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imone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imone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imone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imone意思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美國這一兩天,最大的一條奧運新聞,是體操巨星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自承「身心無法負荷接下來的競賽」,而在女子體操團體項目決賽前夕,無預警宣布退賽。 ​ 拜爾斯是2016里約奧運四金得主,競技體操世錦賽與全美競技體操資格賽的金牌三連莊、也拿過三面全美自由體操大賽金牌。獎牌無數,而且她...

simone意思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18 17:33:58

#新文章 #什麼是美食披薩  「我想超越自己,把披薩做到更高的境界。」  發下如此豪語者,是「安德睿 食代義廊 Andrea STYLE l MUSIC l CUISINE」 @andreaitalytaiwan 的主廚,安德睿(Andrea Dalla Chiara)。他與台灣太太張廣...

simone意思 在 方以文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8 06:48:45

*嚴禁劇透* *粗口自行過濾* *可瘋狂話戲屎但免外表批評人身攻擊* · · [1230隔夜超短劇評][TVB][金宵大廈 EP17&18][Simone] · [讚] 可以自我學習而不斷提升智能嘅AI,幫主人結識伴侶,係個好吸引嘅題材。我最鍾意喺膠罐間舖頭裡面,唔同嘅AI程式自己傾偈,亦都講到點解...

  • simone意思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9 12:00:58
    有 7,453 人按讚

    美國這一兩天,最大的一條奧運新聞,是體操巨星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自承「身心無法負荷接下來的競賽」,而在女子體操團體項目決賽前夕,無預警宣布退賽。

    拜爾斯是2016里約奧運四金得主,競技體操世錦賽與全美競技體操資格賽的金牌三連莊、也拿過三面全美自由體操大賽金牌。獎牌無數,而且她現在才24歲,假以時日,她會成為全美歷史最高紀錄。

    但是就在東奧賽事正熾的時候,她在社群網站上寫下:「我覺得全世界的重量都在我的肩膀上。」

    她選擇聆聽自己的身體與內心,做出這個痛苦,但重要的決定。

    我們來講個古。眾所皆知地,體操賽場上為了保護選手的生命安全,有一些動作被禁止使用(或取消計點以達到實質禁止的效果)。其中一個叫做「#托馬斯空翻(Thomas Salto)」。

    托馬斯空翻源自於庫特.托馬斯(Kurt Thomas),巔峰於1970年代的美國男子體操史傳奇人物。然而,因為托馬斯空翻的難度實在太高,一個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死傷事故,是以包括起源國美國在內,民主國家,在1980年代就逐漸把這個高難度動作給淡出。即使有人練,也是處於自我挑戰的邊界,點到為止。

    似乎是基於「輸人不輸陣」的心理,一直到1990年代在國際賽場上被禁為止,托馬斯空翻在前蘇聯和中國,一直是尖子選手的必備能力,幾乎可說是國家硬性要求他們得練這個動作。

    災難於焉發生。1980年,當年才20歲的蘇聯女子體操天才選手,埃琳娜.穆希娜(Elena Mukhina)就栽在了托馬斯空翻上面。

    在1979競技體操世錦賽(於美國德州達拉斯舉行)前夕的訓練中,穆希娜腳部骨折,使她錯過了這次世錦賽。我們知道,骨折雖然是重傷,但只要處置得當,多給幾個月到一年的時間,完全康復不是問題。

    但是教練團等不及了。1980年的奧運,是莫斯科主場,而穆希娜如果缺席或表現不佳,黨和國家一個觀感不好,很容易就被其他激烈競爭上位的選手們踩下去。穆希娜的職涯榮譽、還有隨之而來的國家待遇,都會搖搖欲墜。

    穆希娜很清楚自己的傷勢,也再三跟教練抗議。但胳膊拗不過大腿,二十歲的年輕女生,又怎麼扛得住來自黨、國家、師長和同儕選手的壓力呢?

    不等穆希娜的腳好好痊癒,教練就急著讓她拆石膏、提早回到訓練場上。眾所皆知地,共產國家的所謂「訓練」,其實是幾乎與比賽強度無異的艱苦折磨,而像托馬斯空翻這樣的高難度動作,更是訓練菜單中的頭道大菜。

    結果大家都不難猜到了。都還沒等到1980莫斯科奧運正賽,穆希娜就在訓練場上,一次失敗的托馬斯空翻,下巴重重著地、拗斷了脖子-最後,頸部以下全身癱瘓。而黨國意思意思地,頒給她一枚國家榮譽勳章,作為對她事故的補償。

    黨國體育的巨輪並沒有因為穆希娜的事故而停下。事實上,1980年莫斯科奧運,蘇聯在體操項目大殺四方、摘金無數-不過那有點灌水,因為稍早蘇聯入侵阿富汗,致使民主國家集體杯葛退出該屆奧運的關係。

    穆希娜在病床上折磨了二十幾年,於2006年逝世。

    我在油管上搜尋了一下Thomas Salto,看到一支影片,標題是「女子體操賽場上最後一次托馬斯空翻(Last time a Thomas Salto performed in female gymnastics competition)」。

    那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畫面中的主角,是後來成為中國女子體操隊長的和雪梅。那年,她十五歲,嬌小的身材,恐怕還比不上一些台灣國小學童。

    和雪梅是個幸運的人,平平安安地渡過她的體操生涯,至今健在。不過,她現在已經不是中國人;在幾次赴日短期留學與技術交流以後,她對日本的生活產生了興趣。2006年,她嫁給了一位日本的上班族,依照日本的入籍要求改冠夫姓,現在正名高堰雪梅。

    在嫁人移民以後,高堰雪梅在日本的賽場上拼搏了好一段時間,現在則繼續以教練的身份活躍下去。

    如果去中國的搜尋引擎上查找「和雪梅」三個字,得到的恐怕都不是什麼好話。「處心積慮改變國籍」已經是最溫和的評論了,也不少網民直截了當給了她一個「叛徒」的考語。而黨媒官媒對於她這號人物的存在似乎有點諱莫如深。

    我不知道和雪梅移民日本最大的理由是什麼。中國的奧運獎牌選手,抱著體育專業移民海外的案例可不少。只能籠統地說,這是他們對於更美好的人生的一種嚮往吧!

    平心想想,1992年,才十五歲,遠從雲南縱谷裡離鄉背井來到國際賽場的納西族少女和雪梅,身心都未臻成熟。但這樣一個不成熟的身心,卻已經被黨和國家押著,練成了托馬斯空翻大法。

    我不能代替和雪梅說什麼,但如果是我,再多的榮譽與國家待遇,也很難掩蓋養成過程中的殘酷摧折吧!午夜夢迴之際,會萌生出遠走海外的念頭,恐怕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言歸正傳,實力日正當中的拜爾斯,選擇聆聽自己的身體與內心,而毅然退出賽場。在我來看,這非但不是一個污點,反而是一種勇敢,更是來自民主國家、一個富有人性的決定。更可貴的,是美國大眾,即使少不了一些網路酸民,但總普遍表現出一種「雖然惋惜,但完全可以理解,甚至給她鼓勵」的態度。

    如果今天拜爾斯是中國人,又會怎麼樣呢?恐怕黨和國家,還有民族情緒爆棚的十四億人民,都不會給她一點退路吧!如果她真的傷退或失常,不消等黨國的處份下來,中國網民就會血洗她的微博了吧!

    中國選手在賽場上「操」來「操」去的下流喊聲、與金牌失之交臂後的僵硬表情與毫無必要的道歉,在我看來,他們並不可恨,而是可憐。我知道,黨和國家和十四億人民,把他們逼到沒有退路,使得他們必須這樣做,來給快要爆炸的壓力桶消消氣。

    我應該說,奧運賽場上的人性與示弱,終究是民主國家才有的奢侈品嗎…?


    #SimoneBiles
    #ThomasSalto
    #ElenaMukhina
    #HeXuemei
    #Tokyo2020
    (圖片來源:ABC News, sourced from Mike Blake/Reuters)

  • simone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22:30:40
    有 395 人按讚

    一分鐘閱讀
    女性主義思想家
    西蒙‧德‧波娃(Simone de Beauvoir),生於1908年,1986年逝世。

    西蒙波娃是二十世紀最著名的女性知識分子之一。法國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知識分子、社會運動行動主義分子及社會理論家。她著有一本暢銷全世界、被奉為女性主義聖經的《第二性》;她投身法國女權運動;更被世人關注的,是她與當時最著名的存在主義思想家沙特的開放式戀情,他們堅定忠誠,又各享自由,有人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沙特為存在主義下的定義是「存在先於本質」。每個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樣,有人說品性是「天生」的,人的本質天注定。「存在先於本質」的意思是,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人首先存在著,面對自己,然後界定自己」。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規條。道德和規條都是人在生存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出生,我們存在。我們用行動來界定自我,每個人的本質,是由存在之後的言行所創造所決定的。

    西蒙波娃於1949年寫下的經典著作《第二性》,為當時的女性地位,提出存在主義思辨的名言:「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也就是說,女人憑性徵生為女人,只是存在,而女性的本質、地位,則是後天被「定義」的。「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註定她的本質是被動的、愛撒嬌的、富於母性的,而是他人對這個孩子的影響幾乎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要素。於是她從小就受到灌輸,要完成女性的使命。」

    有一本最新出版的書,《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 A Life),以「成為」(Becoming)做書名,是對波娃的思想同人生的最佳概括。
    《成為西蒙波娃》
    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

    西蒙波娃撰寫了許多哲學、政治和社會問題的小說、隨筆、傳記、專著,其中她生前的自傳也有四部。她晚年,在沙特逝世後寫的作品《告別儀式》也帶自傳成分。她編輯出版過沙特給她的書信。加上幾十年許多寫作者對她的分析與評論,關注女性主義及存在主義的讀者,西蒙波娃她已經甚有認識了。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以及會涉及他人,所以她豐富人生中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思未公開透露。

    最近幾年,她的日記和私人信件陸續曝光。英國倫敦國王學院講師凱特‧寇克派翠(Kate Kirkpatrick),鑽研哲學、女性主義和宗教,寫有幾本關於沙特、存在主義的著作,2020年8月出版了《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中譯本上月在台灣出版。作者全盤檢視了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近幾年曝光的資料,補足了未曾被看見的細節,看到了波娃立體、真實而細微的面貌,澄清了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
    「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
    自古希臘哲學以來,西方哲學家都討論「自我」對於人生的重要性。認識自我和認識世界,是人類知識的兩大分類。蘇格拉底認為,人必須認識自己才稱得上睿智。尼采說,人生在世的任務就是成為自己(Become who you are)。但波娃在哲學上卻這樣反問:如果女性真實的自我根本就被禁止存在呢?如果你在成為自己的同時,人們卻因你沒有能夠成為你理應該成為的人——好女人、好情人、好母親——而視你為失敗者呢?如果成為自己令你蒙受揶揄、蔑視或羞辱呢?

    在波娃在世的那些年,即1908-1986年,女性所擁有的可能性經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大學開始以招收男性相同的條件招收女性;女性取得投票權,也能合法離婚與墮胎。波娃經歷了三十年代巴黎的波希米亞狂潮、六十年代的性革命。女人於公共領域中思考、進而坦率談論自身的方式已有所改變了。但即便如此,人們談論「女性主義」一詞時,所講的內容仍然令波娃覺得粗劣、愚蠢和難以忍受。波娃因此寫了《第二性》。當她寫下「女人並非生而為女人,而是成為女人」這句名言時,她並不知道《第二性》這本書竟會對自己往後的人生及後世的人們產生這麼大的影響。

    已有諸多文獻深入探討這句名言的意義、探討人究竟如何「成為」女人。《成為西蒙波娃》這本書則旨在探究波娃是如何成為她自己。人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的人生,因為人生是永無休止地成為自己的過程——這是波娃在十八歲時就作出的結論。
    因此,不可能有條理地書寫自己人生的波娃,她的生命與思想的書寫就由凱特‧寇克派翠完成了。

    波娃一生的哲學追求,就是女性要努力「成為」那個想成為的自己。但諷刺的是,她最受世人關注的,卻依附於沙特,是與沙特的「知識分子情侶檔」關係。
    在《第二性》中,波娃說,「女人所能擁有的最多也僅是極不牢靠的力量:無論她是奴隸或是偶像,決定她命運的人從來都不是她自己。」她的哲學也讓她瞭解,她能做的只有持續成為自己。

    女性感情生活被無限放大
    1927年某天,19歲的西蒙波娃和她父親對於什麼是「愛」起了爭執。那個年代裡,社會期待所有女性都能把結婚生子當作人生夢想。波娃的父親表示,愛就是對他人的服侍、愛慕與感激,而波娃就強烈反對,說愛不只是感激,不只是因為他人對我們付出而欠下的債。波娃在日記中寫:「有這麼多人不曾明白什麼是愛!」

    在波娃的經典著作《第二性》中,她提出,女人因為體力較差,當生活需要體力時,女人自覺是弱者,對自由感覺恐懼,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來,而女人還是甘心服從。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說的從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使男人重新獲取權力,她認為歷史上女人從沒有得到過權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會。她無畏時代限制與社會成見的枷鎖,從自身生命經驗出發,解放女性,鼓舞每個人「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

    但即使這樣,她和沙特組成非婚姻的終生情侶檔,仍然使波娃在社會輿論中被認為是沙特的附屬。大眾普遍認為「知識分子」指的是沙特,而波娃只是構成「情侶」的另一人。波娃在1986年於巴黎過世時,《世界報》(Le Monde)的訃聞標題說她的著作「偏向通俗讀物而非原創作品」。1994年,一位知名的女性主義批評家表示:「若有人認為西蒙波娃的重要之處主要在於她與沙特和其他情人間的非典型戀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這是在社會未脫離男性主導的情況下,由於對女性感情生活的無限放大,而導致對她的哲學成就的低估。事實上,很可能波娃才是促使沙特發展出存在主義思想的人。
    被看見好還是不被看見好
    法國的哲學家長期爭論著人活著到底是被人看見好,還是不被人看見好。笛卡兒表示人得「不被看見,才能過得幸福」,沙特認為,他人物化的凝視如何將我們囚禁於次等地位中。但波娃並不同意這些說法,她認為人要過得好,就得被他人看見——只是必須以正確的方式被看見。

    波娃生前陸續出版了四本回憶錄,其他著作有些也具有自傳性質,比如她的美國和中國紀行。她也將沙特寫給她的信件整理出版。 她讓自己被看見。

    不過,波娃逝世後的數十年間,新的日記及信件陸續出版。許多人震驚得知波娃不但擁有過同性戀情,對象更是她過去的學生。她寫給沙特的信也透露出她在哲學上對於沙特的影響。

    終其一生,波娃受困於人們對於她的能力與原創性的質疑之中,有些人甚至說她的著作其實是沙特寫的。有人說她像是「引用宗教經典一般地」引用沙特。

    當年女性作者經常面臨這樣的指控,而她們往往也會將這樣的看法內化。波娃某些原創的論點,很可能正是令沙特聞名後世的論點。有一年,因為沙特太忙了,波娃便用沙特的名字替他發表文章。沙特說過,《嘔吐》(Nausea)原本只是一篇抽象的哲學論文,是波娃建議將其擴寫為一部小說。沙特也說過,在他漫長的哲學生涯中,波娃以她嚴謹的批評與深刻的洞見,幫助他在發表前將文章修改得更為出色。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成為西蒙波娃》
    作者:凱特‧寇克派翠
    由 衛城出版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

  • simone意思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31 16:06:58
    有 240 人按讚

    2020臉書社群回顧

    自從1月13日從西雅圖飛回台灣之後,至今沒有再去過機場搭過飛機,可以肯定的是,至少一整年沒有離開過台灣。這是從我第一次搭乘飛機出國去日本之後, 42年來都沒有發生過的事。

    「世事無常」這句話在2020年得到最好的驗證,就在年初的時候,誰會想的到呢?

    原定要去美國探望兒孫的旅行計劃,全部取消了。只能透過視訊和他們見個面聊聊天。沒有網路的話,今年又會是一個什麼情況呢?

    往好的一方面想,許多不常見面的朋友,全都透過臉書聯繫上了,沒有出國省下了的時間,也都被老友聚餐相見歡填補上了。一直想要固定運動、減輕體重的目的也達到了,整整甩掉了10公斤。

    繼續在臉書上寫文章,分享傳承過去的經驗。除了輔導新創之外,也增加了為中小企業輔導的「企業診斷」。

    拜網路和臉書之賜,利用了我多出來的時間,繼續深入經營我的臉書社群。但是,我花在iPhone及iPad上面的時間,也急劇增加,我成了眼科醫師的常客。

    我經營臉書社群至今五年,自己處理的有兩個臉書個人帳號,有一個義工小編Simone幫我經營的T&F臉書粉絲專頁。朋友加上追蹤者,超過55,000人。

    我經營臉書社群,不是為了交朋友,分享美食、旅遊、趣事、影片等等;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分享傳承,我過去40年的經營管理和創業輔導經驗,吸引為了終身學習,喜歡閱讀我的文章的讀者們。

    每個臉書個人帳號都有五千個朋友,兩個帳號總共有一萬個朋友。只要是我的臉書朋友,我幾乎都有用Messenger和他們交流聯繫。只要有創業和就業的問題,都可以在Messenger上得到我的回答。

    對於喜歡閱讀我的文章,而又不需要和我交流的朋友,我都建議他們追蹤我的臉書帳號就可以了。把臉書朋友的機會留給需要私底下和我交流討論的人。

    即使如此,我的工作量仍然非常驚人。許多朋友都不太相信,我怎麼會有那麼多的時間,親自獻上生日祝福、回答各種工作上和管理的問題。有許多朋友都以為,我的Messenger是由義工小編或是機器人在回答的。

    過去幾年當中,我嘗試過許多種辦法,改變我的臉書朋友結構,希望成為我的臉書朋友都是我的目標讀者,而不是只為了交朋友、網路購物,或是拉粉的。但是,成效不彰。

    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我想跟我的臉書朋友和讀者們,期許和說明幾件事。

    1)希望我的臉書朋友們,不要「戳」我,因為我不知道這有什麼意思?我也沒有時間互相戳來戳去 。

    2)不要未經我的同意,就拉我進其他的臉書社群。一則我可能沒興趣,二則我真的沒有時間。

    3)在今年內,我每天都會刪掉幾個在Messenger上沒有互動的朋友。具體的就是,對於我的Messenger訊息,連續兩年不讀不回和已讀不回的朋友。或是幾年來,對於我的生日祝福或是問候信息,都只用表情符號來回覆,從來沒有寫過一個字的。我希望這些朋友,追蹤我的臉書文章就可以了,不必佔用臉書朋友的名額。

    4)對於想要成為我臉書朋友的人,建議你先用Messenger送個訊息告訴我,你是為了終身學習和閱讀我的臉書原創文章而加我的。那麼我就不必花很多時間去你的臉書上,看看你是不是我的目標讀者。就可以省我很多很多的時間。「非誠勿擾」!

    5)對於最近幾個月加我臉書朋友的人,我都會先送一個Messenger訊息,確認是為了終身學習和閱讀我的臉書文章,而加我的。但是有許多人,卻連這個訊息都不讀。因此,只要超過三個星期不回覆的,我就會刪除掉。

    最後,我想藉這個機會,跟所有的朋友、讀者問個好,祝大家新年快樂!各位的祝福,我就不一一回覆了。

    PS:這幾張是1月6日在西雅圖演講時的照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