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ram全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ram全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ram全名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11的網紅J帥 Just Tr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SCOTT PLASMA 6簡評(不~這是複評,複雜的複)】 大概從三年前左右開始,就很常被問到何時才會有新的PLASMA?其實我比看倌您還著急呀!僅管上個月去台中參加了Scott新車發表會,但現場的Plasma 6也非完全體,直到昨天在各大社群平台,同步釋放出了許多影片與新聞之後,我一一看完後...
sram全名 在 J帥 Just Tr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SCOTT PLASMA 6簡評(不~這是複評,複雜的複)】
大概從三年前左右開始,就很常被問到何時才會有新的PLASMA?其實我比看倌您還著急呀!僅管上個月去台中參加了Scott新車發表會,但現場的Plasma 6也非完全體,直到昨天在各大社群平台,同步釋放出了許多影片與新聞之後,我一一看完後,總算搞懂點什麼了!
那就來寫寫對新PLASMA 6的個人看法!
影片連結點:
1. 官方宣傳影片:https://youtu.be/LAG1vdHmH00
2. Sebastian Kienle 講解:https://youtu.be/avybb3-IPEU
3. Gee Milner頻道的組裝:https://youtu.be/VkJPr3kXUZc
文章:
1. Triathlon 220評論:https://reurl.cc/N6b9k6
2. bikeradar 評論:https://reurl.cc/9X6aej
我來評論,幾大特色!
1. Plasma 6確定碟煞版了
嗯,就是碟煞輪組了。
2. 內藏水壺、果膠盒、置物盒三空間
在Aerobar接上管處,有個內嵌水壺空間;下管與立管的交接處,多了個果膠盒;坐管後方多了工具盒。
內嵌水壺與工具盒這兩個設計並非首創,在許多三鐵車上都能看到影子,至於要用不用,還是看人,反正也內藏在車架內,多了彈性空間。
比較特別的是下三角處的果膠盒,這也是上次台中soctt新車發表會時,最多人感到好奇的設計。
我覺得多了這設計,應該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跟Sebastian Kienle有關,在他原本騎的plamsa 5裡,如果你有印象,他在下三角處有裝一個『D2Z(全名Drag 2 Zero)』這品牌的置物盒,就剛好接著他下管的水壺,其實真正目的不是要放東西,而是要降低風阻,也有不少騎Scott Plasma 5的職業選手同樣也有安裝(我本來也想從國外訂,但費用不低,嗯..大概200英磅(約8000台幣)不含運....放棄~),那這次乾脆整合進來,不給D2Z賺了~~
可是座管後已有置物盒了,內嵌水壺也有了,再來還能放什麼呢?果膠盒(頭頂亮燈泡~)!我想就這樣誕生了。
但實用性如何?或者上次有人問到,會不會拿不到?其實我倒建議平時訓練時,應該用到的機會很低啦,用了也不好洗,比賽再拿出來用吧,平時就當它是個低風阻的好物,省了8000元!
3. 多面向調整性大幅提高
以往三鐵車,可調整空間,不外乎座管高低與坐墊前後,以及Aerobar的上下與前後。
新款Plasma 6除了這些以外,還能調整Aerobar前傾角度高低,喜歡Aerobar是平行延伸出去的(Sebastian Kienle就是),或喜歡翹高的都可以隨時調整,#這是我認為這一代PLASMA最突破性的一個革新,不然以原Plasma想改變Aerobar上翹的角度,你只能買一組新的,沒別的辦法!
但我不確定Aerobar上的靠墊還能不能左右調整(前後一定可以),一般來講應該還是有至少2或3種的寬度可調,起碼原有的Plasma 5是可以的。
多了那麼多可調整地方,好處是可以隨著騎者的經驗增加或比賽需求,要更改為舒適或是攻擊型的設定。還是根本就買錯Size的話,都還有比較大機會能救回來(不然我5000元跟你收)!
4. 我的疑問:前輪與下管處的GAP?
在上次台中新車發表會時,我就發現一個疑問,為何前輪與下管好像距離有些大?這疑問藏在我心裡了一個月之後....
上方Sebastian Kienle那支影片9:03開始處,他就回答了我的問題(果然是我好朋友XD),他是認為在實際外騎時,車架龍頭或前車輪不可能完全沒有動的,必然是有些微的左右晃到,即使是直線前進,所以當騎車與風對抗時,前輪與前叉加上些微晃動所產生的導流效果,足以切開(Split)空氣讓風往兩旁移動,不會產生過大的擾流在前輪與下叉之間。
下管往後縮了,也變相的讓上管、下管、立管連結起來三角空間變更小,讓擾流干擾降低!而下管處一樣可以再安裝一個水壺,我猜Sebastian Kienle日後應該還是會裝一個低風阻水壺,那破風效果就真的滿分了!只是這樣的話,下方的果膠盒不知是否就拿不出來了?
另外,Sebastian Kienle也提到後輪設計,有6個調整空間,能相容更多輪組或寬胎的設計吧,這對於組裝技師而言,不知是優點還缺點?
5. 其他設計
Scott車架本身的設計到此,#大幅增加座艙調整空間、#車架內的魔術大空間(內嵌水壺、果膠盒、置物盒)、與 #更低的風阻效果,這應是新PLASMA三大亮點!
其餘的就是單一齒盤的大盤(近年趨勢之一,越來越多職業選手採單盤大盤,畢竟大部份賽事都是平路,少變速需求),配上SRAM Red eTAP無線電變,真的很有簡約風格!
以上,複評結束!
#就算給我一台特斯拉
#我還是想要PLASMA
#單押
#Scott #ScottPlams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