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rpe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rpe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rpe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rpe意思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80的網紅飛教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Strong First 每當有新的文章,都會寄信件通知我們這些會員,這真的很貼心 最近一篇最新的文章“More Mass with Minimal Gear”是談到,因為疫情美國封城的關係,大部分的人只能用自身體重,加上HIIT來訓練自己,可以想到的動作不外乎就是雙槓撐體、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來訓...

rpe意思 在 Riven|陳錦宏 |台中健身教練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37:29

這是一個12/30~2/27 健力三項進步的故事 祖維哥,因為 @garyli5260 Otto離職後,我接手他的訓練,遇到第一天,祖維直接一句話「看來我的健力訓練,最終還是回到你手上。」我:「嘿嘿嘿嘿😎。」 做完第一次諮詢後,安排大概八週的訓練,其中還有遇到過年,以及他的左半邊失衡找物理治療復健,...

  • rpe意思 在 飛教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13:09:02
    有 24 人按讚

    Strong First 每當有新的文章,都會寄信件通知我們這些會員,這真的很貼心

    最近一篇最新的文章“More Mass with Minimal Gear”是談到,因為疫情美國封城的關係,大部分的人只能用自身體重,加上HIIT來訓練自己,可以想到的動作不外乎就是雙槓撐體、伏地挺身和引體向上來訓練肌肥大

    文章中他們解釋了何謂肌肥大、訓練建議以及如何觸發肌肥大,最後用訓練計畫做結尾,以下是我整理文章重點內容,雖然有一些觀點,飛教練認為或許還需要討論但是整體我認為很不錯耶,所以想說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有解釋不到位的地方還請跟告訴我喔🙇‍♂️)

    ————————————————————

    什麼是肌肥大呢??

    當我們想到肌肥大你一定會想到的就是給肌肉的張力,張力能夠刺激我的肌肉內蛋白的合成,張力越大,蛋白的合成就會越多,因為肌肉細胞感覺到肌肉纖維正在發生損傷,就好像快要發炎了一樣

    以下有三點是影響肌肉纖維最大張力的因素:

    1.強度

    2.訓練量

    3.有沒有正確讓目標肌群受力

    基於以上幾個要點,這邊也列出了五個能讓肌肥大最大化的方式

    1.機械損傷式的肌肥大(注重離心或是刻意讓肌肉承受張力的時間拉長)

    2.肌漿式肥大(由細胞內液組成的肌漿的大小增加)

    3.代謝壓力式的肌肥大(透過接近力竭的長時間肌肉收縮刺激肌肉內產生變化)

    4.神經內分泌肌肥大(高強度訓練產生的睾酮和生長激素等激素,為肥大提供了有利的環境)

    5.肌肥大張力的量(這邊是指“一組”訓練中所花費的時間,不是訓練總量用公斤數去計算的那種)

    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訓練的強度不夠,在訓練內所維持張力的時間將會沒有意義,在不同的強度或是給肌肉不同刺激的目的下,所安排的訓練菜單也會有所不同

    ⏱訓練方式是以2 0 1 1這樣的節奏來訓練

    2011意思就是說 離心2秒,等長收縮(肌肉在被拉到最長的位置時)0秒,向心收縮1秒,頂峰收縮1秒,所以總共花費4秒

    💪代謝壓力的訓練方式

    以引體向上為例 你可以試試看4*5 (4組5下),5RM,五下先做完力竭,然後馬上降重量,再做五下5RM的重量,再降重量,再做五下5RM的重量,每一組由三個小組所組成,然後每一個組,都是使用前面所說2011的節奏方式執行,所以一組會花大約60秒

    🏋️‍♀️神經內分泌肌肥大

    8*3 (8組3下)5RM
    用2011的節奏執行,所以每一組大約是12秒

    肌肉肥大應該要如何觸發呢??
    我們上面有討論過,主要還是透過一些機械張力,讓肌肉有一些機械損傷

    然而肌肥大也是有三種不同肥大的方式 (括弧內是飛教練自己加的)

    1.肌漿肥大 (健美式的訓練,外觀大於功能)

    2.肌原纖維肥大(運動員比較注重的肥大方式,也就是功能性肌肥大)

    3.Myonuclei domain hypertrophy(肌肉細胞核區域肥大?這邊不確定是不是這樣翻譯,有上網稍微找一下,好像是說肌肉內細胞核的數量與肌肥大的程度成正比)

    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的重點,肌肉肥大最主要就是要有足夠的強度、善用離心訓練、適度的機械損傷刺激和適度的疲勞,讓蛋白質有更好合成的效率

    文章中有列出課表讓大家試試看,但是請記得量力而為

    課表為超級組 A1和A2是一組,同理BCD動作也是一樣,第一週可以嘗試課表中給的最低動作次數,等到身體慢慢適應了,次數再慢慢往上加 (英文的動作要翻譯成中文有點困難...建議大家可以上youtube把動作名字打上去搜尋看看)

    ---------課表⬇️----------
    Session 1:

    A1) Tuck Front Pull (2111) 4 x 4-6, Rest 20 seconds (If needed: Tuck Front Pull Regression)

    A2) Pullup (3111) 4 x 6-8, Rest 120-180 seconds

    B1) One-Arm Eccentric Archer Pushup (2111), 4 x 6-8/6-8 (do equal reps on both right and left sides), Rest 20 seconds (If needed: One-Arm Eccentric Archer Pushup Regression)

    B2) Ring Dip (3111) 4 x 6-8, Rest 120-180 seconds (If needed: Seated Ring Dip)

    C1) False Grip Ring Row (2112) 4 x 6-8, Rest 10 seconds

    C2) Tuck Back Lever Pull Out (3110) 4 x 6-8, Rest 90 seconds (If needed: Tuck Back Lever Pull Out Regression)

    D1) High Chair Horizontal Dips (3111) 4 x 6-8, Rest 20 seconds

    D2) Ring Triceps Extension (3111) 4 x 6-8, Rest 90 seconds

    ----------------------------------------------------------------------------
    Session 2:

    A1) Concentric Pistol Squat (0111) 4 x 6-8/6-8 (do equal reps on both right and left sides), Rest 20 seconds (If needed: Bench Concentric Pistol Squat Regression)

    A2) Deficit Shrimp Squat (3111) 4 x 6-8/6-8 (do equal reps on both right and left sides), Rest 90-120 seconds

    B1) Ring Leg Curl (2112) 4 x 6-8, Rest 20 seconds

    B2) Reverse Nordic Curl (4111) 4 x 6-8, Rest 90-120 seconds

    C1) Single Leg Calf Raises (3210) 4 x 10/10 (do equal reps on both right and left sides)

    D1) Toes to Bar (2110) 4 x 8-10, Rest 10 seconds

    D2) Ring Roll Out (3211) 4 x 6-8, Rest 60 seconds

    ----------------------------------------------------------------------------
    Session 3:

    A1) Ring Top Support 4 x 20-30 seconds at RPE of 8 variation, Rest 10 seconds

    A2) Ring Dip (3111) 4 x 6-8, Rest 90-120 seconds

    B1) Wide Grip Ring Row (2111) 4 x 12 at RPE of 8 variation, Rest 10 seconds

    B2) Ring Y Flye (3111) 4 x 6-8, 10s, Rest 90-120 seconds

    C1) Tuck Back Lever Hold 4 x 16 seconds at RPE of 10 variation, Rest 20 seconds

    C2) Tuck Back Pull Outs (3110) 4 x 6-8, Rest 120 seconds

    D1) Floor Tucks for Triceps 4 x 16 seconds, Rest 20 seconds

    D2) Ring Triceps Extension (3111) 4 x 6-8, Rest 90 seconds

    最後文章原著作者除了感謝他的老師們以外,也提醒大家營養補充要做好喔

    原文連結:https://www.strongfirst.com/more-mass-with-minimal-gear/?utm_source=getresponse&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strongfirstnewsletter&utm_content=More+Mass+with+Minimal+Gear

    #飛教練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分享並tag我喔

    #私人教練 #一對一私人教練 #線上課程 #矯正運動 #肌力與體能 #無痛訓練 #健美 #運動工作室 #基隆健身教練 #台北健身教練

  • rpe意思 在 Mona's Running Lab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7-23 14:06:23
    有 102 人按讚


    昨天的聚會中,講者提到『目前的量測數據中,沒有比跑步功率計更客觀的了』

    的確,跑步功率計有心率及配速沒有的優點(即時直接反應身體輸出多少功率)

    但昨天,大家問到利用功率計實際上場比賽時的策略,卻得不到明確的建議。

    這個關鍵非常簡單:

    所謂的『耐力運動』,重點在於『配速』,而所謂『配速』,白話的方式來說,就是『如果在比賽結束時剛好用完體力』,而這個配速的能力,跟你『主觀的感覺』,非常非常非常有關聯!!!!!!當你『覺得』你不行了,你就真的不行了!

    功率雖然『非常客觀』,但它無法告訴你:你還『剩下』多少『體力』!

    所以這個關鍵是:你對身體的『感覺』,要試著去量化還有訓練,因為你剩下『多少體力』,這個機制,是經由「你感覺你已經多費力了』來決定的!

    甚至有一種極端的做法『可以」是:直接訓練你配速的能力!

    我們要訓練的是:讓大腦願意不再害怕自己會衰竭,願意再多費力一點點,再多撐久一點點!

    我曾經以心率至上接受訓練,但過程中產生了很多很多的疑問。現在的我,發現越來越多資料,證實了以前隱隱約約的直覺。所以,如果我要再去幫別人做線上訓練,除了手錶可以量測的數值以外,我會希望跑者記錄我指定的『主觀』的數值。

    你可能會說:主觀?這樣就不『科學』了啊?!

    現在的科學試著證實的是:我們以為的『主觀』,其實就是大腦在分配身體體能的一個『安全機制』。解答了這個問題,還有針對這個問題做訓練,會最能直接改善你的配速,或者說你『實際上場的能力』(而非一小段時間的量測數值)

    至於怎麼訓練?紀錄方式只有RPE嗎?其實不只喔XD

    所以我想要的是一個適合,然後夠我使用的系統,方便做分析以及規劃。希望在一兩個月後可以順利上線!

    寫到這裡手痠了,改天另外整理成一個小系列的文章。這是最近覺得最有意思的主題!

    #暫時碰不到人只碰得到電腦
    #該認真從個人課轉型成線上了嗎

  • rpe意思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1-12 12:50:18
    有 123 人按讚


    因為賽事,一陣子沒寫東西了,這次來和大家分享一個實戰的技術,關於跑步的“自覺強度”。

    在運動強度的分級上有很多的方式,例如心率、攝氧量、血乳酸等等,除了這些透過設備儀器可測得出的量化數據之外,大家有聽過”自覺強度(Rating of PerceivedExertion, RPE)”嗎? 自覺的意義是,自己能夠察覺到、評估到、不倚靠其他裝備輔助就能知道的”感覺”。而自覺強度的意思就是,倚靠著自己對自我生理反應的強弱,能夠做出直覺判斷的運動強度分級。

    所有優秀的跑者都有良好的體感,能夠判斷當下的強度自己可以跑得多遠!

    如何強化跑步的”自覺”呢? 答案是要累積”經驗”。什麼樣的經驗呢? 就要讓身體反覆記住各種強度之下的跑感。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在不看心率的情況下,透過M~T強度的持續跑、長跑或間歇跑訓練,每公里或每固定距離看分段計時(配速),或在過程中玩猜配速的遊戲,就能提高自己對於速度的敏銳度,以及在該配速之下喘氣的狀態。

    文中我分享一個自己參照Daniel博士的5個強度分級相對應10級自覺強度量表的對照表。接著跑者可以依照自己“喘息”的程度來作為強度層級的區別。

    數據化是理性的代表,能夠讓我們明確的得到想看到的資訊,但運動過程中的變數很多,太”理性”很有可能錯失一些機會或輸掉比賽。跑步運動本身就是一件感性的事情,透過訓練或比賽累積對自己身體感受的經驗,跟隨著感覺走,並輔以數據裝備驗證過程和結果,往往都能讓自己在衝線後獲得突破的驚訝呢!

    #提升跑者的自覺

    http://tw.running.biji.co/index.php…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