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ituational中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ituational中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ituational中文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Eric's English Loung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時事英文] What is 「晶晶體」? 看到各位老師都在網路上對「晶晶體」發表意見,我也來湊一腳好了。 在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中,「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包含雙語及多語的轉換──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學者們對語碼轉換也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讓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ituational中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英文] What is 「晶晶體」?
看到各位老師都在網路上對「晶晶體」發表意見,我也來湊一腳好了。
在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中,「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包含雙語及多語的轉換──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學者們對語碼轉換也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讓我們來釐清一些詞彙的定義:
★★★★★★★★★★★★
1、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係指於對話的語句中,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進行交替,一些學者也稱為句間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你為什麼要用「雞」這個字?What were you thinking?
2、語碼混用(code mixing)係指語句內的語言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Actually,寫這篇文章可能不是好的idea,可能會被haters罵。
語碼轉換可視為一種社會現象,亦可根據社會文化的脈絡(sociocultural contexts)將語碼轉換分為兩種:
a.情境語碼轉換(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情境語碼轉換」係指情境的轉變所引起的語碼轉換──「說話者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以適應不同的情境。」例如,我在與朋友討論政治新聞時,可能會用正式的中文;但聊一般的生活議題時,則使用臺語。
b.隱喻語碼轉換 (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
「隱喻語碼轉換」係指在情境不變的情況下,說話者為了改變語氣或雙方的關係而轉換語碼,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意圖。此舉打破了情境與語言選擇的關係,因此交際的對象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來揣測語碼轉換的用意。例如,我以親切的臺語叫孩子來吃飯,他們卻不予理會;但當我使用較正式的中文時,則可增強語氣並賦予語言更多的力量。
★★★★★★★★★★★★
3、語域(register)係指於不同場合或領域中所使用的特定語言風格。好比新聞用語、辦公用語、課堂用語、廣告用語或日常談話。例如,我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可能會用「爸爸」(dad) 而不是「父親」(father)。
★★★★★★★★★★★★
4、外來語,又稱外來詞或借詞(loanword),意即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例如,披薩(pizza)、冰淇淋(ice cream)、吐司(toast)、與三明治(sandwich)(不好意思肚子有一點餓,還沒吃晚餐)都是外來語。
★★★★★★★★★★★★
5、洋涇浜語 (pidgin) 又稱「混雜語言」,是一種簡化的自然語言。由缺乏共同語言的群體所發展而成,其地位低於一般語言。例如,洋涇浜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是19世紀中外商人所使用的混雜語言。僅有口頭形式,而無統一的書面用語,其變體亦相當繁複(long time no see、no can do、look see)。
★★★★★★★★★★★★
6、克里奧爾語 (creole) 是一種穩定的自然語言,由洋涇浜語發展而成。其特徵為混合各種語言的詞彙,有時也會摻雜其它語言的文法,故亦稱作混成語或混合語。例如,港式英語的「yum cha」(飲茶),以及星式英語(Singlish)中「wah」(吃驚)與「shiok」(酷)等詞彙。
★★★★★★★★★★★★
7、跨語言實踐 (translanguaging) 是由多元識讀與多模態的概念衍生而來,旨在強調語言實踐中的變動性。由於當代語言的使用,習慣混雜各種不同的語言,並結合多元媒介來建構意義以進行溝通,因此「跨語言實踐」常使用在語言教學。
★★★★★★★★★★★★
語碼轉換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乃因社會對人們的言行產生約束力──「語言行為策略及語言形式的選擇,常取決於說話者與聆聽者的社會地位」。沒有任何一種論述,能夠全面地解釋「語碼轉換」此一社會語言學現象。但通過不同學者的研究,我們得以對該現象有更深入的瞭解。
我個人認為,李晶晶的「晶晶體」乃出於習慣,亦能藉此拉近其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韓市長於美國商會的演說,是否屬於「code switching」的範疇?就讓同學們自行下結論了,因為我想--keep living。
★★★★★★★★★★★★
參考資料:
Auer, P. (Ed.). (2013).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 Routledge.
周振鶴. (2013). 中國洋涇浜英語的形成.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5(5), 1-18.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7).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許朝陽。 (1999年)。語碼轉換的社會功能與心理。外國語文,(2),57-60。
何萬順. (2009). 語言與族群認同: 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 語言暨語言學, 10(2), 375-419.
Joshi, A. K. (1982, July). Processing of sentences with intra-sentential code-switch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Volume 1 (pp. 145-150). Academia Praha.
Ke, I. C., & Lin, S. (2017). A translanguaging approach to TESOL in Taiwan.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41(1), 33-61.
Muysken, P., & Muysken, P. C. (2000). Bilingual speech: A typology of code-mix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n, L. K. (2003). 台灣雙語併用者的語言使用與語言功能的分化. In 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Photo: Google.com
★★★★★★★★★★★★
關於Singlish的相關報導lah: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60919-the-language-the-government-tried-to-suppress
★★★★★★★★★★★★
More at 阿滴英文
situational中文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時事英文] What is 「晶晶體」?
看到各位老師都在網路上對「晶晶體」發表意見,我也來湊一腳好了。
在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中,「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包含雙語及多語的轉換──有許多不同的定義,學者們對語碼轉換也有不同的理解。
首先,讓我們來釐清一些詞彙的定義:
★★★★★★★★★★★★
1、語碼轉換(code switching)係指於對話的語句中,使用一種以上的語言進行交替,一些學者也稱為句間轉換(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你為什麼要用「雞」這個字?What were you thinking?
2、語碼混用(code mixing)係指語句內的語言轉換(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例如:Actually,寫這篇文章可能不是好的idea,可能會被haters罵。
語碼轉換可視為一種社會現象,亦可根據社會文化的脈絡(sociocultural contexts)將語碼轉換分為兩種:
a.情境語碼轉換(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
「情境語碼轉換」係指情境的轉變所引起的語碼轉換──「說話者需要改變自己的語言,以適應不同的情境。」例如,我在與朋友討論政治新聞時,可能會用正式的中文;但聊一般的生活議題時,則使用臺語。
b.隱喻語碼轉換 (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
「隱喻語碼轉換」係指在情境不變的情況下,說話者為了改變語氣或雙方的關係而轉換語碼,以表達某種特定的意圖。此舉打破了情境與語言選擇的關係,因此交際的對象就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來揣測語碼轉換的用意。例如,我以親切的臺語叫孩子來吃飯,他們卻不予理會;但當我使用較正式的中文時,則可增強語氣並賦予語言更多的力量。
★★★★★★★★★★★★
3、語域(register)係指於不同場合或領域中所使用的特定語言風格。好比新聞用語、辦公用語、課堂用語、廣告用語或日常談話。例如,我在非正式的場合中可能會用「爸爸」(dad) 而不是「父親」(father)。
★★★★★★★★★★★★
4、外來語,又稱外來詞或借詞(loanword),意即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例如,披薩(pizza)、冰淇淋(ice cream)、吐司(toast)、與三明治(sandwich)(不好意思肚子有一點餓,還沒吃晚餐)都是外來語。
★★★★★★★★★★★★
5、洋涇浜語 (pidgin) 又稱「混雜語言」,是一種簡化的自然語言。由缺乏共同語言的群體所發展而成,其地位低於一般語言。例如,洋涇浜英語(Chinese Pidgin English)是19世紀中外商人所使用的混雜語言。僅有口頭形式,而無統一的書面用語,其變體亦相當繁複(long time no see、no can do、look see)。
★★★★★★★★★★★★
6、克里奧爾語 (creole) 是一種穩定的自然語言,由洋涇浜語發展而成。其特徵為混合各種語言的詞彙,有時也會摻雜其它語言的文法,故亦稱作混成語或混合語。例如,港式英語的「yum cha」(飲茶),以及星式英語(Singlish)中「wah」(吃驚)與「shiok」(酷)等詞彙。
★★★★★★★★★★★★
7、跨語言實踐 (translanguaging) 是由多元識讀與多模態的概念衍生而來,旨在強調語言實踐中的變動性。由於當代語言的使用,習慣混雜各種不同的語言,並結合多元媒介來建構意義以進行溝通,因此「跨語言實踐」常使用在語言教學。
★★★★★★★★★★★★
語碼轉換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乃因社會對人們的言行產生約束力──「語言行為策略及語言形式的選擇,常取決於說話者與聆聽者的社會地位」。沒有任何一種論述,能夠全面地解釋「語碼轉換」此一社會語言學現象。但通過不同學者的研究,我們得以對該現象有更深入的瞭解。
我個人認為,李晶晶的「晶晶體」乃出於習慣,亦能藉此拉近其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韓市長於美國商會的演說,是否屬於「code switching」的範疇?就讓同學們自行下結論了,因為我想--keep living。
★★★★★★★★★★★★
參考資料:
Auer, P. (Ed.). (2013). Code-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 Language, interaction and identity. Routledge.
周振鶴. (2013). 中國洋涇浜英語的形成.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55(5), 1-18.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7).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許朝陽。 (1999年)。語碼轉換的社會功能與心理。外國語文,(2),57-60。
何萬順. (2009). 語言與族群認同: 從台灣外省族群的母語與台灣華語談起. 語言暨語言學, 10(2), 375-419.
Joshi, A. K. (1982, July). Processing of sentences with intra-sentential code-switching. In Proceedings of the 9th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Volume 1 (pp. 145-150). Academia Praha.
Ke, I. C., & Lin, S. (2017). A translanguaging approach to TESOL in Taiwan.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41(1), 33-61.
Muysken, P., & Muysken, P. C. (2000). Bilingual speech: A typology of code-mix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an, L. K. (2003). 台灣雙語併用者的語言使用與語言功能的分化. In 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Photo: Google.com
★★★★★★★★★★★★
關於Singlish的相關報導lah: http://www.bbc.com/…/20160919-the-language-the-government-t…
★★★★★★★★★★★★
More at 阿滴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