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rumination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rumination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rumination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rumination意思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比 HIV 更可怕的 TIV —— 人際受害傾向 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 心理學期刊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當中心理學家拉哈夫.加貝(Rahav Gabay)和同事發表研究,提出人際受害傾向...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rumination意思 在 海苔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21:59:24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一本我覺得很不錯的書,這本書定價$380 ,但我覺得價值$3000以上。 . 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我去被做分析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治療師很常問一個問題:「你這個想法/感覺/行為,最早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其實就是圖片上的第二格)。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這個問句的時候,真的嚇了一跳!(當然真...

  • rumination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21:04:14
    有 41 人按讚

    比 HIV 更可怕的 TIV —— 人際受害傾向 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

    心理學期刊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當中心理學家拉哈夫.加貝(Rahav Gabay)和同事發表研究,提出人際受害傾向(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TIV)的概念,意思指社會上有種人,持續自我感覺在人際關係中受到迫害,並將其受害人身份放大,成為其性格組成的核心部分…… 好吧騙你啦,我是為了約會時嚇唬女生,才在網上找些晦澀到會引發便秘的文章來複述。雖然連自己也不明白,幹嘛總喜歡說在早餐時讀到?恐怕連作者爸媽也不想一起床就讀這些吧!或許引證了「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作者所言,作案者愈心虛,其謊言就愈喜歡堆砌細節,這書我真讀過啦,堆砌細節正是第四章討論「七個事前指標」的第三個點…… 好吧,細節又太多了,對吧?話說回來,根據研究,人際受害傾向者通常具備四大特質:

    道德精英主義(moral elitism)
    認為自己在道德上一直純潔無瑕,甚至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工作上好打得,事不避難,千錯萬錯皆他人錯,並通過指責他人不道德、不公平、自私或對其誤解來控制別人,無視及打壓異議。
    認同需求(need for acknowledgment)
    經常複述自身所受的怨屈,渴望自己的痛苦被觀眾看見與被承認,需要施害者為其錯誤行為承擔責任並表達歉意(或依法受刑),從而企圖讓自身獲得社會同情與支持。
    對他人痛苦缺乏同理心(lack of sympathy)
    過於關注自身受害者的身份,以至覺得自己有權利在過百萬人表示反對其意見後,仍可全然漠視他人所受的痛苦和折磨,直接做出攻擊性和自私行徑。
    反芻含怨(rumination)
    自問含怨多過入油含鉛,經常反復談論自身以往含怨受屈的經歷,而不是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TIV 者往往會認為自己是他人消極行為的受害者。可能因為世上假新聞和黑記充斥,外界才對他們產生如此強烈的誤解與不公懲罰。當這種反芻持續一段長時間後,會內在加強 TIV 者的攻擊性。即使未有肢體攻擊,仍然可能以「西面」作出表態還擊。
    研究中有項實驗,參加者與電腦共同進行一個分錢遊戲,但參加者被騙對手也是人類。而當錢被分得很不均勻時,參加者被告之有一選項,就是可透過減少對手的錢,但不增加自己的錢來向對手進行報復。實驗結果顯示,人際受害傾向較嚴重者,哪怕他們明知自己無法通過此舉來獲利,但仍會更多去選擇減少對手的錢。且參加者的負面情緒愈強烈,就愈有可能進行報復性行為。

    廣東話中,人稱“丁蟹”

  • rumination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30 08:18:09
    有 2,030 人按讚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一本我覺得很不錯的書,這本書定價$380 ,但我覺得價值$3000以上。
    .
    這件事情是這樣的,我去被做分析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治療師很常問一個問題:「你這個想法/感覺/行為,最早是什麼時候學會的?」(其實就是圖片上的第二格)。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這個問句的時候,真的嚇了一跳!(當然真實的分析沒有辦法被一本書取代,但光是這個問句就值回票價了!)
    .
    例如,你對於很多事情總是黑白分明,只有對跟錯,沒有中間值,這個分類方法是誰教給你的?
    又例如,在工作和生活當中你經常自我苛責、用責怪自己的方式來敦促自己進步,有沒有誰曾經對你做過類似的事?
    .
    當你開始回顧過去的人生經驗,你就會發現所有的自我概念,都是透過學習而來。可能讓你童年跟父母的互動、可能在你青少年時期和老師的對話、也可能在你開始談戀愛的時候,遇到一個辜負你的對象,這一切的種種,成為你現在對待自己的模樣。
    .
    可是,這些對自己負面的看法,並沒有辦法讓你過得更快樂,更多的時候,會讓你越來越討厭自己。那怎麼辦呢?這張圖提供了一個我覺得很不錯的流程,首先你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3號格子):這樣對我有幫助嗎?
    .
    這個問題有點難,如果你無法想像「到底有沒有幫助」,可以問下一個問題:如果身邊的人對我說這樣的話,對現在的我會有幫助嗎?別人說一些什麼的時候,才能夠幫助到我呢?(第四個格子和第五個格子)
    .
    到目前為止,這幾個格子示範了「扭轉過去思考習慣」的一個開端,意思是說,過往你可能重複某一種和自己對話的方式,可是卻讓自己過得越來越不快樂,而當你意識到這件事情,開始換另外一種方式跟自己對話,轉變就成為一種可能。
    .
    不過,如果想不到什麼樣的方式對我自己有幫助怎麼辦呢?習慣自我苛責的人,往往都會對自己比較嚴格,對別人比較寬容。所以我覺得作者在這裡用一個非常聰明的做法,就是第六格:如果我看到別人和我有類似的感受,我會對他說些什麼呢?
    .
    由於習慣自我苛責的人,總是對其他人比較寬容,所以當其他人遇到這樣的狀況,我們可能會用一些關懷跟支持,甚至疼惜他的感受,所以這個轉換就變得讓我們更容易去思考,什麼樣的話語是有幫助的。再來就是這九個格子當中的重點:試著用你疼惜別人的方式來疼惜你自己,當你願意把自己放在手心,這樣的光芒會遍布你的心靈。
    .
    聽起來好玄,到底要怎麼做呢?你可以嘗試輕輕的跟自己說下面這段話:「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全然是你的問題,你有一些不夠好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已經夠好的地方,你所擔心的事情,大多不會發生,就像過去很多你擔心會發生的事情,最後也沒有發生。人生本來就很多的痛苦跟無常,有些時候大便就是會發生,如果無法擁抱大便,就和大便保持一定的距離,輕輕的跟自己說,沒關係,歲月會代謝這些大便,你不需要因為一時的失落,而失去對自己的認同。」
    .
    當然,你也可以想一段讓自己感覺溫暖、自在、舒服的語言,或者是跟自己說一句能夠幫助到自己的話,然後慢慢地、重複地跟自己說五次,並且觀察自己的感受(第七和第八個格子),透過調整呼吸,讓情緒隨著時間,慢慢褪去(第九個格子)。
    .
    這本書我覺得比較採取的是認知行為治療的方式(CBT),裡面有許多像這樣的圖片,透過觀察你的身體狀態、情緒起伏,透過調整你的思考、改變動作和姿勢,來讓情緒有一個比較好的舒緩,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和自己的情緒和解。
    .
    我很喜歡這本書「不要壓抑情緒」的觀點,也很喜歡裡面對於「鑽牛角尖」(反芻,rumination)的描述,一針見血地說明為什麼有些時候我們越想會越痛苦、越嘗試把事情搞清楚,反而會越不清楚。
    .
    如果你也是一個腦袋總是很容易想很多的人,如果你經常在想清楚之前感到痛苦,但是想清楚之後更痛苦的話,那麼這本書會帶給你另外一種不同的思維模式,透過調整你的思考方式,帶來比較平靜和安穩的情緒。
    .
    我經常覺得,你思考的方向,會影響你情緒的重量,如果能夠透過這九個步驟轉換思維模式,我們就能夠用比較溫柔的方式,來對待心中那個已經很受傷的自己。用關懷的話語,來點亮心中那個幽暗的森林。
    #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
    #有些時候大便就是會發生
    #分享給你身邊有很多大便的朋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779

  • rumination意思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04 07:15:54
    有 1,093 人按讚

    心理學研究顯示,人在面對挑戰時,會產生兩種不同的心態——「定型心態」與「成長心態」。而這兩種心態,正是決定最後「心想事成」或「功敗垂成」的關鍵因素。

    抱持「定型心態」的人,總認為「才能天註定」,於是每當遭遇挫折,便自認無能為力而失落、埋怨,甚至從此一蹶不振;然而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卻往往能跳脫這個「天賦陷阱」,並藉由持續的努力,真正發揮自身長才、獲取成就。

    因為人腦的架構是專注於負面事物且牢記不忘,所以你需要非常努力把焦點放在正面體驗上並記住它。藉由把正面事件放在心中至少三十秒,並在一天之中不時回想,你更有可能變成比較正面的心態,而這真的能改變你大腦的生理結構和組成。

    取自《最後贏的,想法和你不一樣》

    ************************************

    各位朋友,早安:

    今天也選了跟職場有一點相關的書,不過比較聚焦在大腦層次的運作,所以閱讀起來會比較生硬。然而,摘文的結論,其實很好理解,也就是心態會改變大腦,進一步影響我們的人生,相關概念常是我們版面上的重點。

    多注意到正向的地方,像是感恩祝福、肯定自己、正向框架、抱持學習心態、多看美的事物、一天結束之前想想今天的三個貢獻……,這些實際的作法,反覆在版面上提到。而且讓人鼓舞的是,越來越多朋友實踐,並且上來留言分享。

    我們的注意力擺放的地方,就是我們的世界。

    不斷看到我們自己的成長,不把自己的努力視為理所當然,這不只是讓自己心情比較好而已,更是有效學習與工作的關鍵。感謝各位朋友常常一起參與學習,也很感恩不同出版社願意授權文章的刊登,讓很多人都受益。

    祝願您,能刻意記住自己的好,這能打造幸福腦!

    ************************************

    專注正向體驗,21天打造成功腦

    【文/ 凱瑞.強森】

    經驗和思維會在神經元之間創造新的突觸,
    讓人更易記得某些體驗。
    你的記憶真能改變基因和大腦結構——
    換句話說,心態會塑造大腦。

    ……

    有些研究顯示,信念和大腦活動之間確實有關係。當有成果導向心態的人犯了錯,大腦的活動會比定型心態的人多。犯錯後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善與克服萬難的人,與不期待自己會改善的人相較,大腦的反應也不盡然相同。

    事實上,有成果導向心態的人比起定型心態的人,對錯誤有更大的覺察。研究者得出的結論是——有成果導向心態的人更可能去修正自己的錯誤;而有成長心態的人體驗到增強的大腦反應,也會更注意錯誤,試圖改善。

    定型心態的人總覺得:「我現在這樣,以後也永遠都會是這樣。」因此要建立價值觀和自我價值,你必須忘記你的挫折和失敗,努力去修正。定型心態也會創造負面思考,神經心理學家瑞克.韓森(Rick Hanson)便指出:「人類天性偏向負面思考。」我們的心靈對好消息常不予理會,只專注在壞消息上。

    有點像是有人說:「我有好消息和壞消息,你要先聽哪一個?」許多人自然的反應是:「先跟我說壞消息,好消息沒那麼重要。」

    韓森相信這是演進的結果——如果你是山頂洞人,你躲開一個威脅,稍後還有機會去找食物;但如果你躲不過那個威脅,能得到食物的好消息就無關緊要了。演化心理學家相信,人類的行為和大腦的架構方式,主要是從人類最初穿著獸皮、拿著狼牙棒,赤腳走在大地上時演化而來。

    但人腦的結構似乎真的進化了,近期一項針對千禧世代所做的研究發現,約有百分之二十的人因職場鬱結而尋求協助或忠告,這個比例比之前任何世代都要來得高。千禧世代十八到三十四歲的女人表示,她們每個月有四.九天心情很壞;千禧世代的男性每個月也有三.六天情緒不佳。

    人腦非常專注在壓力上,即使壓力不是很大,也沒有生命威脅。有趣的是,負面比同等但正面的事件,會創造更多的腦部活動——舉例來說,韓森發現,人類指認憤怒表情比快樂表情的速度更快,大多數的研究是用速示器(T-scope)來做,人臉只會出現十分之一秒。由憤怒表情創造出的威脅,會引發打或跑的反應,這意味著人不是挺身反抗威脅就是逃跑。大腦負責這個反應的區塊稱為邊緣系統。

    大腦在接收負面經驗時,像是魔鬼氈般一貼即黏;但在接收正面經驗時,卻像是鐵氟龍般一概不沾。心態最難改變的事情之一是——在記憶中更長久的保留正面體驗,同時更快速的遺忘負面體驗。這個思維模式是由另一個名為「杏仁核」的腦部結構負責——你有兩塊杏仁形狀的區域,分別在頭的兩邊,它們早就準備好要接收負面事件,杏仁核一旦啟動,負面事件和經驗就會快速被儲存在記憶裡;相對的,正面體驗則需要在記憶裡維持至少十五到三十秒,才能從短期記憶的緩衝器轉移到長期記憶。

    多年來,我不斷在研討會上重複說道:「我們在一天內就會忘掉自己聽到的事情中的百分之七十,三天內忘掉百分之九十。」這是因為把五分鐘前得知的事情,轉換成三天內仍保留的東西是有困難的,但你可以藉由重複或集中注意力來建立你的長期記憶。例如:如果我想記得一組電話號碼,我可以今天重複五次,明天再重複個五次,有間隔的重複動作對把事件轉移到長期記憶有一定的幫助。

    記得一支電話號碼的方法是將它與你的人生事件或體驗做個連結——舉例來說,如果我想記住「四○五—六二九七」,我可以把它與南加州的四○五高速公路、我現在的年紀和我認為我預期的壽命聯想在一起,如此一來,我只需要三十秒就能記住這串數字,然後將它轉移到長期記憶之中。

    我之所以與你討論如何記住事情,是為了說明——你可以藉由把注意力集中在你遇到的好事情而非負面事件,將你的負面心態改成正面的。

    因為人腦的架構是專注於負面事物且牢記不忘,所以你需要非常努力把焦點放在正面體驗上並記住它。藉由把正面事件放在心中至少三十秒,並在一天之中不時回想,你更有可能變成比較正面的心態,而這真的能改變你大腦的生理結構和組成。

    ***

    你是反覆擔心個不停的人嗎?

    研究人員也研究了反芻思維(Rumination)——也就是持續回想一個情境,並專注在它負面層面上。你越是專注在一個負面事件上,越會強化負面的心態。

    我最近參加一個聖誕派對時得知,我參加的網球俱樂部裡的活動規畫人要退休了。我對一個女性提到這件事,她立刻想起這位活動規畫人在某場網球賽事上有多麼無禮,接著又回憶起同一位活動規畫人犯錯的事件;最後,她想起另外兩次跟對方很糟糕的互動,這個退休宣告引發這位女性一連串惡劣的回憶,沒有一個是正面的。

    我實在很想跟她說定型心態和成果導向心態的差異,但我確定她只會對我翻白眼——同理比糾正要好。總而言之,負面心態就是這樣子產生的——反芻思維一個不愉快的事件只會強化你對它的記憶。

    根據《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雜誌指出,反芻思維真的會破壞大腦管理情緒、記憶和感受的神經結構。就算擔憂和壓力非基於現實,杏仁核和視丘仍無法區分擔憂和真正的威脅。

    另一個會對壓力起反應的賀爾蒙是皮質醇(cortisol),這個荷爾蒙會讓腦部幫助組成新記憶的海馬迴萎縮,許多人早上都會感到壓力和焦慮,這顯示皮質醇分泌旺盛——不過一天下來往往就會散去。

    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是《收播新聞》(Broadcast News)。開頭有一幕戲是一位女性製作人早上要去上班前,看著鏡子準備出門,突然崩潰痛哭了五分鐘——瘋狂的是,她每天都這樣做!她在早上釋放所有的焦慮,以便工作時壓力不要那麼大。不過事實上,對負面體驗、擔憂和反芻思維起反應並分泌的皮質醇越多,要形成新的正面記憶只會越難。

    在神經科學中有個概念叫作經驗依賴性可塑性(Experience-Dependent Neuroplasticity),意思是神經元一起發射時會相互連結;換句話說,人腦會依據記憶創造生理結構,不論是正面還是負面。

    這對你而言可能是太過細節的資訊,但你的經驗和思維確實會在你的神經元之間創造新的突觸,讓你更容易記得那些體驗,所以你的記憶真的能改變你的基因和你的大腦結構——換句話說,心態會塑造大腦。

    .

    以上文字取自
    最後贏的,想法和你不一樣:哈佛、牛津都在學!靈活運用「思維校準」,啟動「勝者模式」,二十一天打造成功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957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 rumination意思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19:08

  • rumination意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13:10:45

  • rumination意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10-01 13:09:5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