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umona location rs3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umona location rs3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umona location rs3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umona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四方會談啓動疫苗外交 中方:別搞小圈子】 ▫️報導全文: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122021091919.html ▪️美國牽頭 四國聯手啓動疫苗計劃 美東時間3月12日一早,在美國...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 sumona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3 05:17:27
    有 562 人按讚

    【四方會談啓動疫苗外交 中方:別搞小圈子】

    ▫️報導全文: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122021091919.html


    ▪️美國牽頭 四國聯手啓動疫苗計劃

    美東時間3月12日一早,在美國總統拜登的召集下,日本首相菅義偉、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以視訊方式舉行 「 #四方會談」(又稱「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領導人峰會。

    「一個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地區至關重要。美國致力於與您、我們的合作夥伴以及我們在該地區的所有盟國合作,以實現區域的穩定,這(Quad)是一個尤其重要的團體。」在白宮國宴廳內,拜登率領高階國安團隊一字排開,坐在三台分別投射著日、澳、印首腦的電視螢幕前,表達美國對於參與印太合作的決心。這是拜登上任以來首次主持的多邊峰會。

    美方與會者包含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國安會南亞事務資深主任古哈(Sumona Guha)及白宮新冠疫情協調官齊恩茨(Jeff Zients)。

    「四位領導人確實討論了 #中國 帶來的挑戰,大家明確表示對中國沒有任何幻想。但今天的主題不在中國,而是緊迫的全球危機:氣候和新冠疫情。」 沙利文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

    雖然白宮一直努力淡化中國議題在「四方會談」的重要性,但此次會談的議程與主要成果,似乎都與中國緊密相關。

    被描述為「歷史性成果」的是四國宣佈啓動一項關於新冠疫苗的計劃,由美國提供關鍵技術、日本負責組建融資工具、印度製造、澳大利亞負責運送計劃,以大幅提高疫苗產能,目標在2022年前達到10億劑,解決印太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疫苗短缺的問題。

    四國還宣佈成立氣候工作組,以及關鍵和新興技術工作組,後者將著重為關鍵的5G及人工智能技術設定共同標準、共同應對網路威脅,以及關鍵技術供應鏈問題。沙利文說,會上討論了 #晶片 短缺及本月初發生的微軟電郵受到網絡攻擊事件。

    目前許多證據表明黑客是由中國政府支持的,但北京否認指控。沙利文說,美國將在徹底調查後公佈結果。

    ▪️中國外交部:別搞排他「小圈子」

    「四方會談的終極目的是防止中國人主宰印度太平洋地區,因為這將意味著該地區自由秩序的消亡。」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主任拉維娜·李(Lavina Lee)告訴自由亞洲電台,四方會談的議程表明,由四國領軍,旨在共同加強東南亞、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小國的能力,以保持其不受中國影響,並降低他們對中國的經濟、外交依賴。「Quad版本的 #疫苗外交、以及其他關於確保關鍵原料供應鏈的政策協調就是最好的例子。」

    中國外交部在今年二月表示,正努力向6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美聯社則今年三月初的統計發現,北京已承諾向至少45個國家提供約5億劑疫苗,其中25國已經開打。一些分析將中國的「疫苗外交」解讀為在控制疫情失敗導致全球大流行後,中國洗刷面子、擴大影響力的手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美澳印日「四方會談」高峰會時說,「我們希望有關國家秉持開放、包容、共贏理念,不要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多做有利於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的事。」

    ▪️中國戰狼外交使「四方會談」復活

    「四方會談」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南亞海嘯後,各國有意共同建立一個應對危機的溝通平台,直到2007年由美國、日本、澳洲及印度正式組建而成。雖然有「亞洲小北約」的稱號,但這個非正式的戰略論壇並沒有如北約對成員國的約束機制。2008年,印度以不會參與任何針對中國的活動為由,淡出「四方會談」,時任澳洲總理陸克文也擔心得罪中國而退出對話。

    不過,2017年四國領導人在馬尼拉參加東盟峰會期間,決定重新恢復「四方會談」。

    根據今年1月解密的美國印太戰略框架,川普政府有意將美、印、日、澳「四方會談」 創建成為印太戰略的主要樞紐(principal hubs)。2020年底,四方首次共同參與馬拉巴爾(Malabar)聯合軍演。

    除了美方的積極推動,另一股推力是四國在中國議題上有了共同利益。

    「(Quad)一度都要消亡了,它的復活取決於中國在區域更加激進的作為,給四國重新有興趣合作的理由。」 美國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告訴本台。「我們必須為澳大利亞人在面對中國禁止進口澳洲葡萄酒、牛肉等恐嚇行為時,展現的堅定意志給予鼓勵。」

    「中印邊境對抗的升級是造成Quad重生的部分原因。」 研究南亞問題的華盛頓智庫傳統基金會學者傑夫·史密斯(Jeff Smith)則分析,向來奉行「不結盟」政策的新德里意識到,過去與北京努力建立的關係,並未讓中國在邊界爭端中有所節制。

    ▪️印太外交周

    「四方會談」後,美國將展開忙碌的「印太外交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將在3月15日至18日先後赴東京與首爾,與日韓外交部長、國防部長進行2加2對談。這是拜登政府上任後高級官員的首次海外出訪。

    奧斯汀接著出訪印度,布林肯與國安顧問沙利文則將在3月18日、19日與中國外長王毅、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阿拉斯加進行會晤。

    一位白宮資深官員11日在背景說明記者會上強調,「在我們與中國進行直接外交接觸之前,與我們的盟友進行磋商非常重要。」

    沙利文在12日說,首場與中國高層的對話是要與中方明確溝通,「我不會期待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是主要話題,我們要努力清楚地與中國政府講清楚美國在戰略層面上進行的努力、我們的基本利益與價值觀,我們關心的 #香港,#新疆,#台灣海峽,以及 我們今天從合作夥伴國聽到的問題,包含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威脅,對尖閣諸島的騷擾,對印度邊界的侵略。」

    曾在小布什總統任內擔任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的車維德(Victor Cha)對於拜登政府的外交部局排序表示肯定。

    「讓我們回想一下,川普執政末期,當時美國在亞洲的地位,我們與盟友就國防分擔爭論不休,我們未能加入該區域兩個重要的貿易協議RCEP、CPTPP,同時中國正在利用經濟力量在霸凌其他國家。」他說, 「接下來一周,我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面貌。」

    ▫️報導全文: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122021091919.html

    ▫️四方會談共同聲明: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3/12/quad-leaders-joint-statement-the-spirit-of-the-quad/

    ▫️四方會談成果清單: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tatements-releases/2021/03/12/fact-sheet-quad-summit/

  • sumona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6 09:25:13
    有 857 人按讚

    【 認識核心幕僚:國安會印太主管坎貝爾+中國事務主管羅森伯格 】​

    這陣子「核心幕僚」這個詞似乎滿紅的,那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核心,我們又該去追縱哪些人物的動態呢?​
    今天我們來介紹的是白宮國安會(國安會的設計就是總統的最核心幕僚),對台灣來說最直接相關的官員。​


    ▍亞洲沙皇​

    這屆的國安會裡面新增一個副顧問的職位,主管亞洲事務。拜登任命了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亞洲事務主管。媒體稱之為「亞洲沙皇」(Asian tsar),其正式官銜為「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Indo-Pacific Affair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或可譯為「國安會印太事務副顧問」。這個職位是新創造出來的,以因應美中關係以及亞洲事務佔據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同時為了將中國政策整合進跨部會的決策當中。​

    🔹 「tsar」這個字是由「沙皇」而來,在英文中的用法是指專責特定事務且有決策權的高階官員,請參見記者簡恒宇的整理:https://reurl.cc/E27eda​

    這個用法最廣泛使用可追溯到1942年《華盛頓郵報》把時任總統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以行政命令設置的新職位稱為「沙皇」,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沙皇主要指稱任命無需經由聯邦參議院批准的特別事務官職,像是拜登任命的氣候變遷特使(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一職就是「氣候沙皇」。​

    台灣媒體主要譯為「專責OO事務官職/特任官/負責人」,看來「特任官」這個用法最能反映職位任用性質,但中文似乎難凸顯該職擁有決策權。​

    拜登任命的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在歐巴馬時期曾專責應對伊波拉疫情,因此是「伊波拉沙皇」;小布希時期新設的國家情報總監被稱為「情報沙皇」,同是小布希任內成立的國土安全部部長為「國土安全沙皇」,還有主管公眾外交的國務次卿是「公眾外交沙皇」。目前設置最多「沙皇」職位的總統是歐巴馬,8年任內有38個,小布希以33個居次,川普直到2020年4月才設1個(聯邦海事委員會委員索拉Louis E. Sola,專責調查疫情對郵輪業的影響)。​

    (以上這三段內容引自簡恒宇)​

    不過有時候這些新增的職位會和原主管機關有些重疊的問題,例如新設置的亞洲沙皇如果跟國務卿意見相左的話,那國務院亞太助卿要聽誰的呢?​

    回過頭來看坎貝爾,他是歐巴馬時期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的主要策士之一,雖說他並不認為中美之間會進入新冷戰(全面對抗),但他對中國的態度並不是屬於鴿派或建制派,多次指出中國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坎貝爾和新任國務卿布林肯以及國安顧問蘇利文的關係密切,長期一起共事,組成團隊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坎貝爾和台灣的關係淵源頗深(請見這篇新聞:https://reurl.cc/3ND92V) ,曾參加國會聽證會表達台灣的重要,主張美國應積極協助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在去年12月的時候,坎貝爾以視訊方式出席「2020台美日三邊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講(https://reurl.cc/NXj975) 表示:「川普政府做得很好的部分,希望看到美國政府延續下去」,因此我們可以大致上知道他對印太區域的想法。​

    華府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智庫」(CSIS)的副總裁葛林(Michael J. Green,曾任職小布希政府的國安會,主管亞洲事務)寫文章讚揚坎貝爾任命案(https://reurl.cc/E27yek) 。他在文章裡面細數坎貝爾過去服務的經歷,以及他和多位共和黨人物共事的過程(有很多重要人士都曾在他主管的部門工作過),並且讚揚他是可以獲得兩黨高度共識的資深外交人員,可以實現兩大黨在亞洲政策上的共識:強化與盟友關係、保護重要的科技技術、在人權及民主議題對中國施加壓力。​

    🔹 同場加映坎貝爾與杜如松(Rush Doshi)最近的投書:「How America Can Shore Up Asian Order: A Strategy for Restoring Balance and Legitimacy」(https://reurl.cc/1gxrzG) 。這篇文章討論了美國如何與中國競爭,內容重點:美國該與東亞盟邦加強反中國介入(A2/AD)能力,務實地去處理與中國脫勾的問題(不盲目脫勾),協助供應鏈移轉至其他東亞國家,建構多層次的盟友合作關係等等。​


    ▍鷹派中國事務主任​

    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下轄三位資深主任,分別主管中國事務、南亞事務與東亞暨大洋洲事務。​

    國安會的中國事務主管將由蘿拉.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出任,而且這個職位的位階將提升為中國事務資深主任(Senior Director for China)。她曾在國安會擔任主管中國及韓國事務的資深官員,同時是布林肯擔任副國務卿時的幕僚長。​

    羅森柏格對中國的態度恐怕會讓中國很不好受,例如疫情爆發以來,不斷提醒大家,中國利用疫情來做大外宣,而且在國內消音反對者的聲音。她在2018年時就曾指出,中國介入影響美國國內政治,就如同俄國一樣。她近期的公開發言有不少,有很多是在華府的智庫出席研討會,談中國的資訊戰和大外宣,而且她對中國鎮壓香港群眾運動是非常感冒,多次撰文與發言撐香港。如果大家google羅森柏格,可以看到她的文章以及一些podcast錄製,口條很好,談中國資訊戰的部份滿值得一聽。​

    羅森柏格曾在2020年5月份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的研討會上,談論台灣的角色,她除了肯定台灣防疫成果外,也提到台灣在打擊假資訊上的努力,其中還特別提到唐鳳。同場同台的還有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https://reurl.cc/5oovpv,羅森柏格的發言大概從40分左右開始)。​

    而在中國事務資深主任之外,資深外交官凱根(Edgard Kagan)將出任東亞暨大洋洲事務資深主任;歐布萊特石橋集團副總裁古哈(Sumona Guha)出任南亞事務資深主任。​


    ▍重點摘要​

    ▶ 白宮國安會創了一個新的職位,印太事務主管坎貝爾。他是「重返亞洲」政策的主要規劃人,而且認定中國是重大挑戰。​
    ▶ 過去中國事務主管在國安會位階為主任,現在提升為資深主任。擔任此職位的蘿拉.羅森柏格可以說是一位對中國的鷹派,是研究資訊戰的專家。​

    🔸 同場加映之一​

    蕭美琴大使獲邀出席美國總統拜登的就職典禮後,白宮國安會發言人霍恩(Emily Horne)評論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定如磐石。拜登總統將與朋友與盟邦站在一起,在亞太地區推動共享的繁榮、安全與價值,其中也包括台灣。」​

    🔸 同場加映之二​

    每次政黨輪替的時候,要換的位子還滿多的,尤其美國的政治任命官員的層級非常多,大概是各部會副司長層級以上全部都要換掉。所以說,追蹤哪些人物到了哪個位子也是滿重要的事呢!
    最近由於TVBS和長風基金會的宣傳而很紅的艾利森教授,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外交決策分析,他認為外交決策通常是不同官僚之間互動下的產物。這個論點是所有國際關係學生必讀的。從這點來看,去分析官僚機構的人事以及偏好,會是理解一個國家外交事務走向的關鍵。​


    ✨ 觀測站推特:https://twitter.com/ustaiwanwatch​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sumona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13:19:08

  • sumon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0:45

  • sumona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