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錯又係我,我又講 #減肥經
🙅♀️但今次唔係節食
🙅♀️唔係食減肥藥
🙅♀️唔係瘋狂做運動
而係同你講 #健康人生
一個月前認識左CirQ-Life
佢哋以 #KeyToWellness 為宗旨
研製出一系列針對改善 #血管微循環
#糖尿病 #抗衰老 嘅產品
CirQ-Life團隊主張血糖...
冇錯又係我,我又講 #減肥經
🙅♀️但今次唔係節食
🙅♀️唔係食減肥藥
🙅♀️唔係瘋狂做運動
而係同你講 #健康人生
一個月前認識左CirQ-Life
佢哋以 #KeyToWellness 為宗旨
研製出一系列針對改善 #血管微循環
#糖尿病 #抗衰老 嘅產品
CirQ-Life團隊主張血糖控制人體好多好多嘢
🤔你會問:血糖?唔係淨係關糖尿病事㗎咩?
我以前都係咁諗㗎...
但原來唔係咁簡單
平穩嘅血糖係可以控制到食欲
控制到食欲係減重嘅一大步😮
🤔咁你話: 我食少啲咪得囉洗乜睇醫生呀?
但原來食少啲,但食唔啱嘢
血糖一樣係會飆升同急降㗎⬆️⬆️
例如一日到黑只食麥片餐
你以為好健康?其實入面只有碳水
血糖高到得人驚囉🙄
第一次上到去CirQ-Life office
經過醫生詳盡講解細胞膜、#血管慢性發炎
#HbA1c 糖化血紅色素測試
血色素測試與肥胖關係
我開始有嗰理解背後嘅原理
(Bio啲知識開始come back喇🥴)
之不過,理論同實踐真係牛郎同織女咁
好難apply喺日常忙碌嘅lifestyle加嘛
CirQ-life呢個健康減肥醫學專業指導program嘅妙處係
佢哋會一日三餐咁closely monitor你嘅飲食
每次餐前提供食物相片同當時血糖指數
佢哋就會即時whatsapp你比建議你
呢啲 #零距離 #個人專屬 嘅服務真係非常之難得👍👍
除左關心血糖以外
佢哋亦會關心你血管情況
即係都市人至常出事嘅 #三高 現象
#高膽固醇
#高血壓
#高血糖
血糖講左喇
血壓同膽固醇係環環相扣嘅
呢個要驗血先知道🩸
當日帶走左嘅除咗係知識外
但有三款supplement
💊增加血管彈性CirQ-Life Omega 3 1,000mg 冰島深海魚油
💊增強微血管循環嘅CirQ-Life Plus 循血寧
💊平衡血糖嘅CirQ-Life Suga Balanz 糖衡素
另外更有一部Abbott Freestyle Libre 傳感器
原來而家驗血糖唔洗篤手指㗎
醫生會將個sensor安裝喺手臂
嘟一嘟就有血糖指數
唔洗擔心,完全唔痛又防水
日常生活零影響嘅😌
透過醫學理論控制體重(and三高)
令我深深體會到咩叫 #youarewhatyoueat
過去嘅十幾廿年毫無節制
健康真係要還㗎⋯⋯🥲
點解我會出風癩半年都冇好轉?
我開始有啲明白咩事了😟😟
btw 啱啱收到HbA1c 糖化血紅色素測試結果了
我嘅指數屬於正常(但真係marginal差啲啲就到有糖尿風險)
管慢性發炎測試個數值亦都相當之高
細胞膜測試我EPA比例偏低(即係細胞膜唔靚仔)
醫生話我嘅數字係好一般港式飲食嘅數值
控制得宜嘅話要見到改善唔係話冇可能嘅,放心
我而家開始跟足CirQ-Life嘅意見飲食
一個月後我再同大家報告💪💪
#CirQLife @cirqlife
http://cirq-life.com
有三高問題去佢哋網頁望下啦
#減肥 #減重 #減體脂 #內臟脂肪 #降三高
sensor醫學 在 Popcorn Express 嘻呵哈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冇錯又係我,我又講 #減肥經
🙅♀️但今次唔係節食
🙅♀️唔係食減肥藥
🙅♀️唔係瘋狂做運動
而係同你講 #健康人生
一個月前認識左CirQ-Life
佢哋以 #KeyToWellness 為宗旨
研製出一系列針對改善 #血管微循環
#糖尿病 #抗衰老 嘅產品
CirQ-Life團隊主張血糖控制人體好多好多嘢
🤔你會問:血糖?唔係淨係關糖尿病事㗎咩?
我以前都係咁諗㗎...
但原來唔係咁簡單
平穩嘅血糖係可以控制到食欲
控制到食欲係減重嘅一大步😮
🤔咁你話: 我食少啲咪得囉洗乜睇醫生呀?
但原來食少啲,但食唔啱嘢
血糖一樣係會飆升同急降㗎⬆️⬆️
例如一日到黑只食麥片餐
你以為好健康?其實入面只有碳水
血糖高到得人驚囉🙄
第一次上到去CirQ-Life office
經過醫生詳盡講解細胞膜、#血管慢性發炎
#HbA1c 糖化血紅色素測試
血色素測試與肥胖關係
我開始有嗰理解背後嘅原理
(Bio啲知識開始come back喇🥴)
之不過,理論同實踐真係牛郎同織女咁
好難apply喺日常忙碌嘅lifestyle加嘛
CirQ-life呢個健康減肥醫學專業指導program嘅妙處係
佢哋會一日三餐咁closely monitor你嘅飲食
每次餐前提供食物相片同當時血糖指數
佢哋就會即時whatsapp你比建議你
呢啲 #零距離 #個人專屬 嘅服務真係非常之難得👍👍
除左關心血糖以外
佢哋亦會關心你血管情況
即係都市人至常出事嘅 #三高 現象
#高膽固醇
#高血壓
#高血糖
血糖講左喇
血壓同膽固醇係環環相扣嘅
呢個要驗血先知道🩸
當日帶走左嘅除咗係知識外
但有三款supplement
💊增加血管彈性CirQ-Life Omega 3 1,000mg 冰島深海魚油
💊增強微血管循環嘅CirQ-Life Plus 循血寧
💊平衡血糖嘅CirQ-Life Suga Balanz 糖衡素
另外更有一部Abbott Freestyle Libre 傳感器
原來而家驗血糖唔洗篤手指㗎
醫生會將個sensor安裝喺手臂
嘟一嘟就有血糖指數
唔洗擔心,完全唔痛又防水
日常生活零影響嘅😌
透過醫學理論控制體重(and三高)
令我深深體會到咩叫 #youarewhatyoueat
過去嘅十幾廿年毫無節制
健康真係要還㗎⋯⋯🥲
點解我會出風癩半年都冇好轉?
我開始有啲明白咩事了😟😟
btw 啱啱收到HbA1c 糖化血紅色素測試結果了
我嘅指數屬於正常(但真係marginal差啲啲就到有糖尿風險)
管慢性發炎測試個數值亦都相當之高
細胞膜測試我EPA比例偏低(即係細胞膜唔靚仔)
醫生話我嘅數字係好一般港式飲食嘅數值
控制得宜嘅話要見到改善唔係話冇可能嘅,放心
我而家開始跟足CirQ-Life嘅意見飲食
一個月後我再同大家報告💪💪
#CirQLife CirQ-Life
http://cirq-life.com
有三高問題去佢哋網頁望下啦
#減肥 #減重 #減體脂 #內臟脂肪 #降三高
sensor醫學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奥林匹斯的殞落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則相機界的訃文,奧林巴斯將相機業務賣給「日本產業夥伴公司」(JIP),正式退出相機業務。JIP早前也接收了 Sony 的 VAIO 手提電腦業務,現在 VAIO 也重返市場,賣 made in japan 和日本工藝。OMD的相機和鏡頭,將來不是沒有重生和繼續發展,然而 Olympus 的相機之路,肯定是劃上休止符。
就像 Nokia 一開始是造紙廠,之後才成為手提電話一哥;Olympus 以相機開始,最終轉營為醫學內窺鏡市場龍頭,消費型相機現在只佔整個集團 5% 生意。令人無限唏噓。攝影是我的減壓活動,相機則是引出了自己的收藏癖。2016年大選之後,香港政治有相當改變,我就開始玩菲林攝師,幫助自己分神。各種大小的相機都玩過,漸漸就到了發燒友的地步。
菲林器材當然是從二手市場網羅,不同年份和牌子的器材就此在手中流轉,也研究了不少。 Olympus 的設計理念,由30年代開始到今日,都是求小巧精緻。當時最小巧的 35mm 菲林機,應該是萊卡的M機;後來 Nikon 在60年代把心一橫放棄了 rangefinder 系統,推出了石破天驚的單反機 F1 重新開始。50年代韓戰爆發,很多西方記者到達韓半島,又從旁邊的日本輸入了 Nikon,很多人發現原來日本人的相機鏡頭都很好用,而且比萊卡便宜,就開始了日本征服全世界、擠下德國成為一哥的歷史。
Olympus 也推出單反,在功能上毫不妥協,但設計得更小巧。一開始相機也叫做 M,但因為跟萊卡撞名,之後改為 OM。M 字取自設計師「米谷美久」之名。現時二手市場的菲林相機,萊卡機鏡當然最有價有市,之後是 Nikon ,Canon 好像不入流。Olympus OM系列,仍有不少交投,可見經得起時間考驗。OM1、OM2、OM3我都擁有過,放在手裡,是金屬的冰冷感,重量剛剛好,尺吋小得驚人,多數快門都可以去到 1/2000。光學上,Olympus的鏡頭和玻璃也是不得了,就算是1.2大光圈,都是小小的,帶在身上沒有一點負擔;在二手市場還有一支 90/ f2 很受追捧,因為小、中焦距大光圈,還有很強的微距功能。
後來 Nikon 和 Canon 開始了自動對焦單反,之後數碼化,德國的萊卡已經不行了;Olympus 就繼續想把相機造小。於是他們開始搞小尺吋 sensor 相機,但可以換鏡。類似的思路在菲林年代已經有,就是半格相機,也成了一個系統。為了小,為了設計,他們把事情做到極致。後來出了一個叫 4/3系統 的單反電子相機,有人今日也追捧,因為數碼相都有一種叫「OM藍」的色彩,其實是因為 CCD 感光器的顏色特別像真。
再之後,連反光鏡也取消,直接用 sensor 接收資訊和取景。所以近年流行的無反,是 Olmypus 主導的工業創新。之後 Sony 做大了,就一直到現在,Nikon 和 Canon 最終也要向這個風潮妥協。電子化之後的 Olympus,我也擁有過幾部。雖然畫質沒有全片幅好,但相機真是很小,而且機內防震是所有牌子最好,手持都可以拍到夜景 light painting。還有他們的相機手柄設計,真是非常舒服。
相片立體感,頗大程度是取決於感光元件大小,Olympus 沒有做全片幅,怎麼拍都很難拍到全片幅的感覺;但相機就好像人際關係,你的朋友親人父母,也許都不是最好,但相處下來順心與否,又不是參數能完全決定。最後發現自己很多喜歡的相片或者瞬間,都是用小相機拍下來;一向都知道 Olympus 的營業不好,但也會用,就好像看著愛人在病床上慢慢病死,到真的死了,內心是解脫也唏噓。
關於相機品牌之死,市場越來越小,其實也沒甚麼好說,因為手提電話;但作為一個喜愛 J 相機的發燒友,我不恨電話,因為這個時代,也許是攝影最普及的年代,是人類最能夠玩遍所有形式攝影的年代。相機是攝影嗎?肯定是;嚴肅的大相機,又是另一種體驗;菲林還沒死,你還能玩35mm、中片幅,甚至大片幅,能體驗一百幾十年前那些攝影師在做甚麼,是一種穿越歷史的鎮靜,還有即影即有……據說連濕版攝影都可以試到。攝影由化學、機械和玻璃,慢慢涉及半導體、演算法、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令人著迷的人類器物/技術史。
然後可能千百年之後,就算人類滅亡,很多年之後的智慧生物可能在泥土裡發現一部1960、70年代的精密相機,牠們也會驚嘆人類文明曾經勝利過。像鐘錶一樣,現在要看時間,有很多方式,但陀飛輪不是用來給你看時間,而是純粹工藝的勝利,是機械文明最後的餘輝。
【訂閱我活躍中的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sensor醫學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奥林匹斯的殞落 | 盧斯達 on Patreon】
一則相機界的訃文,奧林巴斯將相機業務賣給「日本產業夥伴公司」(JIP),正式退出相機業務。JIP早前也接收了 Sony 的 VAIO 手提電腦業務,現在 VAIO 也重返市場,賣 made in japan 和日本工藝。OMD的相機和鏡頭,將來不是沒有重生和繼續發展,然而 Olympus 的相機之路,肯定是劃上休止符。
就像 Nokia 一開始是造紙廠,之後才成為手提電話一哥;Olympus 以相機開始,最終轉營為醫學內窺鏡市場龍頭,消費型相機現在只佔整個集團 5% 生意。令人無限唏噓。攝影是我的減壓活動,相機則是引出了自己的收藏癖。2016年大選之後,香港政治有相當改變,我就開始玩菲林攝師,幫助自己分神。各種大小的相機都玩過,漸漸就到了發燒友的地步。
菲林器材當然是從二手市場網羅,不同年份和牌子的器材就此在手中流轉,也研究了不少。 Olympus 的設計理念,由30年代開始到今日,都是求小巧精緻。當時最小巧的 35mm 菲林機,應該是萊卡的M機;後來 Nikon 在60年代把心一橫放棄了 rangefinder 系統,推出了石破天驚的單反機 F1 重新開始。50年代韓戰爆發,很多西方記者到達韓半島,又從旁邊的日本輸入了 Nikon,很多人發現原來日本人的相機鏡頭都很好用,而且比萊卡便宜,就開始了日本征服全世界、擠下德國成為一哥的歷史。
Olympus 也推出單反,在功能上毫不妥協,但設計得更小巧。一開始相機也叫做 M,但因為跟萊卡撞名,之後改為 OM。M 字取自設計師「米谷美久」之名。現時二手市場的菲林相機,萊卡機鏡當然最有價有市,之後是 Nikon ,Canon 好像不入流。Olympus OM系列,仍有不少交投,可見經得起時間考驗。OM1、OM2、OM3我都擁有過,放在手裡,是金屬的冰冷感,重量剛剛好,尺吋小得驚人,多數快門都可以去到 1/2000。光學上,Olympus的鏡頭和玻璃也是不得了,就算是1.2大光圈,都是小小的,帶在身上沒有一點負擔;在二手市場還有一支 90/ f2 很受追捧,因為小、中焦距大光圈,還有很強的微距功能。
後來 Nikon 和 Canon 開始了自動對焦單反,之後數碼化,德國的萊卡已經不行了;Olympus 就繼續想把相機造小。於是他們開始搞小尺吋 sensor 相機,但可以換鏡。類似的思路在菲林年代已經有,就是半格相機,也成了一個系統。為了小,為了設計,他們把事情做到極致。後來出了一個叫 4/3系統 的單反電子相機,有人今日也追捧,因為數碼相都有一種叫「OM藍」的色彩,其實是因為 CCD 感光器的顏色特別像真。
再之後,連反光鏡也取消,直接用 sensor 接收資訊和取景。所以近年流行的無反,是 Olmypus 主導的工業創新。之後 Sony 做大了,就一直到現在,Nikon 和 Canon 最終也要向這個風潮妥協。電子化之後的 Olympus,我也擁有過幾部。雖然畫質沒有全片幅好,但相機真是很小,而且機內防震是所有牌子最好,手持都可以拍到夜景 light painting。還有他們的相機手柄設計,真是非常舒服。
相片立體感,頗大程度是取決於感光元件大小,Olympus 沒有做全片幅,怎麼拍都很難拍到全片幅的感覺;但相機就好像人際關係,你的朋友親人父母,也許都不是最好,但相處下來順心與否,又不是參數能完全決定。最後發現自己很多喜歡的相片或者瞬間,都是用小相機拍下來;一向都知道 Olympus 的營業不好,但也會用,就好像看著愛人在病床上慢慢病死,到真的死了,內心是解脫也唏噓。
關於相機品牌之死,市場越來越小,其實也沒甚麼好說,因為手提電話;但作為一個喜愛 J 相機的發燒友,我不恨電話,因為這個時代,也許是攝影最普及的年代,是人類最能夠玩遍所有形式攝影的年代。相機是攝影嗎?肯定是;嚴肅的大相機,又是另一種體驗;菲林還沒死,你還能玩35mm、中片幅,甚至大片幅,能體驗一百幾十年前那些攝影師在做甚麼,是一種穿越歷史的鎮靜,還有即影即有……據說連濕版攝影都可以試到。攝影由化學、機械和玻璃,慢慢涉及半導體、演算法、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令人著迷的人類器物/技術史。
然後可能千百年之後,就算人類滅亡,很多年之後的智慧生物可能在泥土裡發現一部1960、70年代的精密相機,牠們也會驚嘆人類文明曾經勝利過。像鐘錶一樣,現在要看時間,有很多方式,但陀飛輪不是用來給你看時間,而是純粹工藝的勝利,是機械文明最後的餘輝。
【訂閱我活躍中的 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