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ton’s超長文預警
被好多人推介過嘅扒房,近日見到有promo就決定去試下。
🥂Morton's of Chicago
📍尖沙咀彌敦道20號香港喜來登酒店4樓
⏱(Mon - Sat)5:30pm-11pm, (Sun)5pm-10pm
回頭率:🌕🌕🌗🌑...
‼️Morton’s超長文預警
被好多人推介過嘅扒房,近日見到有promo就決定去試下。
🥂Morton's of Chicago
📍尖沙咀彌敦道20號香港喜來登酒店4樓
⏱(Mon - Sat)5:30pm-11pm, (Sun)5pm-10pm
回頭率:🌕🌕🌗🌑🌑
環境:🌕🌕🌕🌕🌑
服務:🌕🌕🌗🌑🌑
份量:🌕🌕🌕🌕🌑
味道:🌕🌕🌕🌗🌑
價錢:HKD1100/Pal
◆Summary◇
經典美式扒房,環境優雅但較為嘈雜,服務態度普通🤔食物選擇唔少,份量偏大,所以價格相對稍貴。味道方面中上,龍蝦湯同蘆筍好出色✅其餘普通,甜品一般🚫整體性價比中等偏低。
————————————————————————
◆Steak & Seafood Set◇ HKD 788
1️⃣Bread 😋
好大一個包🍞,嚇親我地。味道喺淡淡的蒜香餐包,軟熟微暖,搭配極為軟身的牛油口感相當唔錯。只不過個人都喺更加偏愛法包,中意果種麵粉香味以及麵包的柔韌度。
2️⃣龍蝦湯😍
目前最佳龍蝦湯🦞,極為濃郁的龍蝦味,濃稠而不膩,仲有龍蝦肉喺入面
3️⃣蟹餅🙂
蟹肉🦀較為大塊所以餅比較鬆散,遺憾蟹味唔突出,所幸鹹度適中
4️⃣Fillet 6oz(Medium rare) with grilled asparagus 😋
🐮肉質鮮嫩有汁,不愧為最嫩的部位。肉味并唔算非常強烈,脂肪含量極低的緣故亦令到最後感覺太乾。只能說菲力唔喺我杯茶🌿蘆筍淋上黑醋,口感清脆酸酸甜甜非常開胃
5️⃣Chocolate Cake/Lime Tart 🙂
◆Chocolate Cake🍰◇ 介乎心太軟同朱古力蛋糕同Brownie之間的口感,外圍偏乾中間半流心,整體好甜好漏
◆Lime Tart🍋◇ 個人認為味道較為人造,冇紐約芝士蛋糕咁扎實,打住清新旗號卻極為甜膩
💁🏻♀️其實仲揀左Shrimp Cocktail & 龍蝦尾 & Cream Spinach,不過比較普通就唔詳細寫啦
💁🏻♀️比起Intercontinental,哩度份量更大,雖然以每oz單價黎講哩度近乎半價,但喺10oz起跳導致最平牛扒都要HKD700+
💁🏻♀️其實唔喺好明點解Steak & Seafood Set要強行全枱叫❓本身想一個叫set一個叫另一款扒都唔得,導致凈喺可以試到Filet而印象又一般,唔喺太想再黎試其他
💁🏻♀️點餐時候侍應態度唔算好好,有少少唔耐煩,多少印象分扣左
💁🏻♀️雖然有海景睇,樓底低座位稍逼,隔離枱啲聲可以聽得好清楚,其實幾嘈
‼️個人扒房排名👇🏻
1. Intercontinental THE STEAK HOUSE winebar + grill (滿分全能選手)
2. La Vache! (性價比取勝)
3. Wolfgang's steakhouse (曾經第一,試左Intercon之後覺得失色)
4. Morton's of Chicago (份量好大每oz單價最低,但整體水準一般)
5. Gaucho Steak Restaurant (阿根廷牛扒,麻麻地)
#hkfoodiechris_tst
#hkfoodiechris_steakhouse
#hkfoodiechris_westernfood
#hkfoodiechris_tryonceenough
sat滿分多少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七萬美元
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突破七萬美元大關,也就是一年學費加食宿超過七萬美元。光看這數字,就嚇壞許多家長,但relax,實情不是這樣。我在美國高等教育界這許多年,有機會看到一些真實數字,我覺得我的訊息對在美國的華裔家長,或是有心把小孩送到美國唸大學的台灣、中國家長,可能有幫助。所以在此分享。
美國私立大學大概有兩類,排名高的像是綜合大學的哈佛、史丹福、加州理工,文理學院像是Williams, Wellesley, Carleton這些是一類,這些學術聲望好的,通常也都比較有錢,都有龐大的校產基金。這些有錢的好學校採用的政策叫做need-based financial aid,不是每個學生都付七萬美元這樣的票面價。這些學校會看家長的財務狀況決定學費多少,比如說,史丹福明定家庭年收入不到十二萬五千的,不用付學費,而不到六萬五千的,連食宿都不用,只有最有錢的那一群家長才付票面價。也就是說家境不好,成績很好的學生,應該盡量往私立名校去,家長負擔很輕的。但很多人不知道,以為這些是富人俱樂部,但不申請就沒有,平白失去了這些好機會。
因為能獲選進入這些學校,每個學生的水準都已經很高,所以學校不會因為你SAT滿分,而讓你可以討價還價,拿更多的獎學金。如果有學生真的SAT滿分,各種條件也很好,但家境又沒差到可以在名校拿全獎,那可以考慮看另一類私立學校,可以殺價的學校,會有機會四年都free ride,一路全獎。
這些私立學校就像我們學校,排名沒那麼好,校產基金也不多,學校財務主要還是靠學費。我們這類學校票面價也可以和排名高的學校一樣貴,但我們採用的方式是merit-based financial aid。講merit based,靠成績發獎,那是名義上好聽,實質上是私校間搶學生很兇,學生、家長常拿A校打B校,因為沒有學生就沒有錢,所以學校給獎都算大方,一般說來,這類私校的學生平均只付票面價的不到一半。也就是有超過五折的折扣,而這實付學費,漲幅相當平緩,可能連通膨都比不過。所以新聞常說大學學費飛漲,好像我們都吃得飽飽,但實情是這類學校都過得苦哈哈。我這兩年在學校的預算委員會,不只看到我們學校的預算,還知道許多這類靠學費生存的大學的景況,只能說「不容易」。
所以不管是排名高,或是排名低的私校,只有最有錢或是最「笨」的學生(這兩群有時候是同一類,有時不是)才會付到驚人的票面價,大部份的學生負擔並沒有想像的重,我認為華裔家長應該要多考慮私校,在很多地方,可能比州立大學還划得來。伊利諾州和加州這些財務時有問題的地方,如果沒拿到獎學金,就算是州民,州立大學的學費也相當驚人。
對留學生而言,州立大學在價格上對外國學生沒有比較友善,而且通常學校、班級都大,留學生最後只和自己國家學生群聚的情況嚴重,我認為有心的家長,可以往私校看,學習也好,受到照顧的情況也好,認識美國也好,都可能比州立學校來得好。不過有一點我要特別提醒亞洲的家長,美國的大學生,就算排名不算好的,其實學習風氣都不錯。玩歸玩,喝酒、吸大麻的情況雖然有,但課業並不輕。日本最近調查有超過一半的日本大學生,每天讀書時間為零。依我自己的經驗,台灣也差不多,但這種事在美國不會發生。世界第一的高等教育,不是玩假的。
sat滿分多少 在 Brett 林熙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樣標題的文章,容易讓家長或學生產生誤解。
不是英文很破也能上IVY League...(如果是這樣程度的破~我也希望我所有的學生英文跟她一樣"破"...)
而是靠努力扭轉先天背景,發展後天的條件,讓自己能夠和其他人競爭。
看影片,我們可以知道她的英文絕對不破,而是很好!
GPA 4.67 非常高分!!!
New SAT滿分是1600,她拿下1540!!! 超高分!!! (美國學生平均1083...)
不只分數,她用課餘時間充分發展她的興趣和課外活動,並持續進行。
(簡單來說,美國的大學要的是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各項能力的學生。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同樣的時間,你能做成多少事,這是他們想要看到的。)
這中間過程,她所下過的苦功,付出過的努力,都可以從她的分數以及課外活動等表現看到。
並且在申請信上展現出她從"落後"其他多數人的先天起點,轉變成"贏"其他人的後天條件。
這才是為什麼她上了IVY League。
sat滿分多少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加州理工學院
現今美國高等教育,在我看來有兩座燈塔高照,一是大湖畔的芝加哥大學,二是處於陽光普照的南加州的加州理工學院。芝大對學術自由最高層級的追求,不和左派思想恐怖份子妥協的態度,對比常春藤名校哈佛、耶魯的一連串制限制言論自由醜聞,不知高出多少層級。
但芝大還是和那些名校一樣,不敢真正完全以「能力」取材,也有隱性的亞裔名額。頂尖名校當然主要多數還是選取學業表現優異的高中生,但有兩群學生,相對成績較差。一是黑人和拉丁裔這些所謂傳統受不公平待遇的弱勢民族,二是legacy students,靠著家族關係,主要還是財富,而得以入學的學生。200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在頂尖名校,如果看滿分1600的大學入學考試SAT,身為黑人,隱性加分平均達230分,legacy students加160分,亞裔學生隱性扣分50分。這道理很簡單,如果總名額就只有這麼多,要推多元化的affirmative action,又要拿legacy students的錢,那自然要擠壓亞裔學生的空間。而且這是惡性循環,亞裔學生知道分數要考得更高,課外活動要參加得更多才能進名校,競爭壓力就越大,就把平均水準推得越高。黑人、拉丁裔還有富家公子哥,知道不用那麼多學業成就即可唸名校,反而沒這麼認真。那個研究是十多年前,現在如果再比較哈佛這些名校裡不同族裔的SAT成績,差距會更大。
這對黑人、拉丁裔也不是好事。想像原本一個有志當醫生的黑人高中生,成績不錯,可以在州立大學取得好成績,接著唸醫學院,而圓了醫生夢。但因為哈佛在找成績不錯的黑人學生,給了他獎學金唸哈佛。哈佛耶? 誰會說不? 但入了學,開始修課,完了,周遭都是比自己高了幾百分的亞裔資優生,老師的教課步伐越來越快,同學卻是舉重若輕,久了,這個黑人學生就沒了自信,放棄了醫生夢,選擇了輕鬆一點的學門,最後當了律師、銀行家。人生固然也是不錯,但黑人醫生、科學家、工程師的數目越來越少,卻是不爭的事實。
黑人、拉丁裔和legacy students在學校還都帶著標簽,讓人瞧不起的標簽。這種菁英校園裡的階層化,越來越明顯,但也越來越不能維持。有一個華裔母親Swann Lee組了一個聯盟告哈佛歧視亞裔學生,這個案子很可能一路打到最高法院。先前華裔學生告普林斯頓的案子,讓歐巴馬以「沒歧視的證據」給結了案。Lee的聯盟要政府以資訊公開法案的規定,揭露普林斯頓當初提給聯邦政府的入學資料。現在川普當家,誰也不知道會怎麼樣,所以普林斯頓先下手為強,申請法院命令,禁止政府公佈其「商業機密」,入學資料當成商業機密,讓華爾街日報大大嘲笑了一番。
我說Lee告哈佛的案子可能一路到最高法院的原因是,常春藤這種20%的亞裔隱性配額是很明顯違憲的。之前亞裔學生只有學業成績這種單一面向成就的說法,早就證明不成立。試想這些亞裔虎媽、虎爸,都知道大學看的不只是SAT,難道不會去加強那些「其它項目」嗎? 數據上也如此,被哈佛等校拒絕的亞裔生的各項條件,都不比錄取的黑人、拉丁裔和白人legacy students差,唯一拒絕的理由就是種族,這就是歧視,就是違憲。
以理工見長的加州理工和麻省理工,都沒有給legacy students優惠。而加州理工走得比麻省還遠,沒有亞裔配額這種事,有本事,進得來,管你的膚色是什麼。加州理工的亞裔比例因此高達42%! 支持優惠弱勢族群的左派,有很多聽起來滿有道理的說法,但在我看來都模糊了菁英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目的。加州理工是這樣期許自己的,「加州理工學院的使命在於拓展人類的知識,籍由和教育結合的研究來貢獻社會。在獨特的合作性、跨學門的環境裡,我們研究最有挑戰性、最基本的科學技術問題,教育優秀的學生,使其成為社會裡有創造性的成員。」
沒錯,最有挑戰性、最基本的科學技術問題是不看膚色、種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