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sci論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sci論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sci論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sci論文產品中有48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新思惟國際,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應徵住院醫師,要看 SCI 論文,這公平嗎?】/ 蔡依橙 ⠀ 九月上課時,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對我說:「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忽然對我說:「現在論文真的是越來越重要了,某醫院的某熱門科,在 PGY 要應徵住院醫師時,只考慮 #兩篇SCI 以上的。」 ⠀ 隔壁兩位同學,目前是醫學生與 PGY,馬上湊過來,並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70的網紅管碧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20402管碧玲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明確表示反對大學學費調漲,認為在大學粗在學率達82.2%的情況下,年輕人對讀大學已失去選擇性,而是成為確保在社會中不會向下沈淪的過程,因此我國高等教育應朝向公共化發展。管碧玲指出,我國教育經費投資不足,政府高教經費占GDP比例、高教每生使用教育經費占每人GD...

sci論文 在 胡金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28 06:47:14

#2021年4月22日開始預購,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 上週看完封面和內文數位打樣,我和主編、責編說,封底文案寫得真好。是她們寫的。再重讀一遍吳明益先生的〈安靜的演化──我對近幾年台灣自然導向文學出版的看法〉,無限感動湧上心頭。千萬個感謝之餘,這是我向振輔曾經許下的承諾。 這是關於一個年輕人的故事。...

  • sci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11:30:58
    有 1 人按讚

    【應徵住院醫師,要看 SCI 論文,這公平嗎?】/ 蔡依橙

    九月上課時,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對我說:「一位資深主治醫師忽然對我說:「現在論文真的是越來越重要了,某醫院的某熱門科,在 PGY 要應徵住院醫師時,只考慮 #兩篇SCI 以上的。」

    隔壁兩位同學,目前是醫學生與 PGY,馬上湊過來,並說:「#這樣公平嗎?」

    我很能理解同學的感受,也能理解這樣的反應。畢竟我們沒權沒勢沒背景,現在才開始學寫論文,也還沒有成果。看著一些機會大門就這樣直接關上,心裡當然不是滋味。而且要求 SCI 已經很誇張,竟然還要兩篇。

    我總覺得,在年輕的時候,如果有人可以跟我溫和地介紹世界的實際運作,我或許能成長得更好更快。所以,二十年後的我,現在就要來嘗試 #扮演這樣的角色。

    這個案例中的科別,主任因為不太喜歡賺錢,也不太想要升官,就是很喜歡做研究,在臨床研究領域也很有競爭力,他希望自己的科部能夠維持這樣的學術氣氛,大家興趣一致,戰力更強,相處也融洽。

    既然可以挑選自己工作的夥伴,他不選有背景的、不選學校成績好的、不選能夠協助他社交升遷的,而是選擇能跟自己一起在學術上工作並突破的夥伴,你覺得,#這位主任有錯嗎?

    --

    【PGY 能做出什麼自己的研究?】

    同學問,「但是 PGY 結束前就有兩篇,#往往不是自己的研究,也只是跟著老師的指導,完成該做的事情而已,不是嗎?」

    是的,的確是如此。不過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是從做老師的主題開始的,也都是從負擔資深者不想做的事情開始的。在學術界,許多博士後研究都還在老師指導下,做這樣的事情,要經過很多年,且有機運,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研究者,說服別人給他經費,做自己想做的研究。

    如果這個 PGY 有兩篇 SCI,至少他證明了,「#我可以跟老師合作,我能夠聽從指導,我也願意下苦工完成作品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還不錯的篩選條件。

    --

    事實是,不管規矩怎麼定,都會有不公平,但這世界上,「公平」並不是我們追求的終極價值,「不公平」卻是預設與常態。

    不過,相對的,你比二十年前的我,#有更多的學習資源,包括網路的討論、資訊的傳遞,甚至學習的管道,都更多更快更好更方便。你跟那些已有成績的人的距離,更縮短了。各位面對的競爭,比我們當年更為激烈。但平心而論,這也是因為現在的資源更豐富,也更容易取得的關係。

    (蔡校長也提出了給資淺研究者的建議,歡迎至原文觀看完整內容。⏩ https://bit.ly/3meF1th)

    --
    ⠀⠀
    【新思惟近期課程】

    👁‍🗨 10 / 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全新改款!跟著國際學者走,讓你寫作投稿都上手!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11 / 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讓您快速學會醫學簡報的設計要素,並手把手親自演練到會!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11 / 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無經費、資源少也能發表,不用 IRB 且免收案的好選擇!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 11 / 2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2021 最後一班,5 種研究必學統計一天搞懂!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11 / 28(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在後疫情時代,擁有自己的話語權,讓你的專業被看見!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新思惟的所有課程設計,都考量過新手程度,沒有擋修、沒有入門進階之分,若正好符合您的需求,歡迎您前來參加學習!

    各工作坊網站中,均有「課程評價」頁籤,彙整各梯次所有參加者分享的心得,也都有「傑出榮耀」頁籤,記錄所有校友成績,歡迎參考。

  • sci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10-01 06:30:03
    有 12 人按讚

    🤔 如果我們用「#寫出一篇自己的SCI論文」作為 end-point,重新打造學習歷程,會是怎樣的呢?
    ⠀⠀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時代進步這麼快,統計卻依然那麼難?
    ⠀⠀
    像是 100 年前,如果開像福特 Model T 這樣的車,你還需要有基本的機械常識,甚至簡單的維修能力,才能在路上拋錨時,進行簡單的維修。
    ⠀⠀
    現在的汽車,你只要會踩油門剎車跟控制方向盤,車子本身都很穩定,妥善率也很高。真的壞了,也有信用卡免費拖吊可用。現在的我們,可以完全不了解汽車內部運作原理,也不需要自己打開引擎蓋。
    ⠀⠀
    那麼,為什麼我們還是害怕醫學統計,還是覺得自己搞不懂公式跟原理,無法上手?時代進步,軟體不能搞定這些嗎?(其實可以)有沒有可能,是我們的切入點錯了?
    ⠀⠀
    其實,多數的研究起步者,並不想成為統計專家,而是「寫出一篇自己的 SCI 論文」就好。多數的駕駛人,並不想成為汽車維修達人,而只是想上下班跟接送小孩,偶爾旅行用而已。
    ⠀⠀
    ⠀⠀
    🎊【年度回顧】新思惟研究課程之友,2020 年共 689 篇論文發表!
    🎊【再創高峰】 2021 年 9 月新思惟校友總計 94 篇發表,其中 12 位成功解開生涯第一篇成就!
    ⠀⠀
    ⠀⠀
    🚩 今年僅此一班,錯過再等明年!
    全新改款 ➠ 10/17(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立即報名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
    #針對新手設計 #以發表為學習導向
    新思惟國際從 2014 年起就是這麼做的,也已經讓超過 2000 位校友上手統計,發表出自己的 SCI 論文。
    ⠀⠀
    這堂課,我們會用實際的例子,帶你實際操作。就像在駕訓班,讓你真的開車,也帶你道路駕駛練習。學完,不只能夠真正把數據變成統計圖表,而且還是 SCI 期刊等級的!
    ⠀⠀
    統計,就跟開車一樣,真的沒那麼難。
    ⠀⠀
    等你有興趣,也有自己的發表了,那時的你有很好的基礎,想再進一步認識更多統計的有趣內涵,那也沒問題!
    ⠀⠀
    ⠀⠀
    👍 從寫作到投稿,專為初學者設計的課程! 
    ⠀⠀
    ✓ 國際期刊如何審稿?第一眼就被喜歡的關鍵。
    ✓ 臨床論文寫作,常見錯誤與如何避免。
    ✓ 新手都能懂的統計:實作前的介紹
    ✓ 2.5 小時互動實作:活用數據統計
    ✓ 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
    ✓ 在中小型醫院工作,論文起步的務實建議。
    ✓ 研究主題怎麼找?研究資源如何累積?
    ⠀⠀
    ⠀⠀
    立即報名 ➠ https://clip2014.innovarad.tw/event/
    ⠀⠀
    #2020年新思惟之友共689篇論文
    #下一個傑出校友就是你

  • sci論文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7:00:22
    有 92 人按讚

    有些人論文看得快,有些人卻很慢。#你是哪一種

    有些人能整理數十篇既有文獻與亞洲現況,制訂 guideline,有些人卻連論文都看不完。

    有些人能整理數百篇文獻,一年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但有些人卻連一個主題都讀不完。

    因為,論文是作品,得讀沒錯。
    但更重要的,是你帶著怎樣的「目的」去讀這些作品。

    要晨會報告,讀的重點是,與科內臨床工作相關的細節,以及從文字中看出不同醫院的資源與文化不同。要整理 guideline,論文閱讀重點是各篇的 indication、outcome 與普遍的適用性。要發表 meta-analysis,重點當然就是研究設計、評估量表與該文章的特殊意義。甚至,同是實證,要做 EBM 競賽,與要發表 meta-analysis,所閱讀的重點,也有所不同。

    缺乏這種「目的」感,看 paper 只好逐字逐句、鉅細靡遺的讀,自然速度就慢,而且 #連重點都抓不太到,更別說本來想完成的成果,品質不佳,甚至半途而廢。

    這堂課,曾秉濤醫師將與你分享,如果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論文該是 #怎麼找、#怎麼瀏覽、#怎麼篩選,以及最後挑出來的精華,又該 #如何精讀?

    #用對方法,發表不卡。一起向曾醫師學,「我是怎麼搜尋文獻的:以發表為導向」。

    🎯 克服經費與資源稀少的困境,帶您踏入統合分析的領域。

    ☑ 統合分析研究規劃技巧
    ☑ 正確拆解論文架構
    ☑ 必學的重要專有名詞
    ☑ 互動實作:完成一套 Meta-analysis 圖表
    ☑ 以發表為導向的搜尋文獻
    ☑ Meta-analysis 圖表優化重點
    ☑ 給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11/7(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全新梯次
    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起步真的不難,PGY 課後發五篇統合分析論文的課程!

    👨‍🏫 講者陣容

    #張凱閔,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SCI 論文超過 190 篇,並有 25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並組成研究團隊,SCI 論文超過 85 篇,並有 70 篇以上為 meta-analysis。

    #蔡依橙,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學員回饋

    「由於我只是 PGY,很擔心報名後,會聽不懂而浪費錢,結果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整堂課深入淺出,講師們都把重點講得清楚明白,連新手都可以輕鬆聽懂!包含了如何擬定主題、如何收集文章、如何把題目設定好,使得查詢到的文章量是合適的、如何用軟體分析數據、統合分析的重要觀念、表格要如何呈現才會美觀,一整天下來,資訊和知識的密度極高,完全值回票價!」

    「這次的統合分析工作坊,集合幾位對統合分析很熟悉的老師,藉由指定論文的實際例子,配合互動實作,讓我可以了解完成一篇 meta-analysis 所須經歷的過程。透過老師們的引導,也可以知道整篇論文從構思、搜尋文獻、文獻評讀、資料整理、統計運算、製作圖表到完成文章的脈絡。」

  • sci論文 在 管碧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04-02 16:58:36

    20120402管碧玲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明確表示反對大學學費調漲,認為在大學粗在學率達82.2%的情況下,年輕人對讀大學已失去選擇性,而是成為確保在社會中不會向下沈淪的過程,因此我國高等教育應朝向公共化發展。管碧玲指出,我國教育經費投資不足,政府高教經費占GDP比例、高教每生使用教育經費占每人GDP比例,均遠低於OECD國家,而高教生師比則遠高於OECD國家,SCI論文影響係數則遠低於主要國家,顯示我國高等教育品質有需大力提升,而高教提升不可只面向家長荷包,應轉向政府穩定財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