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rog g14災情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rog g14災情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ris6825 (淫意殺手)看板nb-shopping標題[分享] 14吋對決 Blade 14...
https://youtu.be/rIVlgkysGYw
好讀/好看版,無廣告 YouTube 評測影片 (如果有,那就是被硬塞的)
以下有完整心得內容文字,不喜影片者可參考。
----------
關於遊戲筆電/電競筆電,去年被多數外媒評為最佳產品,
普遍的共識為,華碩 ROG Zephyrus G14。
當時華碩把搶先獨佔的AMD Ryzen 4000、35W的HS系列,
放進G14輕巧的14吋機身,加上80W的RTX2060。
而且並非做成平價機種,不僅給消費者1080P 120Hz或是2K 60Hz螢幕、
打字非常順手的薄膜鍵盤、直逼MACBOOOK PRO的四喇叭音效、金屬機身,
最後加上很特別的,自己不方便看,但是專門用來炫耀給別人看的AniMe Matrix。
在14吋這個大小,可說完全沒有對手。
當然它也並非毫無缺點,例如缺少視訊鏡頭,螢幕反應速度慢,諸如此類,
但整體瑕不掩瑜,今年新款也換上更新的Ryzen 5000系列處理器。
不過,今年雷蛇回來了,Blade14重出江湖!
我們就用這台新機,來討論14吋電競筆電存在的意義,
也直接從各方面來比較一下,這兩台目前在市場上最好的產品。
14吋高階效能筆電,其實幾年前就出現了,雷蛇跟技嘉,甚至Alienware都有推出過,
這個尺寸大大提升了便攜性,但比較迷你的機身,
通常也代表著散熱空間的不足,進而導致效能的犧牲,
螢幕的尺寸也被迫要縮小,因為螢幕不可能大於機身,
此外,觸控板大小、I/O數量,還有電池大小都會受到影響。
Blade 14直接使用高瓦數的Ryzen9-5900HX,我買的版本是RTX3070,
也給了2K 165Hz的螢幕,16GB RAM不可擴充非常可惜,但1TB SSD對得起這個價錢。
外觀上維持了雷蛇這幾年來一貫優秀的全鋁合金CNC機身,
黑色金屬質感非常優異,當然也依舊是一個吸油吃指紋的專家。
中間超大的雷蛇Logo只會發綠色的光,看在它只有14吋的份上,
不支援其他顏色,我們就勉強給過。
G14這邊金屬質感一樣優秀,但是這個深灰色幾乎不吃指紋,
對我這種奶油手來說,真的是大加分,
同時AniMe Matrix實在非常有創意,絕對不是只拿來放放Logo的,
而是拿來放在咖啡廳把妹用的。
但Logo的單色光,也讓雷蛇的螢幕厚度能夠降到僅僅只有4公厘,而G14是6.5公厘。
講到厚度,我們先看尺寸,長32(319.7)公分、寬22公分、厚度只有1.68公分,
很難想像這是一台高階效能筆電。
(G14為 32.4 x 22.0 x 1.79cm、重量1.6kg)
Blade14重量1.78公斤,比G14重一點,但換來超堅固的一體成形CNC機身,
其實相當划算,加上230W的電源,總共也不過2.6公斤,
你不需要是強壯的Gamer,也能輕鬆攜帶。
B面就是這塊2K 165Hz的螢幕了,色域的涵蓋非常地好,尤其是97%的P3,
表示只要你會校準螢幕,拿來做顏色相關的工作都沒問題。
最大亮度369尼特也算夠用。
ROG G14的部分,2021年版本也有用上2K 120Hz的螢幕,色域差不多,
最大亮度大約345尼特,兩機的螢幕差距其實不大,
當然Blade14更新率快一點,但都是表現非常好的14吋螢幕了。
720P的視訊鏡頭在螢幕的上面,位置正確不用再露出你的雙下巴,
架在筆電架上,角度會更好。
影片3:12處有示範收音效果,這邊文字實在無法呈現,有想了解的朋友,
可以點擊這行後面的影片時間戳記 https://youtu.be/rIVlgkysGYw?t=192
個人認為拿來視訊會議,基本上是沒問題的。
G14這邊就....完全沒有畫面!
希望明年改款的時候可以把視訊鏡頭放回來。
螢幕是可以單手打開的,轉軸阻尼感中間偏硬,
質感非常地好,不愧是Windows界的Macbook Pro。
螢幕以這個薄度來說,絕對算堅固,
C面這邊就是整塊的CNC鋁合金,就算是激烈的遊戲操作,也不會感覺到鍵盤被壓下去。
但這個材質跟A面一樣,摸兩下就全部都是指紋跟油,
我邊拍邊擦,擦了又擦他還是這個樣子,我決定叫他:吃油怪獸!
再來是鍵盤配置,小筆電沒有右側數字鍵並不意外,
FN在左下,搭配上面F1~F12,可以做控制用。
鍵帽的大小適中,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要擺兩邊的喇叭,
雷蛇縮小鍵盤寬度的方式,是直接切掉兩邊最外側的按鍵。
這個設定會造成左邊ESC、波浪鍵,還有CTRL都很小一顆,
許多FPS玩家習慣用的CTRL蹲,執行上就要非常小心了。
至於右邊,Backspace變得非常小,你需要花點時間習慣,
然後開機鍵放在Backspace的正上方,很可能造成誤觸,
但預設為短按不會有動作,所以還OK。
然後還有這個小到不行的方向上下鍵,對於我們這種打注音要選字的,
這個上下鍵真的是......。
鍵盤燈是單鍵RGB,而且最大亮度是會刺眼的那種亮,雷蛇燈廠真的不是叫假的,
可以用軟體來控制,但是只有數字跟英文的部分會發光。
意思就是告訴你各位喜歡在晚上打字的玩家們,該睡覺了。別再打了。
實際手感行程很短,鍵帽的高度也很低,所以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習慣每個鍵的位置,
按下去的回饋感也普通,讓我有點想到之前蘋果被嫌到不行的那個蝴蝶按鍵,
大概就比那個好一點這樣啦。
觸控板倒是維持雷蛇一貫優秀的表現,表面大小來到長11公分、寬7.5公分,
玻璃材質也非常好用,很精準,完全不打油,
以Windows筆電來說,就是不需滑鼠,也完全可以用來工作的那個等級。
再來,我們看看G14的做工,C面還是霧灰色的金屬材質非常耐看,
質感相對低調,跟A面一樣幾乎不吃油。
獨立的音量控制跟軟體鍵很方便,
尤其對於切換不同應用程式,需要調整聲音落差時特別好用。
鍵帽大小跟間距控制得非常好,沒有什麼特別小的按鍵,
開機鍵獨立做出來,還給你指紋辨識,
方向鍵雖然左右鍵小了點,但因為配合這個ROG特殊的舊款空白鍵設計,
讓上下鍵多了點空間,實際使用上完全可以習慣。
鍵盤燈光只有白色,雖然注音跟符號都有發光,但出了名的亮度不足,
如果是白色款反而看不到字,關掉還比較好,這邊華碩真的該跟燈廠好好學習一番。
按鍵手感上行程適中,鍵帽高度也夠高,壓下去回饋感明顯,
你打沒多久就可以馬上習慣,這是我用過最好打的薄膜鍵盤。
但也因為這個空白鍵設計所以觸控板真的不夠大,滑兩下就容易打到邊邊,
讓人很不想用下去,所以還是帶個滑鼠吧!
回到Blade14,I/O部分左邊有音源孔、USB3.2、Gen2的Type C、Type A還有電源孔,
右邊有HDMI,USB3.2、Gen2 TypeA還有TypeC。
兩邊的TypeC都支援PD充電,也都可以外接螢幕,加上HDMI,
這三個頭用來接螢幕都會避開Optimus,直連顯卡得到最好的校能,這點非常方便喔!
這表示你只要準備一個TypeC dongle,你可以同時外接兩個螢幕,
然後再接一堆周邊都沒問題,以小筆電來說是非常彈性化的配置。
D面的設計非常簡約,上下有墊高的膠條,兩個風扇的進氣口,然後上面就是出風口,
出風口設計在轉軸這邊,對散熱有什麼影響,後面會測給大家看。
裡面有一個61.6Whr的電池,幾乎吃掉1/3的空間,實測把燈都關掉,
做YouTube影片循環播放的續航力是6小時25分,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這台筆電裡面有一個M.2的插槽,這個是PCIe Gen3的,右邊是WIFI 6E卡,
就這樣了,沒有其他可以擴充的地方,
8+8GB的雙通道記憶體,是焊在板子上的,沒辦法擴充,而且沒有32GB的選項。
上面就是這次主打的液態散熱腔了,實際上效果真的很厲害,等等會講。
軟體上直接內建Razer Synapse,躲都不用躲,
自訂這邊可以針對每個按鍵作設定,還有防止誤觸的遊戲模式。
燈光這邊喔,燈廠針對特殊功能,就算是單區RGB,還是做好做滿,
還貼心地要你設定什麼時候關掉燈光來省電。
性能這邊可以更改螢幕更新率,效能模式沒插電的時候不能改設定,
插電狀態下左邊可以調整風扇轉速,右邊可以針對CPU跟GPU做效能設定,
當然接下來的效能測試都是直接開到最高。
效能部分就是Blade14可以高歌的強項了,先看R23真的沒在跟你客氣的,
溫度直接飆上100度,然後給你高瓦數,還有超高的效能。
先不用慌喔,5900HX的Tjunction是105度,
然後Blade14從頭到尾沒超過101度,真的是卡得非常精準。
3D MARK這邊,100W的RTX3070表現也是非常優異,
各種分數都跟我測過的17吋筆電有來有往。
《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遊戲內效能測試結果,跟105W的RTX3080機種相差不多,
外接螢幕也有大約9%的效能增加。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就算是2K,也能維持在跟螢幕更新率差不多的162FPS,
比較特別的是外接螢幕時,有非常誇張的效能進步,
而且我已經確認好幾次設定都相同。
另外,在測虹彩六號的時候,發生了遊戲認不到顯卡的狀況,
用AMD筆電的各位,記得要去灌Radeon Software,會減少這種狀況的發生。
《戰慄深隧:流亡》畫質增強版,2K也有72FPS,非常好的結果。
其他遊戲2K的表現也都很優秀,以14吋筆電來說效能真的非常強悍。
2021年式的G14則最高只有80W的RTX3060,遊戲效能是整整差上一截的。
散熱部分,遊戲時CPU溫度大約是90度,電供35W左右,
GPU則是維持在70度附近,但幾乎不降頻,維持95~100W的功耗全速運作,
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比較大的問題是,長時間遊戲下來,左手腕倚靠的位置,
因為金屬材質,燙手的感覺非常明顯,而且右邊甚至更燙一些,
當然通常玩遊戲時,手並不會放這裡,總之,整台就是熱烘烘的就是了。
轉軸部分吹出來的熱風,也會讓這附近很燙,讓我有點擔心長期高效能使用的耐用度。
建議不只要用散熱底座,最好桌上再放個小電風扇。
雷蛇對Blade14的設定,就是不怕給你90度以上的溫度,在小機身榨出最好的效能。
最後喇叭音效部分,這兩條喇叭看起來很漂亮,但音效真的普普通通,沒什麼低音。
G14的音效就真的很不錯,有多做低音喇叭就是有差。
結論:
事實上,大概就在INTEL從第八代開始擠牙膏,讓CPU越來越燙,
市場也開始追求輕薄化之後,各廠都暫時放棄14吋這個市場。
直到去年7nm的AMD新架構筆電CPU出現,
感謝台積電讓我們可以再看到這些又小又強的機器。
Blade14證明了,結合最新的晶片還有散熱技術,
小型電競筆電再也不用犧牲效能,或是I/O。
當然它還是得面對小機身的缺點,長時間遊玩導致機身觸感過熱,
而且不能擴充記憶體,是最大的致命傷。
其實3070以上的版本,售價已經超過七萬,
如果能直接給32G,我相信會能夠面對更多的消費族群。
跟華碩G14比較起來要怎麼挑選呢?
如果你經常要帶筆電出去做報告,也很愛玩遊戲,
Blade14會給你這個尺寸所能得到的最好效能,16GB記憶體絕對夠用。
如果你的需求主要是大量打稿、影片剪輯、修圖類,
ROG G14有比較好的鍵盤、16GB記憶體,
加上一個額外的插槽,讓你最極限可以提升到48GB。
14吋高效能筆電的存在,當然最重要的是便攜性,
跟15吋的差距已經是要換背包的程度,
同時14吋也是各廠商秀出自己能塞多少好料進小機身的舞台,
我想明年G14有機會大改款,華碩應該會全力以赴,我個人是非常期待的。
大家也喜歡14吋這個大小嗎?
歡迎在影片底下留言討論。
--
Jim's Tech World
從玩家角度,評測各種電腦周邊及科技產品。
https://www.youtube.com/c/JimsTechWorl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3.81.114.198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shopping/M.1630260173.A.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