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減脂 蛋白質應該吃多少?
🔥收藏起來🔥
根據國際蛋白質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Protein Board, iPB)指出,對於不同族群與需求的個體來說,蛋白質建議攝取量不同。
📍最低蛋白質攝取 RDA建議 0.8-0.85g/kg BW 適用於坐式生活(久坐不運動)的人。
...
#增肌減脂 蛋白質應該吃多少?
🔥收藏起來🔥
根據國際蛋白質研究組織(International Protein Board, iPB)指出,對於不同族群與需求的個體來說,蛋白質建議攝取量不同。
📍最低蛋白質攝取 RDA建議 0.8-0.85g/kg BW 適用於坐式生活(久坐不運動)的人。
📍對於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會建議攝取在1g/kg BW以上。
📍對於有運動習慣或喜歡健身者,建議攝取惠更高1.4-1.8g/kg BW。
📍對於減重者,建議攝取1.4-1.6g/kg BW。建議蛋白質攝取量不要超過每日熱量的35%並且搭配阻力訓練。
📍對於高齡族群者,為降低身體蛋白質(例如肌肉)流失,iPB建議攝取也頗高,範圍落在1.4-1.75g/kg BW。
📍對於極為要求肌肉生長、進階運動員,則是建議攝取1.8-2.2g/kg BW。
實際上應如何計算?歡迎參考第二張圖片(小儒90公斤,若他是進階運動員想要增肌,可以攝取多少的每日蛋白質量?
看到這邊,你今天蛋白質吃夠了嗎?
#立刻標記蛋白質可能吃太少的夥伴💪
#protein #nutrition
——————————————————
#醫適能 近期研習培訓資訊 (貼文附圖)
研習報名連結請見自介欄位 (link in bio)
若有其他問題,歡迎私訊詢問😊
——————————————————
⭐️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總覽班 (COFHP)
📍9/26 (台北/新北) |*可遠距參加
🏅️課程特色:
「進入體適能產業的第一門必修課」:學習剖析四大證照的關鍵差異、建立體適能核心知識架構。不只學習產業面,同時學習基礎知識,非常適合想了解體適能產業的運動愛好者,以及想轉職當教練的大家。
🏅️講師專長:
為前美國運動委員會官方認證講師,具有豐富證照背景,包含ACSM-CPT(美國官方NCCA認可)、NSCA-CSCS 肌力體能訓練專家(自學原文考取)、ACE-CMES 醫療運動專家(自學原文考取)、以及NASM-CES(非線上)。
——————————————————
⭐️懷孕及產後訓練專家 (PPES)
📍11/6-11/7 (台北/新北) |*可遠距參加
🏅️課程特色:
「實證醫學醫師也認同的一門研習課」。從科學化思考角度切入,深入探討ACOG孕期運動指引,學習懷孕及產後訓練的核心知識、並破解常見訓練迷思,帶給客戶真正安全、有效的訓練。適合所有想了解孕產的學員 (不限教練或醫療人員)
🏅️講師專長:
具有豐富訓練孕產客戶經驗,本身育有二女,且過去授課課堂中多位婦產科(及其他科別)醫師、多位物理治療師,以及來自各個背景的醫療人員熱烈參與。
——————————————————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 (SPES)
📍10/16-10/17 (台北/線上*) |*可遠距參加
🏅️課程特色:
「醫適能培訓機構的核心必修招牌課程」。學習如何將ACSM最新指引學以致用,並全面了解超過15種的特殊族群訓練原則。最重要的是如何降低並且有效管理訓練風險。適合所有想了解特殊族群訓練的學員 (不限教練或醫療人員)
🏅️講師專長:
具有豐富特殊族群訓練經驗,為醫適能機構創辦人,有豐富與醫療端(醫師、診所)轉介合作經驗,並參與翻譯多本運動科學、特殊族群訓練相關書籍(如,NSCA最新證照教科書CPSS,以及Back Exericse等)。醫適能已與美國CETI(癌症訓練機構)、FAI(功能性高齡訓練專家)建立合作教育授權關係超過3年。
——————————————————
🌟美國CETI 癌症體適能訓練專家 (CETI-CES)
📍9/17-9/19, 10/1-10/2 (線上, 5天)
🏅️課程特色:
美國投入癌症體適能訓練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機構。創辦人Andrea親自授課,並由國內知名醫師負責專業翻譯,為2020-2021年唯一場線上專業研習。課程可保留7天反覆觀看,且有豐富線上學習資源與取得認證機會,機會難得。
——————————————————
🌟美國FAI 功能性高齡訓練專家 (FAI-FAS)
📍10/4-10/7 (線上, 4天)
🏅️課程特色:
美國投入高齡/銀髮族體適能訓練歷史最悠久、最具權威性的機構。共同創辦人Cody博士親自授課,並由國內知名醫師負責專業翻譯,亦為2020-2021年唯一場線上專業研習。課程可保留7天反覆觀看,且有豐富線上學習資源與取得認證機會,機會難得!
——————————————————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記得按❤️
➤分享到限時動態標記我 @chiru.tsai
➤歡迎留言標記你的健身夥伴
➤追蹤醫適能創辦人 @chiru.tsai 學習更多知識
——————————————————
筆者 @chiru.tsai 為醫適能特殊族群訓練機構 @medex.asia 創辦人、前美國官方ACE認證教官,美國運動委員會NCCA認證「醫療運動專家」(ACE-CMES)、台大醫學院學士畢業國家高考醫檢師合格。證照與專業訓練NSCA-CSCS, ACSM-CPT(美國)、EXOS(美國)等。
rda熱量 在 微笑藥師廖偉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維生素B群解析】
§B2(Riboflavin)
一、成人RDA(建議每日攝取量):男1.3mg/女1.1mg
二、成人UL(攝取上限):-
三、缺乏病症:
B2 缺乏時,會發生以下的症狀:喉嚨痛、復發性口瘡潰瘍、口唇乾裂、口角炎、舌炎 (舌頭呈現紅色)、脂漏性皮膚炎,嚴重時可能造成貧血。維生素 B2 缺乏大多會伴隨其他營養素之缺乏,而嚴重缺乏維生素B2 可使維生素 B6 代謝受損。(*2)
四、生理機轉:
B2在人體中主要以兩種輔酶形式存在:
●黃素單核苷酸 (flavin mononucleotide;FMN)
●黃素腺嘌呤雙核苷酸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
此兩輔酶為人體中蛋白質、醣類及脂質代謝產生熱量過程中所必需的成分。除此之外,在許多維生素與其輔酶合成過程中,B2輔酶亦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FAD協助菸鹼素的合成及穀胱甘肽(Glutathione)的還原;FMN也協助B6的活化。
當熱量消耗量上升時,維生素 B2 的利用率也會上升,運動量大者像是運動員或是工作量極重者,其維生素 B2 的需要量應相對的加以調整。
五、國人攝取狀況:
近年調查(民國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男性7-18 歲、65以上觀察到攝取量略有低於DRIs 建議攝取量的狀況,約達建議攝取量之81%~98%,女性僅有13-18歲低於DRIs,約達建議攝取量之84%。
六、副作用:
高劑量攝取B1並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儘管沒有設定攝取上限(UL),仍不建議攝取過多。
七、市售劑型:
自然界食物中的B2多以FMN或FAD的型式存在。市售B2則多為游離型的Riboflavin,少部分國外產品有FMN(或寫作Riboflavin 5’-phosphate)號稱是活性態的型式,但理論是意義不大,因為在腸道吸收過程仍須將FMN水解成游離型Riboflavin才能吸收。(*3)
※B2雖然對高溫與酸安定,但遇光會快速降解,因此市售B群如含有B2應選擇有避光措施的包裝。
※B2本身呈螢光黃,也正是服用B群後造成尿液呈現螢光黃的原因。
——————————————————————
參考文獻:
1.國健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02-105 年)
2.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25977/
3.Hilary J Powers. Riboflavin (vitamin B-2) and health. AJCN, Volume 77, Issue 6, June 2003, Pages 1352–1360.
4.https://ods.od.nih.gov/factsheets/Riboflavin-HealthProfessional/#h4
rda熱量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恆河猴長壽研究教我們的事---食物的質與量比限制卡路里還重要!!]
端午連假三天,想必大家都結束了一場包粽跟包重的天人交戰,開始準備出來善後了吧!(體重機表示害怕)
筆者分享一下自我在醫學生時期,就一直在追蹤的有關熱量限制(Caloric restriction (CR))跟老化的研究,這個恆河猴的研究歷時25年以上,終於發表在去年著名的《Nature》國際期刊,在去年卻有了令人意外的結論,裡面的發現完全証實了筆者的假設!!
小結論:
1. 在所有微量營養素的充足(超過100% RDA)的前提下,
限制卡路里攝取可延長壽命及延緩高齡相關疾病的發
生。
2. 比起卡路里,選擇優質無添加的高蛋白、低碳水、低
脂、高纖天然食物,才是長壽的關鍵。
3. 維持標準體重,比攝取多少卡路里還重要!!(吃的多的瘦
子還是比吃得少的胖子還長壽的意思)。
4. 針對尚在發育成長中的孩童,低卡路里飲食並不適宜,
若有代謝相關問題,應該就飲食內容跟種類作調整,而
不是熱量的管控。
期待未來有更多在人類身上的長時間大型研究,讓人類更清楚掌握長壽的飲食密碼,健康活到120歲或許不再是夢想。
#刊圖原著表示已不知道自己再畫什麼了XDDDD
#恆河猴表示偶像包袱很重
#Tammy Wang覺得節日根本都是國定放縱日
https://drjyw.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_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