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文長慎入
從來不擅長發表對於某個議題的想法,也一直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不需要特別說嘴,但今天看完「Hi! We are back! 海洋垃圾攝影展」後,覺得如果能夠透過自己影響身邊的人,也已足夠。
展覽很小,但衝擊卻很深。
開始關切海洋環保議題,大約是兩年前學潛水時教練Gr...
20171214.
#文長慎入
從來不擅長發表對於某個議題的想法,也一直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不需要特別說嘴,但今天看完「Hi! We are back! 海洋垃圾攝影展」後,覺得如果能夠透過自己影響身邊的人,也已足夠。
展覽很小,但衝擊卻很深。
開始關切海洋環保議題,大約是兩年前學潛水時教練Grace跟Ronny啟蒙,再加上自己這些年對海洋的熱愛,才開始了減塑生活,和停止使用有塑膠微粒的產品。
輕易看見的,是海灘上的各式垃圾,和那些因為誤食海洋中的人造垃圾被垃圾纏繞受傷甚至死亡的海洋生物們,但那些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傷害呢?
多數人覺得垃圾消除在自己生活裡,就是真的去到了該去到地方,也盡了自己的責任。但實際上只有約百分之五垃圾被有效率的回收,百分之四十去了垃圾掩埋場,約有三分之一進入脆弱的生態系統中,而海洋是被受害最深的!
一般塑膠破碎化後所成為的小微粒,人造纖維和衛生用品裡的塑膠纖維和顆粒,也都是肉眼看不見的。這些肉眼難以追蹤的碎片,有超過半數會沉入深海底,裡頭有的不只是看的見或看不見的塑膠碎片,還伴隨著各種塑膠生產而來的化學毒素形成了「海洋塑膠湯」,這已對全球整體生態系造成了嚴重影響。 「Hi! We are back! 海洋垃圾攝影展」是幾位熱愛海洋的朋友,在花蓮七星潭淨灘後把海洋垃圾化身藝術品的形式呈現—所有的垃圾都是人造出來的,但最後呈現的狀態卻是大自然賦予的,用美感讓人反思其實我們的每一個舉動,都能改變些什麼。這些人造垃圾都是你我熟悉的日常用品,像是樂高積木、保特瓶、夾腳拖鞋帶、手足球的玩偶、迴紋針,斷掉的高跟鞋底座⋯等,在亂丟垃圾的同時,這些垃圾卻用另外一種形式回到了我們身邊。
整個海洋生態改善需要從多方層面下手,也許太過複雜,但,從自身開始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以及確實的不要亂丟垃圾做起,卻是最簡單的習慣。
展覽:「Hi! We are back! 海洋垃圾攝影展」
時間:至本週日
資訊連結:https://goo.gl/BwxeET
喔!如果可以,去潛水或是浮潛或是衝浪,不要擦防曬乳吧!或是擦reef-safe sunscreen吧!但這個議題下次再解釋!
#oceanprot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