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public程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public程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public程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public程式產品中有17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50的網紅矽谷牛的耕田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

public程式 在 CUP 媒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9 11:55:26

【表面上是驗證,實際上是......】⁣ ⁣ 政府 5,000 元消費券日前開始登記,不單引來網絡擠塞,亦有不少人抱怨驗證麻煩、怎選也是錯。究竟這種反智設計是怎樣出現?⁣ ⁣ 這種俗稱「驗證碼」的驗證方法,全名是「全自動區分電腦和人類的公開圖靈測試」(Completely Automated Pub...

public程式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1 14:35:21

【@marketfocus.hk 】【科網巨企有難】美國科網巨頭被監管機構輪流狂攻 英國加入戰團蘋果Google隨時被宰割 . 美國多家科網巨頭包括蘋果公司(AAPL)、Google母公司Alphabet(GOOGL)、Facebook(FB)及亞馬遜(AMZN)等,近期頻頻因壟斷問題,受到美國以...

public程式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02:52:40

【@businessfocus.io】東南亞電召車Grab欲藉SPAC合併上市 估值或達400億美元 交易規模史上最大 . 《華爾街日報》周四(11日)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東南亞電召車巨頭Grab正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談判尋求合併上市。以Grab目前的估值可能高達400億美元而言,若洽談...

  • public程式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2:51:44
    有 155 人按讚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 public程式 在 又飛啦! Flyagain.l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3 08:30:47
    有 197 人按讚

    #又開關啦:探親有望🇨🇦?加拿大政府計劃最快於9月7日開關俾國際遊客!😳

    根據加拿大政府的官方資訊,會首先於8月7日前容許已注射兩劑疫苗14天及來自美國的美國公民及永久居民入境。旅客入境前,要將相關證明上載至ArriveCAN的應用程式,審批後合資格就可以免隔離!

    至於下一步就會開放予其他國家旅客入境,最快可於9月7日起實施,當然都係要打齊兩針先得啦!但細節未有公布,需要等官方更新🤔

    加拿大現認可以下4款疫苗: 阿斯利康(Astra Zeneca)、輝瑞/復必泰(Pfizer)、莫德納(Moderna)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

    8月9日起,哈利法斯、魁北克市、渥太華、溫尼辟與愛民頓的機場,都會再次容許乘載國際旅客的航班降落。

    雖然目前返香港後依然要隔離,但如果係去探親兼住一排都可以。小編都係再密切留意下先啦!🧐

    官方資訊:https://www.canada.ca/en/public-health/news/2021/07/government-of-canada-announces-easing-of-border-measures-for-fully-vaccinated-travellers.html

  • public程式 在 Alfred 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5 07:28:26
    有 254 人按讚

    #全新12000尺電動車場登陸Megabox
    【送‼️ 《Kids Kids Car》30分鐘英語教授道路安全課程+ 免費玩電動車(任選2 張遊戲門卷)】(名額5名)

    車🚗🏎🚓全部都係車!終於有一個期間限定嘅室內車場啦!呢個咁正嘅車場係《Kids Kids Car》兒童電動車場,位於九龍灣MegaBox,全場佔地約12,000 平方呎。入面有七個主題遊戲區,呢個期間限定活動由即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大家記得要把握機會,千祈唔好錯過呀!

    7大主題區,包括:
    ✅小小建築師
    ✅一級方程式
    ✅幸福小火車
    ✅親子平衡車練習場
    ✅道路小英雄
    ✅迷你私家車
    ✅越野車歷險旅程

    每個主題區都有仿真賽道,加上配合唔同車款,就好似置身真實賽車競技場一樣,加上賽道設有安全圍欄,小朋友可以玩得開心、安全又投入!而且影相打卡都好一流呀~

    至於價錢方面,價錢由$50起(可參考post 內相片),另設有遊戲套票。

    套票價錢:
    套票🅰️ (任何2個遊戲)
    星期一至五: $95
    星期六及假期: $105

    套票🅱️ (任何3個遊戲)
    星期一至五: $135
    星期六及假期: $150

    ⭕️買任何4個遊戲,送多1個遊戲。
    *部分遊戲適合2歲起。

    《Kids Kids Car》仲喺暑假期間舉辦 #交通安全課程 (英語),以 #互動學習方式 教授 #道路安全知識,輕鬆學習交通規例及遵守道路規則嘅重要性,培養兒童嘅道路安全意識。

    ▶️課程內容:道路安全、英文生字及電動車教學
    ▶️授課語言:主要使用英文,輔以粵語講義
    ▶️授課時間:1 小時(首 30 分鐘課室教授交通安全課,其後 30 分鐘路面實踐和安全駕駛指導)
    ▶️授課對象:3~8 歲兒童
    ▶️完成課程後的小司機都會獲得畢業證書一張

    收費詳細:
    (1) 星期一、三/ 二、四 - 恒常班 (每班限 12 人)
    初級班 - 3 至 5 歲 $780 / 4 堂
    時間:12:00 – 13:00

    高級班 - 5 至 8 歲 $880 / 4 堂
    時間:12:30 – 13:30
    *每星期兩堂,共 4 堂
    *2 人同行 9 折,3 人同行 8 折

    (2)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 週未限定體驗班
    由 12 : 00 - 18 : 00 時段,每半小時開一班,每班限 10 人。
    $200 / 堂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溫韾提示:
    ▫️疫情期間,時刻戴上口罩,並使用酒精搓手液。
    ▫️勿摸眼、口、鼻,保持衛生同適當社交距離。
    ▫️場地排隊空間比較狹窄。如假日期間,有機會排隊需時,請大家互相忍讓。

    【Kids Kids Car@Megabox】
    地址:九龍九龍灣宏照道 38 號 MegaBox 8樓2-5號舖
    電話:5646 2499
    營業日期:7月1日至9月30日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 12:00 – 20:0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1:00 – 21:00

    🎁🎁🎁🎁🎁🎁🎁🎁🎁🎁🎁🎁🎁🎁🎁🎁🎁🎁
    【送‼️ 《Kids Kids Car》30分鐘英語教授道路安全課程+ 免費玩電動車(任選2 張遊戲門卷)】(名額5名)

    🎈參加方法:(必須完成以下步驟先算成功)
    1️⃣ 「Like 」《 Kids Kids Car 》及《Alfred 成長日記》 專頁
    2️⃣ 「Follow」我哋嘅IG: @AllAboutAlfred
    https://instagram.com/AllAboutAlfred)
    2️⃣ 「Like 讚好」及 「Public Share 公開分享」此post
    3️⃣ 「Like 讚好」Alfred成長日記 內最近5個post
    4️⃣ 留言寫「#免費玩全新電動車 」及 Tag 3位朋友

    截止日期:2021年7月25日 (23:59)

    ✨多啲喺我嘅Post讚好、留言互動,會有助中獎機會 ✨

    📌條款及細則:
    1. 活動日期由即日至截止日期:2021年7月25日 (23:59) 進行,逾期恕不接受。
    2. 只限香港地區參與,每人只限參加一次。
    3. 如發現虛假帳號將取消資格而不作通知。
    4. 得獎名單不另外公布,得獎者將於活動結束後的7天內以inbox通知,如有懷疑請勿參加。
    5. 得獎者必須於24小時內回覆「Alfred成長日記」,否則以放棄論處理。
    6. 禮物會以平郵寄出。
    7. 本專頁「Alfred成長日記」保留最終決定權。

    #giveaway

  • public程式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7-03 14:34:12

    [旅行的旅行] 行動傳播技術空間中的旅行:#當我們用GoogleMap找路時 / 李長潔 🚎
    .
    時常有人問我,你每次去日本的那些超級冷門的風景、傳說地點、氛圍氣喫茶老店,到底怎麼找到的,聽都沒聽過這些地方。剛開始,我會查詢中文與外文的旅行資訊,像是旅遊手冊、觀光網站,都是基本工作,可以給旅客一點基本的地理想像,如方位、氣候、規模、人文特色等。接著,我會做一件事—大量地運用google map細查地方資料。
    .
    地圖,是一種人對空間權力的掌握,當旅人們從地圖繪製者的手中,搶回擁有地圖的權力,這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旅行生活?然而,我們真正因為google map而搶回了對空間的掌握嗎?我們先從紙本地圖的使用開始。
    .
    ▓ #紙本地圖的時代
    .
    不只是到了旅遊的當下才使用google地圖來找路,而是平常沒事時,就打開地圖滑呀滑,細察預計拜訪的地點,了解地理資訊。不過,在2005年以前,旅行時掌握地理環境的技術大都依賴紙本地圖,旅客與觀光客在出發前,會購買旅遊手冊、旅行文學,透過特定旅行專家與旅遊資訊編輯的視野,來觀看地方(林子廉,2009)。在那時之前,各種「旅遊天書」隨著出國人數的增加,而銷售量大增。
    .
    出國旅行度假,不單僅是選好地方、買張機票、然後去就可以說「#這是我的旅行」,旅行的體驗是由生活中的不同媒介內容(電視、廣告、電影、書籍、旅遊手冊,現在還有社群網站)與你的真實旅程所交織而成(Urry, 2002)。當然也包含地圖。
    .
    地圖是一種地理狀態的再現。我們覺得地圖模擬了真實的環境樣貌,但事實上,地圖是一種「#簡化」、「#挑選」、「#裁切」,尤其是紙本地圖,在有限的平面版面上,地圖的終極目標並不是一比一的還原,而是透過地圖繪製與資料整理,表現製圖者對大地的擁有權、解釋權。
    .
    在從前的旅行中,我會在行前買一份巴黎的城市地圖,在台灣時就把旅行手冊上看到的景點標示在地圖中;並在旅程中逐一刪除,有時候還會用紅筆將散步走過的路徑畫上,以展示我對巴黎的熟稔程度。基本上,整張巴黎地圖我都畫滿了。
    .
    ▓ #google地圖的出現
    .
    2005年,Google Map正式上線,一開始只是電腦版,同一年裡很快地推出手機版本,並且加入Google Earth的服務,直至今日,google的地圖是Google公司流量第二大的營運項目。Google Map運用了地理資訊系統(GIS),整合地表空間幾何特性以及地理屬性等兩種資訊之資料庫, GIS 中記錄的資料藉由適當的軟體解譯後可重現地表相關地形與地貌,使用者可以免費且自由地在地圖檔上標記並添加註記。這個地圖很快地成為旅行者的最佳找路工具,可以用微觀與巨觀的視野,審視空間樣態(廖酉鎮、陳均伊,2013)。
    .
    相對於傳統紙本繪製,#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廣泛應用,省卻了實物儲存的難處,也使我們可以在同一空間的地圖上看到不同的主題的重叠和互動,我們更能按照我們的想法,在給定的地圖框架上任意標籤,製作對我們有意義的地圖(Lo, 2012)。
    .
    Google不斷推出越來越豪華的地圖服務,像是「#交通資訊」、「#街景服務」、「#旅行規劃」,最近更加入虛擬實境的概念,將導航升級成「#AR導航」,透過 GPS 獲取用戶的位置,並使用街景資料產生「視覺定位系統」(Visual Positioning System,VPS),快速辨識周遭地標建築定位用戶位置,並在手機相機中以巨大的動畫箭頭結合街景,藉以更清楚地告知方向。這些方便的工具是積累在行動通訊技術、運算技術與人群使用習慣的大量應用與快速進步上,嶄新的地圖技術深刻地改變了旅行、旅人與城市的互動關係。
    .
    ▓ #人與機器結合下的旅行:地理媒介
    .
    人與機器在移動技術空間中,被結合成一種人機複合體,或是Bruno Latour行動網絡理論中的「人—物」,這讓人的體驗更加複雜。你有沒有一種經驗,就是打開Google Map後,隨著指標轉動身體,試圖協調數位與真實的空間方向。或是,跟著導航行走,耳畔響起「向左轉」,就毫不猶豫地走向左方的街道。又或是,最一般的情況下,使用者會打開軟體,了解地理定位下自己與週邊資訊(店家、車站等)的關係。
    .
    進入到隨身行動傳播科技時代,人與物結合下的移動與定位本身就是一種資訊,這些資訊詮釋了流動空間、網絡連結、移動過程的具體樣態。一方面,機器深刻地鑲嵌入人類的生活世界中,反過來說,人們亦透過機器產生全新、方便、延伸的特殊經驗。這種人機合一、日常鑲嵌的 #地理媒介(geomedia)(McQuire、潘霽,2019),在旅行實踐中更顯鮮明。
    .
    Web2.0時代,藉由地理媒介所構連起來的網絡式公共空間,展示了人類時空感知的嶄新轉變。透過行動傳播與數位化的技術,遊歷的地點本身不只是被媒介再現,而是,這些地點本身就是媒介,在程式運算的框架下,人與人、人與城市有了全新的關係:Google Map的使用與資料的積累,很大的程度上,人們利用社會實踐、消費行為與協商互動來定義旅行的地方。
    .
    例如這次我們旅行到關東地區,特地前往宇都宮吃餃子。在行前我們藉由Google Map的即時資訊決定乘車的方式,查詢車站附近所有的餃子店以及他的評價、照片、菜單,用街景服務來定位自己如何到達要去的「餃天堂」。然後在這家算是有特色的餃子店鋪,我們竟然在餃子裡吃到了一根鋼刷鐵絲,店家也沒有很認真地看待。就默默地打開Google Map說明了當下的狀況,並給予較低的星級。
    .
    ▓ #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上述的情境是一種建構主義的場境,使用者們可能自知的情況下,#自願參與地理資訊的建構,這稱做自願式的地理資訊(VGI,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Sieber and Haklay, 2015),Google Map的VGI使得人們更有機會參與城市意義的詮釋,在公共參與的意義上,Google Map也是一種社群媒體,它建築在遊客、居民、店家等大量用戶的傳播意向性上。在McQuire與潘霽(2019)的「地理媒介」評斷便提到中,媒介傳播技術、隨身行動和城市地理元素的深度融合,共同造就了「#成為公共」(becoming public)的體驗,打開城市生活的審美維度,同時推動了「成為公共」的過程。城市中的社會關係和權力關係,不再僅僅依據根植於城市空間結構的生活形態,而是更直接地被轉化為主動的「傳播」過程。
    .
    從知識論的角度來看,Google Map有著三種資訊類型:自然的資訊、技術的資訊與文化的資訊。自然的資訊,如同人們所可以感受到的地形等;技術的資訊則如道路、水系的測量描述;而文化的資訊則指涉各種人類的行為,如駕駛、消費等。透過運算平台,當然也包含IG、FB上的「#社會標註」,像是打卡、分享美照、「#」,使用者、物、與城市風景大量交織成數位形式與真實形式共存的存在,並且在公共性的概念下交往互動。
    .
    可是,我們還是可以想像與批判,一個反烏托邦正在進行。有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正是地理媒介的延伸,甚至不得不參與地理資訊的建立。當你想要運用導航系統時,其使用者本身正參與著車流量預測的演算過程。當我們行動時,我們也正經歷一種數據式的物化,個人與機器結合後,個人在時空中的所有作為都有可能面臨資本主義的收編,例如在Google Map上顯示個人化的位置性商業廣告。
    .
    ▓ #流動的社群與信任革命
    .
    旅行者們對Google Map的使用,構成了一種流動與移動的社群,這個社群強調的並非穩定的社會記憶,他們更欣賞獲得片刻的超凡體驗,與享受如遊戲般的過程,在虛實間讓自己更能夠掌握旅行的地方。從Google Map的旅遊嚮導設計就可以發現,Google Map將每一位參與地理資料建構的人們都當作「專家」,這個構想在另一個旅行APP「#TripAdvisor」裡也非常鮮明。你可以在「TripAdvisor」裡分享更多評價、文章與圖片,分享你在移動時的超凡體驗,以獲得「#頂尖攝影師」、「#飯店達人」等等標章,以提高個人體驗的可信度。
    .
    不過,有批評家認為,我們太容易把Google Map、Google Earth上的作為,理解為一種全景全知的圖像、透明的秩序,甚至是前面討論的參與和賦權的工具(Kingsbury & Jones, 2009)。閃耀著令人暈眩光茫的球體,反映了人類的戴奧尼索斯的妄想,我們狂亂地航行,歡天喜地地喧囂,我們全心全意、不加思索地信任它,卻低估了虛擬世界對真實世界的集體監控。
    .
    ▓ #回歸地方化?
    .
    不過,站在創用的立場,我還是傾向對科技保持信任。信任研究者Bostman(2017)在《#信任革命》中談到,只有「信任」,人類才能在進程上有超越性的變革。當然,對Google Map的信任早在2010年以後就幾乎被廣大的使用者們接受了,雖然偶而還是會看到我父親打開地圖導航後,然後罵導航太笨,繼續走自己的路。但無疑得,Google Map扮演了旅行實踐的重要推動角色,它把商品、交通、約會與各種推薦搓合起來,讓旅行同時是個人的行動,也是集體的社群參與。也因為這些更加錯綜複雜的信任,旅人們才能獲得更多足以創新生活的服務。
    .
    回到McQuire的地理媒介概念中,如果傳統大眾媒體帶給旅行者與地方的是一種想像的、再現的、去地方化的全球化幻覺。那麼這些隨身、隨地的地理媒介,像是Google Map,則在旅行者與地方之間形成更回歸地方化的關係,同時還包含了跨文化溝通的實現,透過這樣的地理媒介技術,更能提高人們對差異性與流動性的接受程度,還可以確保城市網絡中與他者共存的技能。
    _
    _

    #參考文獻:
    .
    1. 林子廉(2009)。旅遊手冊如何影響遺產觀光客對於原住民石柱真實性知覺、旅遊動機及體驗。文化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
    2. Urry, J. (2002). The tourist gaze. Sage.
    3. 廖酉鎮, & 陳均伊. (2013). 讓地圖活過來一 Google Earth 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 科學教育月刊.
    4. LO, K. H. (2012). 論班雅明式史觀和空間觀: 並以領匯霸權地圖為例.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文化研究@ 嶺南, 32(1), 1.
    5. Sieber, R. E., & Haklay, M. (2015). The epistemology (s) of 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 critique. Geo: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2(2), 122-136.
    6. McQuire, S., 潘霽(2019)。From Media City to Geomedia: Cross-disciplinary Insights into Information Society from a Pioneering Australian Scholar。資訊社會學研究,36。
    7. Botsman, R. (2017). Who Can You Trust?: How Technology Brought Us Together–and Why It Could Drive Us Apart. Penguin UK.
    8. Kingsbury, P., & Jones III, J. P. (2009). Walter Benjamin’s dionysian adventures on Google Earth. Geoforum, 40(4), 502-513.

  • public程式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2-08 19:30:00

    我們一般買房都會拿房屋貸款
    我們要怎樣知道我們每個月需要還多少錢
    或者說是我們可以負擔得起多少錢的房子
    照理來說,房屋貸款的計算方式非常複雜
    因為他涉及了複利的算法
    但是在這個影片我會跟大家分享
    只要用數學家簡單化的複雜算式,
    你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計算出每月償還的數額
    而這個方法是,總房貸數額除於200
    那為什麼是200,你有想過嗎?
    這其中有什麼奧秘呢?
    在這個影片你會找到答案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更多相关影片】
    ✔️注意:新手莫进,解剖72法则的奥秘
    http://bit.ly/2TOlS2h

    ✔️还债 vs 投资 怎样选?
    http://bit.ly/2RlTWQV

    ✔️怎样开始投资你的1000块?
    http://bit.ly/2FRJtM0

    【🙋‍♂关注我们,以获取更多理财知识💰】
    Spark的FB▸ https://www.fb.com/sparkliang/
    Spark的YouTube▸ http://bit.ly/sparkliang-youtube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房地产 # 房貸 #貸款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