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3 笑什麼 你也是Sequential Art (下篇)
今天延續Day2的話題,繼續分享我及其他看過的作品。
此Post第1,2,3,4張:柳廣成(我)- Lördagsgodis
嚴格來講,這不能完全算是我個人的作品。這是我於2018年(沒記錯的話)為香港舞蹈聯盟的舞蹈表演作品繪畫的...
Day 3 笑什麼 你也是Sequential Art (下篇)
今天延續Day2的話題,繼續分享我及其他看過的作品。
此Post第1,2,3,4張:柳廣成(我)- Lördagsgodis
嚴格來講,這不能完全算是我個人的作品。這是我於2018年(沒記錯的話)為香港舞蹈聯盟的舞蹈表演作品繪畫的動畫Trailer。我自己覺得在這個影片內,較能看出我對於媒介間互相介入的思考(我其他個人動畫作品是較純粹的Cel Animation)。所以就今天的話題下,覺得分享這個《Lördagsgodis》較適合。
我與香港舞蹈聯盟共合作過四段動畫Trailer影片。其實與他們合作很好玩,因為他們不會強行把Artist Statement翻譯成千字文解釋太多,令我對作品的解讀受限;而是純粹帶我去看看那完成了6,7成的舞蹈作品的排練,我看完了,再自己回去畫。他們歡迎我提出有不明白的地方,且亦會在我製作過程中看看我有否偏離作品太遠。但整個過程很自由,也很容許我對其舞蹈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及演繹,做得很開心。
看整個作品的排練時,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講述人的記憶可以與實際的過去相去甚遠,也是我在這次動畫內最想聚焦繪畫的地方。
史實VS記憶是這次的命題之一,我嘗試借用錄影與繪畫的性質表現兩者。
我認為,錄影是真實影像的引用;繪畫則經個人觀感過濾的影像演繹。
於是,我翻出家人為我兒時在日本錄下的影像。因為剛好我仍沒有看過那些影片,於是思索著印象中的事:「我爸從不理我們」、「我是個溫和的人」。可是,影片呈現的卻是爸爸和我們過生日的畫面、我上課與同學打架的畫面。我透過繪畫畫出印象中的事,再以真實影片的重疊,以動畫與錄像於同一幀格同步播放的方式呈現史實與記憶間的區別。
__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5,6,7張:Max Hattler - Serial Parallels
建議先看完 Link:https://vimeo.com/348458715
(這段可惜只有Trailer)
說到這個Artist,城大Creative Media的學生大概不會陌生。但我這個中大Fine Arts友則是最近才看到。對我而言也是不同媒介間互相介入、參與的好例子,令我有所啓發。容我就這個作品說說我的感受:
全作9分鐘,影片源自僅僅240張相片。相片裏的影像是港九新界的不同建築,以居住樓宇為主。
此作品就影片內每個獨立場景而言,素材源自同一張相片,並把其相片以上下空間的順序裁切成多幀圖像。而其上下順序裁切相片並延伸的物理性與長條狀的膠卷呼應,就像直接用膠卷狀的框把一張相片打直框住。把相片的裁切動作與傳統影像膠卷的物理特性相互聯繫,很有趣。
而因影片幀格均來自同一張相片,透過調整裁切框的位置、大小及扭曲,賦予被裁切的相片幀格具備可重疊性,使影片播放起來貌似有停留於同一空間位置的輕微錯覺。而其含糊之處透過感受幀格之間空間透視線的漸變、外加窗戶內的格局之相異之處得以立即化解,並明確提示著其重覆性完全源自香港居住建築本身極端密集、沉悶、重覆的物理特徵。
而我有思考過,如果這個作品用Focal Length數值更大的鏡頭,從更遙距的位置攝下,可能連那透視線的漸變亦可避免。(因Focal Length愈大,攝到的影像愈趨平行透視,裁切相片任意一處的透視線均是平行,於是不存在透視線的漸變)
但那樣做的話,只會徒增每張幀格源頭的疑點(因觀者只能從觀察到的幀格判斷),且也相當程度抹殺了攝影這一媒介介入Moving Image的趣味。因作品的相片素材來自單次攝影,而非連續性攝影(幀格之間空間透視線的漸變,明確提示這一點),攝影介入Moving Image的姿態得以更明確、無含糊之處。而且,其視覺上持續性的扭曲感賦予觀者漸漸仰望的視覺感覺,很有趣。
而利用數位相機截取素材、透過軟件逐一幀格調整相片的歪斜、扭曲的方法,即使是新媒體藝術,與傳統錄影器具賽璐珞膠片的編排及編輯方式巧合地相似,像是Moving Image在不同時代意義語境下的巧遇。因作者有意地讓相片的裁切與長條狀的賽璐珞膠片相互呼應,增加了我就Moving Image上這種有點浪漫的想法。
又打太多,comment欄繼續。
#onionghost #onionghosthk #動畫 #動畫推薦 #插畫 #illustration #animation #illustrationartists #animator #happynewyear #newyear #drawing #art #artist #pencil #comic #manga #bd #bandedessinee #柳廣成
sequential翻譯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Day 3 笑什麼 你也是Sequential Art (下篇A)
今天延續Day2的話題,繼續分享我及其他看過的作品。
此Post:柳廣成(我)- Lördagsgodis (局部)
嚴格來講,這不能完全算是我個人的作品。這是我於2018年(沒記錯的話)為香港舞蹈聯盟的舞蹈表演作品繪畫的動畫Trailer。我自己覺得在這個影片內,較能看出我對於媒介間互相介入的思考(我其他個人動畫作品是較純粹的Cel Animation)。所以就今天的話題下,覺得分享這個《Lördagsgodis》較適合。
我與香港舞蹈聯盟共合作過四段動畫Trailer影片。其實與他們合作很好玩,因為他們不會強行把Artist Statement翻譯成千字文解釋太多,令我對作品的解讀受限;而是純粹帶我去看看那完成了6,7成的舞蹈作品的排練,我看完了,再自己回去畫。他們歡迎我提出有不明白的地方,且亦會在我製作過程中看看我有否偏離作品太遠。但整個過程很自由,也很容許我對其舞蹈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及演繹,做得很開心。
看整個作品的排練時,令我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就是講述人的記憶可以與實際的過去相去甚遠,也是我在這次動畫內最想聚焦繪畫的地方。
史實VS記憶是這次的命題之一,我嘗試借用錄影與繪畫的性質表現兩者。
我認為,錄影是真實影像的引用;繪畫則經個人觀感過濾的影像演繹。
於是,我翻出家人為我兒時在日本錄下的影像。因為剛好我仍沒有看過那些影片,於是思索著印象中的事:「我爸從不理我們」、「我是個溫和的人」。可是,影片呈現的卻是爸爸和我們過生日的畫面、我上課與同學打架的畫面。我透過繪畫畫出印象中的事,再以真實影片的重疊,以動畫與錄像於同一幀格同步播放的方式呈現史實與記憶間的區別。
___________________
礙於Facebook出Post不能出多於一段片,所以分兩個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