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f6氣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f6氣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f6氣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f6氣體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534的網紅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也無法阻止碳排濃度持續升高】 #巴黎協定要達成真的很難 #數字仍不斷突破天際 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希望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2度C或1.5度C這樣的範圍內,也因此我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必須維持在450-500ppm之間,然而,目前的數字始終不容我們樂觀看待。迄今平均升溫已經來到1.2度C,大氣中的溫...

  • sf6氣體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30 19:30:12
    有 44 人按讚

    【疫情也無法阻止碳排濃度持續升高】
    #巴黎協定要達成真的很難 #數字仍不斷突破天際
    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希望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2度C或1.5度C這樣的範圍內,也因此我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必須維持在450-500ppm之間,然而,目前的數字始終不容我們樂觀看待。迄今平均升溫已經來到1.2度C,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也已經超過了504ppm。

    因為近期乾旱而了解到氣候異常的我們,有必要更了解近期地球的溫室氣體排放趨勢。

    █去年全球碳排並未因為疫情而下降,創有史以來最高
    日前,NOAA報告大氣中CO2濃度自有觀測紀錄以來,首次超過420ppm,即CO2質量大於大氣總質量的萬分之4.2,達360萬年來的最高點;去年CO2年均值412.5ppm,比起2019年增加2.6 ppm,#原先由於疫情而預期全球碳排有下降趨勢,但觀測結果顯示,雖然排放的 #增幅 較前一年減少,但年度排放量還是上升。NOAA的科學家Pieter Tans估計,若不是因為疫情,2020年將是CO2 增幅破紀錄的一年。

    而為何碳排下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仍上升呢?那是因為溫室氣體也有生命週期,例如CO2大約一百年,CH4約25年,使其在大氣中只要有排放,就會不斷累積。

    PS:421.21 ppm的CO2含量是目前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數字,360萬年前的CO2估計含量類似,但非觀測紀錄,是從南極冰芯中捕捉的氣泡獲得的資訊推算而得。

    █甲烷的增幅為史上(有觀測紀錄以來)最高
    NOAA還發現,大氣中甲烷的含量在2020年也急劇增加,年增加量為14.7ppb(parts per billion,10億分之1濃度),是自1983年開始測量以來最大年度增幅。。英國南極調查機構(British Antarctic Survey)分析,甲烷暴增的主因來自農業與濕地,例如牲畜和肥料使用的高速成長,這意味:當各國政府在意識到減碳迫切之際,#大部分注意力仍集中能源轉型與二氧化碳,對於農業領域的減碳與甲烷排放問題,目前尚無具體有效的可行規劃,只能說,減碳之路路迢迢。

    甲烷驟升的另一項來源是石油和天然氣生產與開採時的溢出,值得注意的是,#以天然氣作為氣候轉型的過渡能源(歐盟考慮列入綠能投資項目),雖然碳排較煤炭少,但甲烷排放會是一個副作用,其暖化潛勢遠高於CO2。

    好在,甲烷的大氣生命周期較短,若能有效減量,大氣中得溫室氣體濃度也有望快速下降。因此,近日聯合國發布了一份甲烷減量報告,若要達成巴黎協定目標,化石燃料部分需要減量60%的甲烷、農業與廢棄物方面需要減量30%左右,從此方面去思考所謂以氣代煤的政策是否正確,是我們政府的重大課題。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05/1091402

    █「六氟化硫」(SF6)也達歷史新高
    六氟化硫是1997年《京都議定書》列入的6種主要溫室氣體之一,根據NOAA觀測紀錄,該氣體也創下了10ppt(兆分之1濃度)的歷史新高,且大氣中含量自2003年以來已經翻倍。雖然比起主要溫氣的濃度低了幾個數量級,但SF6的升溫潛勢高出CO2兩萬多倍,在大氣停留時間也達數千年之譜。

    六氟化硫因為絕緣性優,是輸配電設備中常用的絕緣介質,全球產出的SF6有八成都用於電子產業:手機、電腦、電動車的半導體元件中都需要它。隨著大量再生能源的布建,輸配電設備的增加或將伴隨SF6成長,需要審慎以待。

    █ 未來五年升溫及可能超過1.5度C
    從上述各種研究與觀察出爐後,聯合國的氣象組織WMO也於近日發表了報告,報告內指出,接下來5年內,將有40%的機率我們的升溫會超過工業革命前的1.5度C - 巴黎協定的最佳目標,儘管這僅單年度的短暫突破,但也是一項警訊。根據該報告的評估,接下來五年內台灣周邊也仍然會出現乾旱的情況,似乎得提前部屬我們的用水了QQ。

    而面對各式各樣的極端氣候,到希望政府真的即早規畫,減緩與調適策略都要清楚地拿出來阿,不想明後年還再供五停二QQ。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o93kjv
    https://gml.noaa.gov/aggi/
    https://public.wmo.int/en/media/press-release/new-climate-predictions-increase-likelihood-of-temporarily-reaching-15-%C2%B0c-next-5

    ★氣候資料庫小科普: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是全球最重要的氣候監測資料庫之一,除定期提供趨勢分析、氣候圖譜、極端事件等統計資訊,NOAA在夏威夷大島上的莫納羅亞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也會紀錄每日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該氣象天文台坐落於海拔4000多公尺高的莫納羅亞火山頂,能採樣最純淨不受雜質干擾的空氣,故自1950年代以來,便一直監測氣候以及大氣中的化學變化。

    圖片改自聯合報

  • sf6氣體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26 13:37:16
    有 26 人按讚

    什麼是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一次搞懂Net Zero、Carbon Negative、Climate Neutral..... (04/20/2021 天下雜誌)

    氣候議題是全球列強的最大公約數,淨零Nert Zero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責任,我們該怎麼做?

    Net Zero、Carbon Negative、Carbon Neutral、Climate Neutral、Carbon Footprint,這些關鍵字,已成為2021年各國政府、各大國際企業與環境組織、民眾最關心的議題。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不僅是企業、政府營運必須注意的風險,更是永續發展的契機。《CSR@天下》帶你一次搞懂跟淨零有關的大小事。

    文:黃昭勇

    一、為什麼會有淨零、碳中和、氣候中和?

    2020年1月,微軟(Microsoft)宣布堪比人類下一個「登月計劃(moonshot)」的挑戰:在2030年實現碳負排放,屆時,微軟從環境中消除的碳排將超過所排放的碳。微軟更承諾2050年將從環境中消除該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產生的所有碳排放,包括直接排放或因用電產生的碳排放。

    2020年7月,蘋果電腦(Apple)公司宣布整個商業活動、製造供應鏈與產品生命中期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也展現出比IPCC(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負責研究和評估變遷的組織)設定在2050年更積極的目標,最終要達到零氣候衝擊。

    同一時間,微軟串連NIKE、星巴克、聯合利華、賓士汽車、達能等各產業龍頭,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

    可以看出,不管是淨零(Net Zero)、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碳中和(Carbon Neutral)還是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都是一種氣候行動的目標,都是要減緩、調適甚至逆轉氣候危機下的人類文明生存挑戰。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現在的氣候危機很大原因是人類工業革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造成了地球暖化升溫,如果不阻止地球升溫超過工業革命前1.5度C到2度C之內,地球很可能在2100年就不宜人類居住。而要阻止地球持續升溫,一大關鍵就是在2050年以前,全球碳排放要降回2005年的水準。

    因此,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等等,都是用來設定氣候行動的目標。

    二、什麼是淨零、負碳排、碳中和、氣候中和?

    淨零、負碳排等等都是針對氣候危機的行動目標,對大多數企業/組織來說,這些名詞的意義可能很接近,進一步分析這些名詞的不同定義,就可以看出對企業/組織的不同要求與使命。

    根據IPCC的定義: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是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經過清除二氧化碳達到平衡(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時,就代表達成碳中和,或是淨零排放二氧化碳(CO2)。

    如果一個企業或組織清除的二氧化碳遠超過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會達到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的效果。

    淨零 Net Zero,是因為造成氣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不是只有二氧化碳,還有甲烷等等,要逆轉氣候危機光是減碳還不夠,必須是要減少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淨零指的就是溫室氣體排放接近零值。

    IPCC指出,如果沒有自然的溫室效應,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會降到冰點以下,人類也無法生活。但燃燒化石燃料和濫砍濫伐等人類的活動,劇烈擴大了自然溫室效應,又會引起全球暖化。

    科學家分析,地球的大氣99%以上由氮氣(N2)和氧氣(O2)組成,含量最高的氣體是氮氣(乾燥大氣中的含量為78%)和氧氣(21%),這兩種氣體幾乎不產生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主要來自於水氣,其次是二氧化碳(CO2),還有大氣中存在少量的甲烷(CH4)、臭氧(O3)、氧化亞氮(N2O)、氟氯碳化物(CFCs)、氟氯烴(HCFCs)、氫氟碳化物(HFCs)等也會導致溫室效應。

    IPCC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汽車、飛機、發電廠、工廠中燃燒大量的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的CO2,增強了溫室效應;此外,排放到空氣中的溫室氣體生命期長達數10年以上且穩定,自從人類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的濃度急速增加,是最大的威脅。

    至於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在努力讓各種溫室氣體朝向淨零排放之外,也考慮區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應,例如來自飛機凝結痕蹟的輻射強迫效應,企業或組織努力往零環境衝擊發展,就有機會達到氣候中和。

    三、溫室氣體是怎麼產生的?

    溫室氣體至少有下列七種:

    二氧化碳(CO2),主要是燃燒化石燃料時產生;
    甲烷(CH4),主要由反芻動物(如綿羊和母牛)以及垃圾填埋場產生排放;
    一氧化二氮(N2O),主要因為農作物的肥料使用和牲畜肥料使用過程排放;
    氫氟碳化合物(HFC),主要來自冷氣、製冷設備排放;
    全氟化碳(PFC),主要是鋁產業排放;
    六氟化硫(SF6),主要由開關設備排放;
    三氟化氮(NF3),主要在電腦製造過程中排放。

    二氧化碳是對環境威脅最大的溫室氣體,不但因為排放大,並且它在大氣中會存在數百年以上;另一類生命期限長的溫室氣體是一氧化二氮,壽命也超過100年。

    也因此,大多數企業/組織都把二氧化碳作為優先要減除的溫室氣體。

    四、企業/組織要如何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

    要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屬的企業/組織每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有哪些營運或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要針對自己的企業進行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盤查,包括營運過程、生產製造。

    在實務上,碳足跡盤查分為:

    範疇一,是企業/組織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
    範疇二,是能源的間接排放源,主要是用電、熱或蒸汽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
    範疇三,則是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員工的移動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

    盤查之後,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去分析,可以減少的就減少,不能減少的就替換。例如在範疇二的用電部分,節電就可以減少溫室氣體,但人類文明不可能不用電,因此就可以透過改變能源結構,像是大量採用再生能源替代燃煤或燃氣發電,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五、為何多數國家、企業都是設定2030或2050年為行動期限?

    聯合國在2015年制定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當時的設想是多數目標要在2030年達成。例如,針對SDGs 1的消除貧窮,就要求在2030年前消除每天生活費不到1.25美元(約新台幣35元)的極度貧窮;或是在2030年確保每個人都可以有負擔得起的潔淨能源可以使用、落實森林生態保護等等。

    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5)完成了《巴黎氣候協定》,有上百個國家同意在2050年以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巴黎氣候協定最重要的是同意的國家紛紛推動國內立法,將淨零目標立法,確保人類的共同目標可以達成。

    美國在川普前總統時一度宣布要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讓全球的減碳進程受到衝擊。但在拜登就任後,已經重新回到協定內。在拜登就任前,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也都提出了淨零時程,歐盟更是藉由綠色新政加速減碳工作。

    因此,速度快的企業選擇在2030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最慢2050年達到這些行動目標,將會是所有企業與組織未來必須要完成的目標。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33

  • sf6氣體 在 SUPERMOTO8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27 09:30:00
    有 540 人按讚

    綠電+電動車=環保?或許這一切並不如我們表面上看到的這麼單純!
    #最強溫室氣體 #SF6六氟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