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stf鏡頭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stf鏡頭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Furch (呼嚕嚕)看板DSLR標題[開箱] Sony FE 100mm F2.8 GM ST...
stf鏡頭 在 euyou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1:42:54
人像習作,之十二 .⠀ . 其實這批人像照片是為了一些器材測試拍的,我平常很少拍人像題材,這段期間也有很多不同以往的心得 . 團拍會遇到的狀況、一對一大概需要什麼技巧,其實拍過幾次看著很多有經驗的朋友或者團友,心裡多少有底 . 暫時都還是靠著Model本身的經驗帶著拍,希望不...
雖然 100STF 就各項方面都不是第一,但它應可算是目前所有 E-Mount 鏡頭中,
最有特色的一顆。
網誌好讀版:http://immian.com/sony-100stf-reviews/
以下 PTT 版(圖多注意):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3050_12-1050x549.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3050_12-1050x549.jpg)
這是 Sony 全片幅 E 接環第一顆、同時也是唯一一顆搭載 STF 功能的鏡頭,也因此,這顆鏡頭的規格相當特殊,它的全名是 Sony FE 100mm F2.8 T5.6 STF GM OSS,其中 FE、100mm F2.8 指的是它的接環、焦段與光圈,這些不再贅述,而「T5.6」指的則是「光通量」,「STF」則是 Smooth Transition Focus 的縮寫,「GM」意味它屬於 G-Master 系列鏡頭,OSS 則表示它具備了光學防手震功能。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5_1.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5_1.jpg)
為了達到 STF 的終極目標,它犧牲了對一顆鏡頭來說非常重要的要素:光圈(光通量),雖然光學上的光圈值是 F2.8(鏡頭鏡片光通孔徑經公式計算後為 f/2.8),但因為搭載了 APD 光學切趾元件,實際的光通量衰減到了相當於 F5.6 的程度(T5.6),相當於將入射光衰減了 2EV 之多,而這樣的犧牲,最終也造就了 Sony 鏡頭中的散景翹楚。
我一直覺得在一顆鏡頭上搭載了「STF」功能是有些不合邏輯但卻又相當浪漫的一件事情,這種以許多鏡頭都在追求的光通量為代價、打造出一顆小光圈頂級定焦鏡的精神,頗有一種古代鑄劍師為了鑄成一代寶劍,最後不惜自殘揮灑自己鮮血造就干將莫邪的氣魄在。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50_7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50_7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9_8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9_84.jpg)
照理來說,一個專門為了散景而特化的鏡頭,它的用途應該十分受限。確實它的 T 值僅只有 5.6,但即使是一顆用途專一的鏡頭,Sony 仍然為它賦予了兩項還不錯的技能,其一是防手震,其二是近拍功能。
首先提到防手震,這功能對這顆鏡頭會是很難得的嗎?其實在 Sony 高階的 GM 鏡頭中也只有 FE 70-200mm F2.8 GM、100-400mm F4.5-5.6 GM、FE 400mm F2.8 GM 這幾顆鏡頭擁有防震配置,相較之下我覺得 FE 100mm F2.8 STF GM 擁有防震配置算是還不錯的規格。
第二點,是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具備了「近拍模式」,在鏡頭後方有環形微距切換環,按下並轉動即可將最近對焦距離由 85cm 拉近至 57cm,這大幅提升了它的泛用性,也讓 100 STF 變成一顆用途不是那麼專一的鏡頭。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1_57.gif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1_57.gif)
當切換為近拍模式時,這顆鏡頭的鏡組會向前移動,採用近似於接寫環的方式來達到近拍功能,在此模式下,鏡頭的放大倍率會由 0.14x 提升為 0.25x。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7_48.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27_48.jpg)
雖然我們在現在可以看到 Sony 頂級鏡頭「GM」特別著重散景的特徵,但說起對散景的執念,最早或許可朔及 A-Mount 的前身:Minolta 這個已經逝去的相機品牌。Minolta 頗負盛名的「四大怪鏡」其中二怪就是以散景為號招,其一是 Minolta 135mm F2.8 STF,第二顆比較少人知道:Minolta 100mm F2.8 Soft。
身為從 Minolta A-Mount 一路玩過來的老玩家,第一時間看到 Sony FE 100mm F2.8 STF 的推出其實有種既視感,它同時結合了 Minolta 135mm STF 的 STF,以及 100mm Soft 的焦段與光圈。同時,Sony FE 100mm F2.8 STF 更加入了屬於這個時代的新功能,例如自動對焦(135STF 只能手動對焦)、近拍模式,以及防手震功能等等。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39_71.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01439_71.jpg)
那麼,我們先來聊聊這顆鏡頭的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特徵吧:
【以「散景」為題】
理所當然是這顆鏡頭的重點,畢竟它的型號「STF,Smooth Transition Focus」就直接了當的告訴你,這是一顆擁有柔順散景的鏡頭。
與柔焦鏡(Soft)不同,STF 實現的是焦內清晰,焦外呈現猶如夢幻般,虛實難辨、可稱之為近乎完美的散景。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228_5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228_52.jpg)
STF 散景的特色是,只要是在景深之外的景物,所有的色塊都是用一種猶如絲緞般絲滑柔順的方式過渡,無論是點光源、雜亂的樹枝、複雜的背景,全都會以一種獨有的方式詮釋為 STF 的散景,無論是前景或後景皆有效。
以上面這張照片為例,一般鏡頭在處理焦外前景時,大多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界線與輪廓,並且在照片中以不規則色塊的方式存在,而不會像是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帶來這麼線性的漸層散景。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樣的散景其實是有點不太習慣的,拍照拍久了,其實我們都會允許散景出現那少許的二線性,包含一些比較明顯的色塊,同時也可以接受一些光學上的缺陷,例如口徑蝕、貓眼… 但相對之下,很少有鏡頭能呈現如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那樣如此規律完美的散景。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00_46.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00_46.jpg)
有些人認為 STF 那規律且均勻化開的散景,某種程度十分類似後製領域中「高斯模糊」的效果,其實這也不完全正確。
原因在於 STF 的散景會依照距離不同的前後景產生程度不一的虛化效果,但影像後製中的高斯模糊卻是平面的,它無法針對不同距離的景物調節虛化效果,同時,高斯模糊也沒有具備鏡頭散景(Bokeh)的一個重要特徵:高光增益,經過高斯模糊後的散景是比較沒有立體感的,但 STF 的散景明顯不同,它比較有立體感、遠近景更有層次,同時在明暗過渡上也更加明顯。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417_13.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417_13.jpg)
這實在是一顆很特殊的鏡頭,它具備非常獨特、柔順的散景。
使用 Sony FE100mm F2.8 STF GM 時,總還是會覺得「要是景深再淺一點就更好了」,但這世界上畢竟沒有十全十美的鏡頭,淺景深的任務可能還是要留待 85mm F1.4、135mm F1.8 這類鏡頭來實現,至於更完美的散景,就交由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吧。
【人像】
這顆鏡頭搭配第三世代以後的機身(A9、A7R3、A73、a6500、a6400),使用「眼控 AF」可說十分準確好用,一方面也是因為這顆鏡頭本身對焦速度就屬於前段班的水準,AF-C 加上眼控 AF,反應速度很好掌握,用來拍攝人像基本上沒有什麼懸念。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053_6.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053_6.jpg)
100mm 的焦段、光圈說大其實也不算大,畢竟相較於 F1.8、F1.4 這類兇殘的大口徑定焦砲時,F2.8 的光圈或許絕難稱作為「空氣切割」,確實它的景深並不比 105mm F1.4、200mm F1.8 這些定焦砲要更淺,但反過來說,這顆鏡頭最大的強項就在於處理雜亂的背景。
富錦街周圍滿是樹蔭,這些樹枝樹葉構成的背景與密集的光源們,十分適合用來測試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面對雜亂背景的狀況。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15_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15_2.jpg)
若說有什麼可惜之處,應該就是光圈只有 F5.6 這點了吧,如果光圈全開 F5.6,同時又考量到拍人的安全快門至少要抓到 1/125s 以上,在陰天感光度是有可能 ISO 800 起跳,如果是在陰影下或是室內長廊,沒打燈的狀況下 ISO 拉到 1600~3200 其實是常有的事。以夜拍環境來說,雖然這顆鏡頭在「塑造散景光點」上有一流的表現,但若要低光源下拍攝人像的話,還是比較建議在有控光的方式下進行。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221_9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221_92.jpg)
相較於其他鏡頭,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屬於發色較暖、顏色較厚的類型,在拍景時顏色會稍稍有些偏洋紅的狀況,不過這對拍人來說並不算是壞事。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204_33.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204_33.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50_7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50_7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20_2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20_2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059_8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059_8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38_10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20138_100.jpg)
【花卉】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33_99.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33_99.jpg)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在光圈全開的狀況下畫質也相當好(雖然說光圈全開也沒多大),F2.8(T5.6)全開就相當銳利,並不太不需要為了求得更好的畫質而縮光圈。
簡單來說,如果要將前後景都納入構圖,那就完全放心的光圈全開吧,一方面是鏡頭解析力即使在 42MP 的 A7R3 身上也夠好了,二方面是 STF 的效果在光圈全開時才是最好的。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53_9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53_9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409_1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409_1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46_71.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346_71.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532_68.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532_68.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535_87.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535_87.jpg)
【餐桌】
看起來似乎是跟這顆鏡頭有點無關的題材,但我卻用它拍攝了為數不少的餐桌美食照片,原因在於它的近拍功能。
在一般模式下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的最近對焦距離是 85cm、放大倍率 0.14x,若在近拍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則會拉近至 57cm,放大倍率則會提升至 0.25x。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24_83.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24_83.jpg)
如果以焦段相近的鏡頭來說,Sony FE 85mm F1.8、FE 85mm F1.4 的最近對焦距離分別是 80cm、85cm(手動對焦則為 80cm),FE 55mm F1.8 ZA 則為 50cm。換言之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在近拍模式下最近對焦距離可以有接近 FE 55mm F1.8 ZA 的操作空間,但放大倍率卻又大上許多。
我自己是覺得在拍攝近物方面,這顆鏡頭會比起 85mm 的定焦鏡更好發揮。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34_7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34_74.jpg)
前面提到這顆鏡頭的色調略偏暖一點,同時飽和度也較高一些,這在拍攝餐桌食物時感受也比較明顯。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17_3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17_3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29_15.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3129_15.jpg)
【城市與街拍】
以街拍方式來說,85mm 這類焦段比較偏向走向人群、以較淺景深來分割主體與背景的題材,相較之下 100mm 則是一種更為專注的視角,在城市中十分適合用來詮釋一個不屬於你我任何一個人的觀察者角色。
我十分喜歡用長焦的壓縮感來拍攝城市,它可以把距離比較遠、原本看似無關的景物透過壓縮感構築在同一個畫面之中。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4940_33.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4940_33.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153_7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153_74.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09_41.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09_41.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01_27.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01_27.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4953_1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4953_1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14_46.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14_46.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41_7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41_7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158_47.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158_47.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127_3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127_3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40_8.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2115040_8.jpg)
以浪漫之名實現的散景奇鏡
毫無疑問,Sony FE 100mm F2.8 STF GM(SEL100F28GM)是顆以散景為目的所特化的鏡頭,我個人算是十分喜歡的一顆,雖然它在使用上相對受限制,但也因為它的獨特性,使得這顆鏡頭變得更加有魅力。
它在散景方面達到了很高的里程碑,同時擁有很好的光學設計與近乎完美的散景表現,但卻也犧牲了部分對一顆鏡頭來說很重要的要素,例如光通量。如果用打 Game 來比喻,它就像是我們在玩 RPG 時偶爾會嘗試的那種偏門練法,例如敏捷點超高但 Str 點超低的角色,用來推某些 Boss 非常好用,但同時對操作技巧也有很高的要求;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在使用上確實就很類似這種技能樹點點很歪的角色,在平常使用時或多或少有一些限制,但若能找到它的戰場,相信這顆鏡頭絕不會令人失望。
大抵上來說,我認為這顆鏡頭比較適合晴天、光線好的環境,這不僅僅是因為 T 值 F5.6 所帶來的限制,而是若不在光線好的地方拍攝,未免有些埋沒了它。舉例來說,如果現在在一片樹林中拍攝人像,當光線從那樹葉縫隙中灑下,透過這顆鏡頭將數以百計的點光源化為一顆顆完美的彌散圓… 我想這才是最能發揮這顆鏡頭的迷人之處吧。
http://img.immian.com/20190327040755_50.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27040755_50.jpg)
不過寫到這邊,還是要提一下這顆鏡頭的現實面,以虛化效果來說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是「現階段最趨於理想的選擇」,但若以散景而論全部的鏡頭,這顆鏡頭也許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在相機歷史上,曾對散景做特殊調整的鏡頭並不在少數,除了前面提到的 Minolta 135mm F2.8 STF(後來 Sony 也有再版 Sony SAL 135mm F2.8 STF)、Minolta 100mm F2.8 Soft 之外,Canon 曾推出過 135mm F2.8 Softfocus,Nikon 則是推出過兩顆 AF-DC 鏡頭,分別是 105mm F2 DC、135mm F2 DC,後面的這四顆都屬於柔焦鏡的範疇。
年代比較新的現代鏡方面,Fujifilm 推出過 XF 56mm F1.2 R APD、副廠老蛙也推過 Laowa STF 105mm F2.0(T3.2),那麼相較之下,Sony 所推出的 100 STF 似乎顯得沒有這麼獨一無二?
卻也不然。
首先要做到「柔焦」這點是相對容易的,我們前面提到的這些 Softfocus 鏡頭與 Minolta 135mm F2.8 STF 一樣都是年代比較久遠的鏡頭。若要在全片幅系統中找到一顆支援 STF、因應高畫素機身、具備防手震、近拍模式… 等需求的新鏡頭,則還是只有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可以滿足全部的條件。
http://img.immian.com/20190313100246_62.jpg
![](http://img.immian.com/20190313100246_62.jpg)
【在理性背後,它滿足的是…】
如果以全方面來評價這顆鏡頭,Sony FE 100mm F2.8 STF GM(SEL100F28GM)並不像那些焦段更長、光圈更大的鏡頭一樣擁有「空氣切割」的雅號,例如 85mm F1.4、105mm F1.4、135mm F1.8、200mm F1.8… 諸如此類的鏡頭它們的景深是肯定會比 100mm F2.8 要來的更淺。
在近代的光學設計上,不可否認的大多數鏡頭都以大光圈、大口徑來兼顧「解像力」以及「淺景深」這兩項要素,這似乎已經是各廠所咸認的王道路線。相比起那些以大孔徑、大光圈王道法則來達到散景王者的鏡頭,相較之下採用較小口徑、較小光圈來特化散景的 FE 100mm F2.8 STF GM 似乎更有種獨特的意義存在。
誠然 FE 100mm F2.8 STF GM 的散景是經過理性的計算與設計所呈現出的結果,但在現代鏡之列,我們也很難用完全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這顆鏡頭;你需要一些浪漫、一些嚮往、一些憧憬、一些對未知事物的想像,以及更多的嘗試與創造。
換言之,若單純只是用 100mm F2.8 這樣焦段與光圈的數據來看待它,這無疑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情,因為在更加熟稔這顆鏡頭後,運用它所能拍攝出的,會是截然不同於其他、只屬於這顆鏡頭獨一無二的影像。
或許,這就是 Sony FE 100mm F2.8 STF GM 的獨有價值吧。
==
下一顆開箱的應該會是 Sony FE 16-35mm F2.8 GM 或是 Batis 40mm F2 CF 吧...
--
Furch Lab
https://www.facebook.com/furch.photo/
Sony 全系列鏡頭開箱/實拍/評測 系列連載中
http://immian.com/category/photography/son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103.153.1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56838868.A.EAB.html
※ 編輯: Furch (125.103.153.123), 05/03/2019 07:17:21
它們用途差滿多的誒
我大多是用 Port. 再視光線調整對比與飽和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NRzK8lTl.jpg?e=1739375125&s=jS64qyDY9djuHck2S-6Ipg)
![](https://cache.ptt.cc/c/https/i.imgur.com/foCrjdql.jpg?e=1739331379&s=7VQUCUn2jtLvwIedWOp2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