbook閱讀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週日讀繪本 #心理測驗收心操 #每個選項都是OB滿滿的祝福~~ 🛎如果天上掉下一顆巨大石頭,你心裡想的是⋯⋯❓ A.「一定是隕石、稀有金屬物質,我要發財了!」👉你有能力看到人事物的潛能,新學期必能遇到許多新鮮有趣的事🔭 B.「⋯⋯這會不會是外星人的飛行器,通報NASA。」👉具有高度危...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兔子啊,這不過是個過程:熟齡叛逆期的安慰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熟齡叛逆期的安慰書】 把變老的勇氣,送給所有面臨人生中場困境, 不知如何穿越的讀者! 讓你可以輕易翻轉所有中老年危機/憂慮, 因為翻過熟齡才是人生另一場青春期! ...
「theodor」的推薦目錄
- 關於theodor 在 誠品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heodor 在 許瞳 Hitomi X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odor 在 SilaDudukDiRumah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theodor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odor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odor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theodor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odor 在 ฅ'ω'ฅ飛天德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odor 在 Scoop Viewfind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theodor 在 誠品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16:24
因為你快樂,所以我也快樂。 最美好的陪伴,就如同月光一般,溫柔地照亮彼此,無關乎利益得失🌚🌝 . @標記那位陪你走過人生大小事的人:有你真好🥰 . 人與人之間得以溫柔, 是意識到關係本身可以不帶目的。 Tenderness between people is nothing other than a...
theodor 在 許瞳 Hitomi X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8:24:23
- 「本月書單:盛裝讀書是有理由的」 お待たせ!六月是為生命畫上分號的季節,上個月雖忙碌收尾大學生活,三級警戒的日子容許不擅道別的我,透過讀書、整理房間的小小儀式感,重新探索世界的邊界。坦白說六月的自己因未來的不可知,多數時間感到倦怠心慌,書寫的時間明顯變少了,但書本依舊是我的庇蔭,提供得以逃往...
theodor 在 SilaDudukDiRumah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27 19:00:49
Lihat reaksi Sultan AbdulHamid II ketika Theodor Herzl, ketua penubuhan Zionist Organisation meminta tanah untuk diberikan kepada penduduk Yahudi. Bag...
-
theodor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29 16:00:14本集主題:「兔子啊,這不過是個過程:熟齡叛逆期的安慰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熟齡叛逆期的安慰書】
把變老的勇氣,送給所有面臨人生中場困境,
不知如何穿越的讀者!
讓你可以輕易翻轉所有中老年危機/憂慮,
因為翻過熟齡才是人生另一場青春期!
作者以「兔子」這個對伴侶的暱稱,向熟齡叛逆期的自己喊話:
「兔子啊,這不過是個過程!」
這是本既讓你暖心,也讓你看見樂天人生觀的幽默禮物。
人人都知道青春期有多可怕,但遠不如「老年青春期」那麼糟!?人們在女性或男子氣概的尖峰後開始邁向中老年!年長熟齡期代表著皺紋、自滿、還會變得短視,他們通常喜歡平靜與安寧、散步,以及坐在音樂會上「憶當年」。和青春期一樣,身體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過四十時,男性會試著掙脫圓胖的身軀,塞進橡膠潛水衣並開始潛水,其他則是人人跑馬拉松;而女性的老年青春則是想找到心靈上的慰藉,並且「想要重新發現自己」,或者是做果醬。
老,聽起來很可怕?但也非常的有趣!
本書集結精彩、有趣的短文,每篇都是小小的安慰劑,老年人是歐洲人口中最多的群體,而作者想告訴這群人:「你不是一個人,何不簡單地用樂趣來對待這段生活?」
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獲獎暢銷作家二人組:馬克西姆.萊奧和約亨.古奇,大膽又誠實地描述日常生活中,令人抗拒承認的中年叛逆期所發生種種的滑稽事件,讓人捧腹又感動!
作者簡介:約亨.古奇(Jochen Gutsch)
《明鏡》(Spiegel)週刊記者以及《柏林日報》(Berliner Zeitung)專欄作家,曾獲得「提奧多–沃夫新聞獎」(Theodor-Wolff-Preis)以及「亨利‧南恩新聞獎」(Henri-Nannen- Preis)。著有小說《辛蒂不愛我》(Cindy liebt mich nicht ) (與Juan Moreno合著),已授權翻拍為同名電影(2010)。與馬克西姆‧萊奧合著《說話的男人》(Sprechende Männer)也是排行榜暢銷書,於2011年出版。
作者簡介:馬克西姆.萊奧(Maxim Leo)
《柏林日報》專欄作家,他的東德家庭故事《準備好你們的心》(Haltet euer Herz bereit)曾獲得「歐洲圖書獎」。他也創作德國長青電視劇《犯罪現場》(Tatort)腳本以及推理系列。 -
theodor 在 ฅ'ω'ฅ飛天德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4-28 09:30:00正式上架也許還會有差異性 此為WIP
並非最終上市數據
這是分隔線 --------------------------------------------------------這是分隔線
實況頻道 : https://www.twitch.tv/open2014
FB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Twitch.open2014/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open0706
目前遊戲中最快的驅逐艦出現啦!!! 55節的高速機動性
讓對面的巡洋懷疑人生
Z6 特奧多爾·里德爾(Theodor Riedel)
動工:不萊梅威悉造船廠於1935年7月15日
下水:1936年4月2日
服役:1937年7月2日
結局:戰後移交給法國海軍更名為''Kleber,1958年拆解
艦名取自特奧多爾·里德爾(Theodor Riedel) -
theodor 在 Scoop Viewfinde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09 18:47:46อะไรคือ The Grinch ?? [ FilmHistory101 : เดอะ กริ๊นซ์ ]
ติดตามความเคลื่อนไหวของรายการ
https://www.facebook.com/viewfinderfanpage
#Viewfinder #TheGrinch #เดอะกริ๊นซ์
theodor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週日讀繪本 #心理測驗收心操 #每個選項都是OB滿滿的祝福~~
🛎如果天上掉下一顆巨大石頭,你心裡想的是⋯⋯❓
A.「一定是隕石、稀有金屬物質,我要發財了!」👉你有能力看到人事物的潛能,新學期必能遇到許多新鮮有趣的事🔭
B.「⋯⋯這會不會是外星人的飛行器,通報NASA。」👉具有高度危機意識以及對宇宙的敏感度,相信你必能於新學期收穫許多知識的力量🚀
C.「這顆石頭究竟是生活中不可抗的意外,抑或是令人驚喜的小插曲,我的心念決定實相⋯⋯」👉你有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祝福新學期的生活點滴都能成為使你心性成長的養分💓
D.以上都不夠有趣,我有更好的故事!👉喚起你體內的創作魂,接受挑戰📝
☄——————🐢🐍🦡
美國凱迪克金牌、銀牌獎得主雍.卡拉森(Jon Klassen)繼「帽子三部曲」之後,再次發揮他特有的黑色幽默,推出新作《#天下掉下來的石頭》(親子天下‧悅讀)書中5個獨立又連貫的故事,宛如一條條線索,觸發許多人生哲理的再思,而開放式、出乎意外的結局,也為小小讀者增添更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受疫情影響,史上最漫長的暑假終於結束啦!面對新學期的開始,沒有比閱讀一本書、刺激想像力更好的收心操了!本文邀請了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游珮芸 撰文,領大小讀者跟著戴著帽子的烏龜、犰狳與蛇,一起走進「雍.卡拉森式」自成一格的小宇宙💫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theodor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期臉書上有一篇投稿文章《讀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我的臉書同溫層上被廣傳。內文論點有三個: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2)社會系會不斷批判社會,灌輸你負面思維,讓你變成一個憤青,大學生涯會過得不快樂。
(3)社會系只會高喊社會正義,但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
身為社會學系畢業的,我想回應一下這篇文章,說一下社會科學的訓練對我的意義,希望對正在選擇校系的高中畢業生會有所幫助。
-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其實社會科學訓練出身的,如果統計學基礎學得不錯,在歐美國家還是不難找到工作的。不是社會系本身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台灣的社會系學生不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為台灣多數中小企業沒有這方面的人力需求。這不是只有社會學才會遇到的問題,人文系所的畢業生,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科系,都難找工作。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得到工作,但少數人找不到,那問題可以歸咎給個體,但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不到工作,那就必須檢討工作體制、大環境是否有問題。學校這邊可以做的是提供更多就業協助,思考怎麼幫助畢業生銜接職場。不過目前世界趨勢是無法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歐美國家的大學開始刪除人文社會科系的系所,所以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危機,不是社會學這門學科特有的。而且,相比於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社會學的涵蓋範圍很廣,勞動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科技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幾乎涵蓋社會各面向,這有個優勢,就是可以讓大學生有四年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最後再轉換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領域,所以社會系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
-
(2) 社會系專門灌輸負面思維?
認為社會系就是一群左派憤青,其實是嚴重樣本偏差。整個社會系老師加學生假設200人好了,20個人上街頭搞社會運動,就以為社會系全都是這樣的人,難免以偏概全了。事實上,社會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後,就一直很注重「價值中立」原則,社會學家必須拿出統計(量化證據)或訪談、田野調查(質化證據),才能夠做出理論主張。如果看到了資本社會越來越貧富不均的事實,因此去批判它甚至想辦法改善它,我認為這叫健康的進步思維。那些認為這是負面思維的人,也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標準。而且近幾年來,資本主義有問題早就是學界不分學科的共識了,差別只在於要怎麼處理而已。台灣最近要出版一本哈佛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的《重新想像資本主義》,連捍衛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哈佛商學院都出來檢討資本主義了,怎麼還有人認為社會學批判資本主義是「負面思維」?
*補充一個小故事:二戰後,猶太裔的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逃亡到美國教書,每天都在批判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物質主義如何扭曲人類心靈,注重正向思考的美國人被嚇到了,問阿多諾:你每天都這樣充滿負面思維(negative thinking),人生不是過得很不快樂嗎? 阿多諾回答:我在做批判資本主義的否定性思考(negative thinking)時,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
(3)社會學對大眾極少實質貢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術傳統跟特性,如果要很短視地談實質貢獻的話,在美國,20世紀都市化時出現許多犯罪問題(大家看過《破案神探》吧?),所以很重視人口學、偏差行為、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到了現在21世紀,黑人種族不平等的問題嚴重,時常有警察執法過當問題,所以種族研究也很盛行。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美國治安可能會更差、黑人會死更多。在歐洲,一直有王室貴族傳統,所以很重視階級不平等的研究,英國BBC在1960年代甚至拍過一部《成長系列》(7 up),長期紀錄不同社經地位的14位小孩,每隔七年追蹤一次,從小拍到大,證實階級如何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人們會以為低薪是因為自己不努力。在日本,常常遇到天災,天災後的社會重建發現有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家庭收入低的受災戶,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到原本生活,所以日本有災難社會學的研究,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如何跟政府要求經費、社會福利補助?這些都是社會學可以帶來的短期見效的貢獻。
社會學還有一些更細微、難以估量的貢獻,像是在思想層面上引導社會集體反思,1960年代歐洲、美國嬉皮世代的反戰社會運動,引導學生上街頭的思想領袖就是德國的社會理論大師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當時美國大學生是一邊聽Bob Dylan的反戰音樂,一邊讀馬庫色社會批判的書《單向度的人》,正是在這種思想激盪中,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嬉皮文化,至今歐美國家的老人都還在嚮往那個黃金年代!
-
我自己大學讀社會系,還沒畢業就有進台灣吧的實習工作機會,一方面是因為影像製作的個人能力,一方面社會系的頭銜也讓公司認為我適合做知識型的教育影片。沒有大學四年的社會科學訓練,我可能不會有辦法做出超級歪的影片。如果讓我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社會系或者哲學系、人類學系(反正都是一些被台灣人視為找不到工作的科系XD)。找不找得到工作當然是一個最血淋淋的問題,也是台灣大學系所人文科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大學是學習的殿堂,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最佳時機,不是資本主義的社畜訓練所,人生沒有多少個可以花四年讀大學的機會,我認為應該趁年輕時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我也很享受我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也決定繼續出國讀社會科學。
如果你正在考慮大學要選社會科學相關的科系,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把所有問題搜集起來後拍一集Q&A影片!
-
附上一張書單,想知道社會學在幹嘛的人可以讀讀這幾本入門書喔!(依照難度排序,由簡單到困難)
Allan G. Johnson《見樹又見林》
Zygmunt Bauman《社會學動動腦》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基礎社會學》
Norbert Elias《什麼是社會學》
C. Wright Mills《社會學的想像》
theodor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本月書單:盛裝讀書是有理由的」
お待たせ!六月是為生命畫上分號的季節,上個月雖忙碌收尾大學生活,三級警戒的日子容許不擅道別的我,透過讀書、整理房間的小小儀式感,重新探索世界的邊界。坦白說六月的自己因未來的不可知,多數時間感到倦怠心慌,書寫的時間明顯變少了,但書本依舊是我的庇蔭,提供得以逃往的另類世界。
這個月分享的三本書分別自微觀與俯瞰的角度,用令人驚豔的筆法提出洞見,從裡到外檢驗著歷史、文學與人際關係。
/
《新寶島》 黃崇凱
在故事裡,小說家就是自己世界的總統。黃崇凱長篇小說《新寶島》是一只世界觀層層相裹的俄羅斯娃娃,故事描述2024年台灣第一位原住民總統就任當晚,古巴與台灣人民於發生「大交換」,醒來一夕置身於彼此的土地上。此一魔幻寫實的設定對「國土」定義提出質疑(國家究竟立基於土地抑或人民?)也透過了古巴/台灣兩國地緣政治的相參照,換位思考台灣的國際處境。
《新寶島》的文體包山包海,視角更自地理、歷史、虛實縱橫交織,每篇皆能獨立成篇、卻又緊緊相繫。在「大交換世代」的前提下,讀者隨時間軸,宛如荒島求生步步挖掘台灣人如何在古巴重建生活(路邊攤到了哈瓦那,立馬改賣古巴三明治)。全書中段,黃崇凱則再端出「書中書」《新大陸》一作,輔以虛構作品的評論、書摘、一場讀書會紀錄,重新以文學視角檢視「新寶島」的世界。最後則並置古巴革命英雄與排灣族都市原民的故事,直指古今的相繫與殖民主義的陰翳。
《新寶島》的靈感自「總統先生」一篇逐字稿形式的作品開展,結合了作者至古巴駐村時的實際經驗,展現了小說家在歷史所學術訓練下的獨特史觀,以文學展開政治思想實驗。邊讀邊不停感嘆:「這個人到底要在一本小說裡發明多少東西!」大力推薦給對台灣史、中美台關係有研究,喜歡拉美文學的讀者們!
/
《聊天紀錄》 Sally Rooney
《正常人》作者Rooney的首本小說《聊天記錄》繁中版終於問世,《聊天記錄》一書寫兩個創作夥伴兼心靈伴侶的二十幾歲女大生,在結識一對文藝圈夫婦後,如何在四角關係中重新理解愛與友情。兩人的互動宛如千禧世代版《Just Kids》裡的派蒂與羅伯特,共用一具疾呼的創作靈魂、但以兩具女體去愛。女主角法蘭西絲既有《正常人》中梅黎安的壓抑與聰慧,也具康諾的溫吞與階級矛盾,她的摯友波碧作為一名外放的共產女性主義者,如鏡映照著法蘭西絲對中產階級、男女關係的權力關係的矛盾情感。
《聊天記錄》透過一段動態平衡的關係,談愛他人至極時,人們如何經歷自毀、破滅與衝突,於關係中的相對位置立足。我喜歡法蘭西絲寫給波碧的信:「沒有什麼是只靠兩個人或三個人所組成的。」有愛之處必有光影生滅,相愛並無固定公式,意義終其變幻莫測。
/
《啟蒙的辯證》Max Horkheimer & Theodor W. Adorno
這學期上「音樂產業導論」的期末報告指定用書,因為太好看而列入本月書單(笑),這部哲學論證著作自「神話」概念談起,指出「啟蒙」一詞如何遭西方極權主義濫用,而摒棄自然、顛覆文化真諦。
本書中針對科技、語言與經濟社會的哲學片簡不及備載,我則特別關注其中「文化工業」一章:儘管當代社會中,人們能透過各式各樣的表現方法呈現多樣的文化,表現自由的「啟蒙」實則是一種群眾欺騙。霍克海默與阿多諾認為,經標準化流程被大量複製的作品使得藝術變成一種無關創作動機、利益導向的「文化工業」。在科技與數字至上的表象下,藝術成為創意勞工的軍備競賽,掌握一流技術的創作者,即能在該領域中擁有更多話語權。
雖然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對科學社會提出無數犀利批判,然而大衛拜恩也在《製造音樂》(How Music Works)裡提出:「文化是一種經驗,不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影像。」 「啟蒙」或進步觀不必是現代人所背負的原罪,但語言與文化若被約化為符號,將成為宰制社會的工具理性。在談論啟蒙的同時,人們實則有待啟蒙。
.
以上就是六月看的三本燒腦好書,雖然這個月書單的文字頗有份量,卻似乎正適合這種無處可去的日子細細在燈下端詳。此刻的我盛裝讀書,是為在世界回歸運轉時,昂首跨出家門、重整旗鼓去見想念的人。
#刺蝟讀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