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scopus資料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copus資料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copus資料庫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發展數字經濟】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容海恩議員的提問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的書面答覆︰ 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包括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
scopus資料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發展數字經濟】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容海恩議員的提問和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的書面答覆︰
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包括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提出加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科技創新合作,而香港與廣東省雙方的當局已計劃共同加強大灣區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參考《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等文件,盡快制訂含清晰目標的香港數字經濟發展藍圖;如會,詳情及工作時間表為何;
(二)在加強大灣區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方面,政府就促進本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資源在大灣區內跨境流動的工作的最新進展為何;有否制訂新計劃,在未來三年參與把大灣區打造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如有,詳情(包括時間表)為何;及
(三)來年會否就《十四五規劃綱要》列出的七個數字經濟重點產業(即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以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制訂相應的發展策略和計劃;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問題的各部分,我們現綜合回覆如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並於二○一七年十二月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藍圖》),就香港的數字經濟發展訂立藍圖,構建一個世界聞名、經濟蓬勃及市民擁有優質生活的智慧香港。《藍圖》在六個智慧範疇下(即「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環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經濟」)提出了76項措施,以創新科技應對城市管理的挑戰和改善市民的生活,其中超過40項措施已經完成。
二○二○年十二月,政府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繼續優化和擴大現行城市管理工作和服務,期望讓市民感受到智慧城市及創新科技為他們日常生活帶來的裨益。
此外,我們在過去三年已如期落實多項數碼基建項目,包括在二○二○年九月已投入服務的新一代政府雲及大數據分析平台,及在同年十二月推出的「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我們亦積極推動公私營機構透過開放數據以促進科研及創新,便民利民,同時協助業界拓展商機。現時,政府「資料一線通」網站發放的數據集已超過4 500個,並在二○二○年錄得超過100億次下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提出在數字經濟時代下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同時,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亦提出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和與內地優勢互補。
為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讓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區政府正推動一系列創科基建設施,它們的發展領域將與《十四五規劃綱要》就數字經濟時代提出上述的新興產業吻合,包括數碼港擴建計劃將加強數碼港的創科生態系統,繼續推動尖端科技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科技領域;以及香港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將針對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相關研發活動需要。《藍圖2.0》下的措施,亦利用這些數碼科技,包括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和5G等,改善公共服務,並激發業界開發更多科技創新應用。
香港在上述科技領域的科研能力一直具有優勢。根據Quacquarelli Symonds於二○二一年發布的大學排名,香港有五所大學的整體表現和工程及科技學科躋身世界百強,可見香港的基礎科研實力雄厚,而早於二○一八年根據全球最大索引摘要資料庫Scopus的統計,本港大學有關人工智能的論文在國際間被引用的次數及其影響力排名全球第三。此外,香港城市大學設有由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成立的太赫茲及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而該大學和香港大學亦分別參與建設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批准設立,由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牽頭的粵港大數據圖像和通信應用聯合實驗室,以及由深圳大學牽頭的粵港澳智慧城市聯合實驗室。
除科研能力的優勢,香港亦具有國際化優勢,及具備健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而大灣區其他內地城市則擁有先進製造業和轉化科研成果能力。因此,特區政府在過去超過15年,一直與廣東省及深圳市政府合作,透過粵港科技合作資助計劃(資助計劃)提升粵港兩地企業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二○二○年度的資助計劃的特定主題亦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數字經濟時代的新興產業相符,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二○二○年度資助計劃共收到211個粵港/深港共同資助項目的申請。廣東省、深圳市和創新科技署對合資格申請的單方評審均完成後,將會比對支持名單,以選定獲批的聯合資助項目。
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動人才、資金、物資、信息等創新要素的有效流動,促進科研合作,更好地發揮大灣區內不同城市的優勢互補。政府各政策局/部門及相關機構亦會積極與內地相關部委合作,推動本港的數碼經濟和創新科技發展,着力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完
2021年5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30分
scopus資料庫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華藝聲明為何繼續魚目混珠?!
針對 #華藝授權中方 #以中共法令 #進行紅色審查 並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消失五萬篇敏感性文章,以及消失作者名字一事,凸顯了一個台灣應該努力、卻長期未努力的方向:由納稅人與政府長期支持的學術論文資料庫應該公共化!
很遺憾, #華藝 針對此議題的聲明,明顯是選擇部分對自己有利的事實呈現,不知道是否企圖混淆視聽?
我昨天召開記者會,邀請 莊競程 有志者是競程、 台灣社會學會 、 臺大教授、 經濟民主連合 、博士候選人和 台灣大學研究生協會 一起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跟上國際已發展20年的 #開放取用(open-access) #OA模式,推動 #學術論文開放免費取得。
立刻引來華藝公司發新聞稿給媒體:
強調「華藝並未壟斷市場」、「國外推動OA,目的在打擊『期刊壟斷』,而非『資料庫壟斷』,因為資料庫無法壟斷。」
但事實上是華藝說的這樣嗎?
昨天與會者明確表示:
💬就算發生華藝修改資料和文章消失的事件,有些期刊仍然未必會解除合約;這是因為 #目前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被壟斷,一旦解除合約,將使得期刊和論文的 #流通受到阻礙。但研究者的學術成果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流通傳播,公共化是一個對的方向。(林國明/台灣社會學會理事長)
💬公平會應該處理華藝 #是否有壟斷臺灣論文資料庫市場、 #濫用獨佔地位、 #違反公平競爭等問題。(賴中強/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
再者,國際推動OA,並 #不是只針對期刊,我昨天已經舉了 #很多針對資料庫 的例子,今天再多舉一些例子給大家知道:
OA資料庫/開放典藏 (Open Access Repository/Open Archive):一種電子平台,將學術成果免費提供給任何人即時且永久地瀏覽、下載、分享。
#OA資料庫案例:
🔎1966年美國推出的教育資源資訊中心(ERIC,www.eric.ed.gov)及醫學文獻資料庫,可能是第一個開放近用計畫。
🔎Digital Commons Network:
由各國大學圖書館合力提供各大學學者的學術文章、期刊文章、論文等。文章主題涵蓋各種領域,共計超過兩百萬篇文章,免費開放全文下載,甚至不需會員或登入。文章數量最多的領域為社會科學領域。
🔎arXiv:
1991年開始,主要涵蓋數學、經濟、理工、生醫領域的學術文章。文章不需經過peer review即可在此平台發表,因此許多文章會先發表在此,在peer review後再發表於正式學術期刊。目前有約180萬篇文章。
🔎SocArXiv:
社會科學版本的arXiv。在2016年後創立。
🔎PLos 公共科學博物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由一群科學家和醫生所組成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將全世界的科學和醫學文獻變成公共財,讓全球各地的科學家、醫生、病患和學生都可以無限制地近用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在PLoS的網站上彙整了旗下的期刊,在網站上可以自由瀏覽。
#OA運動批評對象為資料庫的案例(包含有資料庫業務的出版集團):
🔎在OA運動中最重要的3B宣言(2002年布達佩斯開放取用倡議、2003年貝色斯達開放近用出版宣言、2003年關於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開放取用的柏林宣言),都有提到開放典藏(Open Archives)的重要性,不只是訴求學術期刊的OA。
🔎2014年荷蘭教科文部聯合國內大學推動OA,其主要批判對象就是越來越大的商業學術論文資料庫「Elsevier期刊出版集團」。Elsevier不只出版上千種期刊,實際上還經營了ScienceDirect、Scopus、SSRN等大型電子期刊資料庫。
🔎各國倡議「開放典藏資訊系統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 OAIS)」串連OA期刊,目的就是要建立OA資料庫,替代越來越昂貴的商業巨獸資料庫。
#臺灣學術成果是公共財
#臺灣已晚20年
#現在推動知識公共化正是時候
我的立場很明確,臺灣所有的學術研究成果,幾乎都有由教育部、科技部投入的公共預算支持。知識生產者也逐漸體認,應共同維護 #知識公共化 的理念,才能互惠互利,創造更多研究果實。
我昨天也一再說明,華藝的事件正好給臺灣學術圈一個推動知識公共化的契機。
身為立委,我昨天也負責任的提出可能的解方,將會持續和支持學術期刊的科技部以及教育部研商,包括:
➡科技部和教育部應負起責任,現在開始蒐集、整合各方意見。
➡規劃期程及逐年編列預算。
➡先從臺灣期刊及大學開始推動「開放取用」模式。
➡建置或完善現有的學術論文資料庫,例如國圖。
➡將臺灣學術論文公共化資料庫成果與全球知識公共化場域接軌!
最後,也想回應華藝,政府推動資料庫公共化,是為了臺灣學術成果的近用性及全民共享。但請別忘了,臺灣是民主自由的國家,政府有做的,民間仍然可以做,一起為學術努力!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註一: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一線學術工作者論文標題、摘要,舉例如下:
例一:「四個國家」被改成「四個台灣」。
例二:「東南亞國家」被改成「東南亞台灣」。
例三:「當國家主義之路」被改成「到台灣主義之路」。
例四:「當婦運衝撞國家」被改成「當婦運衝撞台灣」。
例五:「國家女性主義」被改成「台灣女性主義」。
例六:作者皮國立,名字「國立」被消失,只剩皮。
例子太多,很多一線學術工作者都已發文指責。華藝還敢說這是華語世界話語權,一個被改得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標題,就算被搜尋到又如何,看到的人只會覺得作者是不是瘋了?!踐踏學術工作者心血,莫此為甚。更不要提因為敏感而被消失的五萬篇文章,這是什麼爭話語權?這是羞辱一線學術工作者給中共下跪。
註二:華藝授權中方竄改作者文章標題摘要,范雲評論資料庫 (至2020.12.31):
華藝針對公共化的聲明繼續魚目混珠 👉 https://reurl.cc/5q06zR
推動臺灣學術論文資料庫公共化記者會 👉 https://reurl.cc/7o6m4N
我針對華藝的一次質詢 👉 https://reurl.cc/Oqxbry
引起三家媒體以社論高規格批評 👉 https://reurl.cc/gmL1YQ
踢爆!華藝白紙黑字授權中方廠商竄改論文 👉 https://reurl.cc/5q0zbq
我被華藝消失的論文 👉 https://reurl.cc/Q38xVM
紅色審查 👉 https://reurl.cc/D6WExE
scopus資料庫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I進入寒冬期?史丹佛年度AI報告來揭秘
肖漫 / 何渝婷編譯 2019-12-16 13:50
2019年已進入倒數計時,這一年裡,關於AI發展的討論,一直時有出現。AI的發展究竟是處於黃金時代,還是進入了寒冬期,或許能夠從史丹佛最新發布的《史丹佛2019全球AI報告》中窺見一二。
自2017年以來,全球AI指數報告已成為業界重要參考。在2019年,史丹佛聯合MIT、哈佛、OpenAI等院校和機構,從研發、學術會議、技術性能、經濟、教育、自動駕駛與自動武器、公眾認知、社會考量、國家戰略與全球AI活力九個方面,對全球發展現狀進行了盤點。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佛大學此次還發布了兩個工具,一個是可以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arXiv上,檢索人工智慧論文的「人工智慧指數arXiv監測器」 (arxiv.aiindex.org);另一個是「全球人工智慧活力工具」 (vibrancy.aiindex.org) ,公眾可以通過34個指標,比較28個國家/地區的表現。
《史丹佛2019全球AI報告》中,涵蓋了從AI技術到社會影響的各個方面,雷鋒網主要聚焦全球AI發展狀況,以及中國的AI發展,選取部分要點進行不改變原意的整理。
全球投資額成長,自動駕駛為先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民間投資總額超過700億美元,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創業投資超過370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對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投資繼續穩步上升,從2010年的13億美元到2018年的404億美元,年均成長率超過48%。
那麼,投資者青睞的是哪些方向?
縱觀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的投資最多,達77億美元,佔總金額的9.9%。其次分別是藥物、癌症與醫療(47億美元,6.1%)、人臉辨識(47億美元,6.0%)、影片內容(36億美元,4.5%)和詐欺檢測與金融(31億美元,3.9%)。
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加州行駛的里程總數和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總數已成長了七倍。2018年,加州為50多家公司和500多個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測試許可,行駛了200萬英里(約320萬公里)。
AI論文佔比增加
從論文總數來看,AI論文佔全球論文3%。據Elsevier Scopus統計,在1998到2018年間,來自5000多家國際出版商的22800多種學術出版物,發表的AI論文,在所有論文中的比例成長了兩倍。而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AI論文只佔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AI的工業界與學術界合作研究變得越來越普遍。一篇論文中,作者既有來自學校也有來自公司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種合作在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普遍存在。
那麼,在全球 AI 論文的影響力又是如何?
需要說明的是,在報告中,論文影響力的主要是通過FWCI來體現的。所謂FWCI,是指該地區AI論文收到的平均引用次數,除以同一年全球所有出版AI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
其中,美國AI論文的引用數仍遙遙領先,被引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0%。歐洲地區的FWCI相對穩定,與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另外,近年來,中國的FWCI也有了大幅提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指出,在全世界的國會記錄、議員報告和立法記錄中,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立法有了顯著增加。
AI學術會議增多
報告指出,2019年,AI學術會議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聲望方面都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NeurIPS約有1.35萬人,CVPR大約有9227人參會,ICML有6400人,IJCAI-19有3015人。其中,NeurIPS、CVPR和 ICML,仍然是參加人數最多的AI會議。並且,NeurIPS和ICML的成長速度最快,與2012年相比,成長了八倍多。
除了頂級學術會議,小型AI會議的出席人數,也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比如說,ICLR的2019年出席人數是2014年的15倍以上。
AI專業受熱捧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是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中,最受歡迎的領域。在全球大學中,人工智慧和相關學科的入學率繼續快速成長,其中,清華大學AI相關課程註冊人數3年成長了4倍。
除了博士學位專業領域,在研究生教育中,人工智慧也成為備受熱捧的專業。在北美地區,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人數,是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專業(安全/資訊保障)的兩倍。
事實上,AI專業受熱捧與社會崗位需求不無關係。據瞭解,人工智慧的勞動力需求正在成長,尤其是在高科技服務和製造業領域。數據顯示,在美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比例,已從2012年的0.3%成長至2019年發布的總工作量的0.8%。
中國論文數量升至世界首位
根據Scopus文獻資料庫的數據,在2006年,中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在今年,中國的論文數量更是超過了歐洲,居於全球領先地位;要知道,在過去十年裡,歐洲一直是「論文發表大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和歐洲,政府附屬機構對論文的貢獻佔了大多數;而在美國地區,論文的主要來源則是企業。2018年,中國的政府機構,生產的AI論文數量是公司的近三倍。自1998年以來,政府附屬的AI論文數量成長了300倍,而企業AI論文同期成長了66倍。
另外,報告還以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促進協會,簡稱AAAI)接收的論文為考量標準。在2019年,中國被接收的論文數量最多。
中國新創企業投資
其中,中國新創企業獲得的投資金額比西方更高。從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486家新創企業的投資總額為166億美元。平均每家新創公司約為3410萬美元,比美國高20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96%。
從領域分布來看,中國新創企業的重點領域包括自動化/石油和天然氣(12%)、人臉辨識(8.8%)、教育科技(8%)、自動駕駛(6.4%)和心理健康/健康(5%)。而美國和歐洲新創企業的分布重點,則主要是時尚和零售技術、醫療、文本分析等。
總體來看,AI的發展是否居於黃金期尚未能夠立下定論。但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的是,當下的AI,未入寒冬。
附圖:(圖為中美歐的論文數量)
資料來源:https://news.knowing.asia/news/49997cdc-0043-4ca1-b238-6b15db0943b9?fbclid=IwAR1t84NAQU9_u5ypbaeHPhErly0gmZxHF6L2RU72AtRIFEEhvAUJSGwDnz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