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heffield居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heffield居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heffield居住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79的網紅SJKen的浮光掠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017第三屆「核電影」片單介紹 【單元三、與核共武】 核武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抽象、遙遠而難以想像的存在,對於俄羅斯City40的居民、對日本廣島核爆的倖存者來說,核武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這一生都難以磨滅的生命印記。而對於靠其豢養、藉其壯大的國家機器來說,核武就是權力,即使那權力意味...
sheffield居住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第三屆「核電影」片單介紹
【單元三、與核共武】
核武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抽象、遙遠而難以想像的存在,對於俄羅斯City40的居民、對日本廣島核爆的倖存者來說,核武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這一生都難以磨滅的生命印記。而對於靠其豢養、藉其壯大的國家機器來說,核武就是權力,即使那權力意味著黑箱當中的種種秘密。而其設計繁複的科技技術,卻矛盾的展示無窮威力導致的瘋狂,正嘲笑著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與理性。
《輻射圍城》(City 40)
Samira Goetschel|2016|美國|73 min|台灣首映
9/09(六)11:00 光點華山影廳
9/11(一)19:30 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在俄羅斯領土的某一深處,有一個從蘇維埃時代遺留至今的城市,裡頭有成千上萬的男女和兒童,在武裝警衛的監視下於鐵絲網圍欄內生活和工作。他們被告知自己是這世界的「原子屏障」和救世主,而所有居住在外面的人都是敵人。這個城市不存在地圖上,公開資料中也找不著這群人的身份。這是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也是全俄羅斯最大的可裂變物質貯藏地,這裡是奧焦爾斯克,代號「City 40」。
這部記錄片的拍攝團隊偷偷潛入「City40」後,遇到了一位單親的母親和一群勇敢的居民,這些人冒著生命危險,揭露了一些威脅著人類和環境的嚴峻真相。
(註:在武器控制的條約中,特別是禁止生產核武器用裂變物質條約的提案中,可裂變物質通常用來指主要用於核武器中的可裂變物質,例如鈽-239。)
●瑞士盧加諾人權影展(Lugano human rights Film Festival)
●加拿大Hotdocs 影展(Hotdocs Film Festival)
●英國雪菲爾德國際紀錄片影展(International Sheffield Documentary Festival)
《核武交響曲》(The Bomb)
Kevin Ford, Smriti Keshari, Eric Schlosser|2016
美國|55 min|台灣首映
9/08(五)21:10 光點華山影廳☆
9/16(六)21:20不鳥穀北車文創基地
《核武交響曲》將觀眾置於被核武包圍的故事之中。這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武器,從 1945 年的「三位一體核試爆」,發展至 2017 年的國際核武部署現狀。這部充滿著視覺張力與聽覺節奏感的作品,將圍繞著核武文化進行探索,包括它無窮力量所引發的魅惑、以及近乎瘋狂的無比權力,而這當中所傳達的訊息,要完全安全地控制這項科技,是完全不可能之事。
《核武交響曲》呈現核武的巨大威力、當中的誘人的黑暗面、那設計精密的科技,不斷被發明及改良以控制核武器的先進電腦系統、不斷被製造出來做為載具的更多導彈和轟炸機、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認事實與黑箱欺瞞,是這些讓核武得以持續發展,也是這一切造成了對人類社會和文化的深刻衝擊,以及核武最本質的內在:對於死亡之祈願。
觀眾將透過片中視覺和聽覺的模擬手法,認識核試爆/核計劃/攻擊行動等種種步驟,並同時從技術和文化兩層面來理解核武。這部作品由歷史畫面、動畫、文字、音樂和裝置設計作品組成,將為觀眾帶來非線性的、巨大的、難忘的且難以忽視的奇特觀影經驗。
●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
●柏林影展(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
●英國雪菲爾德國際紀錄片影展(International Sheffield Documentary Festival)
《歿日之日》(The Day The Sun Fell)
Aya Domenig|2015|瑞士、芬蘭|79min|台灣首映
9/09(六)17:00 光點華山影廳
9/15(五)21:02不鳥穀北車文創基地
瑞士裔日本導演 Aya Domenig 的祖父,曾在 1945 年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時擔任紅十字會的醫生,她在片中一一追查、訪問了當時同樣擔任醫生及護士的人們,藉著這些人的故事與經歷,試圖了解已逝祖父的過去。而當她正蒐集著核災倖存者們的回憶與觀點時,福島核災竟如歷史重演般的發生了。
《歿日之日》片中主角們的一生,都致力於不屈不撓地試圖揭發原子彈在醫學與社會層面所造成的真實衝擊,藉著不斷讓這些過去被長期壓抑、避而不談的問題,能夠被看見與討論,也使得在由核而來的災難再度發生、為日本人再度帶來痛苦與淚水之時,能使日本人民再度面對這段歷史、重新省思核能的問題。
●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獎(Green Image Film Festival)
●首爾人權影展(Seoul Human Rights Film Festival, Korea)
●開羅國際婦女電影節(Bilbao Caravan of Cairo 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伊朗國際紀錄片影展 Cinéma Vérité Ir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影展全程免費入場,需要更多朋友以捐款支持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持續推動能源與環境議題的教育推廣工作。
》單筆捐款或加入定期定額認養人:https://goo.gl/czJlWN
》加入綠盟官方Line https://goo.gl/f7CEcS
※影展日期與地點:
9/08(五)-9/10(日)光點華山影廳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9/11(一)-9/12(二)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9/13(三)-9/14(四)樂活驛站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80號)
9/15(五)-9/16(六)不鳥穀文創基地
(台北市中正區北平西路6號)
sheffield居住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第三屆「核電影」片單介紹
【單元三、與核共武】
核武對多數人來說,可能是抽象、遙遠而難以想像的存在,對於俄羅斯City40的居民、對日本廣島核爆的倖存者來說,核武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這一生都難以磨滅的生命印記。而對於靠其豢養、藉其壯大的國家機器來說,核武就是權力,即使那權力意味著黑箱當中的種種秘密。而其設計繁複的科技技術,卻矛盾的展示無窮威力導致的瘋狂,正嘲笑著人類引以為傲的文明與理性。
《輻射圍城》(City 40)
Samira Goetschel|2016|美國|73 min|台灣首映
9/09(六)11:00 光點華山影廳
9/11(一)19:30 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在俄羅斯領土的某一深處,有一個從蘇維埃時代遺留至今的城市,裡頭有成千上萬的男女和兒童,在武裝警衛的監視下於鐵絲網圍欄內生活和工作。他們被告知自己是這世界的「原子屏障」和救世主,而所有居住在外面的人都是敵人。這個城市不存在地圖上,公開資料中也找不著這群人的身份。這是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地方之一、也是全俄羅斯最大的可裂變物質貯藏地,這裡是奧焦爾斯克,代號「City 40」。
這部記錄片的拍攝團隊偷偷潛入「City40」後,遇到了一位單親的母親和一群勇敢的居民,這些人冒著生命危險,揭露了一些威脅著人類和環境的嚴峻真相。
(註:在武器控制的條約中,特別是禁止生產核武器用裂變物質條約的提案中,可裂變物質通常用來指主要用於核武器中的可裂變物質,例如鈽-239。)
●瑞士盧加諾人權影展(Lugano human rights Film Festival)
●加拿大Hotdocs 影展(Hotdocs Film Festival)
●英國雪菲爾德國際紀錄片影展(International Sheffield Documentary Festival)
《核武交響曲》(The Bomb)
Kevin Ford, Smriti Keshari, Eric Schlosser|2016
美國|55 min|台灣首映
9/08(五)21:10 光點華山影廳☆
9/16(六)21:20不鳥穀北車文創基地
《核武交響曲》將觀眾置於被核武包圍的故事之中。這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武器,從 1945 年的「三位一體核試爆」,發展至 2017 年的國際核武部署現狀。這部充滿著視覺張力與聽覺節奏感的作品,將圍繞著核武文化進行探索,包括它無窮力量所引發的魅惑、以及近乎瘋狂的無比權力,而這當中所傳達的訊息,要完全安全地控制這項科技,是完全不可能之事。
《核武交響曲》呈現核武的巨大威力、當中的誘人的黑暗面、那設計精密的科技,不斷被發明及改良以控制核武器的先進電腦系統、不斷被製造出來做為載具的更多導彈和轟炸機、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認事實與黑箱欺瞞,是這些讓核武得以持續發展,也是這一切造成了對人類社會和文化的深刻衝擊,以及核武最本質的內在:對於死亡之祈願。
觀眾將透過片中視覺和聽覺的模擬手法,認識核試爆/核計劃/攻擊行動等種種步驟,並同時從技術和文化兩層面來理解核武。這部作品由歷史畫面、動畫、文字、音樂和裝置設計作品組成,將為觀眾帶來非線性的、巨大的、難忘的且難以忽視的奇特觀影經驗。
●翠貝卡電影節(Tribeca Film Festival)
●柏林影展(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格拉斯頓伯里當代表演藝術節(Glastonbury Festival)
●英國雪菲爾德國際紀錄片影展(International Sheffield Documentary Festival)
《歿日之日》(The Day The Sun Fell)
Aya Domenig|2015|瑞士、芬蘭|79min|台灣首映
9/09(六)17:00 光點華山影廳
9/15(五)21:02不鳥穀北車文創基地
瑞士裔日本導演 Aya Domenig 的祖父,曾在 1945 年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時擔任紅十字會的醫生,她在片中一一追查、訪問了當時同樣擔任醫生及護士的人們,藉著這些人的故事與經歷,試圖了解已逝祖父的過去。而當她正蒐集著核災倖存者們的回憶與觀點時,福島核災竟如歷史重演般的發生了。
《歿日之日》片中主角們的一生,都致力於不屈不撓地試圖揭發原子彈在醫學與社會層面所造成的真實衝擊,藉著不斷讓這些過去被長期壓抑、避而不談的問題,能夠被看見與討論,也使得在由核而來的災難再度發生、為日本人再度帶來痛苦與淚水之時,能使日本人民再度面對這段歷史、重新省思核能的問題。
●日本國際環境映畫祭綠色印象獎(Green Image Film Festival)
●首爾人權影展(Seoul Human Rights Film Festival, Korea)
●開羅國際婦女電影節(Bilbao Caravan of Cairo 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伊朗國際紀錄片影展 Cinéma Vérité Ir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影展全程免費入場,需要更多朋友以捐款支持的方式,讓我們能夠持續推動能源與環境議題的教育推廣工作。
》單筆捐款或加入定期定額認養人:https://goo.gl/czJlWN
》加入綠盟官方Line https://goo.gl/f7CEcS
※影展日期與地點:
9/08(五)-9/10(日)光點華山影廳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9/11(一)-9/12(二)光點華山多功能藝文廳
(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9/13(三)-9/14(四)樂活驛站
(台北市中山區民權東路二段80號)
9/15(五)-9/16(六)不鳥穀文創基地
(台北市中正區北平西路6號)
sheffield居住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誰是會眾開始-第二聖殿時期的詩篇121
(一)
詩篇121篇為上行之詩,坊間已有很多釋經書給予清晰的解讀。[1] 相對地,這詩篇又是較為容易理解的詩篇,亦是一篇受歡迎的詩篇。根據筆者所知,至少有兩首詩歌以此詩篇為歌詞。然而,不論它多麼受人歡迎和被人認識,筆者重申,這詩篇所談及的幫助和保護,絕不是一種抽離處境、任何普遍情況下神給予人的幫助。至少,就其朝聖的處境,內中所提及的保護也是針對朝聖者在朝聖途中的情況。若要應用到今天的處境,包含處境的恰當類比是需要的。如此,我們應怎樣應用這段經文?
值得我們思想的是,傳統相信,詩121是一篇用作在聖殿禮儀中頌唱的詩篇。以古代的情況,參與敬拜的會眾,極其可能只憑著聆聽來了解詩篇的內容。因此,像口述傳統,重覆的字詞或意思是讓會眾能夠掌握及吸收內容的技巧,亦是其優美修辭的重要性。因此,筆者只會扼要帶出經文的含義,並嘗試從頌唱的角度,多花筆墨來了解詩篇121。另一方面,詩篇有其歷史處境(historical context),就其歷史處境解讀是其中一個可行的方法。不過,詩人亦有可能借用某些歷史處境來表達其他訊息。尤有甚者,若我們接納詩篇是在第二聖殿時期被收集及編修下來,編修者身處的處境變得更為重要。因此,詩篇121在第二聖殿時期被頌唱,會是一個怎樣的景況?在這景況下的解讀,對我們今天的應用又有何啟迪?
(二)
詩體結構呈現優美的編排,是詩人精心的設計。詩121:1-2節由一個問題及一個答案組成,從頌讀的角度,詩人使用相近讀音的詞彙(1節句尾的“מֵאַיִן...עֶזְרִי”及2節起首的“עֶזְרִי מֵעִם”)連接兩節經文,讓參與敬拜的會眾能輕易掌握詩歌的要點。另一方面,相近讀音的詞彙在意義上有著緊扣的作用。詩人刻意同時以「我的幫助」(עֶזְרִי)作為第1節問題的句尾詞彙,及第2節答案的起首詞彙,加上另一相近讀音的詞彙,由「從何而來」(מֵאַיִן)轉而至「...從...而來」,帶出耶和華才是幫助者,讓以聆聽作為理解詩篇內容的會眾來說,有著極奇深刻的幫助。接著在3-4節,詩人以兩重語氣作否定的表達。在第3節,詩人以兩個否定詞彙(אַל...אַל)配以未完成式動詞(imperfect),表達耶和華是一個怎樣的神。祂並不搖動你的腳,祂也不會打盹,兩組形容詞對應古代近東神明的特質。「不搖動你的腳」指到耶和華神的功能,祂並不會像一些神明般,作出一行行動而影響你的旅程,反之你在耶和華神面前是安全的。「不會打盹」更是指到耶和華並不會給其他神明所擊敗。古代近東的神話中,當一個神明給其他神明打敗,它會進入睡眠的狀態。因此,耶和華「不會打盹」,或許是指出祂是超越其他神明,祂不會被擊敗的。詩人為了讓聽眾更為深刻,他在第4節首先以「來看」(הִנֵּה)開始,吸引聽眾的注意力。[2] 他繼而改用另一否定詞彙(לאֹ...וְלאֹ),加強語氣,肯定耶和華超越其他一切古代近東的神明。詩人亦悉心配以相同及近似的未完成式動詞(相同詞彙的יָנוּם及相似意思的יִישָׁן),讓聽眾在重述中深化對耶和華超越性的認知。
在5-8節,詩人轉以肯定的語氣,帶出耶和華神是保護的那一位。[3] 第5節(יְהוָה שֹׁמְרֶךָ יְהוָה צִלְּךָ עַל–יַד יְמִינֶךָ),和合本將首兩個詞彙(יְהוָה שֹׁמְרֶךָ)翻譯成「保護你的是耶和華」,另一個可行的翻譯是「耶和華是你的保護者」。詩人以保護的分詞(שֹׁמְרֶ)形式,指出耶和華是保護者。接續的第三個詞彙,詩人再次寫下耶和華的名字,而非使用配以從綴(suffix)的動詞,像第7節「他要保護你的性命」般。「耶和華...耶和華...」(יְהוָה...יְהוָה...)這結構像希伯來文定語形容詞(attributive adjective),筆者估計從頌讀角度上,能讓聽眾了解其後的部份是對「耶和華是你的保護者」作更詳細的解說。從內容角度上,這也是一個合理的推論。接續部份是「耶和華在你右邊蔭庇你」,「右邊」展示出耶和華的力量,詩人並以太陽與月亮不能對朝聖者作出攻擊,表達蔭庇是一件怎樣的事。使用太陽與月亮,一般有兩種解讀。第一種解讀在於實際朝聖的情況,太陽與月亮分別代表白日與晚上的時間。在白日的時間,太陽的熾熱確實為朝聖者在山路上帶來傷害;在晚上的時間,路程變得危險,盜賊亦有可能為著偷竊而傷害朝聖者。第二種解讀是以古代近東神明來理解太陽和月亮背後所表達的勢力,而耶和華的手能夠蔭庇朝聖者,脫離那些神明的攻擊。不論第一種或第二種的解讀,兩者皆念有一整天的概念,顯示耶和華的蔭庇是任何時間的蔭庇。在7-8節,詩人再次以耶和華的名字為每節的起首,並用上未完成式動詞「保護」(יִשְׁמָר)(跟第5節保護者一詞是同一字根)。從內容上,筆者推論這是第6節的意思上的重覆及延伸。第6節是一個交叉結構(chiasmus),[4] 以白日和夜間包圍著,並以「不傷你」為整節的核心。詩人從核心開始,在第7節道出「免受一切的災害」和「保護你的性命」,並在第8節道出時間層面上「從今時直到永遠」。這時間層面的表述,既是重覆,又是更明確的一種延伸,由白日夜晚的一日變化,推展至一生一世。除此以外,詩人使用「你出你入」,將整個朝聖之旅的圖畫,擴展至朝聖者整個生命。重覆及延伸能有效帶領聽眾一步一步領受耶和華對以色列的保護,是何等的保護。
(三)
整篇詩篇,耶和華是幫助者的主題是非常明顯,對於朝聖者的保護,是具體不過。那麼,若我們考慮第二聖殿時期編修者的處境,解讀又會是怎樣?筆者相信,編修者收集此詩篇,在頌唱中起了一個教化的作用,給予朝聖者激勵和盼望。根據以斯拉記記載,當聖殿完工之時,很多猶太人歡天喜地稱謝耶和華,但同時「見過舊殿的老年人...大聲哭號...甚至百姓不能分辨歡呼的聲音和哭號的聲音」(拉3:10-13),反映了在對比所羅門時期所建的聖殿,第二聖殿絲毫不及第一聖殿的輝𤾗。再者,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對返回耶路撒冷生活而感到欣喜,家園的荒涼、生活的艱苦,被波斯國的平靜安穩生活比下去,猶太人不願返回頹垣敗瓦的耶路撒冷居住,人性上也可算是合情合理(撒1:7-17;尼11:1-2)。
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甚麼東西能夠幫助猶太人,繼續以耶路撒冷的第二聖殿作其敬拜的核心?這是耶和華對以色列子民在列邦中的保守。回來詩篇121篇,詩人以「我的幫助」為起始點,並接續帶出耶和華神是那一位幫助者,並在與其他古代近東神明比較下,突顯耶和華神的超越性。這種與其化神明之間的角力,正好代表古代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爭戰。耶和華的越超,亦正好反映祂所保護的以色列國是勝過其他國家。當中,在詩人正面地指出耶和華為保護者的時間(即5-8節),詩人以「以色列」(יִשְׂרָאֵל)為第4節的結尾。與詩體內文開始的詞彙「我...舉」(אֶשָּׂא)比較,是由個人擴展至整個以色列群體,將會眾的焦點從個人層面提升至整個民族、國家的層面。或許更讓會眾回想昔日耶和華神如何保護以色列的故事。雖然其內容的對象為單數形態,[5] 但以單數陽性的代名詞表示整個族群,希伯來文的文法是非常普遍的。因此,若說這詩篇的對象實為整個猶太群體,也實不為過。試想想,朝聖者來到第二聖殿敬拜,眼見當下的聖殿不及所羅門時期的那個;環望四週,耶路撒冷亦不及當日的輝煌;再思想被擄時波斯國中那種平穩,有甚麼東西能讓朝聖者繼續以耶和華為其主宰敬拜祂?那是耶和華對猶太人的盼望,在應許中如何保護以色列。
在第二聖殿的處境下,耶和華的保護成為了整個猶太族群,在艱苦不明中持續敬拜祂的一個盼望。更為重要的是,盼望代表殘酷的實在仍然存在。即使有了這盼望,朝聖者所見的聖殿還是一般,猶太人所活在的耶路撒冷還是唏噓,整個民族所面對的處境還是艱難。然而,有了這從耶和華而來的盼望,他們可以有力繼續敬拜那創天造地的神。詩人所說「我的幫助從何而來」,幫助何時來,大概已不重要,「你出你入,耶和華要保護你,從今時直到永遠」,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今天信徒的生活,同樣也有著大大少少的困難,教會也要面對形形色色的挑戰。我們要持續忠於那創天造地的神,具體的幫助是重要,但在幫助來臨之前,或是環境改變之前,相信神是保護者,相信神是保護祂所呼召的信仰群體的那一位,是教會一個極大的安慰及幫助。
=============================
[1] 部份有關「上行之詩」性質的討論,可參James Limburg, “Psalms 121: A Psalm for Sojourners.” Word & World, 5 no 2 (Spring, 1985): 180-187. 另外有關詩篇的分類,如參Hermann Gunkel, and Joachim Begrisch. Introduction to Psalms: The Genres of the Religious Lyric of Israel. Mercer Mac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另外有關詩篇用在敬拜禮儀場境的討論,可參Sigmund Mowinckel, The Psalms in Israel's Worship. Sheffield, JSOT Press, 1992.
[2] 和合本和和修本並沒有將這詞彙翻譯出來,新譯本、KJV、NASB或ESV則有翻譯此詞彙。
[3] 5-8節中,詩人共提了四次「保護」(四次均同一字根),來表達耶和華神的保護。
[4] 交叉結構如下:
A יוֹמָם(白日)
B השֶּׁמֶשׁ (太陽)
C לאֹ–יַכֶּכָה (不傷你)
B' וְיָרֵחַ (月亮)
A' בַּלָּיְלָה(夜間)
[5] 5-8節中所有動詞的代詞後綴(pronominal suffix)為陽性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